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https://img.taocdn.com/s3/m/ede25c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0.png)
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而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一、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及意义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对农村地区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利用的过程,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保护等方面。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二、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最后,土地综合整治还可以提升乡村环境质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
三、土地整理的意义与方法土地整理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包括土地调查、土地分类、土地划定、土地纠纷解决等方面。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规范土地使用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整理的方法包括土地流转、土地集约利用、土地交换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特点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土地开发的意义与路径选择土地开发是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目标是将农村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
土地开发可以通过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农村建设等方式进行,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路径。
同时,土地开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利益的平衡,确保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五、土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土地保护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保护的重点包括农田保护、土地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可以通过加强土地管理、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制度、推进农田综合保护等措施来实现土地保护的目标。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19f763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a.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措施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仅要重塑其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社会功能,以维护农村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为核心,更要整合经济与生态、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结构与功能,为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改进措施引言“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一直集中在工业领域和城镇地区,造成农业与农村发展滞后,广大乡村地区面临人口流失、土地闲置、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产业滞后等困境,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区际联系的空间体系,土地作为空间载体,以其多功能性发挥着为人类活动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多元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而土地整治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为核心,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工具。
一、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厘清乡村发展需求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功能供给,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一方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调整人地关系、优化重构乡村空间格局,成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手段。
土地整治通过允许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给予一定计划指标支持等方式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土地要素科学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强有力资金支持。
“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理念下的土地整治,以破解土地破碎化难题、完善乡村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等为重点,有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进一步为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业规模化经营与新业态催生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为土地整治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当前,我国乡村发展面临全方位的结构调整和空间变革,即从物质空间到“物质—社会—文化”三元一体的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71549830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b.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自然资源部履行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平台抓手。
土地要素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对乡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突破口。
本文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演变历程,揭示其演进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明晰其助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并借助国内代表性实践案例加以佐证,厘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互馈关系,探索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既是新发展理念对国土整治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国土整治工作发展的根本趋势。
首先,全域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要素保障[1]。
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不仅以生产支持功能和空间承载功能支撑着乡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以生态调节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影响着乡村生活品质的提升,更以自然增值和资本增值决定着农民家庭财产的增长[2]。
2018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的意见(浙政发[2018]80号)》,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在浙江省率先全面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构建高效集约的国土空间[3];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要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格局和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统筹开展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整治。
2019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2019年12月,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194号)》,明确了再全国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支持政策和工作要求。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a62877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a.png)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涉及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其中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紧密联系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依托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基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
通过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加快发展。
只有在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其次,乡村振兴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和保障。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可以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
同时,土地流转也可以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乡村振兴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保障。
只有在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实现乡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土地制度改革还可以激发乡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整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通过土地流转和托管经营等方式,可以推动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第五,乡村振兴需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可以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产业向城镇转移,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第六,乡村振兴需要创新农村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创新和运行机制优化的根本。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系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6c6afe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5.png)
