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学对中国文学研究的拓展与未来

合集下载

敦煌文学还是文学敦煌?——叶舟长篇小说《敦煌本纪》的文本启示

敦煌文学还是文学敦煌?——叶舟长篇小说《敦煌本纪》的文本启示

敦煌文学还是文学敦煌?蒋应红《敦煌本纪》是作家叶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18年12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隔五年,依然热度不减:不仅曾提名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而且和《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 《红岩》 《平凡的世界》等13本文学艺术类作品,共同名列“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70部经典图书。

可以说,像《敦煌本纪》这样过早地进入经典文学的序列并成为一种“现象”的情况,在当今文坛是不多见的。

重读这部作品,我们发现,它不仅讲述了一个让广大读者血脉偾张的“少年”故事,而且提供了一个书写“敦煌”的全新视角。

本文从“何谓敦煌文学”与“敦煌文学何为”的问题的辨析入手,依托长篇小说《敦煌本纪》提供的创作经验和审美追求,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文学创作对敦煌文化遗产与艺术精神的继承、创新、发展的路径,以此为此类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一、《敦煌本纪》凸显的问题:何谓敦煌文学与敦煌文学何为?在讨论《敦煌本纪》之前,我们首先要廓清由这部作品重新引起的两个问题:“何谓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何为”?从题目来看,《敦煌本纪》无疑就是关于“敦煌”的书写,属于典型的地域文学。

地域文学是产生于某一特定地域并反映出该地域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审美个性的文学作品,其所涉及的内容、使用的语言,甚至表达的情感都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概而言之,作品具有高度的“地域”识别度。

这些作品通常也因为共同的地域性而逐渐形成不同的文学流派,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关中文学、鲁南文学、东北文学等,当一部作品被纳入某一“地域”时,地域性凸显了文学的独特审美性,而文学则完成了“圈地”进而丰富了地域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

长篇小说《敦煌本纪》在书名中就“圈”出了自己的“地盘”——敦煌。

大到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审美情节、语言特色,小到婚丧嫁娶、饮食起居、信仰禁忌、节庆礼俗等民俗文化都具有浓厚的“敦煌”色彩,我们在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会无意识中感受到“敦煌”的存在。

唐朝的敦煌学及其研究成果

唐朝的敦煌学及其研究成果

唐朝的敦煌学及其研究成果随着历史的长河,唐朝称得上是一个鼎盛的时期。

唐朝始于618年,盛极而衰后于907年结束。

在唐朝这个辉煌时代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敦煌艺术以及敦煌学更是备受瞩目。

敦煌学主要研究的是我国西部的敦煌石窟遗址及其相关文化、宗教等知识。

本文就唐朝的敦煌学及其研究成果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敦煌艺术的特色敦煌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汉传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敦煌石窟以浮雕和壁画为主,其中壁画是敦煌艺术的精华所在。

敦煌艺术在表现形式、造型风格、图案构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敦煌石窟壁画的色彩艳丽,图案布局清晰,形象逼真,充分表达了敦煌艺术的魅力。

壁画中的形象神态、场景描绘等也都体现了唐代敦煌艺术的特点。

敦煌石窟艺术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备受后世赞誉。

二、敦煌学的形成与发展敦煌学的产生,西人一般认为是由葛兆光、叶圣陶、罗振玉等人在20世纪初汉学家考察敦煌石窟遗址并大量收藏、研究敦煌遗存所形成的。

他们挖掘出了丰富的佛经、音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国际东西方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史和文化学研究的范畴中,敦煌学是一个分支学科,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宗教史、音乐史和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涵盖了敦煌佛教艺术、敦煌语言学、敦煌音乐学、敦煌文学等领域。

三、敦煌学的重要研究成果敦煌学对中国和世界文化和艺术史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敦煌学的研究涉及的领域极广,因此也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成果。

1.敦煌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敦煌文学主要是指出土的敦煌文献,这些文献是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遗存量极其丰富,包含了诗、赋、辞、传、悲史、经、论、瑜伽师、医书、天文历算、下棋术等各种文学作品。

其中最为有名且影响深远的是《大唐西域记》、《大唐境外传》。

2.敦煌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敦煌语言学以研究敦煌文献的各种文书书写系统、语言形态为主。

敦煌文献属于古代汉字文献的一翼,其书写形式相当丰富多样,包括了隶、篆、隶篆、秦汉及魏晋楷书、旁注文字、梵文、拘罗文、阿拉伯文等。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敦煌莫高窟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最为辉煌的一颗明珠,也是世界上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底,敦煌莫高窟经历了约1000年的时间,历史的长河使得敦煌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展示艺术成就最为壮观的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国内外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敦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本文将对敦煌研究的现状与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读者深入了解敦煌研究提供全面而系统的信息。

一、敦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敦煌研究自20世纪初开始兴起,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丰富成果的学科领域。

早期的敦煌研究主要是考古学家对敦煌莫高窟的发掘和整理,他们对敦煌的历史与文化、艺术与宗教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后来的学术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外对敦煌研究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与物力,敦煌研究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涉及内容也日益丰富。

此后,中国敦煌研究中心、中国敦煌研究院等一批专门的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加快了国内对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海外也有一批学者深入敦煌研究,对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雕塑、壁画中的文字和神话故事等方面作了深入的考察和解读。

敦煌研究的现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能够为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历史资料。

二、敦煌研究的成果与亮点1. 敦煌壁画与雕塑研究壁画与雕塑是敦煌莫高窟的两大艺术瑰宝,也是敦煌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敦煌研究中,壁画是最为引人注目的研究对象之一。

敦煌壁画以其绚丽多彩的色彩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莫高窟中的雕塑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敦煌雕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内容深受学者们的喜爱,不仅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雕塑技术和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宗教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

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

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是什么郑振铎有着爱国主义者、社会活动家、翻译家、艺术史家、收藏家、训诂家等多重身份,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介绍,希望能帮到你了解。

郑振铎的文学代表作在郑振铎的一生当中,有着许多作品。

他写有小说《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偻集》等等;他著有《文学大纲》、《俄国文学史略》、《中国文学论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等等专著;他译著了《沙宁》、《灰色马》、《飞鸟集》、《新月集》等等著作。

