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症状和治疗 猪大肠杆菌病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症状和治疗 猪大肠杆菌病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0665725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0.png)
猪大肠杆菌病症状和治疗猪大肠杆菌病治疗方法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三种主要病症,三种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各不相同。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供养猪的朋友们参考。
一、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猪的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肠道传染病。
常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三种类型,以严重腹泻和毒血症为特征。
1、仔猪黄痢:潜伏期短,短的在出生后12小时以内即可发病,一般不超过1周。
个别猪只突然发病死亡,其他仔猪相继出现腹泻,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在病猪和病死猪的肛门附近常粘有黄色粪便,圈舍内到处可见患病仔猪排出的黄色稀粪,最后仔猪因脱水、消瘦、昏迷而死亡。
感染仔猪发病率可达到90%以上,仔猪黄痢死亡率高,有的可达100%。
2、仔猪白痢: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生腹泻,体温正常,圈舍内随处可见有白色、灰白色并带有腥臭味的粪便。
病程2~3天,大多数能自然康复,死亡率较低。
3、仔猪水肿:本病最特殊的表现是在眼睑、面部水肿,有时波及到颈部和腹下。
站立行走时就像喝醉酒一样摇摆不定。
捕捉时病猪叫声撕哑,病猪先拉稀而后便秘。
二、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1、仔猪黄痢的治疗一般可以分2次给仔猪喂服由40~160mg三甲氧苄氨嘧啶、0.2~0.8g磺胺嘧啶、0.5g活性炭组成的均匀混合物,每天服用2次,直到仔猪痊愈。
硫酸新霉素,每千克体重口服15~25mg,每天2~4次。
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4~7mg,每天1次;或者每千克体重口服4~11mg,每天2次。
环丙沙星,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10mg,每天2次。
2、仔猪白痢的治疗对病猪治疗前,最好将分离出的致病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据此选择抑菌效果较好的抗生素。
同时,可对哺乳母猪用药,使其体内的病原性大肠杆菌被抑制,避免母乳被大肠杆菌感染,同时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进入乳汁,仔猪在吸食乳汁的同时吸入药物。
3、猪水肿病的治疗在患病仔猪的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盐类泻剂,连续使用2天,再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硫酸新霉素或卡那霉素,每天2次,连续注射2~3天。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79294375727a5e9856a61e2.png)
1 临诊 症状 和病 变 . 2 仔 猪 出 生后 还健 康 , 数 小 时 到数 天 后 即 发生 但 下 痢 。病 猪 主要 症 状是 脱 水 和下 痢 , 黄痢 仔 猪排 黄 色 稀便 , 内含 凝 乳小 块 。严重 的精 神沉 郁 , 吃 奶 , 不 迅 速脱 水 、 昏迷 而死 亡 。急性 病 例 不见 症 状 而 昏迷
养 猪
猪 大 肠 杆 菌 病 的 诊 断 及 防 治
黄 金 来
( 东省 罗定 市 泗纶镇 畜 牧兽 医渔 业站 ,罗定 广 57 4 2 2 5)
D0 1 .9 9J I : 03 6 / . 1 SSN.6 - 0 7 2 1 .50 5 1 71 6 2 . 0 0 .4 1
猪 大 肠 杆 菌 病 是 由致 病 性 大 肠 杆 菌 引起 的 猪
配, 产房保持 清洁干燥 , 消毒 , 时用 01 注意 接产 . %高锰
酸钾液擦拭乳头和乳房 , 使新生猪尽早 吃上初乳 。 应 用 仔 猪 大 肠 埃 希 氏 大肠 杆 菌 病 三 价 灭 活 疫
的一 种 急性 传 染病 。临床 上 主 要表 现 为 肠炎 、 毒 肠
仔 猪 黄痢 是 出生后 几小 时 到 l 龄仔 猪 的一 种 周
试 验 , 用 敏感 药 物 , 种 药物 同时使 用 , 选 两 防止 产生 耐 药性 菌 。在 有本病 的猪群 中 , 也可 进行 药物 预 防 ,
仔 猪 出生 后 马上 用 抗 菌 药 物 口服 或 注射 ,连 续 数 天, 但不 可 与动 物微 生态 制剂 同时应用 。
11 流行 特 点 .
