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

合集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路径

202012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并与传统媒体形成了极为激烈的竞争关系。

新媒体环境下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多种方法,也大大提升了信息传播速度。

现如今人们的信息需求已不是传统广播电视信息所能够满足的,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利用移动终端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也为人们原有的快节奏生活增加了诸多趣味。

广播电视媒体近年来发展滞后性的问题,让诸多广播电视单位从业人员惶恐不安。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广播电视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也给广播电视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挑战,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的联系,促进广播电视的发展,是传统媒体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可发展的优势新媒体虽然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但获得的产业应用成果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为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机遇。

现如今新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我国对于新媒体并未有明确的概念含义。

一般情况,普遍认为新媒体主要是指新时代发展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型产物。

新媒体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反响强烈以及传播互动性强的特征,给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平台的存在让广播电视播放量在传统媒体播放量的基础上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是竞争关系,这是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抢占了原有属于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但需要明确的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广播电视台可丰富自身的传播方式,增加可传播信息量,满足人们接受信息多样性需求,让广播电视获得不曾具备的新颖功能。

传统模式的广播电视无论是电视节目还是广播都有着时间的限制,人们想要观看自己想要的广播电视节目需要在固定的时间点。

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收看自己心仪的电视节目,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的制约。

对于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而言,管理人员可借助网络平台获得观众的反馈信息,了解当下的文化发展流向,找出广播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广播电视工程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中的振兴与发展

广播电视工程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中的振兴与发展

广播电视工程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中的振兴与发展广播电视工程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娱乐需求的增加,广播电视工程不仅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振兴,也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一、广播电视工程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1.提升娱乐体验广播电视工程将音频和视觉元素相结合,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提供丰富的内容和娱乐体验。

通过广播电视工程的技术手段,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更好地传递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

2.促进文化传承广播电视工程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电视节目、广播剧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广大观众,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

这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也为当代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厚的源泉和素材。

二、广播电视工程与创新创业的融合1.提供新的创业机会广播电视工程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无论是电视剧制作、广播媒体、音频视频技术,还是内容营销与传播等方面,都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创造力的应用可以带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2.拓宽创新渠道广播电视工程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

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平台等创新媒介,创业者可以更直接地与观众和用户进行互动,实现内容的个性化传播和商业化变现。

三、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1.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广播电视工程面临着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观众对高清、4K甚至8K的画质要求不断提高,这对广播电视行业的传输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在新媒体平台的竞争下,传统电视媒体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2.内容创作与版权保护广播电视工程在创新创业中需要注意保护原创内容和版权。

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加强版权法律的宣传和执行,强化创作保护意识,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创意水平。

综上所述,广播电视工程在文化创意产业与创新创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把握广播核心竞争力 探索校园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把握广播核心竞争力 探索校园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

把握广播核心竞争力探索校园广播节目的创新之路摘要:高校校园广播是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广播节目以其贴近校园生活的内容引导校园文化,传递和谐校园的正能量。

在多种新媒体的冲击下,校园广播应立足节目创新发展,增强竞争力。

本文主要通过对天津师范大学校园广播在节目的内容、编排,以及节目推广上的新思路和途径的总结,使校园广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好的发挥作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广播;节目;创新;和谐校园校园广播是高校宣传工作中独特的载体,是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这样一种传统的媒体形式与校园特点相融合,形成集消息发布、舆论引导和服务生活一体的传播媒介,在校园内有广泛的听众群体。

当今社会,广播的生存环境正在受到各种新媒体的冲击,校园广播作为具有传统特点的校园媒体平台,在当下信息传播速度快、途径广的校园生活中,也受到了许多冲击与挑战。

校园广播应对这种挑战,要从广播的内容上下功夫,校园广播是以主持人节目为主的校园媒体平台,主持人能力水平和节目质量自然成为校园广播立足和发展的核心。

提高广播节目的质量,应当全面把握在校生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的收听需求与广播的优势相结合,制作出与学生到达”三贴近”的节目,这是校园广播发展的重要途径。

天津师范大学校园广播成立6年以来,以一线媒体的视角和标准制作每一档自办节目,在校园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上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在节目立意、内容、编排上总结出一系列实用性强、效果显著的方法。

