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e924e7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2.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在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时,需要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影响因素及
其作用机制。
本文将分析其中的关键问题。
1. 工程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工程活动主要包括地下水开采、排水、注水、地
下储气库、地铁、污水处理厂等。
关键问题包括工程对地下水位、水质、水动力学等的影响,如开采引起的水位下降、注水引起的水位上升、排水引起的水质变化等。
2. 污染源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包括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非点源污染等。
关键问题包括污染源的种类、排放量、污染物的性质、迁移与转化规律,以及污染物对地
下水质的影响程度。
3. 地下水运移与沉积过程:地下水运移与沉积是影响地下水环境的重要因素。
关键
问题包括地下水流动速度、沉积物的吸附与解吸特性,以及地下水运移路径、流域边界、
流场变化等。
4. 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建立与影响:地下水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生态环境
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问题包括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建立规律、生物多样性、生态链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为干预对地下水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关键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利用与调控,以及地下水保护区划定、管理措施与效果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2)](https://img.taocdn.com/s3/m/ff3f9e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40.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 简介地下水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地下水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威胁。
因此,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全面的评价成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必要手段之一。
2. 地下水环境评价的目的地下水环境评价的目的是评估地下水环境受污染物影响的程度,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价地下水环境,可以帮助监测地下水质量变化、分析污染源和迁移途径、确定污染区域的范围和程度,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3. 地下水环境评价的方法地下水环境评价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3.1 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基于采样调查和现场观察,通过分析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和常见的物理化学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等)来判断地下水环境的质量状况。
该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初步了解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状况。
3.2 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引入数学统计和模型分析等方法,量化地下水环境的质量指标和评价结果。
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污染指数法、地统计方法、地下水数值模拟等。
该方法相对复杂,需要更多的数据和模型,适用于深入研究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程度和污染源。
4. 地下水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地下水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是评价地下水质量和污染程度的依据,常见的指标包括污染物浓度、地下水位、地下水动态、饮用水标准等。
其中,污染物浓度是判断地下水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他指标可作为补充和参考。
5. 地下水环境评价的步骤地下水环境评价的步骤包括采样调查、分析测量、指标计算和综合评价。
5.1 采样调查采样调查是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基础工作,需要在评价区域内设置合理的样点,并按照一定的采样频率和方法采集地下水样品。
5.2 分析测量分析测量是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关键步骤,要对地下水样品进行常见的生化指标、物理化学指标和污染物浓度等方面的测量分析。
5.3 指标计算根据采样调查和分析测量的结果,计算得出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各项指标,如污染物浓度、饮用水标准等。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110fbb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e.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地下水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确保其可持续使用和管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水资源量和质量评价对地下水资源量和质量进行评价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首要任务。
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水位、地下水埋深、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水质状况,是保护地下水环境的重要前提。
通过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质量,可以综合了解地下水的潜力、开采和利用难度,以及地下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地下水对土壤和地表水的影响地下水和土壤、地表水是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的。
如果地下水受到污染或遭受过度开采,它很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例如地表水的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地质灾害等。
3. 地下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地下水和生态系统的紧密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地下水是维持地表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能够提供水分和养分供树木和植物生长所需。
因此,评估地下水的生态价值,对评估地下水环境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地下水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下水开采和利用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尽管地下水供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供水的主要来源,但利用地下水也必然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地下水开采对河流、湖泊、湿地等地表水系统的流量和水质都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此外,地下水的开采也会导致土体沉降,这可能会导致地面沉降,进而对建筑、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全面考虑,并综合分析多个因素。
地下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人们必须关注许多问题,以保护地下水环境的可持续使用和管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455243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ef.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工程活动、土地利用、污染源
