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伦理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教育伦理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去之,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答案:庶民君子
2. 美国最高法院的门楣上有三个人的巨大塑像:中间是希伯来人,代表天意或宗教。

左边是,代表人伦或道德;右边是梭伦。

古希腊的改革家,代表政治或法律。

答案:摩西孔子
3. 世界上最使人惊奇和敬畏的两样东西,就是头顶的和心中的。

答案:星空道德律
4. 鲁洁先生说:“德育所涉及的是人的灵魂、精神中。


答案:最深沉的部分
5. 班华先生说:“德育即”
答案:育德
6. 这门道德教育,是基于“”的学科。

答案:德性与文化
7. 当代中国儿童处于双重断裂:与。

答案:伦理断裂生计断裂
一、填空题
1. 伦理是以人性、人伦结构、人与人之间的正的关系为基准(相对于邪的关系),显现人在宇宙或者世界上的一切关系,以及这些关系遵循的道理和规则,还有关于人性和这些关系的知识。

答案:人伦结构;道理和规则
2. 伦理学,说得最直白一点,当然是研究伦理的学问,它是讨论人的存在、生存、生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现实性,以及人性的变成的学问。

伦理学的最大话题是人的幸福。

伦理学具有浓烈的思辨意义,因为伦理主要是针对心性结构、人伦秩序进行逻辑上的融通与交合。

答案:无限可能性;现实性
3. 五伦是指:君臣、、、兄弟、朋友。

答案:父子;夫妇
4. “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集中的伦理显现,所谓的“三纲五常”是:君为臣纲、、。

答案: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 道德指个人和人类在行道过程中,内心对道的体认,这个体认就是人的内在品质,使人与道一体化,而这种,显现在人与周围的一切之中。

道既是本体论的,又是认识论的,还是政治学的。

答案:内在的品质;
2. 在中国人的概念中,道德是,也叫良知,是人性中先天的善。

道德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很高的。

答案:关系良心;
3. 西方的道德概念,集中在几个话题上:理性,只有理性才能体认道德;最高道德即最高,那就是上帝或者神,上帝或者神才是;道德在于人的自由、精神与意志。

答案:修养善;
4. 一般说来,当代“伦理”概念蕴涵着西方文化的、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涵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

答案:道德本体理性;
5. “”的支持者倾向采用“中立语言”(inclusive language)、“文明语”(civility)来形容政治正确。

反对者则认为政治正确属贬义词,与假道学、过度敏感、斤斤计较的意义近似。

答案:情性(性情)
1. 我们看世界,要有基本的立场或者范式,人类已经形成的看世界的基本范式是两个,一个是,另外一个是。

答案:理性;道德。

2. 我们衡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道德,主要就是看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_,特别是衡量个人与自己、个人与自己周围的关系,尤其是个人与政府、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答案:各种各样的关系
3. 个人不能自己处置自己的生命,因为个人的生命权_,是属于人类的,所以,人是不能自杀的。

宗教认为,生命是神(上帝)的选择,是神(上帝)的权利。

答案:不属于自己
4. 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而死于也。


答案:忧患;安乐。

5. 苏格拉底说:“一个未经的生活是不值得人过的生活。

”,这就是理性的化身。

答案:省察
6. 爱因斯坦的话已经作为政治信条刻在了政府大楼上:“国家是为而设立的,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答案:人人;
7. 美国作家、诗人、评论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曾这样说过:“政府,与其说是我们存在的,不如说是我们存在的。


答案:原因结果;
8.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民吾,物吾也”。

答案:同胞与;
9. 北宋思想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

为往圣继,为万世开太平。

答案:立命绝学;
1. 伦理学的最高追求是。

答案:幸福
2. 近亲不能结婚,那么,同类能不能相食,;异类不能不能性交,。

个人没有生命处置权利。

答案:不能;不能
3. 宗教上有许多伦理上的绝对禁忌,如佛教的“五戒”为:戒杀、戒盗、戒、戒、戒酒。

答案:淫;妄语
4. 费孝通说:“孩子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所布置下的园地。

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答案:方便;没有个
5. 目前世界上有国家或者地区对同意安乐死立法吗?。

