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出自()
A. 叶圣陶
B. 文天祥
C. 郭沫若
D. 鲁迅【答案】 D
【解析】【分析】出自近代鲁迅的《自嘲》。全文: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故答案为:D
【点评】这首诗,“横眉”两句成为传诵的名言,“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战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绝然不同的态度。
2.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A. 《牡丹亭·游园》
B. 《霸王别姬》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牛郎织女》
【答案】 C
【解析】【分析】A.《牡丹亭·游园》是昆曲;B.《霸王别姬》是京剧;C.《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D.《牛郎织女》是黄梅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戏曲剧种的把握。注意把握选项句中名称,找出越剧的代表剧目。
3.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会抗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A. 这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 在上片,作者实际上已经绘制成他的“太守出猎图”。起句陡兀,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
C. 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冯唐一样得到朝廷重用,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为国杀敌。
D. 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错误,下片的典故“持节云中,何日遗冯唐”表达的是词人希望朝廷能够像派冯唐赦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故乡》《社戏》等。
C. “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庄子》《孟子》。
D.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四书”指的是《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如“汉阴”指汉水北岸。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答案】 C
【解析】【分析】C.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汉阴”指汉水南岸。“阴”指山北水南。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某展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书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书体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 ⑤③②④①
B. ⑤②①④③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②⑤①④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根据所学,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小篆(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发展出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楷书(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小篆创始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晋代开始盛行;草书形成于汉初。本题中五种字体分别为①行书;②草书;③隶书;④楷书;⑤篆书。根据以上书体的发展顺序和各自特点排序为:⑤篆书;③隶书;②草书;④楷书;①行书。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文化常识的了解与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根据图中字体的笔画及字形特点来判断。此题第一幅字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浓淡相融,属于行书;第二幅字用笔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属于草书;第三幅字字形扁方,横划长,竖划短,讲究“蚕头雁尾”,属于隶书;第四幅字以方笔为主,结构谨严,布局整齐,属于楷书;第五幅字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属于篆书。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如“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
B.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千支兼用法。
C. 《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
D.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有敬辞和谦辞,古代纪年法,文学常识,涉及面广,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C项说法不正确。《蒹葭》选自《诗经·秦风》。不是选自“雅”。
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