此病 是 由小肠 内 的 大 肠 杆 菌 所 产 生 的神 经 毒
素 和致水 肿 毒素 引起 的 。断奶 后 的健 壮仔 猪突 然死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0275c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9.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影响猪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可存在于环境中,并通过粪便、废水等途径传播。
猪大肠杆菌病不仅会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还会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失。
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
一、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厌食、呕吐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猪的死亡。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粪便、粪尿污染的饮水、饲料以及直接接触传播。
饲料、水源和猪舍环境的卫生状况不佳也是猪大肠杆菌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1. 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卫生状况对预防猪大肠杆菌病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猪舍,及时清除粪便和废料,保持猪舍内的干净整洁。
定期清理和消毒饮水设备、饲料槽和其他设施,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2. 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和传播。
要保持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出现潮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
3. 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猪场应该使用干净卫生的饲料和饮水,避免使用发霉或变质的饲料。
定期清洗和消毒饲料槽和饮水器,防止细菌在这些设施内的滋生和传播。
4. 饲料和饮水添加抗菌剂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抗菌剂,可以有效控制大肠杆菌的滋生和传播。
但是在使用抗菌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使用,避免滥用抗菌剂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5. 加强猪群的免疫力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增强猪的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猪大肠杆菌病的能力。
6.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养猪过程中,如果发生了猪大肠杆菌病的疫情,可以采取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方法来控制病情的发展。
但一定要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7. 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监测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猪大肠杆菌病的病例,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病情的继续蔓延。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e1d366d581b6bd97e19ea59.png)
该种致病菌不会表现 出致病能力 ,当猪 猪恢复健康 。
用五天为一个疗程。同时为了有效 预防
群受到外界应激条件影响 ,如饲养密度 较高 ,猪舍寒冷 ,通风不 良,粪便 堆积 ,
3 病理学变化
患病猪出现脱水症 状 ,针对 腹泻 时间较
解剖 5头病死哺乳仔猪 ,发现所有 长 的患病猪 ,使用补液盐 ,补液盐是 由
病 ,随着猪 日龄的下降 ,感 染率 ,发病 4头 哺乳母 猪症状较轻 ,表现为轻微 呕 次 ,连续使用 天为一个疗程 。同时全
率和致死率都呈现升高趋势。 由于大肠 吐腹泻 ,体温正常 ,排 泄物为粥样黄 白 群猪使用诺氟 沙星可溶性粉 剂 ,每千 g 杆菌病属于条件致病菌 ,通常情 况下 , 色稀便 ,强化 护理一周后 ,4头哺乳母 水中添加 10g粉剂 ,每天三次 ,连续使
户 向县级兽医单位报告 ,他养 殖的两窝 杂有 少量 黄色的颗粒状 物质 ,肠 系膜 淋 猪群 生长 良好 ,未继续 发病 。 日常要指
15日龄的哺乳仔猪 出现严重腹泻症状 , 巴结严 重充血肿大 ,外 观呈 现淡 红色 , 导饲 养户做好 预防工作 。由于大肠杆 菌
要求兽医站前来诊治 。兽医站接到求助 切面多汁。4头病死猪 ,心脏扩张严重 , 属于条件 致病 菌 ,通常情况下不会表 现
垫料较薄 ,并且存在垫料板结的现象 ,
无菌环境下采集病死猪肠系膜淋巴 液 ,每天对猪舍进行一次消毒。对于患
粪便没有及时清理 ,粪便发酵 ,产生 了 结病变组织 ,胃肠道 内容物 ,制成触片 病猪的腹泻物可以及时用生石灰将粪 便
大量刺激性气体 。兽 医到场后 ,邻近的 后 ,经火焰 固定 ,用革兰 氏染色 ,干燥 覆盖后堆积发酵 。日常还要做好科学饲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8ece026ad51f01dc381f18f.png)
X u m u s h o u y i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仔猪肠道传染病,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
猪大肠杆菌病的致病表现包括三种,分别是黄痢、白痢和水肿病,这三种病症是仔猪成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关系到畜牧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必然趋势,养殖数量的上升和养殖密度的增加,使得猪大肠杆菌病一旦出现就会形成较大的波及面,较高的死亡数量,若不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猪大肠杆菌病则成为严重限制现代畜牧也健康发展的阻碍。
一、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规情况下,大肠杆菌是肠道内的常见、有益菌,并不会引发肠道疾病。
但在一定条件下,大肠杆菌中的某些血清型菌株可以引发肠道感染、腹泻、败血症,它们是导致仔猪患大肠杆菌病的元凶。
这类大肠杆菌生有鞭毛、无芽孢、能运动,能够利用肠道内的糖类物质发酵来产生酸类物质、产生气体。
这类致病的大肠杆菌本身的抵抗能力不强,消毒药物可杀灭,在60℃环境下15min也可死亡,但在长期与某种药物接触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抗药性。
二、猪大肠杆菌病的患病特征和临床诊断猪大肠杆菌病的致病表现有黄痢、白痢、水肿病三种,三种病症各有不同的特征,是养殖户和兽医判断仔猪患病病因、采取治疗手段的依据。
1、仔猪黄痢的患病特征仔猪黄痢主要患病群体为1周龄内的仔猪,其中3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后随着日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
黄痢的发病无明显的季节特征,而是与携带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母猪作为源头传播,致病菌随着猪排泄物进入水源、空气,污染垫草、母猪乳头附近皮肤,从而导致同一窝仔猪一起发病、死亡。
仔猪黄痢的发病速度快,致死速度快,通常表现为突然衰弱,排出黄白色或黄色糨糊状粪便,粪便中隐约可见未消化的乳块,患病仔猪很快消瘦、死亡。
