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落花生》教学实录课堂合集六篇
![窦桂梅《落花生》教学实录课堂合集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6db0a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44.png)
窦桂梅《落花生》教学实录课堂合集六篇落花生教案。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预备。
每位老师都会提前预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
为同学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
你们见过哪些优秀老师的学校语文教案吗?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窦桂梅《落花生》教学实录课堂,仅供参考,盼望能为您供应参考!窦桂梅《落花生》教学实录课堂(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3、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盼望我们做朴实无华、悄悄奉献的人。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盼望我们做朴实无华、悄悄奉献的人。
教学难点: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1、普一般通的花生引出一家人这么多的话题,让我们对花生也产生了爱好。
2、一家人究竟在谈论花生的什么?他们要告知我们什么呢?3、认读词语:半亩、尝尝、叮嘱、茅亭、榨油、石榴。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1、回忆课文是根据怎样的挨次记叙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三、重点信任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1、听课文朗读,思索:(1)用“——”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知孩子们什么。
(2)用“﹏﹏”画出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行的谈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同学边听边思索。
3、汇报沟通学习成果。
(1)赞花生。
①朗读第7至第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谈论花生的语句,思索:父亲怎样说明花生的珍贵之处的?③父亲想借用两类事物的生长特点告知我们花生有什么珍贵的品质?④用关联词把文中花生给你的印象说出来。
窦桂梅《盼》第二课时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精选全文
![窦桂梅《盼》第二课时名师课堂教学实录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e6ee56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6.png)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窦桂梅《盼》第二课时名师课堂教学实录1、由“盼”导入,明确学习任务师:说到“盼”,我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美好的画面,比如——生:过生日时,我会盼望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
生:快过年了,我会盼望爸爸妈妈早点回家。
生:期末考试后,我会盼望自己有个理想的分数。
师:“盼”伴随着我们长大,在我们的童年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是一种特别美妙的心理活动。
怎样将这种心理活动写出来呢?今天我们将通过课文《盼》来进行探究。
【评析:由课题导入,化抽象为具象,引发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追溯,是唤醒,是铺垫。
】2、梳理课文,温习文中事例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过课文了,还记得作家是通过哪几个小事例来写“盼”的吗?生:盼下雨、盼穿衣、盼出门、盼实现。
师:同学们发现这些小事例有什么共同点?生:都是围绕“盼”来写的。
师:作者选择这样几个小事例来写,实际上是在悄悄地告诉我们——写作文时,所选择的事例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意思。
【评析:整体回顾,是对习作单元核心写作要素的呼应与强化,是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价值的落实与体现。
】3、串联心理,感受曲折变化师:将事例写生动写具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简单罗列肯定不行,还得有一些细节描写。
我们学过的细节描写方法主要有哪些?生: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师:“盼”是一种心理活动,因此课文里肯定少不了心理描写的语句。
请大家跳读课文,找找文中心理描写的语句。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的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新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师:这些心理描写暗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师:同学们,这些心理描写像一条线串起了整篇课文,直接写出了小蕾蕾“盼”的心情。
窦桂梅《曼谷的小象》教学实录(5篇范文)
![窦桂梅《曼谷的小象》教学实录(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e0563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a.png)
窦桂梅《曼谷的小象》教学实录(5篇范文)第一篇:窦桂梅《曼谷的小象》教学实录窦桂梅《曼谷的小象》教学实录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册学生: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三年二班地点:丰满区第二实验小学礼堂说明:丰满区教师培训观摩课师:我们祖国的首都在哪?生:北京。
师:泰国的首都在哪?生:曼谷。
师:对了,曼谷(板书)。
此时的东北,北国风光,万里雪飘。
今天早上七点左右,新闻联播说到我们东北今天的‘零下十一摄氏度,又说到泰国曼谷的气温,高达零上34摄氏度,可以说,它现在是全世界最暖和的一个地方,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到曼谷去游一游。
生:行。
师: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坐好汽车。
那的路和咱们这的可不一样,咱们这儿那么平坦,那儿的路要是一不小心脑袋就会撞个大包(众笑)。
现在坐好了吗?生:坐好了!(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已经进入角色)师:快往外望一望,把你看到的泰国曼谷的景色,给大家讲一讲。
(用眼神提示学生读课文)“在曼谷近郊——”生:“在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一直延伸到海边。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泰国曼谷的近郊景色怎么样呀?生:美。
师:是很美,具体说说怎么美?生:有紫色的野花。
生:绿油油的禾田。
生:海边。
师:同学们往这儿看,这是什么地方呀?(画图)生:禾田。
师:老师这儿的禾田和曼谷的禾田一样吗?生:不一样。
师:你们看到的泰国曼谷近郊的禾田什么样?说一说。
生:我看到的泰国曼谷的禾田是绿油油的。
师:那我们就来看看吧,同学们,绿油油的禾田,这是不是绿油油呀?生:不是。
师:这绿油油的禾田应该是怎么样的呢?你们说,老师来画,停不停呀?生:不停。
师:看来这“绿油油”指的不是一小块,是一大片绿,同学们感悟的真好。
生:停。
师:真是绿油油,我还不满意,注意看绿油油的“油”,三点水的油,这草光是一大片长得像,还得怎么样?生:还有亮光,阳光一照放着光泽。
