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
行为主义是什么
![行为主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514704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e.png)
行为主义是什么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
一、发展历史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
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进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
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他们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乎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其强度有大有小。
他们认为,具体的行为反应取决于具体的刺激强度,因此,他们把"S--R"(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人的一切行为的公式。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而推知反应,反过来又可通过反应推知刺激,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二、代表人物1、约翰·华生约翰·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https://img.taocdn.com/s3/m/bbd9053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4.png)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派别行为主义和认知论是心理学中两种重要的学派,它们对于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有着不同的观点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行为主义和认知论的基本概念、核心观点以及它们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心理学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沃森(John B. Watson)和“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创始人斯金纳(B.F. Skinner)。
行为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并将行为看作是外部刺激与相应反应之间的机械联系。
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条件反射和习惯形成的。
行为主义关注行为的预测和控制,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联,试图解释个体的学习和行为规律。
行为主义的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通过对动物和人类的训练和观察,探索行为与刺激之间的关系。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相对简单,且结果容易呈现统计分析,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然而,行为主义的局限在于忽视了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将人类简化为反应机器,忽略了情感、意识和思维等方面的研究。
二、认知论认知论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心理学学派,它强调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认知论关注思维、记忆、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构成和运行方式,认为行为是由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解释决定的。
认知论认为人类是信息处理的主体,人的心智活动是以信息为基础的,而不只是对外界刺激的被动反应。
认知论尤为关注个体的观念、信念和期望等内部心理状态,将个体视为积极思考和推理的主体。
认知论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研究和观察法,通过实验与观察数据的分析,揭示人类的思维过程和智力运作。
认知论的研究方法相对复杂,但能够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于理解复杂的人类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研究行为主义和认知论对于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研究都起到了重要影响。
行为主义在教育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塑造学习者的行为,促进学习成效。
例如,基于操作条件反射的教学法在语言教学和技能训练中被广泛使用。
对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评价
![对行为主义心理发展观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9d8e6a70029bd64783e2c0a.png)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的评价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
心理,意识被归结为行为。
华生的行为主义与传统的心理学不同,他不仅反对构造主义,也反对机能主义。
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相互攻击,但在研究中都采用了内省的方法。
因为构造主义心理学家在意识的研究中,经常得到一些感觉,灵魂等主观上的结论,华生对这一分析非常的不赞同。
华生反对机能主义,是因为它保留了一些模糊的术语,如情绪、意识、历程等等,不能把其逻辑贯彻到底、自圆其说。
华生在一片论文中宣布了行为主义学派的三个原则:1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2.心理学的研究法也应该是客观的方法,比如观察法;3.心理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了“预测人的行为,并控制人的行为”。
从这三个原则上来看,华生的行为主义是十分机械的,因此在这些原则之下华生的机械主义也逐渐形成。
他的机械主义发展观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他倡导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行为的研究。
但他的行为主义学说却否定了意识,贬低了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等。
这些都使他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批评,也使他的学说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
但我认为他的行为主义的运动是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的。
首先,华生认为,心理学之所以没有象物理学和化学等学科那样成为一门不容争辩的自然科学,就是因为以往它只关心一些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准确定义的东西——意识。