但是要说郑振铎的代表作的话,那么便是他的散文作品《猫》和他正是发表的第一首新诗《我是少年》了。

《猫》这篇散文主要讲述了“我”家的三次养猫经历。

第一次是一只向隔壁要来的新生的小猫,有着花白的毛,是一只非常活泼的猫。

但是养到后来,原本活泼的猫咪突然变得消瘦,显得忧郁,很快就死掉了。

第二次是在第一只小猫死掉没多久之后,向舅舅家要来的一直浑身黄色的小猫。

它比第一只更加活泼、有趣,会到处爬树,到处越墙,有一次还捉到了一直肥大的老鼠。

但是最后这只黄色的小猫咪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再养猫。

有一个冬天的早晨,一只并不好看的猫伏在家门口,便收留了它,这是第三次养猫。

这只小猫不喜欢动,不是一个活泼的主。

后来,家中养了一对芙蓉鸟,猫儿便一直望着。

猫是要吃鸟的。

有一次一只鸟死了,“我”便以为是猫咬死的,拿起木棍便打了它。

但是后来才知道,咬死鸟的并不是自家的猫,可是“我”却无法向这只不会说话的动物表达我的抱歉。

后来,它死在了邻家的屋檐之上,“我”比前两次失去猫更加难过。

自此以后,“我”家不再养猫。

郑振铎与敦煌的关系郑振铎不仅是中国二十世纪前期俗文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先锋,在有关敦煌文学的研究方面,也有着杰出的贡献。

那么,郑振铎与敦煌文学研究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首先,郑振铎搜集和刊布了很多有关敦煌俗文学的资料,并且对敦煌文学的文学史价值作出了很高的评价。

敦煌文学原文与解析

敦煌文学原文与解析

敦煌文学原文与解析敦煌文学是指出土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地区的一系列文献,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

一、敦煌文学的发现与意义敦煌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经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20世纪初,探险家和学者们在敦煌的千佛洞中意外发现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保存完好,内容丰富多样,无疑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与瑰丽。

敦煌文学的发现与出土,填补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空白,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同时,敦煌文学还记录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线索。

二、敦煌文学的主要作品1. 《敦煌俗曲》《敦煌俗曲》是一部汇集了丰富的音乐、戏曲和民间曲艺的文献,它们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娱乐活动和文化习俗。

这些俗曲散发着浓厚的民族特色,既有古典雅致的音乐作品,也有活泼欢快的乡土曲调。

2. 《敦煌诗集》《敦煌诗集》是敦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感悟,充满着浓烈的宗教氛围和审美意味。

值得一提的是,敦煌文学中的诗歌多为五言或七言绝句,形式简练而富有力量。

3. 《敦煌小说》《敦煌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珍贵遗产,它们以其逼真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这些小说以宗教与民间信仰为题材,内容包括佛教传说、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等。

它们既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又是了解古代社会风情的窗口。

三、敦煌文学的艺术特点敦煌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瞩目。

它们的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

同时,敦煌文学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审美特征,包括典雅、深沉、含蓄和内敛等。

这些艺术特点使得敦煌文学成为了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四、敦煌文学的影响与传承敦煌文学不仅对中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它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启示。

浅谈敦煌艺术与文学

浅谈敦煌艺术与文学
而敦煌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研究它对于我们这些华夏炎黄子孙还有着任重道远的责任本文仅就敦煌艺术和文学两方学语化与文学背景从艺术与文学角度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些分析论述将有助于敦煌艺和西域古丝绸之路吐鲁番新疆联系在一起
文 艺评 论
摘要 :随 着敦煌石 窟的挖掘 ,敦煌 学作 为一 门国 二 、敦煌 文学 研究 际性 学 问也 渐渐发展 和 成熟起 来 ,而敦 煌学是 一 门博 中国 的文 学 ,确 切地 说 应 是都 市通 俗 文学 或 市 民文 学 ,它 是 大精 深 的 学科 ,研 究 它 对 于 我 们 这 些 华 夏 炎 黄 子 孙 还 产 生在 中 国市 民 社会 形成 的北 宋 时期 ,它 是流 行 于都 市 的 、通俗 有 着任重道远 的责任 ,本 文仅就敦 煌 艺术和文 学两方 的表 现 市 民社 会 的和 市 民喜 爱 的文学 它 具有 明显 的商 业性 和娱 面 做 一 些 浅 入 的 探 讨 , 以增 进 对 敦 煌 艺 术 、 宗教 、 文 乐性 的特 点 。它 的历 史渊 源 与 唐代 佛 教 的讲唱 文 学 、燕 乐歌 词 、 学,语 言 方面的 了解 ,揭 示敦煌 艺术与 文学 中一些具 话本 、小 说有 密 切关 系 。敦 煌 文学 的 发现 使我 们 见到 中国通 俗文 有代表 性的 艺术文 化与 文学背景 ,从 艺术与 文学角度 学 的原 生状 态 ,提 供 了新 的文 学史 线 索 ,尤其 使 我们 由此 见 到 中 做 了 一 些 有 益 的 探 索 ,这 些 分 析 论 述 将 有 助 于敦 煌 艺 古时 期 的中华 民族 的思想 和感 情 的一般 历史 。 一 | 术与文 学的研 究,有助 于大家更好的认 识敦煌 学 i l , 1 敦 煌赋和 敦 煌 曲子词 的研究 . 关 键 词 :敦 煌 学 ; 敦 煌 艺 术 ; 文 学 ;

敦煌文学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敦煌文学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敦煌文学研究的困境和出路作者:伏俊琏来源:《敦煌研究》2023年第05期内容摘要:近十余年,敦煌文学研究进入一个瓶颈阶段,研究队伍萎缩,研究成果也较少。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对敦煌文学的内涵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过去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而忽视了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的开拓和研究。

文学活动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敦煌遗书和图像中有关婚丧嫁娶、祈福驱傩、结社订约、讲唱娱乐、俗讲化缘等各种世俗仪式和宗教仪式记录,都与文学的生成有密切关系。

文学思想研究以写本文学和文学活动为中心,探讨作者和写本制作者的经历和心理、作品的体制、写本的制作等,挖掘其思想与审美的融合,呈现“写本时期”中国文学传播的生态。

关键词:敦煌文学活动;敦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生态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23)05-0066-08The Predicament and Future of Dunhuang Literary ResearchFU Junlian(School of Liberal Art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Sichuan)Abstract: In the past ten or so years, research on the literature of Dunhuang has reached a bottleneck that has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smaller research teams and noticeably fewer research results. In order to resolve this predicam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eply consider the meaning and extent of Dunhuang literature. Previous research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nalyzing literary works and neglected the development and study of other activities rich with literary content, as well as the thinking reflected in these texts. Literary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field of research, and Dunhuang documents and visual images contain many records relating to both secular and religious ceremonieswhose content is fertile ground for the techniques of literary research, including marriage, funerals, prayers for blessings, exorcism, the founding of associations, creating contracts, public performances and entertainment, writing and delivering sermons and asking for alm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multiple angles of study that would benefit research on the thinking reflected in literary works.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a focus on transcript documents and other literary activities, the experiences and psychology of ancient authors, and the style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used to produce manuscripts are all vital areas of Dunhuang literary research. Finally, it is only through an open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ry thought and aesthetics that a more nuanced and comprehensive representation of the ecology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documents will become clear.Keywords: Dunhuang literature activities; Dunhuang literary thought; Dunhuang literature ecology(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敦煌文學研究是敦煌学研究中最早开展且成果最为丰硕的领域,从1920年王国维《敦煌发见唐朝之通俗诗与通俗小说》算起,已经超过一百年了。