师:同学们,你们想象这绿油油的禾田,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生:绿油油。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c791eaf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6.png)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现任清华⼤学附属⼩学党总⽀书记、校长。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导师。
窦桂梅《观潮》课堂实录⼀、调动感官,激趣导⼊ 师:⼀⾛进你们班就发现了咱们班的孩⼦学习习惯特别好,都坐得端端正正,书本摆放整齐,各个精神抖擞。
让我没有理由不喜欢你们。
为了奖励你们,⽼师请你们欣赏⼀种声⾳。
(播放潮声)听出是什么声⾳了吗? 师:你听得真仔细,这节课,⽼师就和⼤家⼀起去钱塘江观潮。
(板书:观潮)“观”是什么意思?到了钱塘江,你最想看什么呢?⽣:我想看涌起的波浪。
,你的想法不错。
> ⽣:我想听涨潮的声⾳。
也⾏。
> ⽣:我想观察,⾯对⼤潮⼈的活动。
你对当时热闹的场景感兴趣。
> 师:你们想看的都在课⽂⾥,请打开书,⾃由朗读课⽂,读准字⾳,读通句⼦。
师:在书中领略了钱塘江的盛景,能⽤⼀句话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我觉得钱塘江⼤潮太神奇了。
(看来你⽤⼼感受了) ⽣:我觉得钱塘江⼤潮太壮观了。
(你有欣赏美的眼光) ⽣:我觉得钱塘江⼤潮不愧为天下奇观。
师:(你很懂得⽤词,这个词⽤的⾮常贴切。
)你和作者的感受⼀样。
(板书:天下奇观 这⼉也有⼀个“观”字,还是看的意思吗?⽼师查了字典,观有三种解释,看看哪种解释更合适。
奇观呢!我们可以⽤组词的⽅法来理解,奇就是(奇妙),奇观就是(奇特的景象)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师:它究竟奇在哪?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奇特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想⼀想作者的写作顺序。
师:你的概括能⼒真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三:借助媒体,品读⽂本(⼀)体会潮来前的⼈⼭⼈海师:现在,让我们⾛进⼀年⼀度的观潮⽇--农历⼋⽉⼗⼋,来到最佳观潮地点-海宁市的盐官镇,随着观潮的⼈群,登上海塘⼤堤吧!(播放⼈⼭⼈海的画⾯) 师(模拟记者采访):请问,你是第⼀次来这⼉观潮吗?就要见到⼤潮了,你的⼼情如何?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屏幕上的这句话。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堤上早已⼈⼭⼈海。
2023年最新的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3篇
![2023年最新的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d8d95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6.png)
2023年最新的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3篇窦桂梅石灰吟课堂实录1教学目标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你学过的古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来背诵给我们大伙和台下的老师听听。
生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我很想认识一下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老师送你几个词语,你是独占鳌头,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前无古人啊,这节课你的发言是前无古人。
生背诵《出塞》。
师:你虽然是第二个发言的同学,老师却要给你最高的赞许,因为你的朗诵实在是太精彩了。
生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巾帼不让须眉啊!二、新授: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齐读课题。
(生读题)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什么吟这样的古诗吗?(生:游子吟)真好,学过的知识真牢固!诗里面有两句千古名句:谁言,生: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歌,那这个吟字就是什么意思呢?生:吟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师板书:赞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石灰吟》可以说就是一首石灰的赞歌。
看着这个诗题,结合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作者赞美石灰的什么?师评价:孩子,你真会提问题。
在黑板上板书?号。
生:我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石灰?孩子,你的问题非常的有价值,相机在黑板上写上第二个?号。
看来同学们都有相类似的疑问。
是啊,石灰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五百年前的于谦感动不已从而来吟诵赞美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三、想象画面,读出感悟。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
桂花雨教学实录窦桂梅
![桂花雨教学实录窦桂梅](https://img.taocdn.com/s3/m/f8c0fae3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5.png)
桂花雨教学实录窦桂梅一、开头就让人忍不住笑记得那是一个初秋的下午,桂花飘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沁人心脾的甜香。
班里的小朋友们早早就坐个个眼巴巴地等着听今天的课。
说起窦桂梅老师,她总能一开口就把大家吸引住,今天也不例外。
她拿起那支黄色的粉笔,轻轻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字——“桂”。
这一笔下去,整个班级都安静了,空气都凝固了。
你们懂的,老师一出场,立马有种“魔法”的感觉。
孩子们都知道,她讲的故事不止是语言,简直是生活中的点滴,随时能给你带来一阵灵感。
二、桂花雨的秘密老师笑了笑,眼睛里透出一种深藏不露的神采。
她说:“你们知道桂花是什么味道的吗?是不是觉得很香?但它不仅仅香,它还有一个特别的秘密哦!”她话音一落,大家就像听到一个新奇的预告片,纷纷竖起耳朵准备听个究竟。
她接着说道:“其实桂花在秋天里最美,这时候它开得最盛,像下了一场‘桂花雨’。
你们知道吗,这场‘雨’可不是真的水,而是桂花瓣一个一个飘落的样子,像撒了一地的金黄。
”我看着她,心里感叹:哇,这么形象的比喻,简直是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啊。
她还说,桂花的香味不像其他花香那么浓烈,它就像是天上的云彩,轻轻地、悄悄地扑鼻而来。
大家听得入迷,我都开始回想着每年秋天走在街头,那种微微的香味。
桂花不仅仅是花,它更像是秋天的使者,带着满满的温暖。
老师一边说,一边拿起桌上的一本书,慢慢翻开,读起了其中的诗句。
“‘桂花满地‘,不就是秋天最真实的写照吗?你们能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呢?”她的目光扫过全班,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心里也开始琢磨这句诗的真正意义。
三、从“桂花雨”看教育的魅力老师没停,继续说道:“桂花的香气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随着时间的积淀,慢慢才会浓郁。
这就像我们学知识一样,开始时你们可能觉得没什么感觉,但慢慢地,大家的能力一点一点地增长,那种‘香’就出来了。
”我想,这不就是教育的真正含义吗?孩子们在这座课堂上,不仅仅是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如何去感受、去品味生活。
窦桂梅《麻雀》课堂实录
