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塔简单概述
介绍小雁塔作文
介绍小雁塔作文
大家应该都知道小雁塔吧!那你知道小雁塔在哪吗?它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
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到现在已经有1312年的历史了。
当年,唐中宗李显派人去印度取佛经,特地建造了小雁塔来存放佛经。
进了荐福寺大门,远远望去,小雁塔土黄土黄的。
它原来有15层,在一次地震中,上面两层被震掉了。
小雁塔笔直地站立着,好像一个很大的螺丝钉倒放在地上。
走近一看,小雁塔是用石砖建成的,它的房檐做得很精致,是用青砖一层层堆砌起来的。
小雁塔每一层的南北方向都有门洞,门上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有飘在空中的.云朵,还有金光闪闪的佛像……
进入小雁塔后,我发现它的内部也全是用石砖砌成的,但是颜色有棕色、土黄色和青色。
里面还有一个螺旋状的梯子,梯子的扶手是用木头做成的。
沿着楼梯向上走,走到顶层,就可以看到整个寺庙的景象,非常秀美。
关于小雁塔,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在公元1487年,一次地震使小雁塔的塔身裂了一条又长又宽的缝,然而在30年后的又一次地震中,那个裂缝又神奇地合在了一起。
其实,这是因为小雁塔的地基是碗状的,所以发生地震的时候不会倒塌。
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小雁塔,因为它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5篇介绍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介绍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介绍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一)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小雁塔。
我是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记住小雁塔这个景点。
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的荐福寺里。
它建于公元707年,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了。
这座塔是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为义净法师建的,为了存放义净法师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小雁塔的外部结构。
小雁塔的外部全是砖建的,是一座密檐式结构的塔。
如果你在空中俯瞰小雁塔,会觉得它像一枚倒放着的螺丝钉。
小雁塔经历过三次大地震,结果被震掉了最上面的两层。
在没有破损的时候,小雁塔的高度是46米,地震后,它就变成43米了。
现在我们去里面看看吧!里面有石制的台阶和木制的扶手,别看它现在完整,其实它受过很多损伤。
1965年时,梁思成提出了“以旧修旧”的方法,他找来了与青砖相同的砖来修补小雁塔,最后小雁塔终于和以前一样了。
小雁塔历史悠久,经过了70次地震,它依然屹立不倒。
更神奇的是,在公元1487年的地震中,小雁塔被震出了一条大裂缝,可到了1521年,经过又一次地震,小雁塔的裂缝又合拢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工匠在建造小雁塔时,把它的地基做成了碗状,这样,不管经历多大的地震都不会被挤压变形。
古代的工匠真是太聪明了!祝大家玩得开心。
再见!5篇介绍陕西小雁塔的导游词范文(二)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小雁塔的介绍
小雁塔的介绍
小雁塔,又名“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东大街南隅,是唐代佛教名刹。
小雁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座固定的佛教寺院,也是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唐代塔。
它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通高52.5米,共七层,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塔。
小雁塔由玄奘亲自主持修建,为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之一。
小雁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
它的形状是“口”字型,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
塔基呈方形,用青石砌成。
下面是方形石基,上面用砖砌成方台。
塔身为八面体,每一面都有一个拱形的门。
在塔身底层的门洞里有三个石龛。
两个大的石龛里面供着两尊佛像,中间是一座小佛像;一个小的石龛里供着一尊菩萨像。
塔身每层都有一个门,门上都有精美的雕饰。
小雁塔的塔檐从底到顶逐层递减。
—— 1 —1 —。
小雁塔博物馆文物介绍
小雁塔博物馆文物介绍
小雁塔博物馆是一座以佛教文物为主题的博物馆,坐落在西
安碑林西侧,于1986年建成开放。
小雁塔始建于公元605年(隋开皇九年),初名“慈恩寺塔”,是唐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的。
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
路带回长安的佛经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七层,后加盖至
