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程名称: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单质碳的特征2.理解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CO

2的实验室制法及CO

2

物理和化学性质

4.理解CO的化学性质,(特别是CO的毒性)

5.了解CO

2

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和CO与环境的污染

教学过程:

1.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

60

2.碳的性质:

(1)金刚石、石墨、C

60

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因为在它们的碳

原子的排列不同)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各种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点燃或高温

下能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①可燃性:C + O

2 CO

2

(O

2

充足)

2C + O

2 2CO(O

2

不充足)

②还原性:2CuO + C 2Cu + CO

2

2ZnO + C 2Zn + CO

2

CO

2

+ C 2CO

3.CO

2的物理性质:

点燃点燃

高温

高温高温

(3)具有剧毒性: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对环境有污染)

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实验,下面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间加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任何制备气体装置都必须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不可先装药品,再检查气密性,

一旦装置漏气,需重新组装,必然造成药品浪费。加块状固体药品应将容器横放。加入药品后,方能慢慢竖起容器,以防打破容器底部,因而原料中若同时有固态药品与液态药品时,一般应先放固态药品后加液态药品。检验气体收集满后,应缓慢取出导管,然后盖好玻璃片,无需先取出导管再验满,若气体未收集满,再装导管伸入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这一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只有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辨别反应是否已发生,因而应事先在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便于控制与观察。

解答:应选A、D。

例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

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炭层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将杂质吸收或转化为所需物质都可以除杂。二氧化碳可被石灰水吸收,而一氧化碳不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炭层转化为一氧化碳,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和通过灼热氧化铜都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但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点燃

一氧化碳气体是不现实的。故答案为B、C。

同步练习

A 组

一、选择题

1.鉴别CO

2

和CO时必须根据明显现象判断,因此不能用的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 B.燃着的木条 C.灼热的氧化铜 D.氢氧化钠溶液2.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完全相同的是( )

A.C

2H

5

OH和 CH

4

B.H

2

O和CO C.H

2

和CH

4

D.CO和CH

4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金刚石和石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黑色晶体 D.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4.欲除去N

2中的少量H

2

、CO、CO

2

、水蒸气等杂质,可使混合气体通过下列物质①浓H

2

SO

4

;②澄清石灰水;③灼热的氧化铜;④灼热的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④

5.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鼓励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秸杆焚烧;②建议农民向温室里通入适量的CO

2

;③夜晚煤气泄漏首先打开电灯查找泄漏源;④大规模绿化可有效地控制“温室效应”的现象;⑤埋入地下的木制电线杆的一端应先

烧焦其表面;⑥清洗水壶的水垢应加入少量醋酸。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⑥D.①⑤⑥

6.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烧透的石灰石,最简便的方法是( )

A.看白色粉末中是否有块状固体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水中看是否有不溶物

C.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盐酸中看是否有气泡

D.取少量样品在试管中加热看是否有气泡

高温

7.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丙乙;

②乙+ O

2

丙;③常温下丁能分解成丙,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C、CO、CO

2、CaCO

3

B.C、CO、CO

2

、H

2

CO

3

C.C、O、CO、CaCO

3 D.C、CO

2

、CO、H

2

CO

3

8.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能变坚硬的原因是( ) A.石灰浆失去水分 B.生成了生石灰

C.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碳酸 D.吸收空气中的CO

2生成CaCO

3

9.下列有关气体的制备与收集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制备气体时,一定要先检验气密性

C.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既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又可用排水法收集

D.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10.在托盘天平两盘上各放上一只烧杯,两烧杯中盛有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盐酸,使两边保持平衡,此时向左边烧杯中加入11. 2gCaO,若要使两边再次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CaCO

3

()

A.11. 2g B.17. 6g C.20g D.22. 4g

二、填空题

1.某同学决定到一口干涸的深井探险,为了安全,该同学进入深井前必须进行试验。

2.木炭、活性碳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用来除去一些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和有臭味的物质,木炭、活性炭的这种性质叫做。

