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与发展区域民居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与发展区域民居建筑摘要:通过人类建筑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了生态学重要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共生建筑的基本要求和设计要点。本文就如何在居住小区环境中合理配置和设计公共建筑,使其与小区环境有机结合,提高小区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从而能够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需求。那么,地域性民居建筑在现今社会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同时对如何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也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空间;协调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
前言
我们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处于经济决定论时代,一俊遮百丑,对gdp,gnp疯狂的追求;发展机遇的压力,来自世界列强的压力,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处于高科技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压力;我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面搞现代化,模仿学习,抄袭拷贝,多使用淘汰技术与落后产业与工业方式;全国奔小康、大康以及豪康的压力;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生产,特别是污染工业与传统工业,高能耗,高物耗,高强度开发建设使得环保历史欠账太多;高消费促进生产的压力,我们处于高消费,高浪费的时代,消费刺激生产理论的影响;中国社会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制社会,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中国城市化的压力;中国脆弱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灾害较多。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
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在一些旧居
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1.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特定场所的营建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
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如百货中心、大型综合超市而言,小区商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如何使民居建筑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这是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3.1民居建筑发展的状况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但随着乡村经济的繁荣,地域性民居建筑也在翻新改造,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织其中,已经影响了建筑地域性特色的发展,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规划指导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合理发展方向。
4民居建筑地域性的意义
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发展形成了地域风格不同的民居建筑样式。在当前,如何传承、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意义重大。
4.1 地域性民居建筑具有生态旅游价值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式建筑,热带山林地区干阑式建筑,草原地区牧民的毡房和帐房,青
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建筑以及北方汉族聚住区的庭院式建筑等,发展到今天这些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一体,别具风情,不但成为了都市人热衷向往的原生态世界,而且丰富了乡村的旅游资源,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4.2 地域性民居建筑能促进本地区的文化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民居建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好载体。各地区的民俗民情及宗教信仰,留存至今的文化元素,都可以在民居建筑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布局表达了中国传统的伦理尊卑关系;客家土楼城堡式住宅具有着群居性和抵御性的特征;藏民建筑无论在形体结构上、色彩上、材料使用上以及内部功能布置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宗教思想意识;徽州的民居建筑无论在选址还是结构造型处处体现了儒家的文化思想。因此,地域性民居建筑是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4.3 地域性民居建筑与自然生态资源系统关系密切民居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例如木材建筑、竹子建筑、石头建筑、土木结合建筑以及蒙古包建筑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与建筑材料的使用、改造自然的程度息息相关。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需要对自然生态资源更好的保护和建设,这样既利于当代,又福祉后代,形成对自然生态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让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因此,在遍布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城镇建筑当中,地域性的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