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能力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匹配方式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效应 • 平衡效应是指如果企业在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之 间资源分配匹配的情形下,会控制经营风险从而提升 企业绩效。 •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是相互对照的两类活(March, 1991)。由于利用式创新主要关注当下生存,而探索 式创新主要关注未来发展,它们会互相竞争有限的资 源。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二者的相互平衡,进行合理 的资源分配。 H4: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平衡效应会对短期财务绩 效和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
作为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的支撑机制,技术柔性能力和 组织柔性能力通过技术模块化和组织结构扁平化支持 企业内部的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活动。
H1:企业动态能力及其机会识别能力维度、整合重构能 力维度、组织柔性能力维度和技术柔性能力维度对利 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有积极的显著影响。
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与绩效的关系 • 利用式创新以企业现有技术能力和知识存量为基础,强调 对现有技术能力和知识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目的是为了 提高当前运营效率,增加当期绩效水平
相关学者 • 动态能力是“组织有目的地扩建、扩展和调整其资源基础的能力” (Helfat,2007)。 • 组织的资源基础包括实物、人力和组织资产(Eisenhardt& Martin,2000)。
• 动态能力是一种习得的、稳定的行为模式,企业通过这种行为模 式可以系统地创建和调整其运行方式,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Marcher&Mowery,2009;Zollo&Winter,2002)。 • 历史路径确定当前资产——感知机会——识别并抓住机会来提高 组织能力——配置成更能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创建新资产— —持续竞争优势(Teece,2007)。
• 探索式创新是一种更大幅度、剧烈式的创新行为,强调获 取和创造全新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研发新技术,主要目的 是为了增加未来收益,增强长期竞争能力以在市场上获得 持续竞争优势。
H2: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对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 势有积极的显著影响。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中介效应 • 动态能力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与重构,实现创新,其产出成 果是资源和运营操作惯例的重新架构与组合,最终获得短 期绩效的优秀表现和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Teece,2007)。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乘积效应 • 乘积效应认为企业的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活动都 比较强的话,二者可以互相促进以提升绩效。 • 利用式创新会对探索式创新产生积极效果,主要是由 于高程度的利用式创新经常能够改进企业探索新知识 和发展新资源的效果,会促进新产品的发明和在新市 场中的成功市场化。 • 高程度的探索式创新流程能够促进对现有产品和市场 营销策略的进一步成功改善,成功地研发一个产品或 者技术能提升同一个公司其他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地 位。 H5: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的乘积效应会对短期财务绩 效和长期竞争优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
• 企业能力的两个标准 技术(内部)适应性(technical(internal ) fitness ) 进化(外部)适应性(evolutionary (external ) fitness)
• 构建关于动态能力模型的框架(Pavlou&Sawy,2011)
感知能力 学习能力 整合能力 协调能力 寻求刺激
动态能力理论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ory
产生背景
•
20世纪80年代初期,占主导地位的战略管理理论是波 特的产业组织理论,随着核心能力理论的快速发展,核心 能力的一些局限性也浮现了出来。但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 境中,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有可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一 个包袱。能力理论遇到前所未有的自身发展障碍,不能解 释动态市场上企业如何获取竞争优势以及为什么某些企业 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 • 由于组织内部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上下级之间、 不同部门之间、不同项目之间存在资源争夺的矛盾、个人 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矛盾,学者们近来宣称持续竞争优势来 源于组织双元性:开发与利用现有能力及探索与发现新机 会(He & Wong,2004;Gibson & Birkinshaw,2004)。 • 现有双元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结构型双元、情境型双元、 以及领导过程型双元。结构型双元,把利用式和探索式活 动放入企业内部不同的组织单元中(He & Wong,2004)。 • Benner 和 Tushman(2003)按照创新程度和知识基础的不 同,提出了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并指出其是组织获 得与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
在此背景下,Teece等人最初提出了改变能力的能力 即动态能力的概念,并把动态能力定义为公司整合、构建、 重新配置内部和外部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
•
目的
阐释企业在回应和创造环境过程中,如何采用动态能力来创 造和维持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 组织能力与动态能力
• 组织能力:组织向同批客户销售同一量级的同一产品来谋 取生存(Winter,2003)。“零级”(zero-level或zeroorder)能力。 • 动态能力:有意改变产品、生产流程、标准或企业服务市 场(Winter,2003) 。“一级”能力 • 组织能力是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开发,动态能力是对新机遇 的有效开发和实施(March,1991)。
本研究 • 本研究以“动态能力通过怎样的创新行动提升企业绩效” 为研究出发点 • 聚焦于动态能力的绩效机制,识别了动态能力的机会识别 能力、整合重构能力、组织柔性能力和技术柔性能力等四 种类型,引入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 • 采取实证研究的方式考察企业通过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 新来构建双元型组织以提升短期财务绩效和长期竞争优势 的机制和路径。
