语言美学的语用体现
语言学转向对美学的影响
语言学转向对美学的影响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的学科,它不仅对语言本身进行分析,还涉及到语言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而美学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经验的学科,探讨人类对美的认知和感受。
这两个学科看似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事实上,语言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学的发展和理论。
在语言学中,语言表达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家通过对语言的音、形、义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了语言表达的规律和机制。
这些规律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艺术创作中的语言表达。
艺术家通过运用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和象征性等特点,创造出富有美感的作品。
因此,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美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也对美学的研究产生了影响。
语言学家借鉴了形式语言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分析框架。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语言符号的运用等方面的研究,美学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同时,语言学的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成果对美学中的符号学和意义学的研究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语言学中的语言演化理论也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语言演化理论研究了语言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律,揭示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美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也借鉴了语言演化理论,例如后现代美学中对语言游戏和语言断裂的关注。
语言演化理论的研究为美学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视角。
语言学对美学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文学研究的促进上。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分析框架。
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文体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同时,语言学的语用学研究也为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和隐含信息。
语言学转向对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研究方法、语言演化理论和文学研究等方面。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框架,促进了美学的研究和实践。
而美学的研究也为语言学提供了新的问题和视角,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美学与思想——从语言美感到意象审美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美学与思想——从语言美感到意象审美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在语言中注入美学元素,让文本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修辞方法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掩饰或夸张,更能够通过对语言美感、意象审美等方面的把握,深刻地表达出思想和情感,成为人们思考和理解问题的重要方式。
语言美感是一种奇妙的艺术审美,它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
通过对语言韵律、音韵、押韵、排比等方面的运用,作者可以让文本富有美感和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古诗词中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的作品,往往能够让读者顺口念出,甚至跟随着节奏律动起来,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样的诗句,不仅具有美感,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感慨和共情,让人们更深入地体验到诗歌中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意象审美则是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为基础,通过将不同感官体验联系起来,创造出多样化的意象,从而表达出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中,作者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引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闻水声竹溪歇,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在读者心中勾起了丰富的联想,让人们产生出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除此之外,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
比喻是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相似性,表现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例如,“岁月如梭,光阴似箭”中的比喻,让人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拟人则是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的特征,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质和感觉。
例如,“花儿向日葵似的追逐阳光”中的拟人化,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花朵的活力和阳光的温暖。
总之,修辞手法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段,更是语言美感和意象审美的表现形式,通过巧妙运用,能够深刻表达思想和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文学与写作知识: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语言美学手法
文学与写作知识:如何在小说中运用语言美学手法语言美学是指在语言运用中注重美感,追求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法,是文学作品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在小说中运用语言美学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使读者更为深入地理解小说本身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写作小说时,运用语言美学手法是必不可少的。
一、形象化的描写形象化的描写是一种运用语言美学的手法,通过文学的呈现手段来刻画出小说中的人物和场景,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理解小说中所描述的故事。
