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翻译理论解析
钱钟书翻译理论与实践——化境
![钱钟书翻译理论与实践——化境](https://img.taocdn.com/s3/m/d5c2e73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a.png)
钱钟书翻译理论与实践——化境钱钟书学贯古今,被称为“文化昆仑”。
其作品《林纾的翻译》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钱钟书的翻译观,另有大量见地独到的论述翻译的片段,散落在《管锥编》、《谈艺录》等著述中。
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是在中国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钱钟书提出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境”。
他认为:“文字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能不以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格,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这表明翻译既要用译入语再现原语信息,又能完全保持原作的风味;既要在内容、形式等诸多方面忠实于原作,有要求译文自然流畅,不可生硬牵强。
例1、 One man was lamed in his legs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kep 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een themto make a perfect whole.译文:一人腿脚不好,另一人眼睛不好。
盲人揹着瘸子,听着他指路。
但教他们如何通过分开他们之间的缺陷,组合为一个完美的整体却需要莫大勇气,因为这有点残忍。
钱译:一跛一盲,此负彼相,因难见巧,何缺成全。
解析:此段摘自《管锥编》,以极简的语言说明了一位盲人和一位跛者相互扶助,取长补短,彼此协作的情况。
译文相较于原文来说,更加精炼,但对原文意思的表达却没有任何删减。
例2、A rotten carcass of a buttnot rigged/ Nor tacklesailnor mast; the very rats/ Instinctively have quit it.译文:传位已腐烂,没有装载,/无轳无帆,也无桅杆; 那只老鼠 /本能地已经弃船。
关于翻译家钱钟书先生
![关于翻译家钱钟书先生](https://img.taocdn.com/s3/m/1b41d21afad6195f312ba6bb.png)
关于翻译家钱钟书先生目录摘要 (1)关键字 (2)正文 (2)一、钱老简介 (2)二、“诱”、“讹”、“化”的翻译思想 (3)三、翻译例文欣赏 (4)四、我的观点 (5)参考文献 (5)摘要钱钟书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一名翻译家,他对中国的翻译理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主要对钱钟书先生在翻译方面的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通过举例展示了钱钟书老先生在翻译方面独特的手法。
同时,在本文中还提到了我对翻译的理解,和我认为的要成为一名好的翻译的必要条件。
AbstractMrQian is not only a famous writer but a translator, who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translation theory of China. I will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his translation theory in my paper, and analyze the unique methods of his translation.I also give my own opinion of the requirementswhich is necessary for being a good translator.关键字成就翻译观点理论原则Key wordsachievement translation views theoretical principles正文一、钱老简介中学时代,在语文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了钱钟书老先生。
那时候只知道钱老先生是一个作家,只知道他写的文章很好,很受欢迎。
后来才知道,原来钱老还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
在课上,通过高老师的讲解才知道,一个好的翻译,原来需要将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掌握好两种语言才能将一种语言的意思尽量完整的去转化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翻译,不仅仅是将文字的意思转化过去,能否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意思很好的翻译出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
钱钟书“化境说”对翻译的启示---以商务英语翻译为例
![钱钟书“化境说”对翻译的启示---以商务英语翻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4829d6d15abe23482f4dd2.png)
钱钟书“化境说”对翻译的启示---以商务英语翻译为例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emphasize the principle of “faithfulness”, and ignor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readability of the translation works. Theory of “Sublimity”presented by Qian Zhongshu advocates 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not only accord with language expression custom of the target language, but also keep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k. In light of this, Theory of “Sublimity” is able to be used as the guiding thought of Business English. Substantially, Theory of “Sublimity”requires translators to comprehensive the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work and to consider the factors of semantic relation, styl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 effect etc, and then translators should translate selectively. In this way, translation of Business English can achieve the aim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ory of “Sublimity”gives enlightenment to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through stating basic concept of Theory of “Sublimity”, characteristics of Business English, principles of applying this theory to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specific examples of Business English reflecting this theory.Key words: Theory of “Sublimity”;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摘要: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对原作的“忠实”,忽视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和译文的可读性。
