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维德金融心理学20100729

合集下载

金融心理学第三章

金融心理学第三章

W+W1 W W+W2 对待风险的态度比较(假定效用函数U 严格递增) W+W1
风险偏好者 风险厌恶者 不赌: EU <U (ER ) =U (W ) 可能不赌: EU <U (ER) >U (W ) 不赌: EU <U (ER ) <U (W )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刘玥
r
r
r
风险中立者 一样: EU =U (ER)=U (W ) 赌: EU =U (ER)>U (W ) 不赌: EU =U (ER)<U (W )
2015-6-25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刘玥 5
如何解释“圣彼德堡悖论”?
① 最大效用原理:在风险和不确定条件下,个人的 决策行为准则是为了获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非最 大期望金额值。 ②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一个人对于财富的占有多多 益善,即效用函数一阶导数大于零;随着财富的 增加,满足程度的增加速度不断下降,效用函数 二阶导数小于零。
风险厌恶者:在公平赌博面前,认为不赌比参赌要好,即参加公平赌 博的预期效用小于不赌的效用。这样的人也叫做避险者。
风险中立者:在公平赌博面前,认为赌与不赌都一样,即参加公平赌 博的预期效用等于不赌的效用。
2015-6-25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刘玥 8
效用函数
U U2 EU U(W) U1 W+W1 W W+W2 风险偏好者 U U2 U(W) EU U1 风险厌恶者 U U2 EU U(W) U1 W W+W2 风险中立者
含义:引入一个额外的不确定性的消费计划 不会改变原有的偏好。也即消费者对于一 个给定事件中的消费f、g的满意程度并不依 赖于第三种行为h的优劣性 (即独立于第三 种行为)。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

《金融炼金术》读后感《金融炼金术》是一部在金融投资领域极具思想深度的著作,宛如一座蕴藏着金融智慧的神秘宝库,在我阅读的过程中,它不断地冲击着我对金融市场的既有认知,为我开启了一扇理解金融市场复杂性与反身性原理的新大门。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多是基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市场是趋于均衡的理性系统,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

然而,乔治·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中提出的反身性理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这种看似完美的观念。

反身性理论指出,参与者的认知和行为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而市场的走势又会反过来影响参与者的认知和行为,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动态的、不断反馈的循环。

在金融市场中,这一现象随处可见。

例如,当投资者普遍看好某只股票时,他们会大量买入,这使得股票价格上涨。

而股票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强化了投资者对这只股票的乐观预期,吸引更多人加入购买行列。

反之,当市场出现负面消息,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下跌的股价又会加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导致更多的抛售行为。

这种反身性使得金融市场远非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是一个客观、稳定的系统,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书中对于信贷和杠杆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

信贷在经济繁荣时期的过度扩张往往为危机埋下了伏笔。

在经济向好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发放贷款,企业和投资者也更倾向于借贷进行扩张或投资。

这种信贷扩张推动资产价格进一步上涨,营造出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

然而,当市场形势逆转,资产价格下跌,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下降,信贷收缩,从而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杠杆的使用则放大了这种波动,它在市场上升期能带来高额回报,但在市场下跌时也会造成巨大损失。

就像在房地产市场泡沫时期,购房者和开发商大量使用杠杆,当房价下跌时,他们的资产迅速缩水,债务却依然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问题。

《金融炼金术》还深入探讨了经济周期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索罗斯认为经济周期并非是完全由外部冲击或内在稳定机制决定的,金融市场的反身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

《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

《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成绩金融风险管理读书笔记题目:《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拉斯.特维德著学生姓名专业金融硕士学号2014年6月我把股市看成由水滴凝聚成的河流,水滴是资金,河流就是资金流。

每一笔资金都有意志,受到人性的驱动。

意志形成意志力,分力形成了合力的时候,趋势显现;合力化解成分力的时候,趋势瓦解;分力再次形成反方向合力的时候,趋势反转。

《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对股市的分力与合力的变化做了细致的心理学解释,这正是我急需要了解的。

市面上将炒股技术的书太多了,什么经典图形,经典K线走势,这些东西学了也只会拿着到处乱套。

因为这些东西都缺乏根基,你不知道它们的原理。

打个物理上的比方,宇宙中行星的运行有多少种线路,答案是无限种,你能全部记下来吗可用牛顿的一个力学公式来推导,全都逃不出这个公式之外。

一个公式就涵盖了所有已经出现的和可能发现的行星运行线路,你说学什么来的划算所以我养成了个习惯,学什么都先学它的原理,《金融心理学》讲的就是股市运行的原理。

书中首先说到股票市场是一个混沌系统。

而混沌系统的特点就是无法完全预测,而部分的混沌系统是完全无法预测,幸亏股票市场不归入那部分。

学到了这第一的原理,就可以避免了一条弯路——精确预测市场走势。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里面重点说到的人类的种种非理性行为。

人对亏损比盈利看重得多。

这是个有趣的事实,当你亏损100块钱时,你会尽力把它赢回来;可当你盈利100块钱的时候,你其实不太把它当回事。

这可能会导致了两种不好的行为,当你亏钱的时候,你甘愿冒很大的风险,只要能赢回那些钱,谁都知道冒大险的结果通常是吃大亏;另一种情况是当你赢钱的时候,你对亏损的警惕性会降低,反正亏掉的也不是自己的钱。

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心理现象是“态度的非理性”。

通常人对某个事物形成一种态度之后,人就用这种态度去对付这个事物,而不再经过理性思考。

金融心理学资料文档

金融心理学资料文档
研究结果显示,很多人会穿过5条街去买灯,却不太情愿为了餐 桌椅多跑同样一段路。虽然两者情况相同:为了省下25美元,多 走5条街。 因为这种心态而损失钱财的经历,在生活中比比皆是。我们自己 就有过这种毛病。上一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盖瑞还是个穷学生, 开着一辆破车。他很想把车上的收音机换掉,买一个全新的卡式 录音机座,但这得花掉300到400美元,所以只好打消这个念头。 在念大学的最后一年,这辆破车终于报废了,他不得不贷款买新 车,这一回,他总共花了1。2万美元,包括多加的550美元,把 原来车上的收音机换成卡式录音机座。在3个月前,他才打听过 这种录音机座的价格,还嫌300美元太贵。但是,汽车销售员三 言两语就把他说动了,让他心甘情愿地多付了将近一倍的价钱装 录音机座。虽然在未来的4年里,他必须每个月付180美元来偿还 汽车贷款,但他那时候却没有怎么犹豫。
无论如何,将金钱赋予不同的价值,有时虽不无好处, 却更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且后果远比轮盘严重得多。将 购买力毫无二致的金钱赋予不同的价值,可能使自己花钱太 爽快,不能及时储蓄,或是在投资过于保守,这些情况都可 能造成财富的损失。
除此之外,划分心理账目的另一个害处,就是一般人对 辛勤工作得来的报酬,与平白无故收到的礼物相比,通常会有 不同的价值感。
比如说,同样的50美元,如果是妈妈给的(或是路捡 的),可能信手就花掉,如果是辛苦工作赚来的,就舍不得随 便乱用。从严格的经济观点来看,这种心理判断或许不合逻辑, 可是一般人却觉得理所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人家给 的钱或是赌博赢得的彩金,通常是“意外之财”。你本来就没 有这些钱,得来又不费功夫,因此,失去了又有什么可惜呢?
这个故事在赌城所在的内华达州一些地区广为流 传,甚至有人深信不疑。据我们所知,这是唯一一 个涉及心理经济学原理的轮盘赌笑话。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在经济学的广阔天地中,周期性波动如同潮起潮落,永无止境地重复着。