形象化描写要求作家在描写中注重对细节的把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例如,在夏志清的《荷花》中,他通过描写主人公的身份、环境和行为,把他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栩栩如生:“他的身体瘦削,每一根骨头都很突出,脸色黄中泛青,目光里满是沉重的思虑。
他手里拿着烟袋,不时皱眉思索,从时间开始——又出租了一个模特儿,也就是他常说的模特儿‘阿英”。
通过这些描写,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精神状态,进而深入理解整个故事的情感内涵。
二、象征化的写作手法象征化的写作手法是指作家通过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小说中的某些场景和人物,另外赋予一种深邃的内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更为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作家可以运用如人物的化身、场景的变化等手法,来表现丰富的象征意义。
例如,在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一个被贫穷和社会歧视所压迫的少女芳汀,被赋予了“天使”的象征意义,从而深化了小说的惨烈意义,表现出人类的苦难和挣扎。
三、以诗意写作以诗意写作是指在小说中,运用诗歌的意境和抒情来渲染小说中的情感和思想。
作家可以借用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来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例如,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他通过叙事的方式,让故事中的意境和情感得到了更加深刻地表达:“夜是一座黑如漆的塔,只是偶尔有几只不可捉摸的鸟,在其中飞翔。
”通过这种叙述方式,钱钟书不仅勾勒出了小说中的夜色,同时也表现出主角心中的恐惧。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文学作品是由语言构成的,文字作为语言形式的表达方式,其美学价值也不容忽视。
语言美学的概念,指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形式和意义内容,来充分体现艺术美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美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影响作品的质量,也影响作品的流传和接受度。
首先,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表现在语言的艺术性上。
语言艺术是指作家通过语言的运用方式和表达形式,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情感和气氛等,使人得到强烈的感受。
例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如“山涧水声,风吹柳絮,楼阁高耸,一派富贵人家的样子”,这些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作品的真实性,同时使得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
其次,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还表现在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上。
韵律和节奏是指作家通过语言的音调、语感等方面的运用,使语言具有一定的美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的句子的长短交替、音节韵律、断句等都具有极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得整篇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最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还表现在语言的意义内涵上。
作家通过用词、句法和结构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和手法,来表现作品的意义内涵。
例如,海子的《北方的狼》:“我们一步一步地走着,不约而同地想到:北方的狼,它是随着风来的。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讲述人们走在路上时的想法,而深层次上表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无奈,这就是作者通过语言表现的意义内涵。
综上所述,语言美学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使得作品的艺术性更加突出,并且进一步增加读者的接受度。
因此,语言美学不仅关乎作品的艺术水平,也关乎作者的文学素养。
只有具备一定的语言美学素养,作家才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语言美学的语用体现
语言美学的语用体现作者:何婧媛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何婧媛(遵义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贵州遵义 563002)摘要: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
人们在定义语言时,通常从实用功能的角度出发,将语言界定为一种交际工具,而忽略了语言的美感特征。
但实际上,语言不仅是人类进行审美的工具,其本身同时也是审美的对象。
在一切言语活动、言语行为中,人们总是要尽量选择符合自己或对方心理的动态平衡的需要,选择能够引起舒心悦耳的美感的话语内容和形式。
而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同时也有助于话语交际的成功。
芩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体现的“美”的属性。
关键词:语言;语用学;交际;美学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166-02一、引言钱冠连在《语言全息论》中提出了“美学语言学”的理论,也就是对语言及语言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研究。
但迄今为止,人们在语言研究方面涉及最多的还是对语言的功能性方面的研究——如语言的交际功能、信息功能、行事功能、情感功能、诗学功能等。
这些语言功能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是语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
而这些明显的实用价值常常掩盖了语言在另外一些方面的价值,亦即审美价值。
事实上,语言之于人类,不仅是一种实用工具,还有美的吸引力。
语言之美是指语言体系所固有的审美属性。
在个人的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中,言语片断的美学价值、美学特征构成了言语美。
但是哪些特征才算美,才能引起美感?钱冠连在他的《语言全息论》中对言语美的基本品性作了如下概括:(1)说话人在恰当的语境中选择了恰当的话语,即话语的安排既适合社会背景又适合语篇背景(上下语,上下文)。
(2)说话人在语言形式上选择了优美的音韵和适当的节奏,选择了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语言表达实体。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之美,就是探讨语言的美在各种具体环境中实际运用时的表现,也就是言语之美。
感受英语语言之美
感受英语语言之美摘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有着其丰富的内涵,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并且与世界进行交流的方式。
也许,有人会觉得英语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其实,在认真学习之后,你会发现原来英语也是如此优美。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去发现美,欣赏美,把机械地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渗透。