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系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而土地制度改革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系。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方面,其目的是解决土地问题,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通过人脸激励机制,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此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可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因此,乡村振兴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相辅相成的。
二、乡村振兴需要完善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促进乡村振兴。
首先,需要加强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农村土地使用效率。
其次,要推动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只有通过完善土地制度,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健康快速发展。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要破除一些体制机制障碍。
当前农地流转领域存在土地流转难、流转成本高、流转效应不明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土地承包关系制度改革,破除农地流转难的体制壁垒。
另外,还需要通过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的建设,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透明度和流动性。
只有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顺利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需注重农民利益保护在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时,要注重农民的利益保护。
农村土地流转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持续从土地流转中受益。
因此,在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合作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流转环节的监管,防止乌龙事件的发生,确保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的意义与效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的意义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dbe1e04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c.png)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的意义与效果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农村环境及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效果,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回答。
一、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以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对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整治,可以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减少土地的浪费和闲置现象。
同时,通过土地整治工作,可以提高土地耕作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通过对农村环境的整治,包括村庄绿化、农田环境治理、农村垃圾处理等工作,可以净化空气、改善水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
同时,整治后的农村环境也会吸引更多的非农业产业和服务业进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治,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促进农产品流通和销售。
同时,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还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交通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发展农村产业,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在整治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系统,避免大规模开垦和破坏性开发,保护农村的水质、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整治,可以促进农田环境的恢复和改善,保护农田耕作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五、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对提高农村社会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作用。
整治工作可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的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减少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同时,整治可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的社会发展。
同时,整治还可以促进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乡村振兴对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影响
![乡村振兴对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dbb6d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7.png)
乡村振兴对土地利用和保护的影响
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土地利用和保护成为了重要议题。
乡村振兴对土地利用和保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乡村振兴倡导可持续土地利用。
通过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等措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农田多功能化,有力地推动了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其次,乡村振兴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提升。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涌现,传统农业模式得到深刻变革。
种植业、养殖业、特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价值。
此外,乡村振兴还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集约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轻松、技术含量更高、产值更大。
另外,乡村振兴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推广清洁能源、建设生态农业园区等举措,有力地提升了农村的环境质量。
这不仅增加了土地的附加值,也使得农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有助于吸引人才回流到乡村创业、就业。
最后,乡村振兴推动了土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和政策完善。
为符合乡村振兴要求,政策上意识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并对其保护提出更高要求。
在土地管理、流转、确权等方面加强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的制约力度,从源头上保护好土地资源。
总而言之,乡村振兴对土地利用和保护带来了积极影响。
推动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产业模式的更新升级、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立法政策的完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为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构建美丽宜居乡村提供了坚实基础。
如何通过全域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
![如何通过全域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https://img.taocdn.com/s3/m/44dd20b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c.png)
如何通过全域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摘要: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进程,实现我国乡村发展建设需要从各方面做起。
本文将主要探讨在当今振兴乡村的大环境背景下,以全域土地整治作为主要平台和抓手,重点为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对不同地区进行综合整治、对乡村发展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等多方面内容提供帮助,为大力发展乡村建设做出贡献。
关键词:全域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土地综合整治乡村振兴的根本意义在于处理目前的“三农”问题。
真正实现农村与产业的现代化发展,选择合理的路径推动乡村振兴,为我国乡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保障,改善乡村基本情况,重点发展乡村经济、乡村社会形态等内容。
而全域土地整治能够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治理,针对乡村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土地结构的利用率,并且有效改善乡村原本的生态环境,划分不同区域进行整治,可以有效缓解乡村振兴工作中的资源紧张问题,能够有效对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1.全域土地整治推动乡村振兴的原则1.1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振兴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应始终将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目的牢记于心。
通过全域土地整治,有效完成“三产融合”,保障农村各项产业发展用地,并为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搭建基础设施,体现乡村振兴的实际意义,有效缓解乡村振兴过程中土地紧张的问题,维护农民的实际利益,并为乡村经济做出一定贡献。
同时全域土地整治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划乡村农田,做好原本的土地结构规划,区分开乡村的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等,从根本上解决原本耕地碎片化分割的问题,真正实现乡村产业聚集的目的[1]。