![窦桂梅《麻雀》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413cde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32.png)
窦桂梅《麻雀》课堂实录课堂一开始呀,窦老师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用她那亲切又充满活力的声音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有麻雀的场景里。
她在黑板上写下“麻雀”两个字的时候,那一笔一划就好像把小小的麻雀活灵活现地画在了黑板上。
同学们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大家都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窦老师开始朗读课文啦,她的声音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就像在给我们讲一个超级有趣的故事。
当读到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勇敢地面对猎狗的时候,窦老师的声音变得坚定有力,好像她自己也变成了那只勇敢的老麻雀。
我们听着听着,仿佛能看到老麻雀那蓬松的羽毛竖起来,小小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不顾一切地朝着猎狗冲过去的画面。
读完课文后,窦老师开始提问啦。
她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觉得老麻雀勇敢吗?”大家纷纷举起了手,有的同学说:“老麻雀可勇敢啦,它那么小,都不怕大大的猎狗!”还有的同学说:“对呀,它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怕!”窦老师笑着点点头,又问:“那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像老麻雀一样勇敢吗?”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
有的同学说会,因为要保护自己的家人;有的同学一开始有点犹豫,后来也坚定地说会勇敢起来。
接着呀,窦老师让我们分组表演这个故事。
这可太好玩啦!同学们都积极地参与进来。
有的同学扮演老麻雀,张开双臂,模仿老麻雀扑腾翅膀的样子;有的同学扮演小麻雀,缩在角落里,吓得叽叽喳喳叫;还有的同学扮演猎狗,张牙舞爪地朝着小麻雀扑过去。
大家演得可认真啦,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表演结束后,窦老师又引导我们思考:“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还学到了什么呢?”有个聪明的同学站起来说:“我学到了要勇敢,还要爱护自己的家人。
”窦老师高兴地表扬了他,还说:“对呀,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像小麻雀遇到了猎狗一样。
但是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就一定能克服困难!”。
火烧云课堂实录窦桂梅六篇
![火烧云课堂实录窦桂梅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25a54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3.png)
火烧云课堂实录窦桂梅六篇第一篇: 火烧云课堂实录窦桂梅(一)导语激情,引入新课师:夕阳、明月、火烧云……是美丽的,《火烧云》课堂实录。
曾经有多少位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描绘过它们。
火烧云这一景象使多少人陶醉过。
现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火烧云》。
(板书:火烧云)(二)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师:什么叫“火烧云”?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可以是大声朗读,可以是轻声速读,可以是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进行读书。
)师:什么叫“火烧云”呢?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生:“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就是火烧云。
师:你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
这句话中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学生读)生:我认为“烧”这个动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不必急于回答,先来看看火烧云上来时的景象,边看边体会。
(课件展示:在烈火中燃烧的云从西边逐渐烧到东边,最后一片片呼呼燃烧着的火焰弥漫了大半个天,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火烧云》课堂实录》。
)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烧”字用得好呢?生:我体会到火烧云上来了,就像是天空中着了一场大火。
生:着火的时候,火势特别大,特别猛。
我从这个“烧”字感受到火烧云上来时一定很快、很有气势。
生:我还感受到了火烧云上来时,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绸缎,天空中完全是红颜色的,美丽极了。
师:你们真会思考!你瞧,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太美妙了!一个“烧”字既突出了火烧云上来时天空的颜色,像火一样红;又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样有气势,给人一种动态变化的感受。
师:那么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顺序记叙的。
(板书: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的变化、火烧云下去了)(三)读中感悟,积累运用1、学习“火烧云上来了”师:课文里讲的火烧云是什么时候的?自己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d501bb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d.png)
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通用12篇)窦桂梅教学实录——《游园不值》篇1师:好啊,课前同学们背了这么多的诗歌。
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让我想起一位诗人,这个人叫——生:贾岛。
师:读过这首诗吗?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聚》(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生:读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
一女生读的很精彩。
师:读得字正腔圆。
可以按照我们今天这样来读,两句,实际上就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
其实我们还可以按照古人最基本的一种读法。
同学们,咱们学过汉字的四声,有一声二声,这样的两声我们可以拉长声音,三声和四声我们可以读的就要短促一点。
你看,第一句,闲是几声?生:二声。
居是几声?生:一声。
读的时候就可以拉长些,读成:闲-居-。
下面师生一起读:少邻并。
下面我可不说了,看看,该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一男生像模像样读。
(众掌声)师:一会再试着读。
刚才她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敲”字。
我把“敲”字画了红色的。
有同学知道推敲在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在想到这首诗的时候,不知道用推好还是敲好。
他经过反复斟酌以后想到敲能突出夜色的静,然后就把敲列到古诗的第四句里了。
师:但他这灵感来自于一个人给他的建议,这人是——生:这人好像是韩愈。
师:对,在韩愈的建议下,他说夜太静了,有一点动就好,于是他就建议把推换成——生:敲。
