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ppt

合集下载

森林及其保护--ppt课件

森林及其保护--ppt课件

)D、天然“过滤器d”( )F、天然“绿色卫士f”

G、天然“加湿器”b( )H、天然“美容师i”( )
I、天然“消声器”g( )J、天然“绿色宾馆j”
()
备选答案: a 保持水土 b 调节气候 c 吸烟滞尘
d 防风固沙 e 净化空气 f 保护农田 g 减弱
噪声 h 涵养水源 PiPT课美件 化环境
“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平原农田防护林:防风和营造农田小气候 沿海防护林:防风防浪
PPT课件
28
保护森林应该怎么做?
不用一次性筷子;平时生活当中节约用纸; 积极使用再生纸张;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等
PPT课件
29
研究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四大步骤: 特点 概念 分布 破坏状况
B.针叶树
C.常绿阔叶树
D.灌木
PPT课件
31
3.在我国的绿化工程中,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为主的是 B
A.沿海防护林体系 B.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C.“三北”防护林体系 D.平原绿化工程
4.森林的首要价值体现在( D ) A.为工业提供原料 B.为人类提供食品
C.为建筑业提供木材 D.改善生态环境
国家
法国 印度 中国 英国
森林覆盖率 (%)
27.0 22.5 16.55 10.0
我国1.58亿公顷,人均0.11公顷,覆盖率16.55% 世界38.66亿公顷,人均0.6公顷,覆盖率30%
PPT课件
12
世界森林数量在减少,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吗?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应当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j 为野生2动3
案例1 滥伐森林与洪水加剧
PPT课件

《森林生态学》课件第五章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学》课件第五章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学?课件第五
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概念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
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
一个功能单位。
第一节 生态系统
2. 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生活在生态系统中的各类动物和某
些腐生或寄生生物,只能依赖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为
量,即生产的速率。
总初级生产力(GPP) :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绿
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包括植
物呼吸消耗掉的局部〕。
净初级生产力(NPP) :指绿色植物除去呼吸消耗之
后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
地球上绝大多数的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生态系统的净
生产力。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增加的趋势;因此,净生产力在中年到达最高值。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各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比较:

奥德姆根据初级生产力将生态系统划分为4级:

