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笔形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笔形特点

发表时间:2017-12-04T15:30:24.25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作者:逯瑶[导读] 本文通过对北大汉简笔形系统考察,归纳出了北大汉简基本笔形。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摘要:《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字体风格接近成熟汉隶,它的内部笔形种类丰富,既有古文字遗留的笔形——团块、弧笔、封笔,也有继承发展篆隶基本笔形——横、竖、撇、捺、波、掠、折、点,还孕育了隶楷新笔形——钩、提。

关键字:笔形;篆书;隶书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老子》篇(下文简称北大汉简)文字处于隶书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时期,对其笔形的研究可以了解笔形的阶段性变化,从而更完整的了解由篆书到隶书笔形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北大汉简笔形系统考察,归纳出了北大汉简基本笔形,主要有13大类:横、竖、撇、捺、波、掠、点、折、钩、提、弧笔、封笔、团块。

一、保留古文字特色笔形——团块、弧笔、封笔

西周金文一般由范铸而成,多团块笔形,北大汉简中个别字形仍保留这种笔形,如193.24、193.6、192.21、25.14。

北大汉简中的弧笔主要是向左开口的弧笔()、向上开口的弧笔()和向左下开口的弧笔()。它们的开口度比较小,特别是左弧,如209.12、61.27、136.16,这使得字形的扁平化特点明显。

北大汉简中的封笔大量减少,封笔断开变成多种笔形组合,如横画与弧笔、弧笔与折笔、折笔与折笔等。北大汉简主要保留了一些“口”形封笔(177.01)、三角形封笔(169.14、)、“8”字形封笔(141.18、)等。“口”形封笔形体扁平,导致大量其他笔形也横向延长,字形扁平化明显,如122.7、143.9、12.5等。封笔的转折处有圆转和方折之分,构件“口”、“日”、“幺”多圆转,构件“田”、“日”、“目”多方折。

二、继承发展篆隶基本笔形——横、竖、撇、捺、波、掠、折、点

北大汉简以平横为主,并出现一些波横。平横,整体平直略向右上的倾斜,粗细均匀,少量出锋。长平横一般居于主笔地位,因而文字取横势,文字扁平化趋势明显。波横,北大汉简除了保留古隶中的“蚕头横”(129.17)、“雁尾横”(61.18)的波横,还出现了具有“一波三折”、“蚕头雁尾”特点的波横,如140.6、64.8、169.15。这种波横形态不固定,波画写法不够舒展,大多回锋收笔,只有个别波横顿笔出锋。这些波横形态体现了波横由萌芽到发展再到逐渐趋于定型时的调整变化。北大汉简还保留了少量古隶中有一定弯曲度的横画和一些头重脚轻的横画,如17.23、137.15、134.8。

竖画,笔程缩短,超长竖画大量减少,只保留在个别字中。大部分竖画笔直无弯曲度,只有一部分弯竖整体存在较小弯度或笔尾处有一定弯度,如150.19、172.28,主要存在于构件“人”、“木”、“禾”、“糸”中。

撇画主要有斜撇、竖撇、短撇、折撇,短撇笔程较短,并且数量众多占据主体地位,有的短撇近似点画,特别是构件“貝”、“示”中的撇,如21.8、172.20。

捺画大多回锋收笔,少量出锋。斜捺笔程较长,有的短捺笔程短似点画,如172.20、156.13、31.23。北大汉简中出现草化“z”形长平捺,主要存在构件“走”中,如55.19。

北大汉简中波画和掠画经常相伴出现,左掠右波,形成分张之势,而一字之中只有掠画或者波画,那么掠画或者波画成为一字之主笔。掠画与撇画形体相近,只是掠笔行至笔尾处一般顿笔出锋,笔尾粗重,笔程较长。北大汉简的掠画主要有:竖掠、斜掠、直掠、折掠。四种掠画的曲直度与弧度有区别,竖掠在笔画的后半程形成的弧度,如44.18,有些竖掠顿笔出锋,向上挑起,形态似钩,这种掠笔继续发展变成了竖钩;斜掠的弧度稍大,如113.9;直掠整体平直基本无弧度,笔尾处多顿笔出锋上挑形成较小弧度,如172.7。波画主要有三种类型:横波、斜波、折波。横波即上文所说波横;斜波笔程较长,笔尾多有下按动作,有的回锋,有的出锋,笔尾粗重,样式多样,形态不固定,如159.19、192.11、58.12、192.28。

折画主要有圆转和方折,方折居多,大量方折断笔分书,许多横折被拆分为横与竖的笔形组合或横与竖钩的笔形组合,如182.25、41.8,个别字的折笔存在逆笔书写的情况,如108.17、87.11。

点画大量增加,形成原因多样,有的是改造短横、短竖、短撇、短捺等笔画,缩短笔程变成形态多样点画,如47.4、21.24、77.11、40.10,有的是无意识的书写用笔(起笔顿笔),如134.11;有的是笔形“”、断裂分离形成的,如21.9、137.13;有的是受形近构件影响而添加的,如5.2。点画大多无运笔距离,但是北大汉简中有的两点对称分布,笔尾较长并相连与短横相似,如33.4、49.4、62.5,这种笔形组合主要存在于构件“牛”、“手”、“木”、“生”等中。

三、孕育隶楷新笔形——钩、提

北大汉简中孕育了钩画,出现了钩画的萌芽。钩画比较平缓,但还未形成楷书中的硬钩。大量竖弯钩是由竖弯发展而来,笔尾向上挑起并冒尖,如38.20、74.8、48.6。竖钩一般是由掠画或竖画发展而来的,如“得”字(183.10)的竖钩是由于掠画缩短笔程;有的是竖画向左挑起冒尖,如49.10。横折钩与横折竖弯钩由横折笔形发展而来,如216.17、40.24。构件“宀”形态未定型,有的字作横钩,有的字作横折竖弯钩。

北大汉简中的提画数量比较少,大部分与横画形态相似,只是略向右上倾斜,笔尾多自然出锋。提画主要存在于构件“寸”、“手”、“水”中,如137.16、134.9、168.11。位于左侧的构件“水”大部分仍作三个横画,只有个别字的横画演变为提画,如134.9、4.6、134.28、200.5、等。

四、小结

北大汉简的笔形既保留古文字及篆书笔形,又发展了隶书基本笔形,还孕育隶楷新笔形,体现了文字发展的渐进性。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作者简介:逯瑶,(1992-),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字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