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动学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局部给药
目的是在皮肤、眼、鼻、咽喉等部位产生 局部作用。 腱鞘炎 ——封闭疗法 普鲁卡因(局麻药) ——止痛 经皮给药:为了使药物血药浓度维持较长t 醋酸强的松(激素类药物) ——抗炎 (属全身给药 )。如:硝酸甘油缓释贴皮剂
直肠给药: 1.局部作用:开塞露、甘油栓——治疗便秘 2.全身作用:水合氯醛——小儿惊厥
一、时量关系 一、消除半衰期 二、清除率 一、CSS和靶浓度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三、表观分布容积 四、生物利用度 二、维持量 三、负荷量 典型试题
第四节 药动学常用参数
第五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
第六节 房室模型
学习重点
药物的体内过程
作用部位 “受体”
结合 游离
(图)
结合
分布
组织库结合
游离
体循环
吸 收
(3)形成有毒性的代谢物:少数,如哌替啶,扑热息痛
---- 故生物转化不能说是解毒过程
(四)药物代谢的酶
1.专一性的酶:如AChE灭活ACh。
2.肝微粒体酶系:主是氧化酶系细胞色素P450, 其存在于肝细胞内质网中,并能促进药物转 化,故简称肝药酶。 肝药酶特点: 非专一性酶、个体差异大、活性有限、 易受药物的诱导或抑制。
一次口服
吸收相 消除相 Tmax
时 间
同一病人分别一次口服和静注阿司匹林650mg后的药时曲线
42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指体内药物转消除的速率过程。按照 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之间的关系不同, 可将动力学过程分为两类: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改变尿液pH值可改变药物排泄速度,用 于药物中毒的解救。
二、消化道排泄
• 胆汁排泄
如:利福平治疗重症胆道感染
Liver
Bile duct
Gut Portal vein
• 肝肠循环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 药物(结合型),部分可再经小肠水解(游离) 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这种现象~
意义 (强心苷)
大药量反复肝肠循环可延长作用时间和半衰期
(三)乳汁排泄
(四)肺脏排泄
检查呼出气中乙醇量是诊断酒后驾车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第三节
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Time course of drug concentration
一、时量关系
用药后,体内药量(浓度)随时间而变化, 这种变化叫做时量关系。通常以血浆药物浓度为 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即时量曲线。
(五)药物对肝药酶的影响
1.药酶诱导剂:利福平、苯巴比妥


能增强药酶活性或促进药酶的合成的药物;
能加速本身或其他药物的代谢,药效降低。
2.药酶抑制剂:异烟肼、氯霉素

凡能使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的药物; 减慢某些药物的代谢,使其药效加强,甚中毒。
氯苯唑胺(骨松药)浓度(µg/g组织)
无诱导
药酶诱导 苯巴比妥、利福平 药酶抑制 氯霉素、异烟肼
苯巴比妥诱导
苯并芘诱导
时间(小时)
大鼠,iv诱导剂2次/日4日
四、排泄(Excretion)
药物排泄:药物原型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 过程。与生物转化统称为消除。 • 肾脏是主要排泄器官, • 消化道、肺、汗腺、唾液、泪液、乳汁(利 福平)等也可排泄药物。
渗透压随体液通过细胞膜的水性通道的
转运,为被动转运。
大多数细胞膜(如肠黏膜上皮细胞)水
性通道很小,直径约4~8Å(1Å =1010m),
仅水、尿素、锂离子等小分子水溶性物质能 通过,分子量>100Da者即不能通过。
相反,毛细血管内皮间的孔 隙较大,直径可达40Å 以上
如肾小球滤过
2.简单扩散(simple
抗生素 ——肺炎、肠炎等
二、分布(distribution)
药物从血循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 和组织的过程。
影响分布的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
1)游离型药物可跨膜转运:有药理活性,可被代谢
2)结合型药物不能跨膜转运:无活性,不被代谢, 是暂时的贮存形式,故作用时间延长 3)有饱和现象 4)有竞争性置换
•非静脉注射给药的时量曲线
峰浓度Cmax
最小中毒浓度(MTC)
血 药 浓 度 ( ng/mL
吸 收 分 布 相
起效
失效 最小有效浓度(MEC) 消 除 相 时间 (h)
)潜伏期
有 效 期
残 留 期
达峰时间Tmax
一次血管外给药后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血浆药物浓度(mg/L)
分布相 Cmax
一次静脉注射
(二)代谢步骤:
Ⅰ相反应:氧化、还原、水解(引入或脱去-OH、-NH2)
——使多数药物灭活 ——增加极性(亲水),有利于肾排泄 ——进一步增加极性,有利于肾排泄