一、创新节目内容是校园广播发展的原动力各高校校园广播的节目形式一般都有转播节目和自办节目两种形式,自办节目是校园广播的风格和特点的集中体现。

天津师范大学校园广播现有14档自办节目,涵盖周一到周日早、中、晚三个时段,每档节目侧重不同领域,涉及在校大学生有兴趣、有需求的诸多方面,每天的节目都不安排重播,因而整档节目的改版和每天节目的内容更替的周期都要缩短,才能与学生的信息更新频率相契合,保持节目的生命力。

浅谈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浅谈新形势下的广播电视技术发展

新 ,努 力改 造 业务 结 构和 市 场 结构 ,完 全 有可 能 在不 长 时 问 内迅 速 追赶 国
际广 播 电视 业 的 数字 化 步伐 。从技 术角 度 着 眼 ,广播 电视 事 业 的功 能是 综 合 利用 现代 化 的 信息 传 播手 段 ,将 各种 可 听 、 可视 的 声音 和 图象 节 目传 播 到 千 家 万户 。广播 电视 已 经从 初 期 的 简 单形 态 发 展成 为多 形 态 、 多功 能 、 多环 节 、多层 次 的规 模宏 大 的系 统 。 当代 广’ 技 术包 括数 字音 频 ( A ) 播新 D B 广 播和 广播 电台 数据 广 播 。到 目前 为止 ,所有 的广 播 、 电视形 态 都是 采 用 模拟 技 术 ,即 都是 以连 续 波形 传 送 的 。而数 字和 压 缩 技术 则 为在 普 通媒 体 中传 送 各种 信 号铺 平 了 道路 , 因为所 有 的 模拟 信 号都 会 被转 化 为 比特 ,无 论它 们 是音频 信号 还是视 频信 号 。数 据广 播是 利用 数字 编码传 输技 术通过 无 线信 道 向多用户 传送 信息 的方 式 ,其基本 原理 是运 用调 制解 凋技术 ,将信 息 转换 为数 字信 号发送 , 通过 接收机 解 调还 原 。 主要 用于 对文字 、 字 、 再 它 数 表 格信 息 的传送 。当代 电视 新技 术包 括卫 星 电视 、 线 电视 (A V 、图文 电视 有 CT ) 和 电视数 据广播 、高清 晰度 电视 (D V 。我 国卫星 电视 的发展 随着通 信卫 星 HT ) 的广 泛使 用 ,电视覆 盖率 有 了大幅 增长 。我 国卫星 电视 的发展 方针 为 ,先 发
展 C 段 ,后 发展 K 波 u波段 。“ 九五 ”期 间,将 开始 逐步 过渡 。但是 同样 面 临 卫星 电视 带来 的 问题 ,因 为通信 卫星 具有 打破 以往 电视传 送所 受到 的时空 限

三个方面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及其相关问题

三个方面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及其相关问题
科员 ,经 济学 学士 ,中级经 济 师。
[】 6 申友社. 新形 势下加 强乡镇财 政管理 的政策建议 [】 财税 纵横. 9 J. 2 0 0
16 3
中 子商务● 为 , 广播电视首先是人类触觉 的延伸 , 它是整
( 上 页)2 1 () 接 0 09.
c】 5 申友社. 新形 势下加 强乡镇财 政管理 的政策建 议 [ 】 财税 纵横. 9 J. 2 0 0
(1 . 1 )
作 者简 介 高琦 ,女 ,1 o 8月出生 ,现 工作 于黑龙江 省大庆 市红 岗区财政局 8 年 9
采集手段种类更加齐全 , 时效更快捷 , 性能更优越, 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不 断丰富的同时 , 其也正变得琳琅满 目, 美不胜收。 从媒介发展的角度上看 , 电视连线节目由于其信息采集方式的灵活性 , 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更进一步 实现 “ 第一时间、 第一现场、 第一需要 的目标 ; 公众 自拍节 目既扩充了媒 介专 业 机 构的 采 制能 力 , 又大 增强 了观众 参 与媒 介 传 播 的可 能性 。 此外 , 电 视节 目制作从过去 的缘陛剪辑转变为非线性剪辑后 , 电视媒介传播既实现了 对现 实生 活场 景 的 自 由复 制 、 工 , 加 同时 , 又使节 目形态 包装 的手 段 更丰 富 , 并大大 提 高了新 型 节 目形态 开发 的 可能性 。 2 在信息传播方式上 , . 现代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 将会使传统广播电 视传播 的时空结构局限性得到有效的克服、 改观直至根本性的完善。 首先, 在现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 传统节目形态的直线性结构将被散射性的多维时 空结构所取代 。 其次, 借助于数字技术的虚拟实景技术 , 广播 电视节 目有可 能从二维平面发展为三维立体传播形态 。 再次, 在信息储存系统的支持下, 未来的广播电视节 日有可能成为一种自由的、 可反复阅听的声像媒介形态 最后 , 随着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 未来的大众媒介传播中各种传统媒介将 不再独立存在, 而有可能成为一种集文字、 音响和图像为一体的立体化的传 播结 构 。 总 体说 来 , 播 电视 节 目创 新 乃 是一 个 既古 老 又新 鲜 的 话题 , 涉及 广 它 媒介传播实践的方方面面 。 本文仅是试图为当前广播 电视传播实践提供一种 全新的理论视角 , 以更好地开展广 播电视节目创新实践。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谈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摘要:在新时代下,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要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基础,将传统电视节目推陈出新,带来丰富多彩的互动传播模式,形成多元化的视觉体验。