最低:荒漠和深海,通常为0.1g/m2•天或少于2 •
天。

较低:山地森林、热带稀树草原、某些临时农耕
地、半干旱草原、深湖和大陆架2 •天。

较高:热带雨林,长久性农耕地和浅湖,3-10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四、生态系统的能量动态和储存
〔一〕名词解释
1. 与生产量有关的概念:
初级生产量: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或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
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损失的局部。
总初级生产量(GPP):在初级生产过程中,合成的
有机物质总量。
次级生产量:消费者的生产量。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PT课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PT课件
.6
1.2生态系统类 型
1.2.1根据基质性质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 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池塘生态 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7
1.2.2根据范围不同
大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等。 中生态系统:如农田生态系统等。 小生态系统:如水簇箱生态系统等。
.8
1.2.3根据人的参与与 否
自然生态系统:如原始森林、河流 等。 半自然生态系统:如人工渔塘、人 工林等。 人工生态系统:如城市、矿区等。
.9
1.2.4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供应情 况(E. P. Odum)
(1)无补加的自然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 主要或完全依赖太阳辐射的自然生态系统,经常受到 其它生态因子的限制,但并不需要人们去管理。 供能量低,生产力低;不能维持高密度的生物种群。 所占面积最大,对于维持全球生态平衡起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不能按经济效益计算的美学、旅游价值以及 提供其他财富的潜力。
.22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
树木 树木获取支持、营养和水分的土壤层
森林
与树木具有共生、竞争、互利或相生相 克等相互作用的其它植物
取食植物并栖息于植物下层或对 植物有益处的动物
森林生 态系统
直接或间接地对树木或其它有机体产 生有益、互利或相克影响的微生物
土壤和气候,包括水灾和降水,它们影 响森林中所有有机.23体的分布和数量
.2
1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 的基本概念
1.1 ecological system, eco-system: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群落与其环 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 形成的统一整体。 类似概念:小宇宙(microcosm, S. A. Forbes, 1887)、生物系统(biosystem, Thienemann,1939)、生物地理群落 (biogeocoenosis, B. H. Сукачев,1940,1942, 1945,1947,1957)等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PPT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布规律
1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2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3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1. 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规律 • 2. 生态系统的垂直分布规律 •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7
ÖúÖÖÖ±ÖÖ
8
2. 生态系统的垂直 分布规律
地球上陆地生态系 统还表现出因高度不同 而呈现垂直分布现象 (垂直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的变化是 由于水分和热量的组合 变化而引起。在山地植 被中植物群落的随海拔 变化引起的带状变化成 垂直带谱。
9
3. 生态系统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
• 除了由于纬度、经度、高度引起的生态系 统变化之外,还有些类型不受此影响,分 布没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条件相似,在不 同区域都可以出现,如草甸、沼泽等。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特点
物种非常丰富 层次特别复杂 有许多其他生态系统没有的特点
板状根(plank buttresses root) 茎花现象(cauliflory) 藤本和绞杀植物 附生植物等 特别的动物类群等等
15
雨 林 的 板 根
16
2.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常 绿 阔 叶 林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又称 樟叶林(Laurilignosa)生态系 统,主要处于欧亚大陆东岸 北纬22 ~40 之间。此外 非洲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大 西洋中的加那利群岛等地也 有少量分布。中国的常绿阔 叶林是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大, 发育最好的林子。
10
讲授内容
• 一、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 二、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共156页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共156页
这些真菌与根共生成真菌菌根,能够消化有机物质 并且从土壤中吸收营养元素输送到根系中。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菌根在物质循环中发挥了积极 作用,这一状况表明雨林生态系统中是依靠了菌根 中真菌直接把营养物质送人植物体内的直接循环, 而不是靠矿质土壤。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2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0.2.1.4 热带雨林特征
(1) 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热带雨林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异常丰富的植 物种类,区系植物的多种多样性,以及它在显花植 物种类上的繁多。植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具有适于植物种迅速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四季都适 合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气候。据统计,组成热带雨 林的高等植物在45 000种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木 本的。如马来半岛一地就有乔木9 000种。除乔木 外,热带雨林中还富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地球上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在不同的地理 环境下不同的生态因素组合的结果,并为森林群落 提供多样的生活条件。因此,任何类型的森林生态 系统都是与它们所存在的环境条件有着密切联系, 其中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是导致森林生态系统 具有各式各样的类型及其分布特点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10.1 森林生态系统的分布规律
(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的纬度地带性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是生物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比较旺盛、生物生产力和现存量最大、稳定性程度较高和生态效益最强的生态系统。

它具有抗御风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保护周围其他生态系统等作用。

因此,在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方面,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应予以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主要实例类型和特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等。

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这些地区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砖红壤。

丰富的热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条件。

世界热带雨林分为三大群系类型:即印度马来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美洲雨林群系。

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台湾省南部、海南岛、云南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地区。

此外,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也有热带雨林的分布,这是世界热带雨林分布的最北边界。

其特点主要有:①种类组成特别丰富;②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③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④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⑤茎花现象很常见;⑥寄生植物很普遍;⑦热带雨林的植物终年生长发育;⑧动物种类极其丰富等。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常绿阔叶林发育在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地带。

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

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我国分布的面积最大,分为四个植被亚型,即典型常绿阔叶林(栲类林、青冈林、石栎林、润楠林、木荷林)、季风典型常绿阔叶林(栲-厚壳桂林、栲-木荷林)、山地常绿阔叶苔藓林(栲类苔藓林、青冈苔藓林)和山顶苔藓矮曲林(杜鹃矮曲林、吊钟花矮曲林)。