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
五层塔身。
小雁塔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
小
雁塔高约43米,塔身原为九层,现仅存五层。
塔内有电梯直达
塔顶。
小雁塔是佛教文化和唐代建筑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不仅是
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
小雁塔作为文物,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完好无损,这是因为其背后有三大原因:一、建塔所用石材坚固耐用;二、塔内有完善的消防设施;三、塔顶安置有铜铸宝塔。
—— 1 —1 —。
小雁塔的故事
小雁塔的故事小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是一座古老的佛塔,建于唐朝时期。
这座塔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备受世人瞩目。
下面,我们将讲述小雁塔的故事。
一、小雁塔的历史小雁塔建于唐朝贞观十三年(63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其母皇太后萧氏而建造的。
小雁塔原名慈恩塔,高45米,共有十三层,每层都有佛像和佛经。
小雁塔的建筑风格兼收并蓄,融合了中印两国的建筑艺术,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小雁塔历经了多次修缮,尤以明代朱权的修缮最为著名。
朱权在修缮小雁塔时,曾经在佛塔内部留下了一篇《小雁塔记》,详细记录了小雁塔的历史和修缮过程。
二、小雁塔的文化价值小雁塔作为一座古老的佛塔,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小雁塔内部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化遗产,如唐代的佛像、佛经、佛塔等,这些文物为研究唐代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另外,小雁塔还是中印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唐代时期,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小雁塔就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代表之一。
小雁塔融合了中印两国的建筑艺术,如小雁塔的塔身采用了印度的“宝塔式”建筑风格,而塔顶则采用了中国的“凤凰式”建筑风格,这种融合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中印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三、小雁塔的传说小雁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塔,自然也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传说是“小雁塔之恋”。
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在小雁塔前驻足,欣赏着小雁塔的美景。
就在这时,他看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她在小雁塔前独自散步。
李白被这位女子的美貌所吸引,便向她走去,与她相谈甚欢。
这位女子名叫杨妃,是唐玄宗的宠妃,她也被李白的才华和风度所吸引。
两人在小雁塔前相识相知,渐渐地相爱了。
然而,这段恋情并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认可。
唐玄宗认为李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于是强制将杨妃送回宫中。
杨妃在离别前,留下了一封情书,并放在了小雁塔内部。
从此以后,小雁塔便成了李白和杨妃的见证,也成为了一段传奇的故事。
四、小雁塔的现状小雁塔作为一座古老的佛塔,历经了多次修缮和重建。
精选5篇陕西小雁塔导游词
精选5篇陕西小雁塔导游词一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教寺院献福寺的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是唐高宗生日,宗室皇族为他"献福"而建造的。
唐代高僧义净曾居此译经。
她曾是唐太宗的女儿香橙公主的住宅,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立为大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和一,也就是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十五层,现余十三层,高4338米,共15级,现存13级,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底层南北券门的青石门相。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媚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价值很高。
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塔底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
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