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部分农宅违规建设的情况,如一户多宅、地基超出标准、废弃宅院多等情况,可以有效提升乡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并节省大量废弃空间。
1.2保护并传承乡村文化乡村振兴不仅仅要在经济上做出改善,乡村文化的传承也至关重要。
因此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时,应做好乡村精神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
农村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
![农村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https://img.taocdn.com/s3/m/b5a272c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d.png)
农村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农村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
乡村振兴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路径,而农村综合治理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农村综合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以期为当前的农村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土地是农村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基础资源,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和高效配置。
同时,土地承包制度改革还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乡村的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乡村发展中,要注重改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的环境卫生建设,保障农民的健康生活环境,提升农村乡风文明。
三、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核心。
要通过培育壮大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农村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要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品质。
在整治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切实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
五、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农村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基础。
要加强农村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农村教育条件。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六、农村文化与旅游发展农村文化与旅游发展是农村综合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要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品牌。
同时,还要加强农村旅游的开发,推动农村旅游与乡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带动乡村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add0a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8.png)
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摘要:在人地关系日益复杂、土地系统科学内涵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基于传统 LUCC研究已经很难完全反映出土地利用演变的复杂性。
“土地多功能”的提出,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变迁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的单纯的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农地改造给农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引言:“乡村病”问题日益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长期存在的农村用地功能供给和农村发展对农村用地功能的需求不均衡。
以促进人、地、业等为核心要素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人、地、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村土地使用的综合性,是农村土地使用的综合性,是农村土地使用的综合性。
因此,研究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从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一、关于多功能性理论的内容(一)农业方面所谓“多功能性”,就是指一种东西表现出来的“多种功能”。
OECD注意到:“多功能”是指一种经济活动能够产生多个结果,并且能够达到一个以上的发展目标。
它既是一种行为的特性,又是一种被人所赋予的价值。
从多职能角度看,多职能具有“积极”的一面,然而,在实践中,多职能的输出却同时包含了“好”与“坏”。
多功能理念最早在林业、农业和园林中得到应用。
其中,“农业多功能”一词最早在80年代末出现于欧美发达国家,并被称为“农业多功能”。
到了1990年代,“多功能”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被认为是一种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也是一种对农业发展的新认识。
农业的多样性可以理解为:农业生产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多种产品与服务的能力。
如食品安全,环境效益,景观价值,文化遗产等。
这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政策,从而使得多食品及非食品产量指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有效的方式达到,并且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农业多功能化”已被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草根利益相关者所普遍采用。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措施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b94e12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d.png)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改进措施摘要:我国乡村面积广大,乡村振兴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进行全域土地综合性整治时应坚持的总体性策略,即有效地突出产业的支撑性优势,为人们的居住构建更加适宜的生活空间,促进优化生态网络的一体化发展等,在规划引领、制度供给以及资源整合和工程设计等方面也应提供足够的保障与支持,才能更好地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统一。
本文首先分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实践存在的问题,其次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土地资源;土地综合整治;改进引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不仅要重塑其生态服务价值和经济社会功能,以维护农村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为核心,更要整合经济与生态、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结构与功能,为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国土资源保障。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乡村振兴实践存在的问题1.1乡村人口流失伴随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的物质需求愈来愈高,当下乡村建设较为滞后,诸多年轻人仅仅要求提升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均前往城市工作,乡村人口流失严重。
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而且还导致部分具备较佳条件的乡村做到了机械化发展。
部分发展相对滞后,很难做到机械化发展。
在乡村人口流失的基础之上,一些耕地的耕种率难以获得保证,这无助于确保粮食安全,也遏制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1.2资金筹集难度较大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资金的投入量与使用的合理性将会直接决定土地综合整治的效果。
但是从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资金的缺乏是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顺利推进的主要问题。
农村地区的资金筹集渠道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专项资金;二是村集体筹集的资金,通常以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由于村集体的发展形式不够成熟,导致村集体资金的投入程度有限;三是农民群众的筹资。
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
![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a7d9adf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6.png)
土地整治对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而土地整治在这一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持作用。
土地是乡村发展的根本,是农民生活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通过合理的土地整治,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动力。
土地整治能够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在许多农村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比如,一些耕地分散零碎,不利于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一些建设用地闲置浪费,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对这些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和整合,将零碎的耕地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化的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对闲置的建设用地进行复垦或重新开发,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这样一来,土地资源得到了更加合理的配置,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土地整治有助于提高土地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耕种方式和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原因,许多农村土地的质量下降,土壤肥力不足,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土地整治过程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良土壤,如进行土地平整、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此外,还可以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田灌溉和排水,防止土地盐碱化和水土流失,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地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整治能够增加耕地面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对未利用地、荒地、废弃地等进行开发整理,将其转化为耕地。
