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的案例分析
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角度
三、青岛啤酒战略规划体系
制定战略: 使命、目标、战略
转化为平衡计分卡: 描述和衡量战略
竞争情报系统: 持续提供战略决策信息
测试和调整战略: 战略学习,调整战略
制定运营计划: 实现战略与运营对接
评价、改进: 控制过程,实现目标
实施:执行战略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图
四、公司战略图
增长战略
(F1)股东价值最大化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第7组: 组长:邓德珂 主讲:高广超 组员:高晓盈 张芳芳 姚木兰 韩魏乐 邓雪慧 唐蒙 刘亚丽 关海燕 文运运 左亚青 焦东娜 刘洋洋 陈娇
2013年11月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一、公司概况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 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 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2019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 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 500强
习
与
成 长
(L2)提升核心人才胜任能力
信息资本 (L3)建立战略管理决策系统
(L4)延伸ERP实施 (供应链、CRM)
组织资本
(L5)运用国际化最佳实 践
(L6)建立面向市场的企 业文化
(L7)实施变革管理
五、战略的动态管理
高层领导人
青岛啤酒筹资案例
青岛啤酒筹资案例青岛啤酒筹资案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啤酒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之一。
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青岛啤酒作为中国知名品牌之一,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
然而,面对行业的激烈竞争和消费升级的趋势,青岛啤酒也需要不断进行筹资来加强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青岛啤酒筹资的一个成功案例就是其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
2015年底,青岛啤酒通过发行一亿元的公司债券,成功筹集了可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和品牌建设的巨额资金。
这笔债券发行的成功,使得青岛啤酒得以进一步加强品牌形象,提升市场份额。
首先,青岛啤酒之所以选择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是因为其有足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消费基础。
作为中国知名啤酒品牌,青岛啤酒拥有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和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为其债券发行提供了良好的背书效应。
投资者对于青岛啤酒的信心也有助于债券发行的顺利进行。
其次,青岛啤酒债券发行的成功也与其强大的财务实力和经营状况密不可分。
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这为其债券发行提供了充分的背景保障。
同时,青岛啤酒的资产负债情况也比较健康,这使得投资者对其债券的回报和安全性更加有信心。
第三,青岛啤酒债券发行还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日益活跃,为青岛啤酒提供了丰富的筹资渠道和机会。
青岛啤酒能够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优势,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使债券发行更加便捷高效。
最后,青岛啤酒债券发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正确的筹资方案和妥善的资金运用。
青岛啤酒在筹资方面具有专业的团队和策略,在债券发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者风险偏好,制定合理的发行方案。
同时,在资金运用方面,青岛啤酒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这笔资金进行合理的扩大生产和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总之,青岛啤酒通过发行债券成功筹集资金的案例,是其战略规划和市场运作的成功典范。
青岛啤酒借助自身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充分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通过正确的筹资方案和资金运用,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啤酒战略案例分析
啤酒战略案例分析【篇一:啤酒战略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六: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企业案例: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始建于 1903 年,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 月16日注册成立。
于1993 月在香港发行h股票,并于7 月15 日上市,是首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
同年8 月在上海发行a 股票,并于8 月27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首家在沪、港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
两地上市共募集人民币16 亿元。
2001 种股票,募集人民币7.87亿元。
使资产负债率下降到50%以下。
到2001 年,公司总资产已从1997 年的36 亿元增长到72 亿元,品牌价值从34.08 亿元增长到了67.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从2%提高到11%。
截止到2004 年,公司总资产已增长到102 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提高到12.5%。
(一)全球啤酒行业态势目前,中国在啤酒产销量上排名世界第一。
其他的啤酒大国有美国、德国、巴西和日本等。
从啤酒消费的发展趋势看,欧洲、大洋洲市场已基本饱和,大部分国家的增长率在3%以下,有的甚至减少。
北美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南美洲和亚洲增长很快,发展空间很大,而亚洲市场中日本的啤酒市场也已基本饱和。