小雁塔建于唐景猪年间,塔形似大雁塔,因塔身小,故称"小雁塔",比大雁塔年小55岁,小雁塔在一千二百多年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和70余次地震考验,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迄今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陕西地震,据民间传说,塔身裂缝从上到下宽约尺余,第一次自裂自合,可数了几十年,又一次大地震,竟使原来的裂口"神合"了。
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明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
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
小雁塔的介绍和历史
小雁塔的介绍和历史小雁塔,那可是咱老西安的一颗璀璨明珠啊。
你要是到了西安,不去看看小雁塔,就像到了北京不看故宫一样,那可真是一大憾事。
小雁塔就静静地立在那儿,像一位慈祥的老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见证着西安这座城市的起起落落。
小雁塔的外观就特别迷人。
它不像一些现代建筑那样张牙舞爪地想要吸引眼球,而是低调又不失内涵。
塔身呢,就像一个苗条的姑娘,身姿挺拔。
那层层叠叠的塔檐,仿佛是姑娘身上精致的裙摆,每一层都有着独特的韵味。
而且啊,小雁塔的颜色也特别有感觉,那种古朴的色调,就像是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古老的气息,却又不会让人觉得沉闷。
说起小雁塔的历史,那可就源远流长了。
它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能给你讲出一段故事。
它建于唐朝,那可是咱中国历史上特别辉煌的一个朝代。
在那个时候啊,能建造出这样一座塔,得花费多少人的心血啊。
就好比是一群工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精心雕琢出一件绝世的艺术品。
小雁塔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可不少。
你想啊,这么多年过去了,它经历过地震,经历过战乱,但是它就像一个坚强的战士,屹立不倒。
据说啊,有好几次地震,别的建筑都被震得七零八落,小雁塔却只是受了些小伤。
这就像是一个人,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和坚定。
这塔身中间还裂开过呢,可是神奇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它又自己合上了。
这就像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守护着它,是不是特别神奇?小雁塔周围的环境也特别好。
有绿树成荫,有鸟语花香。
在这儿,你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祥和。
就像是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进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你要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去小雁塔,坐在塔下的草地上,闭上眼睛,听着微风吹过塔檐发出的声响,就好像是小雁塔在轻轻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种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和古人来了一场对话。
小雁塔里面还有很多的文化遗迹。
这些遗迹就像是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宝,每一件都有着极高的价值。
它们不仅仅是一些物品,更像是历史的见证者。
小雁塔简介及背后故事
小雁塔简介及背后故事
小雁塔,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建于唐景龙年间,与大雁塔同为唐长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
小雁塔和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是西安博物院组成部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层,现存13层,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小雁塔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小雁塔简介和历史
小雁塔简介和历史
小雁塔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古塔,也是著名的佛教建筑之一。
它位
于大雁塔南侧,是大雁塔的配套建筑。
小雁塔始建于唐代,是为了供奉唐玄宗
时期的高僧玄奘法师所取回的佛教经典而建造的。
小雁塔的建筑风格典雅,高约43米,共有15层。
塔身呈方形,每层都有窗户,塔顶呈多层的檐角形状,非常精美。
塔内有楼梯通往塔顶,游客可以登塔欣赏
周围的美景。
小雁塔的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复和重建。
最早的小雁塔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公元707年-709年),后来在唐代中期和明代末期都进行过重修。
现在的小
雁塔是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一次全面修复后的结果,使得它得以保存至今。
小雁塔作为一座重要的佛教建筑,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吸引了众多游
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它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展示了唐代