钱钟书提出的翻译标准
![钱钟书提出的翻译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704388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b.png)
钱钟书提出的翻译标准
钱钟书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语言学家,他提出的翻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忠实原意: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尽可能地传达原文的表达和情感。
通顺易懂:翻译应该通顺易懂,避免生硬、繁琐、拗口的语言表达,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文字精炼:翻译应该精简语言,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而不是用冗长的句子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文化传承:翻译应该注重文化传承,尊重原著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将原著的文化内涵传递给读者。
美感再现:翻译应该追求美感再现,不仅要传达原著的意思,还要尽可能地体现原著的文学美感和艺术价值。
这些翻译标准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果。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https://img.taocdn.com/s3/m/3215b812227916888486d7dd.png)
对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的分析与思摘要:钱钟书通过对林纾翻译的切磋琢磨,仔细推敲,发前人之未发,创造性地提出了“诱(或媒)”、“讹”、“化”的翻译思想,把“诱(或媒)”、“讹”、“化”三者建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从而揭示了翻译的基本过程,使我们能从本土翻译理论中更直接、更形象和更亲切地认识到翻译所起的作用、翻译中常易出现的问题及其翻译的标准问题。
关键词:钱钟书;诱(或媒)、讹、化;翻译思想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钱钟书先生在译学方面的论述,作为其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在中国译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他的“化境说”作为其翻译思想的集大成,更是为人所熟知。
他没有给后学留下太多的有关翻译理论的著作,其翻译美学的思想,散见于《管锥编》、《谈艺录》、《七缀集》等著述中。
然而这些宝贵的理论财富却是我国翻译思想史上的不朽篇章,如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本文拟从钱钟书的“诱(或媒)、讹、化”入手,通过阐释其内涵,探讨从中得到的对翻译问题的启发和思考,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一、钱钟书“诱、媒、讹”翻译思想的内涵1964年,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就翻译的过程、标准及其本质特征提出了“诱(或媒)”、“讹”、“化”的理论,比较集中地论述了他的翻译美学思想。
在文章一开始,钱钟书写道:汉代文字学者许慎有一节关于翻译的训诂,义蕴颇为丰富。
《说文解字》卷六《口》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
从‘口’,‘化’声。
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譌’。
”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所施的引“诱”,“譌”、“讹”、“化”和“囮”’是同一个字。
钱钟书借古人之语,由此延伸出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译”、“诱”、“媒”、“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意”(manifoldmeaning),把翻译能起的作用、难于避免的毛病、所向往的最高境界,仿佛一一透示出来了。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4150f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5.png)
1979年出版《林纾的翻译》
02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03
《七缀集》的完成
04
翻译作品
钱氏翻译理论及思想
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钱钟书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钱钟书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化境”说抽象、玄妙、可操作性不强,对其称引颇多,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发甚少。
01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
02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03
《猫》(讽刺小说)
04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
05
《围城》(著名长篇小说)
06
《谈艺录》(1949年6月版)
07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
08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
09
《也是集》《谈艺录》(中华书局9月版)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大利文、希腊文、西班牙文等。
生平简介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被称为民国第一才子。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育有一女钱瑗。
02
二、信美兼具的翻译效果
此前有人不止一次地标举信、达、雅,但钱钟书第一次辩证地阐述了三者间的关系,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达到了信息与美学并重的效果。钱钟书继承并发展了我国传统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翻译的本质特征这一优点,提出“等类(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effect)”的标准,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的原则。
钱钟书经典美文翻译详解
![钱钟书经典美文翻译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707123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d.png)
