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的小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表作《沉沦》
郁达夫在《〈沉沦〉自序》中是这样介绍这篇小 说的:“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 说是青年忧郁病Hypochondairde 的解剖,里 边也带叙著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 灵肉的冲突。” 《沉沦》的主人公渴求的是灵肉一致的爱情, “苍天呀苍天,我并不要知识,我并不要名誉, 我也不要那些无用的金钱,你若能赐我一个伊甸 园内的‘伊扶’,使她的肉体与心灵全归我有, 我就心满意足了。”由于灵与肉的分离,而带来 了身体的沉沦及其精神的崩溃。 个人问题与国家、民族主题的衔接:“祖国呀祖 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了!” 个人与时代 的痛苦交织在一起。
五四文学——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是个人解放和人的觉醒的文学观,构成了“五 四”新文学的核心观念。 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见。从 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 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 ——郁达夫 人的发见,即发展个性,即个人主义,成为“五四”时 期新文学运动的主要目标;当时的文学批评和创作都是有意 识的或下意识的向着这个目标。 ——茅盾
生平
11岁入新式学堂,17岁(1913年 )随兄赴日留学。在日本 留学十年 。 1921年出版了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并 引起轰动 。同年6月参与组建创造社。 1923年回国 1927-1932年,《郁达夫全集》出版,共七卷。 1927年8月,郁达夫宣布脱离创造社 。 1934年4月,携王映霞移家杭州。 1937年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乡土小说
最早对“乡土小说”做出界定的是鲁迅。他在《中国新文 学· 小说二集导言》中把王鲁彦、蹇先艾、许钦文等归入乡 土文学作家,并指出:“凡是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 人们,无论他自称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 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 乡土小说的作家们大多以农民和农村题材为重点,昭示了乡 村的苦难、愚昧、衰败、落后,写出了农民精神苦痛的悲剧。 鲁迅自己则开乡土小说风气之先:《故乡》、 《风波》等。
冰心的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其中, 奠定冰心的文学地位的是诗歌和散文。
小诗体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是从外国输入的, 是在周作人翻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 翻译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的。一 般以三五行为一首,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兴, 寄寓一种人生哲理或美的情思。出版有冰心 的《繁星》与《春水》,以及宗白华的《流 云》等小诗集。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特点
第一、自叙传形式 “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的自叙传。” ——郁达夫 第二、“时代病”色彩 第三、“零余者”的形象(贫穷、失业、潦倒、牢 骚、厌世、疾病) 第四,感伤情调和病态美 哭“穷”、“哭性”
后期小说
《迟桂花》,全篇抒写女主人公天真健全的美 的人格,纯洁无邪的美的感情、与清新自由 的美的自然环境,构成了和谐的诗的意境, 不仅完满地传达了“人性返归自然”、心灵 净化的主旨,而且完成了从感伤美向宁静美 的转化。 另外还有《春风沉醉的晚上》。
乡土小说作家及作品:
王鲁彦《黄金》、《菊英的出嫁》等,浙东 农村的故事。 许钦文《疯妇》等,浙东农村的故事。 蹇先艾《水葬》等,贵州农村的故事。 台静农《拜堂》等,安徽农村的故事。
浪漫抒情小说代表作家
郁达夫 (1896-1945) 名文,达夫为其表字,浙江富阳人 。创造社的发起 人和主要成员,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旧体诗人。
五四时期的小说
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小说: 问题小说 人生派小说 乡土小说
创造社的浪漫抒情小说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的背景
1902年梁启超发起“小说界革命”,竭力强 调小说的启迪民智的社会功能,“欲新一国 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林译小说、周译小说(《域外小说集》)等 翻译小说的影响。
王统照(1897-1957)
早期的“问题小说”突出“爱”和“美”的 观点 《沉思》、《微笑》 《湖941)
小说特点:一、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 马来亚等地,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 着旖旎的热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 事多以男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 家庭扼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 另一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 想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等, 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命命鸟》
五四女作家:庐隐(1898-1934)