1.在一个通气良好,燃烧正旺的煤炉的煤层上方常会观察到蓝色火焰产生,这是因为在煤层上方有

燃烧,此时煤炉中发生了三个不同的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点燃

B组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墨粉打开生锈的铁锁 B.金刚石刻划破璃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D.铅笔芯折断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不是混合物3.欲除去氧化铜粉末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将混合物隔绝空气加强热 B.采用先溶解然后过滤的方法

C.将H

2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 D.将O

2

不断通过灼热的混合物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合适原料是()

A.石灰石与浓盐酸 B.石灰石与稀盐酸

C.碳酸钠与稀盐酸 D.石灰石与稀硫酸

5.将一瓶盐酸分别倒入两只大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天平两边,并调节天平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间,然后在左盘的烧杯中加10g碳酸钙,在右盘的烧杯中加入10g碳酸钠,待烧杯中固体物质完全消失后,天

平指针()

A.仍在中间 B.偏向左盘 C.偏向右盘 D.无法确定

6.有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D.都有毒性,使人窒息

7.10g不纯的碳酸钙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能生成4. 6gCO

2

,则含有的杂质可能是()

A.碳酸钠 B.碳酸钾 C.碳酸镁 D.碳酸钡

8.含有CO和H

2

的混合气体,其分子总数为N,当它们完全燃烧时,需要氧气的分子数为()A.2N B.N C.0. 5N D.不能确定

9.已知在CO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则CO和CO

2

的质量比为()A.2∶1 B.7∶11 C.11∶7 D.7∶8

10.用H

2、木炭粉、CO作还原剂分别与质量相同的CuO在高温下反应,消耗H

2

、C、CO三种物质的质

量比为()

A.1∶1∶1 B.1∶3∶14 C.1∶6∶14 D.2∶1∶2

二、填空题

1.有碳、氢、氧、钙四种元素,请选用这四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1)从人类生存环境角度考虑,比较理想的气体燃料是。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3)酒精灯里装有的液体物质是。

(4)能做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

2.将洗净的鸡蛋壳放在一玻璃杯中,在杯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住杯口,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

已知蛋壳成分中含有钙元素,试推测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

3.地球正在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越来越大,当前被科学家以为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减缓温室效应,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已身边做起,比如说双面使用纸张,双面使用纸张和减缓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是,请再举出一些你可以做到的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的事

情。

4.金刚石、石墨、C

60都是碳的几种单质,请你设计一个方案,证明金刚石、石墨、C

60

都是由碳元素

组成的。

5.有A 、B 、C 、D 、E 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下列相互转化关系:

(1)A + CuO Cu + B (2)C B + H 2O

(3)B + H 2O C (3)D B + 氧化物

(4)B + Ca(OH)2 D + H 2O (6)B + A E

试推测A 是 B 是 C 是 D 是 E 是

三、计算题

有炭粉和氧化铜的黑色固体20g ,加热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气体全被吸收,产生了

10g 沉淀,求原混合物的组成。

四、探究性实验

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高温

高温

高温

3.CO

2;空气中CO

2

含量增大,使地球的热量不能幅射出去做成气温上升;可以节约造纸的能源和造

纸材料;减少使用纸张实行无纸张办公,保护好绿化面积;

4.分别将三种物质在纯氧中燃烧,检验其产物是否只有CO

2

5.C;CO

2

;H

2

CO

3

;CaCO

3

;CO

三、计算题: C:1. 2g CuO 18. 8g 或C:4g CuO 16g

四、方案:收集满一瓶250mL的塑料瓶CO

2

,然后小心地向塑料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

充分振荡,会发现瓶内气压减少而被压扁。

说明:塑料瓶由CO

2

溶解在水里。

碳的几种单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进一步理解元素和单质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三种单质用途的学习,继续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思路,培养对比思维能力;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提高学习化学兴趣;

