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作者:邱金林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06期

摘要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办学改革,在集中跨国优质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打造跨国合作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推广产教融合标准,提升中国职教国际影响力;推进产教协同创新,服务东盟中小企业发展;深化国际化办学改革,树立国际交流合作品牌等方面开展办学实践。在构建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背景下,未来职业院校国际化产教整合需要加强政策规划对接,明确产教合作方向;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服务高水平开放合作;打造产教融合新机制,推进高水平协同育人。

关键词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6-0024-05

2017 年,中國-东盟教育官员对话会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期间发布了《南宁宣言》,中国与东盟各国就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共同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达成共识,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建设。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以加强职业教育合作、增进师生交流、促进各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地区经济增长和繁荣、助推“一带一路”建设为目标,提出建立开放互通的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开展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中国-东盟职教共同体作为首个中国参与建设的区域性职业教育共同体,对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大影响。构建职教共同体,离不开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办学主体的广泛参与。当前,职业院校在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下参与构建职教共同体的实践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探讨。

一、国际化产教融合模式办学实践

(一)集中跨国优质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职业教育的内在性、系统性和时代性决定了职教共同体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必由之路和社会主体参与职教的重要方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共同体创新是当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关键[1]。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专业为纽带、以产教融合为依托、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能力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国际化办学指导思想,发挥作为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广西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技术服务、互利合作五大职能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以跨国校政行企多元参与主体协作为载体,促进广西与东盟国家产教融合形成良性互动和协同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互动,从根本上打破了教育与社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藩篱,使学校与企业成为合作共同体、发展联合体[2]。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突破职业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单打独斗”的传统形式,以“集团军”合作模式深化与东盟国家的职教交流合作。近几年来,在广西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联合全国电商行指委、广西旅游协会、广西烹饪协会、广西电商协会、中高职院校、职教集团、企业等100多家单位,集聚社会优质资源,发挥广西职业教育体系健全、校企合作程度深、服务社会能力强等特点,抓住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空白点”和“薄弱环节”,与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20多所院校、700多家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文化交流、技术服务等多方位深层次交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构建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

(二)打造跨国合作新平台,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1.开设“伊尹学堂”,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是职业院校的办学职能和重要使命。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自治区特色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为依托,联合广西烹饪协会、希尔顿集团等多家行业企业,与东盟国家签订《“伊尹学堂”中华美食文化传播与技艺传承国际交流项目合作协议》,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东盟旅游服务产业发展。近几年,学校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多所高校设立“伊尹学堂”中华美食文化传播与技艺传承产教融合基地,开展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体验与传播等活动10多场次,为东盟国家培养培训烹饪工艺人才2000多人次。“伊尹学堂”开展的“美食+太极”“美食+养生”等系列推广活动,受到东盟国家师生的热烈欢迎,显著提升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东盟国家青少年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了民心相通。学校针对东盟国家合作院校制作的《中餐烹饪技术与体验》《24节气与桂菜烹调》等在线学堂教学项目,解决了跨境现场教学难点问题。

2.共建“电商谷”,培养“新商科”技术技能人才

如何应对数字经济时代“商业转型”和“商科创新”,如何培养“新商才”适应“新商科”发展,是当前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门话题。2017年,在全国电商行指委指导下,学校联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电商行指委、北京博导前程等国内一批一流校企资源,在泰国清迈远东大学设立“电商谷”海外中心,与东盟国家联合开展“新商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指导等项目合作,打造企业项目参与、多元协同育人、创业孵化带动为一体的“新商科”产教融合生态圈。针对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对商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泰国、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开展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2000多人次。2019年,“电商谷”缅甸基地、老挝基地相继成立,促进了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和数字经济创新。

3.打造“衣路工坊”,助力东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东盟国家传统服务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升级,企业逐步由劳动密集型向“半劳动密集型+半技术密集型”转型,对机器设备、工人技术和企业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打造“衣路工坊”国际合作项目,对接缅甸服装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做大做强的需求,成为国内第一家与缅甸服装协会签订合作协议、承担缅甸733家服装企业1500万名生产技术工人培训任务的高职院校。学校创新国际合作办学模式,牵头组建由服装协会、中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等115家单位组成的广西服装专业职教联盟,设立“衣路工坊”缅甸青年技术人才研修中心,“组团式”参与缅甸服装协会1500万名生产技术工人的培训,按照广西一流企业标准输出机器设备、工作流程、技术要求和管理标准,帮助缅甸大幅提升服装工人技术、提高服装产业水平,得到缅甸政府及教育部门的高度认可。

(三)推广产教融合标准,提升中国职教国际影响力

标准输出是职业教育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和最高追求,标准体系建设、输出和检验有赖于职业院校的国际实践和开拓。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合作为载体,积极推广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教融合理念、标准、模式、经验走进东盟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参与东盟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标准修订和完善。

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如缅甸、老挝、菲律宾、柬埔寨、越南等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很不完备,专业设置和主要标准处于空白,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脱节。中国职业教育经过近20年快速发展,建立了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对于东盟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3]。这为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下深化与东盟职教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中国标准”走进东盟国家创造了条件。近几年,学校针对东盟国家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與专业布局设置不对称的矛盾,推动中国专业设置标准走进东盟国家,帮助马来西亚、缅甸等国高校填补中餐烹饪、服装工艺、电子商务等专业设置空白,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东盟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同时,根据东盟各国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工艺更新、生产方式等实际,校企联合开发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条件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以及实训项目、教学课件等84项。

(四)推进产教协同创新,服务东盟中小企业发展

2019年,东盟上升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产业互补性强,合作关系日益紧密。但东盟国家总体上产能相对落后,作为市场主体的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中国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到第14位,在科技创新、技术技能积累和人力资源等领域对东盟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学校把深化国际化产教融合作为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发挥拳头重点专业的教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作用,围绕企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人才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助推东盟国家中小企业技术、人才、产品、管理同步升级。学校会同广西服装行业协会、服装龙头企业、缅甸纺织协会对缅甸服装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把脉,针对缅甸上千家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