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与人际信任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与人际信任的作

袁立新;李晓敏
【摘要】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大学生感戴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对41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公正世界信念既对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具体来说,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随人际信任水平的增加而加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公正世界信念\"怎样\"影响利他行为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对利他行为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39)001
【总页数】8页(P41-48)
【关键词】公正世界信念;利他行为;感恩;人际信任;大学生
【作者】袁立新;李晓敏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0130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013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9
一、引言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利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1]。

作为人类社会活动中的高尚道德行为,利他行为不仅对人类维系种族延续起重要作用[2],而且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3]。

因此,研究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按照互惠利他理论观点,人们实施利他行为是因为期望日后当自己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他人的回报[4]。

基于互惠原则,个体是否会做出利他行为的选择决定于个人主观的社会公正感[5],即公正世界信念。

公正世界信念是指人们相信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是公正的,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所得即应得[6]。

公正世界信念让人们相信结果与自身行为或品行的因果联系,好的结果是个体好的行为或是品行的回馈,而坏的结果则是对个体恶行的惩罚,即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越相信世界是公正的个体,越会以“应得”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相信好的结果是建立在自己的行为基础之上,也就会以公平、公正的方式行事;同时,他们会努力遵守社会规范,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在现实中建立和维护公正。

因此,公正世界信念强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的利他和宽恕等行为[7]。

研究表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助人意愿[8],公正世界信念较强的个体更愿意去援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9-11],更倾向去实施亲社会行为[12]。

然而,目前对公正世界信念影响利他行为机制的研究仍较少,公正世界信念是“如何影响利他行为”(中介机制)及“在何种条件下影响利他行为”(调节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感恩是个体对他人支持和恩惠产生的感激和回报心理[13]。

作为一种积极情感,感
恩被认为“不仅是最好的美德,而且是所有其他美德之母”[14]。

根据感恩的道德
情绪理论,感恩是一种积极的道德情感,它源于道德行为,同时又能促进和引发道德行为,因此,感恩具有潜在的互惠利他的动机作用[13],可以驱动个人去实施利他行为。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恩可以引发利他行为,而且感恩引发的利他行为还能泛化到
除施善者以外的其他对象[14-15];与低感恩个体相比,高感恩个体会更多做出亲社会行为[13,16]。

对大学生的研究也发现,感恩对网络利他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
用[17]。

此外,作为反映个体认知状况的内部因素,公正世界信念是感恩的重要基础。

按照公正动机理论,个体的公正世界信念代表着个人与社会环境间的“个人契约”。

高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相信“人们得其所应得”,也就意味着他人给予自己帮助也
应该获得好的回报,个体应当感恩帮助自己的人。

以往的研究发现,公正世界信念与
感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能够正向预测感恩[18-19]。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感恩可能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即高公正世界信念者可能更容易感知
到他人的恩惠并产生感激之情,进而促进其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多起因助人而被诬陷的事件,严重损害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
信任,导致因担心助人风险而降低了助人行为[20]。

人际信任是个体对他人或团体
的言词、诺言、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可以相信和依靠的程度[21]。

作为个体对他人的意图和行为的一种积极预期,人际信任会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

研究表明,高人际信
任者显示出更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22],更倾向于给他人提供帮助[23]。

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研究也发现,人际信任水平能正向预测网络利他行为倾向[24,25]。

虽然部
分研究支持了人际信任对利他行为的直接影响,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人际信任更适合
作为调节变量[26]。

Dirks和Ferrin对组织情景内人际信任的元研究表明,人际信任是一个重要的调节变量,它会调节其他重要预测变量对态度、知觉、行为和表现结
果等变量的影响[27]。

夏勉、王远伟的研究发现,人际信任调节状态共情、情境安
全程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低人际信任组的情境安全程度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而
高人际信任组的状态共情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20]。

因此,本研究将人际信任纳
入模型,有助于考察公正世界信念、感恩与人际信任如何交互影响利他行为的理论
问题。

简而言之,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见图1)。

本研究目的有二:⑴考察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关系中是否具有中介效应;⑵考察感恩的中介效应是否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

借助该模型,本研究探讨公正世界信念是“如何”影响利他行为,及这种影响“何时”更强或更弱。

公正世界信念X人际信任UW?U感恩W利他行为
图1 概念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广东、山东等地四所大学随机抽取41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

其中男生183人,女生232人;大一114人,大二98人,大三106人,大四97人;被试年龄为18-24岁。

(二)研究工具
1.公正世界信念量表
采用Dalbert编制[28],苏志强等人修订的公正世界信念量表[29]测量被试的公正世界信念水平。

该量表共有13个项目,量表采用6点计分(1=完全不同意,6=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表示公正世界信念越强。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91。