增长最快的是中国。
啤酒生产集约化是世界啤酒业的一个特点。
主要啤酒生产企业的产量都很大,世界前十大啤酒企业的年产量都在20 亿升以上,而且在本国的集中度很高。
美国的第一大啤酒企业 ab 公司(anherser-busch)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啤酒厂商,2000 年产量达到1400 万吨,占全美市场份额的48%;排名第二的米勒公司(miller)年产量近 700 万吨,市场占有率为 22%。
世界第二大啤酒企业是荷兰的喜力(heineken),它的年产量远远超过了荷兰本国啤酒销量,是世界最大的啤酒出口国,占荷兰市场份额的51%,除了占有荷兰本国大部分市场外,还发展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国家,如在波兰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40%。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青岛啤酒系列并购的动因 (1)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青岛啤酒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
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
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
通过行业集中,相应地青岛啤酒的市场权力也得到扩大。
例如:青岛啤酒在1999 年9 月收购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其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青岛啤酒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以致于青岛啤酒集团华东事业部有关人士感叹说:“我们的铺货率已达到了90%以上”。
(2)低成本扩张青岛啤酒奉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先做大,后做强”,“名牌带动”、“资产重组”为核心的“大名牌”发展战略。
并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扩大规模经济,整合民族工业力量,力争把青岛啤酒建成具有超实力的,跨地区青岛啤酒在扩大自身经营规模的方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投资新建分支机构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并购获得现成的生产能力。
比较两种扩张方式,后者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快”,具备能够“买到时间”这一优势。
青岛啤酒正是看中了这一优势,强调了企业发展中的机会成本,通过不断的并购,迅速扩大生产和销售市场。
青岛啤酒在全国各地大量并购濒临破产、经营不善的啤酒企业的缘故,就是为了保证其并购的低成本性。
而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青岛啤酒又有效地降低进入当地市场的壁垒。
若青岛啤酒以新建生产厂的方式进行,可能就会受到当地政府及现有啤酒企业的激烈反应产生的阻力,加大进入成本。
青岛啤酒成功案例分析
国内部分大啤酒集团迅速崛起,全国啤酒行业大集团割剧 之势已经形成。在此形势下,不发展就要落后,发展慢了 也要落后,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 败之地。
(六)市场网络建设
不变的原则与多元的方式是青啤营销网络建设的方针。
不变的原则是必须建立直供模式,将网络控制在自己手 中。直供模式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门对门服务”、 “地毯式轰炸”。“门对门服务”就是从厂门到店门送货 上门,“地毯式轰炸”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卖啤酒的 销售点。这种直供模式是被购并企业需要“克隆”的。因 为只有这样,才能将末端市场掌握在手中,才能将细微的 市场状况掌握在手中,才能在汹涌的市场风浪中站稳脚跟。
青啤公司在发展扩张方面,早在1994年、1995年就有过尝 试,先后收购了扬州啤酒厂和西安汉斯啤酒厂,但由于当时 经验、管理、技术、外部环境等问题,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 果。从1997年开始,青啤公司在吸取了前两次并购经验的 基础上,加快了低成本扩张的步伐,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 并、控股联合等方式,先后收购兼并了平度、日照、平原、 菏泽、薛城、荣成、马鞍山、黄石、应城、蓬莱、芜湖、上 海等地的近40家啤酒生产企业,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 大到250万吨以上,跃居国内同行业前茅。
☆专家总结了青啤扩张战略的五大经验及启示
(一)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购并良机。 国际上,世界大啤酒企业已开始出现多起强强联合的案例,世界啤酒
业正在向强的更强、弱的淘汰的方向发展,世界啤酒十强也从过去的产 销量最低200万吨,增加到近300万吨。这反映了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大 趋势。国内,中国啤酒业正在由“春秋”走向“战国”;小型啤酒企业 纷纷亏损,过去,几乎每个市甚至县都有啤酒厂,现在这些啤酒厂90% 都处在亏损的境地;同时,曾在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的大多数酒店和商 店的60多家洋啤,由于建厂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市场投入高、资金消 耗高等四大症结,出现了“水土不服”,有90%以上出现了巨额亏损, 开始纷纷撤退,且大多数洋啤都在寻求与国内大啤酒企业的合作,包括 列世界啤酒业十强的大啤酒公司。这正是强势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壮 大自己实力的好时期。应该说,这一机遇是时不待我的,早几年的没有 出现,推后几年就会失去。要求青啤必须抓住良机,在短时间内完成国 内市场的战略布局。同时,这种布局还是青啤突破地域“围城”的契机。 啤酒作为讲究新鲜度的大众消费品,长距离运输既不经济又不影响新鲜 度,因而,啤酒是一直把半径150公里范围作为优选经济效益圈。青啤 的这种布局,正是在建立“优选效益圈”。只有这种“圈”多起来,青 啤才能真正成为覆盖全国的强势品牌,才能实现到2003年跻身世界啤酒 十强、十年之内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的目标。
青岛啤酒资本运营分析