他认为心理学必须抛弃所有的意识,以至于在生活中与自己孩子感情方面的沟通也很少。
所以他从客观的行为来分析研究心理学正是把心理学从模糊的地带带向了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具有客观性的严谨地带,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都十分明确可靠。
其次,华生对行为的研究也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不像传统的心理学总是依附哲学而存在,研究对象也仅限于意识。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57c17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a.png)
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学派,它强调个体的行为是由环境和学习所塑造的。
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现象,它认为人类行为的解释应该基于可观察的现象,而不是内在的心理或思维过程。
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量化、观察以及实验研究的方法。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理论的起源、基本原则、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起源行为主义理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
其创始人是约翰·沃森(John Watson)和伯弗鲁·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沃森是行为主义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强调行为学习是基于条件反射和联想的。
斯金纳则进一步发扬了行为主义的研究,他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并发明了自由放养箱,用来研究动物的行为反应。
这些研究为行为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是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并通过奖励与惩罚来加强和弱化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受到环境影响,人类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因此,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积极强化,即通过奖励来加强某种行为,通过惩罚来弱化或消除某种行为。
通过这种方式,人类可以改变或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新的技能或习惯。
三、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测量等。
首先,观察是行为主义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研究者观察被试的行为反应,通过观察和记录行为反应的种类、频率和时长,研究者可以发现行为是否受到环境刺激的影响。
其次,实验是行为主义研究的另一种主要方法。
研究者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来研究不同的行为反应。
实验中通常会使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观察实验条件对行为的影响。
最后,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测量。
研究者通过量化行为反应的种类、频率、时长等因素,以及检测随机变量的影响,来研究行为现象。
测量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
心理学流派
![心理学流派](https://img.taocdn.com/s3/m/d5ab0f3f43323968011c9269.png)
心理学作业:心理学流派读书笔记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一)创始人:华生(1878—1958美国)代表早期行为主义(即经典行为主义),他提出,心理学士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其观点是激进的行为主义,其实质是行者寻求理解特定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其关键是强化是行为获得的关键。
(二)代表人物:斯金纳(1904—1990 美国)新行为主义的观点(斯金纳)1.操作条件反射 2.程序教学 3.奖励与惩罚的运用、班杜拉(1925—美国)新的新行为主义观点:观察学习(替代学习)。
(三)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
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四)评价1.积极:(1).把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从意识转移到行为预测和控制上。
(2)重视应用,以条件发射为基础,行为矫正,学习心理迅速发展。
(3)更为客观。
2.存在的问题(1)机械还原论:把意识归纳为行为,把行为归结为刺激反应,最终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心理学家华生
![心理学家华生](https://img.taocdn.com/s3/m/613e5276bceb19e8b9f6badc.png)
心理学家华生华生(J. Watson 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建者.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中。
16岁时,华生进入了格林维尔的福尔满大学学习哲学,并在5年后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
190O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哲学与心理学,求学于教育哲学家J.杜威、心理学家J.R.安吉尔、神经生理学家H.唐纳尔森和生物学家J.洛布。
在安吉尔的影响下,开始对心理学感兴趣,且选学了神经学和生物学等课程.1903年华生以题为《动物的教育》的论文获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经杜威和安吉尔推荐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
1908年被聘为霍普金斯大学正式教授.他在霍普金斯大学一直工作至192O年.这12年是他在心理学方面最有创造性的年月。
1913年毕生的著名文章《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问世,行为主义正式产生。
1914年出版他的第一本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他于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8年获福尔满大学名誉博士。
192O年毕生因主持一项有关性行为实验研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辞职并离开学术界.后在纽约改行从商,经营广告事业,但仍然著书立说介绍行为主义。
1925年他出版了半通俗的书籍《行为主义》,广泛地宣传他的行为主义观点。
1930年以后,他完全转向从事广告商活动,直至1945年退职。
他最后的几年是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农庄中度过的。