同时,对一些低效耕地进行改造提升,提高耕地的质量和产出能力。
增加耕地面积,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更多的耕地意味着农民有更多的生产资料,能够增加农业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土地整治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在过去,一些农村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森林减少、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
农村土地资源整治与乡村振兴的耕地保护
![农村土地资源整治与乡村振兴的耕地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b4b620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f.png)
农村土地资源整治与乡村振兴的耕地保护农村土地资源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而耕地保护作为土地资源整治的核心内容,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资源整治与乡村振兴的耕地保护问题,旨在为国家和地方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耕地保护的现状1.1 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土地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量土地被非农业用途占用,农民转包、流转土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发展面临严重制约。
1.2 耕地保护的不完善机制当前,我国的耕地保护机制尚不完善。
一方面,在政策法规层面,土地转用审批不严格,监管不到位,导致非农业用地占用农用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在经济利益驱使下,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转换中存在违规违法行为,损害了农村耕地的保护利用。
二、耕地保护的重要性2.1 保障粮食安全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护好耕地资源,确保农业生产的需求,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只有保护好农村的耕地资源,才能满足国家粮食需求,确保人民的口粮安全。
2.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耕地不仅是农民的生计来源,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保护好耕地资源,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为农村经济提供支撑。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乡村产业的壮大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2.3 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合理保护耕地资源有助于维护农村的生态环境稳定。
耕地具有保持水土流失、调节气候、改善自然环境等功能,保护耕地就是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三、耕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3.1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转用的审批管理,建立严格的土地使用准入制度,杜绝非农业用地占用农用地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流转市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鼓励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2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土地转用、转包、流转等行为的监管,完善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机制,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与农村土地整治总结
![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与农村土地整治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a67d8a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1.png)
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与农村土地整治总结一、引言在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中,我们了解到乡村振兴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环。
而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实现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乡村振兴工作报告概述根据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乡村振兴旨在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致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及农村社会文化繁荣等目标。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提升乡村发展的重要措施,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改善农村教育卫生等。
三、乡村振兴工作的重点领域乡村振兴工作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之一。
其中涉及到农村道路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网络等方面,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报告还强调要推动农村产业升级,鼓励农民转型升级,培育和壮大新兴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农村土地整治的意义农村土地整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农村土地整治还可以优化农村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五、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农田水肥综合利用率,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升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农村土地整治还追求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六、农村土地整治的方案农村土地整治的方案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平整、土地改良等多个环节。
其中,土地整理主要是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平整则是通过调整地势、填筑土地、排除积水等方式,使农田地形平整起伏小。
土地改良则是通过改良土壤肥力、提升土地质量,增强土地的农业生产能力。
七、农村土地整治的成效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农田的面积和生产力得到了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土地整治还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探讨
![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834d18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25.png)
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探讨一、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国家和地方层面的规划管理手段,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保障。
土地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空间支持,为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有力保障。
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驱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推动乡村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多元化经济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空间保障,推动农村道路、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依据,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民生水平。
土地利用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宜居的乡村环境。
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耕地资源,防止耕地流失。
土地利用规划还可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要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指导作用,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土地利用规划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意义土地是乡村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乡村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的土地治理
![乡村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的土地治理](https://img.taocdn.com/s3/m/3db72d79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b.png)
乡村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的土地治理乡村土地整治:乡村振兴的土地治理引言: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土地整治的意义和目标出发,重点探讨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土地治理策略,以期推动乡村振兴实践。
一、土地整治的意义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一系列综合措施。
