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读药品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读药品说明书
药品说明书(package insert,drug instruction)是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包含药理学、毒理学、药效学等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科学数据信息,是医生和患者安全、合理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个完整的药品说明书包括药品名称、成份、性状、适应症、规格、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老年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过量、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贮藏、包装、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等22项内容。

1.药品名称(drug name):依次包括以下几种名称。

1.1通用名称(generic name):是同一种药品在一个国家或世界范围内的公有名称,分为:国际通用名称和中文通用名称。

国际通用名称: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药品命名原则,并依据此原则制定了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INN)。

INN给予世界各国的药品以通用性和唯一性,因此可理解为国际通用名称。

中文通用名称(Chinese Approved Drug Names, CADN):是1997年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出版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规定的药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制定的药品名称,该命名原则规定,中文名尽量与外文名相对应。

可采取音译、意译或音、意合译,一般以音译为主;应避免采用可能给患者以暗示的有关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或治疗学的药品名称,并不得用代号命名。

也就是说药品命名不可“顾名思义”。

我们常用的药品通用名大多为英文通用名的音译名,如阿齐霉素(Azithromycin)、昂丹司琼(Ondansetron)、阿莫西林(Amoxicillin)、头孢唑林(Cefazolin)、阿米卡星(Amikacin)、阿司匹林(Aspirin)、可待因(Codeine)、地西泮(Diazepam)、地高辛(Digoxin)、阿替洛尔(Atenolol)、吲哚美辛(Indometacin)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

少数药品通用名为意译名(包括化学命名和化学基团简缩命名),如胸腺素(Thymosin)、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双氯芬酸(Diclofenac)、复方氨基酸(Compound Amino Acid)、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脑蛋白水解物(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氨茶碱(Aminophylline)等。

含酸根、金属成盐的部分一般也是意译,如硫酸盐(Sulfate)、盐
酸盐(Hydrochloride)、醋酸盐(Acetate)、枸橼酸盐(Citrate)、酒石酸盐(Tartrate)、马来酸盐(Maleate)及钠(Sodium)、钾(Potassium)、镁(Magnesium)、钙(Calcium)等。

还有一部分通用名为音、意结合命名,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左旋多巴(Levodopa)、三唑仑(Triazolam)等。

1.2 商品名称(trade name):不同公司生产的同一药物制剂可以起不同的名称,具有专有性质。

商品名称通过注册即为注册商标。

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盐酸地尔硫卓缓释胶囊(合贝爽)、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爱全乐),等。

很多基本药物没有商品名称,外包装只有通用名称,如硝苯地平片、盐酸普罗帕酮注射液,等。

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药品通用名称,通用名称为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即药品的法定名称。

商品名称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特定企业使用的某药品的专用名称,一种药品常有多个厂家生产,许多药品生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往往给自己的药品注册独特的商品名称以示区别,因此,同一药品可以有多个商品名称,患者在用药时,不论商品名称是什么,都要认准通用名称,也就是国家标准规定的药品名称。

依据《商标法》规定,通用名称不能作为商标或商品名注册,因此通用名称可以帮助识别药品,避免重复用药,这正是使用通用名称开处方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可有效地预防药品生产厂商不合法的促销行为。

专利药品名称(proprietary Name)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名称,我国2007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医师可以使用由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开具处方。

医师开处方可以使用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开具处方,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原研生产厂家的利益,保护其专利品牌。

这些专利名称多为音译名,如代文(Diovan)、来适可(Lescol)、密盖息(Miacalcic)、来得时(Lantus)、诺和灵(Novolin)、拜唐苹(Glucobay)、诺和龙(Novonorm)、美多芭(Madopar)、乐凡命(Novamin)、潘南金(Panangin)、洛赛克(Losec) 、雅施达(Acertil)、吗丁林(Motilium)、可乐必妥(Cravit),等等。

1.3 英文名称(English name):药品通用名称对应的英文名称。

1.4 汉语拼音:药品通用名称的汉语拼音。

药品习惯名称:多是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和使用药品而命名的,其中有很多名称是“顾名思义”,比如心得安(盐酸普萘洛尔)、安定(地西泮)、安痛定注射液(复方氨林巴比妥注
射液、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扑尔敏(氯苯那敏)、消炎痛(吲哚美辛)、消心痛(硝酸异山梨酯)、心痛定(硝苯地平)、菌必治(头孢曲松)、颅痛定(罗通定)、胃复安(甲氧氯普胺)、肠虫清(阿苯达唑),等等,这些药品名称是不规范的,是不可取的。