2.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
采用李艳芳编制的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30]测量被试的利他行为。

该问卷共22个
项目,采用7点计分(1=非常不符合,7=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示利他行为程度越高。

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7。

3.大学生感戴量表
采用马云献、扈岩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31]测量被试的感恩水平。

该量表共14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表示感恩水平越高。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2。

4.人际信任量表
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32]测量被试人际信任的程度。

量表包含25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同意,5=完全同意),得分越高表示人际信任程度越高。

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68。

(三)实施程序
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担任主试,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

调查前向被试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强调问卷内容将严格保密,所获得信息仅作学术研究之用,并征得其口头知情同意。

要求被试根据指导语认真、独立作答。

被试完成全部问卷约需20分钟,由主试当场回收问卷。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中对变量数据的采集均采取自我报告法,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依据周浩和龙立荣的建议[33],数据采集完毕后采取Harman的单因素因子分析作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结果显示,共生成18个因子,第一个因子的变异解释率为17.42%,远小于40%的建议判断标准,表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明显。

(二)各变量的描述统计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矩阵如表1所示。

公正世界信念、感恩、人际信任、利他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n=415)MSD公正世界信念感恩人际信任利他行为公正世界信念4.020.83-感恩3.950.520.40∗∗-人际信任
2.870.360.44∗∗0.26∗∗-利他行为5.370.690.33∗∗0.62∗∗0.14∗∗-
注:*p<0.05,**p<0.01,下同。

(三)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依据温忠麟和叶宝娟的观点[34],检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需要对3个回归方程的参数进行检验。

方程1:利他行为对公正世界信念、人际信任、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的回归;方程2:感恩对公正世界信念、人际信任、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交互项的回归;方程3:利他行为对公正世界信念、人际信任、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感恩、感恩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的回归。

因以上四个研究变量都不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性别:F(4,404)=0.45,p>0.05,η2=0.00;年级:F(12,1069)=1.46,p>0.05,η2=0.01;性别*年级:
F(12,1069)=1.14,p>0.05,η2=0.01),故不把性别与年级纳入方程加以控制。

先将所有变量标准化处理变成Z分数,然后再将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感恩与人际信任的Z分数相乘,作为交互作用项分数[35]。

所有预测变量方差膨胀因子均不高于1.75,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若模型估计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表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存在[34]:⑴方程1中,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效应显著;⑵方程2中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恩的效应显著且方程3中感恩与人际信任对于利他行为的交互效应显著;或者,方程2中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显著且方程3中感恩对利他行为的效应显著;或者,方程2中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的效应显著且方程3中感恩与人际信任交互项的效应显著。

表2 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程1(效标:利他行为)βt 方程2(效标:感恩)βt方程3(效标:利他行为)βt公正世界信念
0.346.60∗∗0.356.93∗∗0.132.77∗∗人际信任0.010.100.112.18∗-0.06-1.46公正世界信念×人际信任0.112.35∗0.020.480.040.69感恩0.6113.91∗∗感恩×人际信
任0.102.01∗R20.120.170.41F18.33∗∗27.20∗∗55.76∗∗
如表2所示,方程1中,公正世界信念正向预测利他行为,说明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说明人际信任调节了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直接效应。

简单斜率检验结果表明(如图2所示),当人际信任较低(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时,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7,t=4.57,p<0.001);当人际信任较高(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时,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加强
(β=0.42,t=6.60,p<0.001),即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影响随人际信任的增加而增强。

高低公正世界信念低人际信任高人际信任利他行为0.50.40.30.20.10-0.1-0.2-0.3-0.4-0.5
图2 人际信任对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
方程2中,公正世界信念对感恩的主效应显著,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感恩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方程3中,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对利他行为都有正向预测作用;公正世界信念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但感恩与人际信任的交互项对利他行为的预测作用显著。

简单斜率检验表明(见图3),当人际信任较低(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时,感恩对利他行为有正向的预测作用显著
(β=0.56,t=12.79,p<0.001);当人际信任较高(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时,感恩对利他行为的正向预测作用加强(β=0.74,t=13.84,p<0.001),也即是说,感恩对利他行为的影响随人际信任的增加而增强。

0.80.60.40.20-0.2-0.4-0.6-0.8-1.0利他行为低人际信任高人际信任高低感恩
图3 人际信任对感恩与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作用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得到支持。