它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土地整治,可以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升农业生产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2. 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优化土地空间结构,合理划定农业生产功能区,有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3.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治可以推动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土地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4. 推动乡村社会建设:土地整治有助于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以下几个方面是其重要性的体现: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合理规划农村土地空间,推动农地的产权划分和流转,实现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通过土地整治,可以划定农业产业集聚区,引导农村发展先进农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3. 激发农民活力: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收益,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业热情,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4. 保护生态环境:土地整治有助于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土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5. 推进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土地整治是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格局,推动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
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bb2d437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4.png)
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渐减少。
这种趋势使得农村地区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土地整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二、什么是土地整治土地整治是指通过改善和调整土地资源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组合,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益,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三、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以及美丽乡村建设。
其中,土地整治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土地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1. 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于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很多地方都采取了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方式,导致环境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而土地整治可以通过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土地整治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促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
而土地整治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资源的空间格局和结构组合,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益,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
3.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而土地整治可以通过改善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益,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
4. 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增加农民收入。
而土地整治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
五、如何实施土地整治1. 规划设计土地整治需要进行规划设计,确定整治范围、目标、任务和措施等。
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和人口情况。
2. 资金投入土地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拨款、发行债券等方式来提供资金支持。
3. 技术支持土地整治需要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培训专业人才等方式来提供技术支持。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df3e2f0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c.png)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揭示其相互促进的关联。
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问题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土地是归集体所有的,农民只能享受到土地的使用权,不能真正拥有土地。
这限制了农民对土地的流转和使用,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意义在于解决土地权属问题,使农民可以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通过确权登记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建立,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给有经营能力的农业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实现农田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土地流转还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途径,激发了农民的创业热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农村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
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将土地租给科技企业或农业企业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有机、智能化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同时,土地流转还能够促进农村产业链延伸,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村产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 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土地确权,农民可以真正享有土地的所有权,感受到自己是土地的主人,增强了对土地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土地流转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对农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和参与程度。
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社会支持。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路线为了更好地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路线。
土地整治与农村经济振兴的关系
![土地整治与农村经济振兴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d65514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7.png)
土地整治与农村经济振兴的关系在农村发展的进程中,土地整治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与农村经济振兴之间存在着紧密且复杂的关系。
土地作为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其整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首先,土地整治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许多农村地区,土地分散、零碎,农田基础设施老化、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
经过整治,将零碎的土地整合起来,形成连片的大块耕地,有利于机械化作业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同时,修建灌溉排水设施、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土地整治,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不再“靠天吃饭”,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
其次,土地整治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整治后的土地具备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等。
农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选择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作物或发展养殖等产业。
此外,土地整治还能够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
再者,土地整治有助于保障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过去,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过度开发,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采取土壤改良、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对于保障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土地整治能够激活农村土地市场,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土地闲置、撂荒的现象日益严重。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价值,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等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还能够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胡慧琦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胡慧琦](https://img.taocdn.com/s3/m/48059bc3866fb84ae55c8d41.png)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胡慧琦发表时间:2019-04-23T08:57:55.423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5期作者:胡慧琦1 洪峰俊2 [导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胡慧琦1 洪峰俊21.身份证号:3623021990****0026 浙江杭州 3100122.身份证号:3307261991****0714 浙江杭州 310012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土地是乡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文章针对当前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土地制度改革与管理,提出了巩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保障建设用地需求等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乡村振兴;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此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推进难度大,需要综合施策,而许多措施都离不开土地,最终都要回归到土地利用上,因为土地是乡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自然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
