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生活意志
叔本华 尼采和唯意志主义
![叔本华 尼采和唯意志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efa00eb52acfc789ebc933.png)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
▪ 克服叔本华否定意志的虚无主义 ▪ 依据:物质不灭和能量守恒和转换学说 ▪ 强力意志在全体上永恒同一的、永恒存在但又
处在生生不已、不断灭亡又不断产生的循环往 复的流变之中(一切按照能量守恒的原则循环)
❖黑格尔按各门艺术表达精神的程度来区分 等级,叔本华按各门艺术让我们把握理念 的程度分等级。
三、叔本华及其生存意志主义哲学
音乐 文字艺术 历史画和人体雕塑 动物画和动物雕塑 园艺和风景画 建筑和水利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1.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lhelm Nietzsche,1844-1900)最具颠覆性的思想家之一。
把人归结为非理性的意情欲而与非传统的理性主义相对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流派无不受其影响二意志主义哲学简介意志主义对我国的影响20世纪初通过日本流传到我国王国维第一个介绍叔本华和尼采并深受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影响五四时期尼采思想被当作新思潮加以介绍鲁迅郭沫若茅盾等赞其为时代的叛逆者20世纪3040年代被进一步介绍和研究80年代后尼采热三叔本华及其生存意志主义哲学1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4.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 ❖宣扬非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否认理性思维,
认为理性不是认识世界的武器,而只是强 力意志的工具。 ❖宣扬艺术,贬抑科学。科学是强力意志的 创造物和驯服工具。把一切工业社会的弊 病归因于宣扬科学和理性
四、尼采及其强力意志主义哲学
❖人的本质是强力意志,而不是理性 ❖认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 ❖真理是强力意志的工具
❖揭示了西方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压抑方面, 使人们重新思考哲学、道德、宗教等意识 形态和社会制度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尼采 哲学的特点是,将生命的自我发展要求作 为解释生命意义的惟一基点,并以此重新 评价哲学、宗教、道德和社会制度的价值, 解说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意义。
叔本华的观点
![叔本华的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08c67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9.png)
叔本华的观点一、关于人生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
他觉得我们就像在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里行走,时不时会碰到各种荆棘和坎坷。
比如说,我们想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是往往求而不得,这就会带来痛苦。
就像你拼命地想要考个好成绩,但是努力了很久却还是没有达到目标,那种失落感就是一种痛苦。
而且,即使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快乐也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被新的欲望和烦恼所取代。
就像你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刚开始可能会很开心,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又会想要其他的东西了。
叔本华把人生比作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你对他这种人生本质的看法有什么想法呢?二、意志的力量叔本华强调意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很大程度上是被意志所驱动的。
意志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怪兽,它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做各种事情。
比如,你对音乐有强烈的热爱,这种热爱其实就是你的意志在起作用,它让你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音乐。
而且,叔本华还认为意志是超越理性的,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决定,但其实是我们的意志在背后操控。
比如说,你明知道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吃,这可能就是你内心的某种意志在驱使你。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受到意志影响的呢?三、对欲望的看法叔本华觉得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想要更多的钱、更好的房子、更漂亮的衣服等等。
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就像一个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家长不给买,他就会哭闹,这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而且,即使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很快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所以我们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痛苦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叔本华主张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要让它无限膨胀。
比如,你可以试着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而不是总是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你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吗?四、孤独与思考叔本华认为孤独是一个人进行深刻思考的好时机。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2d9189c1ed630b1c58eeb562.png)
