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吧_的语法意义再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吧 的语法意义再探*
卢英顺
提要现有关于 吧 的研究虽有可取之处,但有些现象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含 吧 的语料的分析,本文认为, 吧 不表示疑问语气,其语法意义是 削弱 或者 降低 语气。

其他种种复杂的用法都可以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

关键词 吧 语气词语法意义
吧 是现代汉语中用得较频繁的一个词,学术界对此讨论得比较多,看法也不尽一致。

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吧 是语气词。

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 吧 是不是表示疑问语气?二是它表示什么语法意义?与此相关的问题是,到底有几个 吧 ?
现有的研究虽有可取之处,但有些现象难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含 吧 的语料的分析,本文认为, 吧 不表示疑问语气,其语法意义是 削弱 或者 降低 语气。

其他种种复杂的用法都可以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

以前关于 吧 的语法意义的概括与此有相近之处,但并不是一回事。

我们先讨论 吧 的语法意义,然后再讨论它是不是疑问语气词。

一关于 吧 的语法意义
1.1对现有说法的反思
关于 吧 的语法意义,学术界的看法很不一致。

从数量上来看,有的概括为一种,有的概括为多种;从概括的结果来看,也很不相同。

同是概括为一种的,胡裕树(1995:376)认为, 吧 表示 半信半疑 ;胡明扬(1981)认为, 吧 赋予说话内容以不肯定的口气 ;贺阳(1992)认为, 吧 表示 非确认 语气。

这三者表述不同,意思差不多。

刘月华等(2002: 424)认为, 吧 的作用是 缓和语气 ;徐晶凝(2003)将 吧 的语义表述为 对命题内容作出推量,并要求确认 。

朱德熙(1982:211)把 吧 分为 吧1 和 吧2 。

吧1 是用在是非问句里的 吧 ,是语气词,表示 说话的人已经知道是怎么回事,只是还不能确定,提问是为了让对方证实 。

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之后的 吧 是 吧2 ,朱德熙认为, 这类句子实质上是
*非常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宝贵修改意见,笔者很重视这些修改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作了修改。

如仍有不足之处,当由笔者本人负责。

祈使句!,只是句子头上省去了∀你说#一类的话,句末的∀吧#表祈使,不是疑问,是∀吧2#。

邵敬敏(1996:66-67)根据 吧 前面的内容的不同,把 吧 的语法意义分为四种:1)要求听话者予以证实(A义);2)征求对方意见(B义);3)建议对方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动(C义);4)建议为对方做什么或采取什么行动(D义)。

例如(邵敬敏例):
(1)你衣服穿少了吧?(A义)
(2)你看我现在也不太胖吧?(B义)
(3)大少奶奶,该换换衣服了吧?(C义)
(4)我给你拿一杯冷水吧?(D义)
将 吧 的语法意义表述得最细致的,要算是吕叔湘(1999:56-57)了。

吧 的分布和意义概括为以下几点:1)用在祈使句末尾,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建议等。

2)用在问句末尾。

这些问句往往不是单纯提问而有揣测的语气。

3)用在句中停顿处,用于举例、让步小句,用于交替的假设,有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意思。

上述不同学者对 吧 的语法意义的概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或没有顾及到其他语料,或掺杂了语境中的其他因素。

如果 吧 表示 半信半疑 或 不肯定 非确认 ,我们就难以解释它用于祈使句的情况:祈使句是说话人要求对方从事或不要从事某种行为,怎么可能是 半信半疑 或者 不肯定 呢?如果像徐晶凝(2003)所说,是 对命题内容作出推量,并要求确认 ,仍然不能解释祈使句中的情况。

和缓 说可以圆满地解释 吧 用于祈使句的情况,但难以解释陈述句和一般疑问句中的情况,更难以解释下列情况:
(5)说吧,又得罪人;不说吧,领导又非让我说。

把 吧 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细化为不同的语法意义,这从语言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或许比较方便;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并不合适。

因为这种对语法意义的归纳或论证方式不科学,这样做掺杂了句子中的其他因素。

这就涉及到虚词研究方法论的问题。

有关这方面的论述,较早的可追溯到何容的∃中国文法论%(1942:135),他指出: 因为要是这样,就不免把这个助词所没有的作用也当成它的作用,把一个作用很单纯的助词当成作用很复杂的,而永远弄不清楚。