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海洋,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逃离这股无形的力量。

这就是经济周期,它如同一个神秘的魔法师,左右着我们的财富、就业和生活。

经济周期并非凭空出现,它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活动。

当经济繁荣时,人们信心满满,纷纷投资、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当经济过热时,通货膨胀、泡沫破裂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导致经济衰退。

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就像一个无形的钟摆,左右着我们的命运。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呢?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周期的存在,并学会接受它。

正如古人所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经济周期亦是如此,它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只能学会适应。

我们要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

在经济繁荣时期,我们不应该盲目乐观,而是要时刻保持警惕,防范潜在的风险。

正如古人所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在经济衰退时期,我们也不应该过于悲观,而是要抓住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经济周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

但只要我们学会适应、提高风险意识、调整心态,就能够在这波涛汹涌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在经济学的广阔天地中,周期性波动如同潮起潮落,永无止境地重复着。

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海洋,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逃离这股无形的力量。

这就是经济周期,它如同一个神秘的魔法师,左右着我们的财富、就业和生活。

经济周期并非凭空出现,它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和投资活动。

当经济繁荣时,人们信心满满,纷纷投资、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然而,当经济过热时,通货膨胀、泡沫破裂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导致经济衰退。

这种周期性的波动,就像一个无形的钟摆,左右着我们的命运。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这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呢?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周期的存在,并学会接受它。

金融心理学

金融心理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金融心理学/(挪)特维德著;周为群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4 书名原文:The Psychology of financeISBN 978-7-5086-3851-5Ⅰ. 金… Ⅱ. ①特… ②周… Ⅲ. 金融市场-市场心理学 Ⅳ. f830.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36805 号The Psychology of finance by lars Tvede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The Atrium,Southern Gate,Chichester,West Sussex PO19 8SQ,England.Simplified Chinese translation edition © 2013 by China CITIC Press.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translation published under license. Authorized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 entitled The Psychology ofFinance, ISBN 978 0 470 84342 0 (HB), by Lars Tvede,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 No part of this book may be reproduced in any form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the original copyrights holder.金融心理学著者:[挪威]拉斯·特维德译者:周为群策划推广:中信出版社(China CITIC Press)出版发行: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4号富盛大厦2座 邮编 100029)(CITIC Publishing Group)字数:379千字版次:2012年4月第1版京权图字:01-2011-4330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第8087号书号:ISBN 978-7-5086-3851-5/F·2837定价:66.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凡购本社图书,如有缺页、倒页、脱页,由发行公司负责退换。

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挪威拉斯·特维德著)有感201081406610级国际商务2班张莹作者简介:拉斯·特维德(Las Tweed),拥有工程硕士学位和国际商业学士学位。

担任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员、基金经理人和投资银行家长达11年,而后于20世纪90年代转进电信与软件产业,创办数家高科技公司。

2005年初,担任瑞士避险基金Revalue公司的总合伙人及基金经理人,并为Carry Quote金融信息公司共同创办人之一。

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一直是金融职业投资的唯一关键点。

众多的金融投资分析师,证券经纪人和银行家,还有更多的是普通的股民在股市趋势线的不断变化中找到自己心脏跳动并为之搏击的位置,然而故事的本质并不仅仅是交易,故事的一开始便是所有投资者的心理之间的相互博弈以及所有投资人作为投资整体的心理变化在股市趋势线上的密切反应。

这种隐藏在金融背后的看不见的手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自我调节和控制,是称之为人的本性的投资心理的分析,这便是一门前沿的金融学分支——金融心理学。

在投资的理论分析和市场系统风险监控的意义上,源于日本的道氏技术分析法并不是被众多的经济学家,投资学者所公认的投资的有效方式。

但与所有的技术分析者不同的是,拉斯·特维德以人的最深处的心理和本性的根源为出发点解释了技术图形和这些图形的自我实现。

他认为,金融市场存在着四项基本原理,分别是:市场永远走在前面即所有对于市场的预测都是滞后的,市场是非理性的,市场存在着数学意义上的“确定性混沌”和技术图形的自我实现。

而这种自我实现是指当市场的投资者用同样的图形,安装同样的技术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时,这种分析方法是自我肯定和自我强化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图形的自我实现背后,实质上是人类的心理在对图形起着刻画和造就作用。

由于金融市场直接关乎的是投资者的利益,在金融市场表现出一系列预期内或超越预期的现象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现象。

金融心理学讲义课件.pptx

金融心理学讲义课件.pptx
• 如果我们能根据此得出结论,实际上,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准确的预测,这 将会令我们后悔不已: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因此,我们想做出正
确预测的愿望强烈膨胀,这种现象有助于解释下述倾向:如果价格回到我 们最初犯错误的价位时,我们非常想买回来。
支撑位与阻力位
• 许多人错误地理解这种图形,他们认为在上升趋势中,最后一个底部是最 大的阻力位,最后一个头部才是最重要的。而在下降趋势中,最重要的是 最后的底部。
• 当评估支撑位或阻力位起多大作用时,通常必须考虑两个因素:某个价位 停留的时间越久,记住这个价位的人也就越多; 成交量,密集区的成交量 有很强的作用
• 代表性和趋势
“代表性”是心理学家关于共同错误的代名词,我们用它来判断事情是否 真是或可能发生的概率,判断的依据是这件事与另外一件事或已发生的事情 的相似程度。一个常用的例子是陪审员在判决被告是否有罪时,往往因为 “被告长得像罪犯”就认为他们犯罪的可能性大。然而,金融市场也常常出 现代表性,比如我们认为某个趋势将继续下去,仅仅因为直到目前为止这个 趋势一直保持不变。
第二篇 四项基本原则
1. 市场走在前面 2. 市场是非理性的 3. 环境是混沌的 4. 图形是自我实现的
市场走在前面
• 分析师、经济学家、投资咨询人员、记者等,都是在新闻发生后无可奈何的 分析该事件的影响,而市场早已对此做出反映。换句话说:市场走在新闻前 面。 说明一个事实:“市场提前反映经济”
• 一段时间过去了,价格基本没有多大变化,最后没有任何人想卖了,与此同 时,很多人的心理已经调整到适应新价格利率,短期获利回吐结束后,正反 馈环又开始形成,市场再度飙升。
缺口:买卖真空区
市场上涨时如果出现缺口,缺口内决定没有卖方。这意味着上升趋势可以 全速前进。

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读后感

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读后感

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读后感篇一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读后感最近读了这本《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哎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原本以为投资就是算算数字,看看图表,可这本书告诉我,人的心理在投资里的作用简直大得超乎想象!就比如说吧,我们常常会有一种“过度自信”的毛病,觉得自己选的股票肯定能涨,结果呢?可能亏得一塌糊涂。