叔本华及其唯意志思想一、生平及著作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我们并不陌生,他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出身于但泽(当年德国的但泽市,现为已成为波兰的格但斯克了。
)的一个大银行家家庭,是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l809年起在哥廷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跟G·E·舒尔曼研修柏拉图和康德著作。
他为了向费希特学习,由哥廷根大学转到了柏林大学。
l811年向柏林大学提交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
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
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所陈述的任何一种关系,都确实是该定理确定之关系,而且每一个正确计算也是不可辩驳的。
4.道德必然性,根据这种必然性,每一个人,甚至每只动物,只要产生一个动机,就得被迫去做符合个体生来具有且不可改变的特征的事情。
)由这篇论文,他1812年获得博士学位。
当时他24岁。
后来在魏玛他母亲的文学沙龙里结识歌德,非常崇敬歌德。
而且在F·迈耶尔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印度哲学和佛学,尤其受到印度哲学典籍《奥义书》中悲观厌世思想的影响。
从1820年起,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讲师,讲授“整个哲学或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精神的学说”,中间有一个趣闻,就是曾经公开与黑格尔同时开课争学生,但听课者从未超过三人。
1822年被聘为副教授,因为当时的影响力确实赶不上黑格尔,所以一愤之下就辞职了,因为是祖上是大银行家出身,所以后来就靠着丰厚的遗产来生活。
从l831年开始定居于法兰克福,直到逝世。
叔本华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文论思想反映在他的哲学著作中。
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1814) 、《视觉和色彩》(181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8)、《自然界中的意志》(1836)等。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人生感悟)
![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497f5afef8c75fbfc77db276.png)
1.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观基本内容及评析评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有时被解释是受他的家庭环境因素而造成的。
他的父亲易怒而忧郁,他的母亲自私而冷漠,但这不是从他的哲学层面上来谈讨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呢?叔本华给了我们答案,他认为这种本能的欲望冲动即是生存意志,是一种以获取食物以求生存,战胜他人以求发展的一种欲望。
这种欲望是个人其他欲望的基础,也是整个世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观。
他的人生观之所以是悲观的主要是因为他把欲望看作是一切罪恶的源泉,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争取夺利、尔虞我诈,之所以会有欺诈、欺骗和不信任以及暴力特别是战争的产生都是欲望的结果,一种欲望的产生不管是不是能够得到满足,其结局都是痛苦的。
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毫无疑问就会产生莫大的痛苦,一种欲望得到了满足,那么会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满足后的空虚、无聊。
另一种是又产生了新的欲望,欲海难填,周而复始,人会不断处于日益膨胀的欲望之中,这些欲望使人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不断使人处于空虚、缺乏、疲惫、痛苦的状态之中。
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命是和痛苦分不开的,人生就是苦难,世界就是地狱。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深受东方佛学文化的影响,比如印度和中国的佛教文化。
东方佛学认为,人生就是苦海,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的,人只有不断地弃恶从善,止于到善,才能洗去自身的罪恶,达到“色即是空”的至高境界。
叔本华对东方的哲学思想有较深刻的研究,在他的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哲学思想中有着东方佛学很深的烙印。
他把这种东方佛学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哲学,从人的内心深处即非理性的情、意、欲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无疑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他把最基本的生存欲望看作是万恶的根源,显然是靠不住的,人固然要生存,人只有满足了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才能从事社会性的活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人的动力以及理论和实践上创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的一种欲望冲动,一个没有欲望的人他不可能有所作为,其本质也只能是痛苦。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https://img.taocdn.com/s3/m/e2ddc8d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9.png)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纷繁复杂、五彩斑斓的世界中。
然而,如果深入思考,这个世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首先,我们来谈谈“表象”。
我们日常所感知到的一切,无论是眼前的山川湖泊、城市街道,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情感表达,都是以表象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些表象是通过我们的感官——眼睛看到的色彩和形状、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以及身体感受到的触觉来获取的。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朵盛开的鲜花,我们会被它鲜艳的颜色和优美的形状所吸引,这就是花的表象。
我们通过这些表象来认识世界,构建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认知。
