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 子
荀子
西方有苏格拉低的 “问答法”、亚里 士多德的“三育理 论”、卢梭的自然 主义教育思想、洛 克的绅士教育思想、 福绿贝尔的儿童教 育思想、斯宾塞的 科学教育思想等等。
亚里斯多德
㈢ 现代社会的教育
1.现代社会教育的共同特征
第一,普及教育,不断扩大教育对象, 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第二,教育密切联系社会生产、生活 实际,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 第三,学习对象涉及科学、人文众多 学科,教育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 具有开放性。
观点5:教育的生活起源论
杜威:教育是 促进儿童通过 主动活动去经 验一切并获得 直接经验的过 程,所以,教 育自然是在生 活中提出的。
评价
教育的生活起源论看到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 联系,认识到了教育源于生活,要求教育与 生活融合,强调教育的情景性、经验性、真 切性,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赋予了教育以 生活的活力。 但是,就教育本身的历史起源而言,教育的 起源跟教育和生活的关系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而教育生活起源论却未将二者加以区分,当 然也无法正确回答教育的起源问题。
3.社会主义教育的个性特征
第一,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法论观, 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教育理论研究与 实践。 第三,坚持理论联系实 际,倡导教育与生产劳 动相结合。
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趋紧密; 第二,现代教育的普及性与专门性日趋结合; 第三,现代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 第四,现代教育具有商品性; 第五,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 第六,现代教育具有发展性; 第七,现代教育具有民主性; 第八,现代教育具有主体性; 第九,民族性与国际性日益结合; 第十,现代教育的生态意识在增强。
第四,教育方法比 较呆板、机械,主 要是单纯的知识传 授,强迫性的道德 灌输;允许教育中 的体罚手段。 第五,积累了丰富 的教育经验,获得 了逐步的科学教育 认识。
古代社会的教育思想
东方有孔子的教学思想、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荀子的教师思想、墨子的教育内容思想、朱熹 的学习方法、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
㈡ 教育的起源
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性交往。 论证:“起源”不同于“产生”、“出 现”。 人类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 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 往活动。探讨“起源”则要找到“原 型”;同时,既要明白起源结果物与 “原型”之间的联系,更要区别二者间 的差异,切不可把起源结果物等同于 “原型”本身。
最后,教育的结果是“化”,即外在 的人类文化内化为受教者内在的素质, 表现为受教者在知识技能水平方面的 提高,在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方面 的积极变化,而不是生产出具体的、 有形态结构的物。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是人类社会所 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狭义的教育则专指学校教育,它是指教育者 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 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者施 加系统的影响,促使受教者获得主动的发展, 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一)东方的理解
第一,教育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
的双边活动,重视教育中教师与学生间 对象性交流的存在。
第二,重视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甚至偏于
书本理论掌握,中小学生在基本的知识技 能方面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第三,东方教育具有强 制性特点,教师具有极 高的权威。
(二)西方的理解
第一,教育是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施教者只 不过是学生新思想的“助产”者。 第二,学生是教育中的真正主体,教育是教育者 对早已种在学生心灵的智慧种子进行引导与挖掘。 第三,学生自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确定学 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等,学生是学习活 动的自动者,教师只作为学习环境的制造者,很 少有强制教育、严格纪律约束等现象。
观点4: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恩格斯:劳动 是整个人类生 活的第一个基 本条件,劳动 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是教育产 生的基础。
评价 这种观点认识到了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 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 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它克服了教育生物起 源论和心理起源论在教育社会属性上的认识 缺陷,承认“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 人,人是教育的产物”的观点,看到了社会 性是教育起源的关键问题。
【分析材料】
你见过中国的课堂教学吗?50多学生拥挤一堂,桌椅安排呈现权 力般秩序,课堂气氛肃穆庄重,教育过程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 教师预先设置的程序,即所谓的备课;教师在讲台上“居高临 下”、“尽情”地发挥灌输教育的作用,相应地,学生的参与 性、能动性被忽视、压抑,学生只能“正襟危坐”地被动接受 教师的“填鸭式教育”。而西方国家的课堂教学怎样呢?美国的 中小学课堂布置得花花绿绿,像游乐园,学生与教师上课围圆 圈坐,教师居于其中,师生在如此“平等”的气氛中,民主、 自由地讨论、交流;法国的学生上课,不受每一节课45分钟、每 星期5天的限制,教室被布置成“T”形,以便师生交流;而英国 教师认为知识可以通过在图书馆自主学习获得,课堂时间宝贵, 应该用来激发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 讨论为主。
“复合现象说”
“复合现象说”认为,教育本质上 具有“多质性”,有上层建筑性质, 有生产力性质,有为阶级斗争服务、 为发展经济服务、为传递文化和促 进人的发展服务等功能。
“社会实践说” “社会实践说”认为,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 实践活动,促使个体 社会化的活动。
“特殊范畴说” “特殊范畴说”是通过揭示教育内 在的矛盾特征来说明教育的本质, 认为教育是独特而非一般的社会 现象,是特殊的社会范畴。
比较东方与西方对“教育”的不同 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去解释中外教 育现象,思考其对国民素质的影响。
想一想
二、教育的本质
㈠ 教育本质的纷争
主要观点
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 双重属性说 多重属性说 复合现象说 社会实践说 特殊范畴说 教育的社会化说 教育文化说
“上层建筑说”
“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反作 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 教育与生产关系的联系是直接的,无条 件的,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是通过生产 关系为中介的。 历史性与阶级性是其根本的社会属性。 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为政治经济服务的一 种社会的上层建筑。