我就想起我自己之前的经历,有一次看到一只股票,感觉它名字好听,公司介绍也不错,就一股脑儿地投了钱进去。

当时我心里那个自信啊,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投资天才,这只股票肯定能让我赚大钱。

可结果呢?它一路下跌,我傻眼了,这才发现自己太盲目自信啦!也许我们在投资的时候,应该多问问自己:“我真的这么厉害吗?” 而且,书中还提到了“损失厌恶”这个概念,就是我们对损失的痛苦感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感。

这就导致我们有时候为了避免一点点损失,反而错过了更大的收益。

我觉得吧,投资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不能只看表面的数据,还得了解自己的心理。

不然,可能就会像我一样,被自己的盲目和冲动给坑了。

不过,读了这本书,我可能以后就不会那么容易犯错啦,嘿嘿!篇二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读后感哇塞,读完《行为金融与投资心理学》,我这心里头啊,那是五味杂陈!你说这投资,咋就跟人的心理关系这么大呢?以前我总觉得,投资嘛,就是看运气,看市场,谁能想到自己的小心思在里头捣鼓得这么厉害!比如说“羊群效应”,大家都买啥,我也跟着买啥,也不想想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我就曾经跟着别人买了一只所谓的热门股,结果呢?亏得我想哭!我当时咋就那么傻,不自己好好想想呢?还有那个“处置效应”,赚了点小钱就赶紧跑,亏了就死抱着不放,总盼着能回本。

我自己不也这样嘛,有一只股票赚了一点点,我就赶紧卖了,结果后来它涨得那叫一个高,我肠子都悔青了!也许我们在投资的时候,真得冷静冷静,别被自己的情绪和周围人的行为给带偏了。

这书里讲的东西,真的是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原来我在投资中犯了这么多错,喜的是现在知道了还不晚。

金融心理学

金融心理学

金融心理学金融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金融领域中的决策和行为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如何影响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如何重新影响个人行为。

在金融领域,人们可能会受到大量信息的干扰,情绪、偏见和错误决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因此,了解金融心理学对于投资者和金融从业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人类心理在金融决策中的影响人类在面临金融决策时,经常会受到情绪和心理偏差的影响。

其中一个常见的心理偏差是「损失厌恶」,即人们害怕损失比欣喜得到的感觉更为强烈。

这种心理现象导致投资者在面临亏损时更倾向于止损,而在盈利时更倾向于持有,从而影响了其投资决策。

此外,人们也存在「羊群效应」,即倾向于跟随大多数人的观点和行为。

在股票市场中,当大多数投资者都买入某只股票时,普通投资者也会跟风购买,进而推高该股票的价格。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市场泡沫的产生,最终造成市场崩溃。

心理学技巧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金融从业者常常使用心理学技巧来辅助其在金融市场中的决策。

比如,通过了解投资者的心理构成,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的情绪波动,及时作出反应。

另外,对市场心理的分析还能帮助投资者发现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和投机泡沫,从而避免风险。

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技巧如风险评估、情绪管理和决策分析等,都可以帮助投资者和金融从业者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

此外,了解心理学还能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投资行为,辨别情绪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结语金融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深入研究了人类心理在金融领域中的影响,对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投资者和金融从业人员在进行金融决策时,应当充分学习和应用金融心理学知识,更加理性地面对投资市场,避免因情绪冲动和心理偏差导致的不良后果。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对金融心理学的认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的挑战,取得成功。

金融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

金融心理学专题知识讲座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金融心理学中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 更多的数据和工具支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人们的金融 行为和心理特征。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和预 测风险,提高风险管理和决策效率。但同时也需要关注数 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算法歧视和偏见 。
价值投资策略
总结词
价值投资策略是一种关注企业内在价值的投 资策略,通过分析企业的基本面因素,如财 务状况、管理层、市场前景等,来评估企业 的真实价值,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投资决策。
详细描述
价值投资策略强调理性分析和独立思考,不 受市场情绪和短期波动的影响。通过深入研 究企业基本面因素,价值投资者能够发现被 低估的优质企业,并长期持有等待价值实现 。这种策略要求投资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和耐心。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偏差
代表性启发
总结词
代表性启发是指人们根据一个事物的代表性特征来推断其其他特征的心理偏差 。
详细描述
投资者在决策时常常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或直觉,将当前的投资标的与过去相似 的投资标的进行比较,从而忽略了市场环境、风险等因素的变化,导致投资决 策的失误。
易得性启发
总结词
易得性启发是指人们根据一个事物容 易获取的程度来评估其重要性的心理 偏差。
市场情绪与投资者情绪
总结词
指市场整体和个体投资者的情绪对投资决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详细描述
市场情绪和投资者情绪对金融市场有显著影响。当市场情绪高涨时,投资者更可能过度乐观,导致市场价格偏离 其内在价值。相反,当市场情绪低迷时,投资者更可能过度悲观,导致市场价格被低估。因此,了解市场情绪和 个体投资者的情绪对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行为金融 威廉福布斯读后感

行为金融 威廉福布斯读后感

行为金融威廉福布斯读后感篇一行为金融威廉福布斯读后感最近读了威廉福布斯的《行为金融》这本书,哎呀妈呀,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你说这金融世界,咋就这么复杂呢?威廉福布斯就像个神奇的导游,带我走进了一个充满“怪癖”和“意外”的金融大观园。

我原以为金融就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公式,可这本书告诉我,人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那叫一个“奇葩”!就像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个投资可能不靠谱,但就是忍不住往里跳,也许是被那所谓的“高回报”迷了心窍?书里还说,我们的情绪和认知偏差会严重影响投资决策。

这让我想到自己,我买股票的时候,看到涨了就兴奋得不行,觉得还能涨更多,结果往往套牢。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贪婪”在作祟?我觉得吧,可能还真就是!不过,读着读着我又在想,那是不是只要我们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认知偏差,就能在金融市场里大杀四方呢?也许能,但又也许不能,毕竟市场的变化就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谁能说得准呢?总之,这本书让我对金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投资行为开始反思。

但我也在纠结,这些理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指导我的实际操作呢?这还真不好说!篇二行为金融威廉福布斯读后感嘿,朋友们!我刚读完威廉福布斯的《行为金融》,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一开始,我还以为这书会枯燥得让人想打瞌睡,没想到,读进去之后才发现,简直是一场精彩绝伦的冒险!威廉福布斯就像是个金融界的福尔摩斯,一点点揭开了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神秘面纱。

比如说,我们总是过于自信,觉得自己能预测市场的走势,这不是在自欺欺人吗?我自己不就经常这样,觉得自己眼光独到,结果呢?被市场打得鼻青脸肿!还有啊,我们总是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

看到别人买啥赚钱了,就赶紧跟着去,也不想想适不适合自己。

这就好比是在茫茫大海中盲目跟风,说不定就被浪给拍晕了!但是,我又在琢磨,难道我们就没办法摆脱这些行为陷阱吗?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自我约束来改进,可这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我觉得够呛!毕竟,人性的弱点可不是那么好克服的。