关键词:英语语言语调美韵律美符号美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蕴含着意美、形美、音美、修辞美等美学特征,具有浓厚的人文功能和美学价值,只有真正感受与领会了英语语言的美,才能激发出审美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与掌握英语的愿望。
一、英语语音语调之美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其自身的美是不可否认的,通过它的语音语调,能把人们兴奋、淡漠、轻松、沮丧、肯定和犹豫等多种心理状态准确地表现出来,使我们充分感受到这种语言的音乐之美。
英语的语调像一条丝带,一段歌曲,或是绵延不断的流水,词词相连,轻的(如介词、冠词、代词、连词、叹词)可以轻到几乎听不清楚,没有经过训练的人有时一句只听到几个重读的词。
讲出来的话和文字是不同的,语音语调里含有很多感情成分,有时还有很多微妙的东西,都是用文字难以表达的。
例如:“i live in the city.”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由于强调的对象不同,语调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i ()live in the city. (隐含着在场的其他人不住在城里的意思。
)i live () in the city.(表示“我”只是住在城里,其隐含的意思是“我不在城里工作”或其他。
)i live in () the city.(表示“我住在城里”,其隐含的意思是“我不住在城外”。
)再如:a: you will finish the work,won’t you? ()b: yes,i will.(表示发问者相信陈述句的内容,只等对方证实。
)a:you will finish the work,won’t you? ()b:yes,i will。
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
现代流行语中体现的语言美学特质
现代流行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形式,它们的出现和传播往往伴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的演变。
这些流行语在表达意义的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语言美学特质。
首先,现代流行语的语言美学特质体现在其简洁、生动、易于理解的特点上。
这些流行语往往通过简短的词语和形象性的比喻,能够直观地表达出复杂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一脸懵逼”、“脑洞大开”、“压力山大”等等流行语,都以简练明了的语言形式,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其次,现代流行语的语言美学特质还表现在其幽默、讽刺、反讽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
这些流行语往往通过夸张、调侃、讽刺等方式,表达出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的反思和感慨。
例如,“土味情话”、“社会人”、“骗你没商量”等流行语,都以幽默、讽刺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最后,现代流行语的语言美学特质还体现在其创新和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上。
这些流行语往往通过创新的词语组合、新颖的表达方式等,呈现出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例如,“有钱任性”、“颜值担当”、“脱单即将成为狗粮”等流行语,都以新颖、富有创意的方式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总之,现代流行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其语言美学特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
它们以简洁生动、幽默讽刺、创新多样化的方式,表达出人们的情感和思想,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成为了时代
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鉴赏
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鉴赏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语言的艺术表达。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欣赏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品味其中的语言美学。
语言美学是文学作品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它包括了词语的选择、句法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鉴赏。
首先,词语的选择是文学作品语言美学的基础。
作家通过精确选择恰当的词语,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古词句,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古典的韵味。
而在现代文学作品中,作家们则更加注重生动形象的描写,使用更加贴近生活的词汇。
无论是古典还是现代的词语选择,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
其次,句法的运用也是文学作品语言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句法是指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作家通过巧妙运用句法,使得句子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加富有韵律感。
例如,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使用短句和长句的对比,使得整个作品的节奏感更加明显。
而在鲁迅的作品中,他则更加注重句子的简练和紧凑,使得作品更加有力量感。
句法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使句子通顺,更重要的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语言美学表现形式之一。
修辞手法是指作者通过运用一些特殊的修辞技巧,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等,这些修辞手法都能够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在《西游记》中,吴承恩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使得动物、妖魔鬼怪都具有了人的形象和性格。
而在李白的诗歌中,则常常运用夸张手法,使得作品更加瑰丽壮观。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为了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具有艺术感。
除了词语选择、句法运用和修辞手法,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语言美学表现形式。
例如,对话的运用、描写的技巧、节奏的把握等等。
这些都是作家在创作中所注重的方面,也是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所应该关注的地方。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品味,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
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时,我们不仅仅是欣赏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作品背后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与修辞效果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与修辞效果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