但表象仅仅是世界的外在呈现,它并不是世界的本质。
那么,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呢?叔本华认为是“意志”。
意志是一种盲目的、无尽的冲动和力量,它是推动一切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内在动力。
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中找到意志的体现。
例如,植物为了生长,努力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向着阳光伸展枝叶;动物为了生存,不断地寻找食物和栖息地,繁衍后代。
这种内在的驱动力,就是意志的作用。
人类的行为和欲望也是意志的表现。
我们渴望爱情、追求财富、追求权力和名誉,这些欲望的背后都是意志在推动。
然而,叔本华也指出,人类的痛苦正是源于意志的无尽追求。
因为意志的欲望是永远无法完全满足的,当一个欲望得到满足后,很快就会产生新的欲望。
这种永无止境的追求导致了人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我们常常陷入对物质和外在成就的追求中,却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比如,为了购买更大的房子、更豪华的汽车,我们拼命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很少停下来思考这些是否真的能给我们带来长久的幸福。
那么,如何面对这个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呢?叔本华提出了通过审美和禁欲来摆脱痛苦。
当我们沉浸在艺术和美的欣赏中时,可以暂时忘却意志的冲动,获得一种心灵的宁静。
而通过禁欲,减少欲望的追求,也能够降低痛苦。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简介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a2c66d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8.png)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简介作为意志和观念的世界叔本华接受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学说,认为经验世界是一个表象的世界,由人类理智的本质所决定。
心灵有自身的知觉形式——时间和空间——和认知范畴;叔本华把后者归约为单一的因果范畴。
康德宣称说,在我们认知表象的意义上,我们无法知道脱离开理智的世界是什么,并且也永远无从知晓;它是伟大的不可知之物,是人类借以将世界知觉为表象的本体。
我们不能在理智直觉中直接面对自在之物,除了知道它存在之外,我们别无所知;心灵的形式,诸如时间、空间、因果等范畴,都不适用于它。
在这一点上,叔本华与他的老师发生了分歧。
他认为,如果我们仅只是一个理智存在者、一个向外注视的主体,那么,除了按照时空范畴和因果律构造的现象外,我们的确无法认知任何事物。
但是,在我们意识的深处,我们却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实在的、基本的自我;在关于活动的意识中,我们了解到自在之物。
自在之物是意志;它是无需外因的非时空性质的原始活动,并通过冲动、本能、努力、向往、渴望等方式来表达自身。
我们同时也把自身作为现象、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来了解;并把自身表象为延展的有机体。
我们以两种方式认知自我:作为意志和作为表象;但只有一个意志,在自我意识中,它作为对于活动的意识出现,而在认知中,它作为物质性的身体出现。
意志是真实的自我,身体是意志的表现。
自然和人的意志这种二元论思想是解决整个形而上学问题的关键。
叔本华按照与人的观念相类比的方式解释一切事物:世界是意志和表象;表象之于理智,实际上即表象之于意志。
这种唯意志论的世界观通过各种事实得以巩固。
当我向内观审时,我直接与自己的意志照面;当我向外观审时,我直觉到作为身体的意志。
我的意志将自身客体化为肉体,并通过有生命的机体来展现自身。
在石头中,意志表现为盲目的力;在人类中,意志意识到自己。
磁针总是指向北方;物体总是垂直下降;物体在其他物体的作用下会形成结晶。
这些事件都证明,自然界中活动着与人类意志相似的力量。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https://img.taocdn.com/s3/m/f617878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d.png)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在哲学的深邃海洋中,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理论犹如一座屹立的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对世界和人类存在的独特认知路径。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由意志和表象构成的。
那什么是意志呢?意志并非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种简单的决心或愿望,而是一种盲目的、永不停息的生命冲动。
它是一种内在的力量,驱使着万物的运行和发展。
比如,一颗种子破土而出,努力生长,这背后就是意志在推动;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不断地觅食、争斗,这也是意志的体现。
而表象,则是我们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世界。
我们所看到的色彩、听到的声音、触摸到的物体,这些都是表象。
叔本华指出,表象只是意志的外在表现形式。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美好的风景,还是复杂的人际关系,都只是表象的一部分。
那么,为什么叔本华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这与他对人类痛苦的深刻洞察密切相关。
他认为,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欲望的无法满足就会带来痛苦。
我们总是追求着各种各样的东西,财富、地位、爱情等等,但当我们得到了,新的欲望又会产生。
这种无尽的追求和欲望的循环,正是因为意志的驱动。
意志是一种无法被满足的力量。
当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很快就会有新的欲望出现。
就像我们买了新衣服,刚开始会很开心,但不久后就会渴望更新更漂亮的衣服。
这种不断产生的欲望和无法满足的状态,让我们陷入了痛苦之中。
而且,叔本华还认为,意志是超越理性的。
我们常常试图用理性来控制和引导我们的行为,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是被潜意识中的意志所驱使。
比如,我们可能会突然爱上一个人,无法用理性来解释为什么。
叔本华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被表象所迷惑,而应该去思考表象背后的意志。
当我们面对挫折和痛苦时,不能仅仅归咎于外部的环境,而要反思自己内心的意志是否过于强烈。
同时,叔本华的理论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快乐和幸福的定义。