• Jansen等(2006)进一步延伸了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 的概念,并指出其是双元型组织的显著特征。 • 利用式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特别强调通过质 量的持续改进,不断延伸现有的技术和知识,扩展现有产 品和服务,提高现有产品的利用率和营销策略的效率,是 为了满足当前的顾客需求和市场需求。 探索式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与复杂搜寻、基 础研究、创新、变异、风险承受有关,不断追求新知识和 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是为了满足潜在或新兴的顾客需要 和市场需求。
பைடு நூலகம்批判与评论
• 该理论核心概念的内涵一直未能得到统一的界定,对基本 术语缺乏清晰的界定会阻碍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同义反复(动态能力能够导致成功,成功的企业具有动态 能力)。但是一些表现不佳的企业也可以具备动态能力。 • 未能解释一些企业是成功的,另一些企业是不成功的。 •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可进行动态能力开发,但这需要 尝试预测变化的每一种可能的需求,并对每一个潜在地变 化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与Winter(2003)“点对点”的 方法相比,成本大。
变量界定 企业动态能力 • 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扫描环境发现机会,并据此整合、 构建和重组内外部资源以修正运营操作能力,从而适应 动态复杂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Barre⁃to,2010;Teece et al.,1997;Zahra et al.,2006)。 • 具体特征是 动态能力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新性 破坏”创造一系列新的有价值资源,具体通过资源和运营惯 例的重新架构与组合。
动态能力本质上是一种适应机制,使企业在不同时期内 适应动态复杂变化的环境,构成要素涉及 3 个部分 机会识别能力——通过响应环境变化的学习实现对机 会的识别与捕捉,是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的前提; 整合重构能力——通过整合、协调与重构能力实现运 营操作能力的改变,是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的实现手段 技术和组织柔性能力——通过在技术和组织结构两方 面的柔性适应能力实现企业产品/服务的更新化,是 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的支撑体系。
焦豪.双元型组织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基于动态能 力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11:76-188
引言
研究问题 •有的企业”昙花一现”,有的企业”百年企业”。 •到底是什么因素促进企业通过变革与创新使内部能力和外 部环境匹配从而获得持续成长? •动态能力理论尝试探索解释“组织能力与外界环境相匹配” 的问题。 已有研究 •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动态能力的定义与构成要 素、形成机理与构建机制、动态能力和绩效间关系等。 •一些学者尝试研究动态能力到绩效的中介变量,但从创新 方式的角度研究动态能力和绩效间关系的机制和路径还不是 很充分。
未来研究建议 • 探讨企业拥有动态能力去改变但决定不改变的边界条件; • 比较短期与长期动态能力开发的优势与成本; • 寻求一种权衡动态能力和运营能力之间的最优解决方案; • 考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动态能力和点对点方案之间的权 衡关系; • 探讨与其他部门相比,企业的感知、学习、整合和协调能力的过 程; • 创建更好地权衡感知、学习、整合和协调能力等活动的方法; • 根据行业和市场的成熟度来检验能力的贡献 • 探讨如果活动只在单个企业而不是整个行业中执行,这种活动在 何种程度上可被视为一种动态能力 • 考察企业如何在资源可用性和环境适应性之间寻求复制与更新之 间的平衡 • 分析和说明企业为使自己更具活力与竞争力而使用的反馈和搜索 过程。
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理论基础 •Day 和 Wensley(1988)
优势来源分为超级资源和超级技能。 超级技能指员工的独特竞争力,是什么并没有被详细阐述, 只是提出这种超级技能的来源及其目的。
• Wang 和 Ahmed(2007) 这种超级技能强调帮助企业更敏锐和更快地适应外部复杂变 化市场环境的需要,其实就是动态能力概念的基础。 • 本文研究模型的理论基础来源于Day 和 Wensley(1988) 关于竞争优势来源机制的描述,是对其理论模型进一步的 发展研究,然后基于中国情境(Context)进行实证的探 索和验证。
企业动态能力与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 O’Connor(2008)从系统理论与创新理论出发考虑动态 能力在企业中的系统性角色,认为动态能力是促进企业进 行重大创新的触发器。企业动态能力促进利用式创新和探 索式创新的产生主要经过以下 3种路径: 作为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的前提,机会识别能力帮助企 业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推动信息和知识在企业内部 的传播与扩散,促进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活动的产生。 作为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的实现手段,整合重构能力通过重 组内部知识推动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的实现。
•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了企业现有知识资源和管理的变革性 转换,或者是渐进式的,或者是剧烈式的。其中,利用式 创新不断延伸现有的技术和知识以扩展现有产品和服务, 探索式创新不断追求新知识和开发新的产品与服务 (Jansen et al.,2006)。
• 虽然企业动态能力对绩效有正向的影响关系(Teece, Pisano & Shuen,1997;Wu,2010),但动态能力的建设 需要企业投资很多的资源,这些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 包袱,从而可能会抵消动态能力所带给企业的绩效改进 (Winter,2003) H3: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是企业绩效的关键驱动要素, 在动态能力与绩效之间起中介效应,但对短期财务绩效和 长期竞争优势的影响路径可能不同。
• 企业的动态能力可导致熊彼特租金(Teece等,1997)。 企业的动态能力既可导致李嘉图租金,又可导致熊彼特租 金。(Parayitam&Guru,2010) 熊彼特租金产生的前提是创新是独创时,利润才会出现;当 被复制时,利润消失;新创被创建,利润重新出现。 李嘉图租金产生的前提是稀缺的资源或能力被企业家独占, 其竞争对手无法使用,即获得竞争优势。 未来的研究中应将这两种类型的租金都纳入动态能力 方法中(Parayitam&Guru,2010)。
企业绩效 • 现有研究大多财务性指标来作为衡量绩效的方法(Li & Atuahene-Gi⁃ma,2001)。 • 本研究对绩效指标的测量采用了主观评价的相对绩效测量 法来测量绩效。其中,企业绩效分为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 短期绩效用财务绩效来衡量,长期绩效用竞争优势来衡量 (Fang & Zou,2009)。其中,短期财务绩效是长期竞争 优势的基础(Subramani,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