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韩驰
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4年第10期
摘要:专业的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对于当前高校的教学质量而言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开展专业教学监督管理的有效方法。文章从教学质量及其评价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0-0045-02
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无时无处不在体现着知识的力量,而人才作为知识生产力的载体成为一切竞争的根本,因此国家加大财力、物力应用于高校教育中。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在进行探索和改进,以寻求最优管理模式向社会输送应用人才,将教学育人作为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教学质量体系作为一种新兴的体系理论,受到了我国高校的普遍重视,并且进行了实际应用。这种体系对于高校的教学模式、教学行为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使一些教师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开拓性地进行创造、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听课学习效果,实现了教学和学习的双向收获。由于是发展阶段,我国部分高校还不能比较清晰地理解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其他地区高校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国高校的发展中质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仍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一、教学质量及其评价的内涵
教学质量,一言概之即指教学产生的结果、培养对象的素质发展水平等与主修专业、教学课程,以及培养目标和规格的相符程度。以此来看,教学质量评价即指基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判断教学过程和教育结果是否达到预期质量要求[1]。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这种活动过程以及产生的结果就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及其产生的结果。
二、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质量评价观念滞后
许多高校对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很重视,在意识认知上存在很严重的滞后问题,并且即使进行了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其观念也比较保守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受科研评价的影响,在教学评价上往往是应付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进行的教学质量评价都是表面工作,没有系统管理模式,没有具体、严格的操作要求,学生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往往也是应付教师要求,有的甚至听任教师安排,没有深入细致的思考,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在大部分高校,评价教学水平的指标依然是学生的分数,这种落后陈旧的评价观念严重
影响了高校对于符合自身情况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制约了其在高校中的作用发挥。
(二)缺少专门的教学质量评价机构
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只是在进行质量评价时将此工作下达到各个院系,由院系分派人员进行评价体系的实施工作,实施工作的人员往往都是教学工作者,对于评价的真实、完整性缺乏保障。许多高校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统一领导和管理,在评价过程当中没有明确的制度要求和行为限制,导致参与评价的人员的代表性作用不明显,容易造成评价失真。同时在高校中没有形成良好的相互配合机构,没有办法形成自上而下或者是自下而上的评价系统,使评价指标缺乏创新性和特色,阻碍质量评价系统的功效发挥。
总之,近年来关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关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其重要作用的论述和探讨较少,研究方向多是在理论构建和实践研究上。为试补充这方面探究的不足,本篇文章从其作用方面进行阐明论述。
三、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
(一)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1.教育评价能否顺利进行的根本是要构建一个完
备的质量指标体系。一个好的质量指标体系需要规划的简单易懂、方便易行、科学完善、精确合理,这样不仅有益于教育评价的结果准确,更能提升评价体系的功效。
2.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被评价者来说有着十分
重要的导向作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选择设置的各级指标源于高校教学中的重要节点,反映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要素,权重较大的指标代表的就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工作核心。
3.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各类不同水平的高校依据自身校情实际而量身定制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恰恰反映了每所高校独特的价值取向及利益追求。高校自我评价指标体系则由于各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办学特色不同,目标不同而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一个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高校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关于评价指标体系二次评价的认识
对于二次评价的概念,国外学术界通常解释为“对评估水平的质量和结果进行再评价的各类活动。二次评价即评价之后的评价,其宗旨是对第一次评价者的评价观点和结论提出单方面意见和建议”。
本国教育学者将它定义为“为了核查评估历程和结论,检查依据评估结论进行的教育决策及改善工作的成效,在完成二次评价的评审工作后,能为纠正和优化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缺陷或为将来的评价工作更好地开展提供经验借鉴,从而开展的对评价工作的再评价”[2]。
对于二次评价,也有部分学者使用元评价的称
谓。提升运行效益和效率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需要改进的问题之一,其解决办法是加强教育质量评价的二次评价。二次评价的工作范围涵盖了教育质量评价中的评价标准、程序、方法及评价结果,通过多方面的评定与审核,找出在原评价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提升了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国外的教育质量评价实践证明,二次评价不仅能有力地保障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质量,还能够充分地提高评价体系的效率与效益。
例如:在美国,教育质量鉴定机构的资格要通过联邦政府的审核和认可,即是教育质量评价中二次评价的主要体现形式;在英国,往往通过质量审核的评价机制来完成教育质量评价的二次评价。总体来看,国外的这些做法既有助于教育质量评价客观性及科学性的提升,同时也十分有助于评价体系运行效率和效益的改善与提高[3]。
相比较国外而言,我国的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对于二次评价的关注与探讨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及其作用层面,而缺乏二次评价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实践应用研究,有关部门以及各高校对二次评价的重视也不够。究其原因这是内外部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从内因上说,评价和被评价双方没有真正意识到各自在教育质量评价二次评价工作中应处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对二次评价过程中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不够。从外部条件看,一是缺乏必要的监控制度。良好的申诉制度和仲裁制度有利于评价双方对评价内容、过程及结论提出不同看法,有助于杜绝因评价权力滥用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二是没有注意保存评价成果以至于二次评价缺少必要的资料和其他资源。对于我国来说,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从政府化、单一化、行政化向社会化、多元化转变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端正对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二次评价的态度,并充分运用到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中,才能充分保障教育质量评价的质量,有力提升教育质量评价的有效性与可信度,促进建成权力制衡的民主化教育评价体系,大力提高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效率和效益。
(三)建立与完善二次评价制度的对策
1.真切意识到二次评价的重要性,二次评价需要高校、政府乃至社会的参与。一方面,高校、政府乃至社会可以积极发挥监督作用,有效指导和规范高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活动的完善。另一方面,高校、政府以及社会要明确自身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主体位置,为提升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效率效益和质量积极参加到二次评价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