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几个问题政府信息资源与政务工作、公众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全面展开,政府信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就更为引人注目了,本文就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几个问题做出分析。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问题
政府信息资源是一切产生于政府内部或虽然产生于政府外部但对政府各项业务活动有影响的信息的统称。

政府信息资源与政府工作、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政府政务信息化改革的全面展开,政府信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引人注目,从某种意义上说,政府信息资源是信息资源家族中最核心的资源。

本文就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问题做出分析。

问题一:何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是在一定的政策体制、激励措施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在政府内部,政府与政府外部之间,共同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一种机制,以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前提条件由上述关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分析可知,尽管信息资源具有共享性,但并不意味着大家都可以坐享其成,它只是提供了一种宽松的环境,实现它还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即政府信息资源客观、公正和尽可能充分的公开。

一是满足公众行使参政权、议政权、监督权的需求。

公众有参政权、议政权和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权。

二是满足行政管理
者科学决策的需求。

科学决策的制定,既需要政府自身的信息,又需要公众的需求信息。

它是以政府和公众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为前提,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公开其拥有的信息。

三是“政府的义务、公众的权利”的体现。

公众作为纳税人,利用和拥有政府的信息是他们的权利,政府作为社会服务机构,有义务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广泛公开其信息。

从需求和内容上,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由低到高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

其主要内容是政府数据如何在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布合理,避免重复的采集、存放和加工,各职能部门如何方便地访问公共数据,如何获取需要的职能部门专有数据。

这是政府信息资源在其它层次资源共享实现的基础;
第二层,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

主要是下级政府如何便捷地访问上级政府的政务信息,上级政府如何访问、如何获取以及分析下级政府的政务信息。

其目的是加强上下级政府的联系与沟通,为领导提供决策服务;
第三层,国家权力机关与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

主要涉及国家权力机关如何实时访问政府数据,并做出相应的分析。

已实现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的动态监督,建设“阳光”政府,有效地遏制腐败;
第四层,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资源共享。

主要是政务公开,让企业、公众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为企
业和公众提供优质、便捷地信息服务。

问题二:政府信息资源有哪些分类
政府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是国家的重要资源。

依据其不同的主题,政府信息资源可包括综合政务、综合党团、国土资源、国家能源、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经济贸易、工业交通、邮政信息、农林水利、财政金融等20个大类。

1.政府信息资源按功能分类:
问题三: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哪些
国外发达国家的学者们对政府行政组织领域中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国外学者出版和发表了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著作、研究报告、以及论文。

总体来看,国外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政务公开与政府透明度角度分析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1985年 12月,美国颁布了《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政策》。

1987年 8月,美国发表了《电子信息收集的政策指南》。

1990年,美国全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发表了《公共信息准则》。

1993年 9月,克林顿政府制定、颁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简称nii,并于随后提出了njii行政计划,这两个计划的宣布和实施,标志着美国全面确立信息资源的战略地位,同时也宣告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美国简·芳汀(jane
fountain)所著的《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building the virtual state information——technolog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等,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变革,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意义。

(二)从政府流程再造的角度来分析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规划项目的指导者约瑟尔·m·林登(russell·m·linden)所著的《无缝隙政府:公共部门再造指南》一书,系统阐述了将再造原理应用到各级政府管理之中的思想观点,并将政府行政改革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

他认为,政府组织将会从传统的、清晰定义边界的组织,向无边界、甚至于无缝隙的组织转变。

这些研究都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在现代信息社会,传统的官僚行政体制受到巨大挑战。

只有摈弃官僚制,进行行政组织结构重组,行政流程优化,构建出网络化政府行政组织,才可以保证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达到为公众服务的目的。

2003年,sudha和akilesh研究表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强烈有信息共享需求。

一是政府职能部门间流水线式的信息沟通需求;二是信息安全需求;三是向社会民众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

(三)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分析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 b·盖伊彼得斯(b·guy peters)在其著作《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将公共治理模式概括为市场式政府、参与式政府、解制式政府、以及弹性化政府。

2004年,美国的david
b.drake等人研究了公共部门中的政治家子文化、官僚子文化和科学家子文化在部门内和部门间信息共享中的影响和作用,并指出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成员之间的误解和不信任是信息共享的最大障碍。

2004年,美国的hyangsoolee和soonhee kim研究了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信息技术三个独立的组织维度变量如何影响电子政府的共享能力。

问题四:外国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的实践借鉴
据accenture公司对22个国家的调查显示,在网络服务和电子政务成熟度方面,加拿大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名列第一。

紧随其后的是新加坡、美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

1.1994年加拿大政府发布了《运用信息科技改造政府服务之蓝图》,这是一份由政府向全球发布的纲领性文件,电子政务已成为该国政府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加拿大政府设想到2004年,让全世界都知道加拿大政府和它的公民联系是最紧密的,加拿大公民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了解相关政府信息并能感受政府提供的服务。

2.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达程度已备受世人瞩目,新加坡的电子政务系统完全是受国家控制,没有私人的参与,政府每年要在这项工程上花费大量的资金,但电子政务的实行也为政府节省了许多办公费用。

目前,新加坡政府可以通过政府信息为其公民提供200项以上的电子政务服务,新加坡公民可以从“电子公民中心”的站点轻松获取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就业等
各项网上信息和服务。

3.美国下大力量建设了“第一政府”网,在全国范围展开一张包罗城镇、市、州、联邦以及各行业在内的电子政务超级无形大网,美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核心是联邦业务体系架构(fea)建设的。

优良的基础设施如密如蛛网的电话线路、电视线路、宽带网路、无线上网技术保证了网上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全天候服务。

问题五: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是什么
中国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也在加强,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中办发[2002] 17号文(《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从17号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战略,并可从相对应的子系统战略了解国家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项目。

一是要建设和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平台,在运行中逐步完善;
二是建设和完善各项业务系统,如金关、金税、金卡、金宏、金财、金盾、金审、金保、金农、金质、金水、金旅、金信、金卫、金智、金土、金贸等业务系统。

统一规划,分工负责,分阶段推进;
三是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如启动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
四是推进公共服务建设。

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综合门户网站、促
进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服务;
五是基本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关键性安全技术产品的研发,建立应急支援中心和数据灾难备份基础设施;
六是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在电子政务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基本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2006年3月,中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印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文中清晰描绘了国家电子政务的总体结构形态,在总体框架的指引下,电子政务的服务、业务、应用三大系统,信息资源、设施、规范、管理等各方面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将显著提高。

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政府先行再带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冯惠玲.政府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2.
[2]司有和.行政信息管理学[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369.
[3]李卫东.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原理和方法[j].中国行政管理,2008(1):38-40.
[4]高波,吴慰慈.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影响.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3).
[5]akhllesh,b.&sudha,r.iais:amethodology to enable interagency information sharing in e-government[j].journal of database management,2003,14(4):59-80.
[6]david b drake,nieoleasteekler,marianne j koch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nd across governmentagencies:the role and influence of scientist,politician,and bureaucrat subcultures.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004,22(1).
[7]soonhe kim,hyangsoo anizational factorsaffecting knowledge sharing capabilities in
e-government:an empirical study lnai 3035,2004
[8]刘家真.中外电子政务研究实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