《敦煌曲子词》的历史价值探微

《敦煌曲子词》的历史价值探微

《敦煌曲子词》的历史价值探微敦煌曲子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了唐朝至宋朝时期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

敦煌曲子词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宝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敦煌曲子词的历史价值,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敦煌曲子词所呈现的历史背景和时代风貌,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和风情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敦煌曲子词是通过对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文字资料进行整理而编纂的,其中大量的内容反映了唐、宋时期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丰富而多样,为研究当时社会风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敦煌曲子词》中有很多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一定的价值,更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唐宋时期文人的品格风范、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对时代和社会的态度和见解。

这对于当代社会了解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敦煌曲子词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敦煌曲子词的文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有诗、词、赋等传统文学体裁,还有各种故事传说、神话传奇、戏曲剧本等其他文学形式。

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体现了唐宋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特点,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学的繁荣与发展。

通过研究敦煌曲子词,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唐宋文学的创作特色、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轨迹。

敦煌曲子词对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曲子词所包含的内容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还能够为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交流提供宝贵的素材和资源。

敦煌曲子词中所涉及的各种题材和文学形式,都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遗产进行比较和对接,进一步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和交流。

通过对敦煌曲子词的研究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髓内涵,从而为推动世界文化多元发展和共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0世纪法国学者敦煌文献研究述评

20世纪法国学者敦煌文献研究述评

20世纪法国学者敦煌文献研究述评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敦煌文献的概述 (3)1.3 法国学者在敦煌学研究中的贡献 (5)二、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整理与释读 (6)2.1 《敦煌宝藏》的编辑与出版 (8)2.2 《法藏敦煌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9)2.3 其他重要文献的整理与释读 (10)三、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内容研究 (12)3.1 敦煌文学的研究 (13)3.2 敦煌历史文献的研究 (14)3.3 敦煌宗教文献的研究 (15)3.4 敦煌科技文献的研究 (17)四、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价值与影响分析 (18)4.1 对欧洲汉学和敦煌学的影响 (19)4.2 对法国本土学术界的影响 (20)4.3 对世界范围内敦煌学研究的贡献 (22)五、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3)5.1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4)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5)六、结论 (27)6.1 总结研究成果 (27)6.2 提出建议与展望 (29)一、内容描述本论文集收录了20世纪法国学者对敦煌文献的研究成果,涵盖了敦煌文献的整理、翻译、解读及文化价值等多个方面。

在整理方面,学者们对敦煌文献进行了细致的甄别和分类,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翻译方面,他们借助先进的语言学工具,将晦涩难懂的敦煌文献翻译成法语,使得法国学者能够直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敦煌文化遗产。

在解读方面,学者们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敦煌文献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们不仅关注文献的字面意义,还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为理解敦煌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些研究还涉及到了敦煌文献在法国乃至欧洲的传播和影响,揭示了敦煌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作用。

在文化价值方面,敦煌文献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其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古时期的社会风貌、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敦煌曲子词的译介现状与未来

