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味精厂发酵车间员工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味精厂发酵车间员工工作总结
篇一:康源味精厂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响应学院对毕业生的关怀和指导;
2、通过实习,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
3、通过实习,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习时间
XX年4月1号—XX年5月30号。
三、实习地点
济南市长清区孝里供销社康源食品厂。
四、实习内容
时光冉冉,一转眼大学的四年学习生活即将过去。
为了响应学院号召,锻炼自己的能力,在大学的最后半年时光我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活。
考虑到实习的时间应该不会很长,所以我就选择了一家比较小的企业—济南市孝里供销社康源食品厂。
该厂位于我的家乡,主要经营无盐味精、鸡味调味料、鸡粉调味料、大厨散鸡精、排骨调味料等。
康源公司秉承着“顾客至上,锐意进取”的经营理念,坚持着“客户第一”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
这虽然不是我的第一次实习,不过却是一份真正独立的、可以学以致用的工作。
在这里我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
见识。
这家企业是我经家人介绍进入的,由于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所以工作量比较大,但却可以接触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这里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一)味精制造的学习
味精的简介
味精,也称味素。
谷氨酸是由谷氨酸棒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呈味氨基酸,其代谢机理为:葡萄糖经糖酵解(EMP)和单磷酸己糖途径(HMP)生成丙酮酸,一方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经CO2固定作用生成草酰乙酸,两者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TCA循环),由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α-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氨基化合成谷氨酸。
由于谷氨酸棒杆菌为生物素缺陷型突变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亚适量(浓度应在5g/L左右)生物素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和控制细胞膜的透性达到高产谷氨酸的目的。
回收的谷氨酸又称麸酸,并无鲜味,将其进行中和精制得到味精。
味精具有众多营养价值价值及功能,首先味精可以提高菜肴的鲜味;其次味
精中的谷氨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谷氨酸还可在体内能形成一种神经递质,帮助神经的传导;此外,谷氨酸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氨的浓度,减少氨中毒的危险性。
康源味精厂生产结构
康源味精食品有限公司的味精生产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糖化车间→发酵车间→提取车间(该车间包括提取、提取超滤、提取酶糖)→精制车间(该车间包括转型、中和、树脂、煮晶、离心机、烘房班)→副产品车间(包括饲料添加剂生产、硫酸铵化肥的生产)→包装车间。
味精的生产工艺流程
在康源味精厂,味精的生产流程如下
原料与处理→糖化→发酵→提取→精制
工艺要点如下
(1)原料处理:在康源味精厂生产的原材料一般为淀粉。
淀粉原材料加工才前应先进行除杂,且原材料应为的颗粒才合适。
(2)糖化:淀粉原材料首先经过液化阶段,利用α-淀粉酶将淀粉浆液化,降低淀粉粘度并将其水解成糊精和低聚糖,在液化过程中还要加氯化钙调节pH,整个液化时间约30min。
一定温度下液化后的糊精及低聚糖将其温度冷却至60℃后可转移至糖化罐糖化罐内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公司内采用双酶法糖化,糖化结束后需进行加热灭酶。
(3)发酵:发酵即谷氨酸的发酵,这是一项复杂的微生物生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此外还应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发酵过程中,谷氨酸菌摄取原料
的营养,并通过体内特定的酶进行复杂的生化反应。
培养液中的反应物透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将反应物转化为谷氨酸产物。
整个发酵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时期,即适应期、对数增长期和衰亡期。
发酵前期的温度控制在30-32℃、pH在,在中后期最适宜温度为32-36℃,pH控制在。
(4)提取:该过程在提取罐中进行,公司内采用的是等电点提取法。
谷氨酸在等电点pH时,溶解度最小,被析出呈结晶状态。
等电点法提取谷氨酸的工艺流程如下:
盐酸