建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风格。
《珍贵的教科书》小雁塔
《珍贵的教科书》小雁塔小雁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门外友谊西路东段南侧的荐福寺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雁塔晨钟”也是清代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荐福寺创建于唐代,初名献福寺,为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死后献福而建,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名为荐福寺,寺内有佛殿、佛塔、金像、壁画。
寺内还保存一口重达一万多公斤的金代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铸的巨大铁钟,每天早晨寺内会定时敲钟,钟声清亮,数十里内都可听到。
荐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高僧义净从长安出发经广州取海路到印度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佛经400余部,于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回到洛阳,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入荐福寺译经。
唐中宗复位的景龙年间(公元707~709年)于荐福寺所在的开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图院中修造了15层的佛塔,即为小雁塔。
小雁塔在唐宋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由于此塔比慈恩寺大雁塔小,其高米,底边长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比26,皆比大雁塔小,故称小雁塔。
小雁塔的特点是塔形玲珑秀丽,属于密檐式砖结构建筑,塔壁不设柱额,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菱角牙子。
塔身宽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愈上愈促,全部轮廓呈现出娇媚舒畅的锥形形状,造型优美,比例均匀。
原为15级,约45米高,现存13级,约米高。
该塔塔平面为正方形,各层南北两面均开有半圆形拱门,塔内设有木梯,游人由此登上塔顶可以饱览西安市内风光。
技术成就:在漫长的岁月中,小雁塔还有一段“神合”的历史呢!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了6级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间从上到下震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
然而时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
小雁塔英文介绍简介
小雁塔英文介绍简介English: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also known as the Little Wild Goose Pagoda, is a famous Buddhist pagoda located in Xi'a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It was built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in 707 AD and stands at a height of 43 meters. The pagoda is part of the Jianfu Temple, which was a major monaster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The Small Wild Goose Pagoda is a smaller version of its counterpart, the Big Wild Goose Pagoda, and is known for its elegant and delicate brickwork. The pagoda has a square base with 15 tiers, and its architectural style reflects a blend of India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influences. Visitors can explore the pagoda's interior and climb to the top to enjoy panoramic views of the surrounding area. The site also features a museum with Buddhist artifacts and relics, providing insight into the history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pagoda.中文翻译:小雁塔,也被称为小雁塔,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著名的佛教塔。
西安的小雁塔简介
西安的小雁塔简介
小雁塔是唐代的四大名塔之一,位于西安城南二环以内,碑林博物馆东。
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砖塔。
塔身七层,高46.7米,每层四周有窗,内供佛像。
塔内有石梯可以登上塔顶。