1958逝世.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
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
所谓行为,乃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华生曾把人的反应区分为外观习惯反应(如开门、打球)、内隐习惯反应(如思维,即无声语言)、外观遗传反应(如眨眼、抓握)和内隐遗传反应(如内分泌腺的分泌)。
华生把心理或意识归结为内隐而轻微的行为。
心理学理论总论考研名词解释(16)
![心理学理论总论考研名词解释(16)](https://img.taocdn.com/s3/m/4927f31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f7.png)
行为主义(behaviorism):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以华生为主要代表。
从1913年创立至50年代在美国心理学领域占统治地位,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
反对心理主义:认为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纯客观的实验学科,其对象是行为,而不是心理或意识。
主张排除内省法,代之以客观观察等方法。
因主要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系,故又称“刺激反应心理学”;20世纪30年代新行为主义形成之后,又被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新行为主义(neo-behaviorism):修正古典行为主义的各种流派的总称。
20世纪30年代形成。
包括以赫尔为代表的逻辑行为主义(提出假设演绎法),以托尔曼为代表的目的行为主义(强调目的和认知的作用)和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极端行为主义(强调预测和控制行为)。
操作行为主义(operant behaviorism):亦称“描述行为主义”。
运用操作主义观点研究行为规律的心理学流派。
20世纪30年代兴起,创始人为斯金纳。
古典行为主义者已有操作主义倾向,而新行为主义者在操作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自觉运用操作术语描述各种行为,认为用科学的操作来规定心理学上的术语含义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争论,有助于将心理科学体系建立在客观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
极端行为主义(radical behaviorism):亦译“激进行为主义”。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流派。
由于在坚持行为主义立场方面,斯金纳比以往的行为主义者更为极端,并形成完整的心理学理论,应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故该派成为最重要的行为主义学派。
力求从个体之外寻找行为的原因,只探讨有机体的行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
采用最接近常规科学的行为的实验分析模式,利用简单的实验情境并加以严格控制,精确观察和测定与强化相伴随的反应的变化情况。
反射学(reflexology):苏联心理学流派之一。
产生于20世纪初。
代表人物为别赫捷列夫。
认为任何一种思想过程都有其一定的客观表现,因此应当研究大脑参与下的各种反射。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047cfa0975f46527d3e1ad.png)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学前1401 林忆嘉141003118 摘要:行为主义(Behaviorism)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
行为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否定一切关于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行为主义、理论、发展、代表人物、心理、探索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13年,创始人华生J . B . Watson。
该学派反对心理学探讨意识,主张研究行为,把S(刺激)-R(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
它坚持客观研究法,面向生活,冲击了内容心理学,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和程序教学的开展。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
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
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一、发展过程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
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行为主义的基础知识
![行为主义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206f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7.png)
行为主义的基础知识
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的理论,它认为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研究行为本身来被了解和解释。
以下是行为主义的基础知识:
1. 行为主义的起源
行为主义在20世纪初兴起,它最初是为了摆脱心理学中的主观主义和哲学观点而创立的。
行为主义的先驱者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他认为只有通过外在的行为和反应才能了解人类和动物的心理过程。
2.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
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可以被学习和塑造的,人和动物的行为是由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所决定。
行为主义者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是对环境的反应,学习和经验是塑造和改变行为的重要因素。
3.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者通常使用实验研究方法来研究行为。
他们使用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以此来确定哪些刺激会导致哪些行为。
行为主义者还使用观察法来研究行为,他们观察人和动物在特定
环境下的行为,并记录下他们的行为模式和反应。
4. 行为主义的应用
行为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应用于许多领域,如教育、医学、社会工作和管理等。
在教育领域中,行为主义者倡导使用强化和惩罚来改变学生的行为。
在医学和社会工作领域中,行为主义者使用行为疗法来帮助人们克服不良习惯和心理问题。
在管理领域中,行为主义者使用奖励和惩罚来激励员工的行为。
总之,行为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它认为行为是可以被学习和塑造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