发酵液→调酸→停酸育晶→等电搅拌→静置沉降→离心分离→谷氨酸
谷氨酸的等电点是,因此在调酸时应将溶液的pH值调至,使谷氨酸析出,然后通过过滤和离心等操作获得谷氨酸,粗得的谷氨酸经过于燥后分装成袋保存。
将所得到的谷氨酸溶解入40-60℃的温水,用碳酸钠将谷氨酸溶液的pH值调至,然后在70℃以内缓慢碱和即可获得谷氨酸单钠
(5)精制:谷氨酸单钠粗品的精制流程为:
提纯→加工→包装→成品
谷氨酸钠溶液经过脱色及离子交换柱除去Ca2+ 、Mg2+ 、Fe2+ 离子,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谷氨酸钠溶液。
将纯净的谷氨酸钠溶液导入至结晶罐中,进行减压蒸发,当波美
度达到时放入晶种,进入育晶阶段,根据结晶罐内溶液的饱和度和结晶情况实时控制谷氨酸钠溶液输入量及进水量。
经过十几小时的蒸发结晶,当结晶形体达到一定要求、物料积累到80%高度时,将料液放至助晶槽,结晶长成后分离出味精,送去干燥和筛选即可得到初始成品。
味精的检测
在味精成品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在康源味精厂成品多为90%味精,参考的是GB/T 8967—XX。
在该标准中对90%味精的定义为:以碳水化合物(淀粉、大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
(1)外观和感官检查:将样品撒在白色滤纸上,目视法检查其颜色和杂质品尝其滋味。
同一单位包装,100 g 样品中不得超过 1 个( mm 以上)肉眼可见杂质。
(2)理化检测,味精成品还应检测谷氨酸的含量、旋光度、氯化物含量、pH值等,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检测味精中谷氨酸的含量,采用的是旋光仪检测法。
谷氨酸钠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具有光学活性,能使偏振光面旋转一定角度,所以,可用旋光仪测定其旋光度。
根据旋光度换算成谷氨酸钠的含量。
五、实习心得
在康源味精厂实习的两个月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工厂
比较小,但是工厂内对卫生状况以及质量的严格要求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相信该厂的未来必将有更大
的发展。
由于工厂规模不大又是经人介绍,所以在康源食品厂我有幸先后从事过原料验收、加工以及成品检测等工作,在此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
原料验收工作比较轻松,主要是检测淀粉制品中含有的杂质是否超标。
加工过程技术要求也比较高。
因为我的经验不足,所以从事的一般只是糊精及低聚糖的冷却及转移,虽然技术含量不高却非常的劳累,然而从事生产的师傅也详细的为我介绍了其他生产流程的工艺,使我受益匪浅。
在公司我还从事了味精的监测工作,每天需对生产的味精进行外观以及感官的检测,一开始没有经验也不知道什么是合格产品,在一位技术师傅的帮助下我也逐渐能够较精确的判断产品的外观及感官的优劣。
此外,每隔3天还要对大批量的成品进行理化抽检,我的工作就是检测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
这项检测需要用到旋光仪,旋光仪是检测室中最为昂贵的设备,虽然以前在学校用过很多次旋光仪,但在公司独自使用一开始还是很紧张,经过反复查阅在学校时所学的实验册,并在技术师傅的指导下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的进行测定。
在开始工作前,我预先查阅了一些关于味精生产的资料,这也使我能够更快的融入到公司的生产,这也是我认识到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习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为未来在社会工作所做的一次练兵,经过亲身的体验我知道了工作滋味既有愉快又有乏味。
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论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正是因为有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我才能更够快的学会并从事实际的生产。
另外我还认识到要学会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尤其是在食品企业,来不得一丁点马虎,否则就极有可能对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
经过实习,我还学到许多大学中难以学习到的,例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就让我学到很多,在小工厂中并没有大学生,但是大家的经验都要比我更加的丰富,所以我认识到应该做到谦虚礼让。
在工作中常与前辈们聊聊天不仅可以放松一下神经,而且可以学到不少工作以外的事情,尽管许多情况我们不一定能遇到,可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也算是此次实习的目的了。
实习虽然结束了,却留下了许多让我回味的思绪,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寻求机会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并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更要在实习中不断的学习。
我相信,当我结束学业,我将以满满的信心去追逐我的梦想!