胡明扬在不同文章中多次强调这一点。

例如胡明扬(1988)就指出: 要确切地分析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就需要采取某些有效的方法尽可能排除这些干扰因素,把要分析的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孤立#出来。

马真(2004:213)也提醒广大研究者: 我们在研究、分析、把握虚词的语法意义时,就要特别小心别将虚词所在的格式的语法意义归到那虚词的身上。

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审视一下 吧 所表示的 不同 的语法意义。

这些不同的语法意义应归功于语境中的其他因素。

比如,说 吧 在 你去吧 之类句子中表示祈使语气,实际上,去掉 吧 后,祈使语气仍然存在,可见,表示祈使语气的并不是 吧 。

再如,说 吧 用在∀好、行、可以#等后面,表示同意,是一种应答语 ,去掉 吧 仍然具有这样的功能。

其他种种语法意义,其实都属类似的情况,这里不准备一一列举,读者可以自己去检验。

1.2我们对 吧 的语法意义的看法
既然现有关于 吧 的语法意义的表述都存在一些不足,那它的语法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根据对现实语料的分析,我们将 吧 的语法意义概括为:起 降低 或者 削弱 语气的
作用。

&其种种复杂用法都是从这一意义派生的结果,因而都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解释。

张谊生(2000:268)这样表述过: ∀吧#主要表示说话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很肯定,在不同的句类中,其揣度性语气的强弱并不相等。

在陈述句句末,表示叙述不很肯定;在疑问句句末,希望对方给予证实;在祈使句句末,可以使请求、命令、劝告、催促等的语气略为舒缓一些。

张著对 吧 的语法意义的表述与上述有关学者的提法差不多。

这里想指出的是,他对 吧 在不同句类中所呈现的意义的差别的观察是符合语感的;但是,有两点似乎应该说得更清楚一些:一是意义上的这种差别是 吧 的语法意义的差别,还是 吧 所在句子之间整体意义的差别?二是如果不是 吧 自身语法意义的差别,那么上述含 吧 的不同句类之间的差别又是如何造成的?
我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是: 吧 在不同句类中的语法意义并没有变,含 吧 的不同句类之间的意义差别是由特定的句类和 吧 共同造成的。

这里涉及一个语法研究观的问题,就是系统观。

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短语的意义是由组成这个短语的词的意义获得的,由此类推。

这里一个根本的不足就是忽略了结构本身的作用。

如果考虑到汉语中 打他 和 他打 意义上的差别,则可以说对结构的作用重视得不够,因为 打他 和 他打 意义上的差别显然是由结构造成的。

这点很明显,容易被研究者看出来。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近几年的构式语法研究强调的就是这方面。

这实际上是系统论思想在语言学研究中的体现。

回过头来再讨论 吧 的问题。

在 吧 的语法意义探讨方面,胡明扬(2000)中说的一段话非常有道理,可惜被众多的研究者所忽略。

他提出要用 孤立 法来研究虚词, 在某些情况下不仅要排除句子内部其他语言成分以及整个句子的整体语义因素的干扰,还需要排除句子以外的上下文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

∀句子内部其他语言成分#的语义因素包括组成有关句子的各个词语的语义内容,不论是实词的语义内容,还是其他虚词的语义内容,以及各个层次的各种句法结构的语义内容,还有各种韵律成分,包括轻重音和句终功能语调的语义内容。

这最后一类语义成分,也就是韵律成分的语义内容最容易忽略,但是也许是最不应该忽略的一类语言成分的语义内容。

(划线部分为笔者所加)因此,讨论 吧 给不同句类带来的意义上的差别,必须考虑 句终功能语调 的因素。

考虑 句终功能语调 因素,就是要考虑不同句类的典型功能。

我们习惯说,陈述句表示陈述,疑问句表示询问,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这是就其典型功能而言的。

在实际语言中,句类和间接言语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知道不同句类的典型功能之后,我们就比较容易根据 吧 的语法意义,解释不同句类带 吧 后所出现的意义上的差别。