小雁塔是中国唯一的唐代密檐式砖塔,在我国现存的古塔中规模最大、最精美。
小雁塔建成后,历朝历代都有维修和重建。
“小雁塔”三字的来历是:大唐贞观年间(627~649),玄奘法师在长安译经时,一位姓严的道士献出了一部《华严经》的佛经,玄奘带回长安后,在大慈恩寺内翻译出了这部佛经。
当时玄奘法师年纪尚轻,就被选为翻译佛经的主持。
在翻译这部经文的过程中,玄奘法师发现原来译本中有一些地方不够准确、清楚,就把译本修改了一下。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完成了这部巨著。
《华严经》是佛家经典中最长的一部,共7300多字,由十方如来共同完成。
—— 1 —1 —。
西安小雁塔介绍
漳显与大雁塔的对称美——西安小雁塔介绍大雁塔周围建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来这儿的人很多,显得比较喧闹。
小雁塔与大雁塔恰好相反,游客比较少,小雁塔显得格外安逸宁静。
唐代宗派林立,寺宇古刹很多,佛教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佛寺、佛塔的建造迅速发展,当时,长安地区就有佛塔100多座,不少佛寺为皇家所有,真是“名寺古刹遍长安”。
唐时的长安城,与其它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频繁,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长安城的佛塔,对全国其他地方佛塔的建造都有着模范作用。
大、小雁塔就是典范。
小雁塔位于著名佛寺荐福寺院内。
荐福寺坐北朝南,沿一条中轴线分开,小雁塔在大雄宝殿北面。
因为交通的原因,现在进荐福寺的大门设在北面,游园的顺序和以前正好相反。
也许这是小雁塔,而那是大雁塔的缘故,人们只喜欢看“大”的而不喜欢看“小”的,这倒让荐福寺更显得肃穆静谧。
荐福寺原为皇家宅院,唐文明元年(684),高宗李治驾崩百日,睿宗李旦为其荐福,将此改为寺院,名为“大献福寺”。
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寺名为“荐福寺”。
义净于咸亨二年(671)年从长安出发往印度取经,走海路,取道广州,游中南半岛、印度洋东部各地30余国,历时25年之久。
证圣元年(695)归国,女皇亲自出迎至洛阳东门。
他带回400部梵文佛经,居于荐福寺内,荐福寺从此也就成了义净的译场所。
第二年,荐福寺塔(小雁塔)开始动工。
小雁塔和大雁塔一样,都是“民建官助”的方式修建而成。
所谓“官助”,《三藏法师传》云:“朝廷旨谕,以‘七宫亡人衣物’相助建塔。
”“七宫亡人”即指长安宫里那些已经死去的下等人,女性占大多数。
小雁塔是“宫人”集资修建的,“宫人”是那些没有名份的宫女。
唐朝宫女数量极多,命运悲惨。
正如杜牧《宫人冢》所描写的那样: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景龙三年(707),荐福寺塔建成。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小雁塔既是纪念爱国高僧义净的丰碑,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妇女苦难生活的见证。
小雁塔简介
小雁塔简介门票:50元;学生票、儿童票25元;包含项目:西安博物院,小雁塔景点,登小雁塔。
持2008年陕西旅游年票不限次数免费参不雅(不含“五一”、“十一”假期,截止2009年3月30日)。
开放时间:9:00-17:00 交通概况:乘坐五龙专线、18、21、29、32、40、46、203、204、218、224、407、410、508、521、700、707、713、720、游7、游8(610)路公交在“小雁塔”站下车即到。
小雁塔简介:小雁塔即“荐福寺塔”,位于西安城南荐福寺内,与大雁塔相距三公里。
因低于大雁塔,故称“小雁塔”。
建筑特色玲珑秀丽的小雁塔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
这座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高43.38米,建造时共15级,现存13级。
塔的底层最高,以上逐层递减,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
每层皆有迭涩出檐,檐下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形成重檐密阁、飒爽秀丽的美感效果。
底层南北各有券门,上部各层南北有券窗。
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
小雁塔的历史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707-709),是唐代著名佛塔,位于大荐福寺内。
荐福寺的原址在唐长安城的开化访,创建于公元684年,原名献福寺,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武则天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改称大荐福寺。
唐中宗再次登基后,在开化坊南面的安仁坊西北角修建了寺塔,塔园大门向北开,正好与荐福寺门隔街相望。
后荐福寺搬到了塔院中,塔寺合一,成为了今天的小雁塔所在地。
关中八景之“雁塔晨钟” 荐福寺的钟楼悬有一口金明昌三年(1192年)铸造的大铁钟,高3.5米,口径2.5米,重10吨。
它原是武功崇教禅院故物,后来流失沉落河底。
清康熙年间,有农妇在河畔捣衣,忽然听见石中发出金属声响。
人们掘开石头,重新发现这口巨钟,于是移入西安荐福寺。
清代每天清晨敲钟,声闻数十里,钟声洪亮,塔影秀丽,“雁塔晨钟”遂成“关中八景”之一。
小雁塔与义净法师大慈恩寺与玄奘关系密切,而荐福寺则与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有关。
小雁塔简介和历史故事
小雁塔简介和历史故事《小雁塔:历史与故事的交融》小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荐福寺内,又称“荐福寺塔”。