青岛啤酒资本运营分析姓名王婷婷班级财管1002学号 2目录前言一、背景知识1.资本运营的概念2.资本运营的动机3.资本运营基本模式4.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式5.资本运营产生的财务效应6.公司简介二、案例分析1.青岛啤酒系列并购的动因2.青岛啤酒运营模式3.运营方法4.青岛啤酒并购历程5.财务分析6.青岛啤机自身改革三、总结与思考1.青岛啤酒资本运营成功之处2.可持续发展的青啤3. 思考纵观世界上著名的大企业,大公司,没有一家不是在某个时期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哪一家企业是单纯依靠自身利润的积累发展起来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史蒂格勒前言企业资本运营是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通过资本运营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效益,对加快企业改革,提升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纵观当今世界各大企业的发展历程,资本运营都起到过相当关键的作用,并且往往成为他们实现重大跨越的跳板和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
在我国,近年来不少企业也将资本运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并获得了成功。
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了重视生产经营、忽略资本运营的瓶颈,认识到资本运营同生产经营构成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
进行资本运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资本运营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顶级人才。
其需要优厚的财务管理知识、广博的金融学知识、超级深厚的银行渠道、企业背景。
让我们先了解和认识资本运营。
一、背景知识1.资本运营的概念资本运营:所谓资本运营,就是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目标。
它有两层意思:第一,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它通过资本层次上的资源流动来优化社会的资源配置结构。
第二,从微观上讲,资本运营是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实现资本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青岛啤酒EVA案例研究
EVA 是什么?
EVA(Economic Value Added)即经济增加 值,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价值管理理念,其以股东 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在企业财务管理活 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EVA是从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本和 债务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利润余额, 可用公式表示为:
指标 年度 净利润 每股收益 总资产 收益率 净资产 收益率 EVA 经济增加值
2001
2002 增长率
102887744
230657385 124.18%
0.1029
0.2307 124.20%
0.0135
0.0268 98.52%
0.0282
0.0636 125.53%
-79370289
81074300 202.15%
EVA =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总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EVA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一)投资
1. EVA对投资决策过程的影响
优化投资决策指标; 明确投资决策步骤
2. EVA对投资决策效果的影响
引入资本成本理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标准; 鼓励管理层根据需要对战略性支出进行调整,实现资源的 优化配置; 评价贯穿于投资项目全过程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3
EVA对财务决策的影响
(5)高比例现金分红,重视对股东的回报 EVA思想下,现金余额及消极投资都必须计算资金成本,储存现金 的成本被大大提高,这无疑影响了青岛啤酒的股利分配政策。从青岛啤 酒的股利分配情况看,为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保证公司股东的利 益,青岛啤酒自2001年来每年的分红有递增的趋势,且多选择派息的方 式,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属难得。
筹资管理案例1
案例一:筹资管理——青岛啤酒的筹资策略【资料】2001年2月5日至20日,青岛啤酒公司上网定价增发社会公众公司普通A股1亿股,每股7.87股,筹集资金净额为7.59元。
筹额效率较高,其筹资主要投向收购部分异地中外合资啤酒生产企业的外方投资者权,以及对公司全资厂和控股子公司实施技术改造等,由此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001年6月,青岛啤酒股份公司召开股东大会,作出了关于授权公司董事分于公司下次年会前最多可购回公司发行在外的境外上市外资股10%的特别决议。
公司董事会计划回购H股股份的10%,即3468.5万股,虽然这样做将会导致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但是当时H股股价接近于每股净资产值,若按每股净资产值2.36元计算,两地市场存在明显套利空间,仅仅花去了8185.66万元,却可以缩减股本比例3.46%,而且可以在原来预测的基础上增加每股盈利。
把这与公司2月5日至20日增发的1亿股A股事件联系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回购H股和增发A股进行捆绑式操作,是公司的一种筹资策略组合,这样股本扩张的“一增一缩”,使得青岛啤酒股份公司的股本仅扩大约3.43%,但募集资金却增加了将近7亿元,其融资效果十分明显,这种捆绑式筹资策略值得关注。
【要求】:青岛啤酒股份公司采取这种筹资策略的动因及作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财务效果?【案例分析】:(一)增发新股的动因1、融通资金,持续发展。
从资本运作角度出发,上市公司为了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寻找并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保证企业项目的顺利实施。
上市公司通过配股筹资面临着困境,其主要原因是拥有绝大多数股份的国有股持在者普通资金匮乏,无货币资金参与配股,难以满足上市公司(特别是大股东)筹资的要求;再加上国家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缺乏一个畅通的流通转让渠道,其参与配股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放弃配股,又会使国在法人处于不利的投资地位,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因此,需增发新股。
青岛啤酒公司融资案例的内容是怎样的?