2. 成份(Ingredient):药品说明书依次列出药品活性成份的化学名称(chemical name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等。

复方制剂可以不列出每个活性成份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内容,本项可以表达为“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组份按一个制剂单位(如每片、粒、支、瓶等)分别列出所含的全部活性成份及其量。

其中,化学名称是按化学品命名方法给予的名称,可表示药品化学结构。

多组份或者化学结构尚不明确的化学药品或者治疗用生物制品,应当列出主要成份名称,简述活性成份来源。

处方中含有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辅料的,该项下应当列出该辅料名称。

注射剂应当列出全部辅料名称。

如(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多巴胺,其化学名称为4-(2-氨基乙基)-1,2-苯二酚盐酸盐。

其辅料为亚硫酸氢钠、注射用水。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8H11NO2•HCl
分子量:189.64道尔顿(Dalton,Da)
3.性状(Description):是指药品制剂的物理特征或形态,包括药品的外形、颜色、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数等,如: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明液体;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本品为白色片;氟伐他汀钠胶囊: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类白色至微黄色颗粒状粉末;日达仙:本品为白色冻干块状粉末,注入1.0ml注射用水后,溶液应澄清,
无色,无不溶性微粒。

4.适应症(Indication):指药物适合运用的范围、标准。

药品说明书上所标的适应症,是此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后,推荐治疗使用的病症。

一般来说,临床医师用药不能超越该药的适应症。

此项在一些中成药的说明书中常用“功能主治”表示。

为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之一。

5.规格(Strength):药品规格分为含量规格和包装规格。

含量规格是指单位剂量药品中含有药物的量,例如,规格:0.2g;规格:100ml:左氧氟沙星0.5g与氯化钠0.9g;规格:1ml:1mg。

一般药品所示的规格不计算酸根的量,如硫酸庆大霉素只计算庆大霉素的量,盐酸普萘洛尔只计算普萘洛尔的量,等。

包装规格一般由生产厂商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制定包装,如25mg×12片/盒。

6.用法用量(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提供了药品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及疗程等信息,一般来说,临床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用法用量使用。

合理的用药时间、用药方法是保证药物治疗效果的关键,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循。

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药物说明书上标出的用量一般都是正常成年人用量。

(1)吞服,是指用40~60℃温开水送下,不应用茶水、牛奶、酒等送服,也不能干吞;
(2)饭前服,是指饭前30~60分钟服;
(3)饭后服,是指饭后15~30分钟服;
(4)空腹服,是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
(5)睡前服,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
(6)含服,是将药片在口腔中含化,不能嚼碎吞下;
(7)顿服,是把规定的药量一次性服下。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如阿奇霉素顿服。

“晚间顿服”就是睡觉前1~2小时服药。

按照国际流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用量一般为普通成年人的3/4。

7.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按照要求,生产企业应将药品不良反应全部列入在药品说明书中。

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ouns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Sciences ,简称CIOMS)推荐用下列术语和百分率表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频率:
十分常见(≥10%)
常见(≥1%,<10%)
偶见(≥0.1%,<1%)
罕见(≥0.01%,<0.1%)
十分罕见(<0.01%)。

8.禁忌(Contraindications):应包含“禁用”和“忌用”之意。

“禁用”就是禁止使用。

例如:对青霉素过敏的人,就要禁用青霉素类药物,活动性肝病的病人禁用氟伐他汀。

“忌用”是指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

药品标明忌用,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

9.注意事项(Warning):提示在药品使用过程中患者应引起注意的有关方面,如忽视了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带来严重危害,如出现了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

如单硝酸异山梨酯在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中应慎用。

辛伐他汀(simvatatin):对酒精饮用量过大和/或有既往肝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本品。

10.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用药(Pregnancy and nursing mothers):为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如氟伐他汀:由于HMG-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减少胆固醇的合成,并且可能使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胆固醇衍生物合成减少,若妊娠妇女服用则可能对胎儿有害。

因此,氟伐他汀禁用于妊娠妇女。

哺乳期妇女禁用本品。

盐酸氨溴索: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前三个月应慎用。

对妊娠期孕妇用药,FDA 按药品的安全性将药品分为 A 、B 、C 、D 、X 五类,有些药物有两个不同的危险度等级,一个是常用剂量的等级,另一个是超常剂量等级。