钱钟书先⽣的这篇散⽂说的是窗⼦,但是其⽤意绝不仅仅是说说窗⼦⽽已,⽽是要以窗⼦来⽐喻⽣活、⽐喻⼈⽣。
从语⾔上看,《窗》延续了⼀贯的钱派⼿法,⽤词平实、普通,没有长句,没有什么复杂结构,⾮常从容地叙述、说理,却⼜紧紧地扣住了主题。
这样的特点对翻译构成的难度不⾔⽽喻,翻译中应当时时充分考虑上述特点,尽量在译⽂中体现出来。
⼀逐句分析:窗Random Thoughts on the Window (题⽬中的这个窗字,包含的意思较为丰富,使⼈有多种联想,因此译成Random Thoughts on the Window.) ⼜是春天 It is spring again 中⽂是⽆主句,英⽂没有这样的句⼦结构,因此⽤It is……句型。
原⽂⾥“⼜”⽤在句⾸,但是英⽂如果也把again放在句⾸,这个词就太突出,分量太重了。
所以again⼀词在译⽂中放在句末和原⽂“⼜”放在句⾸分量相当。
窗⼦可以常开了 and the window can be left open as often as one would like ⽤定冠词the 加单数名词window来代表所有的窗⼦。
英语⾥表⽰“全部”可以有⼏种⽅法:1)复数名词,2)不定冠词a/an+名词,3)定冠词+名词。
这⾥就是⽤的第三种,更侧重其⼀致性。
“常开”不能译成can open often或can be opened often.因为原⽂是从⼈的⾓度说的,⼈们什么时候想开窗都⾏,所以⽤了one would like这样的说法。
春天从窗外进来 As spring comes in through the windows 这句把春天拟⼈化了,英⽂也⽤同样的结构就⾏。
窗外:out of the window.但是,如果把“从窗外进来”理解成⼀个过程,⽤through表⽰就⽐较好。
⼈在屋⼦⾥坐不住,就从门⾥出去 so people——unable to bear staying inside any longer——go outdoors 破折号之间的形容词短语说明⼈们在屋⾥坐不住的原因。
钱钟书的翻译主张
![钱钟书的翻译主张](https://img.taocdn.com/s3/m/4445074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1c.png)
钱钟书的翻译主张
钱钟书是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和文学家,他的翻译主张对中国的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钟书主张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力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为了符合读者的口味或文化背景而刻意添加或删除内容。
他认为翻译不应该是一种“创作”,而是一种“传递”。
因此,翻译者应该注重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尽量不添加自己的意见和评价,让读者可以体验到原著的风格和气质。
此外,钱钟书还主张翻译应该注重语言的美感和韵律感。
他认为翻译不应该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应该力求让译文与原文一样具有优美的语言韵律和节奏感。
钱钟书还注重翻译的文化价值,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把文字翻译过来,还要传递
原著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和精神内涵,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原著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钱钟书的翻译主张强调了翻译的忠实和准确性,注重语言美感和韵律感,以及传递文化价值。
他的翻译理念在中国的翻译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了许
多翻译家学习的典范。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ecde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1.png)
对现代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
意义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对于现代翻译实践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翻 译的本质和目的,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水平。
应用
在现代翻译实践中,应该注重对原文的理解 和把握,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和风格,同 时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通过深入研 究和应用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可以推动现代
重视语境
钱钟书强调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文应符合原 文的语境,避免歧义和误解。
修辞考究
钱钟书注重译文的修辞,力求使译文语言优 美、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03
钱钟书翻译思想的影响
对中国翻译界的影响
推动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为中国翻译理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为后来 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翻译实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VS
文化学派
现代翻译理论中的文化学派强调翻译中的 文化因素和语境,认为翻译应当考虑到文 化差异和语境意义。钱钟书则更注重译文 的文字表达和语言结构,认为这些是传达 原文思想和风格的基础。
与其他著名翻译家的比较
傅雷
傅雷强调译文的自然和流畅,认为译文应当像行云流水一般。而钱钟书则更注 重译文的准确性和忠实性,认为这些是传达原文思想和风格的前提。
文艺学派
传统文艺学派强调译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而钱钟书则更注重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认为译文应当尽量贴近原 文的表达方式。
与现代翻译理论的比较
功能学派
现代翻译理论中的功能学派强调译文的 功能和目的,认为翻译应当根据译文的 目的进行适当的调整。钱钟书则认为翻 译应当尽量忠实于原文,反映原文的思 想钟书的翻译思想为中西翻译理论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契机,推动了全球翻译理论的共同 发展。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
![《钱钟书翻译思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ad081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4.png)
变化
确性和语法的通顺性
3 考虑文化背景
翻译要注重文化背景 的考虑,保持原著的 文化色彩和风格
翻译实践
1
代表作品
钱钟书的翻译代表作:《红楼梦》、《时间的朋友》等
2
艺术价值和美感
钱钟书的翻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语言美感
3
影响他人
钱钟书的翻译深受读者喜爱,广泛传播并影响了后人的翻译实践
总结
重要指导意义
《钱钟书翻译思想》PPT课件
钱钟书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他对中国翻译界的思想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简介
钱钟书的身份
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
翻译思想的影响