青岛啤酒公司融资案例的内容是怎样的?融资租赁,也叫金融租赁或净租赁:出租人多为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附设的租赁公司,只负责出资购买用户选定的设备租给用户使用而不包维修;运输、保险、安装、维修等多由用户自理。
在当代这个社会,提起青岛,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青岛啤酒。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青岛啤酒是需要进行融资的,这样可以使经营更加的成功,但是许多人对于融资这个话题并不是十分的熟悉,比如说青岛啤酒公司融资案例的内容是怎样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青岛啤酒公司融资案例的内容是怎样的?以广州市某食品公司为例,该公司虽然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但由于没有抵押物,仍然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职工约300人,销售网络稳键,主要生产某类高端食品,是南方地区某类高端食品第一品牌。
近年来,企业发展迅速,2007年营业收入约8000万元,是典型的成长型中小工业企业。
2004年因市区经营条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所需,租用村民宅基地60亩50年,新建约两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
因搬迁兴建耗尽积累,导致流动资金吃紧,资金缺口约1000万元。
该企业跑了多家银行,也与外资银行进行过接触,因没有土地权证,不能给银行提供法定的抵押物,尽管有良好的现金流,仍然没有获得银行贷款。
案例二:以中山某电器公司为例。
该公司生产装饰型电风扇,产品通过香港的关联公司销往海外,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纯利过1000万元。
最近扩大再生产,向多家国有银行申请贷款融资,因在国内银行没有好的现金流量和信用记录,该企业始终无法获得银行贷款。
从该公司可以发现,银行重视企业的信用纪录,说明了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案例三:以东莞某机电设备公司为例。
该公司是成立于1996年的一家台资企业,主要为华为、朗讯、西门子、爱立信等国内外通讯企业提供配套产品。
2002年前公司一直没有向银行贷过款,今年广东发展银行东莞分行为其提供7300万元的授信,去年实际用掉7000万元授信,今年还有约700万元资金缺口,现在正在想办法解决资金周转的困难。
青岛啤酒筹资策略案例分析
10
11
2.2 知识链接
筹资
Who?
How?
12
一般筹资顺序
内部融资
符合企业制度发 展规律,成本小 。但受到企业盈 利能力的制约, 需要长期积累, 短期内融资效果 不明显,融资比 例低。
债务融资
外源融资的的主 要形式,短期融 资中银行到款仍 是首选。但金融 监管力度的日趋 加强使得贷款比 较困难。
5
公司荣誉
✓ 1906年,建厂仅三年的青岛啤酒在慕尼黑啤酒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 20世纪80年代三次在美国国际啤酒大赛上荣登榜首; ✓ 1991年、1993年、1997年分别在比利时、新加坡和西班牙国际评比中荣获 金奖; ✓ 2006年,青岛啤酒荣登《福布斯》“2006年全球信誉企业200强”,位列 68位; ✓ 2007年荣获亚洲品牌盛典年度大奖;在2005年(首届)和2008年(第二届) 连续两届入选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 2009年,青岛啤酒荣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项奖——2009年度董 事会奖”、“世界品牌500强”等诸多荣誉,并第七次获得“中国最受尊敬企 业”殊荣; ✓ 2010年,青岛啤酒第五次登榜《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青岛啤酒筹资策1
目录
公司概况 案例回顾与分析
总结与思考
2
1、公司概况
1.1 集团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类型:国有上市公司 总部地点:中国青岛
成立时间:1903年 产品:青岛啤酒、山水啤酒等
3
A
1.2 发展历程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 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 公司。 ➢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工厂购 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变为国有。 ➢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 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 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 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 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 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 战略布局。
青岛啤酒捆绑式筹资
一、企业概况(一)、企业简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它于1995年12月27日取得按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H股自1993年7月15日开始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之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168.HK),而A股则自1993年8月27日开始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600600),是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现任名誉董事长金志国,董事长张明波,总裁黄克兴。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青岛啤酒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公司下辖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和青岛啤酒麦芽厂五个生产企业及青岛啤酒实业开发公司、广发实业公司。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几乎囊括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所举办的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奖,并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评比大赛中多次荣获金奖。
