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昆明的雨》比赛课教研课公开课优质课一等奖
《昆明的雨》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024鲜版
2024/3/27
21
创意写作任务布置及评价
2024/3/27
写作任务
01
以《昆明的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或小说,描绘
昆明的雨季和自己在雨中的感受和思考。
评价标准
02
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有独特的思考和感受、能够体现昆明的
地域文化和自然风光。
评价方式
03
采用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
2024/3/27
25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持续学习专业知识
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 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 素养。
反思教学实践经验
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和策略。
2024/3/27
参加教育培训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如研讨 会、工作坊等,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 和教学经验。
2024/3/27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角色,进行情景模拟和表 演,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 的理解和感受。
互动问答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 教师解答、学生互助等方 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 自主学习能力。
17
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
2024/3/27
学生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和 感受。
汪曾祺与昆明
汪曾祺在昆明的生活经历以及他对昆明的深厚感情,为创作《昆明的雨》提供 了丰富的素材和情感基础。
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
《昆明的雨》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正值中国文学界的“寻根文学”热潮,作 品通过对昆明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传 统文化的追寻。
《昆明的雨》教研课一等奖优质课程
《昆明的雨》教研课一等奖优质课程一、课程背景《昆明的雨》是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昆明地区的雨季景象,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课程以这篇散文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观。
3. 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生活中的美好情感。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与解析: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妙,然后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2. 写作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手法、抒情手法等,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创作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写作质量,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汪曾祺《昆明的雨》2. 相关评论文章:对《昆明的雨》的评论和解读3. 视频资料:关于昆明雨季的纪录片或相关视频素材4. 参考书籍:有关汪曾祺的作品和相关文学鉴赏书籍七、教学时间本课程共计150分钟,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
昆明的雨公开课优秀课件省优质课一等奖
2024/1/25
13
民间艺术与舞蹈
2024/1/25
民间艺术表演
01
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进行民间艺术表演,如剪纸、泥塑、刺绣等
,让学生了解云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民族舞蹈教学
02
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和技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
的氛围中感受民族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民族乐器演奏
03
介绍并演奏云南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如葫芦丝、巴乌、三弦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5
27
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在雨季旅游时,游客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如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 ,或选择租车、包车等私人交通方式。但无论选择何种交通方式,都应注意安全驾驶和乘 坐。
21
保持身体健康方法
2024/1/25
饮食卫生
在雨季期间,由于空气潮湿,食物容易变质。游客在用餐 时应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避免食用不洁或变质的食 物,以免引起肠胃不适。
北京的雨季
北京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近
一半。雨季期间,北京经常出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上海的雨季
上海的雨季一般从6月开始,持续到9月左右。梅雨季节是上海雨季的一个重要特点, 期间阴雨连绵,空气潮湿。
2024/1/25
广州的雨季
广州的雨季较长,一般从4月开始,持续到10月左右。广州的雨季降水充沛,经常出现 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
云海奇观
详细描述西山龙门在雨季中出现的云 海奇观,如云雾缭绕、海到尽头天是 岸等。
2024/1/25
9
滇池水天一色
滇池概述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个人背景
汪曾祺在昆明度过了大学时代,对昆 明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厚的感情。他通 过《昆明的雨》表达了对这座城市的 怀念和感激之情。
02
课文分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文章结构分析
条理清晰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从初见昆明到深入了解,再到离别回忆,层次分明,条理清 晰。
语言特色分析
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设计更多的问题和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
高课堂互动质量。
个性化教学
03
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
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
拓展阅读材料
为学生提供更多与《昆明的雨》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主题。
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采访等,将理论知识与实 践相结合。
作品风格
汪曾祺的作品以细腻、优 美、富有诗意而著称,深 受读者喜爱。
《昆明的雨》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作品意义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 之际,昆明作为大后方,为全国抗日 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资和人力 支持。