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
研究、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其目的是识别并量化地下水环
境受到威胁的程度,为决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
管理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地下水资源调查: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等,以了解地
下水的质量和分布情况。
2. 影响因素分析:对可能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下工程活动、土地利用变更、污水排放、化学品使
用等,以确定其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3. 模拟和预测:利用数值模拟和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不
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分布,以提供决策
者科学的评估依据。
4. 风险评估:将模拟和预测的结果与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评估地下水环境受到威胁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
5. 监测和管理:根据评估结果,推测可能对地下水环境产
生重大影响的活动进行监测和管理,进行灾后评估和监测。
通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受到
威胁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安全
和可持续利用。
解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
![解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60ead0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b.png)
解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地下水环境的质量和数量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以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以下是解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1.评价目标:评价的目标是什么?是评估地下水环境的质量、水量还是其他因素?准确明确的评价目标对确定评价方法和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2.评价指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水质指标(如pH、溶解氧、硝酸盐浓度等)、水量指标(如水位、地下水补给量、水量利用率等)以及地下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指标(如生物多样性指标、生态流量等)。
3.数据收集与分析:地下水环境评价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下水监测数据、水文地质数据、水质分析数据等。
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分析,以获取准确的评价结果。
4.模型选择与建立:为了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可以采用各种评价模型,如水文地质模型、水质模型、地下水流模型等。
选择合适的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评价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5.评价时空尺度: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通常需要考虑不同的时空尺度。
缺乏对不同时空尺度的综合考虑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环境的动态变化和时空尺度的影响。
6.评价方法与标准:不同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可以用于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合理选择和运用评价方法和标准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评价方法和标准还需要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保持一致。
7.不确定性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数据不完备性、缺乏精确的模型参数等。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以获取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解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包括评价目标、评价指标、数据收集与分析、模型选择与建立、评价时空尺度、评价方法与标准以及不确定性分析等。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e9c68e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0b.png)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6.1.1 建设项目分类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厂区由2口自备水井(供水能力80m3/h)供给;生产废水酸碱废水(脱硫用水、栈桥冲洗及煤场喷洒)、脱硫废水(中和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锅炉排污水(冷却后回用于脱硫工艺用水、灰渣加湿与煤场喷洒)、非经常性废水(锅炉酸洗废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中和后用于煤场喷洒)不外排,循环冷却水排污水(950.4m3/a)和生活污水(480m3/a)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的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鱼台绿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处理厂集中处理。
因此,本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
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6.1.2.1、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1-1。
表6.1-1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序号判别项目 项目情况判别依据分级1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建设项目场地地下基础之下第一层为粉质粘土,厚0.60~3.6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cm/s<K≤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中2 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分级场区地下水埋深为0.50~2.10m,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该地下水以大气入渗、侧向径流为主要补给源,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及气象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多含水层系统且层间水利联系较密切的地区,存在地下水污染问题的地区中3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本项目区处于水源地之外 敏感及较敏感区外不敏感度分级4 污水排放量分级废水量最大9.52m3/d 污水排放总量≤1000m3/d 小5 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分级循环冷却水排污水、生活污水COD、NH3-N、全盐量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的水质指标<6简单6地下水供水(或排水、注水)规模分级80m3/d 供水量≤0.2万m3/d 小7 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分级<0.5km 地下水水位变化半径≤0.5km 小8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拟建项目厂址处于水源地之外 敏感及较敏感区外不敏感9 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级无突出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环境水文问题 弱6.1.2.2、项目评价工作等级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见表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48e227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2.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地下水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威胁。