通过C60的学习,拓展课堂学习,开阔学生视野,了解化学与社会。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

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做重点介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宜到难,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

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旨在使学生从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课堂引入指导

法一:璀灿的钻石,普通的铅笔芯,取暖用的煤,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工业血液”石油等物质之间

有什么相互联系?学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就明白了。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节碳的几种单质”。

法二:石墨、木炭能变成钻石吗?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后你将自己得出结论。

关于球碳(C60)的建议:

球碳是碳的又一同素异形体,是科学家的最新发现,建议补充介绍。如何介绍,应根据学生状况而定。生源较好的学校应对照金刚石、石墨的结构介绍球碳的结构,简单介绍球碳的用途,有条件的学校课安排学生上网查阅球碳的发现史及其它资料。生源机较差的学校至少应介绍球碳也是碳单质的一种,结构独特,性质特殊。教学时适当介绍球碳,对学生感受科学的发展大有益处。如果程度更好的学校,课安排学生探究活动,主题是关于球碳的调查。课下调查,课上交流汇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关于知识讲解指导:

1.尽量让学生观察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等让学生对透明、硬、软、划痕、疏松多孔、细等字眼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2.归纳对比学习是学习差异性较好的方法,具体操作时以列表方式较好。

3.讲解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时不可过分深入,否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难度。

4.应深刻理解教材。讲金刚石时应突出“硬”,讲石墨时要突出“软”,讲无定形碳应以木炭为主,突出吸附作用。

5.本部分内容知识即贴近生活,又是贴近现代科技发展新动向,适当补充是十分必要的。如碳纤维等。

课程结束指导

1.合成金刚石是人类的梦想,让学生课外研究金刚石合成的历史、主要问题、现阶段水平等会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文献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教好的例子。

2.研究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让学生寻找这方面的资料学习,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课外实验指导

木炭制备可以利用铝箔隔绝空气,加热干馏火柴杆的方法来制取。让学生在家庭中完成,有利于学生对木材干馏和其液、气产物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通过录像及实物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通过录像了解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用途,对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一辩证关系有进一步理解;

通过对碳纤维、人造金刚石等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不断进取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教学用具:

录像机石墨、木炭、活性炭、二氧化氮气体、澄清石灰水、氧化铜、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镶钻石的饰品、普通乒乓球拍、普通羽毛球拍、普通网球拍;碳纤维乒乓球、羽毛球拍、特制的网球拍等、防毒面具模型

教学方法:讲述法与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入】让学生观察镶嵌在手表上的钻石、铅笔芯、碳纤维网球拍或钓鱼竿、木炭,提问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学习完碳和碳的化合物之后你就明白了。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还有木炭、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用什么方法能证明这一点呢?(学生讨论,并提出几种方法)

教师总结、讲解。引导学生看录像《金刚石》在液氧中燃烧

【讲解】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

【阅读】P79-80《化学》全一册初级中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要求:用列表的方式归纳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投影】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讲解】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优异的折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在纸上划过会留下深灰色的痕迹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质软、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利用石墨有良好导电性和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和普通电极。(展示实物)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耐腐蚀,耐温度骤然变化的特性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物理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性质不同因而用途也不相同。即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中还有一类含杂质较多的叫无定形碳,包括木炭、焦炭、活性炭及炭黑。

介绍:炭与碳的区别。

【展示】木炭

【演示】木炭吸附气的实验

【演示】木炭与红或蓝墨水的吸附实验

(学生讨论,得出木炭性质的结论)

【小结】木炭能吸附某些有色物质,说明木炭具有吸附性,能把大量气体或染料吸附在其表面。加热后,红棕色又出现,说明以上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投影】二无定形碳(以木炭为例)

1.物理性质:灰黑色多孔、疏松物质,具有吸附性。能大量吸附气体和小微粒。

2.吸附作用:气体或液体里的某些物质被吸附到固体表面的作用。

3.吸附原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81第四段)

4.用途:燃料,黑火药、吸附剂制铅笔(某些)

三、碳单质的新成员--C60:

1985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柯尔,理查得·斯莫利和英国科学家哈罗德·克罗特在研究太空物质时,发现了一种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化学式为,形成具有32个面的近似球体,包括20个等六边形和12个等五边形,这同英式足球正好相同,因此又叫足球烯。

近来科学家发现往中嵌入少量的某些金属,可制成超导材料,这为高温超导开辟了崭新的领域。另外,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小结】金刚石、石墨和等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很大差异,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

探究活动

1.如何由石墨制得金刚石?