《昆明的雨》不仅展现了昆明的美丽 和魅力,也呈现了汪曾祺独特的文学 风格和思想内涵,是现代文学史上的 经典之作。
昆明雨季特点
昆明雨季多集中在夏季, 雨量充沛,雨季持续时间 较长。
昆明文化背景
昆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文化底蕴,是中国西 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昆明的雨》的作者介绍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 家,以散文创作闻名,作 品风格清新自然,思想深 邃。
文学成就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昆明雨季的特点
阐述昆明雨季的独特之处,如雨季的 时长、雨量的分布以及雨季对昆明自 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 词、文学常识,了解昆明 雨季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 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合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表现“昆明的雨”
音乐表现
通过播放或创作与“雨”相关的音乐,如雨滴声、雨中的乐 曲等,引导学生感受雨的氛围和情感。同时,可以让学生尝 试用乐器模拟雨声,创作与雨相关的音乐作品。
美术表现
展示与“雨”相关的美术作品,如雨中景象、雨后初晴等画 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感受画作中的雨景之美。可以让 学生尝试用画笔、颜料等创作工具表现自己心中的雨景。
特征,展现出昆明的植物多样性。
03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雨中昆明,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享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作者情感表达及意境营造
对昆明的深情眷恋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昆明深深的眷恋之情,通过对雨中昆明的细腻描绘,流露出对这座城 市的热爱和怀念。
VS
民间传说与雨季
在昆明的民间传说中,雨季往往与一些神 秘的故事和传说联系在一起。这些传说不 仅丰富了昆明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人们 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例如,有一个 传说讲述了一位美丽的仙女在雨季降临时 来到人间,为百姓带来雨水和丰收的故事 。
当代社会中“雨”的象征意义思考
雨与情感表达
在当代社会中,“雨”常常被用来表达各种 情感。无论是悲伤、忧郁还是浪漫、温馨, 雨都能为人们的情感表达增添一份独特的韵 味。例如,在歌曲和诗歌中,“雨”常常被 用来描绘爱情的甜美和苦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昆明的雨》大赛获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昆明的雨》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昆明独特的雨季景色以及作者对昆明生活的怀念。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昆明雨季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昆明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他们对昆明这座城市的了解可能有限,对昆明的雨季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昆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描述背后的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造一个富有昆明雨季特色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3.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昆明雨季的图片和音乐,用于创造教学情境。
2.准备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昆明雨季的图片和音乐,创造一个富有特色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同时,简要介绍课文背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探究等 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 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 爱和怀念之情,培养学生 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
2024/1/26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6
7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清晰的线索与结构
文章以“昆明的雨”为线 索,通过描写雨中景象和 人物活动,展现了昆明的 独特风情。
2024/1/26
生动的语言与描写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 腻的描写,将昆明的雨呈 现得如诗如画,给读者留 下深刻印象。
丰富的情感与内涵
文章不仅描绘了雨中景象 ,还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 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
21
提问答疑环节
学生提出与文章相关的问题或 疑惑
01
关于昆明雨季的特点和成因的 疑问
02
对文章中某些表达或情感的理
解上的困惑
03
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2024/1/26
04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专业、详
细的解答
05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文章
中的主题和意义
06
22
05 巩固练习与课堂 检测
2024/1/26
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旅行,亲身体 验不同地域的文化氛围和风俗习惯。
关注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2024/1/26
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的地域文化 元素,如建筑、饮食、艺术等,思考 其与当地历史、文化的关系。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昆明的雨》教案一、课文题目:《昆明的雨》二、课堂性质,时长:新课,45分钟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作者自然平淡的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琐事,表达情意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品味作品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之美,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重点字词,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雨是千百年来问人骚客笔下寄托情感的载体,有“潇潇暮雨"的悲情愁苦,也有“空山新雨”的喜悦和希望。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昆明的雨》,看看汪曾祺先生笔下的雨又表达了什么。
二、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2]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梳理文章字词。
鲜腴(yú) 鸡土从(zōng) 扳(bān) 尖吆喝(he)绿釉(yòu) 炽(chì) 红密匝匝(zā)2、自读课文,把握整体内容。
3、这篇散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对昆明的雨的思念,对昆明的思念。
“我想念昆明的雨。
”4、昆明的雨有什么特点(找出原文并概括)明确:“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