2、仔猪白痢的患病特征仔猪白痢主要患病群体为2~3周龄范围内的仔猪,其中10~30日龄范围内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后随着日龄增长发病率逐渐降低,1月龄以上的仔猪基本不见发病。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d272053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5.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猪的生产性能。
为了控制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1. 饲养环境的管理:猪舍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
保持舒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密集饲养。
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减少氨气和细菌的浓度,有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2. 饲料管理:使用高质量的饲料,配方科学合理,并与猪的生长发育阶段相适应。
避免过度饲料,减少饲料中的抗生素使用。
定期清理喂食器和水槽,确保供水和饲料的清洁。
3. 疫苗接种:合理使用疫苗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根据猪群的情况和猪病流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4. 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群管理,实施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限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舍,定期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猪只。
消毒工具、设备和车辆,避免病菌的传播。
5. 病死动物的处理:及时处理病死动物,避免交叉感染。
确保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如焚烧或埋葬,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6. 防止应激和交叉感染: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导致免疫力下降。
需要减少运输、拍卖和其他压力事件,以减少猪群的压力和交叉感染的机会。
要定期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临床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要按照兽医指导和使用说明,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抗生素。
加强对抗生素的监管,避免抗药性菌株的产生。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饲养环境的管理、饲料管理、疫苗接种、生物安全措施、病死动物的处理、防止应激和交叉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
通过综合施策,可以有效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088a302866fb84ae55c8d17.png)
般无明显变化 , 病猪逐 渐消瘦 , 拱背 , 发 育 弛
缓, 被 毛 粗糙 无 光 、 不沽 , 病程 2 ~ 3天 , 除 少 数 发 病E l 龄 较 小 的仔 猪 易 死 亡外 ,一 般 病 猪 病情 较
K 9 1 、 K 8 8 a e , 01 4 7 : K 8 9 、 K 8 8 a e , 01 0 1 、 0 4 5等 。
的凝 固性坏 死灶 , 脾 淤血 等 。
1 . 2仔 猪 白痢
仔 猪 白痢 又称 迟发 性 大肠 杆菌 病 ,是 1 0 ~ 3 O
日龄 仔 猪多 发 的一 种 急性 肠道 传染 病 , 以排 泄 腥 臭 的灰 白色粥样 粪 便 为特 征 。本病 的 发病 率 高 , 但死 亡率 较低 。 引起该 病 的大肠 杆菌 主要 的血 清
型为 0 8 : K8 8 , 0 6 6 , 01 1 5 , 0 1 4 1 , 01 4 7 , 0 1 4 9 , 0 2 , 0 4 5也可 引起 该病 。 1 . 2 . 1 症 状
济损 失 ,பைடு நூலகம்提 高养 殖效 益 。
1大肠 杆 菌所 引起 的猪 的疾病
1 . 1 仔 猪 黄 痢
1 . 2 . 2病理 变 化 病 死 猪 表 现 消瘦 、 脱 水 。主要 病 变 位 于 胃和 小 肠前 部 , 胃内有少 量凝 乳块 。 肠 黏膜 潮红 , 部 分
充血 , 肠壁 变 薄 而带半 透 明状 , 肠 黏膜 易 剥脱 , 肠
内空 虚 , 肠 内容 物 为 少 量 稀 薄 、 黄 白色 带 酸臭 味
杆 菌 病 的关 键 在 于减 低 致 病 性 大肠 杆 菌 感 染 的
0 9 8 、 O1 1 5 、 O1 2 1 、 O1 4 7 、 O1 5 7等 。与水 肿病有 关 的血 清型 菌株对 猪有 特 嗜性 。 在 其他 动物 中没有
猪的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的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c5035c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e0.png)
健康养殖·诊疗畜牧业环境 2020.1876摘 要:大肠杆菌是肠道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易引起肠道传染性疾病。
仔猪常常通过消化系统感染了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仔猪腹泻,常见有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以及仔猪水肿病。
这些致病菌常常存在于周围环境,母猪的肠道、产道中。
关键词:猪;大肠杆菌病;诊断;治疗1 前言畜舍环境恶劣,天气多变或仔猪体质较弱,免疫力下降的时候也容易诱发此病。
冬季空气干冷,夏季炎热、潮湿易诱发仔猪白痢和黄痢。
如果天气又湿又冷,而且天气温差较大,或突然换饲料,易导致发生水肿病。
大肠杆菌病导致幼仔猪大量死亡或者生长发育迟缓,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致使养殖户在经济上受到重大的损失。
2 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刚生下来的1~3d的仔猪易发生仔猪黄痢,但是有时也可能在出生后12h发生该病,一般仔猪的发病率能达到80%以上。
产下的一窝仔猪在10~30d期间,如果有一头发生仔猪白痢,可能感染其他仔猪同时发病或者相继发病,并且发病多在一半以上,但是死亡率低。
猪水肿病主要发生在断奶后1~2周的仔猪并且绝大多数是生长快而且长的比较壮的仔猪,传染性的机率较低,死亡率可达90%以上。
3 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特点3.1 仔猪黄痢初生仔猪感染时,发病急,易致死,在临床上表现为排黄色粪便的腹泻为特征,潜伏期很短,在仔猪出生12h以后就会发病,慢慢一窝猪都发病,粪便呈黄色浆状 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小片,很快消瘦,昏迷死亡。
3.2 仔猪白痢饲养条件不良,机体较弱的2~4周龄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易导致其发生一种急性肠道传染性疾病。
临诊上以排灰白色或灰黄色,有腥臭味,粥状的一种腹泻为特征。
仔猪发生腹泻较突然,排出粪便为乳白色或白色,呈浆糊状,后期排便失禁,逐渐瘦弱,病程一般3~4d,最多一周,可自行康复,死亡率低,但仔猪生长发育迟缓,育肥周期延长。
3.3 猪水肿病因血清型菌株致病性强,故侵入血中引起断奶仔猪的毒血症。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对策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及防治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9ee8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f.png)