行为主义者使用实验和观察法来研究行为,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医学、社会工作和管理等领域。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4537e3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e.png)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一、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创立的一种心理学流派。
该流派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通过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而人类的心理过程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测量来研究。
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环境刺激对人类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因此,研究者需要关注不同类型的刺激(如声音、光线、触摸等)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在面对不同刺激时的反应方式。
2. 条件反射: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训练形成条件反射,即当某种特定的刺激出现时,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反应。
例如,通过反复训练,一个人可以学会在听到铃声时立即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人类行为的规律和机制。
3. 习惯化: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还关注人类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习惯是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当某种刺激反复出现时,人们会逐渐形成相应的习惯反应。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人们的习惯反应,来了解人类行为的自动化特点。
4. 社会学习: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来获得。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行为表现,来了解社会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二、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观察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通过直接观察人类行为来获取研究数据。
研究者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人们的行为反应,或者在实验室中控制刺激条件进行实验。
这种方法有助于减少研究者主观偏见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2. 实验法: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者可以通过控制刺激条件,观察人们的行为反应,从而揭示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精确地控制变量,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3. 问卷调查法:为了了解人们对某些行为的看法和态度,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采用了问卷调查法。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文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72c2b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d.png)
浅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论文行为心理学可以精准地帮助我们揣摩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为我们迅速了解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行为心理学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行为心理学的论文篇一:《浅谈行为心理学的重要作用》摘要:为更好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寻求最佳的合作伙伴,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对方的心理需求,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获得良好的交流效果。
行为心理学可以有效、准确地帮助我们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对方行为暗示的意义,为我们迅速了解对方,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行为心理学职场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在面对人际交往、重大选择、恋爱婚姻、求职应聘等事件时,影响事态发展的其实不是别的,往往是我们的心理状态。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左右逢源,而有的人就四处碰壁,这不能简单地以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来衡量。
因此,若想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在重要的时刻做出正确的抉择,我们有必要学点心理学。
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文所讲的“心理学”是指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为心理学。
行为是20世纪初起源于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
留心观察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就会发现,我们身体的一举一动都在告诉别人:我是什么样的人!同理,我们对一个人个性的了解,不仅可以掌握其当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
那么,是什么“出卖”了我们的个性呢———是我们身体的反应!行为心理学的奥妙就在于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分析心理,从而采取不同的对策,让你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了解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并帮助你分析你周围人的行为和个性。
行为心理学之微表情
![行为心理学之微表情](https://img.taocdn.com/s3/m/a587c6275727a5e9856a61e1.png)
微表情
——“泄露“更多的隐藏信息
了解大脑操控
左脑控制右手和右脚;右脑控制左手和左脚
微表情
五官
眉 毛
微表情
眉毛
前段代表感情
中段代表执行
后段代表思想
微表情
眉毛
微表情 八字眉
眉 毛
1.天生八字眉,处理人际关系 较好。
2.后天八字眉,表示弱者、委 屈、难堪等。
微表情 倒八字眉
眉 毛
1.天生倒八字眉,有英雄气概, 冲动。
