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课件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的出现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 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
急诊科
二、临床表现
热衰竭
患者疲乏、大汗、口渴、眩晕、恶心、呕吐、头 晕头痛。可有明显脱水征:皮肤湿冷,心动过速、 低血压、直立性晕厥。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可 有唇周、手足麻木,四肌肌痉挛,甚至抽搐。体 温可低于正常或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 损害表现。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假性高钠血症、 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低血钾、碱中毒时 可引起肠麻痹和肌无力。
降,以至休克。 (3)高热能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引发心
律失常和心功能减弱或心衰。 长期处于热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可使心脏发生肥大改变。
急诊科
一、发病机制
呼吸系统
(1)高热引起机体新陈代谢加速,呼 吸加快,肺 通气量增高,有利于气体交换和肺蒸 发散热。过度通气可引起呼吸性碱中 毒。 (2)高热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导 致肺间质和肺泡水肿而发生ARDS。
非劳力性(典型性): 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
碍引起散热减少。
急诊科
二、临床表现
日射病
在烈日下或强烈热辐射下进行劳动,可见 光线和红外线长时间直接作用于头部,引 起脑组织充血、水肿,称为日射病。患者 有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剧烈呕吐, 烦燥不安。严重时也可有昏迷、惊厥症状, 头皮温度和脑部温度可达39~42℃,但体 温正常或稍有升高。
急诊科
一、发病机制
水、电解质代谢
(1) 正常人出汗量速率为1.5L/h,热适应后的个 体出汗速率是正常人的2倍。
(2) 气温越高,湿度越大,出汗越多. (3) 水电解质的丢失可引起低钠血症或假性高
钠血症、低氯血症以及酸碱失衡。
大量出汗还丢失钾、钙、镁及多种常量、微量元素和维 生素等物质。
二、临床表现
中暑课件
本课主要内容
急诊科
一、中暑的定义与发病机制 二 、中暑的临床表现分型 三、治疗要点 四、护理问题 五、护理措施 六、健康教育
急诊科
一、中暑的定义
中暑(heat illness)通常是指在高温环境下 机体对热应激的适应能力下降,从而引起 以体温调节失衡、汗液过度分泌以至汗腺 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系列病 理生理改变的急性疾病的总称。中暑又称 环境热病。
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如不 治疗可发展为热射病
急诊科
二、临床表现
热射病
表现为高热(>40℃)、无汗和神志障碍, 是一种致命性急诊。部分患者可能在高 温环境下连续工作数小时后发生,部分 患者也可因久住在持续高温、高湿和通 风不良的环境中发生。
急诊科
二、临床表现
劳力性: 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
急诊科
一、发病机制
(三) 高温中暑对人体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高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抑制作用,使 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四肢无力。 烈日或高热辐射长时间作用于头部,可引 起脑组织损伤,充血大脑温度可达40-42 ℃,体温不一定升高。
急诊科
一、发病机制
心血管系统
(1)早期皮肤血管扩张,心排血量增多; (2)体液丢失过多时,心率加快,血压下
一、发病机制
急诊科
产热 代谢、运动
>
散热 辐射、蒸发、
或劳动
对流、传导
急诊科
一、发病机制
(一) 体温调节 (二) 高温适应 (三) 高温中暑对人体的影响
急诊科
一、发病机制
(一) 体温调节
产热 (1)基础代谢产热50~60kcal/(h.m2)
(2)剧烈运动时产热可达600~900 kcal / (h.m2)
急诊科
二、临床表现
重度中暑
持续高热,体温在39℃~42℃,一般降温治疗无效, 患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严重高血压、低血压 或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发生障碍,称之为重度中 暑。重症中暑多见于热射病和热衰竭。高热、颜面 灼热潮红,极大多数皮肤干燥无汗是其特征之一。 严重者因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肺 水肿、脑水肿、心功能不全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严 重并发症而死亡。
急诊科
三、治疗要点
1.高温中暑的现场处置
①迅速将患者移至荫凉通风处 ②采用冷水湿敷或冷水坐浴、扇风等降温措施。 ③饮用冷盐水或条件许可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 生理盐水500~1000ml。 ④保持呼吸道通畅,生命体征平稳,做好后送 准备
急诊科
三、治疗要点
早期迅速降温治疗
急诊科
二、分级
先兆中暑
患者感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头昏、 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口喝、大 汗、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37.0℃~37.5℃),若离开高温环境, 略事休息,症状在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者,属先兆中暑。
急诊科
二、临床表现
轻度中暑
如果症状进一步加重,患者面色潮红、皮肤 灼热、胸闷憋气明显、恶心呕吐、脉搏加快, 甚至血压稍有下降,部分患者出现四肢、腹 壁或胃肠平滑肌发作性痛性痉挛等症状,需 要平卧休息和经口服补液后,1~4小时内体力 和精神状态可以恢复正常者,则称为轻度中 暑。
急诊科
典型临床表现通常分为 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和日射病
急诊科
二、临床表现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运动,大量出汗后出现肌肉痉 挛。轻症初期仅感疲乏、手指麻木和对称性肢体小 肌群痛性痉挛;重症患者肌肉收缩强烈,疼痛甚剧, 四肢与躯干肌肉都可发生痉挛。但神志清楚,脉搏 略快,血压是否下降依失水和外周循环障碍程度而 定,一般无明显体温升高。
急诊科
急诊科
一、发病机制
(二) 高温适应
(1)排汗量适度增加,而汗液钠含量较正常人少 ; (2)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细胞外液
及血浆容量增加; (3)最大心输出量增加。 (4)体温和各系统器官功能保持正常。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一、发病机制
急诊科
正常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 制下,使产热和散热处于平衡状态,维持体 温在37℃左右。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 流及蒸发,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之内。
散热 (1)辐射:约占散热量的60%。 (2)蒸发:蒸发1L汗液散热580kcal。 (3)对流(convection):占散热的12%。 (4)传导(conduction):约占散热量的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发病机制
病因: (1) 人体获取热量过多 (2) 机体产热过多 (3) 机体散热障碍 (4) 汗腺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