11.儿童用药(Pediatric use):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一些新药多有以下表述:18岁以下的患者,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志愿者一般是选择健康成年男性,第Ⅰ期临床药理学、毒理学的研究主要在健康志愿者身上进行,目的是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安全性的问题,并未涉及到药物的疗效。

12.老年用药(Geriatric use):老年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如有的药品在此项下提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不需要调整剂量。

或本品经肾脏排泄,老年患者应注意用药剂量,慎重给药。

林可霉素: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易发生腹泻或假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用药时密切观察。

13.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包括体外药物相互作用和体内药物相互作用,体外药物相互作用主要是指有无理化配伍禁忌,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泡产生及生成其他物质。

如奥美拉唑在葡萄糖输液中(偏酸性环境中)容易颜色变深,生成其他物质。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表现为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的影响,药效学:药理作用相加、协同、拮抗或无关;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的影响,表现为血药浓度的升高或降低,
血浆蛋白率结合高低的影响等。

夫西地酸钠:偶有报道夫西地酸可增加香豆素类药物的抗凝作用。

14.药物过量(Overdosage):包含因药物过量可能带来的后果及临床处理方法。

如氟喹诺酮类过量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兴奋、幻觉、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采取措施:给予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促进肾脏排泄药物,抽搐时可给予地西泮等。

甲泼尼龙:未发现甲泼尼龙急性过量引起的综合征。

长期过量会引起典型的柯兴氏症状。

甲泼尼龙可经透析排出(甲泼尼龙与白蛋白及皮质激素转运蛋白形成弱的、可解离的结合,结合型甲泼尼龙约为40%~90%)。

15.药理毒理(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药理毒理包括药理作用和非临床毒理研究两部分内容。

药理作用是指药物作用于机体的机制和作用规律;毒理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提供药品的致畸、致癌、致突变的研究资料。

绝对致死量(LD100)系指能造成一群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半数致死量(LD50)系指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剂量,也称致死中量。

表示LD50的单位mg/kg体重,LD50数值越小,表示外来化合物毒性越强;反之,LD50数值越大,则毒性越低。

16.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简称药动学,从广义上讲,泛指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即机体对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过程,这四个环节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process of drug in the body),或称ADME。

狭义的药动学则是指以数学模型和公式,研究体内药物随时间的量变规律。

药代动力学有关参数的应用:
药动学模型药动学模型是为了定量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速度规律而建立的模拟数学模型。

常用的有房室模型和消除动力学模型。

16.1房室模型房室(compartment)是由具有相近的药物转运速率的器官、组织组合而成。

同一房室内各部分的药物处于动态平衡。

房室仅是按药物转运动力学特征划分的抽象模型,并不代表解剖或生理上的固定结构或成分。

同一房室可由不同的器官、组织组成,而同一器官的不同结构或组织,可能分属不同的房室。

此外,不同的药物,其房室模型及组成均可不同。

运用房室模型,可将机体视做由一或多个房室组成的系统,从而将复杂的药物分布过程模型化。

若某药在体内各部位间均有较高及相近的转运速率,可在体内迅速达到分布平衡,则该药属单房室模型。

属于单房室模型的药物,在体内达分布平衡后,其血药浓度将只受吸收和消除的影响。

而某药在体内不同部位间转运速率存在较大差异的话,则将血液及血液供应丰
富、并具有较高转运速率的部分,称做中央室,而把其余部分划归周边室,并可依次再分做第一周边室、第二周边室等,此即多室模型。

根据划分的房室数,相应称为二室模型、三室模型等。

属于多室模型的药物,其首先在中央室范围内达分布平衡,然后再和周边室间达到分布平衡,因此其血药浓度除受吸收和消除的影响外,在室间未达分布平衡前,还受分布的影响。

16.2消除动力学模型消除动力学(elimination kinetics)研究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可用下列微分方程表示:dC/dt=-Ke• Cn,式中C为药物浓度,t为时间,Ke 为消除速率常数,n代表消除动力学级数。

当n=1时即为一级消除动力学,n=0时则为零级消除动力学。

药物消除动力学模型即指这两种。

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limination kinetics)表达式为:dC/dt=- Ke·C , 积分得C t=C0*e- Ke t。