防治对策2023-11-07CATALOGUE目录•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及诊断•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特征•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对策•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案例分析•相关参考文献01猪大肠杆菌病概述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引起的猪肠道和全身性感染的疾病,是养猪业中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
疾病定义本病以腹泻、脱水、电解质失衡和死亡为主要特征,对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的危害尤为严重。
根据致病性不同,大肠埃希氏菌可分为产毒素型、肠道侵袭型和肠道致病型等多种类型,其中产毒素型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疾病特点疾病定义与特点流行病学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成年猪较少发生。
易感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特点患病猪、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母猪的子宫和脐带垂直传播给仔猪。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潮湿、寒冷的环境,特别是多雨、多变的春季和秋季。
病变部位本病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肠道,但也可引起全身性感染。
病理变化肠道出现卡他性炎症,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稀薄,有时可见黏液和血液。
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肠壁坏死、溃疡和穿孔等病变。
全身性感染时,可见多个器官发生炎症和坏死。
病理学特点02猪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及诊断多见于流行初期,患病猪全身衰弱,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粪便呈黄色水样,有恶臭。
部分猪出现咳嗽、喘气。
病程短促,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内脏有大量出血点。
临床症状多发生于2-4周龄的仔猪,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剧烈腹泻和呕吐,粪便呈灰黄色或黄色水样,含有凝乳块。
病猪迅速脱水、酸中毒,衰弱、昏迷,病程很短,死亡率高。
剖检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肥厚,肠内容物呈黄绿色,有酸臭味。
以10日龄左右仔猪多发,病猪开始出现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步态蹒跚、弓背、颈部震颤、昏迷以及四肢划水样等。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d4f787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1.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引言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类感染性疾病,由大肠杆菌引起。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猪养殖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方法,帮助养殖户有效地控制和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1. 确诊猪大肠杆菌病在选择治疗方法前,首先需要对猪是否感染了大肠杆菌进行确诊。
常用的方法有:•症状观察:观察猪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病猪通常出现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
•病理学检查:通过解剖病死猪,观察肠道黏膜的病变情况,如发现黏膜的充血、水肿、坏死等病变,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了大肠杆菌。
•病原学检查:采集猪粪样品,通过细菌培养和鉴定方法检测是否存在大肠杆菌感染。
2.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是常用的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抗生素有:•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这类抗生素可抑制大肠杆菌的DNA合成,对大肠杆菌感染疗效显著。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可破坏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合成,对感染的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磺胺类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可以竞争性地结合于大肠杆菌细胞内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干扰大肠杆菌的代谢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使用需要遵循兽药使用规范,按照兽医的指导合理使用,以避免产生药物抗性。
3. 改善饲养管理除了药物治疗,改善饲养管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同样重要。
•清洁环境: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猪舍的粪便,并进行消毒,减少大肠杆菌的繁殖和传播。
•营养平衡:合理搭配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消毒水源:给猪提供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定期消毒水源,预防水源污染引起的感染。
•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疑似感染猪,应及时隔离,防止病原菌传播给其他猪。
4.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帮助猪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对于猪大肠杆菌病,常用的疫苗有:•活菌苗:通过给猪注射活菌疫苗,帮助猪建立免疫防线,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
猪大肠杆菌感染诊断与防治
![猪大肠杆菌感染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60b8d05964bcf84b9d57b66.png)
参考文献 : [ 1 ] 龙冬梅 , 韦冠 东, 汤德 元 , 等. 贵州省 某
规模化 猪场猪瘟 、 猪 伪 狂 犬 病 和 大肠 杆 菌 病
养 殖户 可 以根据 流行病 学及 病猪
1 猪 大 肠杆 菌 病 症 分 析
的症状变化来判 断是否感染大肠杆 菌。
混合感 染的诊 断 黑龙 江畜牧兽 医, 2 0 1 6 ( 1 ) :
1 , 2 仔 猪 白痢
重炎 症 ,心 、肝 、肾等 器的母 乳 :最
后做好 药物 预 防工 作 ,并 在母 猪 饲料 中添加大肠杆菌的抗 生素。
3 . 2 治 疗 方法
此病也 是仔 猪 常见 的肠道 传染 疾
胡 亮
病 ,主要 由于肠道菌群 繁殖过量所致 , 且在寒 冷 与炎热 的极端 天气 发病 比较
此病 主要 由溶 血性 大肠 杆菌 引起
摘 要 :猪 大 肠 杆 菌 病 症 分 为仔 猪 黄 痢 、
的 急性 致 死病 症 ,多发 于 断奶 仔 猪 ,
仔 猪 白痢 、猪 水肿病 。养殖 户可 以根