《相关林学知识》课件

《相关林学知识》课件
探究影响林木生长的内外部因素。
2 林木生长规律
了解林木生长的阶段性及其规律。
3 林木适应性与生长速率
探讨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其生长速率的影响因素。
四、森林经济学
1
森林资源评价
学习对森林资源进行评价和管理的方法。
林木采伐与管理
2
了解合理林木采伐和森林管理的实践。
3
森林经济利益的实现
探究如何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利益的 方法与途径。
木材资源及利用
讨论木材作为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其广泛用途。
二、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功能
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 物组成以及结构。
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生态平衡和 环境保护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森林保护与管理
介绍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管理的关 键概念。
三、林木生长与发育
1 林木生长的因素
五、林木病虫害防治
林木病虫害分类
了解常见林木病虫害的分类 和特征。
防治措施
介绍有效的防治林木病虫害 的方法和措施。
病虫害的影响及预防
探讨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 的影响以及预防方法。
六、林业植物育种与改良
林木育种原则
了解林木育种的原则和目标。
品种选育技术
林木育种的综合应用
介绍林木品种选育的技术和方法。
探索林木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和 效果。
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林业文化
1 中国林业的历史
了解中国林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里程碑。
2 林业文化及其影响
介绍林业对社会、文化及其他领域的影响。
3 现代林业文化的发展
探索现代林业的文化发展和未来趋势。
《相关林学知识》PPT课 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PT课件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PPT课件
.44
(2)动态稳定性假说(dynamical stability hypothesis)
基于生态系统的特定数学模型发现,食物链越长,为维 持系统平衡或稳定而对模型参数的限制就越严格。 就实际情况来看,具有较长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一旦受 到内外因素的干扰,不仅易于遭到破坏,而且恢复原状 的时间也长,因此具长食物链的食物网,或者说食物网 的长食物链在自然界难于存在。 预测:在没有大的干扰的系统,食物链应该更长,但现 在还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或者否定这个假设设。
第七章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
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食物链与食物网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生态效率 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与反馈调节 生态系统的特征
.1
本章导读
识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食物链与食物网、营养级、 生态金字塔、生态效率、生态平衡、生态失衡、反馈调节 等概念;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营养结构、三大功能(能 量流动、生物生产、物质循环)及其功能群;生态失衡及 其表现 领会: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生态金字 塔及其表示方法 简单应用:食物链与食物网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 系;生态金字塔及其表示方法。 综合应用:生态平衡,生态失衡及其表现,反馈调节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 和被食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 其食物关系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
.33
food chain
能量转换的途径,或称能量流动的渠道
.34
陆地与海洋食物链的例子
.35
食物链类型
生食食物链 :是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为开 始的食物链。
草牧食物链(捕食食物链):从植物开始,经过小型食草动物, 再到稍大型的食肉动物捕食,进而再被更凶猛的食肉动物捕食。 草原和水体生态系统是以草牧食物链为主的生态系统。 寄生性食物链:由宿主和寄生物构成。它以大型动物为食物链的 起点,继之以小型动物、微型动物、细菌和病毒。后者与前者 是寄生性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介绍

