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65讲机械波学案解析版(选修3_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5讲 机械波
考点一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1.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01波源。

(2)有传播□02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传播□03能量、传播信息。

(2)质点不随波□04迁移。

3.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05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06在同一直线上,有疏部和密部。

4.机械波的描述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07相同的两个□08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①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09波长。

②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10波长。

(2)频率(f ):波的频率等于□11波源振动的频率。

(3)波速(v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12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4)波长、频率(或周期)和波速的关系:v =λ
T =□13λf 。

5.波的图象
(1)坐标轴:横坐标表示沿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14平衡位置,纵坐标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
15位移。

如图所示。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
16平衡位置的位移。

6.特别提醒
(1)介质中每个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所以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相同,因此可以断定: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由于介质的情况不同,它的波长和波速可能改变,但频率和周期都不会改变。

(2)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3)波源经过一个周期T 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所以有v =λT
=λf 。

(4)质点振动nT (波传播nλ)时,波形不变。

(5)相隔波长整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同;相隔半波长奇数倍的两质点,振动状态总相反。

7.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互判方法
1.(2015·四川高考)平静湖面传播着一列水面波(横波),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3 m 的甲、乙两小木块随波上下运动。

测得两小木块每分钟都上下30次。

甲在波谷时,乙在波峰,且两木块之间有一个波峰,这列水面波( )
A .频率是30 Hz
B .波长是3 m
C .波速是1 m/s
D .周期是0.1 s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画出波形图如图所示,可知甲、乙两小木块间的距离x =3 m =32
λ,故波长λ=2 m ,B 错误。

又知两小木块都是每分钟振动30次,故周期T =2 s ,频率f =0.5 Hz ,则波速v =λT
=1 m/s ,故A 、D 错误,C 正确。

2.[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4 P 28·T 1)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 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P此时刻的速度沿x轴的正方向
B.质点P此时刻的加速度沿y轴的正方向
C.再过半个周期时,质点P的位移为负值
D.经过一个周期,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4a
[变式子题] (多选)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

a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由图象可知( )
A.质点a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
B.质点a的速度方向一定沿y轴负方向
C.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D.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通过的路程一定为2A
E.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的速度方向一定沿y轴正方向
答案ACD
解析质点a做简谐运动,其回复力指向平衡位置,故其加速度一定沿y轴负方向,A 正确。

速度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若波向右传播,则质点a向y轴正方向运动;若波向
左传播,则质点a向y轴负方向运动,B错误。

经过半个周期,质点a到达x轴下方的对称点,且通过的路程一定是2A,故C、D正确。

经过半个周期后,质点a到达x轴下方的对称点,速度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有关,可能沿y轴正方向,也可能沿y轴负方向,E错误。

3.如图所示,1、2、3、4…是某绳(可认为是均匀介质)上一系列等间距的质点。

开始时绳处于水平方向,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

已知t=0时,质点1开始向下运动,经过二分之一周期,质点9开始运动。

则在二分之一周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3向上运动B.质点5所受回复力为零
C.质点6的加速度向下D.质点9的振幅为零
答案 A
解析经过二分之一周期,质点9开始运动,波形图如图所示。

此时质点9开始向下振动,其位移为零,但振幅不为零,D错误;质点3向上运动,A正确;质点5到达最低点回复力向上最大,B错误;质点6在平衡位置以下向下振动,加速度向上,C错误。

考点二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综合问题
(2018·河南省高三第二次仿真模拟考试)(多选)如图甲所示为一列沿x轴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

图乙表示该波传播的介质中x=2 m处的a质点从t=0时刻起的振动图象。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传播的速度为20 m/s
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C .t =0.25 s 时,质点a 的位移沿y 轴负方向
D .t =0.25 s 时,x =4 m 处的质点b 的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
E .从t =0开始,经0.3 s ,质点b 通过的路程是6 m
解析 由乙图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 =0.2 s ,由甲图知,波长λ=4 m ,则波速为v =λT =40.2
m/s =20 m/s ,A 正确;由乙图知,t =0时刻,质点a 向下运动,根据甲图可知,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B 错误;由乙图知,质点的振动周期为T =0.2 s ,所以质点a 在t =0.25 s 的时刻的振动情况与t =0.05 s 时刻的振动情况相同,即处于负的最大位移处,所以a 的位移沿y 轴负方向,C 正确;由图甲可知,a 质点和b 质点的平衡位置相距半个波长,振动情况总是相反,所以在振动过程中任意时刻的位移都相反,所以t =0.25 s 时质点b 处于正的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D 正确;因为0.3 s =1.5T ,则质点b 通过的路程s =1.5×4A =1.5×4×0.2 m=1.2 m ,E 错误。