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 Nhomakorabea思想1 根据原文风格调整 2 注重准确性和通
顺性
翻译要根据原文的风
格和特点进行调整和
翻译要注重词汇的准
钱钟书是中国翻译界的重要人物,他的翻译思 想对翻译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值得学习借鉴
钱钟书的翻译作品具有很高的品质和影响,是 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详解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437fc040722192e4536f641.png)
翻译作品
• • • • 1955年翻译德国海涅的《精印版<堂· 吉可德>引言》 1979年出版《林纾的翻译》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 《七缀集》的完成
青 衣
钱氏翻译理论及思想
• 钱钟书梳理传统译论中的“信、达、雅”原则,第一次系 统论述了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旗帜鲜明地提出以诗译诗 的主张,并以典雅文言的翻译风格独步当代译坛。钱钟书 在译学方面的论述,在中国译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他 所标举的“化境”说,更产生了深远影响。但长期以来, 不少人认为钱钟书的翻译理论特别是“化境”说抽象、玄 妙、可操作性不强,对其称引颇多,全面系统的论述和阐 发甚少。
• 1966年,56岁, “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
•
• •
•
•
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经受了冲击。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 罗山县的“五七干校”。 1972年3月回京,开始写作《管锥编》。 1979年 六十九岁《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 局相继出版 1991年 八十一岁。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 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 他谢绝拍摄。 1998年 八十八岁。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 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当晚,江泽民总书 记亲自给钱先生的夫人杨绛打电话,对钱先生的 青 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衣
主要文学作品
• • • • • • • • • •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论文)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猫》(讽刺小说) 《人· 兽· 鬼》(短篇小说集) 《围城》(著名长篇小说) 《谈艺录》(1949年6月版) 《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8月版) 《管锥编》、《管锥编增订》 《也是集》《谈艺录》(中华书局9月版) 青 《七缀集》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展示版)解析共57页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展示版)解析共57页](https://img.taocdn.com/s3/m/9b735377284ac850ac02428f.png)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7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展示版)解析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钱钟书翻译理论解析PPT课件
![钱钟书翻译理论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6305f6dd36a32d727581b1.png)
.
6
Enticement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Even three common cobblers can surpass Zhuge Liang.
•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 Collective wisdom is greater than a single wit.
----
.
1
Contents
• Qian’s Life • Famous Works • Translation Theory •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
2
Qian’s Life
◆Titles: Chinese Literary scholar ,writer,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or
◆Education: 1929 : accepted into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1935 :headed for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Britain 1937:studied in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France ◆Langua. ge Genius : English, French, 3 German, Italian, Spanish, and Latin
.
9
修身
• Get a livelihood , and then practice virtue. 谋生
先谋生而后修身
.
10
• One two three four, / we don’t want the war! / Five six seven eight, / we don’t want the state!
钱钟书翻译理论
![钱钟书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3fa9c5a1c7aa00b52acb4e.png)
Even as I bear sorrow in my heart, but my belly ever bids me eat and drink, and brings forgetfulness of all that I have suffered. 钱译:吾虽忧伤,然思晚食。吾心悲戚,而吾腹 命吾饮食,亦可稍忘苦痛 (荷马史诗---奥德修斯 )
我是昔人而非昔人水是此河而非此河文言白话两者各自具有不可否定的存在价值可以互相补充
翻译特色
情貌兼似,意切形存: Making small thing appear great and great thing small. 钱译:“小物说似大,大物说似小”;
贯通融会,意达形新 Not too slender nor too stout,but the mean between the two. 钱译:“不太纤,不太浓,得其中”。
钱钟书译文: 嗔骂、嬉笑、啼泣,各态咸宜,七 情能生百媚。
因难见巧,臻于化境
----《管锥编》
One man was maimed in his legs, 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 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 kep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 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 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tween them, to make a perfect whole.
