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农问题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抓好三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在抓好三农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 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由于农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设施滞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等原因,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足。
2.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的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经营和务工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经营风险高、务工收入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3.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生态环境遭受到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稳定农民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业补贴、保障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扶持农民合作社等方式,稳定农民经营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政府可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力度,推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抓好三农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生产的提升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而全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发展。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与三农问题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向城市,导致“空心化”的乡村和“城市病”两种状况的产生。
为了消弭这些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方面逐一阐述,旨在探究如何振兴乡村,解决三农问题。
一、三农问题三农问题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
三农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下面对三农问题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业发展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很高,农业发展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生产和生活。
然而,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依然滞后,无论是物质基础、科技含量还是市场机制,都需要加强和改进。
2.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旱、涝、风、霜等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农民收入问题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收入低、贫困程度深等问题,而广大农民的收入状况与农民人口基数成反比例关系。
乡村家庭的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计问题。
因而,平衡城乡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4.农民职业化问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数量逐年减少,农民的职业多样化缺失,农民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提高。
建立一个有利于农民参与职业化的环境和政策非常必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实施一系列振兴乡村发展的战略。
下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方面做简单的分析:1.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发展国家鼓励的新产业,提高农民自主创业意识。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培养劳动力,实现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2.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城市资金和技术向乡村流动,推动当地资源开发上升,打造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和优质生活环境。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引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是指困扰中国农村发展进程的一系列问题。
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三农问题的定义、成因及主要表现进行阐述。
一、三农问题的定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总称。
农业问题主要指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农村问题主要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农民问题主要指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素质和技能水平较低,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三农问题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偏向和关注不足。
二、三农问题的成因三农问题的成因主要有:1. 农业现代化滞后中国农业在现代化进程中滞后,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
农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信息渠道,导致农产品产量低下和质量不稳定。
2.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能源、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多数农村仍以农业为主导,农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缺乏多样化的产业结构。
4. 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贫困问题突出。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受农产品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严重,进一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三、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三农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1. 农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民难以从农业生产中获得合理的利润。
农民的产出无法直接面向市场,而是通过中间环节出售,利润被削减。
2. 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不断加剧,农村人口减少,农业劳动力短缺。
农村老龄化加剧,农村社会发展压力增大。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
大学生三农问题感悟及心得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一个国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栋梁之材,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期间,我深入了解了三农问题,并且从中汲取了一些感悟和心得。
首先,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
农村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和谐。
农民作为社会的基础,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大学生要明白,只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才能推动国家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的幸福。
其次,关注农村发展问题。
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人才流失等问题。
大学生应该积极关注这些问题,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可以参与到农村支教活动中,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力量。
也可以参与到农村产业的发展中,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第三,关心农民的权益保障。
农民的权益保障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方面。
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劳动权和权益分配等问题都需要得到妥善解决。
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农民的权益保障措施,并且积极参与到维护农民权益的行动中去。
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法律帮助和服务。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关注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农村地区存在着水土流失、农药残留等环境问题,对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大学生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参与农村环境保护项目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
总之,大学生在了解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己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实际行动,为三农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大学生及时行动起来,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
三农问题 名词解释
三农问题名词解释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三农问题各个方面的解释:1.农业问题农业问题主要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供求和贸易等方面。
在中国,农业问题包括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
2.农村发展农村发展主要指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
在中国,农村发展包括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
