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情报分析之中。本章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它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最后研究资本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势。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了解商业价值分割的实质是各资本家集团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用古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从而进一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不变资本与可不资本的区分标准和意义;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生产价格为什么不违背价值规律;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的本质;股票价格的规定;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相对过剩人口的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难点是: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资本积累与资本集聚的关系;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3.讲授时间:18学时

第一节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货币的区别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时流通公式是:W—G—W

货币作为资本时流通公式是:G—W—G

(1)两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是由买和卖两个阶段组成;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相对立;

都有三个流通当事人登场

(2)两个公式的区别

第一、流通的目的不同

在W-G-W中,是为买而卖,目的是另一种使用价值,满足生活消费

在C-W-C中,是为卖而买,目的是更多的货币,实现价值增殖

第二、流通的内容不同

在W-G-W中,是两个质不同而价值量相等的使用价值相交换

在G-W-G中,是两个质相同而价值量不等的货币相交换

因此,G-W-G的完整形式应该是:G-W-G',G'=G+△G,马克思把△G叫做剩余价值。可见,一般货币与资本货币的本质区别是:资本货币经过流通能带来剩余价值,而一般货币则不能。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第三、流通的限度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是有限度的,而资本流通则是无止境的。

2.资本的总公式:G—W—G/,综合反映了产业关系,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共同特征,所以叫做资本的一般公式,又叫资本的总公式

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规律的要求与价值增殖的矛盾。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资本流通不应该产生剩余价值,但在事实上却发生了价值增殖。

4.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1)剩余价值为什么不能在流通中生产

因为在流通中不论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为什么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因为在流通之外商品生产者只同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他们的劳动只能形成价值,

不能除此之外再增加价值。

(3)剩余价值到底是从什么地方产生的

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也不会发生在W-G阶段的货币上,只有可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

1.劳动力的概念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要注意劳动力和劳动的区别)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

(1)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2)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从理论上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实际上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决定的。其内容有三部分,同时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本身的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劳动

力是一种特殊商品。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2.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什么是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加工劳动对象生产使用价值从而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过程

2.什么是价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具体劳动生产新商品转移旧价值、抽象劳动凝结在新商品形成新价值的过程,是新价值创造和旧价值转移的统一。

3.什么是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那部分价值的形式过程。

4.资本主义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区别(联系)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雇佣工人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在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一点,即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恰好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相等,那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大于资本家支付的劳动力价值,那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从价值形成过程到价值增殖过程的举例

假设:某纱厂资本家雇佣工人一天支付劳动力价值3元,工人经过6小时劳动能把它再创造出来。同时能把10斤棉花(价值为10元)纺成10棉纱,耗费1个纱锭(价值为2元)。

计算:资本家为纺10斤棉纱支付货币:10元+10元+3元=15元

资本家卖掉棉纱收回货币:10元+10元+3元=15元

很明显这是价值形成过程。

如果资本家让工人劳动12小时,按照上边的假设,工人能把20斤棉花纺成20斤棉纱,耗费2个纱锭。这样资本家就支付货币27元,收回30元,获得剩余价值3元,这就变成价值增殖过程。

(四)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生产过程的理论概括

1.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通常用m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