答案:没有
1. 孟子曰:“人皆有。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无,非人也。

答案: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2. 孟子曰:“恻隐之心,之端也;羞恶之心,之端也;辞让之心,之端也;是非之心,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答案:仁;义;礼;智
3.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皆有之;,人皆有之。


答案: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4.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而已矣。


答案:放心
5.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幼吾幼,以及。

天下可运于掌。


答案:人之老;人之幼
6. 《圣经·创世记》说,上帝造人类的男先祖亚当和女先祖夏娃,造伊甸园叫他们生活在里面,叫他们听上帝的话,无忧无虑,没有死亡,那就是人类的原初生活。

后来夏娃受了蛇的引诱,叫亚当听她的话,他们一起偷吃智慧果,从而违背了上帝的禁令,犯下了。

上帝处罚他们,驱逐出伊甸园,叫他们既过着艰辛的生活,又一辈子都会犯罪,还会死亡因而,这个罪叫。

答案:原罪;本罪
7. 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

罪恶的原因在于人滥用了上帝赋予人的,自愿地背离了善之本体(上帝)。

答案:自由意志
8. 奥古斯丁的“罪恶”说,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宗教哲学体系,它甚至贯穿着西方乃至人类精神。

罪恶基本上是的意思,即人的自由意志不愿意把人往上抬举,而是把人往下坠,那些把人拉下水的低下之物,就成了人的灵魂的主人。

答案:堕落
9. 卢梭说:“儿童第一步走向邪恶,大抵是由于他那善良的本性被的缘故。


答案:人引入歧途
1. 德性是“与身体的全然完美”,“文武双全、的高贵品质”
答案:心智;术德兼修
2. 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分为两类:“理智德性”和“伦理德性”,“理智德性主要由而生成,由培养而增长,所以需要经验和时间。

伦理德性则是由沿袭而来,因此把‘习惯'(ethos)一词的拼写方法略加改动,就有了‘伦理'(ethikee)这个名称。


答案:教导;风俗习惯
3. 如勇敢,智虑,节制,正义,忠诚,温和,羞耻,义愤,慷慨,友爱,骄傲,坚强,大度,大方,机智,这些属于伦理德性还是属于理智德性?它们属于。

答案:伦理德性
4. 德性是灵魂中固有的品质,这个“品质”的意思,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是,譬如马会奔跑,鸟会飞翔,人会思维,这都不需要教育,因为这种能力是本来就有的,需要的是后天
的,并在活动中显现出来。

答案:人灵魂中固有的某种特性;引导
5. “阿德勒告诉我们,那些被伟大书籍的作者讨论最多的观念,也就是影响最大的观念。

西方被讨论最多的五个观念,依次是上帝、、人、国家与。

中国这方面在先秦典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念是道、、天命、仁(包括爱)、。


答案:知识;爱;人;心性;
6. “四维”与“八德”是中国道德教育的积淀观念,“四维”是,“八德”是、义、廉、,“八德”是忠孝、、、和平。

答案:礼;耻;仁爱;信义
1. 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祭起一套说话体系。

打倒或者推翻一个道德教育体系,就在于放倒那个道德教育的。

答案:说话体系
2. 子曰:安之,朋友信之,怀之;
答案:老者;少者
3. 子曰:己所不欲,。

答案:勿施于人
4. 子曰::非礼,非礼,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答案:勿视;勿听
5.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
答案:亲其亲;皆有所养
6. 孟子曰:我知言,我善。

答案:养吾浩然之气
7. 孟子曰:,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大人者,不失其。

答案:自暴者;赤子之心者也
8.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之耻,。

答案:无耻;无耻矣
9. 朱熹说:人之作孽,莫甚于;言语尖刻,必为人忌;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切莫矜己之长;
答案:口;慎勿谈人之短
10. 蔡元培说:“德育实为。