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人际信任调节了感恩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具体来说,
对于人际信任低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较弱;对
于人际信任高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则相对较强。

四、讨论
(一)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有正向预测,公正世界信念高的大学
生利他行为更多,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0-12]。

首先,公正世界信念较强的个体相信“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原则。

为了得到好报,避免遭到恶报,高公正信念的个体更倾向于多做好事,多帮助他人来努力做一个好人;其次,高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
通常以有意义的方式来解释生活中的事件,因而有助于增强个体对积极情绪的感知
能力,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36-38],这种积极情绪也促进了个体的助人意愿,实施
利他行为[1,39]。

此外,公正世界信念作为一种个人资源或者心理缓冲,促进个体对
长远目标的追求。

公正世界信念越强的个体对未来更有信心,更倾向于采用公正的
手段来达成目标,在人际交往中遵从互惠的原则,亲社会行为越多[40]。

(二)感恩的中介效应
在本研究中,数据显示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因此,深入探讨其影响的作用机制就尤为重要。

进一步分析发现,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之间起到
部分中介的作用,即公正世界信念既能直接正向预测利他行为,也能通过感恩间接对
利他行为产生影响。

该结果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方面,公正世界信念越
强的大学生,就越持有“好人有好报”的观念,同样也意味着当他人对自己付出时也
应得到回报,应该感恩给自己帮助的人。

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做人要“知恩
图报”,不仅对施恩者的回报,进而泛化对他人的回报。

按Fredrickson的拓宽建构理论,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绪特质,激发并拓展人们暂时的思想行为倾向,可促使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回报施惠者或者模仿施惠者对其他人做出利他行为[41]。

此外,作
为一种积极的道德情绪,感恩具有道德动机功能,是产生利他行为的潜在动机,能引发
受惠者的利他行为[42]。

(三)人际信任的调节效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际信任对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当人
际信任高时,公正世界信念高的个体的利他行为更多,而人际信任低时,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则被削弱了。

然而,当纳入感恩这一中介变量后,人际信任对公正
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残余效应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对感恩与利他行为的调节作
用显著。

具体而言,人际信任在感恩和利他行为之间起到增强的作用。

该结果说明
人际信任对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之所以存在,正是因为人际信
任调节了感恩对利他行为的效应从而间接导致。

当人际信任较高时,感恩对利他行
为的预测作用得到加强,进而也加强了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预测。

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对行为结果的预期是个体行为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利他行为
虽然看似是无私的,却有意无意间得到来自外在或内在的回报[2,39],这种回报促进
了个体后续的利他行为。

但如果利他行为需要个体付出一定代价,则会减弱个体从
事这种行为。

个体对利他行为可能导致结果的预期,影响了他是否去做出利他行为。

按助人的“代价-报偿模型”,个体对代价主观评估能够影响利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代价越高,利他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43]。

当帮助他人的代价过大,即使是乐于助
人者,实施帮助行为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近年来,国内媒体时有因助人而反被诬陷事
件的报道,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信任受到严重的损害。

研究也表明,中国大学生
人际信任水平在近年来有显著的降低[44]。

人际信任的下降,使很多人担心因助人
反被误会或诬陷的风险而不敢伸出援手,公众对实施助人行为产生犹豫甚至畏惧。

人际信任作为一种积极预期因素,影响着个体对利他行为代价风险的认知评价与判断。

人际信任正是通过对助人代价的评估来调节感恩对利他行为的影响,进而也调
节了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当人际信任较高时,个体的防范水平降低,增
强了感恩对利他行为的积极促进作用;而人际信任低时,个体的风险预期提高,强化
了对行为代价的顾虑,从而削弱了感恩对利他行为的促进作用。

综上,本研究通过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了公正世界信念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阐明这种影响在什么情况下会更强或更弱的限定条件,对于丰富公正世界信念影
响利他行为的内在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促进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实践工
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应重视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对利他行为的积极作用。

当前社会广泛存在贫富差距增加、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大学应教育学生正确
认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帮助大学生形成或提升公正世界信念;同时,大学里也应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教育大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感恩社会。

其次,人际信任能够增强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对利他行为的积极影响。

因此,要多关注人际信任度较低的大学生,帮助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及生活中的欺骗、
背叛、不诚信事件,增强人际信任度,也有助于提高利他行为。

五、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的利他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二)感恩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利他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公正世界信念既对利他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三)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受到人际信任的调节。