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得这么多。
鼓励鼓励吧,谢谢你。
(同学们拍手)于是推敲这个故事便产生了。
于是推敲变成了韩愈和贾岛的一段美丽的佳话。
于是推敲便成了典故。
好啊,现在咱再读读贾岛的一首诗,这首同学们好像学过。
尽管窦老师在北京用的是北京教材,我相信同学们学过。
那么现在再读这首可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呀。
课件出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窦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用古人最基本的方式读。
师:有意思,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但你发现没有,贾岛的这首是《寻隐者不遇》。
2023最新-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优秀3篇】
![2023最新-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c963166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7.png)
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优秀3篇】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
2024版窦桂梅绘本教学《我爸爸》课堂实录[1]
![2024版窦桂梅绘本教学《我爸爸》课堂实录[1]](https://img.taocdn.com/s3/m/420ac0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11.png)
《我和爸爸的温馨时光》
• 点评
这幅作品以温馨的色调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父女相处 的温馨场景。画面中的爸爸正在给女儿讲故事,女儿则依偎 在爸爸身边,专注地听着。作品通过细节的处理和情感的传 达,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温暖而亲密的氛围。
作品三
《我爸爸的手》
• 点评
这幅作品以写实的手法,刻画了爸爸的一双手。画面中的手 粗糙而有力,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和劳动的印记。作品通过对 手的细节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感激和敬意,同时也引 发了观众对父爱的深刻思考。
06
课程总结与反思
本次课堂教学成果回顾
学生参与度高
学生们积极参与到绘本 《我爸爸》的阅读和讨论 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达成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 绘本内容有了深入理解, 同时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审 美水平。
情感价值观培养
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 父子之间的情感,培养学 生的感恩之心和家庭观念。
讲解环节:深入理解绘本内容
01
02
03
朗读绘本文字,注重语 音语调,营造情感氛围;
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图画, 发现隐藏的细节和情感;
分析绘本中的角色形象 和情节发展,帮助学生 理解故事内涵;
04
讨论绘本所传递的价值 观和人生哲理,引导学 生思考。
互动环节:学生表现与反馈
01
02
03
04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鼓励表达不同观点;
增加绘本选择多样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选择更多 元化、更具包容性的绘本,以满
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更个 性化的教学方式,确保每个学生 都能获得成长和进步。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
![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69745a0c77232f60ddcca17e.png)
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窦桂梅《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实录第一课时:一、引出“不幸”师:(配乐朗读)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了一个。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生:(师指一名学生朗读)——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问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师:这是当年九岁的刘芊芊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个女孩(板书:女孩。
学生读一读)。
加上“小”字再读,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我感觉小女孩身材瘦小。
生:我感觉这个小女孩个头矮小。
师:那么卖火柴的(板书:小。
至此补充完整课题)小女孩,给你怎样的印象呢?打开书浏览全文,谈一谈。
(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生1: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非常可怜的小女孩。
因为她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而且是非常冷的天气。
生2: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穷苦的小女孩。
因为在大年夜里别人都是一家人团聚,而她却在卖火柴。
生3: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女孩。
雪花落在她打着卷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她看上去非常美丽。
生4: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
因为她在大年夜的时候看到了她最疼爱她的奶奶,而且奶奶把她带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生5:我认为这个小女孩是一个缺少疼爱的小女孩,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会打她的,而且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也去世了。
师:我听到了“可怜”、“穷苦”、“美丽”、“与众不同”这些语词。
真好。
阅读同一篇文章,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这节课咱们就带着你们刚才说的那些感受再回到课文的文字中去,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
或许会丰富你的认识,提升你的看法,甚至改变你的观点。
《葡萄沟》教学实录窦桂梅
![《葡萄沟》教学实录窦桂梅](https://img.taocdn.com/s3/m/c8ef35ad71fe910ef12df8b2.png)
北京清华附小窦桂梅教学目标:1: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孩子在葡萄沟游览一番,在情感的世界里深深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识记“最、坡、梯、够、修、味、留,运用多种方法感悟“梯田”、“山坡”、“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语及句子。
3:运用采访、角色朗读、节目表演、导游等形式,在整体感悟课文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激励1、听说新疆的吐鲁番有个好地方(板书:好地方),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葡萄沟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