敦煌曲子词的译介现状与未来

第37卷第3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7,N o .32021年5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y 2021ʌ收稿日期ɔ2020G09G30ʌ基金项目ɔ西安外国语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科研基金博士重点项目 饶宗颐㊁戴密微著«敦煌曲»翻译研究 (B S Z D 2019005)ʌ作者简介ɔ袁陇珍(1973-),女,甘肃天水人,甘肃农业大学副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学翻译和典籍翻译研究.敦煌曲子词的译介:现状与未来袁陇珍1,2(1.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陕西西安㊀710128;2.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70)ʌ摘要ɔ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弥足珍贵的敦煌遗书见之于世,敦煌曲子词因词调㊁格律㊁音韵和民间性一度成为国内外 敦煌学 及敦煌文学的研究热点.通过梳理国内外敦煌曲子词译介及传播,研究发现:国内研究成果斐然,主要集中在曲子词的整理㊁校勘及考证等微观层面,但是同质化㊁重复现象严重,较少关注曲子词研究㊁批评及历史演进;对外翻译㊁翻译实践和外译研究极为缺乏;国内外研究处于不相融通的割裂状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敦煌曲子词译介应注重底本㊁注疏与释义研究㊁借鉴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及专家型国际翻译模式等建议,以期融通促进敦煌曲子词的国内外研究,助推中国典籍文化有效 走出去 .ʌ关键词ɔ敦煌曲子词;翻译;现状ʌ中图分类号ɔI 207.23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1)03G0029G05T r a n s l a t i o no fD u n h u a n gQ u z i C i P o e m s :S t a t u s Q u o a n dP r o s pe c t s Y U A N L o n gGz h e n 1,2(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X i a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S t u d i e s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n 710061,C h i n a ;C o l l e g e o f H u m a n i t i e s ,G a n s uA g r i c u l t u r a l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3007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 t h e d i s c o v e r y o fD u n h u a n g m a n u s c r i p t s i n a c a v e f o r p r e s e r v i n g B u d d h i s t s u t r a s o n e c e n t u r y a g o ,D u n h a n gQ u z i C i p o e m s ,o fw h i c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s y s t e m ,l a n g u a g e ,s t y l e ,r h ym e a n d f o l kn a t u r e ,h a s b e e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o Gc u s i nD u n h u a n g s t u d i e s a n dD u n h u a n g l i t e r a t u r e n a t i o n a l l y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l y .T h e p r e s e n t s t u d y ,b y s o r t i n g o u t a n d a n Ga l y z i n g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n d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o f D u n h u a n g Q u z i C i p o e m s d o m e s t i c a l l y a n d o v e r s e a s ,f i n d s t h a t :d o m e s t i c r e s e a r c h m a i n l y f o c u s e s o n c o l l e c t i n g ,c o l l a t i n g a n d c o r r e c t i n g ,b u t t h e r e i s t h e h o m o g e n o u s a n d r e pe t i t i v e p h e n o m e n o n ,a n d l i t t l e a t t e n t i o n i s p a i d t o i t s o n t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c r i t i c i s ma n d i t s e v o l u t i o n ;i t sf o r e i gn t r a n s l a t i o n ,t r a n s l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a n d t r a n s Gl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a r e v e r y i n s u f f i c i e n t ;t h e r e l e v a n t r e s e a r c h a t h o m e a n d a b r o a d a r e s e p a r a t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I n l i g h t o f t h e a Gb o v e Gm e n t i o n e d s i t u a t i o n ,s o m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c o n c e r n i n g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Q u z i C i p o e m sw i l l b em a d e ,i n c l u d i n gr e s e a r c ho n t h e o r i g i n a l s ,a n n o t a t i o n s a n d p a r a p h r a s e s ,p r o v i d i n g t h e o r y o f p o e t r y t r a n s l a t i o n f o r r e f e r e n c e t o t r a n s l a t i n g C i p o e m s a n de x p e r t G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o d e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e t c .,w i t h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c o m b i n i n g th e d o m e s t i c r e s e a r c hw i t h i t s f o r e i g n c o u n t e r p a r t a n d c o n t r i b u t i n g t oC h i n e s e c u l t u r e g o i n gg l o b a l e f f e c t i v e l y .K e y wo r d s :D u n h u a n g Q u z i C i p o e m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a t u s q u o ㊀㊀敦煌学博大精深,融合了中西及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早已发展成为一门国际性显学.极为不幸的是,因历史原因,造成5万余件敦煌遗书 分处六国 的局面.而国外占有大量珍稀敦煌文献资料及优越的出版条件,使得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 ,敦煌学遂成为 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陈寅恪语).敦煌曲子词因体制完备㊁语言质朴㊁风格清新,令海内外学者瞩目,一度成为敦煌学和敦煌文学的研究热点.敦煌曲子词集音乐性㊁文学性㊁民间性㊁民族性㊁通俗性于一身,奠定了唐五代及宋词等后世词体的基本走向,使其一脉相承,不断演进,成为后世词体的直接源头,解决了传统92词学研究的起源问题,尤其填补了民间词史的一段空白,对后世词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敦煌曲子词版本众多,历时久远,其外译可纳入典籍翻译的范畴.