" →雨多“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雨季长“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 →明亮、丰满“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浓绿第二课时一、齐读全文,复习雨的特点。
《昆明的雨》教研课一等奖优质课程
《昆明的雨》教研课一等奖优质课程昆明的雨教研课一等奖优质课程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探索昆明的雨水资源,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通过实地调研和小组合作,学生将了解雨水的重要性,探索雨水的利用方式,并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本课程适用于初中生,预计耗时2个学时。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昆明的雨水资源以及雨水的重要性;2. 掌握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方式;3.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4.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昆明的雨水资源介绍(15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昆明的雨水资源丰富程度,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雨水的收集与利用(30分钟)- 介绍雨水的收集方法,如屋顶收集、地面收集等;-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雨水的利用方式,如灌溉、冲厕等。
3. 实地调研与小组合作(6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安排实地调研任务,如调查学校的雨水利用情况;- 学生根据实地调研结果,进行小组合作,提出改进建议。
4. 创新设计与展示(45分钟)-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雨水利用的创新方案;- 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昆明的雨水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地调研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3. 讨论引导: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思考雨水利用的方式和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估1. 实地调研报告评估:评估学生的调研报告,包括调研方法、结果和改进建议等。
2. 创新设计展示评估:评估学生的创新设计方案,包括创意性、可行性和合理性等。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展示昆明的雨水资源。
2. 实地调研任务安排和指导。
3. 创新设计展示的评估表格。
七、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对雨水利用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实际项目,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八、课程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昆明的雨水资源,还培养了合作与创新能力,并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反馈机制建立
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 学方法和技巧进行改进和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04
CHAPTER
拓展阅读与思考题设计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推荐
01
02
03
04
《昆明的雨》原文及作者汪曾 祺的介绍
汪曾祺的文学作品及其风格特 点
昆明雨季的背景知识
中国现代文学中关于雨的描绘 和表达
思考题设计及答案解析
语言艺术
分析作者在文本中运用的语言特点,如口语化、简洁明快、生动 形象等。
修辞手法
探讨作者在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及其 表达效果。
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的结合
阐述作者如何将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法巧妙结合,以增强文本的艺术 感染力和表现力。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技巧探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案例教学法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小组合作学习法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和合作,培养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中的互动与参与策略
提问与答疑
个性化指导
通过提问和答疑的方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
课程特点
本课程注重文本解读与赏析,通过分析散文中的语言、结构 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提高 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01Fra bibliotek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基本特点和赏析方法,了解《
2024版《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昆明雨季特色及文化内涵 • 文学作品中雨意象探讨 • 知识拓展:中国各地雨季风情概览
目录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雨季文化差异 探讨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昆明的雨》背景及作者简介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写作的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昆明雨季中的果子、花儿及一些印象较深 的事与人。文章由作者给宁坤的画开篇写起,画有题词,引出主题,然后具体描写雨季中果物 的生机勃勃,抒发作者的热爱之情。
总结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进 行仿写练习。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章主题思想阐述
《昆明的雨》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昆明雨季中 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深深的眷恋 和怀念之情。
文章主题思想集中体现在对昆明雨季的描绘中,通过雨 中景色、雨中人物、雨中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昆明独特 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
写作风格
汪曾祺的散文风格独特,语言平实自然,善于从日常生 活中发现美,挖掘人性的光辉。在《昆明的雨》中,他 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 和人情味的昆明雨季。
写作技巧
文章运用了多种写作技巧,如对比、烘托、象征等。其 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尤为突出,如开头部分对昆明雨季 与其他地方雨季的对比,突出了昆明雨季的独特之处; 同时,通过对雨中景物和人物的描写,烘托出昆明雨季 的美丽和人文气息。此外,文章还运用了象征手法,如 将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缅桂花等景物赋予象征意义, 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深厚情感。
07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一
《昆明的雨》中,作者通过对雨的描写,表 达了怎样的情感?