其中,语言美学与修辞效果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手法,它们能够丰富作品的内涵,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与修辞效果:一是语言美学的表现形式,二是修辞效果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一、语言美学的表现形式1. 象征与隐喻:语言中的象征与隐喻能够通过简洁的形象展现出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比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被比喻成一朵草莲,既表达了他们深情的爱意,又寓意了这段爱情的离奇悲凉。
2. 对比与对照:对比与对照是一种通过对比来凸显事物特点的修辞手法。
如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通过对比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方式,生动地展示了人物命运的差异与社会阶层的鲜明对比。
3. 排比与对偶:排比与对偶是一种通过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结构来强调句子意义和修辞效果的手法。
例如,在《红楼梦》中有名的一句话:“黛玉说:‘哎呀!我的罪过!’宝玉说:‘我的委屈!’”。
这种排比的对话方式使人们对两位主人公的心情有更加深刻的体验。
4. 比喻与拟人:比喻与拟人是将抽象的事物通过对应物的形象来进行描述,能够增强读者对作品的感受。
例如,在鲁迅的《呐喊》中,“镜子就像一个含辛茹苦、翻不出风浪的泥鳅”。
二、修辞效果的作用和适用范围1. 强调和概括:修辞效果能够通过特定的修辞手法来强调文学作品中的重点内容。
比如,在一些小说中,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词语或字句,来强调某个情节或角色的重要性。
2. 提升形象和情感:修辞效果能够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渲染来提升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比如,描写一朵花的时候,通过使用形象、色彩和情感的修辞手法,能够提升花的形象,表达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3. 增加文采和审美:修辞效果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能够通过艺术化的语言来增加文学作品的文采和审美效果。
比如,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通过用词的夸张、冷嘲热讽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和审美体验。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表现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表现古代文学,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其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在语言上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并形成了古代文学的语言美学风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下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表现。
一、意象的自然真实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意象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古代文学作品中描写事物的意象,往往是自然真实的,富有感染力。
例如,《红楼梦》中描述薛宝钗和贾宝玉相遇的场景:“趁着这云遮日掩,比及又放出太阳来,那路上也宽热了。
”这个意象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阳光和云朵的交替,时光的变迁。
二、音韵的美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音韵的美感是语言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它能够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音韵常常是复杂的,例如《庐山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这个句子中,同音字“花”、“火”、“水”、“蓝”的运用,增强了句子的音韵感和节奏感。
三、修辞的艺术修辞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另一种语言美学表现形式,它能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借代、反复、排比等。
例如,《小窗幽记》中对秦淮河的描述:“千百条银蛇般的蜿蜒曲折,穿行在南京这个历史名城里。
”其中“银蛇”比喻秦淮河的形态,让读者更加清晰地想象出秦淮河的景象。
四、情感的直观体现情感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核心主题,而这些情感也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直观、真实和深刻的。
例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感情:“我无意中得了这件宝贝,本来只当我以後买了戒指时借他一个用的,后来故意戴在林妹妹戒指上,不意适合的惊人。
”此处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深刻而真实的情感。
五、语言的华丽与朴素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华丽与朴素的语言风格并存。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华丽而奢华的语言,例如《红楼梦》中的许多描写。
但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同样有很多朴素的语言,例如《木兰辞》中的:“雄兔脚扑草,志在千里;猗嗟咆哮,不能喻数。
浅谈李清照词中语言的美学价值
浅谈李清照词中语言的美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的语言美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古典典雅的语藻。
她的词多种表达手法,运用象征、想象、比喻、反复、平仄等诗歌表达手法,表现出李清照以及清人们的艺术上尊崇
古老,不断仰望古典传统的心态。
二是抒情深沉感人的语言美感。
李清照吟咏情诗词,常常道出时代沧桑,往事温情脉脉,现实梦想飘渺,每一句话语皆如实描写人生沧桑,充满感情色彩,深沉触动人心。
三是言简意赅的真情实感的语言表达。
李清照的词文,无论宋词还是
古诗,都是精心组织,力求实写真情实感,而语言表达却又减少到最
简洁。
这样的语言能够精准地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真实意境。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在文学作品中,语言是作家表达思想、描绘情景的主要工具。
而语言美学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语言之美。
语言美学既包含了文字的选择与运用,也涉及到艺术性和审美效果的追求。
本文将从文字的创造性运用、意象的塑造以及节奏与韵律的运用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学。
一、文字的创造性运用作家在创作中,通过巧妙地运用文字,使其既能准确传达意思,又能产生审美效果。
文字的创造性运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比喻和隐喻:比喻和隐喻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或者用具象的词语隐含表达抽象的意义,作家能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例如,在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他用“大片大片的荒凉”来描绘当时社会的冷漠与绝望。