具体来说,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感恩对利他行为的间接效应随人际信任水平的增加而加强。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郑显亮,顾海根.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9):51-55.
[2] 谢晓非,王逸璐,顾思义,等.利他仅仅利他吗?——进化视角的双路径模型[J].心理科学进
展,2017,25(9):1441-1455.
[3] 王雁飞,朱瑜.利他主义行为发展的理论研究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3,5(4):37-41.
[4] 郭菁.行为理性:互惠利他理论的前提预设及局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1):24-27.
[5] 饶异.互惠利他理论:历史、问题与趋势[J].广东社会科学,2016(6):69-74.
[6] LERNER M J,MILLER D T.Just world research and the attribution process:looking back and ahead[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78,85(5):1030-1051.
[7] 苏志强.公正信念驱动下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利他特征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
报,2016,34(6):100-105.
[8] 姬旺华,张兰鸽,寇彧.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助人意愿的影响:责任归因和帮助代价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5):496-503.
[9] ZUCKERMAN M.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altruistic behavior[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5,31(5):972-976.
[10] BIERHOFF H W,KLEIN R,KRAMP P.Evidence for the altruistic personality from data on accident research[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1,59(2):263-280.
[11] 李薇,陈晓梅,金晓君,等.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
志,2014,22(6):946-948.
[12] CAROLI M E,SAGONE E.Belief in a just world,prosocial behavior,and moral disengagement in adolescence[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6:596-600.
[13] MCCULLOUGH M E,EMMONS R A,TSANG J A.The grateful disposit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1):112-127.
[14] BARTLETT M Y,DESTENO D.Gratitude and prosocial behavior: helping when it costs you[J].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4):319-325.
[15] TSANG J A.Gratitude for small and large favors:a behavioral test[J].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2007,2(3):157-167.
[16] 孙燕贞,江红艳.感戴的心理学研究进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38(4):151-155.
[17] 杨欣欣,刘勤学,周宗奎.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感恩和社会认同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2):183-190.
[18] 毛金凤.初中生公正世界信念现状及其与感戴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19] 张陆,游志麒.农村初中生公正世界信念、感恩和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调节与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4(11):62-67.
[20] 夏勉,王远伟.状态共情、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54(4):168-176.
[21] ROTTER J B.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1967,35:651-665.
[22] CADENHEAD A C,RICHMAN C L.The effects of interpersonal personal trust and group status on prosocial and aggressive behaviors[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1996,24:169-184.
[23] 耿春秋.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的共情、人际信任、反馈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4] 赵欢欢,张和云.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与网络利他行为:网络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3,6(6):92-96.
[25] 赵凯莉,杨梦圆,苗灵童,等.成人依恋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共情与信任的中介作用[J].人类工效学,2017,23(3):23-34.
[26] 张林,刘燊,徐强,等.日常环境中的暴力暴露对攻击行为的长期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心理学报,2017,49(1):50-59.
[27] DIRKS K T,FERRIN D L.The role of trust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1,12(4):450-467.
[28] DALBERT C.The world is more just for me than generally:about the personal belief in
a just world scale’s validity[J].Social Justice Research,1999,12(2):79-98.
[29] 苏志强,张大均,王鑫强.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的修订及在大学生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6):561-563.
[30] 李艳芳.大学生道德价值观、自我概念与利他行为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1] 马云献,扈岩.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5):387-389.
[3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社,1999:180-182.
[33] 周浩,龙立荣.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42-950.
[34] 温忠麟,叶宝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方法:竞争还是替补?[J].心理学报,2014,46(5):714-726.
[35] 温忠麟,侯杰泰,MARSH H W.结构方程模型中调节效应的标准化估计[J].心理学
报,2008,40(6):729-736.
[36] DZUKA J,DALBERT C.Student violence against teachers:teachers’well-being and the belief in a just world[J].European Psychologist,2007,12(4):253-260.
[37] 蒋奖,王荣,张雯.“蚁族”群体的公正世界信念与幸福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
育,2013,29(2):208-213.
[38] 吴胜涛,王力,周明洁,等.灾区民众的公正观与幸福感及其与非灾区的比较[J].心理科学进
展:2009,17(3):579-587.
[39] 郭庆科,冯琳琳.善有善报:利他行为得到回报的心理学机制[J].齐鲁学刊, 2016(5):99-105.
[40] 周春燕,郭永玉.公正世界信念——重建公正的双刃剑[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1):144-154.
[41] 喻承甫,张卫,李董平,等.感恩及其与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10-1121
[42] MCCULLOUGH M E,KILPATRICK S D,EMMONS R A,et al.Is gratitude a moral
affect?[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27(2):249-2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