[钱钟书翻译观浅析]钱钟书翻译观
![[钱钟书翻译观浅析]钱钟书翻译观](https://img.taocdn.com/s3/m/c885be08aeaad1f347933f39.png)
[钱钟书翻译观浅析]钱钟书翻译观钱钟书作为中国20世纪以睿智和博学著称的国学大师,不仅深谙中国古典文化,而且对西方主流学术思想也有着深刻的见解。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钱钟书的影响从学术界、知识界逐步扩大到大众文化领域,并在国内外形成了“钱学”这一文化现象。
本文从钱钟书《林纾的翻译》着手介绍了其“化境”翻译观极其影响。
一、钱钟书小传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笔名中书君,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
十岁在无锡东林小学就读,十三岁考入美国圣公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
他读书过目不忘,幼年时读了许多古代小说,并能流畅无碍的背出其中章节。
1929年,十九岁的钱钟书被破格录取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数学仅得15分,但国文和英文成绩突出。
1933年,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1935年至1938年在欧洲留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41年出版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194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人•兽•鬼》;1947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围城》;翌年出版《谈艺录》。
1949年后,在清华大学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文学研究。
1998年,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二、“化境”翻译观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林纾的翻译》――钱钟书1、“化境”“化境”是钱钟书1964 年在一篇谈论翻译的文章《林纾的翻译》中提出的翻译主张,颠覆了以“信”为基本的传统翻译主张,开创了以追求“美”为标准的现代翻译理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钱先生的翻译思想,也为当代翻译理论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2、“化境”在《林纾的翻译》中的体现文章开始,钱钟书叙述了许慎在《说文解字•诂林》的一节中关于翻译的话:�,译也。
从“口”,化“声”。
南唐以来,小学家都申说“译”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讹”、“化”和“�”是同一个字。
钱钟书的主要翻译思想
![钱钟书的主要翻译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bdade606bed5b9f3f90f1cb8.png)
The end……
——
钱钟书的主要翻译 思想
钱钟书先生简介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 钱钟书 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 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因他周岁“抓周”时 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抓得一本书,故取名“钟书”。 钱出生于诗书世家,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中 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 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却在数学等理科上成绩极差。报考清 华大学时,数学仅得15分 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 华大学时,数学仅得 分,但因国文、英文成绩突出,其中 英文更是获得满分, 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格录取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 在这一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 年大学毕业。 年和作家、 果。1933年大学毕业。1935年和作家、翻译家杨绛结婚。 年大学毕业 年和作家 翻译家杨绛结婚。 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 同年考取公费留学生资格,在牛津大学英文系攻读两年,又 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 年回国。 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一年,于1938年回国。曾先 年回国 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后在多所大学任教。
所谓“ 钱钟书说: 所谓“讹” , 钱钟书说 “ 一国文字和另一 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 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一样,而且译者 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一样 而且译者 的理解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不尽相 同。” 所 以, 译 文 和原 作 之间 总 有 “失 走样”的地方, 真”和 “ 走样”的地方 在意义理解或语气 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也就是说, 翻译中, 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也就是说 翻译中 劣等的译文不是“居间而是离间” 劣等的译文不是“居间而是离间” , 如果所 阅读的译文质量不高, 阅读的译文质量不高 就不能吸引读者去阅读 原作, 同时, 也破坏了原作的名誉。 原作 同时 也破坏了原作的名誉。 “讹”也 表明: 翻译既是“发现之杖”又是“ 表明 翻译既是“发现之杖”又是“发现之 障” 。
钱钟书翻译思想
![钱钟书翻译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88dfc00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1.png)
“化”是“翻译”追求的最高境界。《随 园诗记》所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 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精通了原
作,才能在翻译时达到“化”的境界。 钱钟书所说的“化”,指出了翻译艺术 的极致;然而,似乎不能将此“化”字 作为翻译的标准或原则。
对“信、达、雅”三字的评论
