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病情说明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病情说明指导书
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概述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一种机体感染状态,可导致多部位出现疱疹性病变,常见有口周、眼部、生殖器部位等。

典型表现是群集性小水疱,有自限性,但易复发。

一般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但若病情较重,发生系统性感染,则可严重影响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皮肤
常见症状:局限性群集性小水疱
主要病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因素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疱液涂片检查、疱液病毒培养与接种、免疫荧光检查、血清抗体测定、聚合酶链反应(PCR)
重要提醒:如不积极治疗疱疹性角膜炎可致失明,新生儿感染者可遗留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

故发现症状时请立即就医。

临床分类:
1、根据感染情况分类(1)初发型:指第一次出现临床症状,皮损范围相对广泛,自觉症状明显,病程稍长。

(2)复发型:皮损范围较局限,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2、根据 HSV 感染部位分类可分为皮肤黏膜型和系统型。

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发病特点
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病因
病因总述: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常见诱发单纯疱疹感染或体内潜伏病毒发作的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月经等。

基本病因:暂无资料。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或月经期均可诱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四、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症状
症状总述: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常见诱发单纯疱疹感染或体内潜伏病毒发作的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月经等。

典型症状:
1、皮肤黏膜型(1)口唇疱疹:是临床最常见的一型,绝大多数为复发感染。

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唇缘。

绝大多数为复发感染。

初起局部灼热瘙痒及潮红,而后局部出现密集成群针头大小水疱,破溃后糜烂、渗液,逐渐干燥结痂,愈后局部可留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2)颜面疱疹:可发生在颊部、眼睑、
耳垂等处,表现同口唇疱疹,但通常皮损面积较大,可固定于同一部位。

(3)疱疹性龈口炎:较常见,多见于1-5岁儿童,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咽等部位。

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浅溃疡。

疼痛明显,可伴发热、咽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

(4)接种性疱疹:皮损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群集性水疱。

发生于手指者表现为位置较深的疼痛性水疱,称疱疹性瘭疽。

发生于对抗性运动(如摔跤)时皮肤接触感染引起的水疱,称为格斗性疱疹。

(5)疱疹性角膜结膜炎:角膜可形成树枝状或深在圆板状溃疡,重者可发生角膜穿孔并致失明,伴有结膜充血和水肿、眼睑水疱、耳前淋巴结肿大,易复发。

(6)生殖器疱疹:以复发感染为主。

通常皮损范围较为局限,水疱较小,局部症状较轻,男性好发于包皮、龟头、阴茎和冠状沟,偶可发生于尿道。

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阜、阴蒂或宫颈。

患处常先有烧灼、刺痛或隐痛感,而后出现红斑集簇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糜烂或浅表溃疡。

2、系统型(1)新生儿单纯疱疹:以早产儿和缺乏获得性母体 HSVIgG 抗体的新生儿为主。

一般出生后4-6天发病,表现为喂养困难、高热、肝脾肿大和黄疸,皮肤、口腔黏膜、结膜可出现水疱、糜烂,严重者可伴有意识障碍。

(2)播散性单纯疱疹:又称系统性单纯疱疹,多伴有高热,甚至惊厥,发生病毒血症后引起广泛内脏受损,可以伴有或不伴有皮肤黏膜损害。

皮肤黏膜表现为广泛性水疱,水疱顶端有脐窝状凹陷。

伴随症状:暂无资料。

病情发展:暂无资料。

并发症:
1、继发细菌感染可致败血症。

2、病毒血症可引起脑炎、肝炎、肺炎等。

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检查
预计检查:患者出现皮肤黏膜交界处的群集性小水疱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咨询。

医生会先询问一些患者的基本情况,再检查患者皮损的形态、数量、波及范围并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典型表现做对比,必要时会建议行实验室检查如疱液涂片检查、疱液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检查、血清抗体测定、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皮损的性质、形状、分布进行仔细观察,再下诊断。