篇二:8000吨味精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 ................................................... (4)
味精简介 ................................................ ................................................... . (4)
味精工厂的设计原则 ................................................ ................................................... .. (5)
可行性分析与厂址选择 ................................................ ................................................... . (6)
第二章工艺设计 ................................................ ................................................... . (7)
味精发酵的总流程图 ................................................ ...................................................
(7)
淀粉的水解糖制备 ................................................ ................................................... . (8)
淀粉的液化 ................................................ ................................................... (8)
种子扩大培养................................................. ................................................... .. (9)
谷氨酸的发酵与控制 ................................................ ................................................... .. (9)
谷氨酸的提取................................................. ................................................... (11)
谷氨酸制取味精及味精成品加
工 ................................................ .. (11)
第三章物料衡算 ................................................ ................................................... .. (12)
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指标 ................................................ ................................................... . (12)
谷氨酸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 ................................................ ...................................................
12
年产8000 吨味精厂发酵车间的物料衡算结果 ................................................ . (13)
第四章设备设计与选型................................................. ................................................... .. (14)
发酵车间设备选
型 ................................................ ................................................... . (14)
发酵罐................................................. ................................................... (14)
发酵罐容积的确定 ................................................ ................................................... .. 14
生产能力的计算 ................................................ ................................................... (14)
发酵罐个数的确定 ................................................ ................................................... .. 14
主要尺寸的计算 ................................................ ...................................................
(15)
冷却面积的计算 ................................................ ................................................... . (15)
搅拌器计算 ................................................ ................................................... (15)
搅拌轴功率的计算 ................................................ ................................................... (16)
种子罐................................................. ................................................... . (19)
种子罐容积的确定 ................................................ ................................................... (19)
种子罐个数的确
定 ................................................ ................................................... .. 19
糖化罐................................................. ................................................... (19)
等电点罐................................................. ................................................... .. (20)
中和罐................................................. ................................................... (20)
板框过滤器 ................................................ ................................................... .. (20)
离子交换柱 ................................................ ...................................................
(20)
离心泵................................................. ................................................... (20)
暂储罐................................................. ................................................... (20)
离心机选择 ................................................ ................................................... (21)
发酵车间设备一览表 ................................................ ..................................................
21
其他车间设备选型 ................................................ ................................................... . (21)
浓缩结晶
罐 ................................................ ................................................... .. (21)
真空泵................................................. ................................................... (21)
助晶槽................................................. ................................................... (21)
包装机................................................. ................................................... (22)
离心机................................................. ................................................... (22)
其他车间设备选型一览表 ................................................ .. (22)
第五章热量衡算 ................................................ ................................................... .. (22)
液化加热蒸汽量................................................. ................................................... . (22)
加热蒸汽消耗量D ................................................. ................................................... . (22)
淀粉浆量G ................................................. ................................................... (23)
粉浆干物质浓度 ................................................ ................................................... (23)
粉浆干物质C .................................................
................................................... .. (23)
蒸汽用量................................................. ................................................... .. (23)
第六章无菌压缩空气用量 ................................................ ................................................... .. (24)
谷氨酸发酵无菌空气平衡示意图 ................................................ . (24)
谷氨酸发酵工艺技术指标及基础数据 ................................................ .. (24)
发酵车间无菌空气消耗量计算 ................................................ (24)
单罐发酵无菌空气用量 ................................................ . (24)
单罐年用气量 ................................................ ................................................... .. (24)
种子培养等无菌空气耗量 ................................................ (25)
发酵车间高峰无菌空气用量 ................................................ .. (25)
发酵车间无菌空气年耗量 ................................................ (25)
发酵车间无菌空气单耗 ................................................ (25)
无菌空气衡算表................................................. ................................................... . (25)
第七章生产车间工业布置 ................................................
