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及对策姓名:付铠学号:2120140522 专业:环境管理与经济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以增长为导向的一系列城市偏向政策,中国经济总量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可是结构调整缓慢,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固化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多项研究表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存在继续扩大的趋势[1, 2]。本文在分析中国城乡差距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和自身经历,提出缩小城乡差距和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建议及应对措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乡差距;二元结构;应对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我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令世界瞩目。城镇和农村居民是构成中国社会的两大基本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国城乡差距,尤其是居民收入差距也日趋扩大,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城乡差距的形成既有历史原因又有政策的原因[3]。有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对整体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度最大,达到50%以上[4]。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影响社会公正与稳定,不利于经济发展,更不利于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针对此种情况,国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试图遏制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虽取得一定成效,但要想真正缩小甚至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差距,任重而道远。

1中国城乡差距成因

城乡差距问题在解放前就存在。新中国建立后,我国提出了加速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但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在西方国家的封锁下,实现工业化的途径和手段,似乎只能是从农业中取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于是,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手段,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将资本从农业转向工业。

有专家学者认为“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是造成我国城乡差距持续拉大的最直接的原因。但是,对于导致中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专家学者们的解释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剪刀差”之外,可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种理论[4]:

(1)二元经济结构论

(2)比较生产力差别论

(3)传统发展战略论

(4)对外开放论

(5)改革不平衡论

(6)政策倾向论

虽然目前理论较多,但可以发现,城乡差距的产生不是某一因素独立造成的,而是在历史和政策的大背景下,各种因素相互叠加经过近百年的沉淀形成的。而始于1958年的以城乡分割为特点的户籍制度,不仅在身份上强化了城乡的先天差别,更进一步成为加大城乡差距的重要因素。20多年的改革在消除城乡差别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城乡二元体制尚未从根本上发生改变。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许多因素,至今仍然在深深地刺痛着我们,并拖累着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全面进步的步伐。可以说,这是一个几乎困扰了中国人一个世纪的难题。

2中国城乡差距现状

2.1居民收入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收入的提高呈波浪式反复扩大的趋势,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正逐步强化。正如下面漫画中所描述的一样,农村依靠农业的微薄收入远远比不上城市工业高速增长的收入,农村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

1978年以来城镇居民收入每提高1千元平均大约需要3年,而农村居民收入则需要10年。从下图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收

入,中间虽有几次下降,但是总的差距呈明显扩大之势。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78年2.57∶1扩大到2010年的3.23∶1。

2002年以来,城乡收入差距波动较以往其他时期较小,基本维持在3.1:1之上,但是2010年以后,有迹象表明,城乡收入比有下降趋势,说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见下图)。

据有关资料反映: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城乡收入比为1.5∶1左右,超过2∶1的极少;在韩国、中国台湾等经济起飞时期,城镇居民收入一般是农民的

1.4到1.6倍,即使在一些收入分配高度不平等的发展中国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不像我国这样大,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在世界列居前茅,形式严峻。

2.2生活消费

恩格尔系数是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所占的比重,是用来衡量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指标。国际标准规定: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勉强度日;40-50%为小康水平,30-40%为富裕;小于30%为高度富裕。1978年以来,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都有了较大的下降,但农村明显慢于城镇(见下图)。我国在生活消费水平上虽然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其它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011年我国恩格尔系为37.9%,也就是达到了富裕的水平[5]。

2.3公共服务

2.3.1教育

教育资源在城乡的分配上呈失衡状况,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差异明显,这也是目前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失衡主要源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投资体系,城市的教育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而农村教育基本是农民自己投资为主,虽然这种体系目前正

逐步打破,但是在很多偏远地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农村的办学条件差,部分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危房情况普遍存在,校园面积狭小,一些必要的教学和实验设施缺乏,优质师资严重不足,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农村初中毕业学生无法升入高中。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个别家庭无力提供子女上学的费用,初中生辍学状况堪忧,致使农村青少年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远落后于城镇。

2.3.2医疗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相比较,明显滞后;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差距明显,现状堪忧。

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分布现状是,全国每年的卫生经费支出大约85%给城市,只有15%给农村。农村卫生投资比重不高,卫生保障体系不健全,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公共卫生更是不如人意。

一方面,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贫乏,医疗设施落后,一些地区的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看病就医难;另一方面,农民因收入低、医药费用昂贵看不起病,部分农民的健康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目前,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农村医疗整体上还处于欠发展状态。

2.4社会保障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城乡之间有很大的差别。

在城镇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覆盖城镇职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失业保障覆盖城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工伤保障和生育保障覆盖城镇单位职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