本文探讨了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电视新闻节目;创新发展;路径探讨1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机遇1.1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从融媒体传播特点所带来的影响而言,电视传播形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发展,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愈发受到当下人们的欢迎。

信息化时代全面普及的背景下,信息传播渠道愈发多元丰富,以此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受众人群对新闻资源的实质需求。

智能移动设备是信息化时代应用最为广泛的设备,它能够更好地契合不同观众的收视习惯,以此来呈现出丰富多元的视听内容,带给人们别致的视听体验。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节目的收看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应积极迎合当前的发展趋势,了解人民群众的收视习惯,立足于用户需求角度,促使融媒体同电视新闻节目有机融合,让观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强化其主人翁意识,凸显新闻节目的本质。

1.2在内容上选题来源不断扩大,更具时效性受融媒体时代的影响,部分新闻节目因其传统的选题角度和呈现形式,收视率日益下降。

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从业者要积极迎合融媒体时代下快速发展的节奏步伐,充分利用好融媒体背景下的海量资源优势,为电视新闻节目注入激情和活力。

具体可以以融媒体时代下海量的信息优势为契合点,积极借助网络平台,将民众角度拍摄的新鲜视频转化为接地气的新闻节目素材,以此来体现出较强的时效性特点。

电视新闻节目在融媒体时代下,能够借用诸多融媒体软件实时跟踪事件发展动态,以此来构建起有效的全民节目网络,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实现传统电视媒介同新媒体网络资源的优势互补,实现伴随式共同发展。

2在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分析2.1将自身传统的经营理念革新变化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节目要不断推动自身发展进步,实现技术与内容的高效融合,将新闻节目以丰富多样化的手段进行革新创作,促使其仍然具备时代先锋性以及强大竞争力。

浅谈广播电视台文艺编导创新研究及能力提升

浅谈广播电视台文艺编导创新研究及能力提升

浅谈广播电视台文艺编导创新研究及能力提升作者:叶尔木拉提·木哈买提哈力来源:《记者观察·中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台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相继推出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节目,但广播电视节目出现重复、扎堆的现象,缺乏创新性。

这就要求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制作出精品电视节目,推动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论述电视文艺编导创新能力的重要特征,提高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关键词: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创新研究;能力提升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人的思想和审美方面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对节目有了更高的需求。

通过观察近年来的电视和广播节目,一些节目的流行使一些创作者放下了严谨、脚踏实地的创作态度,盲目跟风,导致广播电视节目泛娱乐化问题日益突出。

一、广播电视文艺编导行业现状电视台工作一般时长、量大,特别是直播节目。

为了保证节目录制或直播的成功,工作人员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

同时,在收看率这座山的压力下,他们仍然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

因此,新疆广播电视文艺导演出现了离职及改行的行为,其中部分文艺节目存在照搬国外节目模式的情况,忽视了本土文艺节目的创新观念与相关要求,使节目整体脱离现实,只突出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建设。

随着国民对娱乐需求的多样化,降低了文艺编导工作的门槛,使其鱼龙混杂,这说明其中有大批文艺编导能力低且缺乏专业素养,有的甚至未受过相关培训,所编节目忽视群众需求,导致节目效果参差不齐。

文艺节目质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受文艺编导能力素养的影响,主要方面有:节目间衔接不连贯,节目情节、内容设计不合理,节目整体节奏趋于平淡,难以让观众产生认同感等。