它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篇①:《小松鼠智斗大蛇》在小雁塔脚下的树林里,住着一只小松鼠。
小松鼠特别爱挑食,它就爱吃松子,其他的东西连看都不看。
有一天,小松鼠像往常一样寻找松子,突然遇到了一条大蛇。
大蛇吐着信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小松鼠。
小松鼠害怕极了,但周围又没有大树可以躲。
这时,它看到旁边有一个小小的土洞,那是小兔子以前挖的。
小松鼠以前可从来没进过这么脏的地方,可是现在为了保命,它顾不了那么多了,一咬牙就钻了进去。
大蛇在洞口守了一会儿,见小松鼠不出来,就游走了。
小松鼠从洞里出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太挑食了,有时候什么都得尝试,说不定那些东西在重要时刻还能救自己的命呢。
小松鼠开始尝试吃一些果实和树皮,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健康。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挑食可不好。
就像小松鼠一样,因为挑食差点陷入绝境,但是后来它学会了改变,我们也要像它一样,多尝试不同的食物,让自己越变越强。
篇②:《蚂蚁团结搬食物》小雁塔附近有一个蚂蚁窝。
有一天,蚁群发现了一块比它们身体大很多倍的糖块。
一只小蚂蚁去试了试,根本搬不动。
它有点灰心,想着这么大的食物怎么能运回去啊。
但是很快小蚂蚁就振作起来,它跑回蚂蚁窝,通知其他伙伴。
不一会儿,蚂蚁大军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它们各就各位,咬着糖块的各个部分。
可是在搬运的过程中,遇到了一条小水沟。
如果糖块掉进水沟就拿不出来了,这时候一只大蚂蚁站出来,指挥其他蚂蚁先把一些小树枝搭在水沟上,然后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小心翼翼地把糖块运过了水沟。
最后成功把糖块搬回了蚁窝。
点评:小蚂蚁们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团结的力量。
每只蚂蚁虽然小,但它们团结在一起就能解决看起来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孩子们也要学会团结同学,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时候,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小雁塔冷知识
小雁塔冷知识小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古代建筑,建于唐朝时期。
它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建筑,高达45米,由13层组成。
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建于唐朝初期,是为存放佛经和释教文物而建。
在晚唐时期,它也被用作测量天象和观测星星的地方。
现在,小雁塔已经成为了一座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了解小雁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一些与小雁塔相关的有趣而又冷门的知识。
1. 小雁塔原本是棕色的在唐代,小雁塔的外墙颜色是棕色的,但这个颜色在宋代时期被改变了。
根据历史记录,宋代的建筑师认为棕色看起来太暗了,而且也不太符合天子要求的颜色(建筑、宫殿等要涂成黄色或红色)。
于是,他们将小雁塔的外墙涂成了白色,这个颜色一直使用到了现在。
2. 小雁塔被用来做“隐形”的建筑在唐朝时期,小雁塔被用于隐蔽宝贵的文物和书籍。
据说,这个塔楼可以将一些重要的藏书和文物“藏起来”,从而避免盗贼的侵入。
如今,这个塔已经成为了一座博物馆,展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文物和古代艺术品。
3. 小雁塔的结构非常精密小雁塔被设计为一座木结构建筑,结构非常精密。
尽管经历了很多年的风雨和地震,但它仍然保持完好的状态。
据考证,唐代的工匠使用了复杂的几何学原理来建造小雁塔,从而确保了它的结构稳定和耐久性。
4. 小雁塔内部有多个藏书室小雁塔的内部结构非常复杂,包括许多小房间和楼梯。
这些房间被用来存放佛经和其他重要的书籍。
其中,最重要的藏书室是“佛宝庫”,它是一座很小的房间,藏有150余件“宝物”,包括唐代的佛像和经文、胡人青铜铜器等等。
5. 小雁塔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建筑小雁塔是一座寄托着很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许多繁荣和兴衰,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
如今,小雁塔已经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和学习。
小雁塔的简介
小雁塔的简介
小雁塔位于西安小雁塔是唐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
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的一座佛塔,塔高约53米,共7层。
第一、二层塔身是实心的,第三层以上各层是空心的。
小雁
塔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
唐开元二十五年玄奘法师在长安译出第
一部佛教经典《法华经》后,曾在此译出了他的第二部经典《菩
萨藏经》和第三部经典《华严经》。
玄奘法师圆寂后,其弟子辩
才对其进行了秘密葬。
但这座塔却一直保持着最初的建筑形制和
结构。
直到元初,大批天竺僧人来到长安,在玄奘塔的基础上,
将其改建为一座方形密檐式砖塔。
明万历年间,大学士李东阳和
兵部侍郎张凤翼等人奉诏对小雁塔进行了重修。
清康熙年间又对
