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36计之以退为进计:与女儿玩小小博弈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子36计之以退为进计:与女儿玩小小博弈术
父母要告诉孩子,“以退为进”的退,并不意味着放弃道理,而是转个弯,为劝说蓄势。

据理力争、正面辩解和劝说要分场合、对象,即便你有道理,也并不总是对的。

有理走遍天下都不怕,当正面辩解行不通的时候,不妨先退一步,再谋求进取。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碰到一个陡坡,实在挺不过去,干脆停下来,退一步甚至几步,歇息一下,调整调整,鼓足劲,再行冲刺,往往一蹴而就。

正所谓“忍一步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案例说话
口述:费芝琳,女,41 岁,某社区秘书
(一)我的女儿莹莹是个自私的女孩,从上幼儿园到读小学,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她都表现出了自私自利。

到了女儿上初中时,她的这种自私越来越明显。

有一次,女儿在学校与一位名叫菲菲的女同学闹别扭了。

原因是菲菲向女儿借一盘光碟听,而女儿很喜欢听那位歌手的歌曲,她不肯借给菲菲,为此,菲菲当面说女儿不够“姐们儿”。

女儿却理直气壮地说:“我的东西,就不借给你,气死你!”于是,两个昔日的好同学为这件事断绝了来往,成为了“冤家”。

在家里,每次全家人吃饭时,她总是把好吃的菜扒到自己碗里。

如果我和丈夫动筷子多吃了几口她喜欢的菜,她就会很不高兴地给我们看脸色。

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带着女儿去参加大学同学的聚会。

尽管出门前,我反复交代她说话、做事要有礼貌,可是,一上宴席,我那“野气十足”的女儿目中无人地抓起一只鸡大腿就啃。

满桌的老同学都用诧异的目光盯着她,顿时,我出了一身的冷汗,想喝止她,又不便发作。

不到两分钟,女儿就把鸡腿啃完了,她又准备对下个目标下手。

这时,旁边一个女同学开玩笑道:“芝琳,没想到,你那么文质彬彬的,却养出了个大大咧咧的女儿。

”一句话,引得大家一阵哄笑。

此时此刻,我真是尴尬极了!
(二)那一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我怎么也不明白,自己一直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她怎么就“恶习”难改呢?是孩子太冥顽还是我没找对方法?都说只有失败的家长,没有失败的孩子,看来问题还是出在我这儿。

要想彻底改变女儿的自私自利,必须找到一种适合她的方法。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是写一位青年向一位富翁请教成功之道的,这位富翁拿来了 3 块大小不等的西瓜放在青年面前,说:“如果每块西瓜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你选哪块?”“当然是最大的那块!”青年毫不犹豫地回答。

富翁笑了笑,说:“那好,请吧!”富翁把最大的那块西瓜递给青年,而自己吃起了最小的那块。

很快富翁就吃完了,随后拿起桌上的最后一块西瓜得意地在青年眼前晃了晃,大口吃了起来。

青年马上明白了富翁的意思:富翁吃的瓜虽然不比青年的瓜
大,却比青年吃得多。

如果每块代表一定程度的利益,那么富翁占的利益自然比青年多。

这篇文章的内容告诉了我们“以退为进”的道理。

我想,这种游戏式的方法,也许对改变女儿的自私自利有一定的作用。

我决定效仿这个故事,跟女儿做个小小的博弈游戏,目的自然是教会她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

一天晚上,正好比女儿大两岁的表姐桐桐来家玩,我拿出一个小西瓜来,剖开一半后,我“如法炮制”地故意把一半西瓜分成了大小 6 块,大的两块、小的 4 块,然后,放在茶几上。

我对她俩说:“现在我们来做个 PK 游戏吧,这儿有 6 块西瓜,每块西瓜代表一种荣誉,你们俩一块儿把这些西瓜吃完,谁吃得最多,谁得的荣誉就最多。

”女儿见做吃西瓜的游戏,兴奋的她自以为是地说:“我肯定得冠军!”
桐桐没有任何表态,她专注地盯着面前的西瓜,在思考着什么。

“好,开始吧!”我下达了比赛的指令。

女儿没有多加考虑,就伸手拿起了一块大的西瓜(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即刻放进嘴里咬了起来。