下面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特别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生字更要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板书生字带出来的词语:最喜爱、山坡、梯田修在、留着、味道、茂密。
这样,为下一步借助词语定位联想生字做铺垫,注意指导第二段中描写葡萄的长句子。
3、采用猜字、定位联想等游戏识字,重点指导“最”的结构和最后一笔,同时趁热打铁指导书写。
用引读的方法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沙果、蜜桃,到九十月份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
(以上环节从兴趣入手,总体上把握全文,认识生字。
)二、体验1、通过刚才的了解,我们知道葡萄沟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沙果、蜜桃,十月份还有人们最喜爱吃的葡萄,既然人们最喜爱吃葡萄,那么老师就带你们去葡萄园玩一玩好不好?说去就去,快把书打开。
2、葡萄沟到了。
快看看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图理解“山坡、梯田”。
3、赶快登上山坡,用你们的慧眼仔细瞧瞧这里的葡萄生长的怎样?(学生可能会说枝叶,也可能会说葡萄可以按顺序学习)(1)让大家一起画图理解“茂密”。
(2)这山坡上茂密的葡萄架就像什么?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大家感悟出是“凉棚”)老师只画了一个凉棚,难道只有这一个棚吗?(让学生发现句中的“一个个”,并说说自己的理解)赶快钻进去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4、快抬头看,透过茂密的枝叶你发现了什么?(引导读书上的句子,看看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1)用图片,让孩子到前面认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窦桂梅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窦桂梅](https://img.taocdn.com/s3/m/3f79a3e0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d.png)
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堂实录窦桂梅上课铃响啦,窦老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教室。
她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一下子就让大家觉得特别温暖,好像她不是老师,而是我们的好朋友一样。
窦老师开始讲课啦!她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特别美丽的地方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有的说去过公园,那里有好多漂亮的花;有的说去过海边,海浪拍打着沙滩可好玩啦。
窦老师听了我们的回答,笑着说:“那今天呀,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更美的地方——小兴安岭!”接着,窦老师打开了课本,用她那温柔又清晰的声音开始读课文。
她一边读,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她自己就站在小兴安岭里一样。
当读到“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的时候,窦老师就像变魔术似的,从讲桌里拿出了一张画着小兴安岭春天景色的图片。
那图片上的树木真的就像刚刚抽出枝条一样,嫩绿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呢!读到描写小兴安岭夏天的段落时,窦老师又开始给我们讲起了有趣的故事。
她说:“同学们呀,夏天的小兴安岭就像一个大游乐场。
你们看,那些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小动物们遮太阳呢。
小溪里的水呀,凉凉的,就像天然的空调房。
小动物们都喜欢在这个时候出来玩耍,小松鼠在树枝间跳来跳去,就像在玩蹦床一样;小鹿在溪边喝水,还时不时地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美不美呢!”我们听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感觉自己仿佛真的来到了小兴安岭的夏天。
到了学习描写秋天小兴安岭的部分,窦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秋天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子的。
她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描述着:“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等我们睁开眼睛的时候,窦老师又让我们拿起画笔,把自己想象中的秋天的小兴安岭画下来。
大家都画得特别认真,有的画了金黄的树叶,有的画了可爱的小松鼠在收集松果。
讲到冬天的小兴安岭时,窦老师请了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
窦桂梅太阳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太阳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f6c35f2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11.png)
窦桂梅太阳课堂教学实录今天呀,咱们要一起来看看窦桂梅老师那特别精彩的太阳课堂教学实录,跟着她一起去探索太阳的奥秘哟!窦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脸上带着甜甜的笑容,就像太阳一样温暖。
她站在讲台上,看着大家,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在说:“孩子们,咱们一起开启奇妙的太阳之旅吧!”一开始呀,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
那个太阳画得可真好看,金黄色的,周围还有一圈一圈的光芒,就好像真的在发光发热一样。
然后她问大家:“你们看看这个太阳,想到了什么呀?”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啦!有的小朋友说:“我想到了夏天,太阳晒得我身上热乎乎的。
”还有的小朋友说:“我想到了彩虹,有时候下完雨,太阳出来就会有彩虹啦,可漂亮了!”窦老师听了大家的回答,高兴得直点头,还夸我们都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呢。
接着呀,窦老师开始给我们讲太阳的知识啦。
她拿着一本大大的画册,上面有好多关于太阳的图片。
她指着一张图片说:“你们看,太阳离我们可远啦,要是坐火车去太阳那里,得坐好多好多天呢!”我们都惊讶得张大了嘴巴,太阳原来离我们这么远呀!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太阳,窦老师还做了一个小实验。
她拿了一个放大镜和一张纸,把放大镜对着太阳,过了一会儿,纸上竟然出现了一个小亮点,然后那个亮点越来越亮,最后纸都冒烟啦!我们都吓得叫了起来。
窦老师笑着说:“这就是太阳的能量哟,它能让东西变热呢。
”然后呀,窦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讨论:太阳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小组的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的说:“太阳可以让植物生长,要是没有太阳,花儿就不会开啦。
”有的说:“太阳可以把衣服晒干,不然衣服总是湿漉漉的可不舒服啦。
”讨论完之后,每个小组都派代表上台发言,大家说得都特别好。
最后呀,窦老师让我们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