1乡村振兴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从发展体制机制、土地制度、产权改革、农业产业和经营体系、乡村治理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指明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乡村土地治理是乡村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振兴乡村的基础是加强乡村土地的治理。
2土地治理的现状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经营、管理。
土地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的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支撑功能与服务功能。
一些不发达乡村,忽略地域特征,在振兴乡村用地格局上还不够成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
摘要:我国农村面积广大,乡村土地整治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乡村的土地
整治主要是对农村土地重新组织的土地整理及对有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土地的利用,是农村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乡村振兴中扮演重要角色。
分析土地整治发
展现状,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理念,阐述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担任的角色。
关键词:土地整治;乡村振兴;农村
引言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激活这个宝贵的要素资源,唤
醒沉睡的土地对于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乡村振兴目标至关重要。
农村土地整治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土地政策,在优化村
庄布局、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
对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乡村振兴的内涵
乡村地域系统是由多种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综合多维性和动态演变性
的开放系统。
人口、土地和产业是影响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3]。
其中,
人口作为乡村地区的发展主体,通过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的经营管理等生产和
生活活动为乡村地区创造经济、社会及生态价值,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土地资源在乡村振兴中肩负着提供资源支撑的基础性作用,以其多功能性发挥着
保障乡村居民生产、生活及生态空间需求的多元价值,土地资源禀赋作为区域发
展的本底因素,也催生了不同的乡村产业发展模式;产业发展通过利用土地资源
和吸纳人口就业将乡村人口与土地有机结合,构成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产
业结构的优劣影响着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及农业生产决策,甚至决定着乡村
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实现“人口—土地—产业”的内在耦合助推“资源—
资本—资产”的集成是培育发展动能、增强乡村活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2土地整治在乡村振兴中担任的角色
2.1土地整治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在政府投资为主的土地整治背景下,乡村振兴在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和
谐的前提下进行,绿色、生态理念将贯穿于整治的全部流程和环节,为我国农村
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的土地整治主要是将农村闲置的土地、宅
基地进行重新规整利用,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地形、气候、水源等进行相应的整改,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①增加农村硬化道路覆盖率。
利用原有的路基进行乡村公路的修建,对道路进行相应扩宽或者改道,实现交通便利的户户通工程,便于后续整治的进行以及为产业和农村相结合提供有利条件。
②兴修水利工程,加强蓄水能力,提高用水效率。
水是万物之源,一切农作物的生产都离不开水的
灌溉。
兴修水利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
③因地制宜,在绿色生态前提下实现土地的最高利用价值。
利用地方特色实行旅游、种植产业
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引入新技术对原有不能用作生产的酸、碱、沙、沼
等土地进行改良,加大农村土地的利用面积,促进产业兴旺发展。
2.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借助资源整合来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从而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利用新
理念和新的发展思维来实现土地综合整治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农村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为契机,即用改革的方法推动土地结构的调整,矫正土地资源在农村发展中
的配置扭曲,扩大有效地土地供给,不断对土地资源和引入资本进行优化配置,
不断利用新的发展理念来挖掘自身的土地资源优势,既要实现土地总量的优化,
也要从土地资源用途、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资源开发技术提升等方面实现质的优化,借助资源整合包括自身资源的利用以及引入社会资本等资源整合为契机来推
动土地综合整治,补足“三农”中存在的短板,特别是资金短板、技术短板、土地
资源准入市场机制短板等,重点推动土地综合专项整治。
从资源优化配置入手来
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
3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实施路径
3.1基于城乡融合的土地整治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可置换城乡建设用地,有力地支持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
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农村均
衡发展,搭建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
同时城乡统筹发展也要求充分发挥农村集体
土地的使用价值,城乡之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统筹规划,整村推进,集聚集约。
在城乡统筹视角下,土地整治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如何有待深入研究。
乡统筹发展的作用机制,对土地整
治的绩效进行了评价。
3.2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乡村振兴还要注重与“五大发展理念”相结合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的,用来解决破解
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重要理念之一,其核心内容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在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时刻从“五大发展理念”出发,在发展过程中要创新土地综合整治方法,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协调发展,在综合整治中不仅要积极保障耕地保护、林业资源和
矿产资源保护等,注重质量、数量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还要结合当地的风
土人情和特色,打造适合本土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化的
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和开放发展理念,利用“打非治违”专项行为和“三边”专项清
理行动,对涉及土地超占、违法占用耕地资源、土地资源浪费等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坚持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发展相结合,坚持绿色的发展思路,将土地综合整
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以开放共赢的姿态引入市场机制和资本,建设乡村旅
游村、特色村,实现美丽乡村的振兴和发展。
对于土地综合整治的优秀经验要积
极推广,对于其他部门的先进经验要积极以“四个意识”全面学习和看齐,实现国
土资源部门与其他职能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利用土地综合整治行动统筹解决
美丽乡村及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突出问题。
3.3大力发展土地整治与多功能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当前中国农业仍以传统大宗农作物种植为主,受农资价格、土地租金、人工
成本等生产要素上涨影响,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粮食生产贡献与农村发展水平存
在“倒挂”现象,由此进一步引发农业生产资料和人力投入不足、农业生产趋于粗放、农业科技推广困难等问题,成为协调农村人地关系的难点和重点。
而农业是
乡村地区发展的根基,具有农产品生产、景观美学、休闲娱乐、维护生物多样性
和传承乡土文化等多重功能。
土地资源的盘活与乡村产业的衔接对于乡村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过
程中,应将土地整治与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能源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和
都市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破解传统种
植业产出低和效益差等弊端,同时以多功能农业为依托有效吸纳乡村劳动力,实
现乡村的居业协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的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首要步骤、关键步骤,是站在战略
和全局的角度规划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是广大农村地区脱贫攻坚达到小康
生活水平重要途径。
土地整治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拓展,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构建美丽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强,徐燕,刘骏军.土地综合整治与乡村振兴战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5):20-21.
[2]谷微微,王琳琳,王慧.新常态下土地整治现状与对策[J].乡村科技,
2017(11):77-78.
[3]王炳华,祁智.浅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状困局及破解措施[J].山西农
经,2016(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