二、电视文艺编导创新能力提升的途经(一)樹立创新意识创新对于任何行业而言都不是件易事,况且全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数量已经过百,大部分广播电视台都有文艺栏目。

假设每个文艺编导都有一个创新想法,全国将有数百个,这些节目会以各种形式出现,想要再进行创新存在一定难度。

新形势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创新创优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创新创优路径分析
2.4与受众互动形式相对有限 传统媒体的大众传播总体上属于单向传播,以媒 体为整个传播活动的中心,受众只是单纯的接受者。 传统的广电媒体节目往往会在节目传播的过程中重点 强调信息向受众的传播,不注重对受众观点的收集和 与受众的联系。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广电媒体 不得不以互联网为依托,互联网交互性极强这一特征 也在各类节目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很多传统的广电媒 体节目若不能在节目制作、审核、播放等环节实现与 受众的良好互动,不能及时满足受众表达自身观点的 需求,很容易给节目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下,很 多传统的广电媒体依然沿用陈旧的制作与传播方式,
2新形势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创新创优面临的困境 2.1技术创新不足 在融媒体时代,技术创新在媒体行业变得尤为重
要,对于传统广电节目的革新以及适应时代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在传统广电节目革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
40
些问题,很多传统广电媒体并未及时对新媒体渠道进 行开发和利用,依然沿用单一的电视、广播传播方式, 不能满足受众立足于互联网的传播要求 ,也给受众接 收节目内容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传播力遭受巨大的考 验。
1传统广电媒体节目面临的新形势 1.1节目题材日趋丰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日趋丰
富,娱乐节目的创作范围也随之扩大,人们有了更多 选择的余地,同时越来越多的媒体借助互联网拓展题 材来源以创作大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 ,在此新形势 下传统广电媒体节目呈现出节目题材与内容日趋丰富 的特征。一般而言,传统的广电媒体节目内容相对单 调,报道和传播的风格以短、平、快为主,往往直接 从大众生活和实践中选择素材,但在新的互联网时代, 信息化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对各类素材的选择 也更加多元,且人们的审美也日趋多样,传统广电媒 体节目有着丰富的题材及选题角度可供选择。

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

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

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兴起,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的发展给广播电视编导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需要针对新媒体的发展进程,不断更新视角和思路,积极拥抱新媒体时代。

首先,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具备多元化的能力和观念。

传统电视广播节目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观众们更加注重个性化、多元化的观看体验。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超前的思维和创意,能够开拓更多元化的制作方式,突破原有的节目模式,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方式来满足观众需求。

比如,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来打造更加沉浸式的节目体验、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互动交流,增强观众互动性等。

新媒体下,广播电视编导还需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应用能力。

如今科技的发展早已经突破了过去的限制,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掌握各种新媒体技术要点,包括剪辑技术、CG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化制作等等,以此来不断提升制作的视觉效果和节目呈现的丰富性。

此外,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下也需要具备更高的市场敏感性。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媒体市场日新月异,再加上更多新兴产业的涌现,广播电视制作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因此,广播电视编导需要对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并及时调整制作方向,以符合市场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也要注意传播内容的品质和宣传效能。

当今社会,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传统节目的影响力相对减弱,但网络上的流量和点击率却日益高涨。

广播电视编导应该时刻牢记社会责任和行业规范,不断关注社会热点和公益话题,积极投入精力,在新媒体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传播优势,以此来推广正能量和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最后,广播电视编导在新媒体时代下也需要深入了解各种媒介变革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媒介技术的震荡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新媒体带来的社会变革为广播电视编导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浅谈广播节目的创新

浅谈广播节目的创新
j进取 、 蓉 开拓创新 , 信心百倍 的迎接广播的第二个春天 !金
口编
辑/ 培 培 李
【 作者简介 】 郭晓芳 (9 1 )女 , 17 一 , 辽宁海城人 , 黑河广播 电视台节 目生产中心副主任 , 主任记者 。