如果我们把快乐和幸福定义为欲望的满足,那么我们永远也无法真正获得长久的快乐和幸福。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f2623a5bcc22bcd127ff0c59.png)
浅析叔本华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原和人类的本质应从人的内心深处去寻找,即从生存意志来解释世界,并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的本质是意志”。
在此基础上,阐述其悲观主义的人生哲学,主要包括人的内在生命性质及人生苦难的解脱。
虽然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带有悲观主义色彩,但他的理论思想使得我们重新思考在理性压迫下的非理性因素和人类主体性问题;以及我们对现世生活应持有的态度。
标签:叔本华;悲观主义;人生哲学在对人生的认识上,叔本华与尼采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致的,即人生是痛苦的。
叔本华将万物的起源归因于生存意志。
这种生存意志当中潜在的生存欲望会使人类不断追求,但是始终得不到全部满足,这就使人类陷入了痛苦当中,所以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一个悲剧,由此形成了他关于人生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一、悲观主义人生哲学的理论叔本华从世界的本质是生存意志的体现为基础出发,表达了他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
叔本华认为人生与世界就是生存意志的体现,生存意志是无法满足又无处不在的欲望,而人生又总是在追求这些无法满足的欲望,因此他得出“人生是痛苦的”帶有悲观主义色彩的结论。
(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首先,叔本华认为“世界是我的表象”,即外在的世界只是感觉和表象的世界。
他认为对于“物是我的表象”这个命题是无须证明的,因为人们随时都可以清楚明白地感知到它。
人和动物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但应该注意的是,动物是没有自己的意识的,只有人能思考、是有意识的,所以也只有人能够把外部世界的表象纳入自己的意识当中,感知到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也就是意志的世界[1]。
所以在我们真正认识到世界的本质之前,世界就是我的表象。
叔本华认为这个意志是世界的本质,由此他得出表象的世界是“虚”的,即使它真实存在,而意志的世界是“实”的,二者是单独存在的。
我们要获得最全面的认识,也就是要得到真理,就必须从意志去考察,而不是仅从表象去考察世界,这样才能获得对某一事物甚至整个世界的最全面的认识。
哲学家叔本华介绍
![哲学家叔本华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8b3dc2387c24028915fc34a.png)
|
世间万物都受意志的支配;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 欲望的表现。
人受生存意志的支 配
人是利已主义的;欲望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的限制;
如何摆脱痛苦
无关心的态度;否定意志但不自杀;改变观点,默认自己 的痛苦,同情的爱
THREE
叔本华的重 要著作
3
1
叔本华的重要著作
《充足理由律的 四重根》
|
阐明了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的关系
1
叔本华的一生
叔本华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
|
|
1814年
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部 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将 东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发表 后无人问津。 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 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 上我。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 教授的资格,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与黑格尔 争锋,但最后凄惨的离开了柏林大学。
TWO
叔本华的哲 学思想
2
1
悲观主义叔本华
|
|
在西方哲学史中,叔本华以其独特的“生存意志论”而闻名。 本来在叔本华的哲学著作中是没有悲观主义一词的,只是在叔本 华的主要人生哲学思想中: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 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本体意志论”基 础之上的。 他认为世界是表象和意志。他从康德哲学出发来探索世界人 生问题,一样把世界区分为现象和自在之物两个方面。
|
|
2
收获
|
|
A
悲观主义不等于消极
悲观主义思想对现实的作用就是更加让人了解生活的真相与本质,反省自我,揭示人性自身的 局限,关注人生的自我拯救功能,以及痛苦人生的解脱方式为现今的人们安身立命提供借鉴
叔本华哲学理论_关于意志和人生命运的浅析
![叔本华哲学理论_关于意志和人生命运的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d39ffbf705cc1755270903.png)
天府新论2009年6月叔本华哲学理论———关于意志和人生命运的浅析张李鹏 [摘要]叔本华哲学理论强调意志的重要性,通过探讨意志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内容时,他仍然强调的是意志的自由和不可否定,由此也引申出对于人生幸福本质的思考,奠定了他的人世悲观论的基调,人的命运本质上是悲惨的,对于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也只是痛苦解脱的那一刹那而已。
[关键词]意志;肯定和否定;人生命运;幸福;痛苦 [中图分类号]B5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633(2009)6月-029-2[作者简介]张李鹏,西南民族大学政治与社会学学院中哲专业硕士研究生。
四川成都 610041一、关于意志的论述叔本华的哲学理论,在其本质上来说,可以说是唯意志论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世界是其自我本身的表象,也就是说世界的存在完全只是就他对其他一个事物的,一个进行“表象者”的关系而言,这个进行“表象者”就是人自己。
这个表象的含义,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物质本身,它作为对于主体相关联的客体而言,在这个相互的关系之内所存在的,即直观者的直观,世间的一切表象都是存在于相互联系中的表象。
这些都是变化着的,流动着的,而真正的永恒是不变的,不在时间和空间的形式下存在的独立于外在真正“自在之物”,他称之为意志。
由此也揭开了世界最为内在和本质的一面,也就是揭开了他所谓的“摩耶之幕”。
这个世界也就分为两面:一面是表象,另外一面是意志。
除此之外,一切皆无。