3.农民权益农民权益是指农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和利益。
在中国,农民权益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
4.城乡差距城乡差距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
在中国,缩小城乡差距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条件等方面。
5.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指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和管理方面的制度。
在中国,土地制度包括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土地征收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
6.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方法、手段和装备来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的过程。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科技创新、农业设施化、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等方面。
7.农村扶贫农村扶贫是指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中国,农村扶贫包括整村推进、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方面。
8.农民创业农民创业是指农民在农村地区开展的创业活动,包括开办企业、经营农业合作社等。
在中国,农民创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
9.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融合和协调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在中国,城乡一体化包括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
10.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土地、水源、森林、草地、湿地等。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的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面临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相关政策和措施,可以找到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促进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引言: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长期存在且具有重要性的问题。
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领域的困难和挑战、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以及农民的利益诉求。
三农问题既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
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1. 农业资源约束:中国农业面临着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等。
由于农业资源较为有限,导致了农民的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2. 产业转移和城市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工迁往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进程滞后。
3. 政策扶持不足:在过去的农业政策中,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持,导致农村贫困问题持续存在。
4. 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制约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
二、三农问题的影响1. 农村经济的滞后: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等问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人口流失加剧。
2. 农民收入不稳定: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农产品销售,因此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3. 农村社会问题的增加: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土地流转问题等,农村社会问题逐渐增加,包括就业困难、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
4. 乡村振兴的障碍:三农问题的存在使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受到阻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稳定: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解决三农问题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村消费,带动内需增长。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包括道路、电力、通信、水利等方面,这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小农户为主,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尽管我国农村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但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4. 农村劳动力流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效率下降。
5.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由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引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等。
1。
三农问题的理解
三农问题的理解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主要指农村经济、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我国政府一直采取了大力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更好地理解和解决。
一、农村经济方面的问题农村经济是指农村的生产经济和财产经济。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产业结构单一。
农业仍然是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而且农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缺乏多元化,导致农民收入增长有限。
2.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农业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土地流转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面临80%以上的土地村集体所有,难以流转的问题,导致资源难以最优化配置,挤占了农民的土地收益。
二、农民生活方面的问题农民生活是指农民的生活、教育和文化、健康和社会福利等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收入问题。
农民人均收入较低,大多数农民仍处于贫困状态,缺乏社会保障体系。
2.教育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仍相对落后,缺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导致教育水平不高。
3.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水平较低,医疗机构数量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三、农村社会建设方面的问题农村社会建设包括了文化、法制、社会服务等问题。
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问题。
农村文化水平较低,阅读和知识传承相对不畅,导致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2.法制建设问题。
农村法制建设不够健全,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导致法制宣传和执行不到位。
3.社会服务问题。
农村社会服务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面向群众的服务设施。
总之,要解决农村问题,需要掌握多种手段,例如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社会服务、加强农村管理等方面。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和投入,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推行更为深入的农村改革,让农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城市化发展的成果,让农村更具活力。
浅谈三农工作讲课稿范文
浅谈三农工作讲课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三农工作的话题。
三农工作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工作。
今天,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浅谈三农工作。
第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村的交通、水利、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和生活的便利性,也对农村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我们要坚持以农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投入。
首先,我们要注重农村交通的建设。
加强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增加农村公交车辆的投放,改善农民的出行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道路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农民的出行安全。
其次,我们要注重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
农村的水利设施是农田灌溉、农产品加工等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基本需求。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水利设施的投入,发展农村水利事业,确保农民的用水需求。
第三,我们要注重农村供电和通讯设施的建设。
农村的电力供应和通讯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也是农村生活和生产的基本保障。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村电力和通讯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第二,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途径。
农村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创造力。