4 ・ 2
务之急。正如文学艺术创作 “ 越是 民族 的越是世 界的” 一 样, 地方级广播节 目越是地方的就越是全 国的 。文艺节 目
节 目的信息 内容 , 大力拓展节 目内容的题材范 围, 使广 播 传播“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 。 创新是我们广播人的生存之路 、 拓展是我们广播人 的 最终选择。 日的辉煌就是明 日的 昨 起点 , 日 今 广播人还需锐
率包装上有所突破 ,在充分利用 自 身节 目 包装 的同时, 借
助报纸 、 电视 、 至户外媒体树立形 象 , 大影 响 ; 乃 扩 在节 目 延伸 上有 所突破 , 针对广播节 目稍纵 即逝 的弱点 , 助平 借 面媒 体 , 把优秀 的广播稿件化 为文 字和图片 ; 在媒体联 动 上有所 突破 , 要加 强与兄弟媒体 的联动 , 构建媒体之 间双
栏 目突出的是 服务 , 每个 编采 、 主持人 员工作 的宗 旨是服 务。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 内容节 目和喜闻乐见的文艺节 目, 全方位、 多角度地达到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的 目的。
三、 倾力打造地方名牌栏 目
间和平 台。包含在广播节 目中的事实和观点 , 内容质量 其 高低和优劣乃是决定一个节 目成败 的关键要素 。 广播节 目 创新必须在信息 内容的数量和质量、 广度和深度诸方面进 行全方位的开掘 , 使广播节 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 日 益增长的 、 多种多样的社会信息需要 。在内容上 , 广播节 目 创新应从 人民群众需要 和关 心的角度 , 观察 、 分析 和取 舍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现状分析

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现状分析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一、现状分析1. 节目内容单一化随着电视台的不断增多和竞争加剧,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追求收视率,很多广播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内容开始呈现单一化的趋势。

大量的综艺节目、言情剧等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原创性和深度的文艺节目相对匮乏。

这不仅影响了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也影响了广播电视台的整体形象和文化底蕴。

2. 营销取向过强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广播电视文艺节目也受到了商业化的影响。

很多广播电视台更注重节目的商业价值,而忽视了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层面。

一些过于浮夸和娱乐化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营销取向过强,这使得一些有深度和厚重的文艺节目难以得到关注和支持。

3. 缺乏原创性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原创性也面临严重的挑战。

近年来,很多文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的原版节目或者翻拍国外的经典作品,这导致国内原创文艺节目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幅下降。

缺乏原创性的文艺节目无法反映当下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的特色,使得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显得相对陈旧和不够时尚。

4. 受众群体狭窄化由于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内容的单一化和商业化,受众群体也面临狭窄化的情况。

很多文艺节目更多地围绕特定的年龄段和兴趣群体,没有办法吸引更广泛的观众。

这导致了文艺节目的受众份额下降,失去了广泛传播文化的功能。

5. 缺乏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元素。

大部分的文艺节目更注重娱乐性和流行性,忽略了一些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结合,这导致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相对呆板和枯燥。

二、发展建议1. 提高节目的原创性和深度广播电视文艺节目应该加大原创力度,推出更多质量高、具有深度的文艺节目。

通过挖掘国内优秀文化资源和人才,积极开发原创作品,提升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的品质和水平。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

浅析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逐渐兴起,传统的电视节目面临着较大的冲击,传统的媒体模式下越来越多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这其中包括电视节目的制作、发展模式等等,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

为了扩大电视节目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既要借鉴新媒体的优点,也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探究电视节目的创新策略,实现新旧媒体的资源互通交融。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创新策略一、当下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分析1.竞争加剧,收视率不高随着各地方电视台数量的不断增加,电视节目内容也层出不穷,出现“遍地开花”的电视节目。

比如一个省份,可能有4-5个频道,而有的地市也有自己的电视台,这就造成了众多的电视台之间的竞争。

据悉,目前我国现有电视台数量近400家,全部的电视节目的套数更是达2100多套。

为了争取受众,这些电视台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取收视率。

但是这样的结果反倒是每个电视台的收视率都不高,可能只是集中于某几个大的电视台,收视率分配不均匀。

1.受众普遍高龄化从我国新闻传播史的过程来看,广播是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电视是从20世纪50年代兴起,所以电视观众大多数集中于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更多的是通过电视来了解外界的信息。

新媒体背景下,互联网是重要的媒介,而且人们更多习惯于用手机和电脑来处理和传播信息。

因此,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出现普遍高龄化的现象,这不利于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发展。

1.缺乏现代化的创新元素创新是新媒体背景下人们常提到的一个词汇。

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选择的传播媒介有很多,不拘泥于通过电视来收看某个节目。

随着受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多,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好的观看感受。