钱钟书对“信、达、雅”三字作了精湛 的评论。在《管锥编》第三册读支谦 〈法句经序〉的笔记(〈译事三难〉) 中,他指出严复所说的这三个标准均早 已见于此序文。他更深刻的指出: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钱钟书简介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 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 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 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 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 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 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 以“钱学”。
作品
《管锥编》、《谈艺录》、《七 缀集》、《围城》、《人、兽、 鬼》、《写在人生边上》、《槐 聚诗存》、《宋诗选注》、《钱 锤书文集》等
翻译理论
一、“诱”
翻译在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即诱导人认识外国文 学。
二、“讹”
讹主要指的是翻译作品中的“讹错”。
钱钟书先生认为正是讹错起到了抗腐作用。
三、“化”
讹
所谓“讹”,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说: “一国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 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 间也不一样,而且译者的理解和自己的表达 能力之间还时常不尽相同。”所以,译文和 原作之间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 在意义理解或语气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
“讹”也表明:翻译既是“发现之杖”又 是“发现之障”。译文是引领读者进入 另一语言文化的助手,然而,也可成为 认识另一种语言文化的障碍。在翻译不 同国家和语言的作品时,道理是一样的。 其次,还在于有些译者在翻译时把对另 一语言中的一、两个“词语”的把握当 着是对该语言文化的整体把握。
钱钟书翻译思想
![钱钟书翻译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3bfba6127d3240c8447efca.png)
”“讹”“化 “诱”“讹”“化”的翻译思想 “诱”
翻译在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 翻译在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即诱导人认识外 国文学。所谓“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国文学。所谓“ 钱钟书认为, “媒”。钱钟书认为,‘媒’和‘诱’所指的 是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是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就是说翻译是 居间者” 联络人” 个“居间者”和“联络人”,诱使我们去了解 外国作品, 外国作品,去阅读外国作品
我们的看法
我们赞成化境论和神似论。 我们赞成化境论和神似论。翻译时不能过于 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而要精读熟读原文, 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而要精读熟读原文, 把握好原文的意义风格。 把握好原文的意义风格。翻译不仅在于形似更 在于神似。 在于神似。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中西思维方式 的很大不同, 的很大不同,翻译最好保留原作的精神和美感 特征。努力做到形神兼备传神达意。 特征。努力做到形神兼备传神达意。
小结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语言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却又给认识世界的制造了最大的 障碍; 障碍;我们常常把语言上的障碍转化为观念上与行为上的 障碍。因此, 翻译”是对文化的“沟通” 文化的“ 障碍。因此,“翻译”是对文化的“沟通”、文化的“对 便有了特殊的意义。钱钟书用“ 话”便有了特殊的意义。钱钟书用“诱”、“讹”、“化” 三字高度概括了翻译的性质,功用, 三字高度概括了翻译的性质,功用,易犯的毛病和理想的 最高境界,并以次指导翻译工作者“正确认识翻译的性质, 最高境界,并以次指导翻译工作者“正确认识翻译的性质, 严格执行翻译的任务( 林纾的翻译〉)。其评论在当代 严格执行翻译的任务(〈林纾的翻译〉)。其评论在当代 中国译学界独树一帜。 中国译学界独树一帜。 同时, 同时,从钱钟书对翻译思想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深 知他的动态、多元、开放的文化观, 知他的动态、多元、开放的文化观,这种思想为当今全球 化语境下进行跨文化传通和文化转型提供了颇具借鉴价值 的思路。译文是语言文化灵魂的传递,好的译文是“ 的思路。译文是语言文化灵魂的传递,好的译文是“发现 之杖” 而差的译文却是“发现之障” 之杖”,而差的译文却是“发现之障”。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
![钱钟书先生的翻译思想于翻译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d4137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4.png)
2)信美兼具旳翻译效果
• 钱钟书指出:“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 为饰达。依义旨以传,而能如风格以出,斯之谓信。……雅之 非润色加藻,识者犹多;信之必得意忘言,则解人难索。译文 达而不信者有之,未有不达而能信者也。”钱钟书继承并发展 了我国老式译论从文艺学和美学旳角度揭示翻译旳本质特征这 一优点,提出“等类(the principle of equivalent or approximate effect)”旳原则,意即对等或效果基本一致旳原则。钱钟书凭借 惊人旳语言才华,将看似不可能直译旳地方发明出汉语中相等 旳体现来:诸如 “唯唯诺诺汉”(yes-man)、“颔颐点头人” (nod-guy)、“无知即是福”(ignorance is bliss.)等,精确 贴切、生动传神。
吹牛,而牛决不能自己吹自己,至少生理构造不允许它那样做。
•
—— 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
•
一张文凭,好像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旳功用,能够遮羞包丑;小小
一方纸能把一种人旳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
•
——钱钟书《围城》
•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假使人生真是这么,那么,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
钱先生旳翻译予以中国文化旳主要影响:
• 1、是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 界。