因此,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技术,对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其目的是为了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通过在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补给区和重要水源地区建立定点监测井,对地下水的水质、水位、水文地质等进行实时监测。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地下水环境变化的趋势和问题,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地下水环境敏感性。
地下水环境敏感性评估是指通过对地下水补给区、地下水水源地和地下水敏感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环境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这样可以为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如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农业活动等的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其对地下水水质、水位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这样可以为制定出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制定地下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在评估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加强对地下水水源地的保护、实施地下水污染治理、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保护和管理地下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的全面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地下水环境问题,提高地下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然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地下水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评价工作变得非常繁琐和耗时。
其次,缺乏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也制约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e8381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8.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岩石和土壤中的水体。
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地下水环境受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保护地下水环境,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针对地下水环境受到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的过程。
通过评价地下水环境的受影响程度、源头和开发对水质的影响,可以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保证地下水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2. 影响评价方法2.1. 采样调查采样调查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步。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了解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种类、浓度及分布情况。
采样调查需要根据地下水的地理分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布点,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2. 模型模拟模型模拟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地下水流动模型和污染传输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不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模型模拟可以将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简化为数学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地下水的流动速度、方向和污染物的扩散情况。
2.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水环境的基础信息和特征。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评估地下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趋势,发现问题和隐患,并为后续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3. 影响评价内容3.1. 水质评价水质评价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采样样品进行水质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水质评价需要参考相关的水质标准和环境标准,确定地下水的水质类别,并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控制措施。
3.2. 水量评价水量评价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地下水的位移和补给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能力和可持续利用程度。
水量评价需要考虑地下水的补给源、流向和使用量等因素,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a91cea489eb172dec63b71b.png)
15.非正常状况:建设项目的工艺设备或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因系统老化、 腐蚀等原因不能正常运行或保护效果达不到工艺设计的要求时的运行状况。 16.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潜水含水层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 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及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 感地区。
不敏感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02.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0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 表2 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
项目类别 环境敏感程度 敏感
较敏感 不敏感
1类项目
一 一 二
2类项目
一 二 三
3类项目
二 三 三
02)对于利用废弃盐岩矿井或人工专制盐岩洞穴、废弃矿井巷道加水 幕系统、人工硬岩洞库加水幕系统、地质条件较好的含水层储油、枯竭的 油气层储油等形式的地下储油库,危险废物填埋场应进行一级评价,不按 表2评价工作等级。
2.一级评价要求
1 详细掌握调查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 条件,主要包括含(隔)水层结构 及分布特征、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地下水流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各含水层之间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 之间的水力联系等,详细掌握调查 评价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 划。
2.一级评价要求
2开展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详细掌 握调查评价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和地下水动态 监测信息,进行地下 水环境现状评价。
2 调査评价范围
2调査评价范围确定
采用该方法时应包含重要的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所得的调查评价范围 如阁2所示。
2 调査评价范围
2调査评价范围确定
b) 查表法 参照表3
2 调査评价范围
2调査评价范围确定
浅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