................................................... .. (25)
生产车间工艺布置 ................................................ ................................................... .. (25)
生产车间非工艺设计 ................................................ ................................................... (26)
门 ................................................ ................................................... .. (26)
排汽 ................................................ ................................................... . (26)
采光 ................................................ ................................................... . (26)
地坪 ................................................ ................................................... . (26)
墙面 ................................................ ................................................... . (26)
温控 ................................................ ................................................... . (27)
照明 ................................................ ................................................... . (27)
三防设施................................................. ................................................... .. (27)
车间辅助单位.................................................
................................................... .. (27)
化验室................................................. ................................................... (27)
菌培室................................................. ................................................... (27)
机修车间................................................. ................................................... .. (27)
其他辅助工程 ................................................ ................................................... . (27)
运输设施................................................. ................................................... .. (27)
第八章工厂平面设计与卫生 ................................................ ................................................... . (28)
工厂设计与设施................................................. ................................................... . (28)
厂区和道路 ................................................ ................................................... .. (28)
厂房与设施 ................................................ ................................................... .. (28)
供水系统................................................. ................................................... .. (28)
制冷、冷却、消防用水 ................................................
(28)
废水、废汽排放系统 ................................................ . (28)
废弃物临时存放设施 ................................................ . (28)
原料采购、运输、贮藏的卫生 ................................................ .. (29)
采购 ................................................ ................................................... . (29)
采购的原料 ................................................ ................................................... .. (29)
食品添加剂 ................................................ ................................................... .. (29)
运输 ................................................ ................................................... . (29)
盛装原料的容器 ................................................ ................................................... (29)
运输车辆 ................................................ ................................................... (29)
贮藏 ................................................ ................................................... . (29)
贮存原料的仓库 ................................................ ................................................... (29)
产品存放 ................................................
(29)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 ................................................ ................................................... . (29)
原料及辅料 ................................................ ................................................... .. (29)
投产前的原料 ................................................ ................................................... . (29)