《昆明的雨》教研课的一等奖优质课程
《昆明的雨》教研课的一等奖优质课程一、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通过《昆明的雨》这首诗歌,帮助学生了解昆明的季节特点和雨水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昆明的雨》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昆明季节特点和雨水的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诗歌朗读与理解:- 教师朗读《昆明的雨》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2. 阅读理解与讨论:- 学生阅读《昆明的雨》诗歌,并回答相关问题。
- 学生小组讨论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用意。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小组活动与展示:-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昆明的季节特点和雨水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意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 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朗读和讨论活动的程度。
- 学生对诗歌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是否准确。
- 学生小组展示的质量和内容。
2. 作业评价:- 学生对《昆明的雨》诗歌的阅读理解题目回答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学生对昆明季节特点和雨水影响的讨论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昆明的雨》诗歌文本。
2. 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昆明的雨》这首诗歌,引导学生了解昆明的季节特点和雨水的影响。
课程设计充分利用了诗歌朗读、阅读理解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诗歌意义,并加深对昆明的了解。
评估方式既包括课堂表现,又包括作业评价,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研究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诗歌的情感表达理解较为困难,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诗歌情感表达的讲解和训练。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昆明的雨》公开课教学一等奖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教学方法解析 • 教学反思与总结 • 课后作业与拓展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介绍
昆明气候特点
昆明位于云贵高原,气候温和,四季 如春。雨季和干季分明,雨季集中在 5-10月。
历史背景
文学地位
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情感。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能力层面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从文本中 提取关键信息。
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概括文章 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
学生学会了尊重和欣 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文学作品。
学生更加热爱中国的 历史文化,对文学作 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推荐学生阅读与《昆明的雨》 相关的学术论文和评论,深入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关于《昆明的雨》的多媒体资 料,如视频、音频等,丰富学 习内容和形式。
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写作 比赛等活动,提高文学素养和 创作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和个 性化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5
课后作业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一
总结《昆明的雨》中的主要内容 和主题思想,并写一篇不少于300
字的读后感。
作业二
选择一篇与《昆明的雨》主题相关 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异同点 ,并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比较分 析。
作业三
根据《昆明的雨》中的描写,创作 一篇以“雨中漫步”为主题的短文 或诗歌,字数不限。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散文名篇, 被誉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04306_《昆明的雨》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创作要求
作品需具有创意和审美价值,能 够引起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2024/1/24
20
小组合作,探讨城市与自然关系话题
01
02
03
话题选择
小组可以选择与昆明雨季 相关的城市与自然关系话 题,如城市雨洪管理、生 态保护与城市建设等。
2024/1/24
探讨方式
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 、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 探讨所选话题,提出自己 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日本雨文化
日本文化中,雨被赋予了清新、宁静 和禅意的象征。日本的俳句和诗歌中 经常出现雨的元素,表达对季节变化 和人生哲理的感悟。
2024/1/24
16
《昆明的雨》中东西方元素融合
诗意与浪漫的融合
《昆明的雨》通过描绘昆明的雨 季景象,将东方的诗意与西方的 浪漫融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审
美体验。
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昆明的雨》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2024/1/24
1
目录
2024/1/24
• 昆明与雨的文化背景 • 课文《昆明的雨》解读 • 语言文字品味与鉴赏 •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雨文化异同 • 创新思维拓展与实践活动设计 • 总结回顾与课堂延伸
2
01
昆明与雨的文化背景
Chapter
2024/1/24
3
昆明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对当地风物的描绘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 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通 过对杨梅和卖杨梅女孩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昆明雨季的独特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
2024/1/24
2024年《昆明的雨》一等奖课件
《昆明的雨》一等奖课件一、导言昆明,这座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美丽城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被誉为“春城”。
