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文化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人类文化的内在逻辑,论述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并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连个路径分析了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人类文化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的权威辞书《辞海》(1999 年版)中,文化被区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它解释道,广义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人类文化(狭义)的发展尽管有其独特性,但它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政治活动等密切相关,并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本章在论述人类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时,将文化理解为广义的文化,便于该论题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考察,更具科学性和完善性,文化的论证思路可以归纳为文化发展的横向结构(图1)和文化的纵向结构(图2)。
图1 文化的纵向结构
图2 文化的纵向结构
1.1物质文化的“正-反-合”发展过程
300万年前自有人类以后,人类社会呈现加速度的前进态势。在这个过程中,从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划分,人类经理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从技术社会形态的角度划分,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五个时代:石器时代---渔猎社会,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农业社会,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工业社会,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和生物时代---正在到来的生物社会。我们还可以从认为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自觉程度将人类物质文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自在阶段、自为阶段和自觉阶段等三个阶段
1.1.1古代社会—自在
按照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自觉程度来划分,古代社会是以生态自然为基础的自在阶段。“自在”即人类相对而言没有主动性、自觉性。这一阶段是指按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说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按照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所指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在这个阶段,人人类发展过程中从不自觉开始,在生存竞争中只能依赖自然、既不自由,不得不符合自然生物规律的“无奈”阶段、该石器生产力水平和人的思维水平都很低下,人类长期处于为维持生存而依赖环境靠天吃饭的自发状态。
1.1.2 近代社会—自为
按照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认识的自觉程度来划分,近代社会是科学技术发挥革命性作用的自为阶段。“自为”即有一定的自觉性,指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得了很多自由。这一阶段是从
近代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大力利用化学规律生产生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进军。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英勇暨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
1.1.3未来社会—自觉
物质文化的发展史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量变到质变的过程。300万年前,“自在阶段”是物质文化的伊始,遵从了自然界亿万年形成的生物规律,处于良性发展之中。工业革命以来的500年是“自为阶段”,处于片面激进发展之中。“自为”并没有使人类彻底超越“自在”,因为科技进步却妄自尊大,盲目地“以人类为中心”,造成了重重的危机。人类想要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科学的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必须在遵从生物规律的前提下利用化学规律,必须自觉地把人类、生物界及整个宇宙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正确处理科学技术和人类的长远利益。“自觉”是指人类在大自然中主动性和自觉性得到充分发挥。总之,“自觉阶段”是对“自在阶段”和“自为阶段”的扬弃,是物质文化发展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进入“自觉阶段”是必然也是必须。
现代社会正处于对自在和自为的反思扬弃之中。而既要吸取生态规律合理内核又要吸取自为阶段发挥人类能动创造性内核的生物社会将是人类社会自觉的崭新阶段。自在-自为-自觉,由远及近,由慢到快,是由“正”到“反”再发展为“合”的辩证否定螺旋上升的过程。
1.2精神文化的发展归路
精神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经济、政治基础环境,反过来,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又受精神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归根到底,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精神文化要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是由物质文化发展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决定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1.2.1古代社会—混沌未分
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极端落后,思维水平有限,处在极不自由、几乎是靠天吃饭的时期。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包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都处于经营积累期,距离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尚远,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处于经验观察和知识积累的孕育阶段,表现为笼统的综合知识,所有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认识都常常表现为一个模糊的整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难分彼此,精神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朦胧、直观、猜测、神秘、整体等特点,而且所有的知识都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之中,整体上呈现出混沌未分的主要特征,我们把这一发展阶段叫做“合”。
1.2.2近代社会—分门别类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尤其是在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扩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更加要求新生的资产阶级尊重科学、尊重知识,更客观、更深刻、更精确地揭示自然界内在本质和发展规律。人类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深入和需要由浅入深、由整体直观把握、宏观朦胧认识到部分精确分析、微观清晰认识方向发展。近代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中独立出来,用分析理性代替了整体思维,用精确的实验和严密的逻辑代替了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人们对各种认识对象开始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的研究,精神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分门别类的主要特征。
1.2.3未来社会—趋向融合
人类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带来的诸多负效应,人类开始意识到,避免滥用自然科学成果,力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确保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课题。世界上也有很多思想家开始站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结合的高度来研究人类的前途问题。未来社会的“合”不再是古代社会萌芽状态的混沌未分之“合”、朦胧直观之“合”,而是在广泛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逐步整合融合为有机整体的和谐状态之“合”
纵观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其“合”—“分”—“合”的发展规律。最初的“合”
是低级和谐,是人类尚不能认识自然更不能改造自然的一种被迫无奈的不自觉选择;近代以来的“分”是人的科学意识觉醒和人的主体力量过分张扬的结果,这种分造成人与自然、社会一定程度的脱节,带来了一系列危机。未来的“合”是一种全新的和谐,是人类的主体力量发展到足够强大和人类的自觉意识足够觉醒之时人类理智的选择。有些思想家已经开始考证、反思发展到今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 20 世纪罗马俱乐部 1972 年发表的《增长的极限》,1974 年梅萨罗维克和佩斯特尔编写的《人类处于转折点》,卡恩的“过度理论”,贝尔的“后工业理论”,托夫勒的“第三次高潮”等。同时,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混沌学、复杂科学等也更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趋向融合、填补“合”文化发展空白的最明显。其中,马克思主义主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求联系地发展地矛盾地分析问题、看待世界,在当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合”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这样的文化发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