因此,本论文拟从敦煌曲子词概述㊁国内外研究及翻译㊁翻译实践的微观层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译介与研究的思考等方面入手,梳理敦煌曲子词译介,打通国内外敦煌曲子词的译介与研究,相互阐发,助推这一曾盛极一时的独特民间文学形式的翻译与传播.尤其在中国文化 走出去 的背景下,重新诠释 民间文艺才是文艺之母 的理念,推进敦煌曲子词与异域文化的碰撞㊁转型并传播,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有一定实践意义.一㊁敦煌曲子词概述诚如«说文解字»所云: 词,意内而言外 .二十世纪初现代中国一流大学教授刘毓盘对词的界定如下: 词者,意内而言外之谓也.其旨隐,其辞微 后人作词之法,即古人言乐之法也.盖忠诚义士,有郁于胸而不能宣者,则隐喻以托其情,繁称以晦其旨,上不与诗合,下不与曲合.不知者以小道目之.胡不察之甚已? [1]上述定义言简意赅,勾勒了词的这一文体的内涵.究其渊源,词是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的文学形式,是格律诗的一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的燕乐而创作的歌词,后经逐步演变,脱离音乐,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词的兴起受外来音乐的影响,雅乐是秦代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汉魏六朝的乐府,燕乐是外族输入的新声.唐代国势强盛,经济商业繁荣发达,促使市民阶层扩大,产生了提高文化生活的需求,歌舞伎的出现,助推了所谓和胡部的燕乐(胡夷里巷之曲)在民间广泛流行[2].因此,和声而作为词,和乐而作为曲.清刘熙载«艺概»言 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 ,足见词与音乐密不可分.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弥足珍贵的敦煌遗书(也称敦煌写本,敦煌文献)见之于世,海内外学术界为之震惊.敦煌曲子词辑自敦煌千佛洞石室所出的残卷,曲子词原卷绝大部分为斯坦因㊁伯希和等劫至国外,先后经过多人摄影㊁抄录并整理汇刻.敦煌曲子词一物异名,有 曲 小曲 敦煌词 唐词 民歌 俚曲 曲子词 词曲 敦煌歌辞 等名目[3],曲子词是承袭旧俗而来. 曲子词 包括曲谱和歌词,即 有曲谱的歌词 ,而且,诗㊁词㊁曲的分界实难划分.质言之,敦煌曲子词是民间歌谣,是有曲牌的特殊形式的民间韵文作品.曲子词大量流传于民间,因生动活泼,所涉阶层广泛,为民众喜闻乐见,是民众 自写自 的地道的民间产物,曾盛极一时.而堪称 千年不传之秘籍 的敦煌写本«云谣集»的发现㊁整理和研究,证明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唐五代曲子集是«云谣集»,比书写 绮筵公子,绣幌佳人 的«花间集»和«尊前集»都早,进一步印证了 民间曲子词 是 诗客曲子词 的前身,填补了一段早期词史的空白,其词学价值和历史意义重大.二㊁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内研究综述敦煌曲子词一经面世,国内王国维㊁罗振玉㊁刘复㊁朱孝臧㊁王重民㊁郑振铎㊁任二北㊁唐圭璋㊁朱祖谋㊁冒广生等著名学者都纷纷整理㊁校录㊁刊布和研究.王重民所著«敦煌曲子词»(1950)率先问世,共收录164首作品,后于1956年修订再版.任二北的«敦煌曲校录»(1955)收录545首,后又于1987年编著«敦煌歌辞总编»,汇总敦煌歌辞1300余首.饶宗颐㊁潘重规㊁陈柞龙㊁林玫仪等港台学者都对曲子词深度关切,台湾学者林玫仪«敦煌曲子词证初编»收录176首.由于词学界对 曲子词 的性质持有异议,199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全唐五代词»分为 正编 和 副编 收录曲子词,正编收录性质较为明确的敦煌曲子词199首,副编收录存疑待考的曲子词434首.敦煌曲子词所涉民众阶层广泛,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内容生动活泼,感情真挚饱满,一直是敦煌文学研究课题的热点.国内的敦煌曲子词研究史已逾百年,其成果十分丰硕,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前期通过国外抄本和影像进行搜集㊁整理和校勘工作;后期集中在内容方面的研究,涉及敦煌曲子词的名称之争㊁考订曲调与曲词的产生时代㊁内容及艺术性的研究及其他方面的研究.还有曲子词名称研究㊁ 存真 与 求善 校录原则与观念的分歧;考证时代的争执(趋向 盛唐 与偏于 五代 );研究与批评方面的 民间意识 文人意识 及 宗教意识 之间的冲突[4].王志鹏[5]只是从曲子词的刊录及内容对饶宗颐㊁戴密微合著的«敦煌曲»做了一般性介绍说明.而且,国内研究选题愈加狭隘,只偏重新材料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空间.未来研究还应包括敦煌曲子词的方言㊁方音研究,敦煌曲子词的注释研究以及对敦煌曲研究论著的评论.国内对于词的翻译研究,具有词与诗歌不分03家的传统,其实诗歌的译介㊁传播与研究可追溯至公元七世纪,依地缘关系的远近,向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亚洲各国译介.后于15世纪传播到英国,17世纪和18世纪译介到法国和德国,及至20世纪初成为中国诗歌翻译重镇的美国[6].而且中国诗歌译介一直长久不衰,成就斐然.较之,对词的译介及研究却严重滞后,翻译实践零散,缺乏系统性,翻译研究成果更是寥寥无几.国内最早进行词作译介研究者首推许渊冲先生[7],先生在«唐宋词选一百首»(英㊁法译本)序言中通过引用英译和法译实例,提出诗词翻译时应侧重 意似㊁音似㊁形似 的维度,并灵活变通,并兼顾 意美㊁音美㊁形美 的翻译原则,才能使法语英语读者不忍掩卷,同时表达了 中国词选没有英㊁法译本 而遗憾.美国汉学家傅恩(L o i sF u s e k罗伊斯 福瑟科)翻译的«花间集»英译本(A m o n g t h eF l o w e r s:t h e H u aGc h i e nC h i)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英译本.1982年在美国一出版,就令海外汉学界瞩目,2012年,A m o n g t h eF l o w e r s:t h eH u aGc h i e nC h i 入选中国国家重大出版工程 大中华文库 .此外,王宏印所著«元曲百首英译»(2012)包括散曲和剧曲,共有一百多首,经过不同底本的筛选,并依据曲学专著和其他杂书而来,按照一定标准甄选,属于精选本.荣立宇(2017)从 词 的特质入手,借以唐词宋词的翻译实例,探究了词牌㊁体制㊁格律和风格的翻译,认为词的译介大多都作为广义上的诗歌翻译进行探讨,而且对词与曲的翻译 探讨不多,深度也不够 ,指出应侧重词与诗歌翻译的区别性特征,引发学界思考和研究.相关敦煌学翻译,国内研究尚属发轫阶段.敦煌文化包罗万象,敦煌学研究精义新意,愈出不穷,敦煌学翻译更是 一个亟待解决的短板 [8].柳菁结合敦煌文化术语的各种特点,提出敦煌文化术语翻译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宏观的翻译对策[9].江秋霞立足于敦煌文化翻译,提出敦煌文化术语的翻译应将异化㊁融合化㊁趋同化㊁归化等策略相结合,敦煌文化标题的翻译应以归化策略为主[10].曾丽馨[11]和崇天霖[12]都研究了敦煌文化术语翻译,分别针对敦煌文化术语翻译的准确性问题与敦煌文化术语语料库建设.上述探讨仅通过部分翻译实例,只论及敦煌文化术语翻译策略选择和微观翻译技巧的总结,研究缺乏系统性,深度不够.(二)国外研究综述自1900年敦煌写本发现以来,大多都散落在国外,其研究发展以英㊁法㊁日本为主.陈寅恪先生在«敦煌劫余录序»中便说: 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自发现以来,二十余年间,东起日本,西迄法㊁英,诸国学人,各就其治学范围,先后咸有所贡献.吾国学者其撰述得列于敦煌学著作之林,仅三数人而已! 日本敦煌学发展起步早,研究课题广,研究队伍庞大,成果丰硕.敦煌曲子词的研究也涌现了铃木哲雄㊁入矢义高㊁广川尧敏㊁福井文雅㊁川崎之千二㊁泽田瑞穗等大批学者,他们分别从敦煌曲子词的整理编集㊁内容及形式进行探讨,成就可圈可点.特别是入矢义高在汉语语言学的基础上对敦煌曲子词的定格联章补录研究;川口久雄将敦煌文学与日本平安文学展开比较研究;金冈照光最早对敦煌文献编目与作品分类,全方位系统性地研究了敦煌文学,论著颇丰,堪称学界佼佼者之一,其著作«敦煌出土文学文献分类目录附解说»不仅对敦煌文学研究最具影响,还将曲子词归类为普通曲子二十三卷和大曲八卷[13].英国和法国也是敦煌曲子词翻译与研究的重镇.据笔者目前收集的材料,英国著名汉学家亚瑟 韦利(A r t h u r W a l e y)最早研究敦煌曲子词,辑成«敦煌歌谣和故事选集»(1960)[14],还发表论文曲子词译注(1963).1965年, 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的大学者饶宗颐与法国 汉学泰斗 戴密微(P a u lD e m i e v i l l e)用中㊁法两种文字合著«敦煌曲»,1971年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在巴黎出版,被列为 巴黎所藏伯希和敦煌资料丛书 第二种,成为在国际敦煌学研究上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巨著.全书包括 引论 本编 曲子选译 法国国立图书馆藏卷描述 和 中文法文词语索引 五部分.饶先生校录敦煌曲辞凡318首,戴密微先生选取其中的193首译成法文.这是20世纪敦煌曲子词文献整理研究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书一出,海内外为之震动.译文流畅,注解详密,可谓洋洋大观.吴其昱㊁杨联陞㊁苏莹辉㊁陈庆浩等知名学者均纷纷撰文评介,至今仍是敦煌曲研究绕不开的名著.三、敦煌曲子词译介存在的问题国内敦煌曲子词研究已逾百年,视角多元,自成系统,成果丰厚,又鉴于上述相关敦煌曲子词的国内外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敦煌曲子词研究及翻译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国内曲子词研究同质化㊁重复现象严13重,研究方法单一.