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鉴定 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火成岩标本观察与描述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岩石标本的鉴定,通常是借助小刀、放大镜等简单工具,对标本进
行肉眼观察和初步定名,更深入的研究和精确定名须利用偏光显微镜对岩石薄片进行。
火成岩手标本观察描述内容及程序如下
1、颜色及色率
2、结构综合命名,根据结晶程度,自形程度,相对粒度,绝对粒度等方面命名。
3、构造命名及其特征简述(对较特殊者描述其特征)。
4、矿物成份特点及其百分含量:包括矿物学特点,矿物的外部结构特点,如自形程度、粒度大小等;斑状、似斑状结构者,分斑晶和基质分别描述。
5、次生变化及其他
6、初步定名
下面详细论述如何观察描述各方面的特征。
(一)颜色及色率
我们在观察岩石标本时,第一眼的印象便是颜色。岩石的颜色是指标本所呈现的总体色彩。观察颜色时,宜远观其整体,看其总体色调,忌近察其局部。颜色包括色的本身及其色调的深浅。
描述时,有三种方法:
(1)标准色谱法,又称单色描述法;
(2)用复合色描述,
如浅褐灰色、深灰绿色、黄绿色等,后者为主色调;
(3)形象化描述:如肉红色、砖红色等。
三种描述法前均可加“深”“浅”等形容词。
岩石的颜色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1)暗色矿物含量,含量多则颜色深;
(2)粒度的影响,粒度越细则色较深。
色率,又称颜色指数,是指暗色矿物(铁镁矿物)在岩石中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色率是显晶质岩石(尤其是粒度在细粒以上的深成岩)的鉴定和分类的主要标志之一。因隐晶质,
玻璃质结构的岩石的颜色,并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暗色矿物的含量。
注意:岩石的颜色以新鲜的、干燥的断面为准,因为蚀变和风化都可改变颜色。手标本
上若有蚀变色风化色,则同时描述出来。
(二)结构
火成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颗粒的结晶程度、晶粒的相对粒度和绝对大小,自形程度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等。总之,是矿物颗粒本身的特点,是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
首先根据结晶程度,可把岩石结构分为如下三种
三种结构的描述方式各有相同,对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的岩石则描述颜色、结构、断口
光泽等;对显晶质结构则按如下顺序描述:
(1)据相对粒度大小,分为等粒、不等粒和斑状、似斑状结构;
(2)等粒、不等粒结构,则按绝对粒度划分如下;
粗粒结构>5mm
细粒结构0.2——1mm
中粒结构1——5mm
微粒结构<0.2mm
对长柱状矿物要分别度量颗粒的长短径。
(3)斑状、似斑状结构则分斑晶与基质分别描述;
(4)按矿物的自形程度分为自形、半自形、他形三种;
(5)如果颗粒间关系肉眼观察比较明显,则描述之,如文象结构等。
但大多结构类型肉眼不能细分,以待薄片观察时详细描述;
注意:
(1)若岩石中有长石类矿物,且为主要矿物,则以其粒度作为岩石整体粒度的代
表;
(2)从外表、成因上搞清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区别;
(3)在实际的描述过程中,不一定如上顺序按部就班地全部描述出来,往往在“结构”
这一项中先描述出岩石整个结构的面貌,具体的粒度大小、每一种矿物的自形程度等多放在
矿物成份及其特点中描述。
(4)结构的命名,如下例顺序
(全晶质)半自形中粒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基质呈隐晶结构
似斑状结构,基质为细粒等粒结构;
(三)、构造特征
构造是指组成岩石的不同矿物集合体在空间上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其特征与成岩条
件关系密切。构造可分为侵入岩构造和喷出岩构造;侵入岩以块状构造为主,表现为矿物成份,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另外可见斑杂状构造,指不同部位岩石颜色、矿物成份或结构差别很大,
描述时要说明斑杂的外貌和矿物组成特征;对于条带状构造,则需分别其条带颜色、疏密、宽窄、粒度、成份等。如果岩石标本取自岩体边部,可见流线、流面构造,则需说明构成流线或流面的矿物成份大小、排列方向、疏密等。个别标本可见似片麻状构造,表现为岩石中暗色矿物呈断断续续的定向排列,其间为浅色粒状矿物隔开。也常见于岩体边缘。
喷出岩中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等,也有块状构造。对气孔构造,要描述
气孔数量、大小、形状、排列方向、内壁光滑程度等。对杏仁构造,要描述杏仁体是呈放射状充填的还是呈同心状充填,或是自气孔壁的一侧呈单方向逐渐向内充填的。如果未被填满,则已充填和未充填的部分分别指向岩层的底面和顶面,它对于判断火山岩的层序关系很有用。
还要说明杏仁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矿物成份(通常是方解石、石英、玉髓、蛋白石、绿泥石、沸石等)。当气孔被拉长呈细长条状平行排列时,即呈现出流动特点时,即成为流纹构
造,描述时,注意不同颜色组成的粗细、疏密、拉长气孔的长宽比等。
手标本构造名称的描述,一般写于结构描述之后。构造内容的详细描述,可放在描述矿
物成份之后。
(四)矿物成份及其百分含量
矿物成份的观察,一般要借助于放大镜,在光线明亮的地方,运用已学过的矿物学知识,观察矿物的颜色、晶体、解理、双晶、光泽、断口特征和硬度等,以及矿物的自形程度、绝对粒度大小等矿物颗粒的结构特征。观察时要考虑矿物的共生组合规律,抓住有特征指示意义的矿物,如橄榄石、石英、霞石、白榴石等。
对于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的岩石,要分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和副矿物分别描述,尤其
是前二者,主要矿物,次要矿物的区分,不只要考虑到矿物的百分含量,而且要考虑到矿物在分类命名的作用和意义。副矿物因含量太少,颗粒小而不好观察。因为副矿物多为金属矿物及其他非硅酸盐矿物,在颜色光泽上有特征,如磁铁矿、钛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具金属色和金属光泽,榍石在中性岩至酸性岩中常见,为特征的褐黄色,金刚光泽、信封状晶体,仔细观察标本,可以发现,而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因多为无色,故很不容易观察出来。
对于斑状和似斑状结构的矿物成份,分斑晶和基质描述之。因前者的基质多为隐晶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