据 流 行 病 学 及 病 猪 的 症 状 变 化 来 判 断 是 否 感 染 大肠 杆 菌 。 但 也 应 注 意 与 冠
定 。准确检查 出大肠杆菌 的存在 。
3 防 治 方 法
3 . 1 预 防方 法
[ 3 】 李彬. 猪大肠杆菌病与非典 型猪 瘟混
合 感染的诊 断4 1 E  ̄D ] . 北方牧业, 2 0 1 6 ( 4 ) : 3 2 . 『 4 1 卢燕, 李亚菲, 肖倩 雯, 等. 马 波沙星在
I
疫 病 防 治 I
1 0 0 %。感染黄 痢的仔猪 会拉黄 色的水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37e22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f.png)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大肠杆菌病简介猪大肠杆菌病,又称猪暴露性肠炎,是一种由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猪类传染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生长发育期的幼猪,尤其是离乳仔猪。
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脱水、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猪的死亡。
这种疾病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猪大肠杆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粪口传播和环境传播两种方式,因此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定期消毒、定期检测和加强养殖管理也是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正文2.1 病原学特点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对象为猪。
病原学研究表明,引起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大肠杆菌O157:H7和O145:H28等特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这些大肠杆菌病原体在感染猪后,主要通过猪粪便排泄入环境,通过口-粪传播途径继续传播给其他健康猪。
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学特点还包括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感染性。
这些致病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长时间存活,甚至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中,如污染的水源或饲料中,可以迅速繁殖并引发疫情。
大肠杆菌O157:H7等血清型的菌株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能够在干燥、酸碱度不同或低温等各种条件下存活,增加了其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了解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原学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规范饲养操作以及定期检测和消毒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传播途径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环境传播。
猪只要摄入带有大肠杆菌的食物或水源,就可能感染猪大肠杆菌病。
病原体还可以通过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危害性很大。
传播途径的主要途径包括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携带者、食用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食物、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和接触被污染的环境等。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ae92ab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18.png)
浅谈猪大肠杆菌病防治措施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猪只肠道感染疾病,由大肠杆菌引起,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猪大肠杆菌病不仅对猪只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对人类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是养猪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浅谈。
一、猪大肠杆菌病的病因和病症猪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猪只肠道感染疾病,病原菌主要通过口-粪传播和接触传播途径传播。
受到感染的猪只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猪只死亡。
携带大肠杆菌的猪只体内可能会产生毒素,如果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预防和控制猪大肠杆菌病显得尤为重要。
1.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
要做好饲料卫生管理,定期清理饲料存储设施,及时清理饲料露天储存的地面,防止饲料受到污染。
要加强猪只定期检疫,发现患病猪只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情蔓延。
注意保持猪只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病原菌传播的机会。
合理饲养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保证饮水质量,防止水质受到污染。
要合理配置饲料,满足猪只的营养需求,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要避免饲养密度过大,合理控制猪舍内的猪只数量,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3.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手段。
猪大肠杆菌病疫苗可通过针对性接种,提高猪只对大肠杆菌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养猪场要定期进行猪大肠杆菌病的疫苗接种,确保猪只免疫力的稳定和充足。
4. 严格消毒严格消毒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
定期对饲料、饮水器、猪舍等场所进行消毒,阻断病原菌传播途径,减少猪只的感染风险。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5. 合理使用抗生素在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过程中,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一种有效手段。
当猪只出现症状时,可以进行抗生素治疗,减轻病情,防止病情扩散。
猪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008d2bfd4d8d15abe234e4c.png)
畜牧兽医Xu m u s h o u yi猪大肠杆菌病诊断与防治措施康健1张文奎2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所引起。