这种比喻的方式,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冷酷无情。
2.新词的创造:作家有时候会创造新词来丰富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些新词可能是靠造词法规则创造的,也可能是借用外来词语或修改已有词语。
我们可以看到,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系列小说中创造了许多专属名词,如“三体”、“黑暗森林”等。
这些新词的出现使得小说的世界更加独特,也增加了读者对故事的好奇心。
二、意象的塑造意象是指通过独特的描写方式,凭借文字创造出的形象感受。
它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景象等。
意象的塑造需要作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
1.形象描写:作家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将作品中的人物、物体具象化。
这种具象化的效果可以让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节和情感。
例如,在茨威格的名著《时间的悲哀》中,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面孔和动作,展现了他内心世界的矛盾和痛苦。
这样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的角色与心理状态。
2.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是作品中常见的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或人工建筑等,作家能够在读者的脑海中勾勒出真实的场景,并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景物的情感表达。
例如,在余华的小说《活着》中,作者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面对苦难时的坚毅与希望。
文案写作中的语言美学如何用词典雅
文案写作中的语言美学如何用词典雅语言美学是文案写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合理运用词典雅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文案的品质和文化内涵,还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词汇选择、语法运用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探讨如何在文案写作中运用语言美学,以达到词典雅的效果。
一、词汇选择合理选择词汇是打造词典雅文案的基础。
首先,要尽量避免使用粗俗、低俗或过于随意的词汇。
可以通过参考权威文化书籍、典故、名言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储备。
其次,要注重词语之间的搭配和整体的流畅度。
可以使用同义词、反义词、比喻等手法来增加词汇的层次感和表现力,提高整体的审美效果。
例如,一则广告文案中提到“柔软”,可以用“绵柔”、“丝滑”等词汇来替换,增加词汇的丰富度和表现力,使文案更具词典雅的效果。
二、语法运用语法是语言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运用语法结构可以使文案更加准确、流畅和具有艺术感。
在文案写作中,要注意句子的结构和成分的搭配,注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首先,要注意句子的长度和节奏感。
过长的句子会使读者感到疲惫,过短的句子则会缺乏表现力。
可以通过使用并列句、复合句、短句等手法来调节句子的长度和节奏感,使文案更富有节奏感和变化性。
其次,要注重成分的搭配和语序的处理。
通过合理调整成分的位置和语序的安排,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和易读,增强文案的表现力和词典雅的效果。
例如,一则产品推广文案中提到“这款产品使皮肤更加细腻,更加有弹性。
”可以调整为“这款产品让皮肤更加细腻、更具有弹性”,通过并列句的运用使文案更具表现力和词典雅的效果。
三、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言美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案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感。
首先,要注重比喻的运用。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比较,使文意更加深入人心。
在文案写作中,可以利用比喻来描述产品的特点、优势等,增加文案的词典雅的效果。
其次,要善于使用排比和反复。
排比可以使文案更加朗朗上口,反复可以强化重点,使文案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成语的语言美学欣赏成语的音韵与意境
成语的语言美学欣赏成语的音韵与意境成语的语言美学欣赏——成语的音韵与意境成语作为中国语言文化中的特色之一,不仅拥有丰富的意义,还蕴含着独特的语言美学价值。
在成语中,音韵和意境是两个不可分割的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成语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音韵和意境两个方面,对成语的语言美学进行欣赏。
一、音韵美成语的音韵美是指其音节的优美和谐,以及其在整个句子中的音效表现。
传统的汉字音韵学理论认为,音节的组合必须符合平仄、阳平阴平等规律,才能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1. 平仄搭配成语的平仄搭配是指成语中各个字的声调组合,它可以分为平声、仄声、阳平、阴平等四种声调形式。
平仄的搭配使得成语在发音上更加和谐,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
比如,成语“寿比南山”,其中的“比”字是平声,而“寿”、“南”、“山”都是仄声,平仄相间的搭配使得整个成语声调优美,形成一种韵律美。
2. 音韵效果成语的音韵效果是指成语在整个句子中所产生的音效,包括谐音、对仗等。
比如,“百年树人”这个成语中,“百”和“响”的韵母相同,产生了谐音的效果,使得成语更加生动有趣。
而“宁折不弯”中的“折”和“弯”则形成了对仗,使句子更加平衡。
二、意境美成语的意境美是指成语所表达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形象、情感等,它主要通过成语的意义以及背后的典故来展现。
1. 意象表现成语作为一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往往通过字面和形象隐喻的方式传达出丰富的意象。
比如,“闭门造车”这个成语通过“造车”表现出一个人独自居住在闭门之中,专心致志地做某一件事情的形象。
这种形象化的表达使得成语更加生动,让人容易理解和感受。
2. 文化情感成语作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情感。
例如,成语“龙马精神”代表着追求卓越、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既是对龙马的赞美,也是对个人精神品质的期许。
成语中所体现的文化情感,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激励他们追求更好的人生。
综上所述,成语的语言美学主要体现在音韵和意境两个方面。
语言的美学与审美
语言的美学与审美人类的语言是一种独特的工具,它不仅用于沟通交流,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语言在表达思想、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它独特的美学和审美特点。
本文将围绕语言的美学与审美展开讨论,探索语言与美的契合之处。
一、语言的美学语言的美学是指语言表达形式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感受。
语言美学在辞章之间的追求,以达到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
美学的核心在于情感和想象的体验,而语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正是通过表达情感和激发想象力来实现美感的传达。
首先,语言的美学表现在词汇的选择与运用上。
丰富的词汇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比如,在描绘自然景色时,用“绿草如茵”、“蓝天白云”等形象化的词汇会令人产生美感和愉悦的情绪。
