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对话成就智慧的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灵动的对话构筑智慧的课堂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片段赏析
【内容摘要】: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提出“教育即对话”的思想。但是,传统教学中的对话仅仅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没有成为教学的精神。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围绕着数学教材这一“教学文本”进行动态“对话”的过程,其要旨在于数学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创造、生成的教学,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对话,使富有理性之美的数学教学闪耀着人文的光芒,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让数学课堂充满智慧的生长。
【关键词】灵动对话智慧课堂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摘录如下: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是的,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它灵动而充满智慧;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使生命得到不断成长。
然而,智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很难说清楚什么教育是智慧的,“智慧”其实贯穿着教育的过程,是教育的理想,乃至一种境界。如此“虚”而难于把握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实现?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让我们以“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一起“走进”科研老师那灵动与智慧的数学的课堂,共同感悟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的对话旅程。
一、开放互动——让对话奔涌思考的激情。
好的数学老师善于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进行的“对话”,教师和学生不仅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交流,更重要的是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
【课堂回放一】:
揭示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猜想、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出示任意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中,三角形的内角和指的是什么呀?
生(到前面指):把这三个角的度数相加。
师(边指边说):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三个内角度数相加的总和,看来不难理解,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
生:180度。
师:猜的吧?
生:不是。
生: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教师故作疑惑的表情)
生:是的。
师:让我们慢慢来,(出示一把三角尺)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80度。
师:怎么知道的?
生:这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30度,一个角是60度,还有一个角是90度,90+30+60=180度。
师:同意不同意?(出示另一把三角尺)这儿还有一个三角形,他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这个三角形中一个角是45度,另一个角也是45度,还有一个角是90度,三个角相加也等于180度。
师:刚才有同学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个结论是不是就由这两个三角形得出来的?是不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讲,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生:不是。
师:是呀!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研究的三角形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呢?
生1:把三种不同类型的三角形都研究一下。
生2:我知道了,因为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所以只要分别选择一个进行探究就可以了。
……
【赏析】:在学生一下子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老师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营造一个平等、灵动的对话空间。如:“猜的吧?,是不是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讲,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通过对话,教师不断赋予学生思考的激情,通过对话,学生的思维不断“燃烧”;通过多话,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
二、智慧碰撞——让对话散发互动的气息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课堂上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执教老师用他高超的教学智慧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思维空间,搭建了有效的对话平台,诠释了师生对话的境界所在。
【课堂回放二】: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后——
师:量好了吗?谁来说说你量的实际结果是怎样的?
生:190度。
生:183度。
生:180度。
生:178度。
师:有同学可能还有其他的结果。现在你还能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吗?
生:不能。
师:你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就不是180度吗?
生:也不能。
师:为什么又不能?
生:可能他们量错了。
师:大家同意这个观点吗?你看,(出示一个三角形)这样一个三角形,由于它的三个角处在不同的位置,只要我们稍不小心,把哪一个角的度数量错了,那么算出的内角和肯定就……(不是180度)要是我们能够把三个分开的角……(演示折的动作),有办法了吗?
生:把三个角合起来。
生:再剪下来。
师:剪下来,然后怎么办?
生:拼起来。
师: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刚才所涉及到的,其实是数学上一个很重要的思想——转化。我们常常遇到自己比较陌生的、棘手的问题,那么在数学研究的时候,我们就把它转化成自己熟悉的、简单的问题。我们不妨就来试一试转化,你剪也好,撕也好,折也好,大胆尝试吧!(生动手尝试)
【赏析】:在这充满智慧的师生对话中,教师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什么,但教师那恰当的“点睛之言”——要是我们能够把三个分开的角……仿佛是学生探究道路上的一盏指示灯,帮助学生将联想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这散发互动气息的对话过程中,既有情感的交流,又有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论证,从而实现了师生之间智慧的共享和情感的交融。
三、促进生成——让对话拓展生命的灵性
生成是课堂富有灵性的资源,是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追求。在这样的课堂里,质疑不是虚设,是自觉而灵动的建构;想象不再虚幻,是丰厚而深广的联系;对话不再成为学生揣摩教师心态的假性应答,而是情思交融的心灵碰撞,是充满智慧的活力体验。
【课堂回放三】:
练习拓展,质疑问难,课堂总结。
师:三角形中,角1是140度,角2是25度,角3是多少度?
生:角3是15度。
师:有没有一种三角形知道一个角就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其他几个角的度数的?
生: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