患者多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症状,对于本病的鉴别有一定意义。

实验室检查:
1、疱液涂片检查取新鲜水疱疱底的疱液作涂片染色,可见许多棘刺松解、气球样细胞以及嗜伊红性核内包涵体。

或可直接用电子显微镜寻找疱液中的病毒颗粒。

2、疱液病毒培养与接种是确诊本病最可靠的方法。

新鲜疱液的培养阳性率达80%。

3、免疫荧光检查刮取疱底部疱液置于玻璃片上,用兔抗球蛋白染色,可见阳性荧光。

此方法虽然敏感性较高且迅速,但只适用于早期。

4、血清抗体测定对原发性单纯疱疹的患者,测定血清中中和抗体的效价对诊断有帮助,在血清中发现 IgM 型抗体更有诊断价值。

5、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医生用钻孔或手术方法取皮损放入离心管中,PCR 检测可扩增到病毒特异性 DNA 片段。

用病毒的共同引物亦可从皮肤及石蜡组织标本中迅速、简单、敏感和特异的检测出皮肤和黏膜中的病毒。

影像学检查:暂无资料。

病理检查:暂无资料。

其他检查:暂无资料。

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诊断
诊断原则:医生会询问患者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的病人、既往有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观察皮损的具体情况,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如疱液涂片检查、疱液病毒培养、免疫荧光检查、血清抗体测定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发现 HSV 相关物质等以明确诊断。

多还会注意与带状疱疹、脓疱、固定性药疹、梅毒、软下疳等疾病相鉴别。

诊断依据:暂无资料。

鉴别诊断:
1、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多数群集性水疱,基底炎症明显,多沿一侧皮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常伴有神经痛。

病程2周,一般不复发。

2、脓疱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皮损为散在性脓疱,周围有红晕,表面覆有脓痂,涂片或培养可查见细菌。

3、固定性药疹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病前有服药史;皮损为水肿性紫红色班,表面可出现大疱,复发多出现在固定部位,常见于口周、口唇和外阴部等皮肤-黏膜交界处,愈后留有色素沉着。

4、梅毒生殖器疱疹需要与一期梅毒的硬下疳相鉴别,硬下疳为单个质硬的溃疡,无疼痛感、无复发史,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阳性,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

5、软下疳是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表现为为生殖器部位多个质软的溃疡,有疼痛,与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的溃疡相似,但溃疡较深、边缘不整齐、表面分泌物多,常伴有化脓性腹股沟淋巴结炎,直接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七、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
治疗原则: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在临床上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治疗,目标是减轻或消除症状、缩短皮损持续时间、预防传播、减少复发。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自觉隔离,不要与他人密切接触以免传染。

对因治疗:暂无资料。

对症治疗:暂无资料。

急性期治疗:暂无资料。

放化疗:暂无资料。

物理治疗:暂无资料。

心理治疗:暂无资料。

中医治疗:暂无资料。

其他治疗:暂无资料。

一般治疗:暂无资料。

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以收敛、防治继发感染和抗病毒为主。

可外用1%-2%甲紫溶液、0.5%新霉素软膏、5%无环鸟苷霜、1%喷昔洛韦软膏、3%膦甲酸钠软膏等,禁用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

2、系统性治疗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治疗,对无并发症的患者口服即可,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包括皮肤播散型、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感染等情况需要静脉滴注给药。

3、耐药株的治疗对阿昔洛韦耐药菌株所致的感染可静脉应用膦甲酸钠,或外用西多福韦。

相关药品:新霉素、无环鸟苷、喷昔洛韦、膦甲酸钠、伐昔洛韦、泛昔洛韦、西多福韦。

手术治疗: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预后
一般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有自限性,多数可自愈,但容易复发。

因为临床治愈后或自然缓解后病毒会潜伏于体内,使宿主呈隐性感染。

在机体免疫力差的时候病毒会再次活跃。

个别特殊情况下(如疱疹性角膜炎、新生儿疱疹)不积极治疗可遗留眼部残疾甚至死亡。

危害性:
1、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病,可传染给他人。

2、易复发,需要定期去复诊,使患者产生烦躁、抑郁等消极情绪。

3、皮肤护理不当,可发生感染。

4、发生在特殊部位,如眼部可引起疱疹性角膜炎,若不积极治疗可引起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疱疹性脑炎、可遗留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5、发生在特殊人群如新生儿感染后,由于缺乏抵抗力,可能会发生内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甚至全身播散性疱疹感染。