这样就造成一些缺乏现代化创新元素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很低,因为它们不符合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背景。

二、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性1.受到媒介融合的影响以手机、电脑、平板电脑为三大终端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拥有三大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优势:海量、即时、互动及全媒体表达,给传统大众传媒带来强烈冲击。

新媒体时代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以广州电台为例

新媒体时代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以广州电台为例

新媒体时代广播文艺节目的创新——以广州电台为例徐青【摘要】Radio station should,grasping the new opportunity of broadcasting entertainment program innovation brought by the new media which has progressed fast recently,firstly focuse on the content innovation of broadcasting entertainment program including innovations of program content,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hosting style,and secondly broaden the horizon of innovation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novation in planning,concept and form of programs.%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广播电台要紧紧抓住新媒体为广播文艺节目创新带来的新机遇,首先要强化广播文艺节目的内涵创新,包括节目内容、制作技术及主持风格的创新;其次要拓宽广播文艺节目创新的视野,重视广播文艺节目在策划、理念、形态等方面的创新。

【期刊名称】《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4)001【总页数】3页(P60-62)【关键词】新媒体;广播文艺节目;节目创新;广州电台【作者】徐青【作者单位】广州广播电视台,广东广州51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22.3广播文艺节目是广播文化的主体,它以其独具特色的听觉魅力,传播着多元、大量的文化娱乐信息,构成了现代广播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播平台。

不可否认,现在各种新媒体正强势崛起,与广播争夺市场,但我们更要看到新媒体为广播业带来的深刻的革命, 广播电台必须紧紧抓住新媒体为广播文艺节目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知识点总结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知识点总结在当代社会,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传媒形式,承担着传播信息、文化传承、娱乐媒体等多重功能。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作为一部系统地介绍广播电视基础知识的著作,无疑为学习和研究这一领域的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广播电视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 广播电视的概念及其特点2.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3. 当代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和挑战二、广播电视的技术与产业1. 广播电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2. 广播电视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3. 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发展三、广播电视的内容与节目制作1.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2. 广播电视内容制作的流程和要点3. 广播电视节目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四、广播电视的管理与监管1. 广播电视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机制2. 广播电视内容的审查和监管3.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政策和法规以上为《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的主要知识点概述,这些内容涵盖了广播电视领域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已经在这一领域有所积累的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知识点看似零散,但它们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相互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

对于广播电视这一主题,我个人的理解是,它既是传统媒体的延续和发展,又是新兴科技的应用和突破。

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方式也将迎来全新的革命。

我们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并加强对广播电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本文对《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第三版知识点的总结和回顾,相信读者对于这一主题已经有了更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希望读者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深化对于广播电视这一主题的理解和应用。

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守正创新——以《你好,星期六》为例_

论电视综艺节目的守正创新——以《你好,星期六》为例_

2022/4下近些年,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分迅猛,给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传统电视传媒纷纷拓展在线业务并积极向网络靠拢,电视传媒和网络传媒的深入融合、取长补短,亦赋予了传统电视媒体更多发展可能;[1]另一方面,无论是在传播时效,还是传播的便捷性、影响力等方面,移动互联网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传统电视媒体构成了严重的冲击。

在激烈竞争与商业利益驱使下,一些电视(也包括网媒)综艺娱乐节目为吸引眼球,忽视内容把关,忽视价值观的引导,引起了社会广泛批评。

[2]早在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目的在于规范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后来又陆续修订和补充了相关文件,旨在规范综艺娱乐节目市场,督促传媒机构恪守价值底线,弘扬民族文化,通过守正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奉上内容积极且形式新颖的优质节目。

尤其是2021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针对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为电视综艺节目守正创新指明了方向。

《你好,星期六》是湖南卫视在国家广电总局文娱领域综合治理背景下,于2022年1月推出的一档全新电视综艺娱乐节目。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电视综艺节目守正创新的必要性,并以综艺节目《你好,星期六》为例,从政策、受众、技术等多方面系统指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守正创新的动力因素,进而探讨其守正创新的策略。

电视综艺节目守正创新的必要性“拿来主义”破坏了电视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故而亟待自主创新。

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效率极高,一些国内外颇受关注的电视综艺节目成为娱乐市场的风向标,同时也成为广受追捧和竞相模仿的对象。

由于缺乏创新精神及受到眼前既得利益的驱使,当前,国内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拿来主义”倾向比较明显———各大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竞相模仿、相互抄袭,导致了传媒市场较为混乱。