意志主要表现在其自由性,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而且意志所表现在的等级越低,意志的不可束缚性就越大。
意志独立于因果律和根据律之外,本身是不可见的。
在自然界中,意志呈现于每一盲目起作用的自然力中,也就是植物的生长、繁殖,是作为指向外界的营造冲动而起作用,这个也可以称为是生命意志,这种欲求(意志)是万物最根本的,也是意志所作用的最低一等级,这个时候并不能说意志在其上面是可见的,因为这种盲目冲动力没有动机的指引。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19a08c960590c69ec37660.png)
意志:叔本华哲学与中国美学一、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及其美学思想19世纪,当德国古典哲学到达颠峰之际,当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将他的理性主义哲学称作是绝对真理之时,一股强劲的反叛思潮在德国开始涌动,这就是唯意志主义。
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r)与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唯意志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与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唱反调,反叛西方文化理性传统的强烈意识;叔本华在柏林大学任教时,对把持着大学讲坛的理性派哲学家极为敌视,他故意把课程排在黑格尔上课的同时,欲与黑格尔竞争,遭到惨败後,愤而辞职。
但叔本华深信自己哲学的价值,他声称自己提出了一种与以往哲学方法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这种唯意志主义哲学将使欧洲哲学发展产生根本性的转变。
历史最终证实了这一点,19世纪中叶,德国古典哲学终结,尼采继叔本华之後宣称“上帝死了”!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终於产生重大转折,唯意志主义正式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和思想影响的哲学思潮。
唯意志主义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反经验哲学、反理性主义,认为服从理性、服从外部世界就会使人忘记自己的真正本质,失去真正的自由,不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和能动作用。
因而必须将哲学从关注外在的经验、事实、理性等等外部世界移向人的内心世界,但这并不是移向人的感觉经验以及理性思维(因为这些终归仍受外在世界支配),而是移向人的生命、人的感情意志及一切下意识或潜意识的本能冲动。
并认为这些是人的最本质的东西。
从这种“本质”出发,唯意志主义认为人以及其它生物,乃至整个世界的基础都是生命、情感意志。
意志推动着一切。
“意志”正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
意志是什么?在叔本华看来,意志就是世界本质。
叔本华在外表上摹仿康德,把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自在之物”的世界(世界本身)。
“现象世界”是人们通常认识到的世界,但这仅仅是世界的表象,而“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质,这个自在之物是一种非理性的、盲目的生存(生活)意志。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https://img.taocdn.com/s3/m/58b30ee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fe.png)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
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本著作中,叔本华对人类意志和表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叔本华认为世界是由两个层面构成的:意志和表象。
意志是真实世界的
本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力量,而表象则是我们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由我们的感官所构建的。
在叔本华看来,表象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本质在于意志。
叔本华认为,人类的意志是自由的,而表象受到因果律的束缚。
意志是超越时
间和空间的,是永恒不变的,而表象则是有限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因此,叔本华认为人类应该通过超越表象的方式来认识真实世界,从而实现对自己的解脱和超越。
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思想对哲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哲学
方面,叔本华的思想启发了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思考,塑造了他们对人类存在的理解。
在文学方面,叔本华的思想激发了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提供了他们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深刻描写。
在艺术方面,叔本华的思想影响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使他们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在体验。
总而言之,叔本华的意志与表象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意志和
表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叔本华启发了后世哲学家、作家和艺术家的思考,为人类对自身存在的意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的主要内容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ab3665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6.png)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的主要内容叔本华,这位哲学界的大咖,真的是个有趣的家伙。
他的《人生的智慧》可不是随便写的,而是他用一辈子的思考凝聚出来的智慧,读起来像是一杯浓厚的咖啡,喝下去,回味无穷。
他常常提醒我们,生活可不是那么简单的,咱们得有点心理准备。
他说,生活就是一场苦乐参半的旅程,咱们有时候会开心得像个孩子,有时候又会像丢了奶酪的小老鼠,特别失落。
不过嘛,叔本华并不是要让咱们沮丧,而是想告诉大家,面对这些,咱们得有个好心态。
说到心态,他特别强调一个“意志”的概念。
他认为,意志是推动我们行动的力量,像那股无形的风,时而温柔,时而狂暴。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就像在爬一座山,越往上走越累,可这股意志就是那根能让咱们继续前行的拐杖。