答案 ACD
方法感悟
求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
(2018·哈尔滨三中二模)(多选)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波在t=2 s时的波形图。

图乙为介质中平衡位置在x=1.5 m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是平衡位置为x=2 m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的传播方向向右
B .波速为0.5 m/s
C .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
D .当t =7 s 时,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
E .0~2 s 时间内,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
答案 BCD
解析 从振动图象中可知在t =2 s 时x =1.5 m 处的质点沿y 轴负方向运动,根据上下坡法可知波向左传播,A 错误;由图甲可知该简谐横波波长为2 m ,由图乙知周期为4 s ,
则波速为v =λT =24
m/s =0.5 m/s ,B 正确;由图甲可知t =2 s 时,质点P 已经在波谷,2 s =12
T ,所以0~2 s 时间内即半个周期内,P 沿y 轴从正的最大位移处运动到了负的最大位移处,所以路程为2个振幅,即8 cm ,C 正确,E 错误;当t =7 s 时,Δt =5 s =114
T ,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D 正确。

考点三 波的多解问题
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Δt与周期T的关系不明确。

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Δx与波长λ的关系不明确。

(2)双向性
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

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

如:a.质点达到最大位移处,则有正向和负向最大位移两种可能。

b.质点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则起振方向有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两种可能。

c.只告诉波速不指明波的传播方向,应考虑沿两个方向传播的可能,即沿x轴正方向或沿x轴负方向传播。

d.只给出两时刻的波形,则有两时刻间相同波形重复出现的可能。

(3)波形的隐含性
在波动问题中,往往只给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给出几个特殊点,而其余信息均处于隐含状态。

这样,波形就有多种情况,形成波动问题的多解性。

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思路
一般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找出一个周期内满足条件的关系Δt或Δx,若此关系为时间,则t=nT+Δt(n=0,1,2,…);若此关系为距离,则x=nλ+Δx(n=0,1,2,…)。

一根张紧的水平弹性长绳上的a、b两点,相距14 m,b点在a点的右方,如图所示,当一列简谐横波沿此长绳向右传播时,若a点的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点的位移恰好为零,且向下运动,经过1 s后,a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求这简谐横波的波速。

解析 由题知,当a 点的位移达到正向最大时,b 点的位移恰好为零,且向下运动,分析可得ab 之间的水平距离至少为3
4
λ,画出波形图如图所示。

考虑周期性可以得到x ab =
⎝ ⎛⎭
⎪⎫n +34λ,n =0,1,2… 根据题意,经过1 s 后,a 点的位移为零,且向下运动,则有t =⎝ ⎛⎭
⎪⎫k +14T ,k =0,1,2…
则得到波长λ=4x ab 4n +3,周期T =4t
4k +1
,故波速
v =λT =144k +1
4n +3
m/s(k =0,1,2…;n =0,1,2…)。

答案
144k +1
4n +3
m/s(k =0,1,2…;n =0,1,2…)
方法感悟
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根据题目和图象确定传播距离或两点间水平距离与波长的关系通式,或确定振动时间与周期的关系通式。

(2)根据题设条件判断是唯一解还是多解。

(3)根据波速公式v =Δx Δt 或v =λ
T =λf 求波速或其他未知量。

(2018·武汉华中师大附中模拟)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在传播方向上有P 、Q 两个质点,它们相距为0.8 m ,当t =0时,P 、Q 两点的位移恰好是正最大值,且P 、Q 间只有一个波谷,t =0.6 s 末时,P 、Q 两点正好都处在平衡位置,且P 、Q 两点间只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且波峰距Q 点的距离为λ
4
,试求:
(1)若波由P 传至Q ,波的周期; (2)若波由Q 传至P ,波的速度;
(3)若波由Q 传至P ,从t =0时开始观察,哪些时刻P 、Q 间(P 、Q 除外)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
答案 (1)2.4
4n +3 s(n =0,1,2,…)
(2)1
3
(4n +1) m/s(n =0,1,2,…) (3)1.2m 4n +1
s(m =1,2,3,…;n =0,1,2,…) 解析 (1)若波由P 传到Q ,由题结合波形得到,t =⎝ ⎛⎭
⎪⎫n +34T 1,得T 1
=4t 4n +3=2.44n +3 s(n
=0,1,2,…)。