眼珠向上是回忆,是真实;向下是在思考构思,是谎言。
做实验
微表情
眼 睛
眼睛睁大:惊讶、惊恐、兴趣、兴奋
微表情
眼 睛
眼睛缩小:思考、怀疑、伤心
微表情
眼 睛
眼睛眨眼:频率较快的情况,病态,女士为诱
惑,男士为喜欢;说话是眨眼较快,表示有撒谎 。
眼睛斜视: “奸诈”女士对别人感兴趣的时候
也会斜视,暧昧、敌意,轻视。
微表情
嘴巴
单边翘嘴:瞧不起,不屑,轻蔑。
微表情
嘴巴
嘴张很小:欲言又止,表示想说话
嘴巴张大:惊恐,愤怒 舌头申出嘴:在交谈过程中,经常舔
嘴唇,是一种撒谎的安慰行为;比较短 暂的舔嘴唇,表示尴尬。
微表情
嘴巴
下唇包上唇:伤心、委屈,弱者表现
上唇包下唇:强势、自信、倔强
微表情
嘴巴
双唇向外突出:抱怨、生气 双唇向内凹:自强表现、思考、
行为心理学—微表情
——四川新绿色药业 主讲人:岳秀华
学习目的
如何察言观色? 准确了解他人?
行为心理学是什么?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 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 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 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 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布隆菲尔德 行为心理学
![布隆菲尔德 行为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d1de3c915f0e7cd185253650.png)
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比较丰富,主要包
括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测验法和社 会实验法。观察法包括自然观察和借助仪器的观察。 条件反射法是把生理学中的条件反射法引入到心理 学中对行为进行试验研究的方法,是行为主义心理 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言语报告法即被试报告其 体内的变化,又称口头报告法。行为主义的测验法 是测验被试对刺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这种方法可 以应用到有语言缺陷的人身上。行为主义的社会实 验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行为主义原理在社会问 题研究中的应用,可以考察社会情境和社会变化之 间的关系。
认为,一切反应都离不开条件作用。我们一切的社 会行为都是在外界的刺激下产生的,所谓“目的”, 是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的结果。
认为,语言是一种行为,思维也是一种行为。
魏斯
心理学家魏斯第一个把行为主义心理学 应用于语言研究。认为语言届解释人类 行为的钥匙。
列昂纳德▪布隆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在美国语言学 界的地位,有如索绪尔在欧洲语言学界的地位。
布隆菲尔德不仅熟知历史比较语言学,也是共时描 写语言学的巨匠。他不仅对普通语言学理论有所贡 献,而且也是外语教育法的专家。
布隆菲尔德开创了一个语言学派——结构主义语言学, 还培养了一代语言学家,他们都在语言学理论和语 言描写方面取得过出色的成就。
他从日耳曼语系和印欧语系入手,继而研究了普通 语言学和阿尔表琴语等语言。
布隆菲尔德 行为主义心理学
外语学院 Gabriella
心理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三大理论的影响,其一就是 以布隆菲尔德为代表的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behavioral psychology)是美国现 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 最大的流派之一,其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以客观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 从而预测和控制有机体的行为。它可区分为古典行 为主义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学派。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https://img.taocdn.com/s3/m/030f08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6.png)
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科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多个派系。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三大主要派系: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主义。
一、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由于其强调观察和实证研究,而成为心理学的主导派系之一。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波特·斯金纳(B.F. Skinner),他提出了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行为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的关联来解释。
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而不受内在心理过程的影响。
行为主义注重实验研究和定量数据的收集,通过实验室控制来研究人类的行为模式。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教育领域中,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学生的行为。
在临床心理学中,行为主义主张通过条件反射和行为塑造技术来治疗各种心理疾病。
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在20世纪中叶兴起,它强调人类的主观体验和内心的发展。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伦·马斯洛(Abraham Maslow),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有主观意识和自由意志的个体,他们可以通过实现个人潜力和追求自我实现来获得满足感。
人本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应该被看作一个整体而非简单的刺激-反应机器。
人本主义在心理疗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通过人际关系和情感支持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
它注重人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帮助个体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三、认知主义认知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派别,它强调人的思维过程和信息处理。
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Miller)和瑞典心理学家卡尔·佩尔森(Karl Pribram)。
认知主义认为,人类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组织来理解世界。
他们强调人类的思维过程和知觉等内在心理活动对行为的影响。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管理创新探讨
