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漪语文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初探

作者简介:霍欣娟(1988.2~),性别:女,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职称:研究生,学历(2011级硕士)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论。

摘要:于漪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名师,她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名言和理想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了一生,不管在理论或是实践中都颇有建树。在她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于漪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教学艺术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语文教坛。

关键词:于漪;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启示

一、于漪语文教育思想概说

1、语文教育性质观

于漪老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多年探究和完善,才逐步走向成熟。在早期的文章里她提出:“语言文字是工具,人们用它来表情达意。思想感情为里,语言文字为表,这就决定了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和思想性。”后来在《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说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绝对不是排斥它的科学精神;说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也绝不是削弱它的人文精神。所以我强调要准确而完整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沟通交融,互渗互透。”逐步用“人文性”代替“思想性”,赋予了语文更为深广的文化内涵,更准确、更贴切地揭示了语文的本质特点。

2、语文教育目的观

于漪老师站在时代的高度,再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独特的语文教育目的:“教文育人”。于漪认为,教语文,千万不能见文不见人,只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人的培养。她提出“教文”与“育人”是统一的。要实现“教文育人”的目的,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和智力,就要培养完善的人,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长期的贯彻正确的教育思想,需要重视方式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3、教师情感能力观

首先,于漪老师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深切的爱,而且这种爱要达到“痴迷”的程度。“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越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她一直相信,“只有对学生真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印”。其次,于漪还认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完全取决于业务水平,而是取决于德、才、识、能的综合因素,取决于人格和品行。这些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专业功底、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机智、教师的创新精神等等。可见,于漪老师不仅在专业素质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为其他一线教师提出了希望并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于漪教学实践方面列举

1、关于备课方法

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进行有效备课。于漪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三次备课”。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资料,全靠自

己的理解对教材进行一次整体把握;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与他人的备课内容进行对照,哪些东西是共有的,哪些是人有我无的,哪些是自己独有可成为特色的。第三次备课——一边教一边改。在上课的细节中进行区别和总结,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于漪老师的“三次备课”展现了她独特的教学风格,正是由于反复探索、不断改进的认真备课,使她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快速发展。

2、关于情感教育,感染学生

于漪老师在教学中,感情是十分丰沛的。她会通过自己的讲读以及和学生的互动训练,把无声无情的文字变为有声有情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例如她在教关于纪念周总理的散文《春天的沉思与回忆》时,先以泰格尔的诗“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作为导入,制造动人的气氛和情境,学完第一节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赵朴初的词《金镂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缓缓灵车经过路,万众号呼总理,泪尽也,赎公无计”加重学生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最后又引用杜甫《七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来升华情感,对学生的心灵塑造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不仅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讲解,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很好陶冶与升华。

三、于漪教育思想及实践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启示

1、语文教育要有人文精神

当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诸如过分地

强调知识性、规律性和对内容的剖析等,忽视学生情感情趣以及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要知道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文关怀,是人文精神的追求,是人格的塑造。所以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与感情的升华,要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媒介,与人自身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相联系,使之内化为人的思想感情,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和悟性,真正塑造学生的人品和心灵。

2、教学中真正“以学生为本”

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势不可挡的深刻变革,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健全学生人格,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步入社会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且是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将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才是我们教育事业的使命。

3、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教学能力提升

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迫使教师的传统角色和观念必然

要发生重大改变,在《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且塑造他们。”此外,必须提高教师的品德素养和业务素质,这样才能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坚实而有力的基础。我们应当以于漪老师为榜样,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

自身的行为做表率,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将新时代的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赵丹.特级教师于漪语文教育思想研究[j].广西师范大

学.2003.5

[2] 于漪.于漪文集.第一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38页

[3] 曹明海.语文教育思想论[m].青岛海洋出版社.2002.177

[4] 戴前伦.当代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名家评介[m].成都出版

社.1993年1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