2.碳的研究目前有何新进展?

――《人造金刚石过程》。

4.球碳(C60)又称“富勒烯”。是借一位建筑师的姓名而命名的。这位建筑师就是巴克明斯特·富勒。富勒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他设计的著名建筑有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万国博览会美国馆。请你通过上网、查资料写一份关于C60分子结构发现史的调查报告。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标要求: 1、知道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认识CO2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CO2的用途。 4、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CO2的原理、步骤、收集及检验方法。 5、了解CO的性质,知道CO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对大气的污染。 6、知道自然界中碳元素的循环,知道自然界中的CO2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装置依据及操作方法。 (3)关注环保及健康的有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复习总结归纳基本知识的方法。 (2)能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能用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由对温室效应及CO毒性等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健康安全的意识。 (2)由对碳及其氧化物的不同用途的讨论,体会到物尽其用的道理。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况分析: 二、1、课标要求(课件展示) 2、近几年河南中考试题呈现(课件展示) 01、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B.牛奶变酸塑料降解 C.酒精挥发石油蒸馏 D.光合作用蜡烛熔化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干冰作制冷剂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煤作燃料 D.发烧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 9、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7、可以一次鉴别出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最合适的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石灰水 B分别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D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9、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正确 ...的是[ ] (A)CaCO高温CaO+CO2↑(B)2KMnO4△ K2MnO4+MnO2+O2↑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相关推荐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优秀教案 一、二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2、化学性质 (1)CO2 + H2O = H2CO3 H2CO3 = H2O + CO2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2)CO2 + Ca(OH)2 = CaCO3 + H2O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 1、可燃性: CO + O2 = CO2 2、毒性:一氧化碳能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3、还原性: CO + CuO = Cu + CO2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学习,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教学难点:探究二氧化碳和水、石灰水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用具: 1、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止水夹、集气瓶、火柴、盖玻片、双孔塞及导管、托盘天平、烧杯、矿泉水瓶、试管。 2、药品及相关物质: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教学过程: 回顾一下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化学方程式?实验装置? 通过同学们预习课本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和化学方程式。 (问)大家想想:能不能利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答)可以。因为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而且不需要加热。 问题:怎样判断瓶中是否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 (答):用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燃着的木条熄灭,则证明收集满。 动手操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学生活动)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利用所提供的仪器或者自己选择有关仪器,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学生经过讨论给出方案:①将烧杯内盛放二氧化碳和空气,放到天平上比较哪个重。②称量烧杯(内有空气)的质量,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天平的偏转。 2、检验二氧化碳的水溶性 往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迅速拧紧瓶盖,震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现象:矿泉水瓶变瘪了 结论:二氧化碳__(溶/不溶)于水。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向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中滴入2~3滴紫色石蕊试液,震荡。观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案设计 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案设计(共含19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碳的氧化物 一、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 ①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热量; ②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碳发生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 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 点燃 2CO 3.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有红色固体生成。注意: ①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因此反应条件一般要写高温; ②操作时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③配置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些,目的是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还原性化学公式: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 4.应用:冶金工业 二、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课程名称: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单质碳的特征2.理解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CO 2的实验室制法及CO 2 物理和化学性质 4.理解CO的化学性质,(特别是CO的毒性) 5.了解CO 2 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和CO与环境的污染 教学过程: 1.碳元素组成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 60 ) 2.碳的性质: (1)金刚石、石墨、C 60 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差较大。(因为在它们的碳 原子的排列不同)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各种碳单质化学性质相似,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点燃或高温 下能与很多物质起反应。 ①可燃性:C + O 2 CO 2 (O 2 充足) 2C + O 2 2CO(O 2 不充足) ②还原性:2CuO + C 2Cu + CO 2 ↑ 2ZnO + C 2Zn + CO 2 ↑ CO 2 + C 2CO 3.CO 2的物理性质: 点燃点燃 高温 高温高温