我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旁边还有好多五颜六色的花朵,因为我觉得太阳让世界变得更美丽啦。
其他小朋友也都画得特别认真,有的画了太阳和小朋友在玩耍,有的画了太阳和彩虹在一起。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https://img.taocdn.com/s3/m/59d2d90b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1.png)
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精选14篇)窦桂梅教学实录——《珍珠鸟》篇1第一课时品味人与小鸟的“信赖”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窦桂梅课堂实录
![窦桂梅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47dc1ba14791711cd79171e.png)
【篇一】窦桂梅课堂实录《清兵卫与葫芦》课堂实录授课教师沈阳市第47中学田鹤授课班级初三?三班授课时间2005年9月8日第二节[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理清了这(异口同声) 是葫芦。
师[在黑板中心画一只葫芦,进一步引导,创设争论氛围] 老师画了一只葫芦,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吗?生(七嘴八舌)是。
不是。
师[顺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什么呢?生(争先恐后地)清兵卫喜欢的是外形周正的平常葫芦,这只就是他喜欢的那种。
生这只葫芦有点大,清兵卫不会喜欢的。
(在争论中学生已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的情境)师[结束争论,适时点拨]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
我们就当这只葫芦是清兵卫喜欢的,是那只惹了祸的葫芦吧!(学生点头认同)[教学环节2从众多人物中找出主人公,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师全文围绕葫芦展开情节、刻画人物,都塑造了哪些人物?生有清兵卫、清兵卫的爸爸、教员。
生: 还有客人、古董店老板、买葫芦的富家、校役。
生还有清兵卫的母亲、卖柿子的老太太、秃脑袋老头儿。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全面,那主人公是谁呢?生(齐答)是清兵卫。
师:[板书“清兵卫”,追问] 为什么?生因为全文的事件都是围绕清兵卫来写,而且对清兵卫的描写细致、传神。
师[启发] 他只答出了部分原因,那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生通过对清兵卫的遭遇的叙述,可以表现作者的态度、文章的主旨。
师[点拨] 以上两名同学说的合在一起,答的也就全面了。
故事中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生喜爱、热衷。
生痴迷、专心。
师[板书“喜爱、热衷、痴迷”] 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分组讨论,共四大组,每一大组围绕情节的一部分;再分小组,组与组讨论的内容可以交叉。
同学们争先发言,彼此交流。
教师巡查,针对各部分内容指导、启发,与学生交流看法。
窦桂梅学弈教学实录范文(通用7篇)
![窦桂梅学弈教学实录范文(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fb2f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0.png)
窦桂梅学弈教学实录范文(通用7篇)窦桂梅学弈教学实录一、导入:1、师生为好,手放松,脸上的肌肉也放松一下,想上课了吗,我们早点上好不好?好。
2、介绍孟子,五年间我们曾学过他的一个句子“生,亦我所欲也……”(齐背)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学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知道题目的意思吗?生:知道,就是学下棋,下围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注释。
师:对,看注释是我们学习的一种方法。
二、试读质疑。
1、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了,我们就来这读读课文吧。
初读课文。
课文已经和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了,说说你的初步印象(都是难的印象)师:第一次感觉有难度很正常,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它很美很有意思,这样吧,周老师带着你们读好吗?音乐起,领读。
2、看来大家读得挺起劲儿,能不能自己找找那感觉?自由读。
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近也,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提问,老师不做答。
三、研读交流1、咱们的学习就从你们的疑问开始吧,刚才有个女孩子提出来了,第一句话不明白,谁读得明白了?课件出示第一句话(亦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结合注释理解前几个字,重点理解:者也。
“也”表示语气肯定,反复诵读。
2、最后一句:“为是其智弗若与?”刚才老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看注释。
同学们自己看注释,交流。
如果可以用自己的话,谁能把这句话说得更顺畅一些?评价:不仅可以学以致用,还可以活学活用。
有问就有答呀,“曰:非然也。
”自由练习朗读这两句话。
指名同桌配合读对话,师生配合读对话,(师读问句,生读答句)师生配合直接朗读对话。
3、师:“为是其智弗若与?”是因为他们智力不同吗?究竟是为什么?能找出文章中的句子读出来吗?自己读。
“使奕秋诲二人奕……弗若之矣。
” (1)小组合作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总结刚才用过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合作学习这段话。
(2)还有什么疑问,尽管提出来。
生:我想说通过我们小组的交流,我们大概弄懂了这段话的意思。
窦桂梅火烧云教学实录
![窦桂梅火烧云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4ee3c9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3.png)
窦桂梅火烧云教学实录一、窦桂梅老师的火烧云教学实录1.说起窦桂梅老师的课堂,真是让人又爱又怕。
你要是走进她的教室,绝对不会感觉到什么死气沉沉的空气,反而是热烈的、充满张力的那种。
你能看到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听到窦老师铿锵有力的声音,甚至能感觉到空气中的每一丝紧张,仿佛下一秒她就要把这班小鬼们“点燃”了。
窦老师的火烧云课堂,像极了那种阳光明媚的下午,忽然乌云密布,一场雷暴快要来临,但又被一抹耀眼的红霞照亮,什么都显得那么生动和真实。
2.窦桂梅老师上课,简直就像在上演一场精彩的舞台剧,她用自己特有的语言和激情,把枯燥的知识变得五彩斑斓。
比如说,讲到《火烧云》,她就用一种近乎生动的方式,把孩子们带进了那个五光十色的天空中。
你能想象她一边用手指着空中的虚拟云朵,一边讲解那种云彩的变化吗?那些孩子们眼里瞬间就能看到那片火烧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自然奇观。
3.窦老师很懂得怎么引导孩子们的思维。
你说,她会不会直接告诉你“火烧云的颜色是红的、橙的、紫的”?不会!她喜欢问问题:“你看,天空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美丽?这是不是像一场火烧一样?”然后,孩子们就开始猜测、讨论,甚至有些不太靠谱的答案也能引起老师一阵哈哈大笑。
但就是这种轻松的氛围,反而让学生们更容易放开了思维,敢于尝试,敢于表达。
二、课堂上的互动与挑战1.一堂课下来,窦桂梅老师绝对不会让你感到困倦。
她那种高能量的气场,瞬间就把你吸引进去,连上课的小朋友都不敢打瞌睡。
每当她把问题抛出去,课堂就变成了一个“大讨论”。
有的孩子举手高高,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准备一展身手;有的则紧张得不敢发言,但窦老师总能用她那种温暖又坚定的眼神,给这些小心翼翼的孩子鼓劲。
“别怕,说出来,老师听着呢。