昆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其中,昆明的雨更是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本课件以昆明的雨为主题,通过深入剖析昆明的雨的特点、成因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旨在提升大家对昆明这座城市及其独特气候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二、昆明的雨的特点2.雨量适中:昆明的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左右,雨季的降雨强度适中,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雨型多样:昆明的雨型主要包括锋面雨、对流雨和地形雨,这些雨型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交替出现,使得昆明的雨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4.雨后清新:昆明的雨后,空气清新,天空湛蓝,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
三、昆明的雨的成因1.地理位置:昆明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地处低纬度地区,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
2.地形地貌:昆明地处山地与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导致了气候的多样性,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降水。
3.大气环流:昆明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大气环流活跃,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昆明的雨的文化内涵1.昆明雨季的民俗活动:昆明的雨季,正值农忙时节,农民们会在雨季来临之前举行祭雨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还有许多与雨季相关的民俗活动,如泼水节、龙舟赛等,这些活动既丰富了昆明市民的生活,也体现了昆明人民对雨的敬畏和感激之情。
2.昆明雨季的诗词歌赋:昆明的雨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他们用诗词歌赋描绘昆明的雨景,赞美昆明的雨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美好。
如杨洪基的《昆明雨夜》唱出了昆明雨夜的宁静与美丽,深受人们喜爱。
3.昆明雨季的饮食文化:昆明的雨季,气候湿润,为各种食材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昆明的雨季也是美食的季节。
如昆明的过桥米线、鲍汁烧豆腐等美食,都离不开雨季的滋润。
五、结论昆明的雨,是这座城市独特的气候现象,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形式,装点着昆明的四季,丰富着昆明人民的生活。
《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程
《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程一、课程概述《昆明的雨》公开课荣获一等奖,本课程以昆明地区的降雨特点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互动环节,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昆明地区的降雨规律及其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及降雨规律。
2. 掌握昆明地区降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提高学员对昆明地区气候资源的认知和利用能力。
4. 培养学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课程内容第一部分:昆明地区气候特征概述1. 地理位置及气候类型2. 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3. 降雨对昆明地区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昆明地区的降雨规律1. 降雨类型及分布特点2. 降雨量与季节的关系3. 降雨对昆明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昆明地区降雨与人类活动1. 降雨对农业的影响2. 降雨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启示3. 降雨与水资源管理第四部分:案例分析与互动环节1. 昆明地区典型降雨事件分析2. 学员互动讨论:降雨对昆明地区的影响及应对措施3. 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分享四、课程形式与教学方法1. 讲座:讲解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规律及降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案例分析:分析昆明地区的典型降雨事件,探讨其影响及应对措施。
3. 互动环节:学员参与讨论,分享观点和经验。
4. 实践分享:介绍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五、课程评价1. 学员满意度调查:了解学员对课程的满意程度。
2. 课程反馈:收集学员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的建议。
3. 知识测试:评估学员在课程结束后的知识掌握程度。
六、课程时间与地点1. 课程时间:待定2. 课程地点:待定七、授课教师1. 姓名:XXX2. 职称:教授3. 研究领域:气候学、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八、课程报名与联系方式1. 报名方式:待定2. 联系方式:待定欢迎广大感兴趣的学员报名参加《昆明的雨》公开课,共同学习昆明地区的气候特征、降雨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昆明的雨》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抓住雨中景、事、物的线索,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
2、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3、通过拓展阅读与背景介绍,感受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乐观积极、热爱生
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与分析,品味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独特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品读赏析法、小组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无问西东》电影片段,引入汪曾祺关于昆明、昆明的雨、及西南联大的情结。
二、背景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汪曾祺在昆明生活了7年(1939——1946),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
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教育,而且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对于有着强烈的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
三、整体感知
提问1:文章标题“昆明的雨”,从标题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引起学生发现,本文标题不完全是“交代文章主要内容”,真正写雨的在2、3、4段,更多是写由昆明雨季产生的联想和回忆。
)
提问2:文章“昆明的雨”从主要回忆了哪些景、物、人和事?(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卖缅桂花的房东母女,更有莲花池边酒店里与友人的小酌......)
提问3:这些看似杂乱的景、物、人和事,是由什么串联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昆明的怀念,喜爱,珍视之情)
提问4:从课文的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昆明的想念和喜爱之情?
(我想念昆明的雨)
提问5:由此可见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是?
(形散而神聚)《无问东西》是学生最近看过的电影,学生非常喜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整体感知突显课文学
习的主线“人、事、情”,让学生对本文有个整
体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