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生成语文过程性教学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生成语文过程性教学资源
[摘要]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应该及时捕捉机会,有效生成过程性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建构自我文化意义,形成正确审美取向,进而通过自我体验提升语文素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语文教学过程资源的生成途径与策略,阐述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过程资源动态生成途径策略注意事项
一、问题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然而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煞费苦心地到课外搜罗课程资源,却忽略了近在眼前的日常课堂教学中的过程资源。因为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善于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的各种各
样信息,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整合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所以,教师与其煞费苦心地到处寻找课程资源,还不如立足活生生的语文课堂,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
那么,应如何去发现课堂旅程的这些“意外通道”和“美丽的
图景”,如何去开发和使用课堂中这些生成资源,发挥其最大功效,为课堂增添“精彩”呢?
二、语文教学过程资源的生成途径与策略
1.在探究中生成课程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则往往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入求知、探索的渴望,令他们兴趣盎然,情绪高涨,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供学生探究,更要鼓励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变“喂食法”为“觅食法”。例如上《山中访友》时,可以围绕课文标题组织探究学习: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感知内容)这些朋友各自有什么特点?(明确特点)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朋友的?(理解写法,赏析自己觉得精彩的词句段)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到山中访友?作者为什么把看这些景物说成是拜访老朋友?(体会感情)学生的探究见解精彩纷呈,教师及时引导,生成课程资源。
2.在体验中生成课程资源
⑴在情境体验中生成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语言,将学生的情绪带入课文情境中。导语要千方百计地做到先声夺人,一鸣惊人;朗读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情境,这样他们的体悟才更真切、更自然、更丰富;提问要诚诚恳恳,切中要害,总之要努力营造那种适合课文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
这样的读、问、答才是有效的。例如在上《背影》前笔者给学生播放刘和刚的歌曲《父亲》,便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那朴素而深沉的父爱。在教学过程中,一学生嚷道“他的父亲是个大胖子,手脚并用才能爬上月台。”有的学生偷笑了,班级有点喧闹。看到这几个学生竟然一点也不为父亲的举动所触动,笔者有点生气了,但没有批评他们,而是用低沉而严肃的语调对他们说:“不错,父亲是个胖子,所以手脚很不灵便。可是为了给孩子买回几个橘子,他要很费劲地手脚并用才能爬过月台去。作为儿子,目睹了父亲为他所做的一切,他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的父亲呢?”受到我的语气和情感的影响,他们安静了,并且有同学很快地感触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亲眼看见自己的父亲如此辛苦的背影,他震撼了,感动了,所以他流泪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悟解和生成意义,而是要积极用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己去触摸、去品味、去体验,生成课程资源,建构自我文化意义,形成正确的审美取向,进而通过自我体验提升人生感悟。
⑵在个性张扬中生成课程资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笔者上毕淑敏的《提醒幸福》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研读作者对幸福含义的独特理解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独特感受。只见一位女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想用歌曲来表达我对幸
福的感受,可以吗?”这可真出乎意料!用歌声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的感受,有创意!我不禁佩服她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在我的赞许下,该女生定了定心,迎着同学们好奇的目光唱起了《幸福在哪里》这首歌。她唱得很动情,教室里不禁响起了整齐有序的节拍声和阵阵掌声,把语文课推向了一个高潮。于是我就抓住这时机,及时调整方案,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实际情况采取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幸福的体验,或绘画,或作诗,或表演等。这下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都积极地准备着,此时此刻他们就已洋溢在一种幸福之中。这样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及时推进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张扬起充满智慧的个性,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生动画面,让阅读教学充满智慧的灵气。
3.在矛盾中生成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对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流畅与停滞、有序与无序、协调与冲突、简单与复杂,始终交替出现并且互为作用。而人的思维品质的提升也需要依靠矛盾——在不断努力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人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将得到螺旋式的提高。例如学生初读《行道树》谈整体感受,学生大多从“行道树是一种()的树”来回答:“行道树是一种自由快乐的树”,“行道树是一种勇于牺牲的树”,“行道树是一种乐于奉献的树”,“行道树是一种忧愁的树”,“行道树是一种不被人理解的树”,“行道树是一种孤独的
树”,“行道树是一种傻瓜树”,“行道树是一种失去自我的树”……特别是提到“行道树是一种失去自我的树”时,学生更是争论激烈,各抒己见,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这里显现出来。教师不能直接指明谁是谁非,毕竟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而应该及时抓住这难得的生成机会,促成课程资源的生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然后提问启发学生:“行道树既然忍受了很多的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命运呢?”“为了他人”、“奉献精神”等解读便水到渠成了。一位学生竟然联系上一课学过的《理想》一文,“因为‘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追求崇高的理想总是要有牺牲的,‘理想是一种牺牲,理想也是一种获得’。”这一连串的争辩和释疑解难,自然而又流畅,一气呵成。显然地,教师抓住学生的矛盾焦点促成了学生的有效阅读和深入思考,从而打破那种低级的平衡。所以,矛盾是语文课程资源生成的“磁场”所在。
4.在细节中生成课程资源
阅读教学过程是由课堂上无数个细节共同组成的,细节可以体现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细节的变化则标志着课堂理念与实践的变化。一个好的细节,往往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蕴含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好的细节,常常能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师:请在“雨____春”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表达你对这一段意境的理解。(生读书,然后纷纷上黑板填空,填出了“唱、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