(二)、行业地位青岛啤酒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百一十九,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三百二十五。
2010年度,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和中华品牌战略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华樽杯”第二届中国酒类品牌价值评议结果在国家会议中心揭晓,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酒类企业中名列第3位,品牌价值为278.74亿元,在中国啤酒类别中名列第1位;在山东省酒类企业中名列第一。
(三)、发展简史一九九三年六月经国家体改委批准,由原青岛啤酒厂作为独家发起人,并在吸收合并原中外合资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中外合作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及国有青岛啤酒四厂的基础上,创立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九家境外上市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
青岛啤酒快速并购发展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快速并购发展案例分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区域性中型企业通过并购成长起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的代表。
青岛啤酒创建于1903年,从1997年“一统鲁啤”开始,青岛啤酒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扩张战略,扩张版图覆盖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前后收购了西安汉斯、上海嘉酿、北京五星、北京三环、南宁万泰等一系列啤酒企业,在17个省区市拥有46个啤酒生产厂。
随着大规模的扩张,公司的生产能力从1998年的55万吨达到了2002年的250万吨,形成了辐射全国最发达地区的生产和销售布局。
主营收入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摆脱了过去“有品牌,无规模”的困境,完成了从区域性中型企业向现代化全国性大型企业转变的第一步。
公司品牌价值跃升至67亿元人民币,位居国内啤酒行业榜首,扩张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青岛啤酒上市后为何并购扩张速度加快?青岛啤酒实力雄厚,自创建以来,在中国啤酒行业中一直遥遥领先,1993年分别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
研究表明,并购扩张与内部投资活动共同驱动公司IPO决策。
青岛啤酒上市后并购扩张加速的原因有:1、上市后可以发行股票筹集发展所需资金,啤酒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持,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上市促进公司治理的规范化发展,为其长远发展打造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3、上市后更方便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并购,实施并购式扩展,以加快发展步伐。
4、针对上市后业绩变脸问题,要持续提高业绩的压力很大。
在内部发展乏力的情况下,依靠外延式增长变成非常重要的手段。
并购就成了重要选择。
二、结合青岛啤酒今天的发展成就,讨论其通过并购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
1、必要性就啤酒行业来说,市场竞争条件下,必须根据产品特性选择其战略。
一方面,啤酒是低保质期、不适合长途运输的产品,应采用就地生产就近销售的策略。
另一方面,低毛利产品以必须依托规模效应实现超额利润。
这意味着啤酒行业应该在各主要销售地均建立大规模的生产销售基地才能实现规模和效益。
现金管理—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现金管理案例:青岛啤酒青岛啤中国好酒招商网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徐振声表示:“青啤公司是一家百年酿中国好酒招商网企业,在全国各地下设上百家子公司,这其中既有生产制造型企业,也有销售经营型企业,分布广泛,资金分散,难免形成一定的资金沉淀和间歇资金。
基于这一背景,青啤财务公司应运而生。
旨在把青啤公司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资金通过专业化的金融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率,从而提升青啤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为实现目标,青啤财务公司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即依托核心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和母公司ERP系统,创建了一套集资金集中、计划管理、收付结算等功能的的统收统支、统收自主支付、统收分户支付等业务运营模式:成员单位所有收入资金,每日定时通过银企直联系统自动归集至财务公司,实现资金归集;成员单位资金计划,实行精确到日和周的现金流资金计划控制;成员单位资金运用,通过财务公司远程金融服务平台实现资金统一结算和自动会计记对账。