森林生态系统介绍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多样性的自然属性,主要分两大类:一是 自然界中的基本且具体的形式,如面积、纬度和栖息地等;另一类是特殊抽象的 形式,如干扰、生产率、活跃地点等。 环境格局
环境因子在大的尺度上随纬度、海拔、地形、地貌等会有很大差异。大尺度 的环境要素控制森林的区域分布,形成了区域性的森林植被类型;中小尺度的环 境变化影响森林结构组成,进一步影响系统中物种的分布格局。大尺度环境要素 与森林分布格局的关系是经典的生态学研究内容,研究工作也非常深泛。而系统 水平上微生境的格局,近年来也受到关注,特别是林隙、边缘效应等研究的深入, 使森林中微生境的差异及格局方面的研究向较微观方向发展,事实上,森林内部 微环境的差异对系统生态过程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景观格局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涉及从个
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同的时空尺度,
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
上的格局与过程不同,即在单一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只能反映该
观测尺度上的格局与过程,定义具体
的生态系统应该依赖于时空尺度及相对应的过程速率,在一个尺度上得到的结果, 应用于另一个尺度上时,往往是不合适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管理与可持 续经营问题主要发生在大、中尺度上,因此必须遵循格局-过程-尺度的理论模 式,将以往比较熟知的小尺度格局与过程与所要研究的中、大尺度的格局与过程 建立联系,实现不同时空尺度的信息推绎与转换。因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生态学研究已从面向结构、功能和生物生产力转变到更加注重过程、格局和尺度 相关性。 生物格局
• 用小图片形式直观的描述,交换图用箭头 表达图形。
森林系统的组成
• 分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寒温带 针叶林等生态系统。是陆地上生物总量最 高的生态系统,对陆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纬度20°范围内,这些地区 年平均温度约23-28℃,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 毫米;终年高温多雨,土壤多砖红壤。丰富的热 量和季节分配均匀而又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 提供了优越条件。 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长夏无冬, 年降水量超过2000mm,且分配均匀,无明显旱 季。
该生态系统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 寒冷。年平均气温为8~14℃,年降水量一般为 500~1000mm
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针叶林是指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 种森林群落的总称。寒温带针叶林也称北 方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主 要分布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 其主要特点为:① 夏季温凉、冬季严寒② 外貌十分独特③ 群落结构十分简单等
长期以来,人类对森林的作用缺乏正确的 认识,将森林单纯作为索取的对象,使森 林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旱涝灾害频繁 发生,不少江河泥沙俱下,造成土地贫瘠, 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构成 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森林的作用,合理 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
森 林 生 态 系 统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 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 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 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类型: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
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
顾名思义就是终年常绿,主要分布欧亚大 陆东岸北纬22~40℃,南北美洲、非洲、 大洋洲均有分布,但分布的面积都不大。 在亚洲除朝鲜、日本有少量分布外,以中 国分布的面积最大。
主要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稍寒冷, 春秋暖和,四季分明。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PPT课件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PPT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5
农田生态系统
26
城市生态系统
27
人工生态系统往往不稳定, 其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人类活 动的干扰又加剧了环境的污染和 生态系统的破坏!,针对这一现 状,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部 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的总体思路。
28
如:桑基鱼塘
29
多年的探索实践表明,生 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 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 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 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7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我们美丽的星球时常遭受着自然灾害 和人类活动的干扰!
18
当外来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 的忍受程度时,不可避免地要 出现:
19
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失衡
火 山 爆 发
20
地震
21
干旱
22
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失衡 乱 砍 滥 伐
23
工业污染
24
自然生态系统往往生产力 较低,因此,人类便建立了 各种人工生态系统以满足自 身的需要。
第一节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1