此外,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也能够增强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其次,语言的美学体现在句子的结构和韵律上。
语言的美感不仅来源于词汇,更体现在句子的构建和韵律的创造上。
使用平衡的句子结构、恰到好处的句长短以及优雅流畅的语调,可以赋予语言以饱满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从而增加读者的审美享受。
最后,语言的美学还体现在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章节之间的衔接。
合理的篇章结构和逻辑推理能够使文章的表达更加连贯和清晰,展现出一种美的秩序感。
同时,章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也需要注意,以确保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流畅地接受信息,产生美感。
二、语言的审美语言的审美主要体现在对语言表达方式的评价和欣赏上。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个体化的体验,不同的人对语言的审美有着不同的想法和偏好。
然而,有一些普遍的审美准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语言之美。
首先,语言的审美需要具备清晰明了的表达效果。
一种好的语言应当能清晰地传递信息,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这种语言具备简洁明了的特点,避免使用太过复杂或晦涩难懂的词句,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轻松、愉快地理解内容。
其次,语言的审美需要具备感染力和情感共鸣。
优秀的语言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引发共鸣。
作者通过精确的描写、生动的细节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论语》语言语用原则试析
附着 的符 号束 、语境和智力 的参 与和干涉之 下对多 于
话 面( 面的含义 ) 出解释的 ”而宽式定 义则是语用 字 做 ;
学是一 种语言功能理论 ,它研 究语言使用人 是如何在
附着符 号束 、语 境和智力 的参 与和干涉之下 理解并运
用话语 的。对 语用学 的各种定 义 , 尽管措辞不 同 , 侧重 不同, 但是 有几 个方面是 每个 概念都无法不涉及 的 , 即 是话语 隐含 于字面 的意义 、 境 的规约 、 语 语用 策略 中的
境 的规 约 、 言运 用的 关学 原 则 、 语 的 连贯 机 制 、 语 得 体 原 则 几 方 面入 手 加 以 阐述 。 语 话 话
关键词 :论语》 言 《 语
语用价值 “ 语用学 ” 概念 的提 出
于把抽象 的哲理凝 聚在具体 的形象 之 中,使深奥 的理
又 辞约义丰 的格 言警句 , 让读者 既得到 了美 的享受 , 又
受 到 了经验人生 的教育 ,它还运 用了多种多样 的修辞
手法, 不仅加强 了表达 的效果 , 而且还加强 了语言 的形
语 言艺术价值 自不待 言 。笔者在这里试 着用现代语用
象性 、 生动性和趣味性” 。简言之 ,论语》 《 语言运用 的美 学 原则主要体现在 口头语言运用 的通俗美和修辞格 运
论 文字具有盎然诗 意 ,形 成 了许 多蕴含 着宝贵经 验而
《 论语 》 是一部记载孔子及 其弟子 言语行 事 的语 录
体著作。其语言是 以当时周朝流行 的“ 普通 话 ” 即“ ( 雅 言” 当时群众 的 口头语为基础 , 及 同时又吸取 了前人 书
面语 精粹 、 洗练 、 雅的长处 , 经过加工锤炼而成 , 典 再 其
文学中的语言美学与修辞学
文学中的语言美学与修辞学介绍在文学创作中,语言美学与修辞学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语言美学关注的是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表现力和美感,而修辞学则关注的是如何巧妙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文学中的语言美学和修辞学,并且通过分析几个经典文学作品来加深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一、语言美学语言美学指的是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表现力和美感。
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结构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作家可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语言美学的核心是让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从而获得愉悦和启发。
1. 形象生动的描写用形象生动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景和人物。
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贾府之中,感受到其中每一个角落的细节;在《百年孤独》中,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奇幻的描写方式,营造出一个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虚构世界。
2. 优美的句子结构优美的句子结构可以增强作品的语言韵律和美感。
作家通过运用巧妙的语法结构、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恰到好处的押韵,使得句子更加优雅动听。
例如,在杨绛的《我们仨》中,她用简洁明了的句子结构表达了深沉的情感,让读者陶醉其中。
3. 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富有节奏感的语言能够给读者带来美感。
通过运用押韵、满足音韵的要求,并使句子或段落在音调和节奏上产生变化,作家可以创造出有韵律的文学作品。
例如,泰戈尔的诗歌《飞鸟集》中就融入了古典印度音乐的韵律感,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音乐般的美感。
二、修辞学修辞学是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排比等,通过使用这些手法,作家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意义和情感。
1. 比喻比喻是修辞学中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
比如,尼采在《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中将人类的历史比喻为一个永无休止的循环,从而表达了他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
2. 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和情节,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诗词的语言美学
诗词的语言美学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精妙的语言美学而闻名于世。
它既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艺术。
本文将从用词技巧、韵律节奏和意象运用三个方面,探讨诗词的语言美学。
一、用词技巧诗词以其精练的文字表达和卓越的词汇运用而著称。
首先,诗人在创作中非常注重用词的准确性。
他们通过选择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在《静夜思》中,李白运用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样的词语,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
其次,诗词的用词也非常讲究音韵的和谐。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之一就是平仄押韵。
诗人通过运用对仗、押韵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词的语言更具有韵律美。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和押韵,使整首词情感丰富、旋律优美。
最后,诗词还注重用词的形象化。
