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历史人文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是解放思想的30年,是发展生产力的30年,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各项事业大发展的30年。邵阳水文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与改革开放同行,与时代发展同步。特别是邵阳水文干部职工以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水文信息服务为本职,促进邵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的,立足本职,勇往直前,执着追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用自己的智慧和奉献不断创造邵阳水文事业新的辉煌。

一、水文机构日趋完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

30年多年前,当时的水文工作还是属地方管理,1978年2月随行政区域变更成立邵阳地区水文分站;1980年3月,全省水文实行省垂直管理体制,全省按流域水系设立5个水文勘测队,邵阳、涟源、益阳三个地区水文分站合并,按水系成立了湖南省水文总站资水勘测队;1989年3月,经湖南省水利水电厅批准,资水勘测队更名为资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并在益阳市设益阳巡测队及水情组;1991年8月,省编委批准按行政区划和流域结合的原则,全省设9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资水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又分为邵阳、益阳二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并明确为副处级单位。1995年4月,邵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大队更名为邵阳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机关职能科室亦作相应变更,其管辖范围、职能不变,同时增设水质监测科。1999年正式成立洞口水文水资源勘测队,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1996年市政府出台了市政发(1996)19号《关于加强邵阳水文工作的通知》,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双重计划,双重财政”的管理模式,这一举措很快使邵阳水文绽放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财政投入机制的进一步理顺,为邵阳水文事业发展和水文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国家文明水文站新宁水文站的事业经费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纳入了当地财政预算。2004年8月4日的邵阳日报全文刊登了市政府周吉平副市长《依法加强水文管理全面落实〈湖南省水文管理办法〉》的文章,引起了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对水文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随着《湖南省水文管理办法》、《湖南省水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等一系列关于水文工作的法律、法规文件的相继出台,邵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水文工作越来越重视、关心和支持,并逐步加大水文资金

投入,理顺水文管理体制,为邵阳水文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邵阳水文管理体制从1980年按水系流域的行业管理,到2006年发展为按行政区划管理,实行省水利厅和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并加挂市(州)、县水文局牌子。到目前为止,我局新宁水文站、隆回水文站、塘渡口水文站相继加挂了地方水文局牌子,我市水文事业由此走向了更加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随着管理体制的进一步理顺,投入机制也得以理顺。从1996年起,地方政府加大了对水文工作的支持,2006年地方政府扶持达到62万元。到2008年,市本级财政对水文的投入近48万元,各县对水文的投入近42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水文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

这些年来,水文事业的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逐步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所深入认识,发展水文事业是政府职能日益成为共识。邵阳水文紧紧把握国家对水文工作越来越重视,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全面推进水文基础设施和水文测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水文测报预报、水质监测能力。

水文站网是水文重要的基础工作。传统水文站网布设主要是考虑自然条件下的水文要素的采集,改革开放后邵阳水文紧紧围绕治水新思路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对流域内的站网进行了充实、调整和完善。从1931年由当时武岗县政府设立第一个雨量站起,到目前在资水流域干支流上共设有国家基本水文站12处(国家重点水文站5处),水位站1处,蒸发站5处,泥沙站3处,水温站

2处,雨量(报汛)站57处,墒情站3处,水质监测断面13个,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的水文监测网络体系,这些站所收集的大量珍贵历史水文资料为邵阳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饮用水安全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水文基础信息。

从70年代初到90年代末,传统的水文测验依靠的是水文缆道、测船、浮标投放器、流速仪、自记水位计等设备仪器。近十年来随着水文现代化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相继引进并投入使用,较大地提升了我局的水文自动化测报预报水平。2000年起我局先后引进了三台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实现了测流自动化,提高了测验成果精度;先后引进了一台远传式气泡水位计、一台电波流速仪、一台雷达式水位计,基本实现了部分测验项目“室内监控、室外校核”,

解决了站房与测验断面相距较远情况下的观测难度和测洪风险,提高了职工的安全保障,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90年代以前水文资料用算盘、小型计算器计算整理统计、人工绘制水文要素曲线、人工复写各种整编成果,2002年起我局相继安装了6台水位固态储存仪,50台雨量储存仪,2000年引进了水文资料整编软件,水文资料的计算、整编、统计、成果打印全部实现计算机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文资料数据库,大大方便了资料统计和查询。

过去雨水情信息主要靠人工采集,然后通过手摇电话,传输到邮局发报,期间周转环节多、差错率高、安全性差,水雨情信息服务效益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邵阳水文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加大,1996年利用计算机DOS系统下的各种信息处理软件,实现了快速查询、电报翻译、报表打印自动化,彻底告别了手工操作的历史;2001年又建立了省市两级数据交换网,初步实现水雨情信息网络自动传递的功能,信息传输由原来的2个小时提前到半个小时即可到达国家防总,报汛的时效性大大增强;2008年,邵阳水文以利用公网GPRS技术为平台的资水流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基本完成,实现了水情报汛无线有线双通道双保险,并最大限度整合了雨水情资源,使全市雨水情报汛站点增加至59个。水文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网络化、自动化进一步扩大了水文信息的收集范围,提升了水文监测能力,提高了水文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预报精度。

三、水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领域大力拓展

邵阳水文以防洪减灾为中心,以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为重点,以水文水资源信息采集为基础,为邵阳市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水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大量信息服务以及决策依据,日益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技术支撑。

历年来,邵阳水文充分发挥防汛抗旱职能,减灾效益巨大。防汛责重如山,汛情旱情就是灾情,灾情就是命令。邵阳水文始终把安全度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按照防大汛、测大洪的要求,牢牢做到早安排、早动手,切实做到思想、组织、措施、经费四落实,严格遵守防汛纪律,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时刻密切注视水雨情的变化,坚决做到了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及时。每逢洪水来临,邵阳水文干部职工日夜坚守岗位,危急关头冲锋在前,战斗在“峰口浪尖”,收集第一手资料,经受住了特大暴雨洪水的考验,测得了一个个宝贵数据,为各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