”她的每一句话,都是对孩子们的鼓励。
你看,窦老师不仅是在教语文,更是在用她的方式塑造孩子们的自信心。
2.可她的课堂,也绝不是单纯的娱乐。
讲到《火烧云》时,窦桂梅老师往往会带入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她喜欢挑战学生们的思维深度。
树之歌课堂实录第二课时窦桂梅
![树之歌课堂实录第二课时窦桂梅](https://img.taocdn.com/s3/m/fdb6aa2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32.png)
树之歌课堂实录第二课时窦桂梅今天呀,咱们要一起走进窦桂梅老师的树之歌课堂实录的第二课时,去看看那里有哪些好玩的事儿,一起探索树的奇妙世界哟!课堂一开始,窦桂梅老师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
她笑容满面地站在讲台上,用那温柔又亲切的声音说:“同学们,咱们上节课认识了好多树,那这节课呀,咱们要更深入地了解它们哟!”大家都兴奋地挺直了小腰板,眼睛亮晶晶的,好像在说:“老师,快开始吧!”窦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那大树画得可逼真啦!树干粗粗的,就像一个强壮的巨人站在那里。
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好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走进它的世界。
然后呀,窦老师指着大树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棵树,像不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好朋友呀?”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的同学说:“像!它就像一把大伞,夏天能给我们遮太阳呢!”还有的同学说:“对呀,它还像一个游乐场,小鸟在上面唱歌,松鼠在上面跳来跳去,可好玩啦!”接着,窦老师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树的故事。
她讲了一棵老槐树的故事,这棵老槐树呀,在一个小村子里已经生活了好多好多年啦。
它的树干上有好多好多的皱纹,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
村子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在老槐树下玩耍,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儿。
每到夏天的晚上,老槐树的树荫下就会坐满了人,大家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聊着天,那场面可热闹啦!听着听着,我们都仿佛看到了那棵老槐树,感受到了那份温馨和快乐。
在课堂上,窦老师还让我们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树。
我们小组讨论得可热烈啦!有的同学喜欢柳树,因为柳树的枝条细细长长的,就像春姑娘的头发,随风飘舞,美极了。
还有的同学喜欢松树,他说松树不管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在炎热的夏天,总是那么挺拔,就像一位坚守岗位的战士。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喜欢的树的特点都分享了出来。
最后呀,窦老师让我们用画画的方式来展示我们心中的树。
我们都拿起彩笔,认真地画了起来。
我画的是一棵苹果树,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就像一个个小灯笼,好看极了。
其他同学也都画得特别棒,有的画的是香蕉树,有的画的是椰子树,教室里就像一个小小的艺术展览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桂梅《圆明园的毁灭》课堂教学实录执教者:窦桂梅(资料整理:沙洲小学青年教师陶花、乔萍、袁新菊、虹、周凤、陶霞、漪、叶红)师:猜猜我从哪来?生:您从来。
师:你真有礼貌,加上一个“您”。
心字在底,把我放在你的心上。
给他点掌声,也算是给我一点鼓励。
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听别人说的。
师: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把获得的信息成为自己的财富,这也是一种学习。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窦。
叫窦桂梅老师。
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也是听别人说的,而且上面也写着。
师:不但听别人说,而且还注意观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这也是更好的学习,再给她掌声。
师:亲爱的同学们,我来自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是一名语文教师。
我的家就在清华园里,我住的地方离一个特别的地方只有50米,你们猜猜是哪儿?有时候我会到那里去散散步,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生:圆明园。
师: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三个字。
(师写,生书空)师:看到这三个字,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生1:想起了当时火烧圆明园的故事。
生2: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生3:我看到了圆明园仿造的各处名胜古迹。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了不起,事先一定对这两篇文章师: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可长、可短、一句话也行、一个词也行。
生1:我觉得圆明园是我们的名胜古迹。
却被烧掉了,很可惜。
生2:我觉得英法联军他们太坏了,他们把能拿走的都拿走,不能拿走的就烧掉。
生3:我恨透了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圆明园本来就是我们中国的名胜古迹,却被他们破坏了,太可惜了。
生4:我感到很惋惜,因为圆明园是两代皇帝的心血,可就在三天之就被英法联军化为灰烬。
生5:我想用一个词来代替,就是毁于一旦。
师:听出来了,同学们读书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说明同学们会读书,说明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已经走近了圆明园。
有的时候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情感上,更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种恨、惋惜、毁于一旦的这个滋味沉淀在我们心中的应该是一份思考。
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
比如同学们刚才说的那种感受,我们可能会想,圆明园被毁灭了,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要是这样的去思考,我们就会把我们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中,变成一种最理性的姿态。
所以我愿意用两堂课领着同学们再次走进圆明园。
(课件:走近圆明园——走进圆明园)师:同学们看。
这个“进”和刚才的“近”有什么不同?生:一个“近”是离圆明园不远了,另一个“进”是已经到达了圆明园。
师:你准备怎样走进去?生:用心走进去。
师:听他的,用我们的心,带着咱们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一起走进去,走一趟,体会一次,看看两堂课后我们又有怎样新的体会和思考?师:我们打开文章,先看《圆明园的毁灭》,相信刚升入高年级的同学有这个自学能力,老师要和你们做一个测试,实话实说,你觉得自己能否流利、通顺地读一遍课文吗?如果行,你就用个动作、眼神告诉老师。
(生示意会读)师:不读了,相信你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生齐读)师:既然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读词并板书:不可估量)我们走进圆明园,先走进这片废墟,(多媒体出示废墟图片)。