若无德,则虽,适足以助其为恶,无益也。


答案:完全人格之本;体魄智力发达
11.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41年提出了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信仰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

答案:表达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
1. 生活与世界是人生命中本来就有的,是人,不是
答案:带着世界走;世界带着人走
2. 幸福是生命中固有的,教育只是把幸福。

答案:爱欲;引导出来
3. 教育创造新生活,只是把人灵魂中固有的生活。

答案:不能;引导出来
4. 道德课程的“生活”并不达到“伦理的生活”
答案:必然
5. 道德教材《道德与法治》中“儿童成长过程”与“儿童成长时间与空间”并不是“”概念
答案:生活
6. 有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这样的逻辑吗?。

答案:没有
7. “由近及远地设计”的儿童的生活,不是立体,是一个甚至。

答案:平面;线段
8. 世界有没有远近之分吗。

答案:没有
9. “自我”一出生就出生在,不是等长大以后才进入。

答案:世界;世界
10. 一个远方的世界或现成的世界,等着儿童一步一步地走进去
答案:没有
11. 道德教育是生命固有世界的,不是建构一个世界。

答案:绽放
1. 中小学语文教学遭遇到课文,很生动的,最终大率被弄成了最无味、最伤人的东西。

答案:历史性质的;故事或者场景
2. 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国的古迹、古代文化往往一律是“”,“显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
和英雄气概”,“我们的民族有悠久灿烂的文化”,“”等等。

答案:激发民族自豪感;人民有无穷无尽的智慧
3. 秦兵马俑,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举世无双,出土于我国西安以东30多千米的临潼。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人形制作的一种,是代替活人殉葬的,兵马俑即。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人俑群。

答案:随葬品;陪葬品;制成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4.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有的紧握双拳;有的凝视远方,……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

答案:轻微的呼吸声
5. 秦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带有主观性和写意性的特征,这是。

在艺术技巧方面,有概括、有夸张,塑完以后再通体彩绘,把原雕、浮雕结合起来。

武士的表情相当个性化,不但表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甚至可以体会到明显的地域性——很多秦俑的相貌特征与十分接近。

答案:写实主义作风;现代的陕西人
6. 秦俑一个人一个形象,各不相同,它突破了千人一面这一群雕过程中的难关,譬如有木字型,有长条形,有方形的,有工字形等等,中国人的在秦俑这个地方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答案:脸形
7. 秦兵马俑是艺术品,老师的教学也只能从艺术这个立场思维,而不是或者的立场,这是教学的根本立场。

二,既然是艺术品,就要从上解释这些艺术品。

答案:道德;道德教育;艺术手法
8. 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

美国一位官员参观完了以后,说:能够创造如此灿烂历史的民族,。

答案:一定能够创造光辉的未来
9. 费孝通先生说:“若是我们还想,只有在当前人类共同的课题上,表现出我们的贡献来。


答案:骄傲自己的历史地位
1. 中小学语文教学可能的本质应该是_,不是人对人的仰视。

大作家和中学生、小学生在文字面前都是_。

答案:对文字的尊重与敬畏;平等的
2.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教学,有的老师进一步把每件事的内容概括成四个字的小标题:批改作文,请我作客,感受概括为:春风拂面,堪称楷模。

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唯一的吗?_。

答案:不是
3. 叶圣陶对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并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_,思想内容要_,
语言文字也要_。

答案:加工;加工;加工
4. 叶开历数语文教育“三宗罪”:_,加入太多道德因素;随意篡改原文文意,_;教材选文水平偏低。

答案:非语文化;打断文化传承
5.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原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能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那么,课文本身就生发出一个可能的教学:叫改变了自己人生的故事,也能够改变他人。

我们完全相信,多少中小学生的命运,都是教学改变的,也应该完全相信,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命运,教学是_。