目前,根据猪的生长日龄和病菌的血清类型差异,将大肠杆菌病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有代表性的,本文从其诊断的症状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养猪户养猪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壮大,猪的养殖数量也在不断上升,但是随着养猪数量的增多,养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考验,一些猪的常见病、多发病对仔猪存活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为养猪业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在养猪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可以进一步促进养猪业的发展。
1大肠杆菌病的诊断1.1仔猪黄痢易发生在1周龄以内的仔猪,多见于1至3日龄。
头胎母猪产下的仔猪发病率是最高的。
对于雨季,出生半天的仔猪就容易感染上,其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粪便排出的大量病原性大肠杆菌,对母猪产生污染,使其成为传染源,猪群一旦被传染,发展非常迅速,直接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仔猪黄痢最初症状是突然腹泻,排出的粪便是粥状水样。
灰黄色,有的带有小气泡,腥臭。
患病猪没有呕吐现象,口渴并脱水,几分钟就腹泻1次,最后脱水严重,肠管膨胀,腹部皮下水肿,肠道内有大量黄色液状物,肠膜的淋巴结有弥漫性的小出血点,肝、肾出现坏死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1.2仔猪白痢多发生在10到30日龄的仔猪身上,多见2至3周龄,1月龄仔猪基本不再发病。
仔猪白痢病受内源性感染所至,诱发原因是猪舍卫生环境差,阴冷潮湿、气温突然发生变化、母乳不足或过浓等。
受病特征是病猪腹泻时排出的是白便、或黄色有特殊臭味的粥状便,病猪怕冷,不爱吃奶,身体苍白消瘦,也脱水。
发生此病除日龄较小的仔猪容易死亡,对于病情较轻的,处理及时可以自愈。
但是条件差的猪舍基本一头有毛病就全受传染。
猪肠内有灰白色的油膏物,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要及时防治。
1.3仔猪水肿病多发生在断奶后,多见身体强壮、生长速度快的仔猪。
基于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分析
![基于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813f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7.png)
基于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分析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类肠道传染病,病原菌主要存在于猪类的肠道内,可引起猪类的腹泻、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猪类的死亡。
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不仅会给猪类畜牧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主要通过猪类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来进行。
兽医可以根据猪类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大肠杆菌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发热、食欲不振等。
但这些症状并不一定是猪大肠杆菌病的特异表现,因此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来确定诊断。
实验室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和分离、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
细菌培养和分离是一种直接从猪类的粪便或肠道分泌物中分离和培养出大肠杆菌的方法,可以明确病原菌的存在。
PCR技术则可以通过放大病原菌的DNA来检测病原菌的存在,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则是一种通过检测猪类血清中抗体水平的方法,可以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原菌的鉴定。
确定了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后,就需要进行综合防治措施来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发展。
要采取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定期清洁消毒猪舍和相关设施,确保饮水、饲料的卫生环境。
要加强猪类的饲养管理,保持猪类的健康状态,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避免因应激导致感染。
还可以采用疫苗接种的方式来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猪类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除了以上的措施外,还可以采用中药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来控制猪大肠杆菌病。
不少中药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猪类的感染。
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中药成分,或者采用中药喷洒的方式来增强猪类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病的猪类,还可以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来加速恢复,减少疾病的损失。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兽医、猪类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共同合作。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f5ab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3.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猪大肠杆菌病,又称猪大肠杆菌性腹泻,是由猪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猪类传染病,该病在猪群中传播迅速,疫情一旦暴发,将给猪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科学有效地防治猪大肠杆菌病对于猪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方法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养猪户和兽医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和应对病情。
一、预防措施1、严格饲养管理猪场内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因为环境湿度过高而造成细菌滋生。
定期清理粪便和废料,保持猪圈的卫生,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
合理控制饲料的质量,避免因为饲料中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感染而引发大肠杆菌病。
2、维持良好饲养条件猪场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条件,避免猪圈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者通风不畅所引发的大肠杆菌病。
3、饲料和饮水卫生管理猪场应经常清理和消毒饲料和饮水的容器,定期更换饮水设施中的水质,确保猪只的饮食都是干净卫生的。