一级消除动力学的最主要特点是药物浓度按恒定的比值减少,即恒比消除。

一级动力学方程为: lgC=lgC0- Ke·t/2.303。

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liminationkinetics)时,由于n=0,因此其微分表达式为:dc/dt=- Ke,积分得C t=C0- Ke·t。

零级消除动力学的最基本特点为药物浓度按恒量衰减,即恒量消除。

并不是某药固定按一级或零级动力学消除。

任何药物当其在体内量较少,未达到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主要是未超出催化生物转化的酶的饱和限时),都将按一级动力学方式消除;而当其量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将只能按最大消除能力这一恒量进行消除,变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即出现消除动力学模型转换。

苯妥英钠、阿司匹林、氨茶碱等常用药,在治疗血药浓度范围内就存在这种消除动力学模型转移。

线性药动学参数
消除速率常数(elimination rate constant,Ke):表示单位时间内机体能消除药物的固定分数或百分比,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如某药的Ke=0.2h-1,表示机体每小时可消除该小时起点时体内药量的20%,此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恒比消除特点。

此时虽然单位时间消除的百分比不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药量逐渐减少,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也逐渐减少,而不是恒定不变的,消除速率常数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

必须指出,一个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在不同的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对同一个体来说,若无明显的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生理化、病理性变化,则是恒定的,并与该药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只要在一级动力学范围内)无关,只依赖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消除器官的功能。

半衰期(half life,t1/2):通常是指血浆消除半衰期,即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t1/2=0.693/ Ke 。

一级消除动力学时,Ke为一常数,半衰期亦为一常数。

半衰期恒定不变,是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又一特征。

和消除速率常数一样,半衰期也是衡量药物消除快慢的又一临床常用参数。

按t1/2的长短常将药物分为5类,超短效t1/2≤1h;短效为1h~4h;中效为4h~8h;长效为8h~24h;超长效为>24h。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是为了用血药浓度计算体内药量而引入的比例常数,表示假设体内药物按血药浓度均匀分布所需要的容积。

药物在体内分布可达动态平衡,但并非均匀一致,因此表观分布容积仅是一理论容积,并不代表真实的解剖或生理空间。

但只要知道某药的表观分布容积Vd,应用测定的血药浓度Ct,即可根据Xt=Ct·Vd,计算得实际工作中无法测定的任一时刻体内的药量Xt,并可按上式计算出欲达某一血药浓度C所需使用的剂量X=C·Vd。

此外,表现分布容积还可用于评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特点。

人的总体液量约0.6L/kg,若某药的Vd远远大于0.6L/kg,提示该药主要分布于细胞内,被某组织、脏器主动摄取或对某些组织成分有特殊亲和力,致使包括血浆在内的细胞外液中浓度低。

大多数弱碱性药由于细胞内液比细胞外液偏酸而易进入细胞内,如奎尼丁的表观分布容积可超出2L/kg。

反之,若某药表观分布容积远远低于0.6L/kg,则其主要分布于血浆等细胞外液中。

多数弱酸性药便是如此,如水杨酸的表观分布容积仅0.2L/kg。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用药时Vd的求算可采用外推法,即根据药-时关系表达式求得t=0时的C0值及注射剂量X0,按Vd=X0/C0而计算出。

其单位最常采用L/kg。

Vd也是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体内分布特点,而与该药剂型、用药方式、并在一级消除动力学范围内与剂量都无关。

在所有药动学参数中,Vd和Ke是两个最基本的参数。

体重在70kg的正常人Vd在5L左右时表示药物大部分分布于血浆;Vd在10~20L时则分布于全身体液中;Vd大于40L则表示药物分布到组织器官中;Vd大于100L时则集中分布至某个器官内(如碘集中分布于甲状腺)或深部组织内(如骨骼或脂肪组织等)。

一般来说,分布容积越小药物排泄越快,在体内存留时间越短;分布容积越大药物排泄越慢,在体内存留时间越长。

药物清除率(clearance,CLs):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从血浆中消除某种药物的总能力,其数值即等于该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体积血浆中的该药完全消除。

是肝清除率(CLH)、肾清除率(CLR)和其他消除途径清楚率的总和。

与Ke和t1/2相同,CLs也是衡量体内药物消除
快慢的一个药动学参数,但与Ke和t1/2不同,CLs以具体的解剖生理学概念来表示,可更直观形象地反映机体对药物的消除能力。