Ⅱ相反应:结合(葡萄糖醛酸、硫酸与Ⅰ相反应产物结合)
(三)代谢后药理活性的改变
(1)失去活性:多数药物 (2)形成有活性的代谢物:少数,如阿司匹林—水杨酸
40 20
0
一级
t2 t1 t2 图--零级动力学和一级动力学的药时曲线 左图为常规坐标图,右图为半对数坐标图
1
第 四 节
药动学重要参数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Pharmacokinetics
一、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一级消除动力学: t1/2 =0.693/Ke
同时服用两个高蛋白结合率
的药物临床有可能会出现什 么情况
作 用 增 强
华法林 华法林 +保泰松
两 药 竟 争 蛋 白 结 合 部 位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特异性低,且血浆蛋白结合点有限, 故合用两种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可产生竞争性置换
2.器官血流量 硫喷妥钠的再分布
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其实是主动转运)
(二)零级消除动力学
(zero-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
血药浓度因不断消除而随时间不断衰减
消除速率常数
微分方程:dC/dt = -kCn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n=1时,dC/dt = -keC
特点: 1.单位时间内消除药量与血药浓度成正比(恒比消除) 2.用药量没有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 3.大多数药物属于此类消除
胃肠道各部位的吸收面大小(m2) 口腔 0.5-l.0 胃 0.1-0.2 小肠 100 大肠 0.04-0.07 直肠 0.02
根据Fick扩散律
首过消除 (First pass eliminaiton)
从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 药物经肝静脉 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经过 入全身循环 肝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 门静 作用部位 物首次通过肝脏代谢明显或 脉 检测部位 由胆道排泄量大,则使进入 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称 药物经肝门静 脉入肝脏 首过消除,也称首过代谢或 首过效应。 代谢
diffusion)
极性小的药物分子脂溶性大,可溶 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 胞膜称简单扩散。属被动转运方式,故 亦称被动扩散。 绝大多数药物按此方式通过细胞膜
绝大多数药物均为弱酸(苯巴比妥)或弱碱性
(吗啡),在水溶液中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状态。 非离子型药物:极性低,脂溶性高,易通过细胞膜 (分子型药物) 离子型药物:极性高,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 脂质层的现象称离子障
(一)肾脏排泄
主动分泌
被动重吸收
滤过
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
终尿1ml/min
游离型药物及代谢物均可经肾小球滤过,结合型药物 则不能,故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排泄慢。 药物自肾小球滤过后随着水分的重吸收而被浓缩, 故在肾小管腔的药物浓度远超过血药浓度。此浓度差决定 药物主要在肾小管重吸收入血液。 近曲小管以主动转运方式将药物自血浆分泌入肾小 管内。经同一机制转运的药物合用可竞争转运载体产生竟 36 争性抑制。如:丙磺舒--青霉素 噻嗪类--尿酸
因为: • 肺泡表面积大(约100m2) • 血流量大(肺泡毛细血管 面积80m2 ) • 肺泡囊壁薄(由单层上皮 细胞所构成),与毛细血管 壁的厚度只有0.5-1μm
1.全身作用:气态全麻药、易气化(色甘酸钠) 微粒的大小:通常吸入气雾剂的微粒大小以在 2~5μm范围内最适宜。 2.局部作用:沙丁胺醇
一、吸收(Absorption)
药物(除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从给药部位
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方式吸收。
(百度文库) 口服给药
• 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 因为给药方便,大多数药物能充分吸收。
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

停留时间长,吸收面积大
小肠pH约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面积 通透系数 通透量 (单位时间分子数) = 厚度
碘浓集于甲状腺,钙沉积于骨骼,氯喹肝脏分布多,
四环素易与新生骨牙组织不可逆结合
4.体液的PH值及药物的解离度(Ka)
细胞内液pH为7.0,细胞外液pH为7.4
5.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并非一成不变