圆明园有多大呢?生: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听课的教室有多大?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生:大约10000多个。
师:圆明园大不大?可我们刚才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可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孩子们,这么大的一片废墟,请同学们带着刚才看的感受和估算的感受送到教材里,再读这段话。
师:再体会它就不一样了。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句话: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用上了一个连接词叫“是……也是……”,把两个意思连起来了。
既然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必然有不估量的价值。
请同学们挑战自己,也用这个句式,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醒多好呀!那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这属于你们的创造。
(生齐读)师:既然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它究竟有些什么?细读课文的2、3、4自然段,读读、说说圆明园里有些什么?(生自读)(生交流圆明园中曾有的景物)课堂实录(2)师: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可真多呀,想看一处吗?比如刚才同学们说到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生:大概是2000年。
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同学们都说完了,你再强调一遍也可以,亲爱的同学们,看来圆明园里有的是真多呀,你们用了这么多这么多,还有刚才同学们说的,写不下了,我们不写了,想看一处吗?生:想!师:比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个地方“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算一下,还得用数学,学习就是要运用这些千军万马变成自己的力量。
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估计一下,是多少年?生:大概是两千年。
师:看你会说话。
“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生:数不胜数师:再换个成语。
应有——生:应有尽有。
师:再换个成语。
生:琳琅满目。
师:可以,再换个成语。
生:美不胜收。
师: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图片)师:十二属相里我们就看三……太大了,再看几幅名人字画吧!就这几幅,你可要想想这几千年里的,这几幅……总之哟,课文里就有一句话,概括圆明园里有的所拥有的奇珍异宝,所拥有的这些这些这些,一句话,不愧是……,哦,举手了,说吧!不愧是当时世界上——生接: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师:真好呀!这回呀,请同学们读课文了,端好,刚才你是讲出来的圆明园有什么,这回你要读读圆明园里,怎么就说人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注意,我可不讲“最大”,你得用读来告诉大家,怎么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要让你的读来体会出来。
让我们大家感觉到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可以选择读一句也行,读一段也行。
你愿意读哪就读哪!想读吗?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我知道你读的,你看“不但……还……”,当然我性格和她不一样,窦老师性格可能外向一点,我就非得瞪着眼睛告诉人家,你得听进去,“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可能我会这样读。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把我的“哇”去掉就行!不信,你再来试试看,我知道你的性格比我向一些。
来!生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哇!师笑着说:“哇”就不用了!既然是朗读,咱就不用“哇”了!那是自己的随意!请坐!这样讲,谁再来读!生2: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生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师:你怎么这么会读呀!和刚才的同学呀,“下至唐、宋、元、明、清”虽然用了顿号,可是人家听进去,就不像我班学生这样读,有时候:(快速读)“下至唐、宋、元、明、清”。
别人一听,诶!诶!所以她这一读,(仿生3读)“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怪不得是博物馆、艺术馆哪!会读,还有吗?再读。
生4: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庭台楼阁。
师:你不要激动,刚才你读得稍快了一点。
是什么样的“殿堂”、什么样的“庭台楼阁”?那可是不一样的哦!生4再读。
师:看,多自豪呀!这有底气,对不对呀,所以,这样一介绍一讲,我们就感觉到这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齐接)博物馆、艺术馆!那同学的头都扬起来了!所以全班同学再读这句话!课文里的这句话再读!把刚才那些感受送到这里,来!生齐读: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师:诶!圆明园里有40个景点,叫圆明园四十景,有没有同学知道,诶,(有一生举手)真了不起!你能知道几处也行,说说他们的名字?生:有海安澜园……,和……,还有……师:我明白了。
他也了不起,他刚才看到这里了,他说的“安澜园”,那是一个地点。
我说的是四十景,是我们的古人呐,文人墨客,给他起的名字。
叫“四十景”。
这样。
我先给大家推荐二十景,行不行?生(齐说):行!(出示)师:我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二十景,出示四十景中的二十景:正大光明……开始!生齐读。
师:你看你读就读这么长时间,这才是二十景,真要让你去游览的话,咱哪儿也不去,就游览这四十景,你打算住多少天?你打算游多少天?生1:打算住上四十天,每天游一个景!师:不想回来了!生2:我打算住四个月。
平均每三天去一个地方。
生3:我打算永远不回来了。
全班哄堂大笑。
师:因为什么原因呢?用一个词。
生3:因为它太美了。
师:哦!一个字。
生齐说:美!师归纳板书: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课堂实录(3)师:那也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这样吧,反正这景我们一个个也看不完,那我们去三处行不行?生齐说:行!师:准备出发!准备了啊!同学们,第一站来到——(出示图片)生齐说:蓬莱瑶台!师:第二站——(出示图片)生齐说:平湖秋月!师:最后来到——(出示图片)生齐说:雷峰夕照!师:选择一处,谈谈感受!生1:那个蓬莱瑶台很好的,好象住在天上,好像是神仙。
师笑着说:看给你美的呀!生2:我这是在哪呀?师:你在什么地方有这样的感慨?生2:就是在那个平湖秋月。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生2:因为我觉得这个亭台,还有那个湖,还有那些灯,觉得就是美死了!师:美死了,不用他的“美”,你再换一个字或一个词。
生2:(想了一下)还是美。
师:我给你建议一下,加个“妙”,连起来!生2:美妙!师:可以不!生2:可以!师:所以你才说“我这是在哪呀?”生3:我觉得“平湖秋月”很好!在那个楼阁里面,赏着月夜,吃上什么东西,观赏还很好。
师:说个词,你就被——生3:被陶醉了。
师:还有吗?别的呀!不可以聊一聊呀?谁没有发过言?生4:我觉得雷峰夕照有一些美,因为背景有一点夕阳,我站在楼顶的话,就可以看到师:楼顶、峰顶、雷峰塔顶生4:如果我在峰顶的话,就可以看见远处的夕阳,所以这个“雷峰夕照”觉得很美。
师:你在塔上看,你在塔下又看,这傍晚的云霞,和这雷峰塔整体感觉那真是——生4接:舒服!师:你是舒服,哈哈!我可能和你感觉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