经二氧化碳净化系统处理的二氧化碳 ................................................ (30)
经水处理系统处理的饮料用水 ................................................ (30)
包装容器.................................................
(30)
包装容器 ................................................ ................................................... (30)
包装容器 ................................................ ................................................... (30)
新包装容器、回收包装容器、一次性包装容器 ................................................ .. (30)
防止交叉污染 ................................................ ................................................... . (30)
生产操作间 ................................................ ................................................... .. (30)
生产操作人
................................................... . (30)
操作间................................................. ................................................... (30)
包装 ................................................ ................................................... . (30)
包装前................................................. ................................................... (30)
包装车间 ................................................ ................................................... (30)
工厂的卫生管理................................................. ...................................................
(31)
个人卫生与健康管理 ................................................ ................................................... (31)
个人卫生................................................. ................................................... .. (31)
卫生与质量检验管理 ................................................ ................................................... (31)
第九章致辞 ................................................ ................................................... . (31)
第十章参考文献 ................................................ ................................................... .. (32)
第一章绪论
味精简介
味精的性质
味精,化学名称为 L-谷氨酸钠(sodium L-glutamate),全称为 L 谷氨酸单钠一水化物或 L- α - 氨基戊二酸单钠一水化物(monosodium L-glutamate monohydrate,MSG)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 C 5 H 8 NO 4 Na ,为有鲜味的
物质,学名叫谷氨酸钠,亦称味素。
此外还含有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
味精是鲜味调味品类烹饪原料,以小麦、大豆、玉米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过化学合成制作。
据研究;味精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因为味精里含有大量的谷氨酸,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氨基酸,96%能被人体吸收,形成人体组织中的蛋白质。
它还能与血氨结合,形成对机体无害的谷氨酰胺,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的毒性作用。
又能参与脑蛋白质代谢和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起良好的作用。
味精具有吸湿性,味道极为鲜美,溶于 3000 倍的水中仍具有鲜味,其最佳溶解温度为 70℃~90℃。
味精在一般烹调加工条件下较稳定,但长时间处于高温下,易变为焦谷氨
酸钠,不显鲜味且有轻微毒性;在碱性或强酸性溶液中,沉淀或难于溶解,其鲜味也不明显甚至消失。
它是既能增加人们的食欲,又能提供一定营养的家常调味品。
相对分子质量:,味精是无色无味至百色的柱状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
斜方晶系柱状八面体,相对密度,视相对密度 ~ 比旋光度:【a】20 D= ~ ,PH 值:,熔点:1950℃(在 1250 ℃以上失去结晶水),热稳定性:常温~1000 ℃脱湿;1000 ℃~1200℃稳定;1200 ℃~1300℃失去结晶水;1300 ℃~1700℃稳定;1700℃ ~2500℃分子内脱水;2400℃ ~2800℃热分解;2800℃及以上炭化。
味精工业发展历程
味精不但是人民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而且是食品工业中的一种高利税产品,尤其是受原材料市场充裕,价格便宜的诱发,自80年代以来,它吸引着国内许许多多生产者,整个行业呈现突飞猛进的势态。
80年我国味精产量只有万吨到 91 年已经发展到 200 多家企业,味精产量达到万吨。
年发展速度达到 %。
在以味精、啤酒、白酒、糖、卷烟、五项农产品为原种的工业品中,味精发展速度最快。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一方面,由于原材料供应纳入市场调节,原材料价格翻番上涨,导致味精生产成本价格急剧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同行业竞争激烈,致使市场疲软,产品严重积压,从而给整个味精行
业带来严峻考验,一些规模较小,效益较低的味精厂面临停产、转产的危机。
我国味精工业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可以明显感觉到,近几年,我国味精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内部挖潜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确实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目前我国味精生产企业总体技术水平、生产规模、设备性能以及自动化水平与外国或台湾等味精生产企业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这些差距所在也就是潜力所在,潜力一旦得到挖掘就可以转换成为生产力,就意味着生产经济效益,在这方面,
国内许多味精厂已经积极探索,有的通过厂际联合;有的与科研单位搞联营;有的还希望通过合资的路子来解决。
比如:兰溪味精厂与韩国味元公司合资;武汉味精厂与台湾味全合资等等。
可以说,几乎国外比较有实力的味精厂都在国内找到了合作伙伴通过合资合作或技术经营联营,国内的技术管理水平将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甚至赶超国外的先进水平。
我国味精行业的发展对策