(3)具有剧毒性: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对环境有污染) 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简单的性质实验,下面有关操作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先加稀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用燃着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间加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分析:任何制备气体装置都必须先检查气密性后装药品。不可先装药品,再检查气密性, 一旦装置漏气,需重新组装,必然造成药品浪费。加块状固体药品应将容器横放。加入药品后,方能慢慢竖起容器,以防打破容器底部,因而原料中若同时有固态药品与液态药品时,一般应先放固态药品后加液态药品。检验气体收集满后,应缓慢取出导管,然后盖好玻璃片,无需先取出导管再验满,若气体未收集满,再装导管伸入集气瓶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这一化学变化没有明显的现象产生,只有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辨别反应是否已发生,因而应事先在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便于控制与观察。 解答:应选A、D。 例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 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A.点燃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通过石灰水 D.通过灼热的炭层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将杂质吸收或转化为所需物质都可以除杂。二氧化碳可被石灰水吸收,而一氧化碳不能被吸收;二氧化碳可通过灼热的炭层转化为一氧化碳,可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点燃和通过灼热氧化铜都可将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但在大量的二氧化碳中点燃 一氧化碳气体是不现实的。故答案为B、C。 同步练习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篇一:碳和碳的氧化物 .doc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稳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根底。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60作为正文出现。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比照。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响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外表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

[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C60 实验室制法 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 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并懂得其中的道理, 会动手制二氧化碳。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响方程式,认识一氧化 碳在冶金工业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整单元教案 精品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育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碳的用途 (二)能力培养点 通过图文结合及对实验的探究获取所学知识。 (三)情感体验点 通过对最新科技成就的探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 二、教学设想 1.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疑点: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 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 课型:探究法 思路:(1)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时,只要说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即可,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2)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3)要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4)木炭跟氧化铜的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①看清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②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木碳跟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教师加以指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原反应。(5)可组织学生做好本课题后的家庭小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列举与金刚石、石墨有关的各种日常用品,对碳单质有初步的认识。 2.课前热身 (1)你见过用来刻划玻璃的玻璃刀吗?你知道玻璃刀头上镶着的是什么物质吗? (2)我们写字用的铅笔芯是是用铅做的吗? 3.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本课主要讲述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碳的作用,通过模型和实验的探究培养学生科研精神。 (2)四边互动 互动1 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探究 明确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可作装饰品——钻石。它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互动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 (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 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 [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 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 【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 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 2、石墨 【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 【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 (1)、质软 【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 【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 【介绍】由于石墨太软,只用石墨做铅笔芯,易断又易磨损,所以加入粘土。铅笔是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的。铅笔的型号用”H”、和”B”区分。 【联系生活】有人说:“不小心吃了铅笔芯就会中毒,因为铅笔芯中含有铅。”你同意吗 学生活动: 讨论交流 (2)、导电性 【提问】石墨可做电极,由此推知它具有什么性质 (3)、润滑性 【提问】如果有一把长期不用而生锈的铁锁,怎样轻易打开它呢想一想这个实验留给同学们回家去做。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教案范文:碳和碳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教案: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轮 课题: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目标解读: 1、知道碳的几种单质及其物理性质不同的缘由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知道碳的两种氧化物,理解试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二、要点回忆: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3、C60球碳、足球烯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缘由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分),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分),生成CO:2C+O2点燃2CO 3、复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响)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响: 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固液不加热制气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 CaCO3高温CaO+CO2↑(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1)一般状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应呼吸2)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点燃2CO 3、还原性: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的粮仓” 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称它为“天然的粉刷匠”;环境师则认为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 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 讨论交流 讨论相关原因。 探究实验 课堂讨论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 2有什么样的性质? 归纳总结 CO 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 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