桐桐却不紧不慢地拿起一块小的西瓜,也咬了起来(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过了不多一会儿,桐桐首先把小块西瓜吃完了,她又拿起了另一块。

旁边的女儿瞧见后,有些着急了,她加快速度地啃着手上的西瓜,顾不上吃干净,就扔掉还有瓜瓤的瓜皮,又伸手去拿另一块大的西瓜(这是女儿争多的惯常心理表现),急忙放入口中。

这时,桐桐已经吃完了第二块西瓜,又去拿第三块西瓜了。

一旁的女儿急红了眼,她再次加快啃吃的速度。

就在女儿吃到一半多一点儿时,桐桐吃完了第三块,她准备去拿第四块西瓜。

女儿见之,忽然大叫起来:“住手!那一块是我的!”桐桐回答:“你还没吃完呢!”她不由分说,就拿起了第四块西瓜放进嘴里了。

儿再次大叫起来:“你不能吃我的!”(女儿的自私心理又一次显露出来)此刻,作为“策划人”和“裁判”的我,说话了:“桐桐没有违规,可以继续吃下去!”
比赛结束了,桐桐吃了四块小的西瓜,而女儿则吃了两块大的西瓜,我马上公布比赛成绩:“桐桐得了四种荣誉,而莹莹只有两种,PK 的结果是,桐桐第一名。

”尽管女儿心里不是很愉快,但我还是借吃西瓜来“说事”,我对女儿说:“你知道桐桐为什么会比你吃得多吗?那是因为她懂得‘以退为进’的道理,从表面上看,你吃大的西瓜好像占了便宜,可是相对而言,由于大西瓜体积大,吃起来
很费时费力,在速度上就不及小西瓜吃得快,所以,桐桐就能取得冠军。


听了我的分析,女儿似乎认可了我的说法,她点着头说:“妈,我明白了,以后做其他的事,我也要学会‘以退为进’。


(三)这次小小的 PK 游戏,让女儿知道了“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式。

为了彻底改变女儿的自私习惯,我还准备让女儿明白,“放弃”也是一种前智慧方式。

一天傍晚吃饭时,我对女儿说:“莹莹,明天是周末,妈妈想带你去龙虎山玩玩。

”我的话音刚落,女儿高兴得差点蹦起来:“真的?你不会骗我吧?”我当即对她说:“除非妈妈明天有意外的事情脱不开身。

”在得到我的肯定后,女儿大口地吃着饭,显然她心里很兴奋。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女儿都早早地起床,准备出行的随身品。

恰在此时,我的手机响了,是单位的领导打来的,他说今天让我去单位加班赶写一份材料,明天他到省城去开会要用。

这意外的出现,使我左右为难。

一旁的女儿竖起了耳朵阴沉着脸紧张地听着。

一见女儿这副表情,我马上意识到“失信”将给女儿带来怎样的情绪反应。

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思考片刻后,我主动给领导打去电话,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他,说白天有重要的家事,材料我今天晚上加班加点一定赶写出来,决不会耽误他开会。

善解人意的领导答应了我的要求。

身边的女儿听完我给领导打的电话,脸上的表情立刻“阴转晴”。

一个小时后,我与女儿乘旅游车来到风景秀美的龙虎山。

一到大自然,女儿好玩的天性就暴露出来,一会儿三步并两步地攀登山峰的台阶,一会儿与水中小鱼儿嬉戏,一会儿放开嗓门高唱新人类的流行歌曲。

看着女儿活蹦乱跳的身姿和开心的笑容,我也受到了感染,情不自禁地与她一同亲近大自然。

我与女儿尽情地游玩回来后,吃过晚饭,我决定带女儿一块儿到单位去赶写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女儿亲身感受我因陪她游玩而耽误了公事,我照顾她的心情,也希望她能理解我的“事业心”。

材料一直写到夜里 12 点多,陪伴在身边的女儿困倦不堪,她感触深
切地说:“妈妈,要知道你这样不容易的话,我们今天不去游玩就好了。

”听了女儿这番话,我马上高兴地对女儿说:“莹莹,你今天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你懂得了放弃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

