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果汁之王”汇源果汁黯然退市”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昔日“果汁之王”汇源果汁黯然退市

—海绵跬步帖0402 2020年3月31日,汇源果汁(01886)发布公告,延后公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财政年度业绩及延后寄发2019年年报。目前汇源还未发布17年之后的年报和中报。

2020年2月14日晚,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公司接到联交所发出的函件,由于公司证券买卖自2018年4月3日停止交易,但无法于2020年1月31日前履行复牌条件,并在联交所恢复证券买卖。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根据上市规则,决定取消汇源果汁的上市地位。

2018年4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了停牌公告,称停牌的原因是汇源集团违规借贷42.75亿关联贷款。公告显示,在没有得到董事会批准、没有签订协议、也没有对外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向汇源集团旗下的未上市公司北京汇源借出了42.75亿贷款。而大股东朱新礼持有北京汇源的绝大部分股权。这一行为违反了港交所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

如今陷入困局的汇源很难再看到当年“果汁之王”的风光。

2007年,汇源果汁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股价大涨66%,一度是联交所最大的IPO。2008年,可口可乐拟要约收购汇源果汁全部已发行股份(66%),出价约24亿美元,受此刺激,汇源总市值一度飙升到“最高点”36.36亿美元。据此前媒体报道,当年汇源果汁为迎合可口可乐收购条件,不惜“挥刀砍掉”了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

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但最后因这起并购因涉嫌“垄断”被商务部叫停。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汇源退市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产品、市场、发展战略、公司管理制度分析具体原因)

提面群优秀回答节选(进群请联系小海绵)

@徐蒙莎

消费升级,导致消费市场变化,市场份额下滑

从细分领域来看,饮料行业正在逐步丰富化,随和消费升级乳制品、咖啡、茶饮料层出不穷,与果汁饮料产生竞争。果汁饮料中主打鲜榨果汁也在蚕食果汁行业的整体份额,前景不容乐观。

产品结构单一

1、汇源果汁作为浓缩果汁起家,虽然主打100%果汁,发展几十年来口味几乎没有太多的调整。

2、消费者对于饮料的口味、健康等要求逐步提升。鲜榨果汁成为首选,作为拥有供应链优势资源的汇源,确未考虑如何丰富商品结构。

战略决策过于激进,无风险分散导致失败

1、过度依赖单一集团收购,决策失误。在资本运作上,汇源已经是上市公司。除了被收购还有其他的发展方向。没有选择风险对冲。

2、砍剪销售,破坏原有业务模式。汇源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依托于传统的销售和经销商渠道。这个模式奠定了汇源的果汁大王基础。这个模式直接导致了销售人数过多。

利润下滑,公司管理层混乱,无监管制度

1、没有考虑清楚除了品牌商+销售渠道下沉的铺货方式,直接选择了砍断。相当于有产品无人卖,渠道缩减利润下滑。

2、上市公司管理层混乱,公司贷款流程无人监管。

3、引入职业管理人计划失败,高层管理持续震荡。为公司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且无法履行复牌条件。

@SASA

产品方面:

汇源主打大包装饮料,布局国内商超。产品包装限制了消费场景及复购率,只有在家庭聚餐等等场景才会使用;果汁饮料的主流消费人群是年轻人,他们的主要购买场所是便利店和小包装,而汇源在这方面布局寥寥;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大家对饮料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口感,也会考虑包装设计等其他软性方面,汇源在产品技术方面实在没有很大的动作

管理方面:

汇源一直采用的是家族管理模式,高层管理人员全是亲信,这也导致职业经理人进入公司却不能进行公司改革;同时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风险预判和管控,导致债台高筑。

市场方面:

随着消费升级和果汁赛道竞争激烈,越来越多企业入局,用户选择也多样化,同时其他竞品能以更低廉和新颖的方式满足消费者需求,汇源未有实际深入人心的举措。

总的来说,我觉得汇源走下坡路,未被可口可乐收购是导火索(由于对销售人员和渠道的大幅缩减导致收购失败后重新开始之艰难)但此外,产品没有跟着消费升级去进一步提升,却把希望寄托

在营销方式上(花3.3亿元投央视广告),市场当然不买单。同理的

像国内的哇哈哈走下坡路是同一个道理。国内老牌企业要持续占领

市场,必须根据市场及消费主力人群画像去进行战略的调整。

你愿意将喜茶发朋友圈,但是否愿意将汇源拍下发朋友圈?现

在讲究商品是否带社交属性,汇源没有占据当下年轻人的心智,品

牌力持续弱化。

@Zoe钟妍

产品角度:

汇源崛起的时候,饮料行业的选择比较少,基本属于“一家独大”的局面;之后农夫山泉、康师傅以及娃哈哈等品牌都迈向了果汁饮料这一行业,消费者的选择变多了自然就会“挑剔”起来,汇源依然维持原有的策略,没有把握住大众对冷藏果汁消费趋势的改变,同时又要面对乳制品、功能性饮料的争夺。市场份额一再削弱。

市场角度:

汇源果汁之前拥有超过1000多万亩的优质果蔬等种植基地,在全国的销售网络都是十分健全的。但是相比可口可乐,主要负责的是浓缩液和销售这两大板块,剩下的环节都是给控股的瓶装厂负责的;汇源所有环节都是自己“把关”,所以给公司在管理上带来了很大的

负担,在企业面临转型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战略角度:

长期依赖补贴、投机和多次不成熟的并购、对渠道经销商反复折腾、连续出售旗下公司等,都是汇源决心从快消品牌走向农业现代化所带来的负作用。而商务部否决并购案,成了汇源发展的转折点:之前为了促成并购,用“销售渠道”换钱的不成功使其元气大伤。

管理角度:

在与可口可乐的交易中,朱新礼的赌徒心态过大,没有足够的风控意识。另外,面对汹涌的舆论,如果他拿出有效的公关策略,再努力与政府沟通,也许局面会有改观。可口可乐并购失败后,汇源果汁四度换帅,一直在试图摆脱家族化和各种裙带关系缠绕的管理弊病,这也造成政策无法连续,一批批经销商成为“炮灰”,精力和资金被白白耗费。家族无人能扛起复兴的重担,接班人最终也因涉嫌利用广告业务牟利。汇源最终跌落神坛。

@豆豆里面小多多

产品角度:

1、从个人产品体验上,品类单一,口感一般,定价不上不下很尴尬,一度怀疑香精及防腐剂添加;

2、包装:单调无趣,缺乏创新性——多为大瓶塑料装、纸质螺旋装。

3、营养角度上,保质期过久,很难不令消费者质疑其营养价值,存疑防腐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