• 2、是以一种新旳学术规范发展和深化中 国学研究。
• 3、是以一种当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 • 4、是以一种高尚旳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
树立人格上旳楷模。
主要著作
•
1941 《写在人生边上》
•
1945 《猫》(《文艺复兴》1月10日);《人?兽?鬼》(著名短篇小说集
钱钟书旳翻译思 想和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身
• Get a livelihood , and then practice virtue.
谋生 先谋生而后修身
• One two three four, / we don’t want the war! / Five six seven eight, / we don’t want the state! • 一二三四,战争停止!五六七八,政府倒 塌!
Sublimation
• Sublimation 化---the final goal of translation and the ideal bourn •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is ‘sublimation’. The ultimate bourn of ‘sublimation’ is to transform the words of one country into the words of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implicitness and indirectness,without the mechanical trace characterized with the local language usage and circumstance’’ . (Qian Zhongshu,1979).
Enticement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Even three common cobblers can surpass Zhuge Liang. •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 Collective wisdom is greater than a single wit. • 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equal Chukeh Liang, the master mind.
Misinformation
• Misinformation 讹---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the unavoidable flaw in translation • A distance or a gap: • between the word of a language and the word of another; • between the understanding of a translator and the original contents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k; • between the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a translator and his expression ability.
----
Contents
• Qian’s Life
• Famous Works
• Translation Theory •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Qian’s Life
◆Titles: Chinese Literary scholar ,writer, National First-class Professor ◆Born : November 21,1910 Died : December 19,1998
Languag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1935 :headed for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Britain 1937:studied in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France ◆Language Genius : English, French, German, Italian, Spanish, and Latin
Wuxi , Jiangsu Beijing
◆Initial name : Yangxian (仰先) Courtesy name: Zheliang (哲良) Mocun (默存) Hao : Huaiju (槐聚)
◆Education:
1929 : accepted into the Department of Foreign
Translation Theory
• Enticement 诱 • Misinformation 讹 • Sublimation 化
Enticement
• Enticement 诱---original drive in translation • Enticement , like the medium,the translator works as a middleman or a contact person that introduces the reader the foreign literature or other works,which will arouse the reader to figure out the inner meaning the foreign works in order to make the reader be absorbed in it.It is a link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Translation Appreciation
◆ Darkness came down on the field and the city: And Amelia was praying for George, who was lying on his face, dead, with a bullet through his heart. ---Vanity Fair • 夜色四罩,城中之妻方祁天保夫无恙,战场上之夫仆卧, 一弹穿心,死矣。 ◆ One man was maimed in his legs, while another has lost his eyesight. The blind man, taking the lame man on his shoulders, kept a straight course by listening to the other’s orders. It was bitter, all-daring necessity which taught them how, by dividing their imperfections between them, to make a perfect whole. --- Guan Zhui Bian • 一跛一盲,此负彼相,因难见巧,何缺成全。
Famous Works
★ Fortress Besieged 《围城》 ★ Guan Bian 《管锥编》 ★ On the Art of Poetry 《谈艺录》 ★ Marginalias of Life 《写在人生边上》 ★ Seven Pieces Patched Together 《七缀集》 ★ Participated in translating Mao Zedong’s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