(2)若波由Q 传到P ,由题结合波形得到,
t =⎝
⎛⎭
⎪⎫
n +14
T 2,得T 2=
2.4
4n +1
s 。

又由题意可得波长λ=0.8 m ,
则波速v =λT 2=1
3
(4n +1) m/s(n =0,1,2,…)。

(3)从t =0开始,波形每隔半个周期时,P 、Q 间(P 、Q 除外)只有一个波峰或波谷,即
只有一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振幅,则t =m ·T 22=1.2m
4n +1
s(m =1,2,3,…;n =0,1,2,…)。

考点四 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2.波的干涉现象中加强点、减弱点的判断方法 (1)公式法
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该点到两相干波源的距离之差Δr 。

①当两波源振动步调一致时:若Δr =nλ(n =0,1,2,…),则振动□05加强;若Δr =(2n +1)λ
2
(n =0,1,2,…),则振动□
06减弱。

②当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时:若Δr =(2n +1)λ
2(n =0,1,2,…),则振动□
07加强;若Δr =nλ(n =0,1,2,…),则振动□
08减弱。

(2)图象法
在某时刻波的干涉的波形图上,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09加强点,而波峰与波谷的交点一定是□10减弱点;各加强点或减弱点各自连接而成以两波源为中心向外
辐射的连线,称为□
11加强线和□12减弱线,两种线互相间隔,加强点与减弱点之间各质点的振幅介于加强点与减弱点的振幅之间。

3.多普勒效应
(1)现象:观察者感到□
13频率发生变化。

(2)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
14相对运动。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15频率变化。

(4)成因分析
①接收频率: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等于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16个数,当波以速度v 通过观察者时,时间t 内通过的完全波的个数为N =vt
λ。

②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17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
18小。

1.关于波的叠加和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列频率不相同的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的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
B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点只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的点
C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的质点在某时刻的位移可能是零
D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相遇时,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总是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 答案 C
解析 两列波相遇,都会发生叠加现象,每一质点的位移等于两列波分别引起的位移的矢量和,频率不相同只是不能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A 错误;振动加强的区域内各质点的振幅最大,但依然在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可在波峰,也可在波谷,也可能在平衡位置,B 错误,C 正确;在叠加区域,振动加强的质点的位移不一定比振动减弱的质点的位移大,D 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S 是振源,M 、N 是挡板,其中N 固定,M 可以上下移动,为了使原来不振动的A 点振动起来,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大S的振动频率
B.减小S的振动频率
C.M下移
D.M上移
答案BC
解析要使A振动起来,则S振动产生的波必须经窄缝发生明显衍射,原来A未振动,说明窄缝的宽度太大,所以应使窄缝的宽度减小,C正确,D错误;当然A未振动的另一个原因是波长太小,在传播速度一定的前提下,要增大波长则必须减小S的振动频率,B正确,A错误。

3.(2018·衡水模拟)(多选)如图甲所示,在水平面内,有三个质点a、b、c分别位于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已知ab=6 m,ac=8 m。

在t1=0时刻a、b同时开始振动,振动图象均如图乙所示,所形成的机械波在水平面内传播,在t2=4 s时c点开始振动,则( )
A.该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2 m/s
B .该列波的波长是2 m
C .两列波相遇后,c 点振动加强
D .两列波相遇后,c 点振动减弱
E .两列波相遇后,c 点振动先加强后减弱 答案 ABC
解析 a 点振动产生的机械波最先到达c 点,则根据关系式v =s t 可知,波速v =
ac t
=2 m/s ,A 正确;由于v =λT
,则λ=vT =2 m/s×1 s=2 m ,B 正确;a 波比b 波早到达c 点的时间t =bc v -ac v =
10 m -8 m
v
=1 s =T ,即两列波到达c 点时,使c 点振动加强,产生共
振,由于两列机械波频率相同,相干涉,故c 点总是振动加强点,C 正确,D 、E 错误。

4.[教材母题] (人教版选修3-4 P 39·T 2)火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乐音。