国内研究已过一个世纪,成果斐然,主要集中在曲子词的整理㊁校勘及考证等传统致思方式入手,研究缺乏新意,研究视野越来越狭窄,较少关注曲子词的内容㊁方言㊁方音㊁批评㊁历史演进及诗学价值研究.第二,敦煌曲子词译介及研究尚属空白领域.相较于国际汉学家㊁海外翻译学者及国内本土翻译家的诗歌译介,尤其是英译,无论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探讨,在新世纪都有了新的增长点,成果斐然,但词㊁曲等(诗歌的其他形态)翻译及研究阙如. 词的翻译研究十分有限 ,而且存在 各行其题,各自为译 的状况[15].曲子词对外翻译㊁翻译实践和外译研究极为缺乏,极不符合当下文化 走出去 的国际语境.词学界与译学界缺乏协同联动,尤其缺乏翻译专业人才与团队,专业译者成为曲子词外译的 瓶颈 与短板.第三,国内外曲子词研究处于割裂状态,不相融通,制约了曲子词的研究与发展.敦煌曲子词版本众多,历时久远,国内译界少有专门论及敦煌曲子词翻译的成果问世.翻译实践少,理论研究更是鲜见,国内尚属拓荒阶段.加之国际交流欠缺,无法全面掌握了解国外曲子词的研究动态,致使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不能交流与对话,严重影响了曲子词的研究与发展.四、敦煌曲子词翻译及研究的未来思考古往今来,为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存在的语言障碍,产生了翻译.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次重大变革,与翻译息息相关,与翻译高潮契合,以翻译为先锋,都对社会政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翻译是传播文明的最重要的方式早已公认.尤其在共建 一带一路 愿景的当下,敦煌文化的国际身份,都需要将海外与本土的研究著述系统性地双向译介,为曲子词的译介和研究提供文献基础和范式参照.鉴于当前曲子词译介严重滞后于时代语境的现状,笔者拟提出如下建议,希望为未来曲子词译介与研究提供可资参考的思路,开阔中西敦煌曲子词研究的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弘扬中国典籍文化.(一)注重敦煌曲子词底本的收集与整理敦煌曲子词问世已逾百年,多为抄录㊁藏品与影像资料,版本种类多,即使同一首曲子,也会有不同版本,而且散落于世界,不易获得.应通过书籍㊁影像㊁网络及数字化媒介穷尽性获得第一手资料,多方考证,甄选准确的底本,为后期的翻译实践打下基础,成为翻译质量的有力保障.(二)研究敦煌曲子词的注疏与释义除了底本的遴选问题,对曲子词的注疏与考订也不容忽视.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国内学者研究曲子词的侧重不同,致思有别,会造成曲子词的误读和误解,影响曲子词的翻译与研究.再者,多语种海外汉学家对曲子词底本的注疏与释义,也亟需重视,将会对敦煌曲子词翻译大有裨益. 汇聚前人曲子词文本理解的线索,即回归文本研究,向翻译研究过渡.特别重要的是曲子词的文本注释和疏解,包括一些名物的考订和主题的探索,以及诗学与形式的认识. [16]对比汉语曲子词的不同底本,研究曲子词的注释与疏解,对文本理解和翻译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与学术资源,极为关键.(三)借鉴和参考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国古典诗歌外译源远流长,国际汉学家㊁海外学者和国内翻译家都积淀了丰富的翻译实践,翻译思想见仁见智,极有洞见.词源于诗, 以意为经,以言为饰,意内言外,交相为用.意为无定之意,言亦为无定之言,且也意不必一定,言不必由衷 .足见词会言不尽意,甚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词作翻译势必造成形式㊁意味及意境的损失,需借助译入语语言文化进行补偿,达到神形兼备.如何借鉴词作中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策略,对词作翻译的体制(韵体,散体,散韵结合,抑或现代体),词牌㊁曲牌的处理原则,文化与风格的转换,美学意境的再造等,都进行系统性研究,再提出具有普遍解释力的词作翻译理论,指导曲子词的译介实践,不失为可行的翻译指导方针.(四)开拓多路径翻译模式词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文类之一,对于其体制㊁音律㊁词调㊁词韵的研究卷帙浩繁,而且术业有专攻,掌握词学也非易事.曲子词的译介,译者除了外语运用能力过硬,强化与词学界专业人士深度联合,还应熟谙诗词及翻译实践,所译词作最好能与国际汉学家或海外翻译学者联动协同,多向合作,从曲子词的底本㊁注释与疏解及今译入手,大力推出不同语种的敦煌曲子词翻译精品,提高曲子词的域外接受.因此,词学专家㊁译界学者及国际汉学家或海外翻译学者合作是最理想的翻译模式.(五)整合珍贵的海外学术资源,开拓未来译介与研究的国际化研究思路敦煌曲子词的译介及研究,还应结合本土研23究与海外汉学研究,开阔学术视野,力避研究视野本土化㊁研究内容同质化和研究方法模式化.同时博采西方研究方法,尽可能从学理层面和实践层面借鉴参考海外汉学研究,拓宽曲子词传播交流的有效途径,以翻译实践为平台,既注重传承,又立足未来,对敦煌曲子词翻译及研究进行多角度的学术批评与观照,多出精品,出好精品,传播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补充丰富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理论与实践.五㊁结语翻译是传播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传播而丰富 .敦煌曲子词以敦煌遗书中的瑰宝著称,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广阔,语言质朴活泼,风格清新独特,民族性与文学性相得益彰,引起了学界的热切关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各种文化碰撞㊁交融㊁汇通,翻译承担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使命, 翻译之为用大矣(季羡林语).宇文所安也认为,对文化传统的真正保护,恰在于它与异域文化中的碰撞中改变㊁转型,而且文化传统给出去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研究敦煌曲子词的翻译,在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方面具有双重学术价值.国内学者应秉持国际学术视野,把握海外曲子词研究动态,以高度文化自觉审视曲子词译介及研究中存在的 瓶颈 ,打破 一家之言 的藩篱,吸纳国外研究成果,将本土研究推介到国外.国际敦煌曲子词研究也能通过翻译媒介,与国内研究进行学术对话与交流,互通互长,借鉴阐发,有效进行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恰如«中国词选»罗马尼亚译者米 杨 杜米特鲁所言,中国词是 三千多年悠久文化与文明的结晶 ,是个 充满魅力㊁抒情性强和意境深邃的世界 ,这个世界 洋溢着书面上看到的花朵的香气 .让敦煌曲子词,这一触及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民间文学形式,旧貌换新颜,在人类文化历史书卷上散发着独特的 花香 ,花气袭人,历久弥香.ʌ参考文献ɔ[1]刘毓盘.词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31.[2]宛敏灏.词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6:7.[3]孙其芳.敦煌词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1987,(6):79G86.[4]刘尊明.敦煌曲子词整理研究的百年历程[J].文献,1999,(1):165G177.[5]王志鹏.饶宗颐与敦煌曲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G13,161.[6]党争胜.中国古典诗歌在国外的译介与影响[J].外语教学,2012,33(3):96G100.[7]许渊冲.如何翻译诗词 «唐宋词选»英㊁法译本代序[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2,(4):14G20.[8]辛红娟.敦煌学翻译:一个亟待解决的短板[N].光明日报,2016G08G15(016).[9]柳菁. 一带一路 背景下的敦煌文化术语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术语,2017,19(6):48G52,68.[10]姜秋霞.敦煌文化翻译:策略与方法[J].中国翻译,2018,39(4):103G109.[11]曾丽馨.如何提高敦煌文化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以敦煌石窟建筑术语翻译为例[J].中国科技术语,2019,21(1):63G68.[12]崇天霖.敦煌文化翻译语料库建设与应用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9,24(4):52G55.[13]朱凤玉.日本敦煌文学研究成果与方法之考察[J].敦煌学辑刊,2005,(4):147G161.[14]W a l e y,A.B a l l a d s a n dS t o r i e s f r o m T u nGh u a n g[M].L o n d o n:A l l e na n dU n w i n,1960.[15]荣立宇.中国诗歌中 词 的特质及其翻译问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3):90G98.[16]王宏印.译苑以鸿桃李荫翳 翻译学论著序言选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8.[责任编辑:王作华]33。