![基于行为心理学的管理创新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1e19c6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4.png)
2021年第3期一、前言行为心理学又被称为行为主义(Behavioral Psychology ),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
行为心理学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精神活动是不可捉摸、难以接近的,认为心理学应该和其他自然科学处于同样的地位,应该像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
行为心理学一反传统心理学采用“内省”方法,针对飘忽不定、转瞬即逝的“意识”的研究方向,主张研究能够直接反映人意识的一些行为特征和规律,即对人的行为本身进行研究。
由于行为主义突出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客观性、开放性和操作性,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就决定了其更加注重面向实际生活,重视心理效应和发展应用心理学的特征。
行为心理学主要运用观察、调查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行为规律,并通过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相结合,使得其理论更具客观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经过长期广泛的研究和发展,行为主义思想不仅普遍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管理,更是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在心理疏导、学生教育、广告推销、城市规划甚至艺术创作中,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到行为心理学的一些定律。
随着又一位行为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理查德·泰勒(Richard H.Thaler )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行为分析主义理论必将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观点和方法,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方式、引用行为分析主义原理和典型案例,尝试对企业发展和管理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一些创新管理模式的思路。
二、行为分析管理方法的特征有必要说明的是,基于行为主义的管理方法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关注的焦点不是占员工比例20%的骨干或精英,而是80%的普通员工;第二,研究的对象是“行为”本身,而非人的意识,通过对行为的认知分析,目的是去控制、改造和适应管理对象的行为,但是通过行为分析也可以为“思想工作”提供依据;第三,研究的方法更重视外部客观的观察,相比之下研究对象的自我诉说反馈的信息只作为参考;第四,这种分析方法和基础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不受行业、领域、企业规模、股权性质的限制,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各层次。
什么是行为主义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什么是行为主义读书文摘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10a4572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b.png)
什么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起源于20 世纪初的美国,创始人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
华生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主题是行为,不是意识;方法是客观的,它拒绝内省,不通过意识过程来解释和说明。
这一心理学派坚持认为,人类心理学的论题是“人类存在的行为或活动”。
“意识”既非可界定的,又非有用的概念;它不过是远古“灵魂”说法的另一种表达。
因而,旧心理学受制于一种微妙的宗教哲学。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之前的心理学研究被称为旧心理学,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新心理学研究。
02 行为主义如日中天
从20世纪初到60年代,行为主义整整统治心理学界半个世纪。
行为主义曾如日中天,即使到今天,它的理论仍然没过时。
比如我们熟悉的广告、游戏,处处都有行为主义的应用,而且效果非常好。
行为主义把一切心理现象都定位到两个概念:一个叫刺激,一个叫反应,刺激和反应关联起来,就足以解释一切。
举一个“爆米花实验”例子:
研究者在电影院里给人派免费的爆米花,让大家一边看电影一边吃,看他们吃到多少才会停下来。
很自然的推想是,吃到饱就停下来。
但是,研究者用大小两种规格的杯子装爆米花,两种规格都超出正常人的食量,而拿着大杯的人,总要多吃掉一些才停下来,觉得吃饱了。
行为主义者认为,杯子大小是一个“刺激”,是外部客观事实,你吃掉多少爆米花,是行为上的“反应”。
在吃爆米花这件事上,人不是依据内心体验判断“吃饱了”,而是受控于外部条件:容器大,就会不自觉地多吃。
这个实验能帮我们理解行为主义的主张:
你的反应,是由外界刺激而不是内在的体验来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
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
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
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
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
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
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
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
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
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
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
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
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
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
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
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
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
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
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
