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观念落后、职责不明确、工作难度大、承担的责任大、理论研究和学术研究时间少、队伍不稳定等情况严重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辅导员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文章结合实际情况,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试图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辅导员专业化
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校园秩序的稳定、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都在辅导员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要求,从而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要求。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陈旧,专业化建设基础差。专业化是指某一项工作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专门人员专门从事,并使工作不断提高的过程。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大都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观念上的保守与落后,普遍认为担任过学生干部、获得过奖励、学生党员、综合表现优秀、有某个方面特长的毕业生就可以了,在选拔和聘用辅导员时没有制定出一个相对科学的标准,这是导致辅导员队伍不能加强专业化建设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严峻的就业形势使想当辅导员的人大幅度增加,这本应该是一件好事,但不少应聘者的动机并不是真正想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而是想将此作为一个“跳板”,抱着“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再加上他们或者由于没有受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的专业培训,或是由于在工作后的专业培训不够,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所以无法很好地完成辅导员的工作任务,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更无从谈起。
2.任务重,经验缺,辅导员力不从心。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直接的引导者,学生个人所遇到的思想困惑、心理障碍、人际交往、专业学习、个人发展、职业选择等许多问题都需要得到辅导员的正确引导,否则,学生将很难顺利地度过大学生活,甚至个别学生会因此而出现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
具备较强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职业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但在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比一般在1∶150~1∶200之间,有的则高达1∶300,这对于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来讲,无疑是一个难题,他们大多缺乏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根本无暇顾及理论提升与业务学习,面对由这么多大学生组成的群体,他们往往会力不从心,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显得手足无措,整天只见他们忙碌的身影,而不见工作中有明显的起色。他们只能完成表面上的工作,应付日常事务,使工作处于一种低水平的重复之中,很难有所发展和创新。
3.定位不明声望低,严重影响专业化建设。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定位不明确等因素,很容易与一般行政人员相混淆,从而导致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时限规定紧、工作难度大,投入很多精力却难见成效。再加上辅导员的社会声望偏低,这种思想认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他们要服从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和任务分配,包括教务、总务、宿管、保卫等;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在人事上划归院系管理,他们必须承担众多的院系基于工作需要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事务,成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业指导、生活服务等工作的“综合体”。这种现状使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从打扫卫生、上传下达、召集会议,到发展党员、个别谈心;从抓迟到早退、查教室寝室卫生,到抓各种违纪。一个人面对几百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而他们真正的本职工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正在被逐渐弱化。事实上,辅导员是戴着教师的帽子干着学生的“保姆”、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的工作。特别是在职业类院校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还未达到理想的程度,他们出现各种问题的概率较高,而院校在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也较多,导致了辅导员老师工作繁忙。这使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慢慢地疏远,不像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更不像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变成了纯粹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另外,尽管国家的有关文件也规定了在高校学生中要同时设立辅导员、班主任的有关制度,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困难,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职责与职能划分无法达到十分明确的地步,因而常造成对于某一件具体的事务,两个人要么都管,要么都不管,至于班级内的重大事务的决策,则又很难形成一致性意见,这也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提出了难题。
4.职业寿命短,队伍不稳定,专业化建设更加困难。虽然根据有关规定,辅导员工作有比较明确的年限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责不明确、工作要求高而职业地位低、工作待遇不理想、看不到发展前景等状况,使许多辅导员从一开始便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跳槽、转岗等现象较为普遍;从制度上看,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办法欠缺,高校的专业技术职称有十分严格的硬指标,每年授课若干学时,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等,而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是课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用多少学时来计算。尽管在有的院校也制定了辅导员评聘职称时的政策支持,但他们对此也有自己的顾虑,如何才能在辅导员和专职教师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辅导员并不看好自身工作的前景,并把它作为权宜之计,尤其是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还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如果学生出现意外事件,那么辅导员受到的负面影响则会是长期的,从而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疲于奔命,更多的是采用“管”和“堵”的方式,他们普遍的思想仅仅是停留在“学生不出大事”上,而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提升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至于建设专业
化的辅导员队伍则是更加困难。
二、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认同感。“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句话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启示。高校的各级领导应首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建设一支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既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到一定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要树立“学校教育,育认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摆正各种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其他工作之间的分配关系,要在制度方面加大对辅导员的倾斜力度,要在福利待遇、相关奖励、提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同时,作为辅导员也必须转变观念,要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神圣的事业来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学校的大局中,要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密切结合,善于从工作中找到乐趣。这样,上下齐心协力,才能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认同感,从而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制定标准,拓宽渠道,把好入口关。《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高校要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加强专业化建设,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选聘制度,严格选聘程序,合理配置队伍。在辅导员的选聘工作中,各高校应根据教育部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的同时,还应在辅导员的素质方面严格把关,按照政治强、品质好、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为了尽可能多地把优秀人才吸纳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来,可以进一步拓宽渠道,笔者认为可以从本校品学兼优的、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的优秀毕业生中选拔;可以把一些师德好、业务水平高、在学生中享有一定威信的教师作为兼职辅导员;可以从高师院校招聘思想政治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考虑返聘从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岗位上退休的老教师做辅导员。同时在配备辅导员时要考虑他们的学历、年龄和性别,还要根据在校男女生人数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拔男女辅导员,从而利于工作的开展。总之,要建设一支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男女比例相对平衡的辅导员队伍是十分必要的。
3.建立制度,科学管理,提高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在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方面下大工夫。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和辅导员神圣职责的完成情况。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国高等院校办学的特点和大学生的特点,一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要具有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文自然学科等四种基本知识和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职业指导的能力等三种基本能力;另一方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只能是进一步加强,而不能削弱,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方面,要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科学管理,以利于提高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