基金经理推荐书目

基金经理推荐书目

基金经理推荐书目基金经理推荐书目【一】1.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技术类2. 《股票作手回忆录》随笔/访谈/回忆录/纪实类3. 《短线交易秘诀》技术类4. 《克罗谈投资策略》理念/策略类5. 《通向财务自由之路》理念/策略类6. 《走进我的交易室》技术类7. 《专业投机原理》理念/策略类8. 《经济学原理》宏观/理论类9. 《金融炼金术》随笔/访谈/回忆录/纪实类10. 《波浪理论》技术类11.《华尔街幽灵》又叫《幽灵的礼物》理念/策略类12.《操盘建议-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功实践和心路历程》作者: (英)帕特尔/ 黄嘉斌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13.《金融心理学》作者:[挪威]特维德著,周为群译校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4.《以交易为生》作者:(美)埃尔德著,符彩霞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15.《波浪理论》作者:(美)普莱切特著,陈鑫译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基金经理推荐书目【二】《华尔街巨人》【美】华尔街日报编辑部海南出版社《沃尔特·瑞斯顿与花旗银行》【美】费利普·L·茨威格海南出版社《摩根财团》【美】罗恩·彻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高盛文化》【美】里莎·埃迪里奇华夏出版社《投资商资本主义》【美】迈克尔·尤辛海南出版社《挑战风险》【美】多米尼克·卡瑟利商务印书馆《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美】大卫·史文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反传统营销》【美】查理·詹瑞特海南出版社《大交易》【美】布鲁斯·瓦瑟斯坦海南出版社《悲观博士考夫曼论货币价值》【美】亨利·考夫曼海南出版社《贼巢》【美】詹姆斯·斯图尔特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美】罗杰·洛文斯坦海南出版社《股票作手回忆录》【美】爱德温·李费佛海南出版社《一个华尔街瘾君子的自白》【美】詹姆斯·J·克拉默中信出版社《玛莎的公司》【美】克里斯托弗·拜伦中信出版社《门口的野蛮人》【美】布赖恩·伯勒机械工业出版社《营救华尔街》【美】罗杰·罗文斯坦上海远东出版社《客户的游艇在哪里》【美】费雷德·施维德海南出版社《24天:安然垮台真相》【美】丽贝卡·史密斯,约翰·R·埃姆什威勒上海远东出版社基金经理推荐书目【三】《世纪大拍卖》【英】克里斯蒂娅·弗里兰中信出版社《时运变迁》【美】保罗·沃尔克【日】行天丰雄中国金融出版社《蒙代尔经济学文集》【加】蒙代尔中国金融出版社《开放社会》【美】乔治·索罗斯著商务印书馆《在不确定的世界》【美】罗伯特·鲁宾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战胜华尔街》【美】彼得·林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美】彼得·林奇约翰·罗瑟·查尔德机械工业出版社《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最佳金钱故事》【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海南出版社《漫步华尔街》【美】伯顿·麦基尔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风险投资家环球游记》【美】吉姆·罗杰斯上海人民出版社《金融炼金术》【美】乔治·索罗斯海南出版社《证券分析》【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海南出版社《聪明的投资者》【美】本杰明·格雷厄姆江苏人民出版社《价值再发现:走近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美】珍尼特·洛尔机械工业出版社《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美】沃伦·巴菲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投资革命》【美】彼得·伯恩斯坦上海远东出版社《与天为敌》【美】彼得·伯恩斯坦清华大学出版社《怎样选择成长股》【美】菲利普·费舍海南出版社《非理性繁荣》【美】罗伯特·希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融新秩序》【美】罗伯特·希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共同基金常识》【美】约翰·鲍格尔百家出版社《国际九大投资基金经理访谈录》史振邦编著学林出版社《投资智慧论语》【美】彼得·克拉斯机械工业出版社《股市趋势技术分析》【美】罗伯特·爱德华约翰·迈吉东方出版社《江恩:华尔街四十五年》【美】江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艾略特名著集》【美】小罗伯特·普莱切特机械工业出版社《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英】查理斯·麦基中国金融出版社《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美】查理斯·P·金德尔伯格北京大学出版社《泡沫的秘密》【美】彼得·加伯华夏出版社《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中央编译出版社《成事在天》【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波中国经济出版社《风险规则》【美】罗恩·顿波安德鲁·弗里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融心理学》【挪威】拉斯·特维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英】凯恩斯商务印书馆《银元时代生活史》陈存仁上海人民出版社。

金融心理学讲义课件

金融心理学讲义课件

金融心理学讲义课件概述金融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它探讨了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情绪、认知偏差和决策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将介绍金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探讨其在实际投资和金融决策中的应用。

内容1. 金融心理学概述1.1 什么是金融心理学金融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

它关注投资者的情绪、认知偏差和决策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1.2 金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金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实验研究。

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历史数据来分析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而实验研究则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探究投资者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行为。

1.3 金融心理学的价值金融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从而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投资行为。

同时,金融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更好地理解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为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提供参考。

2. 投资者情绪2.1 投资者情绪的概念投资者情绪是指投资者对市场走势和投资机会的情绪状态。

它可以分为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两种。

2.2 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影响投资者情绪对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波动和价格形成的过程中。

乐观情绪会导致投资者过度乐观,从而推高市场价格;悲观情绪则会导致投资者过度悲观,从而拖低市场价格。

2.3 实证研究和情绪指标实证研究通过观察历史数据来分析投资者情绪和市场的关系。

其中,情绪指标是衡量投资者情绪的重要工具,如沪深300指数的波动情绪指数。

3. 认知偏差3.1 认知偏差的概念认知偏差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人类大脑的一些内在特性和运作机制,导致人们在信息处理和决策中存在一些偏差。

3.2 认知偏差对决策的影响认知偏差会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使其偏离理性决策的路径。

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过度自信、损失厌恶、规避风险等。

3.3 实证研究和认知偏差实证研究通过观察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结果来研究认知偏差的存在和影响。

金融市场的金融心理学探索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错误

金融市场的金融心理学探索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错误

金融市场的金融心理学探索投资者的心理偏差和决策错误金融心理学是研究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行为和决策过程中,并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影响时所产生的心理偏差的学科。

心理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进行金融决策时,由于各种认知和情感上的因素造成的决策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导致市场无效、股票价格异常波动和市场情绪失衡等问题。

投资者的决策错误也是导致金融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和认知过程中的一种错误判断。

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判断出现错误。

其中,代表性偏差和可得性偏差是最常见的认知偏差。

代表性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判断股票价格时,将其与某个特定的参照物进行对比,而不是根据真正的价值进行判断。

例如,投资者倾向于将过去的股票表现与未来的表现进行等同,从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

可得性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基于自己容易想起的信息,并忽视其他重要的信息。

例如,当投资者对某个特定行业的信息比较多时,可能会过分估计该行业的前景,而忽视其他行业的潜力。

二、情绪偏差情绪偏差是指投资者在决策时,由于情绪的干扰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情绪偏差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投资者的避险偏好和处置效应。