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和意象具象化,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其中的美。
例如,《登鹳雀楼》中王之涣运用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样的形象词语,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鲜明。
二、韵律节奏韵律节奏是诗词语言美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诗词不仅以其词语的音韵和节奏而美,还以其内在的声韵变化和韵律节奏的处理而美。
首先,诗词的音律非常注重充实节奏感。
母音和辅音的交替、高低音的起伏以及音节的分布都需要经过精心的策划,使整首诗的节奏感强烈。
例如,在杜甫的《春望》中,他通过运用平仄韵律,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其次,韵律的处理也是诗词美学的重要方面。
诗人通过词语的长度、重音的落点以及整体的句子结构来构建韵律感。
例如,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她巧妙地运用了变调、重音和停顿等手法,使整首词流动起伏、情感迷离。
三、意象运用意象是诗词语言美学的核心。
诗词通过生动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意境,使读者能够具体感受到其中的美。
首先,诗词的意象来源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诗人通过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将其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和形象。
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美学
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美学语言美学在我们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聊天到写作,我们都要利用语言美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但是,很多人缺乏使用语言美学的知识和技能,导致他们的表达不够生动,不够有感染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正确使用语言美学,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 深入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有效地使用语言美学之前,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意味着我们要花时间理解自己的思维和情感过程,要了解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注意语言的清晰度和简洁度语言清晰度和简洁度是语言美学中最基本的要素。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语言模糊、语句啰嗦、表达复杂。
相反,我们应该通过简单明了、错落有致的句子来展示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词语和简短的句子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3. 利用比喻、隐喻和声韵等修辞手法语言美学的核心在于修辞。
比喻、隐喻和声韵等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想法。
比喻和隐喻可以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声韵可以增强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使语言更具感觉和美感。
但是,我们不能过度使用修辞手法,因为这可能会导致语言混乱和难以理解。
4. 考虑听众的情感和态度我们必须考虑我们的听众,包括他们的情感和态度。
我们的语言应该适应听众的背景和水平,让他们更喜欢我们的表达方式。
此外,我们还应该根据我们的听众来选择我们要使用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
5.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在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语言的文化差异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假定我们的听众与我们使用相同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技巧,因为不同的文化可能会有不同的惯例和传统。
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使用容易误解或冒犯不同文化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总之,使用语言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我们应该深入思考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注意语言的清晰度和简洁度,利用比喻、隐喻和声韵等修辞手法,考虑听众的情感和态度,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
文学语言美学特征修辞论
01 引言
03 一、形式美 05 三、修辞美
目录
02 文学语言的美学特征 04 二、意义美 06 文学语言的修辞论
目录
07 一、修辞的定义与基 本概念
09
三、修辞手法在文学 作品中的应用
08
二、文学语言的修辞 手法
010 总结
引言
引言
文组成部分。文学语言作为文学的载体,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修辞 手法,它们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演示将从文学语言 的美学特征和修辞论两个方面,对文学语言的魅力进行深入探讨。
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 用
三、修辞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修辞手法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作者传递 思想感情,还能提高作品的感染力。比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 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让读者深 刻感受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在《西游记》中,吴承恩也巧妙地运用了 修辞手法,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作品充满了 幽默感和想象力。
一、修辞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一、修辞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修辞是指根据特定的目的和语境,运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以取得最佳的 表达效果。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从而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使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文学语言的修辞手法
二、文学语言的修辞手法
1、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进行比 较,以突出其相似之处,从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中的含义。比如在《红 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被描绘为“仿佛是一朵娇艳欲滴的花朵”,通过比喻的 手法,使林黛玉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语 言 ;语 用 学 ;交 际 ;美 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166-02