当前我国味精行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发展对策是:合理利用原材料,采用新菌种、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技术水平,防止噬菌体污染,节能降耗;逐步实现自动控制,
提高劳动生产率全面降低成本,参与国际竞争。
同时搞好废水治理,提高环境和社会效益。
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是提高技术水平。
改进发酵工艺,提高发酵水平,采用高生物素添加青霉素流加糖工艺,重量大,生物素丰富,菌体生长快,添加青霉素后,产算快,产算高,周期短。
由于发酵前期菌体量多,又同步进入生产型,产算速度很快,发酵后期虽然流加糖量大,但这是菌体浓度与生物素“亚适量”工艺的菌体弄度差不多,对产算速度影响不大。
改进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收率该井等电点工艺,采用连续等电点和避免生成β型结晶的技术措施,同时研究新型的沉降式离心机分离菌体,结合膜浓缩的研究,提取收率可高达 95%。
发酵罐的大型化、自动化,达到稳定生产水平,提高效率,降低动力消耗和操作费用。
发酵过程中应事先自动控制,避免人工操作误差,这是稳定生产的关键环节,尤其是温度、pH、风量、风量、罐压、流加糖等计数操作应自动控制。
选用无油润滑的螺杆式空压机,改造传统的空气净化设备.选板式换热器用培养基灭菌,三只一组,节约蒸汽和冷却水。
引进世界生产的较先进高速离心机,提高收率,灌水含水可达8%连续操作,减轻劳动强度。
加强废水治理和综合利用,提高环境效益,味精废水排放标准已颁布,各厂应达标排放,提高环境效益。
废液制酵母已有成功经验,要推广应用。
深化改革,降低产品成本,参与
国际竞争强化企业内部改革,调动职工积极性。
彻底防止噬菌体污染,采用新工艺,节能降耗,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扩大产品销售市场。
跳出单一产品模式,开发多种类产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发展高科技如:用重组 DNA 技术选育高产优良菌种;电子计算机和各种传感器控制发酵生产过程;利用固定化微生物生产谷氨酸;以CO 2 和 N 2 为原料,酶法合成谷氨酸等。
味精工厂的设计原则
设计工作做到精心设计,投资少,技术新,质量好,收效快,同收期短,使设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原则。
设计工作必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要学会查阅文献,搜集设计必须的技术基础资料,加强技术经济的分析工作,深入调查,与同类型厂的先进技术的经济指标相比较,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去研究分析碰到的问题。
设计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体现设计的通常性和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
工厂生产规模、产品品种的确定,要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要考虑资金来源,建厂地址、时间、三废综合利用等条件,并适当留有发展余地。
应采用新技术,力求在设计时,在技术上具有现实性和积极性,在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并根据设备和控制系统,在资金和供货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还应考虑采用微生物发酵工厂的独特的要求,注意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及工厂内
车间与车间之
篇三:梅花味精
梅花味精
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是从事玉米深加工的大型民营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日前被举报在位于霸州市的河北梅花味精生产基地周边,烟尘污染严重,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1 企业简介
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创立于XX年的河北梅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改制而来,是从事玉米深加工的大型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梅花集团总部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注册资本26亿元。
公司下设两大生产基地:河北基地和通辽基地。
每个生产基地具备汽、电、大宗原材料自行配套的完整产业。
2 主导产品
公司的主导产品为味精、调味品、淀粉。
玉米油、玉米纤维、酵母等10余种产品,是主要副产品。
健康、绿色是梅花产品的特色。
3 生产线
公司有五条完整的集热电联产、中水回用、膜过滤水处理为一体的玉米深加工生产线。
具有年加工玉米120万吨、生产淀粉80万吨、味精40万吨、副产品100万吨的生产能
力。
年产值60亿元,是全球最大的味精制造企业之一。
4 企业品牌
公司视产品质量为企业生命,注重品牌建设。
顺利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梅花味精被农业部绿色食品办公室认定为“绿色食品”。
“梅花”为中国驰名商标。
“梅花”商标已在国外47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产品出口到西欧、北美、南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是国内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世界500强食品、商贸企业的直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
5 经营理念
创建节约、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型企业,做一个对国家、对消费者、对员工、对社会负责的企业,是梅花奉行的四项原则。
“发展循环经济,造福中国农业”是梅花的使命。
“厚德载业、惠及民生”是梅花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以德治厂”是梅花的治厂方针;“诚实、诚信、成功”是梅花的企业精神。
“人立于诚,事精于心,业盛于信。
和,则致远”是梅花追求的核心价值观。
梅花将依托农业循环经济,成为一家在多个领域具备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团。
公司有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凝聚力强的领导核心;有一批国内一
流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一批国内著的科研院所作为企业研发的依托;有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管理经验;有一支专业的营销队伍和一批职业经理;有一支经过多年培养和造就的技术工人队伍,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 因污染被举报
XX年11月一封来自河北省霸州市的群众举报信称:在位于霸州市的河北梅花味精生产基地(下称梅花味精)周边,烟尘污染严重,十余个村庄的居民饮用水不同程度受到污染。
“我们不敢喝地下水已经很多年了。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到该地采访发现,这里在去年还发生梅花味精污染千亩农田事件,村民多次找到政府和梅花味精交涉,至今无果。
梅花集团年产味精达50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味精制造企业之一。
目前,上市公司五洲明珠与梅花集团的重组计划已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
有分析师认为,要成功重组,梅花集团先要过环保关。
转晶工艺:国内比较先进的谷氨酸提取工艺。
XX年9月梅花全面采用转晶工艺,该工艺通过谷氨酸由α型向β型转变,释放出其中杂质,从而提高纯度,提高谷氨酸质量,并可缩短味精生产周期,减少后道工序的电、蒸汽的原料消耗,大量减少生产废水,有利环保。
管控质检工艺:
色选:色选机工作原理是根据物料光学特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