哎,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我怎么才能找到这个意志啊?”叔本华也有他的秘诀。
他说,多看看周围,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朋友聊聊天,听听音乐,这些都能给咱们的意志注入一剂强心针。
想象一下,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公园里散步,吹吹风,聊聊天,真的是个绝佳的减压方式。
再说了,生活中总有一些让人烦心的小事,叔本华对此也是有独到见解。
他说,咱们总是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可实际上,这可真不容易。
他形象地比喻人际关系就像一场舞蹈,时而踩到脚,时而优雅地转身。
面对这些小摩擦,咱们不能太较真,放宽心态,笑一笑,没准就过去了。
人这一辈子,难免会遇到一些“打击”,但别忘了,咱们的内心要像一块顽强的石头,哪怕被水流冲刷,依然屹立不倒。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担心,难道生活就得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吗?不,叔本华还告诉我们,要学会享受生活的小乐趣。
他提到,尽量少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大目标,反而应该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比如说,喝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看看喜欢的电影,和家人一起吃顿饭,这些小事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快乐。
对吧,有时候生活的乐趣就藏在这些细微之处,咱们只要留心就能发现。
再说,关于痛苦,叔本华可真是个有见地的人。
他认为,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逃避不了的。
叔本华经典哲学语录
![叔本华经典哲学语录](https://img.taocdn.com/s3/m/a99f675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b.png)
叔本华经典哲学语录1.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就像我那朋友,一心想赚大钱,没赚到的时候天天愁眉苦脸,觉得自己啥都没有,痛苦得很。
后来真的赚了不少,又觉得生活没啥意思了,整天闲得无聊,不知道干啥好。
2. 叔本华讲过:“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嘿,你看那读书小组里的人,喜欢古典文学的就老是凑一起讨论那些名著,他们觉得流行小说没啥意思。
为啥呢?因为他们内心就是对古典文学有共鸣,就像照镜子一样,看到的都是自己欣赏的那类东西。
3. 叔本华提到:“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在普通人之上,他的精神就越痛苦。
”我认识一个老教授,那知识渊博得很。
可他老是唉声叹气的,为啥呢?他看到周围好多人不懂一些很基本的道理,还在那瞎折腾,他心里着急啊,但是又没办法改变,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飞鸟,想飞出去又找不到出口。
4.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我就有这种感觉。
每次我一个人在房间里,听听音乐,看看书,那感觉就像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我不用去迎合别人的想法,不用管别人怎么看我,就像一朵自由自在盛开的花,想怎么绽放就怎么绽放。
5. 叔本华指出:“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你瞧瞧那些在社交场合里的人,为了让别人觉得自己过得好,穿名牌、开豪车。
我有个同事,其实工资没多少,还贷款买了个奢侈品包,就怕别人看不起她。
这就像戴着面具生活,多累啊!6. 叔本华有这样的语录:“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你看那些追逐财富的人,有了一百万想要一千万,有了一千万又想要一个亿。
就像我邻居,开了个小公司赚了点钱,然后就拼命扩张,结果欠了一屁股债。
名望也是一样,有些明星有了一点名气,就想更红,结果搞得自己压力山大。
7. 叔本华说:“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
论叔本华对意志自由的批判
![论叔本华对意志自由的批判](https://img.taocdn.com/s3/m/543b61ecba0d4a7302763aea.png)
渤海大学学报二○一七年第二期自古希腊以来,意志自由问题就由于其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一直受到哲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大多数哲学家认为,行为主体之所以要对其行为负道德上甚至是法律上的责任,就是因为他的意志(行为)本身是自由的。
与此同时,一部分哲学家却认为,人的意志(行为)也要受到因果律的支配,是没有自由可言的,并且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也不需要以意志自由为基础,而叔本华所持的就是后一种观点。
他不仅否定了意志自由,而且还认为意志自由的存在反而会让道德责任变得不可理解。
一、叔本华对意志自由的批判“自由”不仅是一个概念,而且是“一个重要、严肃而又困难的问题”[1]。
叔本华把自由与必然相对,认为自由是一个否定的概念,自由就应该理解为不存在任何的必然性[2]。
“必然就是从既定的充足理由中产生出来的东西”,“每种必然性都是被规定的必然性”,“因为必然的东西只能是由既定理由而来的后果,而决不能是别的任何东西”[3]。
叔本华之所以会把自由与必然相对,把自由理解为必然性的不存在,这是由其哲学的本体论思想所决定的。
因为他同康德一样,也采用二分法把世界分成了本体(本质)和现象两个部分,前者称作意志,后者称作表象。
作为本体的意志,其实就是一种盲目的、永恒的冲动(力),它是超时空的存在,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它的唯一的特征就是不断地客观化,不断地制造表象来表现自己,它没有目的、没有限制,它是绝对自由的,他的活动完全是盲目的。
作为表象的经验世界尽管丰富多彩,但它其实只是意志客观化的结果,是意志在时空中的具体表现,它的特征就是在时空中表现作为其本体的意志,它完全受制于因果律,没有自由可言。
所以,叔本华的自由概念其实就是超验的,是经验世界中无法找到的。
他所谓必然,其实就是存在于表象世界的因果律,在表象世界,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一个原因必然会引出一个结果,而一个结果也必然是被一个原因所引起的,这就是支配表象世界的因果律。
所以,如果说到意志自由,那也仅仅是相对于作为本体的意志而言的。
叔本华
![叔本华](https://img.taocdn.com/s3/m/d154b51c6bd97f192279e960.png)
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怎样的?怎么样理解?其人生观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启示?