第四,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教育具有法制性。 第五,提倡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 育呈现终身化。
第六,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具有国际性。
第七,重视教育 科学研究,提倡 按科学规律办教 育,教育具有科 学性。
2.资本主义教育的个性特征
第一,出于各阶层利益的冲突与协调,要 求在教育目的上兼顾各个阶层的需要。 第二,建立了体系比较完备的现代学校制 度,学校教育管理比较成熟。 第三,基于民主、平等的社会理念,要求 不断推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评价
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 间的相似性,否定了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其开创性值得肯定。但是,它没有把握人 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 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行为之间的差别。
观点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
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 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 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 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 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 这就走向了极端。
㈡ 教育本质的理解 教育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并通过育人活动促进个体个性化和 社会化发展,从而实现自然人与社 会人的统一。
分析
首先,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其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最后,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首先,教育的对象是“人”,即受教者具 有人的主体性,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客体。 其次,教育的过程是“育”,即通过教育 者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营造受教者 自动的环境,使受教者受到生理的、心理 的影响,以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不是 简单机械的“工厂式”的敲打挤压。
教师教育课程
现代教育学
第一章
现代教育的本质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一、东西方对教育的不同理解 二、教育的本质 三、教育的属性 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一、教育的功能
二、教育的价值
本 章 教 学 要 求
掌握教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各阶 段的重要特征、代表人物及其著 作和主要思想主张; 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及其含 义; 认识教育的本质与价值问题的多 种学说; 认识教育的功能与价值选择。
“教育的社会化说”
“教育的社会化说”主张,教育者以一 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向受教育者主体转 化,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促使和限定 个体身心发展,促使个体社会化。这一 学说揭示了教育的内部矛盾——社会要 求和个体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
“教育文化说” “教育文化说”认为,教育是文 化现象,是文化继承、传递和发 展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方式,教育 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文化传承。 该学说主张,人类靠生育传递生 命,靠教育来传递文化。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与属性
一、教育的不同理解
【分析材料】
我们的学校总是要求孩子从小上课认真听讲,不许 说话,不许做小动作,老师说什么,孩子听什么。 考试得有好成绩才是好孩子,上课说话、做小动作、 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是差孩子甚至坏孩子。相反,美 国人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 人”。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出了西方教育孩 子40条法则,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帮助孩子成为有 个性的人”。
本 章 重 点 难 点
重点 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功能及其选择; 教育的价值及其选择。 难点 教育的起源与本质; 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选择问题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㈠ 教育起源的认识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观点1:教育的神话起源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跟其他万事万物 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东方有:中国的盘古开天创世、女娲 补天救世传说; 西方有:上帝创世、诺亚方舟济人的 神话故事。
“双重属性说” “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 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性质,既 不能简单地把它归之于生产力,也 不能完全归之于上层建筑,它同时 具有双重属性。
“多重属性说”
“多重属性说”认为,不能单单从上层建筑 和生产力的方面考察教育。他们不反对教 育已经具有的双重属性,但是认为教育同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联系,教育的本 质是社会性、生产性、阶级性、艺术性、 社会实践性等多种属性的融合。
“生产力说”
“生产力说”认为,教育就是生产力。 教育是劳动力的再生产。 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教学内容、手 段、形式都将受到生产力制约。 教育有受生产关系决定的因素,但一切生 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归根结底都由生产力决 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教育又是 科学技术传播的主要途径。 教育还具有传递生产劳动经验的职能。
评价
在人类之初,人类对自然与自身的 认识有限,知识总体水平比较低, 因而这种教育起源的观点是缺乏科 学根据的。
观点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利托尔诺(法):母鸭带雏鸭,母熊教 幼熊,雌象教幼象以及老兔教小兔。 沛西· 能(英):生物的本能冲动是教育 的主要动力;教育是扎根于本能的、不 可避免的行为。
二、教育的发展
㈠ 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具 有原始性。 第二,教育与宗教等活动联系密 切,教育具有宗教性。 第三,教育对象没有等级的区分, 教育无阶级性。
㈡ 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第一,出现了学校教育,学校教育 与非学校教育并存;其中学校教育 的目标比较狭窄,多为学为仕官、 学为僧侣。 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服务, 教育性质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第三,以伦理道德、宗教经典为主 要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比较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