陈述句的典型功能是陈述一个事实,或者从肯定方面陈述,或者从否定方面陈述。

陈述句加上 吧 后,由于它具有 削弱 或者 降低 语气的作用,因而它降低了对事实的陈述功能,使陈述的语气不那么坚决。

所以我们才觉得 吧 在陈述句中表示不肯定语气。

例如:
(6)他在笑这个新书记的 学生腔 吧(。

(张炜∃秋天的愤怒%)
例(6)如果去掉 吧 ,语气就显得十分肯定。

疑问句的典型功能是询问,加上 吧 以后就削弱了它的询问语气,因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疑问,而是问话者自己对句中所含的命题的疑问有所保留,主观上认为这一命题所陈述的事实可能是真的。

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疑问句加上 吧 后有需要对方证实的意味。

(7)我叫住她, 咱们要是再见了,就得算朋友了吧?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
水%)
例(7)中, 我 和 她 是第一次见面,一面之交之后,第二次见面就成了朋友,可能性虽很小,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所以 我 在说这句话时用了 吧 。

去掉 吧 ,给人的感觉好像是对成为朋友没有把握似的。

祈使句的功能是表示命令(请求的功能可能是后来发展的)),命令的语气是坚决的。

加上 吧 后,这一坚决的语气受到削弱,因而给人的感觉是语气比较和缓。

例如:
(8) 还是好好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吧! (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例(8)中的 吧 如果去掉,给人以训斥之感。

如前所述,有的学者把 吧 的语法意义概括为 和缓 ,用来解释祈使句非常自然;用于其他句类的解释,说 和缓陈述语气 和缓疑问语气 则不够自然,甚至有点费解。

二 吧 的分布与 吧 的语法意义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我们上面没有提到 吧 用于感叹句中的情况,也没有举 吧 用于特殊问句的例子。

吧 可用于祈使句、是非问句和陈述句,不能用于感叹句。

这一点徐晶凝(2003)已经指出。

作者还作了统计,结果是 吧 最常用于祈使句,约占56%,其次是疑问句。

作者还对此进行了解释: 吧 之所以不能出现在非是非问句和感叹句中,是因为 选择问、wh疑问句中均无需要取得听话者认可的信息,所以不能用∀吧# ; 吧 为何大量运用于祈使句?这是 吧 之情态语义语用化的结果,跟 面子 有关。

这种解释在徐文中是可取的,因为这与作者对 吧 的语法意义的理解是吻合的。

根据我们对 吧 的语法意义的理解,本文的解释是: 吧 之所以不能用于感叹句中,是因为感叹句的功能是表示强烈的感情,如果加上 吧 ,则是要削弱这种感情,两者是冲突的; 吧 之所以不能用于含疑问点的问句中,因为含疑问点的问句具有明确的疑问信息,如果在这类问句中加上 吧 ,也会发生冲突。

平常所说的选择问句,其实也是含疑问点的,只不过这疑问点比较明确而已,是两者中的一个。

从分布上看, 吧 还可以出现在下列位置:
(9)不管吧,无法向党委交账;管吧,刘思佳同何顺都不是省油的灯能服她管吗?(蒋子
龙∃赤橙黄绿青蓝紫%)
(10)叶芳难于回答,说他不爱自己吧,这太难堪了,说他爱自己吧,又确实没有把握。

(同上)
上述现象,李兴亚(1986)、吕叔湘(1999:57)、张谊生(2000:268)都已提及,并指出, 吧 在这种情况下表示 左右为难 犹豫不决 。

其实,这 左右为难 或者 犹豫不决 不是 吧 本身的语法意义,因为上述例句去掉 吧 后, 左右为难 之类的语感依然存在。

试比较不带 吧 的情况:
(9#)不管,无法向党委交账;管,刘思佳同何顺都不是省油的灯能服她管吗?
(10#)叶芳难于回答,说他不爱自己,这太难堪了,说他爱自己,又确实没有把握。