![浅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664a0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2.png)
浅谈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若干关键问题地下水是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于环境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评估地下水受到的潜在和实际影响的过程。
这种评估旨在保护地下水资源,预测由于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地下水污染和减少,以及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如下:1. 选取适当的评价指标: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
从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水质、水量、水力条件等多个方面综合评估地下水的质量和数量变化,并量化地表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影响。
合适的指标包括地下水水质指标、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流动速度等。
2. 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选取适当的评估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硬件观测、野外调查、水文地质建模、水文学分析等。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评估地下水环境影响,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3. 人为活动的影响评价: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如工业、农业、城市发展等。
评估这些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评估某个工业企业的废水处理系统对地下水的影响,评估农业用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4. 地下水污染预测与风险评估:地下水污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评估地下水环境影响中需要预测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风险。
通过综合考虑人类活动、地质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特征等因素,评估地下水污染的潜在程度,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早期预警和控制。
5. 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制定合适的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结果,制定限制或调整相关活动的政策和法规。
通过限制某些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农业用水管理等,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9e335b7284ac850ad02423f.png)
【水文地质调查】{水资源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引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和服务期满后对地下水水质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保护或者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引用标准HJ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三、工作方法1.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通过收集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地下水环境现状的资料,通过分析各项数据编写并提交评价报告。
2.地下水影响预测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环境数据和环保要求,建立数学模型,以预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的直接影响,重点预测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的直接影响,重点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以此来对建设项目各实施阶段(建设期、运营期及服务期满后)不同环节及不同污染防控措施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4.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根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果,提出需要增加或完善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和对策;给出各项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的实施效果,并分析其技术、经济可行性;提出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地下水污染防控的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方案和定期信息公开等。
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结合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影响、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控措施、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提出建设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建议或方案,明确给出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
四、工作流程五、工程案例山西xxx井田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评估项目建设运行后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针防治措施,控制地下水环境继续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整个项目科学环保地进行提供科学理论的依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9b6669ef856a561252d36f4d.png)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年6月20日
对于水质现状评价,亦只选用监 测项目中的一部分项目。选用 的评价参数主要是:①拟建项 目或活动排放的主要污染物; ②本地区(或地质单元)内的 主要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③ 毒性较强或易于累积而不分解 的污染物;④法规要求控制的 污染物。
8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年6月20日
b. 现状评价则主要是为了弄 清当前的污染物分布状况和 分布特征,发展趋势,找出 主要的污染来源和污染途径, 提出改善环境或防止污染扩 大的措施。
9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3)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调查 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拟建项目或活 动周围有关地区能导致地下水污染的 发生源以及污染物的特征和主要组成 污染源应包括废水污染源以及有可能 影响地下水的固体污染源。污染源调 查应包括废水量及其排放方式、固体 废弃物及其‘堆放方式的调查。 污染源调查需采用现有资料收集、整 理与实地取样、测量相结合的方式进 行。
2012年6月20日
5. 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1)环境状况调查 环境状况调查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同时,还应调查区域发展规划, 特别是与地下水开采利用有关的 发展项目。
11
A division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年6月20日
自然环境状况调查目的主要在于了 解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以便用于污染途径分析、计算参 数提供,还可用于指导监测布点 方案的制定。调查范围及详尽程 度,应根据评价等级来确定。对 于一级评价,调查应最详细,而 对于三级评价,调查则可从简。
0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0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7819df82af90242a995e560.png)
目录
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编写
目录