当火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

以下情况中,观察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的是( )
A .观察者静止,火车向他驶来
B .观察者静止,火车离他驶去
C .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向着火车运动
D .火车静止,观察者乘汽车远离火车运动
[变式子题] (多选)当人听到的声音频率越来越低时,可能是因为( ) A .声源和人都是静止的,但声源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
B .人静止,声源远离人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变
C .人静止,声源远离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变
D .声源静止,人远离声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声源振动的频率不变 答案 ACD
解析 B 项中人听到的频率低于声源频率且不变,故B 错误;发生多普勒效应,即两者加速远离时听到的频率越来越低,当两者都静止时,不发生多普勒效应,但声源频率越来越低时,听到的频率也越来越低,故选A 、C 、D 。

课后作业 [巩固强化练]
1.(多选)如图a 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 m 处的质点;图b 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
B .在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
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sin10πt (m) 答案 BCE
解析 由图a 得λ=8 m ,由图b 得T =0.2 s ,所以v =λT
=40 m/s 。

由图b 知,在t =0.10 s 时,质点Q 通过平衡位置向y 轴负方向运动,A 错误;结合图a ,由“同侧法”判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画出t =0.25 s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标出P 、Q 点,此时P 点在x 轴下方,其加速度向上,B 正确;Δt =0.25 s -0.10 s =0.15 s =3
4T ,Δx =v ·Δt =
6 m ,C 正确;t =0.10 s 时,P 点位置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所以经过Δt =3
4T 质点
通过的路程不等于3A (即30 cm),故D 错误;由图b 知A =0.10 m ,ω=2π
T
=10π rad/s,
所以Q 点简谐运动表达式为y =0.10sin10πt (m),E 正确。

2.(多选)一列自右向左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此时坐标为(1,0)的质点刚好开始运动,在t =0.3 s 时刻,质点P 在t =0时刻后首次到达波峰位置,质点Q 的坐标是(-3,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0时刻,质点P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
B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1
30
m/s
C .在0~0.3 s 时间内,质点A 运动的路程为0.03 m
D .在t =0.5 s 时刻,质点Q 首次到达波峰位置
E .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 答案 ADE
解析 根据t =0时刻的波形图,可知波长λ=4 cm ,波向左传播,根据同侧法可知在
t =0时刻质点P 沿y 轴负方向运动,故质点P 的速度方向沿y 轴负方向,A 正确;在t =0.3
s 时,质点P 在t =0时刻后首次到达波峰位置,说明0.3 s =3
4
T ,即波动周期T =0.4 s ,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v =λT =10 cm/s =0.1 m/s ,B 错误;在0~0.3 s 时间内,即3
4
T 时间
内,质点A 运动的路程为3个振幅,即3×8 cm=24 cm =0.24 m ,C 错误;t =0时刻坐标为(1,0)的质点刚好开始运动,由“上下坡”法可知该点的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所以这列波的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E 正确;在t =0.5 s 时,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Δx =vt =0.1×0.5 m=5 cm ,知t =0.4 s 时波传播到Q ,质点Q 开始向上起振,t =0.5 s 时质点Q 首次到达波峰位置,D 正确。

3.(多选)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某区域沿x 轴传播,实线a 为t =0时刻的波形图线,虚线b 为t =Δt 时刻的波形图线,已知该简谐横波波源振动的频率f =2.5 Hz ,虚线b 与x 轴交点P 的坐标x P =1 m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一定为20 m/s
B .这列波一定沿x 轴正向传播
C .可能有Δt =1.25 s
D .可能有Δt =1.45 s
E .若该列波遇到宽度为6 m 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 ACE
解析 由横波的图象可知λ=8 m ,则v =λf =8×2.5 m/s=20 m/s, A 正确。

波可能沿x 轴正向或x 轴负向传播,B 错误。

若波沿x 轴正向传播,则距离1 m =18λ,故Δt =T
8

nT (n =0,1,2,…),即Δt =0.05+0.4n ,当n =3时,Δt =1.25 s ;若波沿x 轴负向传
播,则距离7 m =78λ,故Δt =7T
8+mT (m =0,1,2,…),即Δt =0.35+0.4m ,Δt =0.35 s 、
0.75 s 、1.15 s 、1.55 s 、1.95 s ,C 正确,D 错误。

障碍物宽度d =6 m ,比波长8 m 小,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E 正确。

[真题模拟练]
4.(2018·全国卷Ⅲ)(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0和t =0.20 s 时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