我们认为,上述 吧 的语法意义仍然是表示 削弱 或者 降低 语气。

上述例句中含 吧 的部分可以概括为 VP吧∗∗不VP吧∗∗ 或者 不VP吧∗∗VP吧∗∗ , VP吧
和 不VP吧 对举出现。

有时也可以只出现一项,例如:
(11)不咽这口气吧,闹翻了也不是好玩的,解净现在会开车了,根子也扎牢。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
吧 还可以用于举例性质的插入语后,例如:
(12)比如语言吧,有的语言气势汹汹,一路冲刷下去,汹涌澎湃。

(张炜∃激情的延续%
(13)不光逛风景如此,就说看戏吧,他是什么戏都要看,可他连好戏歪戏都分不清,好
的也不见他感动喝采,歪的也不见他厌烦皱眉∗∗(刘心武∃七舅舅%)李兴亚(1986)指出了 吧 用法中的这种现象,但他没有说明这里 吧 的语法意义是什么。

我们认为,这里的 吧 同样起着削弱语气的作用。

就例(12)来说,如果不用 吧 ,直接说成 比如语言 ,就显得干脆;加上 吧 则有姑且以语言为例的意味。

跟 吧 语法意义相关的另一种现象是, 吧 一般与 大概、也许 等同现,例如:
(14)站在小楼上看海,大概是很惬意的吧。

(王蒙∃海的梦%)
(15)夜色使我们互相望上去都朦朦胧胧的,也许这样更好吧。

(张炜∃美妙雨夜%)
而 吧 很少和 一定、总是 同现,在我们搜集到的数百个含 吧 的句子中,只有1例是跟 一定 同现的:
(16) 哎,你会弹琵琶,那也一定会弹吉他吧? (王朔∃动物凶猛%)
这可能是因为 一定、总是 这样的词表示的是很坚决的语气,与 吧 降低语气的作用不和谐。

但 一定 也可以用来表示推测,这时与 吧 的作用又是一致的。

三 吧 是否为疑问语气词
讨论完 吧 的语法意义之后,再讨论 吧 是否为疑问语气词就比较方便了。

陆俭明(1984)认为, 吧 是半个疑问语气词, 它介乎疑问语气和非疑问语气之间,是一个表示∀疑信之间语气#的语气词。

接着又说: 当带∀吧#的句子受某种语境的制约,作为疑问句出现时,句子的语气∀疑多于信#,这时∀吧#就起着负载疑问信息的作用;当带∀吧#的句子受某种语境的制约,作为非疑问句出现时,句子的语气就∀信多于疑#,这时∀吧#就侧重表示测度或祈使的语气。

说(F)(笔者按:指 W+吧+ ? 这类句子,如 有五里地吧? )的疑问语气∀是由疑问语调决定的#,这缺乏事实依据。

陆文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 吧 在疑问句中出现时, 起着负载疑问信息的作用 ,因而是半个疑问语气词;二是否认语调在F类句子中表示疑问功能的作用。

关于第一点,包括陆文的具体解释,我们在上文已经作了论述,那是 吧 和特定句类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于第二点,胡明扬(1993)明确指出,语气助词的研究 还必须加入语调的因素,因为同样的句式,同样的语气助词,如果语调不同,全句的语气意义也不相同 。

走吧? 和 走吧! 这两句的语调并不相同,疑问句使用的是疑问语调 。

作者还用KAY6087PC可见音高仪对 走吧? 和 走吧! 是你吧? 和 是你吧。

这两组句子作了实验,所记录的语调曲线和音高参数都不同。

胡明扬(1981)也明确指出: 疑问语气是由疑问语调决定的,和∀吧#无关。

邵敬敏(1996)也做过类似的实验,证明了疑问语调的存在。

陆文没有提及实验一事,想必依据的是语感。

结合上述两位学者的实验结果,根据本文对 吧 的语法意义的分析,我们认为, 吧 不
是疑问语气词,半个都不是。

四结语
齐沪扬、蔡瑱(2005)勾勒了实词 罢 到现代汉语 吧 的虚化链:罢(实词)+罢/吧(陈述语气)+罢/吧(祈使语气)+罢/吧(疑问语气)+罢/吧(停顿),并且指出: ∀罢#的虚化链从陈述语气到疑问语气的后半部分,与其说是∀罢#的意义的演变,不如说是∀罢#用法的扩展更为合适。