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自己的东西不放,就很难接受别人的东西,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放弃不是失败,而是智慧。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寻找各种机会让女儿体验“当遇到情况变化时,如何抱着理解的态度从容面对”。

经过几次的言传身教,女儿开始接受了我的“放弃”理论。

女儿读高中了,为了集中精力学习,我让她住进了学校的集体宿舍。

有一次,在集体宿舍里,睡上铺的女孩时常把一些废纸屑扔到女儿的床上,女儿很是恼火,便与她发生了口角。

之后的一天里,两人互不理睬。

可到了第三天早上,女儿却主动与女同学打招呼,并且帮她买早点。

由于女儿的退让和积极帮助,那位女同学很是惭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扔过纸屑,女同学与女儿又友好相处了。

女儿终于改变了自私的习惯,成为一个善解人意的可爱女孩!
专家谈心
一个人应该懂得什么时候应该争取,什么时候应该放下。

一味地委曲求全,那是一种懦弱;而一味地趾高气扬,那是一种愚昧。

一个处处逞强好胜、傲慢无礼、不可一世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也很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是在现实面前被碰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就是遭人排挤,孤立无援,郁郁而不得志。

教孩子学会放弃,首先家长应学会放弃。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多一门知识就多一份选择职业的空间,于是上午让孩子学钢琴,下午让孩子学奥数,晚上让孩子学美术,星期天也要马不停蹄地让孩子学英语,希望自己的孩子样样全能,处处胜人一筹,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可以让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相信每种成绩的取得都会对孩子有帮助。

家长的用心可谓良苦,但得不偿失。

他们望子成龙心切,舍不得放弃任
何一个锻炼孩子的机会,孩子就无法学会放弃,只能随着父母的心思疲于应付。

殊不知,孩子学得越多,可能输得越惨,什么都想得到,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

方法左右
文中的母亲了解女儿是个有些自私自利的孩子,于是决定给女儿进行“以退为进”的教育。

她给女儿做了一个小小的 PK 游戏,这个游戏,让女儿明白了“放弃”也是一种前进的方式。

经过这位母亲的一番“以退为进”的灌输,自私的女儿终于变成一个有爱心、通情达理的可爱女孩儿。

总结这位母亲的做法,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可行的方法:
(一)让孩子把握好努力方向,懂得应该坚持和放弃什么在设定目标的时候要作出适当的取舍,让孩子确定自己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
什么。

放弃自我设限的错误做法,树立远大目标。

让孩子学会放弃那些自己明显没优势的领域,要学会变通,放弃不切实际的理想,退却与进攻一样,都需要真正的智慧。

要让孩子掌握“以退为进”的智慧,敢于放弃,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命力。

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专注精神;要教育孩子做事决不能半途而废;教孩子不轻易放弃,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舍弃自满心理,不要生活在过去的荣耀中。

(二)教孩子敢于作出决定,放弃犹豫和恐惧
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不断去思索和选择,让孩子学会正确选择他自己所想要的,果断决策的能力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让孩子克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毛病;要让孩子懂得必要的舍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让孩子放弃恐惧,敢于冒险,培养孩子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精神。

放弃思维定式,避免犯“想当然”的错误,让孩子放弃冲动,更理智地进行判断。

(三)让孩子懂得在生活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得放弃随心所欲的思想,不值得做的事情,就要果断地放弃,让孩子放弃享受思想,甘于为事业付出努力。

成功的捷径在于勤奋,必须放弃投机心理,放弃浮躁的思想,学会脚踏实地地去努力。

让孩子学会选择、培养和从事有益的爱好;让孩子学会抗拒诱惑,加强控制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坚持学习,注重知识积累。

(四)让孩子学会选择交往对象,放弃狭隘的个人主义
适当地放弃个人利益是成功交往的基础。

让孩子学会选择忘记什么,记住什么;教会孩子抛弃虚无又虚伪的面子思想;让孩子掌握一些适时退让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放弃斤斤计较的心理,对人多一点宽容和谅解,要让孩子学会能屈能伸,善于忍耐;让孩子果断地与那
些不值得交往的朋友尽早断交,宁可放弃物质利益也决不能不守信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