一、引言 钱冠连在《语言全息论》中提出了“美学语言学”的理 论,也就是对语言及语言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的研究。但迄 今为止,人们在语言研究方面涉及最多的还是对语言的功 能性方面的研究— ——如语言的交际功能、信息功能、行事功 能、情感功能、诗学功能等。这些语言功能方面的分析和研 究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是语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 东西。而这些明显的实用价值常常掩盖了语言在另外一些 方面的价值,亦即审美价值。事实上,语言之于人类,不仅是 一种实用工具,还有美的吸引力。 语言之美是指语言体系所固有的审美属性。在个人的 言语活动和言语行为中,言语片断的美学价值、美学特征构 成了言语美。但是哪些特征才算美,才能引起美感?钱冠连 在他的 《语言全息论》 中对言语美的基本品性作了如下概 括: (1)说话人在恰当的语境中选择了恰当的话语,即话语 的安排既适合社会背景又适合语篇背景(上下语,上下文)。 (2)说话人在语言形式上选择了优美的音韵和适当的节 奏,选择了符合形式美法则的语言表达实体[1]。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言之美,就是探讨语言的美在 各种具体环境中实际运用时的表现,也就是言语之美。本文 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 过程中所体现的“美”的属性。 二、语言之美在语用学中的表现 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与他人合作、互动时总是在下意识 地遵守某些既定的规则,尽量照顾对方的心境和“面子”,使 语言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以恰当的方式进行。交谈双 方感受到对方对自己的尊重,即对自己的“面子”的照顾,同 时自发或引发出对对方的尊重,在此基础上使用更为恰当 得体的语言进行回复,从而成功地交流信息,完成交谈过 程。这一过程中的和谐氛围、恰当的方式以及双方之间的相 互尊重,都可看作是话语中美的因素。这些美的因素使交际
(二)合意之美 语言的适宜之美还表现在所说的话适合对方心境,也 就是说好听的话以取悦于人。这里的“好听的话”是指所说 的话顺耳、合心、称意,让人听着舒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话说到心坎儿上了”,这样的话自然能给人以美感。说“好 听的话”是日常交际中普遍运用的交际策略,这既是交际成 功的需求,也体现了人们在交际中的美学追求。 使话语“好听”,适合听话者主观心境,合乎听话者心理 需要,也就是要恰当地迎合对方。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 对于自己向他人提出的要求或请求,都无不希望能获得满 足;在运用话语表达思想,抒发感情时,对于自己的某种观 点、立场、态度、行为,也都无不希望得到认同、夸赞[5]。也就 是说,在言语交际中,迎合对方,达到对方心理上“求适应” 的目的,有助于使对方感到愉悦,并有助于言语交际获得成 功。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说好听的话迎合对方常表现为对对 方心理需求的尽力满足。说话者调整自己的话语使之与对 方的话语呼应,使自己的观点、立场、行为表现为与对方一 致,使对方的情感、态度得到理解、认同、共鸣。即使对对方 的观点、态度、立场、行为有不赞成之处,也一般不做直接 的、正面的否定。例如: A:我新买的衣服好看吗? B:不错,就是颜色不太适合你。 这里 B 没有正面指出 A 穿这条裙子不好看,而是先予 以肯定,迎合其心理需要,在指出衣服并不适合 A 的时候,B 以委婉的方式,迂回地表达真实意见,取代直截了当的不太 好听的说法,使 A 的心理上感到比较舒服。 (三)礼貌之美 言辞礼貌也是语言之美的一个重要表现,实际上,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语言美”在很大程度就是指说话礼 貌。Brown 与 Levinson 把面子分为两种— ——积极面子和消极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婧媛
(遵义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 贵州 遵义 563002)
- 166-
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从语用的观点来看,语言之美就是指用语恰当、得体、
礼貌,让人听着舒服。也就是说交际中的语言之美表现在所 说话语与外部环境的统一,与听话者心境的协调,交谈双方 相互的尊敬与照顾,也就是话语的得体、合意与礼貌。
(一)得体之美 语言之美的一个表现就是得体的话语能使听话者听着 高兴,进而产生美的感受。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认为 “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2],即说话要使人高兴。 人在交际中说了适切自己社会角色的话,会使听者感到舒 服受用,悦耳动听,从而“悦怿”,也就是说语言应该得体。所 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词恰如其分,“在适当的时 间、适当的空间,对适当的人说了适当的话”[3]。 话语是用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的。要 提高话语表达效果,首先必须使受话人容易接受,进而使之 “悦怿”。社会角色作为补充信息的载体,它提供了话语交际 时对话语选择和调整的具体条件。所以,社会角色制约着话 语的选择和运用[4]。 社会角色即社会规定的用于表现社会地位的模式行 为。在社会系统中一个人往往是多种角色的复合体。社会角 色不仅规定了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模式,而且规定 了一个人的话语角色规范以及话语风格规范,是社会对个 人职能的划分。社会角色指出了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 在人际交往中的身份,即言语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或多方 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多种角色。比如一 名教师,在学校里对于学生来讲,他是师长;对于校长来讲, 他是下级;在家里,对于父母来讲,他是儿子;对于妻子来 讲,他是丈夫;对于儿女来讲,他是父亲。不同的社会角色对 话语的实际运用有制约性,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对着不同的 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需要说不同的话。随着角色的改变, 话语的选择也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说话者在特定环 境中的角色,这样才能使听话者“悦怿”,即让人听着高兴。
例如,不能用对母亲说话的口气对子女说话,同样也不能用 对上级说话的口气来对待妻子,否则,必将引起交际的失 败。正如俗话所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交际双方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也影响 话语的选择,交际主体在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生活经历、语 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选择的话语角色也不同,交际对象的 变化也会导致话语角色产生相应的转换以求得体。只有清 楚交际对象并相应地选择对方乐于接受的言语,才能真正 地做到“得体”。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 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恰当;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显得过 火;怎么说效果好,怎么说效果不佳,不仅要考虑听话者的 诸多情况,并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 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才能达到 预期交际效果,不至于做到“言”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