敦煌论文研究报告

敦煌论文研究报告

敦煌论文研究报告一、引言敦煌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艺术宝库,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自20世纪初发现以来,敦煌文化一直吸引着广大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敦煌的论文研究进行综述,通过对敦煌论文的概览和研究方法的探讨,进一步探究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学术价值。

二、敦煌论文概览敦煌论文是对敦煌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产物,主要涵盖了敦煌艺术、敦煌文学、敦煌历史、敦煌宗教等多个领域。

敦煌论文以对敦煌文物的研究与解读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从不同学术角度对敦煌进行深入探索与分析。

敦煌论文涉及的内容繁多,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敦煌壁画研究。

敦煌壁画作为世界壁画艺术的瑰宝,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精湛的艺术技法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壁画的绘制技法、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考察,学者们对敦煌时期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提出了丰富的见解。

除了壁画研究外,敦煌论文还包括敦煌文学研究。

敦煌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题材内容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敦煌论文通过对敦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对于研究敦煌文学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论文还研究了敦煌历史和敦煌宗教。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曾经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枢纽。

通过考察敦煌历史的变迁和宗教信仰的演变,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中国和西方文明的互动关系,揭示古代文明的多元融合和交流。

三、敦煌论文研究方法敦煌论文的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地考察、文献综述、图像分析等。

实地考察是敦煌论文研究的基础,通过亲身走访敦煌莫高窟等遗址,观察和研究壁画、文物等实物,从而对敦煌文化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文献综述是敦煌论文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历史文献、考古报告、专著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了解和分析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图像分析是敦煌论文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壁画、文物等图像的分析,研究其构图、题材、色彩等特点,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敦煌学百年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敦煌学百年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之,敦煌学作为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综合性学科,已经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 著成果。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和研究敦煌学,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进步,同 时也要敦煌学的应用价值,努力让这一古老而珍贵的学术资源服务于现实社会。 让我们共同期待敦煌学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为辉煌的成就。
参考内容
中国期货市场经历了百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到如今已成为全球 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之一。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中国期货行业的历史、现状与 未来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推动 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提高 了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大数据技术则帮助企业更好地分析市场趋势,提高决 策效率。区块链技术则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三、计算机技术的趋势
未来计算机技术将呈现智能化、融合化、专业化和安全化的特点。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计算机将更加智能化。它们不仅可以 执行特定的任务,还可以学习和自我优化,提高工作效率。
融合化:各种技术的融合将进一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例如,物联网和云 计算的融合,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各种资源。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发明的机械式计算机以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经历了漫长 的历程。从最初的巨型机到现在的微型机,计算机技术不断演进,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次演示将从历史、现状和趋势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机技术 发展的历程。
一、计算机技术的历史
19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开始研究电动式计算机。1833年,查尔斯·巴比奇设 计了一台分析机,可以进行乘法运算。然而,由于同时期的技术水平有限,这 台分析机并没有真正制造出来。
敦煌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由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引起了世界 各地学者的高度。敦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敦煌文献、壁画、石刻等方面,这些 材料为研究敦煌及其所在的历史时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而,关于敦煌学的 定义和范畴,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敦煌学应该局限于敦煌的文献 研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包括与敦煌相关的所有领域。

研究敦煌学的意义

研究敦煌学的意义

研究敦煌学的意义
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历史、宗教、艺术、文化等多个领域。

研究敦煌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文化价值:敦煌石窟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壁画、雕塑、文书等,这些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2. 艺术价值:敦煌壁画和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其艺术风格和技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3. 宗教价值:敦煌石窟中保存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和壁画,对于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文化交流价值: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敦煌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意义。

5. 推动学术研究:敦煌学的研究需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宗教学等。

因此,敦煌学的研究可以促进这些学科领域的交流和融合,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总之,研究敦煌学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推动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敦煌变文成语研究》范文

《2024年敦煌变文成语研究》范文

《敦煌变文成语研究》篇一一、引言敦煌变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蕴含了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

其中,成语作为变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魅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敦煌变文成语的深入研究,探讨其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价值。

二、敦煌变文成语的语言特点1. 丰富的词汇量:敦煌变文成语的词汇量庞大,涵盖了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

2. 独特的表达方式:敦煌变文成语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常常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3. 历史传承性:敦煌变文成语源于古代,历经千年传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积淀。

三、敦煌变文成语的文化内涵1. 反映古代社会生活:敦煌变文成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古代社会生活信息,如民间风俗、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

2. 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敦煌变文成语所反映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3. 传承历史智慧:敦煌变文成语中所蕴含的历史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敦煌变文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价值1. 语言教育:敦煌变文成语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学习敦煌变文成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素养。

2. 文化传承:敦煌变文成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通过传播和推广敦煌变文成语,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文学创作:敦煌变文成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敦煌变文成语,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艺术感染力。

五、结论通过对敦煌变文成语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成语不仅具有历史传承性,还具有现代应用价值。

在语言教育、文化传承和文学创作等方面,敦煌变文成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敦煌变文成语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瑰宝。

敦煌变文语言文学研究

敦煌变文语言文学研究

敦煌变文语言文学研究敦煌变文语言文学研究敦煌变文是指敦煌石窟中的变文文学作品,是一种独特的书写形式,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敦煌变文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敦煌变文的语言、文学特点以及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敦煌变文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其书写方式。

敦煌变文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书写形式,即以汉字为基础,结合古印度梵文、中亚文字及各种符号等进行创作。

这种书写方式呈现了多种文化交融的特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敦煌地区的民族多元性。

其次,敦煌变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作者在运用词汇和句法时,追求音韵的和谐,注重平仄篇章的构建,使得敦煌变文在音韵上十分优美。

此外,敦煌变文还融入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敦煌变文的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题材和艺术风格上。

首先,敦煌变文涵盖了多种题材。

它包括了宗教文化、历史记载、文学描写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题材的多样性丰富了敦煌变文的艺术价值。

其次,敦煌变文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

在写作手法上,敦煌变文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将文字和图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其内容以佛教故事、神话传说、民俗风情等为主,打破了以往文学作品的限制,充分展现了作者的创作才能。

敦煌变文作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探索。

早在20世纪初,敦煌石窟的发现就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对敦煌变文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拓宽了学术界对敦煌文化的认识,更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在敦煌变文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首先,通过对敦煌变文的文字、图案以及相关史书的梳理和整理,为敦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其次,通过对敦煌变文的解读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敦煌地区的宗教信仰、历史背景以及社会风貌等,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依据。

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与意义

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与意义

敦煌文化的国际影响与意义敦煌,是一个名字在世界范围内都独具魅力的地方。

位于中国甘肃省的这座古城以其独特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敦煌文化以其宝藏般的壁画和古代文献而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因此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与意义。

首先,敦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代表着中国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交流。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经千年的岁月,吸引了许多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融合。