小雁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到了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陕西巡抚毕沅和乡绅吕贤基又对小雁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
—— 1 —1 —。
陕西西安小雁塔导游词
陕西西安小雁塔导游词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陕西小雁塔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陕西小雁塔导游词1寺门内,钟、鼓楼东西对峙。
钟、鼓是寺院的号令,俗有"晨钟暮鼓"之说。
东侧钟楼内悬吊明代铁钟一口,重三万斤,高三米多。
唐代学子,考中进士后到慈恩塔下题名,谓之"雁塔题名",后沿袭成习。
唐代画家吴道子、王维等曾为慈恩寺作过不少壁画,惜早已湮没。
但在大雁塔下四门洞的石门楣、门框上,却保留着精美的唐代线刻画。
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尤为珍贵。
大雁塔东南侧,有和尚墓塔群。
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内有三身佛、菩萨和罗汉泥塑像。
是礼佛诵经之所。
法堂是讲经说法的地方。
堂内有阿弥陀佛铜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
现在大雁塔经过修复,古塔雄伟,寺殿香火缭绕,庭院鲜花争艳,是一处特别吸引国内外游人的游览胜地.陕西小雁塔导游词2西安小雁塔是著名唐代佛塔,是唐朝都城长安(西安)保留至今的两处重要建筑之一。
小雁塔的塔形秀丽,被认为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在唐、宋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至于“小雁塔”之名,则和“大雁塔”的名称有关。
公元652年(唐代永徽年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内西院建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公元707年(唐代景龙年间),朝廷资助在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荐福寺塔。
后来,因塔形似雁塔并且小于大雁塔,故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而大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小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雁塔是密檐式方形砖构建筑,初建时为十五层,高约46米,塔基边长11米,塔身每层叠涩出檐,南北面各辟一门;塔身从下往上逐层内收,形成秀丽舒畅的外轮廓线;塔的门框用青石砌成,门楣上用线刻法雕刻出供养天人图和蔓草花纹的图案,雕刻极其精美,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历史
• 小雁塔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707年—710年),是为了存放唐代高僧义净从天竺 带回来的佛教经卷、佛图等而建。小雁塔所在塔院是荐福寺的一部分,不过塔院 并不在当时的荐福寺内,而是与寺门相对。塔院位于安仁坊,与位于开化坊的荐 福寺门隔街相望。唐末战乱,荐福寺屡遭破坏,寺院毁废,只有小雁塔得以保存。
• 小雁塔所位于的荐福寺译经场,是长安三大译场之一,奠定了小雁塔的宗教地位 和历史文化内涵 。小雁塔自景龙年间建成至今1300余年屹立不倒,真实的反映了 初唐时期长安地区的建筑艺术成就,塔本身即是体现丝路文化价值最重要的载体。
• 小雁塔的修建晚于荐福寺两年,史籍中明确记载:“景龙中宫人率钱所立” (《长安志》卷七)。“率”者,聚敛,网罗。显然,小雁塔不是官修,是活着 的宫人集资兴建。所谓“七宫亡人”,“亡人”指的是长安宫廷里那些已经去世 的下等人,自然绝大部分是女性。“宫人”,则指那些没有名份的宫女。唐朝虽 称开明,但宫人的数量仍极多,常有数万。这些人是皇帝的奴婢,命运非常凄惨, 于是宗教信仰成为宫人们重要精神寄托,将改变命运——那怕是“来世”的希望, 寄托于佛教。因此,当今天面对这两座塔的时候,不应当忘记当初这塔是怎么修 的,也不应当忘记这两座塔曾深深地寄托着古代女性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建筑形制
•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结构佛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檐等部分构成,塔身 为四方形,青砖结构。原为15级,约45米高,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大 地震时,塔顶被毁掉两层,现存13层。1989年测定塔的总高度是43.395米, 底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26。
• 小雁塔的基座为砖方台,塔基座南北各开有一券门,青石门相,券门下为青 石踏步。石门框上布满精美的唐代线刻,尤其门楣上的天人供养图像,艺术 价值很高。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增建。塔基座南侧有 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
建筑风格
• 塔体:小雁塔第一层塔身南北开辟门洞,以供出入,南北门框均 以青石做成,石质门楣上线刻供养天人和蔓草、祥云、迦陵频伽 等具典型佛教寓意的装饰图案,反映了初唐时期的艺术风格。飞 天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歌舞神和娱乐神,后被佛教吸收于天龙八 部众神之内,成为佛教中常见的装饰题材。祥云纹样是仙界、理 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是古代纹饰的审美特征;迦陵频 伽,佛教又称“妙音鸟”,声音美妙动听,婉转如歌,在佛教经 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