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4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8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编写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与技术要求
3.1 工作分级 3.1.1 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 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Ⅱ类:是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 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 项目; Ⅲ类:是指同时具备I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1.2 工作分级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 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2.2.2.7 矿山开发工程 (1)露天采矿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水
资源量的影响; (2)地下采矿排水工程对地下水水位、水质和水资源量的影响; (3)矿山、矿渣、废石堆对土壤、渗滤液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4)尾矿库坝下淋渗、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5)矿坑水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影响; (6)矿山开发工程可能引起的水资源衰减、岩溶塌陷、地面沉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20653b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b3.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以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监测,以保护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减少地下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涉及到众多的关键问题,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 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的水质是评价地下水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评价地下水水质需要测定和分析多种水质参数,例如PH值、溶解氧、溶解物、重金属等。
对于评价而言,需要明确地下水水质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并根据《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等相关法规进行评价。
2. 污染源识别与追踪:地下水受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污染源的入渗。
污染源的识别和追踪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确定地下水中特定物质的来源和迁移路径,可以揭示污染源的分布和扩散情况,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地下水流动与输运模拟:地下水是从地表入渗到地下的水体,其流动与输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的流动和输运过程,可以预测地下水域的变化趋势和地下水流域的响应。
4.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是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个重要步骤。
通过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污染源的特性和敏感性区域的划定等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地下水受污染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5. 管理与保护措施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提出的管理与保护措施进行评价,包括其可行性、成本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的考虑,以制定出实施可行的措施。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 (一)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3ff081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2.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 (一)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解课件是针对地下水环境的评价而编制的课件。
这种评价方法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运用。
因为地下水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和管理好它。
而分析地下水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需要我们先进行评价。
一、地下水环境评价方法地下水环境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动态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观察、分析等手段进行的,包括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和效应分析等。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某些数学、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地下水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得出一些数据结果。
动态评价则是对地下水环境进行监测,全面了解其各种特征和变化。
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分为两种:一种是地下水开采案例,另一种是地下水污染案例。
这里我们主要讲解地下水开采案例。
通过课件讲解,我们学习到,地下水开采是必要的过程。
但是,如果开采地下水不合理,可能就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地下水位降低,导致土壤盐碱化或地面塌陷等问题。
在地下水开采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来保护环境。
例如,科学规划和设计地下水开采的方式,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环境问题的出现等。
在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各国对地下水开采的管理规定也不尽相同。
德国、荷兰等国家比较严格,要求开采量不超过可再生水量的50%,而中国等国家则限制不高,只要求不超过可再生水量的70%。
以上是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的讲解。
通过这些案例,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环境评价的必要性,同时也明白了如果合理利用地下水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3)](https://img.taocdn.com/s3/m/aeb5847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2.png)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地下水受到了各种污染源的影响,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了潜在的危害。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必须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指通过对地下水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分析评价不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地下水环境的现状和潜在问题,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1.评估地下水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2.确定潜在影响源以及影响程度,为制定适当的环境保护和修复措施提供依据;3.评估不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分布特征,为科学规划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参考;4.提供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了解地下水环境状况的信息,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决策制定。