由于地球上有各种各 样的环境类型,生活在其 中的生物也各不相同,因 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 系统:
2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 特点:
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生态系统能长期处 于较稳定状态。
3
海洋生态系统
分布: 特点: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
动物种类较多,植物多为藻类植物及浮游植物, 结构稳定。
岩石圈的上层主要为土壤层,有森林、草原, 各种昆虫、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等。
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为各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所需的营养物 质、阳光、空气、水以及适宜的温度和 一定的生存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植物群落的看法介于有机体概念和连续体概念中间:承认种 的分布的连续性,也强调种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某种不连续性。
• 在某个群落的种类组成中,总有一些种对某一特定关系比其他 种表现得更加敏感。可以利用这些在生态关系上具有明显指示 性的植物来进行群落分类,称为鉴别种(diagnostic species)。
• 简单应用: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及 其经营管理
• 综合应用: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分布
-2
1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 分类与排序 • 植被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 群落的命名
-3
1.1分类与排序
分类(classification)
• 人为分类较适宜于应用科学,其依据是事物的特 征或对人类的利用价值。如公益林等。
第十章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类
• 森林植物群落分类与排序 • 植被分布规律 • 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1
本章导读
• 识记:显域植被、隐域植被、泛域植被等概念; 主要的植被分类原则与系统;中国植被的分类 原则与系统;群落命名方法;植被分布的地带 性规律
• 领会:中国森林植被分布的地带性特点;群落 的分类与排序
• 自然分类应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其依据是事物的 亲缘关系、固有特征及其与生境间的固有联系。
• 目前,自然分类法尚未统一与完善,由于自然和 社会的背景及科学的发展不同,在世界各地形外貌的或结构的途径; • 环境的途径; • 多因子或景观途径(景观类型、微景观类型、生物地理群落类型等) • 生物的分布区途径; • 群落梯度的手段; • 优势种的途径; • 植被动态的途径; • 层或生活型的途径; • 层的归并的途径; • 森林生境型的途径; • 数码的比较的途径; • Braun-Blanquet的植物区系组成的途径。
– (2)排序:亦称为间接排序或间接梯度分析。是根据群落 本身的属性,如种的相关性,取样的相似性、种的盖度 或频度导出抽象的轴或群落变化的方向。
-7
排序(ordination)
• 极点排序法 •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8
PCA法两方面的不足
• PCA指示用于原数据构成线性点集的情况。对于 分离的点集,PCA的结果还有助于形象地分类样 方点。但对非线性的点集,诸如马蹄形的,PCA 却无能为力。
• 生态系统分类方向:力图将群落学特征和立地特征 结合起来更全面地反映植被各特点。
-6
排序(ordination)
• 将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相似性来排定 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间的 相互关系。此法称为群落的排序。
• 排序可有两个大的方面
– (1)直接梯度分析:也可称为梯度分析或直接排序。是研 究植物种或植物群落沿着已被认识到、易于测定的环境 梯度的分布规律的方法。
• 分类过程是通过排列群丛表来实现的。首先在野外做大量 的样方,通过排群丛表,找出特征种、区别种,从而达到 分类目的。
-16
区系组成分类
• 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 群丛:具有一定区系组成和一致外貌并发生于一致生境条件下的一种 植物群落。
• 认为群丛是抽象的植被分类等级,群落是具体的实体。群丛和 群落的关系类似于种和个体的关系。
-13
1.2.1植被的外貌分类
• 19世纪前半叶,植物地理学家洪堡德(Humboldt)等对植被 进行分类就是依靠群落外貌。
• 大致途径:首先从地球表面上最大的植被单位开始,进 而将它们划分为越来越小的单位。
• 根据优势植物的生长型和生长环境,将植被分成不同类 型或等级。
• 提出16个主要单位是按气候类型相联系的纬度带和经度 带来排列的,如森林(forest)、林地(woodland)、草地 (grassland)、草甸(meadow)、荒原(fellfield)等。
• 由此形成五大传统的分类地区:北欧或斯堪的纳维亚和 波罗的海;南欧;前苏联;英国;美国。
-5
森林生态系统分类的三个方向
• 植物群落学的方向:以植被的类似性作为分类的基 础。排序方法来研究群落空间格局的途径。
• 森林立地学的方向:以立地性质的同质性作为分类 的框架。
– 植物群落方向和立地方向并不完全对立,很多立地分类 亦常依靠植被的某些组成和结构上的特征。
-14
植被的外貌分类
• 主要单位:群丛(association) • 便于掌握。即使不知道植物名称或全然不了解任何生态
学知识,也能应用这些概念;且这些概念也在早期即已 得到普遍应用。 • 明显的局限性。即单独依靠外貌不能区分生态学关系差 异悬殊的类型。当需要分类的主要单位达20个以上时, 该途径便不能很好地继续进行。 • 主要用来研究大范围植被的对比,以及植被和气候的关 系。对于局部地区植物群落的研究,则应采用以种类组 成分析为基础的分类系统。
-15
1.2.2植被的区系组成分类-法瑞学派
• 以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作为分类途径,在欧洲南部最为流 行,以中欧的法瑞学派(Braun-Blanquet学派)最具代表性。
• 基本观点:植物群落可根据它们的区系组成划分为各种植 被类型,就表达植物群落彼此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 系来说,采用全部组成比任何其他特征均要好。
• 如果原始数据对各性状的方差大致相等,而且性 状的相关又很小,就找不到明显的主分量。此时 取少量主分量所占的信息比例较低。
-9
无倾向对应分析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10
PCA排序图
DCA排序图
-11
分类与排序
• 如果是对群落进行分类,则承认群落是具有边界的 有机体;如果是对群落进行乔序,则承认群落是无 边界的,是个体论的观点。
• 一般说来,分布于连续生境中的群落具有连续性而 无明显可分的边界;分布于间断生境中的群落往往 具有明显可分的边界而连续性不明显。
• 如果排序结果构成若干点集时可达到分类目的;如 果分类允许重叠时也可反映群落的连续性。
-12
1.2植被分类的原则与系统
植物群落学方向的分类途径: • 群落外貌途径 • 群落区系组成途径 • 优势种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