壁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印度、波斯、希腊等地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合为敦煌壁画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敦煌的文化传承和传播,也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国际影响力带来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敦煌文化对世界艺术史的影响不可小觑。

敦煌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表现形式,被誉为东方壁画的瑰宝。

其对世界艺术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敦煌壁画的研究对于壁画艺术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之所以能够留下如此丰富的壁画遗产,与其独特的保存环境密不可分。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这些壁画几乎保存完好,使得学者们能够深入研究其中的艺术技法、图像主题和历史背景。

而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世界壁画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后来的壁画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素材。

第二,敦煌壁画的风格和题材对于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敦煌壁画以其生动的形象、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为后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通过学习敦煌壁画的技法和构图方式,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为艺术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第三,敦煌文化与世界宗教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也是一大特色。

敦煌是佛教的传播中心之一,许多佛教寺庙、石窟和塔楼都在这里兴建,留下了大量的佛教壁画和石碑。

这些作品展示了佛陀的教义和佛教传统文化,为后来的佛教艺术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重要的参考。

敦煌文化在佛教的传播和发扬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了亚洲甚至全球的宗教文化。

最后,敦煌文化作为中国的国际名片,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文学研究的力作——读《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

敦煌文学研究的力作——读《敦煌文学文献丛稿(增订本)》

《 敦煌 文学 文献丛 稿 》 就 是对 这些 文献 研究 的
结 晶。
《 敦煌 文学文献丛 稿》 先 由中华书局于 2 0 0 4
出版 ,其 增订 本 刊于 2 0 1 1年 出版 ,在 2 0 0 4年
值主要体现在 四个方 面 ,下文我们 分 四类对本
书 中论文进行介绍 ,兼作评论 。
文 献 、 汉语 语 音 史研 究 。

3 2・
史淑琴 :敦 煌文学研 究的力作
——读《 敦煌文 学文献 丛稿 ( 增订本 ) 》
本 书有 l 2篇文章是 对 1 9 9 4年 出版 的《 敦煌赋校 注》 ① 的补正 ,除此之外 ,还 集 中讨 论 了敦 煌俗
赋的价值 。中 国文 学作 品 中女 性形 象 ,多 是如
诗歌及其它文学 文献 的整 理研究 。有单 篇文献 的校理 ,也有某一 文体研究 的综述 ,有 文献作 者的考证 ,也有历 史人物 事迹 的梳理 。本文用
这些文学文献材 料显示 敦煌文学 产生 、流传 的 迹象 ,再证之 以传 世文献 ,说 明唐 五代时期敦 煌社会的文学 活动 和文学现象 。本 书 的学术价
的共同特 点概括 为 主题 无关政 治教化 、题 材大
多琐细卑 俗 、语 言大量用 口语 、句式 多用 民间 歌诀形式 ,文体特 征为故 事性 、对话 体 和语 言
通俗 ,且 大体押韵 。俗 赋 的发现在 文学史 上有 着重大意义 ,它使 我们认识 到文人 赋只是 赋 的

《 丑妇赋》 极 尽诙谐 ,给人 一种新 奇 的有 趣感 ,
摘 要 :敦煌发现 的文 学作品数 量 大、种 类 多,从 先秦 到唐代 的都有 。研 究敦 煌 文学文献 , 有助 于了解唐代 文学之原貌 ,还 可为俗赋 、变文等寻根溯源。伏俊琏先 生 2 0 0 4年 出版的 《 敦煌 文

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与路径研究

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与路径研究

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当代价值与路径研究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沉淀了千年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学术价值,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随着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怎么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让其焕发出新的文化魅力,挖掘出新的时代价值,是当代中国文化学者和文化领域从业者亟需探讨解决的课题。

敦煌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曾是丝路沿线文化的交流中心,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时期,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当代,敦煌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1.历史价值。

敦煌文化承载了丝路沿线各种文化,怒然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历史价值。

通过对敦煌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人们可以了解到历史上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社会、文化和思想学派的互动、交流和融合。

2.艺术价值。

敦煌壁画作为敦煌文化艺术的代表,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绘画发展的长远历程,以及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变革。

它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媒介,并对世界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3.文化价值。

敦煌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思想体系和科学技术,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敦煌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进而对当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有所启迪和推动作用。

敦煌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需要我们采取多种方式和方法,如下:1.加强敦煌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需要定期开展具有创新性和深度的研究工作,为传承弘扬敦煌文化提供充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需要保护好敦煌文化遗产、确保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以便更深层地挖掘敦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2.发掘和推广敦煌文化旅游资源。

敦煌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将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广。

可以采取开展文化节庆活动、建设文创产业、培育休闲旅游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和喜爱敦煌文化。

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

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

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价值
敦煌学是研究敦煌遗书、遗文、遗画、遗址等方面的学科。

敦煌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佛教文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之一。

敦煌遗存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敦煌学在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和文化交流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文化中,佛教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敦煌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敦煌古代文化中所包含的佛教故事、佛教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同时,敦煌文化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之一,对于研究古代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其次,敦煌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价值。

敦煌文化中所包含的历史文献和文化遗存,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尤其是敦煌遗址中所保存的诸多历史文书、刻石、墓志等,可以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更加详实、真实的历史资料。

最后,敦煌学对于研究中国艺术史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敦煌遗址中所保存的壁画、彩塑、木刻等艺术作品,不仅有着艺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

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人物形态、装饰图案、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特点,都对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敦煌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研究敦
煌文化、挖掘敦煌遗存,不仅可以为世人提供更多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料,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

敦煌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学艺术

敦煌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学艺术

敦煌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学艺术中国的古代文学艺术为世人所瞩目,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便是敦煌文化。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的莫高窟,这里保存了大量丰富多样的壁画和文献,成为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瑰宝。

敦煌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影响。

敦煌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世纪初,当时敦煌地区正处于东晋时期。

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南北分裂的时代,敦煌成为了东晋政府的西北边疆。

作为边陲城市,敦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碰撞使得敦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了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

敦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便是壁画。

莫高窟内的壁画被誉为世界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其内容丰富多样,题材广泛,既有佛教故事,也有历史故事,还有仙侠传奇等等。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壁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宗教信仰和思想观念。

除了壁画,敦煌文化中还有许多重要的文献。

敦煌文献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文献中记录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文学作品和语言文字等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敦煌遗书”,这些遗书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面貌。

敦煌文化对于古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敦煌位于丝绸之路的要冲,这里是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纽带。

壁画主题的多样性和内涵丰富性,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同时,敦煌文化的兴盛也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往敦煌游历,他们的创作受到了这片土地的启发和影响,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敦煌文化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

许多学者和艺术家纷纷前往敦煌进行研究和创作,致力于弘扬和传承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敦煌也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一大热点,每年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总之,敦煌文化与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密不可分。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库。

敦煌文化通过壁画和文献记录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风貌和历史,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