答案:无可奈何的
6. 钱理群先生在2012年教师节前夕宣布“告别教育”。

从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学教育十年,试图“_”,却得到屡战屡败的结果。

他说,今后他会在“教育之外”关心教育。

答案:改变人心
7. 钱理群说:“就当下中国来说,我还是坚持这—点,我们既要进行制度的改造,同时也要进行_的改造。

说到最后还是_的问题。

人心、人性、道德底线的突破,是你—下子解决不了的,是更带根本性的问题。

”……钱理群得出—个结论:“我为什么关心中学教育?因为我觉得_,可能是更艰难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工作。


答案:国民性;人心;改变人心
1. “”的原型是土地神和长老神共同形成的人民聚会,那是企求人有饭吃的吃饭教仪式,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

答案:社会
2. 中国人所谓的“江山社稷”之“社稷”,社是指,稷是指,在所有的神灵中,这两尊神灵和人民的关系最亲近。

答案:土地神;五谷神
3. 古代逐渐形成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

“春祭社以祈,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所以报功”。

答案:膏雨;百谷丰稔
4. 张演《社日》诗是渲染的:鹅湖山下,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

答案:稻粱肥;醉人归
5. 周作人在《喝茶》中说:喝茶当于,清泉绿茶,用素雅的,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亦断不可少。

答案:瓦屋纸窗之下;陶瓷茶具;胜业
6. 早期,严复把西方的《社会学》翻译为《》,影响深远,那个群学,曾经被中国学者理解为,或者赋予“组织教育群众之学、拯救中国于”。

答案:群学;危亡之学
“”的原型是土地神和长老神共同形成的人民聚会,那是企求人有饭吃的吃饭教仪式,那本身就是道德教育。

答案:社会
2. 中国人所谓的“江山社稷”之“社稷”,社是指,稷是指,在所有的神灵中,这两尊神灵和人民的关系最亲近。

答案:土地神;五谷神
3. 古代逐渐形成春社与秋社两个社日,间或有四时致祭者。

“春祭社以祈,望五谷丰熟;秋祭社以,所以报功”。

答案:膏雨;百谷丰稔
4. 张演《社日》诗是渲染的:鹅湖山下,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

答案:稻粱肥;醉人归
5. 周作人在《喝茶》中说:喝茶当于,清泉绿茶,用素雅的,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然的片刻优游亦断不可少。

答案:瓦屋纸窗之下;陶瓷茶具;胜业
6. 早期,严复把西方的《社会学》翻译为《》,影响深远,那个群学,曾经被中国学者理解为,或者赋予“组织教育群众之学、拯救中国于”。

答案:群学;危亡之学
1. 庞贝古城壁画上的铭文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

答案:永恒
2. 恶是道德的起始,善是道德的
答案:归宿
3. 佛家说,世界生灭变化,分为成、住、坏、四劫。

答案:空
4. 似乎可以把当代儿童青少年叫做“不要心的一代”或者“没有心的一代”。

所以,当代道德教育,是给
答案:儿童青少年装上心
5. 雅斯贝斯说:“本身被技术过程吞噬了。

甚至科学也得服从技术,代代相传的结果加强了这一趋势。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如此众多的科学家在其专业之外表现出。


答案:精神;惊人的愚蠢
6. 雅斯贝斯说:“与技术时代的出现同时或更早,已经发生了一种奇特的世界现象,即和的衰退遍及世界,今日它也成为欧洲的运动。


答案:精神;心理
7. 中国文化在上个世纪有三件大事,或者说,三个人物,这三个人都做过老师,而且是极其有成就的老师。

他们是,,。

答案:王国维;李叔同;周作人
8.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是陈寅恪对王国维的评价,已成为教育的根本灵魂。

王国维之死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国道德中的一道大难题。

答案: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9. 朱光潜先生说:“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澈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咎于的平易和的淡薄了。


答案:哲学思想;宗教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