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犯罪社会学由来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权主义犯罪学
女权主义核心理念:解放女性、男女平权。 颠覆传统社会性别结构。内部驳杂不一。
批判现行的所有犯罪学理论,认为他们都 是以男性为视角的,如果从女性视角来看, 所有传统的犯罪理论都将面临崩溃。
犯罪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控制制定法律 和实施法律的权力。犯罪也就必然是“少数集 团”的行为。
阶级冲突论
又称“激进犯罪学”、“新犯罪学”或“批判犯 罪学”。基本理论假设:
社会冲突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和那些成为刑事司法 目标的穷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刑法不过是统治阶 级控制穷人和其他少数集团的一种手段,他们通 过法律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整个社会,并保护 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免遭少数集团特别是无产 者的侵扰。下层社会必然对剥夺他们参与机会的 社会制度充满敌意。因此,统治阶级不管穷人是 否威胁其利益,总是会受到更频繁的逮捕和严厉 处置。
犯罪统计学 (凯特勒)
犯罪人类学 (龙勃罗梭)
犯罪社会学 (菲利)
法国医学家拉柯沙尼的“社会环境”说
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的“社会病态”说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尔德的“犯罪模仿” 论 法国社会学家凯迪克姆的“社会失范”论
荷兰犯罪学家彭吉尔的“经济条件”说
三、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
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解体论 社会失范论 相对剥夺论
在 青少年犯罪与团伙犯罪中具有解释力。
社会标签论
社会标签论认为,越轨、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是社会 贴标签的结果。正是社会组织通过制定规则来创 造越轨行为,违反规则就构成越轨行为,通过这 些规则可以给某些社会成员贴上标签,标明他们 是为社会所不容的人。违法犯罪行为就是被人们 贴上违法犯罪标签的行为,违法犯罪者就是已被 成功地贴上犯罪标签的人。
默顿:个人适应社会的类型
适应方式 1、遵从
2、创新 3、形式主义 4、退却主义 5、造反
文化目标 +
+ - - ±
合法手段 +
- + - ±
相对剥夺论
相对剥夺:个人或群体在以他人或群体为参 照系进行比较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后所产 生的消极社会心理。
相对剥夺论认为,这种社会心理是导致犯罪 的重要原因。
阻碍犯罪的途径:
外部途径:强化社会约束或联系 内部途径:健康人格、自我、人生目标 在美国这种多元社会里,外部控制很难,只能依靠个人的
自我控制。同时加强家庭、学校教育,强化社区和社会督 促,吸引青少年参加合法的社会活动。
社会冲突理论
“犯罪不是一种生物学、心理学现象,甚至也 非行为现象,而是司法当局通过对犯罪者进行观察、 评价和处理而规定的各种社会地位。”犯罪的关键 不在于他们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而在于它处于某 种社会“冲突过程”之中,因而被人为地认定为犯 罪者。
文化冲突论
社会充满着不同的文化和文化冲突,“文化 准则的冲突必然导致行为规范的冲突”, “犯罪就是行为规范间的冲突”。
文化冲突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
纵向冲突是指不同时期的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 横向冲突是指同时期的两种对立的法律规范之间
ຫໍສະໝຸດ Baidu的冲突。
在多元文化的社会,如果人们不了解不同的 文化集团和文化规范,就可能产生社会冲突 与法律冲突,从而导致犯罪。
第二讲 犯罪社会学由来与发展
犯罪社会学的思想源流 犯罪社会学的产生和形成 现代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 犯罪社会学在中国
一、犯罪社会学的思想源流
中外古代思想家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社会学思想
二、犯罪社会学的产生和形成
犯罪统计学的出现与发展 犯罪人类学的兴起和衰落 犯罪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失范论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 个成员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些角 色的行动要受到社会规范的调节。而这种 规范体系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 仰。因此,一旦人们把这种社会规范内化 了、就会变为人格系统,影响人们的需要 结构,使行动者服从社会规范并产生最低 限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如果社会秩序 遭到破坏,社会规范失调,就会诱发各种 越轨行为,从而产生犯罪现象。
社会过程理论
差异交往论 社会标签论 社会控制论
社会冲突理论
文化冲突论 阶级冲突论 女权主义犯罪学
社会解组论
人们生活和活动在家庭、学校、游戏伙伴和团体 之中,形成某种特定的社会结构。由于大量移 民,如欧洲移民与南方黑人的涌入,导致原有 社会结构的解体,这种社会结构的解体又进一 步导致个人结构的解体,即人们文化准则的混 乱,使人们对日常行为的正确与错误、可以与 不可以等等的认识产生严重混淆,不知道如何 适应这种全新的社会环境,从而导致越轨和违 法犯罪行为的增多。
社会标签论基本观点:
犯罪是政治现象 犯罪是刑事司法制度制造出来的 要改造的不是犯罪,而是社会关系
对青少年犯罪有一定解释力。
社会控制论:大多数人为什么不犯罪
人们的社会行为总是要受到各种社会控制。当这些 控制加强时,个人就不会冒险从事非法行为而疏远 和失去意义重大的社会关系、职业和安全;当社会 控制减弱时,他们就会“自由”地实施犯罪行为。 因此,导致犯罪率上升的根源在于社会控制的减弱, 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一个人或群体如果认为用合法手段不能克服 自己所处的困境时,就容易倾向用犯罪手段 达到目的。
相对剥夺论在解释上层犯罪时有较强的解释力。
差异交往论
犯罪是人们相互学习的结果,或者说是另一种 “社会化”的产物。
犯罪原因:犯罪者进入了另一种社会与文化结构, 在这种社会与文化结构中,“赞同违法的论调超 过了反对违法的论调”。犯罪者在这里受到尊重 和赞许,犯罪行为在这种社会结构中被认为是正 常的甚至是勇敢的行为。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其 成员通过相互交往,自然地学习了越轨和犯罪的 价值观和手段。
冲突理论又分为群体冲突论 、阶级冲突论 、文 化冲突论
群体冲突论
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群体所组成。这些群体都希 望通过制定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利益与权利。不 同的利益群体通常会通过妥协来产生大家都能 接受的“法律”。如果多数人不顾少数人的要 求,制定的法律明显偏袒一方,而少数人就会 无视法律的存在而按照自己的利益进行行动, 于是这种行动就会被认定为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