投资者的避险偏好是指当市场风险高涨时,投资者倾向于选择相对于风险较低的资产,而不是根据实际价值进行选择。

这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卖出的情况,进而导致市场失灵。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在选择买卖时,会因为对已持有的股票与未持有的股票的态度不同,而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例如,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投资者倾向于卖出;而当股票价格下跌时,投资者则倾向于继续持有。

三、信息偏差信息偏差是指投资者在获得和处理信息过程中的错误判断。

其中,过度自信和信息过载是常见的信息偏差。

过度自信是指投资者对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过于自信,导致在做出决策时忽视了其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这可能导致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过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而忽视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金融学院专业经典文献导读参考书目解析

金融学院专业经典文献导读参考书目解析

1 Irrational exuberance - by Schiller“理性的繁荣”3.The return of depression of economics and the crisis of 2008 -by Krugman 克鲁格曼;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4.克鲁格曼的预言:美国经济迷失的背后5.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 by BurtonccMalkiel; 《漫步华尔街》伯顿·麦基尔6.The New Financial Order: Risk in the 21st Century by Shiller 《金融新秩序:二十一世纪的风险》希勒7.The Chinese Economy :transitions and growth; by Barry Naughton ;8.金融衍生品入门(美)迈克尔·德宾著,崔明香译中国青年出版社I S B N:97875006808029.统计套利(美)波尔著,陈雄兵,张海珊译机械工业出版社I S B N:978711132544410.金融工程原理(英文版第2版)(美)内夫茨著机械工业出版社I S B N:978711130290211.《非理性繁荣》(第二版), (美)希勒著,李心丹等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12.<经济学原理>第四版曼昆著梁小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3.《投资学》第六版:(美)滋维·博迪ZVI Bodie 朱宝宪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4.《财务会计》概念、方法与运用;,第十版,Clyde P. Stickney 等著,刘华伶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5.《公司理财》第六版 A罗斯著吴世农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16.《投资银行:财富天使VS金钱魔鬼》滕泰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7.《高盛帝国》上、下(美)查尔斯埃利斯中信出版社18.陈志武系列《金融的逻辑》《陈志武谈中国经济》《中国人为什么勤劳不富有》……19.投资股票系列:巴菲特、彼得林奇、《股市大作手回忆录》……20.管理系列:曾仕强系列《中国式管理》《齐家三部曲》……21.伯顿-麦基尔:《漫步华尔街》(A Random Walk on Wall Street)22.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Letters to Shareholders)23.布鲁斯-格林威尔:《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24.彼得-伯恩斯坦:《有效资产管理》(The Intelligent Asset Allocater)25.大卫-史文森:《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26.理查德-费里:《指数基金》(All About Index Funds)27.约翰-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The Great Games)28.拉古-拉詹,路易-津加来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29.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30.彼得-伯恩斯坦:《金融简史》(A Primer On Money, Banking, And Gold)31.彼得-伯恩斯坦:《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Against the Gods: The Remarkable Story of Risk)32.《大外交》,亨利·基辛格,人民出版社3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塞缪尔•亨廷顿,新华出版社34.《牛奶可乐经济学》1,2,3,罗伯特·弗兰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行为金融:洞察非理性心理和市场》,詹姆斯·蒙蒂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6.《行为公司金融:创造价值的决策》,赫什·舍夫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7.《历史深处的忧虑》,林达,三联出版社(美国宪政丛书之一)38.《总统是靠不住的》,林达,三联出版社(美国宪政丛书之二)39.《我也有一个梦想》,林达,三联出版社(美国宪政丛书之三)40.《罗斯柴尔德家族:金钱的先知》,尼尔·弗格森,中信出版社41.《罗斯柴尔德家族:金融统治者》,尼尔·弗格森,中信出版社42.《罗斯柴尔德家族:动荡的年代》,尼尔·弗格森,中信出版社43.《罗斯柴尔德家族:世界的银行家》,尼尔·弗格森,中信出版社44.《1984》(堪称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乔治·奥威尔,上海译文出版社45.《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上海译文出版社46.《资本的秘密—金融危机与大萧条经济周期的规律》,西奥多·伯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8.《美国怎么了?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保罗·克鲁格曼(美国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被称为“自凯恩斯以来,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中信出版社49.《克鲁格曼的预言》,保罗·克鲁格曼,机械工业出版社50.《麦肯锡工具》,By Paul N. Friga,机械工业出版社51.《麦肯锡意识》,By Ethan M. Rasiel and Paul N. Friga,机械工业出版社52.《麦肯锡方法》,By Ethan M. Rasiel,机械工业出版社53.《陈志武说中国经济》,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山西经济出版社(此书被誉为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最透彻的分析)54.《摩根全传上》,罗恩·彻诺,重庆出版社55.《摩根全传下》,罗恩·彻诺,重庆出版社56.《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郎咸平,东方出版社57.《金融学》滋维·博迪(Zvi bodie),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58.《金融经济学》王江59.《金融经济学基础》黄奇辅(Chi-fu Huang),罗伯特·鲍勃·李兹森伯格(Robert H. Litzenberger)60.《投资学》滋维·博迪(Zvi bodie),亚历克斯·凯恩(Alex Kane),艾伦·马库斯(Alan Marcus)61.《投资学》威廉·F·夏普(William F.Sharpe),戈登·J·亚历山大(Gordon J.Alexander),杰弗里·V·贝利(Jeffery V.Bailey)62.《公司理财》斯蒂芬·A.罗斯(Stephen A.Ross),罗德尔福W.威斯特菲尔德(Radolph W.Wdsterfield),杰弗利F.杰富(JeffreyF.Jaffe)63.《公司金融理论》让•梯若尔(Jean Tirole)64.《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品》约翰·赫尔(John C.Hull)65.《连续时间金融》罗伯特·莫顿(Robert Merton)66.《金融计量经济学导论》克里斯·布鲁克斯(Chris Brooks)67.《金融时间序列分析》蔡瑞胸(Ruey S.Tsay)68.《数理金融初步》罗斯(Sheldon M.Ross)69.《金融工程原理》萨利赫.内福斯(Salih N.Neftci)70.货币金融学(第六版)(美)米什金 / 2005-1-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1.投资学:全球视角——金融学译丛(美)弗朗西斯 / 伊博森 / 2006-4-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2.管理金融风险: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和价值最大化管理指南(第三版)(美)史密森 / 2003-9-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3.固定收益证券市场及其衍生产品(第二版)(美)桑德瑞森 / 2006-6-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4.机构投资者(英)斯泰尔 / (英)戴维斯 / 2005-11-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5.货币经济学(加)汉达 / 2005-4-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4.0 / 平装 / 郭庆旺76.财务管理与分析(第二版)(美)彼得森 / (美)法博齐 / 2008-1-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8.0 / 平装 / 詹正茂77.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修订版译校 / 周为群 / [挪威]特维德 / 2003-11-1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8.黄达文集79.曾康霖文集【金融经济学系列】79. Arrow, K., and G. Debreu, 1954, Existence of an equilibrium for a competitive economy, Econometrica, 22: 265-290.80.Markowitz, H., 1952, Portfolio selection, Journal of Finance, 77-91.81.Modigliani, F., and M. Miller, 1958, 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 261-297.82.Sharpe, W., 1964, Capital asset prices: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 Journal of Finance, 19:425-442.83.Lintner, J., 1965,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and the selection of risky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s and capital budget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47:13-37.84.Mossin, J., 1966, Equilibrium in a capital asset market, Econometrica, 34: 768-783.85.Fama, E. F., 1965, Random walks in stock market price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September/October.86.Fama, E. F., 1970,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work, Journal of Finance, 25: 383-417.87.Black, F., and M. Scholes, 1973, 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1: 637-654.88.Merton, R., 1973, The theory of rational option pricing,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4: 141-183.89.Merton, R. C., 1992, Continuous-Time Finance, Rev. ed., Blackwell, Oxford.90.Ross, S. A., 1976, The arbitrage theory of capital asset pricing,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3: 341-360.91.Ross, S. A., 1978, A simple approach to the valuation of risky streams, Journal of Business, 51: 453-475.【个人金融(家庭金融)】92.Mankiw, N. Gregory, and Stephen P. Zeldes, 1991, The consumption of stockholders and nonstockhold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9,97–112.93.Hong, Harrison, Jeffrey D. Kubik, and Jeremy Stein, 2004,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tock-market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59, 137–163.94.Cocco, Jo˜ao F., 2005, Portfolio choice in the presence of housing,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8,535–567.95.Gomes, Francisco, and Alexander Michaelides, 2005, Optimal life-cycle asset allocation: Understanding th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e 60, 869–904. Household Finance 160196.Campbell, John Y., 2006, Household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61,1553-1604.97.《Barbarians at the Gate》,by Bryan Burrough and John Helyar,Publisher: Arrow Books98.“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Corporate Restructurings”, 4th edition, by Patrick Gaughan, publisher: Wiley, 2007. (by far the best textbook in M&A)99.“Creating Value From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Challenges”, by Sudi Sudarsanam, Publisher: FT Prentice Hall, 2003.100.Jensen, M. “Takeovers: Their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 olume 2, Number 1, 1988. Page 21-48.101.Jensen, M. “Agency Costs of Fr ee Cash Flow, Corporate Finance andTakeover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 olume 76, Number 2, 1986, pp 323-329.102.Jensen, M. and Meckling, W.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 olume 3, Issue 4, 1976, page 303-431.103.Hart, O. “Corporate Governance: Some Theory and Implications”, The Economic Journal, V olume 105, Number 430, 1995, pp. 678-689. 104.Roll, R. “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 Journal of Business, V olume 59, Number 2, 1986, pp. 197-216.105.Shleifer, A. and Vishny, R.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 olume 94, Number 3, 1986, pp. 461-488.106.Shleifer, A. and Vishny, R. “Stock Market Driven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 olume 70, Issue 3, 2003, pp.295-311.。