二、疫苗预防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成功研发了猪大肠杆菌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大肠杆菌病。
养猪户在管理猪只的也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向当地兽医咨询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及时给猪只接种疫苗,提高猪只的免疫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病猪隔离如果发现有猪只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将病猪隔离,避免与健康猪只接触,同时及时请兽医对病猪进行诊断。
对于已经感染大肠杆菌病的猪只,应该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淘汰,以防止疫情扩散。
四、加强消毒猪场内猪只生活的地方、饲料和饮水设施等应经常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减少疾病的传播。
消毒药物的选择应以对大肠杆菌有良好杀灭作用并对猪只无害为原则。
五、科学饲养科学饲养不仅能够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还可以降低猪只患病的风险。
饲养户应该根据猪只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配制饲料,合理的饲养密度,为猪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猪大肠杆菌病对于猪场的危害是不可小视的,猪场的养猪户需要不断加强猪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
仔猪大肠杆菌病怎么防治
![仔猪大肠杆菌病怎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8eac1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7c.png)
04
防治策略
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
疫苗选择
选择与当地流行的大肠杆 菌血清型匹配的疫苗,以 提供更有效的免疫保护。
免疫时间
在仔猪出生后尽早进行免 疫接种,通常在出生后24 小时内完成。
免疫剂量
根据疫苗类型和生产商的 推荐,给予适当的免疫剂 量,以确保仔猪获得足够 的免疫力。
生物安全和防疫措施
清洁和消毒
大肠杆菌。
母猪饲料营养不足、环境卫生差 、温度变化大等因素也可能促进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环境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如圈舍潮 湿、粪便堆积、通风不良等都容易导致疾病传播。
在气候寒冷、湿度大的环境中,仔猪容易发生腹泻等肠道疾 病,特别是在季节更替时。
03
诊断和识别
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仔猪的致病性不同,其中O18、O80、O138、O139等血 清型与仔猪黄痢的发病密切相关。
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素产生有关,如LT毒素(肠毒素)菌后,其粪便中 会含有大量细菌,容易感染仔猪
。
母猪在分娩前后没有做好清洁和 消毒工作,也容易导致仔猪感染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仔猪大肠杆菌病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腹泻、脱水等症状。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体温 升高等症状。
病理变化
仔猪大肠杆菌病的病理变化包括肠黏膜充血、水肿,肠内容物稀薄,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 。
实验室诊断方法
细菌分离培养
采集病猪的粪便或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以鉴定大肠杆菌。
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规定的用药时间和 疗程给药,确保仔猪体内的病原菌得到有 效控制。
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增加病原菌的耐药 性。同时,在用药期间要留意仔猪的反应 ,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de0885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5.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猪群中,给养猪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对于猪养殖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流行特点猪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在猪圈密集饲养条件下,猪群中易出现集体性疾病爆发。
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猪大肠杆菌容易滋生和扩散。
猪大肠杆菌病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多发生在春夏季节,这与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二、临床症状1. 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急性型猪大肠杆菌病发病快,病情急剧,症状较为明显,患猪常表现为高烧、厌食、精神萎靡、腹泻,粪便呈稀水样,甚至混有粘液和血液。
严重的病例还可能出现腰腹部剧痛、呼吸困难、脱水等症状,严重者可能死亡。
2. 慢性型猪大肠杆菌病慢性型猪大肠杆菌病常见于年龄较大的猪,患猪精神状态欠佳,食欲减退,体温轻度升高,粪便呈黏稠状或粘液便,粪便颜色偏浅,腹泻不严重,但长期患病的猪群生长缓慢,产肉率下降。
三、治疗1. 药物治疗一旦发生猪大肠杆菌病,应立即对患病猪进行隔离,并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通常采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进行治疗,有效控制和杀灭大肠杆菌,缓解症状,加快康复。
2. 支持疗法对于患病的猪,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保温、适当营养补充、饮水等,并严格控制饲料,减少对消化系统的刺激,促进肠道修复。
3. 生态治疗在猪场环境中进行生态治疗,采取适当的环境管理措施,如加强卫生消毒、改善通风条件、改善圈舍卫生条件等,可以有效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预防1. 疫苗预防开展猪大肠杆菌病疫苗接种工作,选择有效的疫苗对猪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减少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 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场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控制室温湿度,避免因环境条件不佳而滋生大肠杆菌。
3.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猪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措施,包括合理配饲料,定期清理饲料槽、饮水器、粪便等,保持饲料水质的新鲜,避免饲料受污染,减少猪的应激反应,提高猪的自身免疫力。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5b3cb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e.png)
猪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措施猪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群常见的感染病。