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具体的评价对象和评价目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3.1. 采样和监测采样和监测是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础工作。
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水质状况以及潜在污染物的来源等信息。
3.2. 地下水模拟地下水模拟是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地下水流动和污染物传输过程,可以预测不同污染源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和时空分布特征。
3.3. 地下水风险评估地下水风险评估是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地下水质量、污染源和敏感区域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地下水受到潜在污染的风险程度,为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3.4. 影响因素分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地下水流动特征、土壤性质、地下水动力学过程、污染源特征等。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揭示地下水环境受到污染的机制和规律。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手段总结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手段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5f1af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e.png)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手段总结地下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保障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然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有效评估这些环境影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成为必要的工作。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旨在评估开发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动态变化、自然补给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评价结果将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以保证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
评价手段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手段包括地表水流量观测、水质监测、定位试验、数学模型和GIS技术等。
地表水流量观测是评价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地表水系统的影响的常用手段。
通过对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等指标进行长期观测记录,可以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后地表水量的变化,并从中推测地下水资源的补给能力和动态变化。
水质监测则是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对地下水质量的影响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开发项目附近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常规监测,可以分析开发活动对地下水中各种物质含量的影响,如污染物浓度、水化学成分等。
定位试验是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对地下水含水层的动态变化影响的一种重要手段。
定位试验利用井水位及其变化、井水化学组成的观测数据,结合数学模型,可以对地下水资源的补给渠道、补给量和补给机制等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
数学模型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地下水流动规律、地下水开发对含水层的动态影响等。
这些模型可以对开发项目的不同方案进行模拟,预测地下水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另外,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并结合地形、土壤、岩矿分布等多个因素,可以综合分析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地下水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7.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7.1.1 监测布点拟建项目厂址周围地下水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本次环评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共布设5个监测点,了解现有地下水水质及水位情况;具体见表7.1-1和图5.1-1。
表7.1-1 地下水监测布点7.1.2 监测项目根据拟建项目废水水质特点,监测项目确定为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砷、汞、铅、镉、铬、镍、总大肠菌群共18项。
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7.1.3 监测时间和频率监测时间:2015年04月16日,采样1次。
7.1.4 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分析方法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见表7.1-2。
表7.1-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7.1.5 监测结果地下水现状监测期间水文参数见表7.1-3,环境监测结果见表7.1-4。
表7.1-3 地下水现状监测期间水文参数7.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7.2.1 评价标准本次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详见表7.2-1。
表7.2-1 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标准7.2.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①对于随浓度增加污染程度增加的污染因子,其单因子指数计算公式为:S i ,j =C i ,j /C s ,i其中:S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j 评价点的单因子指数; C s ,i 为第i 个水质参数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mg/L ; C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第j 评价点的实测浓度,mg/L 。
②对于pH ,其单因子指数采用下式进行计算:pH ≤7.0 sdpHpH pH P -=0.70.7-pH >7.0 式中:P pH -pH 的单因子指数; pH -pH 的实测值;pH sd 、pH su -分别为pH 评价标准的下限和上限。
7.2.3 评价结果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见表7.2-2。
表7.2-2 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注:---表示未检出从表7.2-2评价结果可以看出:(1)2#厂址总硬度和硫酸盐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倍数分别为0.764倍和1.708倍;1#小赵村、2#厂址溶解性总固体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倍数为0.006倍和0.573倍数。
2)其余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要求。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超标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硫酸盐超标与现有项目管0.70.7--supH pH pH P理不当有关,①现有项目未落实地下水监测计划,②现有项目原料堆场管理不当,导致消防废水、淋溶废水收集与处理不到位,形成地表径流流入厂区监测井。