[3]那种不顾版权约束,对原版节目稍加改动就搬上荧屏的“拿来主义”做法,严重影响了电视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

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也在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继承,而创新则是对传统的突破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广播电视作为重要的传媒方式,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播音主持技艺需要结合当代社会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也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方面,我们要强调对传统播音主持技艺的尊重和继承。

这包括对语音、口才、表达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的传承和培养。

传统播音主持技艺强调语音的准确、清晰、流畅,以及表达能力的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这些都是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核心素养,也是当代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还需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丰富自己的内涵和素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与此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也需要进行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播音主持技艺也需要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的需求相结合。

创新包括了技术手段的更新和运用,以及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在技术手段的更新和运用方面,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播音主持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新表达,比如利用音效、视频特效、网络直播等手段,丰富节目效果,增强节目吸引力。

在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方面,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口味进行调查和分析,打破陈规,进行创新尝试,推出更加符合时代潮流和受众需求的节目。

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也需要注意礼仪的规范和文明的素养。

他们是公众形象的代言人,代表着一个单位或机构的形象,因此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修养。

在直播、主持节目时,需要注意措辞得体、言行举止得体,不做出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

这既是对自己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对受众的尊重和关爱。

广播电视编导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探析

广播电视编导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探析

广播电视编导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发展探析发布时间:2021-12-07T02:49:51.067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2月中35期作者:薛钰烨[导读] 在当今“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网络和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那么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其现有优势加以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变成了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编导的角度出发,以“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的形势为起点,分析当前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的挑战,深入探析广播电视编导的改革创新举措。

浙江师范大学薛钰烨摘要:在当今“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网络和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那么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其现有优势加以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变成了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将从广播电视编导的角度出发,以“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的形势为起点,分析当前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的挑战,深入探析广播电视编导的改革创新举措。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互联网+;挑战;创新举措一、“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的形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及时性、信息化和便利性等显著优势挑战着传统媒体。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Pad、电子手表等便携式设备快速获取信息,并通过这些设备与信息发布者进行交互。

过去电视媒体是人们访问视频信息的最重要媒介,但是在全媒体时代,新兴的新媒体正在挑战传统电视媒体的地位。

虽然电视媒体作为传统的媒体传播渠道,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媒体,电视媒体的受众资源逐渐减少,其收视率也受到很大影响。

二、当前广播电视编导面临的挑战1、节目创新的挑战。

在新形势下,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时代到来,为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促使其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多,提升信息传播效率与质量,信息种类多种多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
摘要: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由此可见,创新是人类对人才追求的目标,没有创新,就没有创造型人才;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人而言,如何进行创新就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生产的关键问题。

文章从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探索和把握好借鉴、模仿基本规律两方面,讨论了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如何进行创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创新
1 发挥语言特性回归人际传播
1.1 深入发挥广播电视节目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点,使生动、鲜活的表现形态呈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麦克卢汉认为,广播电视首先是人类触觉的延伸,它是整体的、通感的,涉及所有感官的最大限度的相互作用。

在广播电视传播中,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包括节目内容、表现形态和传播方式等诸方面,并集中地体现为一种全息性的时空结构。

它的意义在于,借用语言方式的感性特征,打破了印刷媒介对人类自身视听感知天性的束缚和隔离,使我们重新回归到人际互动过程中的本真交流状态。

但是,由于我们对广播电视语言感性化、全息性特征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以致许多广播电视节目显得单调呆板、暮气沉沉,缺少生动、鲜活的感性
化特征。

比如说把一个生动的故事叙述得平平淡淡,把一种鲜活的场景描述得枯燥无味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以往的新闻传播中,我们认为只要坚持报道的真实性,就一定会产生报道的真实感。

误把真实性与真实感混为一谈。

那么,所谓真实性是指在媒介传播过程中信息内容的保真度,真实感则是媒介传播对受众产生的真切贴近的心理体验。

通过定义不难发现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所以,要想使媒介传播达到真实性与真实感的有机统一,就必须充分发挥其语言方式的感性化特征。

这也是是广播电视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

1.2 充分发挥其感性化的语言特性,使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要借助现场同期声的独特魅力来真正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对现实生活的完整记录的同步传播。

当前,事件报道纪实化、现场报道普遍化和现场直播常态化则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最有力的媒介竞争手段,现场实时报道也已成为广播电视传播的最主要叙述方式之一。

