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试题和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高考试题和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作者:陈汉桥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19期
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为了更好的教学,指导学生应考,研究高考试题必不可少,我将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题全部做完并进行了分析,我主要分析了近年来高考试题和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一、高考政治学科试卷评析
从整体上看,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贯彻了教育部“立德树人”的命题宗旨的要求,试题体现高考内容改革精神,强调积极深化教育改革。
试题在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的同时,又注重了改革创新,明确了今后教学的导向性。
试题结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三套全国卷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没有变,仍然保持4+3的数量。
多为组合式选择题,而且一般是两两组合。
非选择题变化较大,全国1-3卷《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的试题数量由1题增至2题(去年仅卷1、2);设问数量变化不一,难度有所降低(去年具体表现为38题《经济生活》的情境+两层设问,39题《政治生活》的情景+两层设问,比较
明显地增加了情境的数量和设问的数量)。
全国卷3的40题模块组合回归常态,即文化与哲学的组合,(去年38题是《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组合,39题是《政治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组合。
)
考查知识:注重基础,突出主干。
试题情境:立足生活,紧跟时代。
政治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要凸显时代性和现实性。
2018年文综政治试卷依然迎“热”而上,直面社会现实,考查热点内容,显性热点与隐性热点、长效热点与当下热点兼顾,试卷十分注重关注现实生活,时代特征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素材呈现方式丰富生动,图文并茂,问题切入新颖而平实。
试卷立意:考查能力,凸显素养。
思想政治课程的的核心素养归纳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考试大纲也明确了着重对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
2018年试题坚持正确导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突出考查考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凸显能力、素质考查凸核心素养、重价值认同
2018全国卷一(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6分)
2018全国卷二(3)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4分)
2018全国卷三(3)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
(6分)
二、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1、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细节的考查
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是命题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试题命制的重要载体,但是,在进行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强化了知识的综合性(特别是知识的横向联系)和应用性(在新情景中的演绎化表述)。
2、更加注重问题设计的逻辑层次
面对新的情景材料,需要借助问题驱动和任务完成来实现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因此,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任务“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可以看做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应该怎么看”的具体而明确的要求。
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精心设置这样的具有层次性和逻辑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促使学生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问题开放,答案多元
1、(2013 全新1)39(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0分)
2、(2014 全新1)39(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12分)
创新题型,分类评价
1、(2015 全新2)39(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请你加以批驳。
(6分)
2、(2016 全新1)39(1)(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对否认英雄的错误言论加以批驳。
(12分)
关注微观,重视能力
(2014 全新1)38(2)政府放宽市场准入规则会增加市场活力,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放宽市场准入规则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使消费者受益的。
(14分)
更加注重四个关键能力的提升
获取和解读信息。
2017年全国1-2卷设计《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部分的试题数量由1题增至2题。
具体表现为38题《经济生活》的情境+两层设问,39题《政治生活》的情境+两层设问,变成了经济和政治分开考的两部分情景材料,比较明顯地增加了情景的数量和设问的数量。
这种对原来学科知识依赖的情景素材的调整,都在强化着对情景材料的阅读和把握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
(2016全国Ι卷,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描述和阐释事物
(2015全国Ⅱ,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
(10 分)
论证和探究问题
(2015全国Ι,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财政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巨大作用,财政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2013新课标I卷,39)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10分)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更加注重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强调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价值,体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围绕发展新理念、依法治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命题。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经指向学科核心素养,但素养的考查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同时也不是对前面试题立意的简单否定。
基于“学科素养”必须基于“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要求的提高。
高考试题已经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宣传国家意志、体现立德树人要求的价值引导→指向“政治认同”;突出考查对学科核心知识的理解,坚持能力立意→指向“科学精神”;围绕“依法治国”考查对宪法和法治精神的理解→指向“法治意识”;立足现实生活,加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的比重→指向“公共参与”。
作者简介:陈汉桥(1990—),男,籍贯:江西景德镇市,工作单位:贵州省桐梓县第一中学,中学政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