金融心理学导读课程设计

金融心理学导读课程设计

金融心理学导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金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2. 掌握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心理偏差的类型及其对市场的影响;3. 理解金融决策过程中,心理因素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金融心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金融现象中的心理因素;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3. 学会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融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对金融市场复杂性的认识,培养谨慎、理性的投资观念;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金融心理学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公平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心理学知识,提高投资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基础,思维活跃,对金融市场有一定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金融心理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投资决策中,为未来金融市场的参与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金融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心理学与金融学的交叉研究;- 投资者心理偏差及其分类;- 金融市场的群体行为及其心理机制。

2. 金融决策与心理偏差:- 认知偏差及其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 情绪偏差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 心理偏差与金融市场的波动关系。

3. 金融心理学的应用:- 投资策略与心理偏差的纠正;- 风险管理中的心理学方法;- 金融市场稳定性与心理因素分析。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金融心理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介绍第二周:投资者心理偏差的分类及案例分析第三周:金融决策中的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第四周:群体行为与金融市场波动的关系第五周:金融心理学在投资策略与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第六周:金融市场稳定性与心理因素的作用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金融心理学导论第二章:金融决策与心理偏差第三章:金融市场中的群体行为第四章:金融心理学的应用与实践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培养实际应用能力:1. 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金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

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

金融心理学读书笔记读书笔记20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纪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课外书,怎样才能不忘呢学到的东西怎么才能不丢呢正如你说的,写读书笔记是个好办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

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

写读书笔记,对于深入理解、牢固掌握所学到的知识,对于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很有必要。

做读书笔记,方法是多样的,不同的方法作用不同。

下面给你介绍几种常见的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最简单的一种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是“摘抄法”。

所谓摘抄就是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把其中的一些83 好的句子和段落摘下来,抄在本子上或卡片上。

摘抄的内容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领袖导师的教导,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和格言谚语等。

例如: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求一篇心理学名著的读后感拜托各位大神<乌合之众>社会心理学著作(读后感)无意中看到这个书的介绍,感觉很有意思,就下了看(抱歉,懒的去书店买,应该买书来看的).中文版的序言有20多页,感觉翻译者生怕读者读不出本书的现当代的指示意义,不断的给暗示,其实他就想告诉我们,把这本书跟我们的历史对比着看吧.尤其是那些为当局所不愿意提及的那些历史.对我而言,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来解释我们的历史和现实.感觉自己离主流越来越远了.文中有好多经典性的结论和语言,可以用醍醐灌顶(一般很难用到)来形容,比如书中提到的福特的那句著名的“历史全是一派胡言待我读完后整理在此.这本书不但是社会学的名著,同时还是心理学、传播学甚至金融学的参考书。

《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一周一读

《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一周一读

《金融心理学》—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一周一读《金融心理学》是美国的拉斯特维德撰写,拉斯·特维德是一位成功的金融衍生品投机客、基金经理和投资银行家。

目前,这本书仍是书面上著名的畅销书,已被译为多国语言。

1.市场走在前面提前反映经济状况对于市场走在前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人们台“装聋作哑”。

例如,在午市时没人喜欢坏消息,看空的人有再多的证据也会被口水淹没。

这导致了一般大众得到的信息就是分门别类了的,只会使市场情绪得到强化。

而很多股民亦渴望经济学家出面证实趋势的延续。

所以,当市场见顶回落时,来自各方面的消息和分析总是正面的。

第二个对市场走在前面的解释是;市场提前反映经济。

大型机构可以短期影响市场,可以操纵个别股票,但无法控制整个市场的价格运动。

因此,股市实际上是独一无二的经济晴雨表。

同时,作者发现债券市场是更好的经济预测工具。

而1929年著名的大崩溃预言者巴布森认为“货币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所有指标中是最灵敏的。

”2.市场是非理性的投资者的疯狂无法计算市场一般走在经济前面,但有时睛雨表里会有水分。

特维德回顾了历史上有名的3次超级泡沫以及随后的大崩盘,它们是:荷兰郁金香泡沫、英国南海公司泡沫以及美国华尔街1929年大崩盘。

关于南海公司泡沫,前面已经有过介绍,事实上连牛顿都未能抵挡投资南海公司诱惑。

南海公司是一家“什么都不做,仅仅出售计划,概念和希望”的公司,牛顿经不住暴利的诱惑,加入了投机南海公司股票的行列。

泡沫破灭后,亏本的牛顿沉重地说道:“我回顾这几次泡沫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市场有时完全沉浸在一种希望、贪婪和恐惧的非理性感情中。