生平 小说集《海滨故人》写 于1921-1924年 代表作《海滨故人》: 露莎 《或人的悲哀》、《丽石 的日记》
庐隐小说的特点
不事雕琢、激切直露,同时也嫌单调。她的 小说是纯“五四”式的。 “我”、“情”、“愁” 消极悲观,艺术上不够成熟。
“冰心体”散文
她文笔的流利,情致的幽婉,尤其女性作家那特有 的亲切、细腻、委婉的叙述语气,典雅而自由、秀 逸而蕴藉、接近口语又融合文言、白话的文学语言, 构成了“冰心体”的重要组成要素。 “她的文体恰如海波一般滋润而从容,如秋菊一般 雅致而秀美,她善于驾驭和驱遣流转自如的句式, 丰富缤纷的词藻,着笔处似玉盘落珠,圆润婉转, 飘逸洒脱”,这种优美的文体使冰心的作品具有无限 的艺术魅力。
1938年底远走新加坡,后到印尼。 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文学创作:小说、散文和古体诗
郁达夫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有散文,有文学评论(《艺 文私见》),但成就最大,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小说,开创 了“自叙传”的浪漫抒情小说形式,在当时影响了一大批青 年作家,并且使这种创作成为五四时期非常壮观的文学潮流。 郁达夫1921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到 1935年(《出奔》),一共写了50多篇小说。代表性作品 主要有《沉沦》、《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薄 奠》、《迟桂花》、《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散文集《屐痕处处》、《闲书》 等。
原名叶绍钧,苏州人,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发起人
之一。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擅长 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
《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自私、疑惧、投机、 苟安、卑琐,揭示了小知识分 子的灰色人生,讽刺手法的运 用辛辣而平静。
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
对一个在时代浪潮激荡下的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广的描写, 倪焕之由埋头教育改革到参加革命运动、由理想家 庭走向广阔社会,由乡村到都市,由自由主义到集 体主义的曲折道路,恰好“勾勒出自辛亥革命前后 到‘五四’运动,再到‘五卅’运动和大革命失败 这十余年间社会状况和时代思潮的变迁,并在这个 广阔的背景下,展示了教育界形形色色知识分子的 面貌”。 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精神面貌,为新文学 史上较早出现的重要长篇之一。
问题小说(1919年)
“问题小说”的形成原因:1、“五四思想启 蒙 2、易卜生等欧洲与俄国文艺思潮的影响。 主要代表作家有冰心、 庐隐、王统照、许地 山、叶绍钧等。
五四女作家:冰心
冰心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
“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 冰心的问题小说作品:《斯人独憔悴》、 《两个家庭》、《庄鸿的姊姊》、《超人》 等。
《春桃》
春桃与刘向高、李茂 的奇妙关系。 现实性增强
“五四”造就了思考的一代,问题小说涉及各 种人生和社会问题。提出问题,但不一定要 给出答案。 小说的形象性不够,比较概念化,存在着文 笔空疏、人物成为作者某种“主义”的传声 筒等弊病。
叶圣陶(1894-1988)的
人生派写实小说
郭沫若《残春》
S姑娘 、“我”(爱牟君)、白羊君、贺君 受精神分析的影响,写了梦,这个梦包含两 个对立的方面;一方面是“我”对S姑娘的 情欲,这当然是无意识的。另一方面是家庭 对于“我”在道德上的制约。
《缀网劳蛛》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人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反而会受到偶然的外力的影响。当蜘蛛第一次放出游丝时, 不晓得会被风吹到多远,吹到什么地方,或者粘到雕梁画栋 上,或者粘到断垣颓井上,便形成了自己的网。网成之后, 又不知什么时候会被外力所毁坏,所以人对于自己命运的偃 蹇和亨通,不必过分懊恼和欢欣,只要顺其自然,知命达观 即可。等到网被破坏时,就安然地藏起来,等机会再缀一个 好的。”“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 人一生处在不断破损的网中,唯一可做的 就是补网,提倡蜘蛛补网式的积极坚韧的 人生态度。
散文名篇
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 郁达夫从上海移居到杭州,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 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而这篇散文写于1934 年,作者正处于苦闷时期。郁达夫在散文《故都的 秋》中为我们描写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国秋色 的无限向往和眷恋之情。 《钓台的春昼》是郁达夫写于三十年代的著名游记 散文。记述的是他“一九三一,岁末辛末,暮春三 月,春服未成”,自富阳溯江而上,经桐庐游览桐 君山和严子陵钓台的一次旅行。 作于1932年8月。
对《沉沦》及作者的一些评价
“郁达夫的作品尽量地表现自身的丑恶,又给了颓废淫 猥的中国人一个初次在镜子里窥见自己容颜的惊喜。” —— 苏雪林《郁达夫论》 “郁达夫写作的目的是为了驱妖,通过向想象中的听众 揭露的办法来赶走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恶魔。忏悔是他净化自 己感情的手法;当他把所有的弱点都暴露以后,他会感到好 过的。” ——李欧梵 “我们读郁达夫的小说总能感到他在自我暴露中也能 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快感,并且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夸张了自己 的丑恶。” “在郁达夫的小说里我们则听到了一个上帝之子的啼 哭,人类那不得满足时的啼哭。最原始最单纯的欲望不得满 足时的啼哭。” ——王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