要在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我们运用现场同期声像的质量和水平,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完整地呈现在广大观(听)众面前。

其次,增强广播电视传播的过程化意识,加强媒介传播的互动性。

所谓过程化是由于广播电视传播擅长于对事件过程的展示,而不是单纯地表达事件发展结果和结局,因此,我们在组织和开展大众媒介传播活动的时候,应当根据其传播过程特点来进行。

当然,传播过程化是由广播电视语言特性所带来一种全新而独特的传播方式
特征,是一种以互动性、悬念感、不确定性为核心的非线性过程结构。

并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线性过程结构。

1.3 深入完善媒介传播的话语方式,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所谓话语是各种互相联系的书写和演讲的言语段落。

在社会实践中,始终与权力的分配相互关联,并涉及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效果等问题。

广播电视传播是一门模拟传、受双方面对面人际交流的艺术,记者和主持人作为传播者是运用声音和形体语言向受众传递信息而并非用书写的文字符号;同时,其时空结构是以时间性为主导的存在形态,对媒介话语方式有更高的感性化要求,来保证受众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并进行有效的视听。

因而。

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从平民化、亲和力、审美感和公信力等几方面人手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其话语方式。

孙玉胜指出:央视近10年的新闻改革是从改变电视叙述的语态开始的,使电视传播的“表达和叙述的态度变得更真诚、平和,表达和叙述的内容变得真实、鲜活,表达和叙述的手段变得更遵循电视的规律”。

实际上,深入完善媒介话语方式,要求我们在内容上体现一种鲜明的平民主义立场,饱含着一种真切的人文主义关怀;在形式上努力增强媒介传播的感性特征和审美效应,提高媒介传播的亲切感、贴近性。

总之,媒介话语方式是促使广播电视传播回归人际传播的重要途径。

2 探索和把握好借鉴、模仿基本规律
2.1 借鉴
借鉴主要体现在电视传媒对戏剧艺术、传统技术及其他传媒的借鉴上。

现在,许多广播电视节目形态都有报刊专栏的影子。

例如电子传媒和纸质传媒成功互动的具体体现便是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形态的出现。

广播电视以较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对其他传媒的这种模仿和借鉴,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经济效益,事半功倍地研发出了许多颇受观众欢迎的节目形态。

央视1台的《朝闻天下》以摘要播报世界各地以及两岸三地华文报章杂志为主要内容,是一档非常典型的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成功互动的节目。

受《朝闻天下》的启发,各地方电视台或开辟专门的读报栏目,或在原有的新闻栏目中开辟专门的读报板块,使读报节目成为颇受观众欢迎的一种新闻节目形态。

目前,较为知名的电视读报栏目有辽宁电视台读报节目《第一时间》、重庆电视台《CQTV早新闻》、北京卫视的《现在读报》、东方卫视《看东方》栏目等等。

2.2 模仿
模仿在电视媒体上的表现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对国内外节目形态的模仿上。

从中央电视台《幸运52》节目购买国外节目版权,开创我国电视节目形态引进之风气开始,现在的电视节目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境外节目形态的某些元素。

如《玫瑰之约》对《非常男女》、《开心辞典》对《百万富翁》、《新闻会客厅》对《奥帕拉·温弗丽访谈》、《生存大挑战》对《幸存者》、《超级女声》和《莱卡我型我秀》对《美
国偶像》、《创智赢家》对《学徒》的模仿,等等。

境外电视节目形态本土化已经成为近几年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我们主要吸收境外电视节目形态的精华。

但是,我们必须以本土的文化内蕴、社会心理去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乃至必看性,增强观众的满意度,在电视节目形态引进时必须进行科学的本土化改造,在本土化改造过程中赋予节目二次价值,否则,这样的节目形态没有根深蒂固的生存脉络而丧失生命力、就会因为没有灵魂,很快走到尽头。

3 结语
总之,只有不断推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符合受众收视需要的新的广播电视节目,拥有独特的广播电视节目资源,才能在激烈的广播电视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胡正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战略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11):4~6.
[2]张智刚,边缘化.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手段[J].新闻通讯,2002(8):44~45.
[3]张军华.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三个面向及其相关问题[J].学术论坛,2007(7):176~178.
[4]董恩利.三个方面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及其相关问题[J].
中国电子商务,2010(9):136~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