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
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
由于这个体系初期的主要研究是在柏林大学实验室内完成的,故有时又称为柏林学派。
主要领导人是韦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
格式塔学派是以似动现象的实验起家的。
主持这个实验的是韦特海默,观察者是克勒和科夫卡。
实验借助于速示器,将a、b两条发亮的直线先后投射在黑色的背景上。
如果放映两条线的时间相隔过长,例如2000或200毫秒时,观察者可先见a线,后见b线,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缩短,例如30毫秒,便可见两线同时呈现,也没有看见运动;如果时间相隔介于两者之间,例如60毫秒,便可见a线向b线移动,或只看见运动,没有看见线,这便称作似动现象。
这与看电影时所见的相同,电影的相片是静止的,但放映时观众却看见人物形象的活动。
前人早已发现这种似动现象,但韦特海默对于它的解释则是新颖的。
以前的心理学家在解释运动知觉时,或采取眼球运动说,或采取后象混合说,或采取联想说,以为先有某些感觉元素,然后这些元素综合起来,构成了运动知觉。
但是韦特海默对这些解释一一加以排除。
实验证明,眼球运动至少需要130毫秒以上,60毫秒时间是不可能产生眼动的;其次,后象混合说也难以成立,因为在产生似动现象时,眼球没有移动,如何能有后象的混合呢?另外,联想说也得不到支持,因为据似动现象观察者的报告,他们所看见的现象是一条线在移动着,或仅见运动而不见线。
因此,运动知觉是一个格式塔,不能解释为感觉元素的联合。
韦特海默以前的心理学也有少数人认为一个整体不等于各部分之和。
马赫认为一个圆周的颜色和大小可以改变,但其圆周性不因之而变;一支曲调的连续的音符可以改变,但听来还是同样的曲调。
马赫把圆周称为空间形式的感觉,曲调称为时间形式的感觉。
埃伦费尔期把这些空间形式和时间形式称为“形质”,并于1890年在一篇论文内提出形质的概念。
他提问,空间和时间的形式是一种新的元素还是旧的元素的集合呢?他的结论是一种新的元素。
他认为一个正方形是四条直线构成的,但是“正方形”可不是这四条线的集合体,它是一种新的形式、性质或元素。
所以马赫和埃伦费尔斯的研究只是要在旧有的元素外增加一个新的元素,并没有根本否定元素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则认为,现象的经验就是整体或格式塔,所谓感觉等元素乃是进行了不自然分析的产物。
现实的经验只能证明“感性的组织”。
克勒说:“当我眼看面前的书桌时,我便看到许多界线分明的整体在视野内各别分开,桌面上有一张纸、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条香烟等。
”他为了证明这些分离整体的现实性,认为不妨试行将这些物体的部分与背景的部分合成另外一些整体,结果就可以有时失败,有时有较好的成就,但其所造成的新整体与自然的整体相形之下,就不免离奇古怪了,读者也许以为这是由于人们日常应用过这些东西,习惯于把它们看成分离的整体。
克勒说:“谁能否认一张纸、一支笔是大家熟悉的物体呢?我由于过去的经验知道它的用处和名称,因此,毫无犹豫地应当承认它们有充足的‘意义’。
但是根据这些事实,可不能立即断言,如果不知道它们实际的功用,一张纸或一支笔就将在我们的视野内不能成为分离的整体。
可能在我们具有那种知识之前,这同样的实物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也不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但是它们在视野内仍旧出现为个别的单元,分离的整体。
”克勒还举出许多其他实例为证。
总之,在克勒看来,现象的经验是整体,是单元,不是感觉元素。
韦特海默认为,很久以来,欧洲科学的特点是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将复杂的东西破成元素。
现在“如果以活生生的经验请教于科学,问它对这些经验能够讲些什么,它便给你一大堆的元素如感觉、意象、感情、意志、动作和与这些元素有关的定律等。
它对你说,请吧!你就用它们重新组成你的经验吧。
这就使我们在具体的研究上陷入困难,引起了传统分析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很明显,这个批评的矛头不仅针对感觉论,而且也针对联想主义。
韦特海默把这些学说,讥评为镶嵌说或包扎说。
冯特认为心灵有将元素主动地综合为整体的统觉,但在韦特海默看来,这个统觉说还是让感觉元素占据重要的地位。
至于格式塔则“不是用主观方法把原本存在的碎片结合起来的内容的总和,或主观随意决定的结构。
它们不单纯是盲目地相加起来的、基本上是散乱的难于处理的元素般的‘形质’,也不仅仅是附加于已经存在的资料之上的形式的东西。
相反,这里要研究的是整体,是具有特殊的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所考虑的是有具体的整体原则的结构”。
这被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主张。
格式塔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则是组织,组织原则首先是图形和背景。
在一个视野内,有些形象比较突出鲜明,构成了图形;有些形象对图形起了烘托作用,构成了背景。
在一个知觉野或知觉场中,邻接的单元与大小,形状或颜色相似的单元连合在一起。
反之,距离较大或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单元,则各自分离,如果主观上如果硬把它们拉在一起,也难造成稳定的组合。
在听觉方面也有相同的现象的经验。
时钟的声音“的嗒”组成自然的节奏,改成“嗒的”虽暂时可能,但不久又恢复到“的嗒”了。
为了解释似动现象,韦特海默曾提出脑历程的交互影响的场论,认为脑内有一中心位置受了刺激时,便有一定大小的神经波传播出去像投石于水时所引起的涟谢一样。
假使a点和邻近的b点先后受了刺激,则a和b之间产生了短路。
如果a点传出的涟漪达到最高峰,而有类似的兴奋圈恰恰从b 点来到,神经历程的方向便决定于a先到达的这个事实。
a、b两点越加接近,似动历程产生的条件便越加有利,而这个历程就是一个广阔的特殊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便运用这个场论解释知觉单元的组合。
波林说:“我们已经看到,格式塔心理学对于整体的重视导致其弟子们应用了场论。
如果场内的材料由于互相作用的场力或由于它的作用类似于磁场或电场的作用而造成形状,那么经验的项目构成结合的图形就可以有时被理解了。
”格式塔心理学还用这个场论研究学习问题。
克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被迫困居在特内里费岛,便从事于黑猩猩学习的实验。
他给黑猩猩布置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观察它们如何解决问题,取得目的物——香蕉。
这种情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动物要走向目的物,而动物和目的物之间则由实验者设置了障碍。
动物必须观察整个情境,领会目的物和障碍物的关系,然后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取得食物。
这种学习称作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试误学习不同。
试误学习的障碍不是动物所能观察得到的,以致它们只得进行盲目尝试,试而误,误而再试,最后侥幸得到了成功。
而顿悟学习则是动物领会情境的关系,或利用手杖将香蕉拉到手,或把箱子重叠起来,跃登其上取得高悬于屋顶下的香蕉,或将目的物推向相反的方向,用迂回的方法达到目的。
总之,动物在顿悟学习的情境内,能够凭自己的智慧使整个学习场得到知觉的改组。
本来是黑猩猩用作玩具的手杖,现在可变成它用以拉取目的物(香蕉)的工具了。
波林说:“心理学的这一新篇章把各项经验的组织描述为可感知的客体,再把这些客体的结构描述为更大的系统,而不与‘感觉’或其‘属性’发生任何关系”。
波林对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个总结应该说是相当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