“这一管理模式全面实现了集团企业的资金归集,2011年底,成员单位达到86家,资金上收累计结算额达到155亿元,资金支出累计结算额约117亿元,资金结算总笔数达28368笔,资金流转总量768.37 亿元,扣除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等因素,资金集中度达90%,在全国财务公司行业中位列第29位。
青岛啤中国好酒招商网把现金流比做血液。
他们通过防止贫血、设法输血、积极造血、主动止血等方式来保持健康的现金流,让企业在“血液畅通”的环境中稳健发展。
防止“贫血”主旨是严格控制资本性支出,既不能在投资管理上把许多现金变成固定资产,也不能在运营管理上把许多现金变成存货。
目前,青啤的现金流非常充裕,经营性净现金流量近几年持续高达10亿元以上。
设法“输血”主旨是探索研究低成本融资方式。
青啤认为,反应型的组织只会被动等待危机的到来,战略型的组织则会在冬天尚未来临时准备好棉衣。
因此,在危机到来前,青啤便积极探索、研究低成本融资方式并抓住机遇果断实施,最终以大大低于银行利息的成本成功融资15亿元,既解决了金融危机之下的资本储备问题,又节省了大量财务成本,使青啤可以相对安全的过冬。
青岛啤酒案例 3-24
企业背景青岛啤酒公司创立于1903年,以下简称青岛啤酒。
1993年6月16日公司注册成立,并与同年在香港和上海成功发行上市了H股和A股。
1996年,曾任青岛第二食品厂厂长及青岛大洋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彭作义先生加盟青岛啤酒,出任总经理。
自此实施了长达5年的大兼并战略。
2001年,金志国出任青啤总裁以后,进行了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大”的第一次战略调整,把青啤从“扩张” 阶段带入了为期5年的“整合”阶段。
2006年,经过深入的战略分析,金志国认为整合后的青啤在管理、运营、营销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提升,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实力,所以又提出进入“整合与扩张并举”的发展阶段。
2007年基于对未来竞争形势的分析,公司进行了以优化价值链为主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流程再造,将公司总部和原有的七个区域营销公司依据公司总体价值链进行专业化分工,成立投资、营销和制造三大中心的一体化运营的管理架构,建立了“结构一体化、资源集约化、分工专业化和执行一致性”的组织体系。
管控模式青啤集团组织架构分为三层,如图4-1所示。
形成集团公司—区域事业部—子公司的三层管理架构。
集团总部作为决策中心和资本运作中心;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和区域管理中心;下属子公司则是成本中心和质量控制中心。
图4-1三层管理架构青岛啤酒采用一体化组织管理战略,集中管理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总公司负责集团的战略投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和企业策划,下设制造中心和营销中心。
如图4-2中上部区域所示。
其中,制造中心负责公司的采购和制造环节,而营销中心负责公司的销售和市场职能。
在资金管理模式上,对营销中心与制造中心采取收支双线的资金链条机制。
营销中心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资金统一由总公司结算中心管理。
制造中心则根据股权投资关系,采取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下的资金链机制。
并能对各级子公司实施重大投融资集中管控,对日常资金分散管理。
区域事业部管理,如图4-2中部区域。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案例分析一、并购背景经过 20 世纪 90 年代产量的扩张后,2000 年中国啤酒的年产量突破 2000 万吨大关,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啤酒产销国,并以每年 5%的速度增长。
然而,由于过去中国地域辽阔但缺乏高效的交通系统和运输设备,啤酒市场因此是惊人的零散。
全国大约有 500 家左右的啤酒厂,并且当地品牌基本上都得到了当地人的拥护。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尽管现在是中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02 年的产量达到了 250 万吨,销售额 5.7 亿美元,但仍只占这个市场 11%的份额。
而欧美国家多是两三个企业的产量就占总量的 70%到 80%,如美国第一大啤酒企业Anheuser-Busch 年产量就占全国总量的 48%,第二大企业年产量占总量的 22%。
青啤的对手,排行老二的燕京啤酒和排行老三的华润啤酒两者共占有 15%的市场份额。
青啤现在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这 11%的市场份额,还是在短短 5 年时间里共斥资 1.2 亿美元,收购了 40 余家较小的啤酒厂后的结果。
1996 年青啤的市场份额只有 2%。
二、并购历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1903 年,由当时的德国商人酿造,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啤酒生产厂。
1993 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共募集了 7.87 亿人民币,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在资本市场备受注目。
上市之后,青啤集团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大名牌”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道路,在中国啤酒业掀起并购浪潮。
至此,青啤并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拿下附近 3 个小厂,作为提高产量的基地,并依靠上市的资金实力,分别进行了内部的技术改造,生产线扩张,仓库大规模扩建等工作。
而 1995 至 1997 年的盲目产量扩张,使青啤走入低谷。
1999 年,青啤进入购并高峰期。