由于药物在体内按血浆浓度分布的总体积为V,而Ke 表示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分数,故代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消除多少体积血浆药物的清除率可按CLs=V·Ke计算,单位为体积单位/时间单位(L/h)。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是纵轴和横轴间围成的面积,单位为浓度单位×时间单位(mg·h/L)。

AUC是评估进入体内药量多少的一个客观指标。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指单位时间内自体内消除的药量与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的血药浓度。

此时,血药浓度将维持在坪值或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多剂分次给药时)。

血管外单剂用药的几个参数:
Xa:t时吸收的药量;Ka:吸收速率常数;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F):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表示,F=(A/D)×100%。

A为进入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 而血管注射用药时,一般均视F=1。

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较多,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剂型、首过效应、药剂辅料、工艺等,生物利用度是用来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指标。

峰浓度(Cmax)和达峰时间(Tmax):指血管外给药后药物在血浆中的最高浓度值和出现时间,分别代表药物吸收的程度和速度。

滞后时间(lag time,tlag):指片剂服用后,在吸收部位要崩解与溶出,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吸收,是指从给药开始至血液中出现药物的这一段时间。

蓄积指数(accumulation index):也称蓄积因子或蓄积比,用R表示,是表示多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蓄积程度的一个颇有价值的参数,定义为多次给药达稳态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单次给药后的平均血药浓度之比值,已知药物的半衰期即可计算出该药任一给药间隔时在体内的蓄积系数,当τ= t 1/2时,R=2.0;τ<t1/2时,R>2.0;当τ>t1/2时,R<2.0,即当τ变小时,蓄积程度变大;当两种药物给药间隔相同时,半衰期较大的药物蓄积程度较大,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在长期给药时注意防止药物的蓄积中毒。

二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参数
二室模型和单室模型不同,此时存在着由包括血液在内的中央室向周边室分布达到平衡的过程,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更为复杂,以单剂静脉注射为例,静脉注射时,不存在吸收过程,中央室中的药量或血药浓度受中央室与周边室间双向分布,以及自中央室消除的影响。

几个参数如下:
Xc:中央室药量;Xp:周边室药量;Vc:中央室分布容积;Vp:周边室分布容积;
K12: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速率常数;K21: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速率常数;
t1/2α:分布半衰期;t1/2β消除半衰期;MTC:最小中毒浓度;MEC:最小有效浓度。

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指的是所有药物分子滞留在体内的平均时间。

由于绝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呈指数函数衰减,MRT值的“平均”实际上遵从“对数-正态分布”,故静脉注射给药时MRTiv表示的时间是指被机体消除给药剂量的63.2%(而不是50%)所需要时间。

清洗期(washout period):是指在交叉设计的试验中,在第一阶段治疗与第二阶段治疗中间一段不服用试验用药品,或者服用安慰剂的时期。

清洗期可使患者在服用第二阶段的试验治疗开始前使机体排除第一阶段服用的试验用药品产生的影响。

如规定的3~5个半衰期作为清洗期可以防止两药的交叉影响。

非线性动力学
当体内药量(血药浓度)超过机体最大消除能力时,将为恒量消除的零级动力学,而药量(血药浓度)降至最大消除能力以下,将转化为恒比消除的一级动力学。

这种存在动力学转换的情况下,药物的消除不能用一种统一简单的线性过程描述,故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pharmacokinetics)消除。

若某药使用的剂量能使其在体内的消除由一级动力学转为零级,继续使用该剂量,血药浓度将会出现持续上升,而不能达到稳态浓度。

对于安全范围狭窄的药物出现这种情况,是十分危险的。

在需进行TDM的药物中,苯妥英钠、氨茶碱等在常用治疗剂量下就存在这种情况。

造成这种药动学方式转化的原因,主要是体内药量(血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生物转化酶系的最大催化能力,即出现了饱和代谢。

17贮藏(Storage):药品说明书上一般都会注明药品的保存方式,合理地保存药品能确保药品质量和药效的稳定性。

药品的贮藏条件直接影响药品质量。

一个合格的药品除了要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生产外,贮藏条件也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环节。

《药典》(2005年版)“凡例”第十条贮藏项下的规定,是对药品贮藏与保管的基本要求,其中: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常温系指0℃~30℃;相对湿度保持在45%~75%之间。

密封保存:指应使用加盖玻璃瓶,或加盖塑料瓶保存。

不能用纸袋或纸盒保存。

避光保存:指药品应装在棕色瓶等避光容器中。

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加速药物的分解,而棕色瓶对紫外线有滤过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