叔本华通常被视为悲观主义者,因为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在人生观上他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忘我。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
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
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
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
我认为一个人的观点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成长和遭遇是密切相连的,叔本华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壮志难酬!也可以说他不属于那个时代,用叔本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是为后人写的。
所以他的悲观主义观点跟他的所处环境、遭遇是不可分的。
启示:我们必须看到叔本华对哲学的贡献,从哲学成就上来说他是伟
大的。
叔本华的悲观是以短暂人生和意志哲学为背景,留给后人的是一个先
驱者的印象,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尼采的积极意志哲学。
现在都21世纪了,
我们更相信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会相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我不赞同叔
本华的那些什么所谓“人生就是一种痛苦”等观点,人生应该是积极的。
叔本华的人生观被很多人认为是很悲观、消极的。
那是因为他生活的
条件太好了,只有晚年期有些许的落魄,叔本华没必要去努力追求什么,除
哲学领域外,使得他一生在生活中无忧无虑,这样叔本华就体会不到穷困人
民的艰辛,叔本华的思想代表的是上层阶级的哲学。
叔本华赞成悲观的哲学
主义,把生命视为不幸的,无意义的,充满痛苦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什么是哲学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为“爱智慧”。
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与通常所说的知识是不同的:知识或者科学知识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它们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而人追求和热爱智慧却没有别的目的而只是为了智慧本身,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学更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应包括五个部分: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
哲学基本问题:世界第一性?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哲学种类:、经济哲学、数学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生态哲学、科技哲学二、哲学有用吗?哲学对你有用还是无用,要看你是怎样的人。
三、哲学的不确定性罗素《西方哲学史》绪论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
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象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一切确切的知识——我是这样主张的——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
但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把能说清楚的说清楚,不能说清的就保持沉默。
哲学就是试图去说清楚什么,说清楚了的就是科学,不能说的东西,就必须以虔诚的沉默来对待。
”哲学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哲学问题是永恒无解的难题,可以有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根据。
从理论上讲,哲学所探讨的对象不是经验的对象而是超验的对象,例如宇宙万物的本原、存在、实体或本体,包括人在内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等等。
当然,哲学也有比较具体和现实的问题,例如认识论、伦理学、历史哲学、社会政治哲学的问题,不过由于这些问题都属于最基本的问题,因而同样没有确定的答案。
智慧的痛苦只要当无限、绝对、永恒、理想和彼岸从遥远的地平线上升起,人就注定了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命运。
所以我们说智慧是一种痛苦,而且是一切痛苦中最痛苦的痛苦。
它的刻骨铭心之处不仅在于人注定了要追求智慧却也注定了不可能通达智慧的境界,而且更在于追求智慧便使人知道了自己的有限性,知道了自己的有死性。
水中之树的倒影龙应台曾经在《白杨树的倒影》说过,人应当有两种生活,一种是现实的世俗生活,还有一种是虚幻的,精神层面的生活,就像白杨树在湖中的倒影。
四、如何学习和思考?斯多葛派爱比克泰克——“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软弱和孤独时,哲学就产生了”。
1.惊异—→在惊异中,我才意识到自己对知识的匮乏。
2.畏惧和被抛:终极境况:死亡罪恶机遇痛苦→绝望→再生。
3.怀疑doubt:有了知识从而导致怀疑其确定性。
4.思想与思想的对话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前人所面临的哲学问题同样也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它们可能会发生一些形态上的改变。
这就是说,我们要学习的哲学不仅是当前的,还有过去的,甚至将来的。
因为我们的思想包含而且必须包含过去的思想才成其为思想,或者说,离开了历史,我们的思想甚至我们的存在便是残缺不全的。
我们或许可以给哲学问题永恒无解万古常新的本性以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由于人是某种尚未定型、永远开放的自由存在,因而他的至高无上的终极理想本身也一定是一种尚未定型、永远开放的对象。
既然如此,哲学问题当然不可能有最终的解决,如果有的话,那时人也就终结了,或者说结束了自己的“进化”。
4、思想与思想的对话学习西方哲学史不仅是学习知识,即知道哲学家们都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了解哲学家们“因为”什么和“为什么”这样说,换言之,应该了解哲学家所面对的哲学问题是什么,以及他们解决哲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我们把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法称为“对话”的方法。
现代西方哲学概要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
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
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工具理性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
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