该文还指出,在语法化初期, 罢 还有 决断、决定 的意思,与动词 罢 语义上有明显的联系。

但有个问题该文没有指出来,就是,按照一般的说法, 吧 是表示 不确定 的语气的,按照作者自己的说法,语气词 吧 在现代汉语中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是表示祈使语气,一是表示揣测语气。

这些都与 决断、决定 的意思是相冲突的。

如果说 吧 是 罢 语法化的结果,这 不确定 揣测 的意思又是如何获得的?,根据齐和蔡的研究, 吧 的用法始于陈述句。

而从 吧 的共时分布情况看, 吧 用于祈使句的比例占绝对优势。

不管哪种情况, 吧 的用法从某一句类扩展到其他句类,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本文对前修时贤关于 吧 的研究重新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 吧 的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 起降低或者削弱语气的作用 ,在不同句类中,这一语法意义是保持不变的。

之所以感到 吧 在不同句类中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那是 吧 自身的语法意义和不同句类的典型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们进而认为, 吧 并不是疑问语气词。

附注
!我们不同意朱德熙把 吧 分为两个的做法,但他对特指问句等加上 吧 后实际上是祈使句的看法,我们是接受的。

所以本文不再讨论这类现象。

&李君(2006:48)在解释 你是水利局长吧? 中 吧 的用法时说: ∀吧#在其中的作用应看作是降低疑问度,使得整个句子含有∀推测的语气#。

但她只是就疑问句而言,其实, 吧 的作用在不同句类中是一样的。

∋可参看申小龙(2003) 语用学 一章。

(原句中有个 大概 ,为了便于比较带 吧 和不带 吧 的情况,引用此例时将它删了。

)表示命令时,是说话人要求听话人从事某一行为;表示请求时,也是要听话人从事某一行为。

广义地讲,我们可以把请求看作是一种命令,只不过是语气非常委婉的命令。

,笔者因而怀疑, 吧 并不是 罢 语法化的结果。

至于早期文献中 吧 和 罢 混用的现象,只是因同音而借用 罢 而已。

没有考证,姑妄言之。

参考文献
何容(1942)∃中国文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

贺阳(1992)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第5期。

胡明扬(1981)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中国语文%第6期。

胡明扬(1988)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汉语学习%第6期。

胡明扬(1993)陈述语调和疑问语调的 吧 ,∃语文建设%第5期。

胡明扬(2000)单项对比分析−−−制订一种虚词语义分析法的尝试,∃中国语文%第6期。

胡明扬(2003)∃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胡裕树主编(1995)∃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君(2006)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李兴亚(1986)语气词 啊、呢、吧 在句中的位置,∃河南大学学报%第2期。

刘月华等(2002)∃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84)关于现代汉语里的疑问语气词,∃中国语文%第5期。

吕叔湘主编(1999)∃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马真(2004)∃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齐沪扬蔡瑱(2005)语气词 吧 的历史演变和语法化历程,见齐沪扬主编∃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1996)∃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申小龙主编(2003)∃语言学纲要%,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徐晶凝(2003)语气助词 吧 的情态解释,∃北京大学学报%第4期。

张谊生(2000)∃现代汉语虚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

作者简介
卢英顺,1962年生,安徽无为人,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日本冈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兼文学部助教授,主要研究现代汉语语法。

(通讯地址:200433复旦大学中文系)
新书目
∃汉语篇章语法%,屈承熹著,潘文国等译,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话语标记%(D iscourseM ar kers),D eborah Sch iffri n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杨惠元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心理语言学导论%(An Introducti o n to Psycholingu istics),Danny D.Ste i n ber g&Natalia V.Sc i a rini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语法化的世界词库%(W o rl d Lex icon ofG ra mm aticalization),BerndH eine&Tania Kuteva 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汉语语义语法论集%,邵敬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

∃历史句法学的跨语言视角%(H istorica l Syntax in C ross L i n gu istic Perspective),A lice C.
H arris&Lyle Ca m pbe ll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剑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推动专业化的AP中文教学(简体)−−−大学二年级中文教学成功模式之探讨与应用%,曾妙芬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