青霉素在健康人即使注射大剂量也难进入 脑脊液,而脑膜炎患者可使血脑屏障通透性 增加,青霉素能在脑内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膜孔
离 子 障
弱酸性药
弱碱性药
H+ BH+
HA
A- + H+
细胞膜(离子障) A- + H+
B
HA
B
H+
BH+
体液pH对弱酸、弱碱解离度的影响
pKa是解离常数(Ka)的负对数值,等于弱酸性或弱碱 10 性药物在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
图:体液的Ph值对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解离的影响 分 子 型 药 物 浓 50 度 ( % )
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 -- Goethe 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 -- 歌德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药动学)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滤过 二、简单扩散 三、载体转运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第三节 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低pH 碱性药(B)
酸性药(A)
0
高pH
1.酸性药物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少,易通过胞膜; 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多,很难通过细胞膜。 2.碱性药物相反
问 题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 (酸性药)中毒,有何办法 加速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 尿中排出?
临床意义
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内液 pH 为 7.0 ,细胞外
液及血浆为7.4。
游离型药物 结合型药物 代谢物
排 泄
生物转化
细胞膜 药物在体内转运基本屏障
第 一 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Drug Transport)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一、被动转运 二、载体转运
借助流体静压或渗透压 通过水性通道扩散 溶解于膜脂质层 顺浓度差扩散 跨膜蛋白、顺
一、被动转运 1. 滤过
水溶性小分子药物借助流体静压或
上腔静脉
肠 壁
代谢 粪
小肠吸收药物 进入肠壁细胞内被代谢一部分也属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
(二)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iv、肌肉注射im、皮下注射ih 被动扩散+滤过
特殊的注射给药
• 鞘内注射 • 动脉内注射 • 心室内注射
给药方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三)呼吸道吸入给药
吸收迅速,1-2min起 作用,不亚于静脉注射。
胎盘屏障 (Placental barrier)
• 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
• 几乎所有的药物均能穿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 妊娠前三个月的孕妇禁用任何药物。
三、代谢(Metabolism)
亦称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一)代谢部位: 肝脏。
故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解离型多(非解
离型少),不易入细胞内,因此提升血液pH值
可使弱酸性药物向细胞外转运。
口服碳酸氢钠可解救巴比妥类药中毒。
二、载体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
跨膜蛋白(特异性载体)在细胞膜
的一侧与药物结合后,发生构型改变,在细 胞膜的另一侧将结合的药物释出

特点:特异性、饱和性、竞争性
--如丙磺舒竞争性抑制青霉素在肾小管分泌
1.主动转运:逆电化学差转运、耗能 如Na+ 2.异化扩散:顺电化学差转运、不耗能 如葡萄糖进入RBC。
第 二 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体内过程又称为ADME系统
二、零级消除动力学:n= 0 时,dC/dt = -k0
特点: 1.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固定不变(恒量消除) 2.机体达最大消除能力,易蓄积中毒
零级消除动力学
dC/dt = -k0 积分得:Ct=-k0t+C0
100
80
60
100 50
斜率=-K0
零级 斜率=-Ke/2.303
零级 一级
t1
10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