2015年4月后,建设单位主要采取的措施:①对料场消防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料场原料存放数量及消防用水量进行喷洒;严格管控消防废水、淋溶废水收集与处理,确保消防废水、淋溶水通过废水收集系统进入事故水池,再通过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②积极落实现有项目地下水监测计划,监测指标为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硫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N-NO3-、N-NO2-、总磷、总氮、细菌总数,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
建设单位已于2016年开始落实地下水监测计划;2016年3月16日委托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环境监测中心进行监测,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7.2-3。
表7.2-3 现有厂区监测井监测及评价结果由表7.2-3可知,现有项目厂区监测井硫酸盐指标不超标,说明建设单位对料场消防废水、淋溶废水收集与处理进行整改是可行的。
7.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7.3.1 评价等级判定1、项目类别拟建项目行业类别为造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Ⅱ类。
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7.3-1。
表7.3-1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拟建项目区地下水排泄以垂直蒸发为主,不在地下水保护区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不敏感区域。
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判定,拟建项目地下水评价为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厂址周围6km2(3km×2km)范围。
7.3.3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东阿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孔隙水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分布范围广泛,岩溶水主要分布在东阿断层以南的广大地区。
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济南幅)”,该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处于淡水分布区,按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水质特征,可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浅层淡水)及深层承压水(或深层淡水)。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具体见图2.1-3。
2、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根据《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职工宿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项目区域勘察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素土层粉土为主,含草根、虫洞等。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20~0.50m,平均0.34m;层底标高:-0.57~0.20m,平均-0.27m;层底埋深:0.20~0.50m,平均0.34m。
(2)粉土褐黄色,中密,湿,含石英、云母片。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1.70m,平均1.38m;层底标高:-2.27m~-1.20m,平均-1.65m;层底埋深:1.30~2.10m,平均1.72m。
(3)粘土褐黄色,可塑,刀切面光滑,含氧化铁漂染带。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1.10m,平均0.73m;层底标高:-2.87~-1.75m,平均-2.39m;层底埋深:1.80~2.90m,平均2.46m。
(4)粉土褐黄色,中密,湿,含石英、云母片,含氧化铁漂染带。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30~3.60m,平均2.65m;层底标高:-6.37~-3.50m,平均-5.04m;层底埋深:3.90~6.10m,平均5.11m。
(5)粉质粘土褐黄色~灰褐色,可塑,刀切面稍光滑,含氧化铁、铝漂染带,中等干强度,中等韧度。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1.70m,平均1.0m;层底标高:-7.07~-5.10m,平均-0.64m;层底埋深:5.50~6.80m,平均6.11m。
(6)粉土灰褐色,中密,湿,含云母片,下部近砂质粘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3.20m,平均2.76m;层底标高:-9.30~-8.30m,平均-8.79m;层底埋深:8.60~9.20m,平均8.86m。
(7)粉砂褐黄色,中密,含石英、长石、云母片。
厂区普遍分布,厚度:1.80~3.20m,平均2.21m;层底标高:-11.42~-10.70m,平均-11.00m;层底埋深:10.80~11.30m,平均11.07m。
(8)粉质粘土灰褐色~褐黄色,可塑,含氧化铁漂染带,含姜石。
该层未穿透。
由地勘资料可见,区域内的岩(土)层的粘土厚度为9.6m<Mb<23.3m,包气带防污性能为粘土和粉质粘土之间,渗透系数介于于10-7~10-4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满足包气带防污性能中级的要求。
拟建项目与职工宿舍钻孔位置关系图见图7.3-1,岩土工程勘探剖面图见图7.3-2,钻孔柱状图见图7.3-3。
3、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东阿县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地下水以侧向径流为主,垂向联系较弱。
大气降水直接渗透补给潜水含水层,区域上的地下水总体流向大致由南向北。
深层岩溶水与浅层孔隙水的联系微弱。
深层岩溶水在东阿断层以南的地区埋深相对较浅,而在断层以北埋藏深度较大。
拟建项目厂址属于黄泛平原分布区,黄河在本区冲击沉积的物质为粉细沙、细砂、粉质粘土、粘土等物质形成的互相结构地层。
第四系地层厚度在100~350m不等,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厚的趋势,北侧最大厚度达300m左右。
尽管东阿断层以南第四系厚度相对较薄,但由于第四系地层底部粘土层累计厚度达30-50m,而且下部有分布连续且厚度较大的新近系粘土层,该层的透水性极差,浅层的第四系粘土和新近系粘土弱透水层,且下伏厚度较大的古近系地层,透水性较差。
总之,拟建场区与两水源地之间的距离较长,场区下部孔隙水与水源地的岩溶地下水之间有巨厚的粘性土隔水层,且场区处于岩溶地下水排泄区的下游,因此,拟建场区附近孔隙水与水源地的岩溶水之间不存在水力联系或水力联系微弱。
4、地下水动态特征东阿地下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内河及坑塘入渗,黄河侧渗和灌溉回归等,是降水、径流、蒸发、开采、地形、地质、岩性、构造等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降水、人工开采和地下潜流、潜水蒸发。
地下水动态类型属补给-开发-径流型,动态要素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区域内地下水水位的年内变化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雨季普遍补给上升,雨季过后至次年雨季到来之前,则随着地下水的消耗排泄而下降。
5、地下水水文参数根据监测单位对项目区域地下水的监测,项目厂址区域地下水埋深在8.5~12.1m,井深30.9~46.2m;目前饮用水水井开采深度均在120m以下,基本属于深层承压地下水,且来自市政自来水。
6、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区域内无自然泉水,地下水的开采以村庄机井开采为主,用于农村居民生活农灌用水。
7、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和使用功能本次项目区域布设监测井5眼,浅层孔隙潜水主要为农业灌溉井或废弃不用,深层承压含水层为农业灌溉。
8、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东阿县境内有主要地下水引用水源地两处,分别为东阿县东郊水厂牛角店水源保护地和东阿县水源保护地,拟建项目位于东阿县东郊水厂牛角店水源二级保护区西南偏南方位,直线距离为12.7km;拟建项目位于东阿县水源保护地西侧,直线距离约为1.4km;拟建项目位于东阿县城区5眼分散水井东北向,地下水补给区下游。
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小运河经过东阿县,赵牛河在禹城境内同徒骇河交汇,且徒骇河同小运河立体交汇,且赵牛河位于南水北调工程东侧,因此项目排水对南水北输水干线-小运河没有影响。
7.3.4 地下水影响评价1、项目区域地下水利用情况据调查,拟建厂址周围村庄除少数村庄以深层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以外,其余大部分村庄以自来水为水源,浅层地下水已不作为生活饮用水,浅层地下水井已废弃或作为农灌用水水源。
2、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从以上地质资料分析可见厂区浅层地层主要为粉土、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分布连续,具有一定的隔水性,岩土的渗透性能属于中等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