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
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
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人以理性为工具来改造世界、控制自然,但人却日益沦为工具的奴隶。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引起了西方列强对利益的重新分配和争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批判的矛头直指“工具理性”二、流派——挑战理性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
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
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
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
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
三、流派——坚持理性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
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
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
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四、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分析哲学在英语国家仍是最主要的哲学思潮,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成了其主流;蒯因等人的新实用主义既继承了经典实用主义的基本理论,又接受了分析哲学等新起的其他哲学流派的某些因素;科学哲学中出现了库恩的历史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和科学实在论等流派。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除原有的流派之外,又出现了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哲学解释学、以及多种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
宗教哲学方面,新托马斯主义等各种形态的基督教哲学仍居主导地位。
第一讲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与唯意志主义)唯意志主义简介教学重点:1、什么是唯意志论?2、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区别。
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来源就个别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来说,从西方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最初阶段起就已存在了。
总之,西方哲学史上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是作为哲学思潮的非理性主义和作为哲学派别的唯意志主义的不可或缺的思想来源,但它们基本上都只是作为某种哲学中的一种成分或倾向而存在,尚无完整的思想体系。
二、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从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取代信仰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轴。
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主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先后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先后确立后,人们发现理性的社会和国家所带来的不是理性主义思想家所约言的人的普遍幸福和人性的充分发挥,而是种种痛苦和灾难以及人性的异化。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正是这一批判浪潮的产物。
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并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般的特征。
由于它对人的情感意志等的作用的强调是以使哲学复归于人、使人摆脱被绝对化的理性和实在所异化的境况,重新发现人的本真存在、充分发挥人的生命力等为旗号,因而往往被列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三、什么是唯意志论?唯意志主义(Voluntarism)唯意志主义是流行于19世纪下半叶西方非理主义哲学思潮。
Voluntarism源自拉丁文Voluntas,意即“意志”。
唯意志主义是一种把意志视为最高原则,用意志去构建世界、规范人生的理论。
它主张意志是世界的本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认识的根本途径是意志的直觉活动,生命是意志的冲动和自我实现。
四、唯意志论的特征:第一、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意志是世界的最高原则。
第二、他们都主张意志的直觉能力高于理性的认识能力。
第三、他们都把人生的自由、幸福、命运作为探讨的主要课题。
五、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联系二者都把人的情感、意志或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其他非理性因素置于人的理性(理智)之上,并由之出发来解释人的全部认识活动以至全部精神和物质活动,体现了一种在整体上与传统理性主义哲学迥然相异的哲学思维方式。
但二者还是有差异的。
非理性主义唯意志主义相同把人的情感、意志或人的精神活动中的其它非理性因素置于人的理智之上,并从此出发解释人的全部认识以至全部精神的物质活动(哲学倾向一致)异同1、偏重认识论,但并不必然含有本体论的论断2、非理性除了意志欲望还有其它形式(广泛)有非理性倾向但不一定接受意志主义 1、认识上表现为非理性,蕴含以情感意志为中心的本体论,以情感意志来解释整个世界的存在。
2、范围窄体系从某角度,某方面强调非理性、意志的作用,是哲学一部分,没有完整体系。
整体体系与传统哲学体系思维方式截然不同。
六、流派代表人物尤为突出的是,这一世纪自始至终贯穿着非理性哲学思潮,其中有三位极具个性的思想家堪与其他伟人分庭抗礼,他们就是克尔凯郭尔、叔本华和尼采。
叔本华的生存意志主义教学重点: 1、生存意志论 2、世界表象论 3、悲观人生观生平:“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一、叔本华的生平活动叔本华(Au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最早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思辨形而上学进行全面批判,并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的德国哲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从小孤僻、傲慢,有精神病气质,终身未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