文明古城西安
——小雁塔
小雁塔及博物馆概述
• 1、名称由来 • 2、建筑历史 • 3、建筑形制 • 4、建筑风格
• 5、历史价值 • 6、历史轶事 • 7、馆内文物 • 8、谢谢观赏
名称由来
•要地标。小雁塔在唐、宋 朝时期一直叫“荐福寺塔”,“小雁塔”之 名和“大雁塔”有关。
历史轶事
• 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小雁塔经历无数风云故事,而最有名的即为“三离三 合”。
•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陕西发生6级大地震,小雁塔塔身自上而下被震 裂了一条一尺多宽的缝。然而时隔34年,在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又一次 大地震中,裂缝在一夜之间又合拢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 拢叫“神合”。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九月,一位名叫王鹤的京官回乡 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过这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这段奇事后,惊 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门楣上。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记叙:“明 成化末,长安地震,塔自顶至足,中裂尺许,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见之。 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 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4年)的文献记载,当时的荐福寺已从最初的开化 坊迁入了安仁坊的塔院内,与小雁塔成为整体。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一 位自称“山谷迂叟”的信士发愿修缮小雁塔,将风化严重的塔檐、塔角修好,以 白土粉饰,至今塔身可见白土粉刷的痕迹。
• 明、清两朝对荐福寺和小雁塔进行过多次修缮。明代曾有五次大规模的整修,基 本上保留先有的格局。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陕西西宁卫弘觉寺番僧勺思 吉蒙钦锡度牒,到荐福寺住坐,见这里殿堂荒废,遂发愿重修。明英宗正统十四 年(1449年)大修竣工后,向朝廷乞赐寺名。“敕赐荐福寺”匾额就是明英宗的 御笔。明宪宗成化末年(1487年),西安地区发生地震,小雁塔的塔身震裂。后 来重修时在塔的底部砌了一层包砖,但没有修复塔身的裂缝(至1965年经过一次 整修,才修复了地震震裂的裂缝)。小雁塔原有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 (1556年),遇到华县大地震时塔顶两层被震毁,现存13层。
• 基座下有地宫,为竖穴。基座之上为塔身,塔身底层高大,二层以上高、宽 递减,逐层内收,愈上愈促,以自然圆和收顶,故整体轮廓呈现出秀丽的卷 刹。
• 小雁塔的塔身单壁中空,塔壁不设柱额,空筒式的内部设有木构式的楼层, 有木梯盘旋而上可达塔顶。塔身上为叠涩挑檐,塔身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 涩砖,间以菱角牙子,塔身表面各层檐下砌斜角牙砖。每层南北各辟券门, 以起到采光透气的作用。
• 地宫:民国时期,一个位于小雁塔台基中部的地宫被发现,但地宫中并没有史籍所记 载的舍利及珍贵经卷。因此有考古学家推测,除了这个位于地平面之上、较为明显的 “明宫”外,小雁塔下还应该藏有其他“暗宫”。
历史价值
• 小雁塔始建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并完好保存至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是佛塔这一佛教建筑形式传入中原地区最早的珍贵例证之一。小雁塔的造型与结 构,是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品,影响了中国其后很多地区密檐砖石塔的建 造。云南、四川等地区的唐、宋时期的密檐塔虽各具地方特色,但仍可以看出与 小雁塔的继承关系。
•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朝廷资助在长安大慈恩寺西 院建造用于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经籍的佛塔,此塔名雁塔。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由皇宫中的宫人集资、著名 的道岸律师在荐福寺主持营造了一座较小的佛塔。后来, 为了区别两塔,慈恩寺塔名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塔外 形似雁塔又小于大雁塔,故名“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 这些与佛教内容密切关联的装饰纹样,刻工精细,线条流畅,以 跳动的回转曲线作为纹样的基本构成,把外来的题材嵌入到中国 传统的审美观念中,使之融合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纹样的重要组 成部分,这些装饰纹样亦是小雁塔遗产区丝路文化特征的体现之一。
• 原来在小雁塔底层环绕塔身有砖木结构的大檐棚,被称为“缠腰”。在金、元交战的 年代“缠腰”毁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