如昏睡、黄疸、发绀、肝脾肿大、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意识障碍等,病死率高达50%以上。

自愈性:暂无资料。

治愈性:本病经积极治疗后可治愈,但易复发。

治愈率:暂无大样本数据。

根治性:本病难以根治,因为临床治愈或自然缓解后,病毒仍会潜伏于局部
感觉神经节,使宿主终身呈隐性感染。

转移性:暂无资料。

生存周期:暂无资料。

后遗症:疱疹性角膜炎可致失明,疱疹性脑炎、新生儿感染者可遗留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复发性:本病易复发,HSV-Ⅱ复发率比 HSV-Ⅰ高,口唇复发率为30%-50%,生殖器可高达95%。

九、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日常管理
日常总述: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可通过生活密切接触感染,感染主要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常见诱发单纯疱疹感染或体内潜伏病毒发作的因素,包括免疫力低下如发热、受凉、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月经等。

术后护理:暂无资料。

复诊须知:暂无资料。

特殊护理:暂无资料。

心理护理:暂无资料。

用药护理:暂无资料。

生活管理:
1、保持皮损清洁、干燥,禁止抓挠和触摸皮损。

2、衣着宜棉质、柔软、宽松,以减少衣物对皮损的摩擦。

3、如有水疱应待其干燥、结痂后自然脱落,不宜强行剥脱、撕破,以免引起感染,延缓皮损愈合的时间。

4、进行适当的室内外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广场舞等。

增加机体抵抗力。

5、在治愈前不能和别人密切接触,防止传染。

6、生活要有规律,注意休息,不要熬夜,防止过度劳累而导致抵抗力下降。

病情监测:暂无资料。

饮食禁忌:
1、少食煎烤、油炸食品。

2、忌鱼腥虾蟹、羊肉等食物。

3、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4、戒烟、酒。

其他注意:暂无资料。

饮食调理: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饮食无关,正常饮食即可,但要避免食用油腻、刺激性食物,同时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建议:
1、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如肉类、蛋类、奶类、水果、蔬菜等。

2、鼓励进食,不能因为病情影响食欲就不吃饭。

十、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预防
预防措施:本病可通过以下手段预防:
1、性行为转变是既能显著减少感染率又安全的措施。

包括推迟初次性行为的时间、减少性伴数、固定性伴、慎重选择性伴、避免婚外性行为等。

2、使用安全套安全套是预防各种性传播病原体的重要手段,其内同时包被润滑剂、杀精剂和抗感染药物。

分男用和女用两种类型,女用安全套一般能够覆盖更多的体表范围。

相关疫苗:无相关疫苗。

十一、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就医指南
就医指南:暂无资料。

家庭处理:暂无资料。

急诊120指征:暂无资料。

门诊指征:
1、皮肤黏膜交界处出现局限性群集性小水疱。

2、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

3、如果有身体上的皮损,就诊建议穿轻便些的衣服,方便医生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出现疱疹多久了?出现在身体的哪些部位?
2、从出现疱疹以来,其是否增大,形态是否有所改变?
3、您是否伴有发烧、疼痛等不适?还有其它症状吗?
4、您是否和出现类似症状的人接触过?家里人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5、以前有单纯疱疹患病史?
6、是否存在糖尿病、肾脏病、肿瘤、艾滋病等降低免疫力的疾病?
7、近期有无外伤、过劳、精神刺激、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服用史?
8、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什么检查?目前有在用什么药物?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疱疹?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疱疹会传染给别人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可以医保报销吗?
4、我应该怎么治疗?吃什么药?抹什么药?有副作用吗?
5、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6、我接受治疗后多久会好?会复发吗?
7、平时需要注意什么?我是否需要调整某些生活方式?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