心理学可以解释人们为什么那样做,回无法回答为什么人们同时行动这个问题。

3.混沌支配与自我强化的关联书中特维德还介绍了著名的蝴蝶效应。

气象学家洛仑兹使用计算机模型来计算未来的天气变化,计算机可以通过连续计算来得出预测结果。

洛仑兹的发现是一个很普迫的数学问题。

金融心理学:金融市场的四项基本原理

金融心理学:金融市场的四项基本原理

金融心理学:金融市场的四项基本原理《金融心理学》的作者特维德是瑞士一家投资基金的经理,在金融市场沉浸多年。

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总结了金融市场的四项基本原理,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认同。

这四项基本原理即便在今天来看依然令人深受启发。

一市场永远走在前面一般来说,消息不会带来价格波动,而是价格波动带来消息。

一天的交易结束后,每一个人都在为当天的价格变化或者趋势反转寻找借口,而这些借口是他之前两个小时怎么也想不到的。

当市场走在新闻之前时,这仅仅说明一个事实,即市场提前反应经济。

二消市场是非理性的突然间,全社会的注意力都被某个玩艺吸引过去,疯狂地追逐它,亿万人同时被一个梦幻迷住,对此紧追不舍,直到他们的注意力被一个新的比先前那个更有幻想力的玩意吸引过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个广为公认的事实是,人们的思维喜欢合群;他们集体发疯,但醒悟过来时却慢的多,一个挨一个。

任何一个人,作为个体来看,都是足够理智和通情达理的,但是,如果他作为群体的一员,立刻就成为白痴一个,而市场却是由群体组成。

三混沌支配混沌(chaos)是一个数学概念,它和分形(fractal)等非线性科学在金融领域有广泛应用。

现在,所有征兆都表明,许多经济和金融系统存在固有的长期不可预测性。

即使阻尼机制很强或表面上看混沌并不存在于当前的参数间隔内,来自其他混沌子系统的冲击仍然可以产生可观的不确定性。

根据真正的长期预期而进行投资,实在太难,几乎不可能。

凡想如此从事者,较之仅想对群众行为比群众猜得略胜一筹者,其工作较重,其风险较大。

而且,假如二人智力相等,则前者容易出大错。

四图形自我实现成千上万的市场参与者在相同的技术图形上画着相同的线,或在个人电脑中装入相同的程序。

有些券商理解这些模式,据此可以做出逻辑假设。

其他人什么也不懂,只是找寻某种模式。

但是,即使一种模式完全是偶然重合,使用它的券商多了,它也有可能产生强烈的信号。

因此,图形分析得到广泛使用的背后,不仅仅在于它是一种理解市场的技巧,有时还在于技术分析产生心理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笔记《金融心理学》(拉斯-特维德)2010-7-29,2011-10-28(本文作者为Laserth)2010年7月29日开始,我就打算写拉斯·特维德《金融心理学》的读书笔记,但是写不下去,看起来当是还是知识储备不够。

于是转而去阅读其他书籍,包括《非理性繁荣》、《股市趋势的技术分析》等。

在持续两个月的时间写完《非理性繁荣》的读书笔记后,感觉可以写《金融心理学》的读书笔记了。

这一稿是在去年未完成稿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是什么。

《金融心理学》的副标题,中文是“掌握市场波动的真谛”,但是英文是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ural Dynamics of Markets,就是“掌握市场行为动力学”。

我觉得英文副标题更为准确,中文副标题有点哗众取宠。

在某种程度上,这本书是一个尝试,即试图用心理学的某些原理和结论来解释证券市场的某些重要现象,亦即描述和说明“市场行为的动力学”——产生价格波动的部分行为机理是理性和明智的,另一些则非理性和荒谬的。

作者试图在将金融市场理解为一个“混沌系统”,但是在论证证券市场是一个“混沌系统”的方面,作者几乎没有费什么笔墨。

也许作者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还没有从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心理和行为现象中提炼出来任何可信的前提和公理。

一切目前还都是一个有模糊方向的思路。

一、金融市场及其四项基本特征作者的立场是古典经济学的有效市场假设不实用,金融市场定价千奇百怪极不理性,很多时候所谓价格波动会影响到所谓真实价值。

经济预测有点像撞大运,很少有准确的时候。

在本书中关于市场的描述,作者将其总结为“时间和无知之神秘力量”,并列出了四项基本特征,我确实不知道他通过什么方式归纳并论证这四项基本特征(或者基本原理)是成立的,总之,他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了这四项基本原理,即1)市场走在前面;2)市场是非理性的;3)混沌支配;4)技术图形自我实现(并自我毁灭)。

而且,我也不知道(至少作者没有明确说)这四项基本原理与心理学有什么干系。

也许在作者的眼里,这似乎都是在为“混沌系统”假说提供证据。

作者没有解释他为什么将这四项基本原理首先提出来说明,也许他认为这是理解后面的心理学解释的前提。

关于市场走在前面这一市场特征(或者市场提前反映经济),其中货币市场利率(债券收益率)也许是最灵敏的预测市场指标。

据作者认为有很多例证,如巴布森1910年《积累财富用经济晴雨表》以及汉米尔顿1922年《证券市场晴雨表》,“整体证券市场是独一无二的晴雨表”。

按照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中的解释,这是因为产业界对经济生活动的“摩擦”更为敏感。

“整体上证券市场确实比科学家发现的任何单个指标都要准确”这个特征看起来是支持“有效市场理论”的。

关于市场是非理性的,作者显然没有严谨的证明。

这一点可以参考《非理性繁荣》的证明。

作者说心理学可以部分解释人们为什么存在非理性的行为,但是并没有回答为什么人们同时行动这个问题,这一点希勒《非理性繁荣》也作出了解释,作者则将其解释转向了“混沌理论”,市场存在“正反馈”。

作者没有很费笔墨在“混沌系统假说”上,但是在前言中,作者明确地说,金融市场随机漫步的假说是错误的,理解流动性金融市场动力学的最佳整体性框架模型是确定性混沌,而不是随机漫步。

作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征兆,表明经济系统存在混沌现象,经济和金融均衡系统服从蝴蝶效应和分叉规律,服从混沌规律。

系统不仅受到外部随机的无规律的扰动影响,而且不可预测性可能就是宏观经济系统自身固有的内在本质(所谓分叉现象可以很好解释这个结论)。

金融市场实际上是由强烈的高阶混沌所主宰,这些高阶混沌在数学上很难求解。

我感觉作者并没有把事情说得很清楚,似乎需要了解一下物理学上的“混沌理论”。

倘若从混沌系统的角度来看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不可能长期预测的。

这一点与大众的常识似乎相反,表面上也与巴菲特的理论存在一定的冲突。

当然,这或许也是巴菲特关于安全边际或者护城河理论等观点的支持,亦即因为不可预测,所以要提高风险系数。

另外一种可能的意思是,根据现有数据和假设,不可能精确预测一个月甚至半年以后的股价(巴菲特对于股价的作用与一般股市炒家是完全不同的)。

或者说,你可以预测单个单位的某些行为,但是你预测不了金融系统整体的结果。

因此,作者引用凯恩斯的观点,说明要在证券市场赚钱就要领先一步、战胜群众。

针对三个基本问题,即市场变化是有规律吗?理论上能够战胜市场吗?人们能够总是战胜市场吗?作者对比了一般股民的典型观点、随机漫步理论的观点以及混沌理论的典型观点。

一般人认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战胜市场,只有顶尖高手可以;而随机漫步理论则认为,战胜市场要依靠运气和统计规律,总有一下家伙运气比一般人好。