知识拓展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干冰易升华。 探究点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 提出问题 1.在探究CO2的密度实验时,两支蜡烛都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2.CO2能供给呼吸吗? 讨论交流学生结合上述实验和生活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1)CO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但对有些物质也有助燃性,例如镁带可以在CO2中燃烧。因此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CO2来灭火。 (2)CO2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CO2含量达到1%时,对人体就有害处,达到4%~5%时,会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达到10%时,能使人呼吸停止、以致死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或溶洞,应进行灯火实验,以探明其中CO2含量是否过量。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课堂讨论上述四个实验如果去掉其中任何一个,还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吗,为什么?实验Ⅰ在探究二氧化与水的反应中起什么作用? 归纳总结如果把Ⅳ中得到的红色小花小心加热,红色消失,小花又变为紫色。其原因是碳酸不稳定,震荡或加热时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H2CO3 = H2O+ CO2↑。 3.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提出问题①如何验证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②如何检验你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讨论交流讨论检验的方法。 实验活动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 Ca(OH)2+CO2==CaCO3↓+H2O

2021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碳在常温与高温下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 2.熟悉碳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产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古人用碳或墨作的字画久不褪色的事实和升高温度碳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探究,使学生明白物质化学性质的活泼与稳定都是相对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使学生再一次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难点 碳跟氧化铜等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表明碳具有还原性。 情境导入 钻戒(如图)是婚礼的必备,是爱意和忠诚的象征。虽然钻石实际上也会被损伤或者掉色,依然有着永恒完美品质。所以钻石作为浪漫爱情的象征。 合作探究 探究点碳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古代书画家用墨写的字画,为什么能完好地保存至今不褪色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 1.稳定性: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4个电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比较困难,所以常温下碳单质很稳定,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所以古代用墨写的字经久不褪色。 2.可燃性:在点燃的条件下,碳可以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放出热量。 (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点燃CO2。 (2)O2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 由此证明反应物的浓度不同,产物也不同。

3.还原性: 探究实验 【实验装置】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操作】把经过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最好用喷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混合物少许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导出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固体。 【实验分析】在反应中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黑色粉末变成红色。同时碳夺得氧化铜中的氧变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C+2CuO高温2Cu+CO2↑。 课堂讨论 1.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 2.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从石灰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知识拓展 高温下碳能跟某些氧化物反应,夺取某些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使这些氧化物失去氧而发生还原反应。例如:2CuO+C高温2Cu+CO2↑,在该反应中,碳得到氧,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碳是还原剂。氧化铜失去氧,被还原成铜,是氧化剂。碳在高温条件下,还能使二氧化碳变成一氧化碳:CO2+C高温2CO。 板书设计 第2课时碳的化学性质 一、稳定性: 二、可燃性: 1.O2充足时,完全燃烧:C+O2点燃CO2。 2.O2不充足时,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 三、还原性: 1.C+2CuO高温2Cu+CO2↑。 2.CO2+C高温2CO。 成功之处本堂课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结合实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讲练结合。教学中注重对学法的指导,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不足之处教材中对碳的用途资料偏少,缺少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环节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碳单质、CO2的物理性质和用途,CO的物理性质、化学性 质和毒性。 2 .掌握碳单质和CO2的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教学重点: 碳单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过程: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树: 〈物理性质、 碳的 (用少、 / 碳和碳的\( LjJ 氧化物、/

管囱明强 一、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练习反馈: 1、碳元素可组成不同的单质。例如: 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C60分子等 2、有吸附性的碳单质是:木炭、活性炭.吸附件属干物理性质. 这些物质具有吸附能力是因为:这些物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3、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_______ 。 4、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可燃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在氧气充足情况下燃烧:C+O2 =点燃=CO2 ②木炭在氧气不足情况下燃烧:2C+O2 =点燃=2CO