在连续拿下北京的五星、三环,陕西的汉斯、渭南、汉中等6 个企业后,2000 年 7 月收购廊坊啤酒厂,8 月初收购上海嘉士伯,8 月 18 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又拿出 2250 万美元,成立了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成功融资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成功融资案例分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啤酒)自上市以来,通过发起人募集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发行普通股股票,已经确立了行业龙头地位。
但在发展过程中,为了扩大生产规模、维持公司现有的市场地位又出现了融资需求。
2008年3月31日,青岛啤酒发布《认股权与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称拟发行15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每张公司债券面值100元,按面值发行,共计1 500万张;债券存续期为6年,利率为0.8%,利息每年支付一次,计息起始日为2008年4月2日。
同时,投资者凭每张公司债券可无偿获配公司派发的7份认股权证,认股权证共计发行10 500万份;认股权证的存续期为自认股权证上市之日起18个月,持有人有权在权证存续期的最后五个交易日内行权。
截至2009年10月19日行权日到期,青岛啤酒发行的分离交易可转债所附赠的权证共有8 552.9792万份得到行使,行权价为27.82元,债权人行权后,公司实际二次融资11.90亿元。
青岛啤酒为何会采用分离交易可转债这种融资工具,其二次融资又为何会成功?一、青岛啤酒发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财务决策分析青岛啤酒的负债结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公司的整体债务规模呈下降趋势,且资产负债率总体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公司的偿债压力降低,公司应提高财务杠杆的使用效率,利用负债融资促进经营业绩的提升;同时,从公司的负债结构可以看出,公司以流动负债为主,且与行业中其他公司对待长期负债的态度相比(见表2),公司在利用长期负债方面非常谨慎,存在利用长期负债进行融资的空间,以达到完成公司融资需求,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
青岛啤酒的偿债能力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在短期偿债能力方面,2003~2007年,公司的流动比率始终低于行业水平,说明公司有一定的短期偿债能力风险。
在长期偿债能力方面,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虽仅2005、2006年两年低于行业水平,但公司2003~2007年的利息保障倍数均大于1,能够维持基本的债务偿还,并且从2004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并始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公司理财案例青岛啤酒上市融资与成长战略
青岛啤酒上市融资与成长战略一、公司简况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青岛啤酒,或者公司),前身为青岛啤酒厂,年由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兴建,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生产企业。
工厂成立之初,其主营产品青岛啤酒就于年获得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奖。
百年以来,青岛啤酒风味、品质和操作工艺一直享有盛誉。
青岛啤酒年获“中国十大驰名商标”(全国啤酒行业仅此一家获得此称号)。
近年来,青岛啤酒在全国啤酒质量评比中屡获金质桂冠,多次在海外获得较权威的国际质量大赛的金奖。
根据年月日《中国经营报》所做的“酿酒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指数”评价,青岛啤酒位于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名列第三。
年月日,青岛啤酒厂吸收合并了青岛啤酒第二有限公司、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青岛啤酒四厂组建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月日公司在香港发行股,月日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并通过在纽约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国有企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
年月日,公司发行股股票,月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啤酒行业第一家国内上市公司。
年月日,公司取得按照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的营业执照。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公司规模也在不断发展扩大,但公司规模快速发展是在年之后。
从年至年,公司啤酒产销量占全国市场份额基本上在至,与全国市场大致保持了同步增长。
年之后,公司规模成长速度加快,所占市场份额稳步提高。
尽管净利润增长滞后于销售收入增长,但年之后也开始以较快速度增长。
从年开始,公司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和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啤酒生产商。
年,公司啤酒产量近万公升,销售市场以华北和华南为主,占全国市场份额达;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净利润亿元。
青岛啤酒于世纪年代开始出口南洋,目前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啤酒万公升,占全年总产量的。
截至年月日,公司在全国拥有啤酒生产子公司家,资产总额亿元,净资产亿元。
二、行业状况与竞争分析啤酒是世界上产量、消费量最大的酒类饮料。
根据《世界啤酒发展趋势》,年全球人均啤酒消费约为升,中国人均消费在至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