按照作者表述的混论理论的观点,1)金融市场遵守混沌规律。

经验规律可能适用,但是其相互作用非常复杂,因为市场存在许多固有的正反馈效应;2)混沌系统不容易预测,但并非本质上不可预测。

3)也许是技术也许是运气,总有些家伙比一般人聪明。

很多在股市征战多年的人都说,炒股要顺势而为。

我一直认为这句话其实是不完整的。

伯纳德巴鲁克就说“永远不要随波逐流”,也有很多人说要逆向思维。

所以很多股市的谚语在流传的时候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和前提,很容易误导。

这个方面的技术性说法,就是“技术图形自我实现、自我毁灭”。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价格变化自身促使人们买进或者卖出,形成了一些常见模式;甚至在技术分析出现之前,人们就有意识地在寻找市场的所谓规律和技巧,技术分析(图形分析)就是这种寻找的结果。

技术分析出现后,它反过来又对群众心理产生了作用(如“正反馈”)。

成千上万的市场参与者在相同的技术图形上画着相同的线,在个人电脑上装入几乎相同的程序,因此图形首先会自我实现,但是技术分析的逻辑所隐含的前提就是凯恩斯所说要在证券市场赚钱就要领先一步、战胜群众,因此你必须率先脱离大众。

正是这种思维逻辑导致图形技术毁灭。

如凯恩斯的“选美比赛”,“每个人都不选他自己真认为最美者”,或者推测一般人真认为最美者,或者“运用智力,推测一般人认为一般人所认为的最美者”。

这么看起来,拟在猜测别人,别人也在猜测你,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局中,你逃不掉。

正反馈环中,每一个人都猜测别人将采取什么行动,目的是自己采取相应的行动,或者跟随或者率先出逃。

二、群体性行为和经济心理学这本书的一个特点是,或许因为是教材,他不得不介绍很多基本知识。

对心理学学生,需要介绍金融市场的特点,对经济学学生,需要介绍心理学概要。

(一) 心理学源流作者说,心理学主要有七个流派。

1、构造主义现代心理学的科学基础由威廉冯特奠定,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后来被称为构造主义流派之父。

心理学的构造主义流派由其学生铁钦纳系统建立。

构造主义将问题分解到最小单元,刨根问底,逐个研究;其试验方法主要是“反省法”。

但部分构造主义学者认为反省法不是处处适用。

2、机能主义由威廉詹姆斯创立,他的《心理学原理》着重强调1)人类本性中非理性的一面;2)情绪是如何影响信念的;3)人们的欲望和需求是如何影响动机和思想形成的;4)身体是如何影响智力的。

威廉詹姆斯认为,反省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心理学的原因是人们的发部分行为是无意识的。

对于机能主义流派来说,原则上任何研究方法都值得考虑。

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不是理解情绪或思想自身,而是理解思想的机能,掌握精神河流是如何指引我们实现理想、适应周围环境的。

威廉詹姆斯将生命堪称习惯的集合体,而习惯是由神经系统演化过来的。

在1907年《实用主义》中,威廉詹姆斯描述了人们是如何习惯于新观点和观念的。

3、行为主义其源头为巴甫洛夫和桑代克,创始人为约翰沃克。

行为主义是机能主义的相反方向。

其基本假设是绝大多数人类行为都是后天学到的,人是社会机器,学习以最佳方式应付外界刺激。

行为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受到重大打击,新的试验表明迷宫里的老鼠确实能够建立迷宫的精神地图,而且他们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感情进化。

斯金纳降低了行为主义的激进性,他的研究结论是,学习原则上是不断接受刺激和奖励,或称为“强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让他否定了沃森和巴甫洛夫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条件反射理论。

4、心理分析由西格蒙德佛洛依德创立,他认为我们的意识就像冰山,我们只是对其中看得见的一小部分有明确的了解,大部分意识都藏在下面,或者称为无意识(一般精神过程不能唤醒它)。

这种记忆遗忘的过程常常要为某种目的服务,但同时也是导致很多精神疾病的关键原因。

通过催眠术的“自由联想”疗法,将隐藏的部分暴露出来,让人了解,从而处理它有可能带来的麻烦。

心理分析学说主要围绕以下问题:1)无意识的作用;2)如何治疗精神疾病;3)动机的作用;4)早期发展对于成年后心里的影响。

佛洛依德将人格分为三类:自我、本我和超我。

佛洛依德过分夸大了性的作用。

如果超我的需求战胜了“本我”,我们将承受“道德焦虑”。

本我是如何保护这些可能的焦虑呢?经佛洛依德总结,有七种方法:1)压抑,强迫忘记不高兴的记忆、知觉或思想,把他们变成无意识;2)回归,回到早期生活;3)投射,把个人的错误和缺点归咎于外界因素;4)反向作用,朝相反的方向改变我们的情绪;5)升华,做一些社会接受的事情,从而缓和我们想做其他事情的真实愿望;6)合理化,我们可能犯错误,但是经常找一些似是而非的借口来掩饰我们的弱点;7)认同,我们可以放弃自己的部分个性,努力模仿那些我们所认为的成功人士。

卡尔荣格是佛洛依德最有名的弟子,他认为理想追究对于人的精神发展,可以起着与孩童时的经验同样或者更大的作用。

相对而言,性在心理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要小得多。

人格分类从卡尔荣格开始。

5、格式塔流派格式塔流派的基础归功于三位德国科学家,魏特迈、柯勒、考夫卡。

格式塔学派首先研究知觉,我们如何根据接受的输入信息以创建更完全的精神图画,证明人们的知觉与现实存在差距。

他们认为意识很重要,重点关注记忆和问题解决过程。

他们认为大脑同时地、自发地、不可避免地组织我们所感觉到得一切。

我们通过精神活动完成上述任务,为了得到清晰的图画,常常将主观想象和客观观察结合在一起。

而且在这个组织整理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常常犯错误。

这种动态组织过程,能够减少压力,并且通过将情况转换为最简单、最有规律的排列来减少压力,使精神能量水平最小。

6、人本主义有马斯洛创立。

人本主义研究人们如何实现精神需求、达到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认为,社会的以及无意识的确定性力量严重影响精神;人们通过自由意愿具有战胜副作用的潜能,因此可以发展个人竞争和自尊;通过学会对自己负责可以战胜挑战;社会和机构可以有意识地创造有组织的环境,使得人们更容易满足情感需要、达到自我实现。

7、认知心理学由奈瑟尔创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