(3)还原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木炭还原氧化铜: C + 2CuO =高温=2Cu+CO2 T ②木炭还原二氧化碳:C+ CO2 =高温=2CO 6、通过以下视频请同学们分析问题: (播放视频) 这种石墨集束炸弹”可以瘫痪敌方供电系统的原因。 二、碳的氧化物生物性质和用途: 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性质差异的原因: 一个CO2分子比一个CO分子多一个氧原子。练习反馈: 1.根据下列情况书写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2C+O2 =点燃=2CO2 分解反应:CaCO3 =高温= CaO + CO2 T 置换反应:C+2CuO =高温=2Cu+CO2 T

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备课资料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O+CO2H CO3H +Ca(OH)2CaCO :2CO+O22CO :CuO+CO Cu+CO ①黑色固体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步骤: ①先通入 ④继续通入CO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 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O+CO2H CO3H

2 CaCO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Ⅰ.纸花变红;Ⅱ. ;Ⅲ.纸花不变色;Ⅳ.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 (3)该同学进行4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字叙述)。 O+CO2H

葡萄糖

(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②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③优化建筑设计,推广节能建筑 答案:(1)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或工业上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2)光合(3)②、③ 点拨:(1)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工业排放的废气含大量二氧化碳及大面积地破坏森林和植被。(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3)“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大力发展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知识点5: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拓展延伸一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小,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它难溶于水,因此可用排水法收集。 【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 答案:D 点拨: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所以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A错误;金刚石和石墨虽然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金刚石很硬,但石墨很软,故B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颜色和异味,但不能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故C错误;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因此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正确。知识点6: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如图所示) 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这是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 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探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课程标准》中,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分散提出的。例如,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等等。本单元根据全书体系结构的设计,采取了集中编排、集中处理的方式。这样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设计思想: 第一,碳单质非常重要,有必要介绍。 无论是从教材内容现代化、反映化学学科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物质组成多样性的角度都应该介绍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 第二,碳的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碳的氧化物(CO和CO2)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初中化学的许多反应都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因此,本单元课题3介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可为学生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基础。 第三,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制取气体的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本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学生已学过的氧气的制取的基础上,探究气体的制备问题。 本单元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在给出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以后,引导学生在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和无轨电车等。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管碳和温室效应等内容。 4.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质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C60的发现及研究的介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树立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以及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仪器:金刚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铅笔芯、干电池、石墨电极、导线、灯泡、小锥形瓶、试管(大小各1个)、铁架台、酒精灯、网罩、带导管的塞子、足球药品:红墨水、烘烤过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一、导入新课 师:我佃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能组成单质,那么同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

碳教学设计(共8篇)

碳教学设计(共8篇) 第1篇: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 二、教案背景 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多。复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本单元用两课时进行复习。第一课时进行物质性质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学习方法复习。 三、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其中,对今后的“酸、碱、盐”学习,有着方法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 1、依据《面对面》内容,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2、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 3、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教学方法: 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 五、教学流程: 先设置情境,调动兴趣,从框架图入手,引出CO、CO2和C,再引导学生写出其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验解答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同时想借助趣味性的实验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设计了部分练习对有关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交叉图近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通过对汽水中气体成分的探究,使学生懂得通过设计实验检验CO2,学会实验设计。 (3)通过探究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瓶壁上白色固体的成分及其清洗方法,使学生懂得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4)通过对CO2和CO两种气体的鉴别,使学生掌握物质鉴别的方法。(5)通过一些表格的练习,使学生学会对比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保持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能力。 (2)进一步认识物质的本质和联系。(3)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熟悉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增强对化学与生活、技术、社会之间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重点:C、CO、CO2化学性质的复习 八、教学难点: 1、使本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2、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3、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型:复习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