已知该波的周期T >0.20 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速为0.40 m/s
B .波长为0.08 m
C .x =0.08 m 的质点在t =0.70 s 时位于波谷
D .x =0.08 m 的质点在t =0.12 s 时位于波谷
E .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 ,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答案 ACE
解析 根据波形图可知,波长λ=16 cm =0.16 m ,B 错误;根据t =0时刻和t =0.20 s 时刻的波形图可知⎝ ⎛⎭⎪⎫12+n T =0.2 s ,T =0.42n +1 s ,n =0,1,2,3,…,而已知该波的周期T >0.20
s ,故该波的周期T =0.40 s ,波速v =λT
=0.40 m/s ,A 正确;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x =0.08 m 的质点在t =0时刻沿y 轴正方向运动,在 t =0.70 s =13
4
T 时位于波谷,在t =
0.12 s =3
10T 时位于y >0的某位置(不是位于波谷),C 正确,D 错误;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
中,周期T 不变,其波速变为v =0.80 m/s ,由λ=vT 可得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λ=0.80×0.4 m=0.32 m ,E 正确。

5.(2018·北京高考)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 、Q 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 。

当P 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 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答案 B
解析 可以画出PQ 之间的最简单的波形,如图所示,同时由于PQ 之间可以含有多个完整的波形,则x PQ =⎝ ⎛⎭
⎪⎫n +12λ(n =0,1,2,…)整理可以得到λ=2x PQ 2n +1(n =0,1,2,…),当
n =0时,λ=0.3 m ,当n =1时,λ=0.1 m ,故B 正确,A 、C 、D 错误。

6.(2017·全国卷Ⅲ)(多选)如图,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实线为t =0时的波形图,虚线为t =0.5 s 时的波形图。

已知该简谐波的周期大于0.5 s 。

关于该简谐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长为2 m
B .波速为6 m/s
C .频率为1.5 Hz
D .t =1 s 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
E .t =2 s 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 答案 BCE
解析 由简谐横波的波动图象可知,波长为4 m ,A 错误。

t =0.5 s 时波向x 轴正方向传播的距离为x =⎝ ⎛⎭⎪⎫n +34λ(n =0,1,2,3…),即t =⎝ ⎛⎭⎪⎫n +34T =0.5 s(n =0,1,2,3…),解得T =
0.5n +34
s ,又T >0.5 s ,故n =0,T =23 s ,则波速v =λT =6 m/s ,B 正确。

频率f =1
T =1.5 Hz ,C 正确。

t =0时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因t =1 s 时n =t T =1
23=1.5,则t =1 s 时
x =1 m 处的质点处于波谷,D 错误。

t =0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因t =2 s 时n =t T =2
2
3
=3,则此时x =2 m 处的质点经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E 正确。

7.(2016·全国卷Ⅰ)(多选)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以1.8 m/s 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

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间隔为15 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 .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 Hz
C .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 m
D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量不会传递出去
E .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答案 ACE
解析 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传播过程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上下往复运动,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因此水面波不会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故D 错误,A 、E 正确。

由题意可知该波的周期T =159 s =53 s ,频率f =1T =0.6 Hz ,波长λ=vT =1.8×5
3 m =3 m ,故B 错误,C
正确。

8.(2016·全国卷Ⅲ)(多选)由波源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

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 ,波速为16 m/s 。

已知介质中P 、Q 两质点位于波源S 的两侧,且P 、
Q 和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 、
14.6 m 。

P 、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
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 答案 BDE
解析 由波速公式v =λf 得λ=v f =0.8 m ,L SP =15.80.8λ=1934λ,L SQ =14.60.8λ=181
4
λ,
由波动的周期性,采用“去整留零”的方法,可在波形图上标出S 、P 、Q 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P 、Q 两点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A 项错误,B 项正确;S 在平衡位置时,P 、
Q 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C 项错误;当S 恰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Q 在波
谷,反之则相反,故D 、E 两项正确。

9.(2018·全国卷Ⅱ)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4900 m/s 。

一平直桥由钢铁制成,某同学用锤子敲击一铁桥的一端而发出声音,分别经空气和桥传到另一端的时间之差为1.00 s 。

桥的长度为________ m ,若该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则它在钢铁中波长为λ的________倍。

答案 365
245
17
解析 设桥的长度为s ,则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时间
t =s v =s 4900 m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 ′=s v ′=s 340 m , 根据题意Δt =t ′-t =s
340 m -s
4900 m
=1 s , 解得:s =365 m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频率是不会改变的,由公式可知
λ=v ′f ,λ钢=v f ,解得λ钢=v v ′λ=4900340λ=24517
λ。