该病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腹泻、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导致猪群死亡。
为了有效控制猪大肠杆菌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下面介绍几种措施:1. 饲养管理措施在日常饲养管理方面,应该做到定时喂食、定量喂食、合理饲料配比,保证猪的营养摄入与生长需要。
饮水应该点到位,保证猪的饮水量充足。
同时注意消毒,定期清理猪栏及饮水系统,防止感染病原体。
2. 疫苗预防在猪只出生后的第7天注射大肠杆菌疫苗,并在45天、70天、95天、120天等定期重复接种,增强猪只免疫力,提高对大肠杆菌的防御能力。
3. 用药措施猪只出现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时,应该及时配合兽医进行治疗。
使用药物应该遵循科学用药的原则,根据症状和病情合理选药,不滥用抗生素,避免药物滥用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4. 环境卫生管理猪舍应该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减少猪只和病菌的接触,预防病原体的传播。
在猪舍内应该设有洗手间,设置洗手池,并定期更换和清洗洗手液,保证养殖人员的卫生条件。
5. 养殖场周围清洁管理猪舍周围应该保持干净、整洁,清除垃圾、废弃物等可能成为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的物品,定期用消毒剂喷洒病菌易滋生的区域。
6. 疫区管制和隔离治疗在猪群中出现猪大肠杆菌病的症状时,应该立即进行管制和隔离治疗,切断病菌的传播途径,阻止病菌扩散。
同时将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了解发病的情况及其病原体,以便有效的控制和预防该病的发生。
通过上述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猪大肠杆菌病的传播和扩散,减少猪只的死亡率,提高猪群的养殖效益。
然而,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养殖人员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提高科学饲养技能,规范生产操作,加强卫生管理,确保猪只健康生长,保障人民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牧医062班
学号200601013206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姓名石培宇
系部畜牧系
专业畜牧兽医
指导教师吉俊玲职称副教授
日期2009-6-10
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石培宇
【摘要】猪大肠杆菌病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炎、肠毒症等多种症状。
由于猪的生长日龄以及病原菌的血清型的差异,引起的疾病可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仔猪水肿病三种。
本文从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具肠杆菌做分析。
目的是为今后在养猪生产中防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肠杆菌;猪;诊断;预防
前言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日益增多,在各地呈上升趋势,以成为猪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成为仔猪存活的主要原因。
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及早确诊本病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对保证养猪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病原
大肠杆菌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治病性菌株引起的疾病的总称。
本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胞,一般有数根鞭毛,常为无荚膜的、两端钝圆的短猪的侵害较严重,常引起严重的腹泻与败血症,是致初生仔猪和断奶仔猪腹泻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病原菌杆菌。
对仔。
按发病日龄和临床特征分为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
本菌对外界因素抵抗力不强,60℃15min即可死亡,一般消毒药均易将其杀死。
2、流行病学特点
2.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无明显季节性,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以1~3日龄多见,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
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病死率几乎100%。
头胎母猪所产仔猪发病最为严重,随着胎次的增加,仔猪发病逐渐减轻。
这是由于母猪长期感染大肠杆菌而逐渐产生了对该菌的免疫力。
在新建的猪场,本病的危害严重,之后发病逐渐减轻也就是这个原因。
新生24h内仔猪最易感染发病。
一般在生后3天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7天。
在梅雨季节也有生后12h发病的。
头胎母猪产的仔猪最易发生本病,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致死率逐渐减少。
传染源主要是带菌母猪,
由粪便排出大量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母猪乳头和体表皮肤,仔猪吮乳或舔舐母猪皮肤时被感染,感染仔猪和母猪的粪便污染猪床、饲料、用具和饮水。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
猪群一旦发病,如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2~3周龄仔猪多发,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病。
本病发病率约50%,而病死率较低。
本病主要由内源性感染引起的,其诱发原因主要有猪舍卫生条件差、阴冷潮湿、气候骤变、母猪的乳汁不足或过浓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生后,其余的往往同时或相继发生。
2.3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常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性。
主要发生于断奶后的仔猪,尤以体况健壮、生长快的仔猪最为多见,育肥猪和10日龄以下仔猪很少见。
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本病的发生与饲喂方法的改变、饲料单一、气候骤变等因素有关。
一般发病率10%~35%,病死率90%以上。
发病多是营养良好和体格健壮的仔猪:一般局限于个别猪群.不广泛传播:多见于春季的4—5月和秋季的9—10月.病的发生与饲料和饲养方式的改变.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浓厚的精饲料等有关。
3、临床症状
3.1仔猪黄痢
潜伏期短,一般在24h左右,长的也仅有1-3天,个别病例到7日龄左右发病。
窝内发生第一头病猪,一二天内同窝猪相继发病。
最初为突然腹泻,排出稀薄如水样粪便,黄至灰黄色,混有小气泡并带腥臭,随后腹泻愈加严重,数分钟即泻1次。
病猪口渴、脱水,但无呕吐现象,最后昏迷死亡。
3.2仔猪白痢
体温一般无明显变化。
病猪腹泻,排出白、灰白以至黄色粥状有特殊腥臭的粪便。
同时,病猪畏寒、脱水,吃奶减少或不吃,有时可见吐奶。
除少数发病日龄较小的仔猪易死亡外,一般病猪病情较轻,易自愈,但多反复而形成僵猪。
病理剖检无特异性变化,一般表现消瘦和脱水等外观变化。
3.3仔猪水肿病
3.3.1最急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