10.(2017·全国卷Ⅰ)如图a ,在xy 平面内有两个沿z 方向做简谐振动的点波源S 1(0,4)和S 2(0,-2)。

两波源的振动图线分别如图b 和图c 所示。

两列波的波速均为1.00 m/s 。

两列波从波源传播到点A (8,-2)的路程差为________ m ,两列波引起的点B (4,1)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点C (0,0.5)处质点的振动相互________(填“加强”或“减弱”)。

答案 2 减弱 加强
解析 波长λ=vT =2 m ,两列波的波长相等。

两波源到A 点的路程差Δx =62
+82
m -8 m =2 m 。

两波源到B 点的路程差Δx ′=32
+42
m -32
+42
m =0,初相相差π,B 点为振动减弱点。

两波源到C 点的路程差Δx ″=3.5 m -2.5 m =1 m =λ
2
,初相相差π,C 点为振动加
强点。

11.(2018·全国卷Ⅰ)一列简谐横波在t =1
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a 所示,P 、Q 是介质中
的两个质点。

图b 是质点Q 的振动图象。

求:
(1)波速及波的传播方向; (2)质点Q 的平衡位置的x 坐标。

答案 (1)18 cm/s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2)9 cm 解析 (1)由图a 可以看出,该波的波长为λ=36 cm ① 由图b 可以看出,周期为T =2 s ② 波速为v =λT
=18 cm/s ③
由图b 知,当t =1
3 s 时,Q 点向上运动,结合图a 可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2)设质点P 、Q 平衡位置的x 坐标分别为x P 、x Q 。

由图a 知,x =0处y =-A
2=A sin(-30°),
因此x P =30°
360°
λ=3 cm ④
由图b 知,在t =0时Q 点处于平衡位置,经Δt =1
3 s ,其振动状态向x 轴负方向传播
至P 点处,
由此及③式有x Q -x P =v Δt =6 cm ⑤ 由④⑤式得,质点Q 的平衡位置的x 坐标为
x Q =9 cm 。

12.(2018·江苏高考)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x =0和x =0.6 m 处的两个质点A 、B 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6 m ,求其波速和波长。

答案 v =2 m/s λ=0.8 m 解析 由图象可知,周期T =0.4 s ,
由图象可知,波从A 到B 的传播时间Δt =⎝ ⎛⎭
⎪⎫34+n T (n =0,1,2…) 波速v =Δx Δt =Δx
⎝ ⎛⎭⎪⎫
34+n T ,
波长λ=vT =Δx 34+n =0.6
34
+n m ,
由于λ>0.6 m ,故n =0,代入数据得λ=0.8 m ,v =2 m/s 。

13.(2016·全国卷Ⅱ)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中沿x 轴正向传播,波长不小于10 cm 。

O 和A 是介质中平衡位置分别位于x =0和x =5 cm 处的两个质点。

t =0时开始观测,此时质点O 的位移为y =4 cm ,质点A 处于波峰位置;t =1
3 s 时,质点O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t
=1 s 时,质点A 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

求:
(1)简谐波的周期、波速和波长; (2)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

答案 (1)4 s 7.5 cm/s 30 cm (2)y =0.08cos ⎝
⎛⎭⎪⎫πt 2+π3 m ⎣⎢⎡⎦⎥⎤或y =0.08sin ⎝
⎛⎭⎪⎫πt 2+5π6 m
解析 (1)设振动周期为T 。

由于质点A 在0到1 s 内由最大位移处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经历的是1
4
个周期,由此可知
T =4 s ①
由于质点O 与A 的距离5 cm 小于半个波长,且波沿x 轴正向传播,O 在t =1
3
s 时回到
平衡位置,而A 在t =1 s 时回到平衡位置,时间相差2
3
s 。

波的速度为v =5
23
cm/s =7.5 cm/s ②
利用波长、波速和周期的关系得,简谐波的波长
λ=vT =7.5×4 cm=30 cm ③
(2)设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y =A cos ⎝
⎛⎭

⎫2πt T +φ0④
将①式及题给条件代入上式得⎩⎪⎨⎪

4=A cos φ00=A cos ⎝ ⎛⎭⎪⎫π6+φ0⑤
解得φ0=π
3
,A =8 cm ⑥
质点O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为
y =0.08cos ⎝
⎛⎭
⎪⎫πt 2+π3 m ⑦
⎣⎢⎡⎦
⎥⎤或y =0.08sin ⎝ ⎛⎭⎪⎫πt 2+5π6 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