首先,我们要注重农业的发展。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注重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农村特色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第三,我们要注重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农村文化产业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
简述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三农问题,是指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地区发展问题三个方面对三农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一、农业问题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主要涉及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产品市场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业生产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生产技术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其次,农业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缺乏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效农业技术。
此外,农产品市场存在价格波动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
最后,农业发展还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挑战,需要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民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关键问题,主要涉及农民收入、农民权益、农民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存在收入分配不平衡、农村贫困等问题。
其次,农民权益保护不完善,土地承包权、农民工权益等问题亟待解决。
此外,农村人口老龄化、教育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也制约了农民的发展。
最后,农民素质提升是农民问题的重要方面,需要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职业技能以及创业创新能力,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
三、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农村地区发展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综合问题,主要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就业压力大。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短板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此外,农村社会事业也存在薄弱环节,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资源不足。
最后,农村治理能力相对薄弱,农村社会管理、农村公共服务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农问题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涉及农业、农民和农村地区发展等多个方面。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
浅谈“三农”问题
浅谈“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三农”问题的现象及危害,提出其解决方案。
一、“三农”问题的含义和现象“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三农问题”特指中国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 集中表现为“农民贫困、农村凋敝、农业萎缩”导致的社会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 其实质是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 是关系我国近14亿人口的国计民生大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农民利益严重受损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1.1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产生人身依附关系, 忽视农民利益, 排斥农民分享城市改革成果.1.2“三无”农民处境艰难。
农民难以同城市居民享受平等的基本公共产品。
目前, 我国失地农民逾2000万。
全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群体中, 约有20 % 是失地农民, 成为“种田无地, 上班无岗, 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 生活处境艰难。
1.3“农民工”边缘化。
在城乡二元格局下, “农民工”与市民的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制度界限分明。
“农民工”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所从事的往往是脏、累、险、重粗活, 工作量大, 强度高, 劳动时间长, 环境艰苦, 流动性强, 安全条件差。
工资低, 拖欠现象严重; 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困难重重; 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缺乏社会保障, 易引发社会矛盾。
2.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效益低, 产业化程度低, 农产品短缺, 劳动资源严重浪费, 农民权利难以保障。
3.农村面貌落后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 经济贫困,卫生环境差, 社会治安乱, 文化教育条件差, 农村公共产品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渠道分散等问题突出。
农村落后于城市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观, 城乡差距扩大, 对整个国民经济负面影响深重, 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不相适应。
二、“三农”问题的危害“三农”问题中国城市化的首要问题。
浅谈“三农”的问题与对策
热㊀㊀点Һ㊀浅谈 三农 的问题与对策①包晓英摘㊀要:乡村振兴战略当前的执行ꎬ针对 三农 服务给出了全新的要求ꎬ高职教育作为提高农民自身职业技能所不能够缺少的教育载体ꎬ必须把 三农 发展与关键问题结合起来ꎬ改变教育资源与职业教育培训当前的发展形式ꎬ建立一个丰富多样的服务模式ꎬ以提高农民自身的职业技能ꎮ以培养农民自身的文化素养作为目标ꎬ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教育支持ꎮ关键词:乡村ꎻ发展ꎻ高职ꎻ教育ꎻ 三农一㊁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一)将农村产业当前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振兴战略需要农村经济朝着工业化道路发展ꎬ完成农业产业链的整合ꎬ提高农业发展上的科技含量ꎮ高等职业教育需要与工业发展相结合ꎬ为农民提供创新的创业教育ꎬ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ꎬ让农民具备科学文化的素养ꎬ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上的科技含量ꎬ并通过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ꎮ为农村提供创新的创业教育ꎬ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ꎬ培养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ꎬ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ꎬ并通过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ꎬ整合农村产业ꎮ(二)改善村庄的整体外观ꎬ以满足生态宜居性的要求当前ꎬ乡村的形象是对乡村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ꎮ必须把进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当成是振兴农村的核心因素ꎬ合理完成农村土地的规划ꎬ管理农村生态的发展环境ꎬ使农业强盛美丽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发展新农村与富裕农民ꎬ对于农村乡村风貌进行整顿ꎬ环节农村生态环境的建立ꎮ高等职业教育使用农村成人教育为农民提供职业培训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ꎮ(三)满足农民精神生活上提出的需求当前ꎬ我们国家一些农村地区已经迈入了 追求繁荣 和 追求美丽 的生活形态ꎮ对富足的物质生活和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攀升ꎬ农民针对社会供给上的需求产生了转变ꎮ实施农村振兴的发展战略ꎬ有必要为当前农村地区发展提供富足的精神生活ꎮ通过高等职业教育ꎬ可以为农民量身定制培训计划ꎮ在提高农村职业技能的过程中ꎬ它还可以向农村地区传达致富的信息ꎬ从而扩大农民的接受度和持续度ꎮ教育的机会ꎬ提升农民的基础素质ꎬ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公正发展ꎮ(四)通过有效治理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现代农村和谐社会当前的建设必须尊重农村发展规律和实际生产需要ꎬ注重农村传统文明文化的建立ꎬ推进农村社会民主和谐发展ꎮ它要求各种社会实体积极的融入农村治理ꎬ才能做到精确而有效ꎮ建立农村社会发展的和谐社会文化氛围是农村治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ꎮ社会文化氛围是农村治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ꎮ二㊁乡村振兴战略高职教育服务 三农 的相关策略(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ꎬ加强农民基础素质教育完成农村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ꎬ拓宽农民自身视野ꎮ为现代农业生产开辟新思路ꎬ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发展ꎻ积极完成劳动力转移的培训ꎬ通过专业力量的培训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ꎬ文明礼节发展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ꎬ不但能够促进乡村改善ꎬ而且使乡村的内涵和面貌得到改善ꎮ也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ꎬ提升农民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实力ꎬ推进农村余下劳动力迅速和城市发展保持融合ꎬ推进农村的综合发展ꎮ(二)高等职业教育应为农村有针对性的扶贫提供教育支持服务增加农民的收入要求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在职业技能以及文化和道德素质ꎬ特别是对于新一代的贫困人口ꎮ有必要为他们制订丰富多彩的教育扶贫措施ꎬ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就业ꎬ完成技能培训的相关教学ꎮ真正做到 帮助穷人先帮助意志 ꎮ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整合成人教育机构ꎬ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ꎬ将其引入农村有针对性的扶贫ꎬ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教育和援助计划ꎬ并提供个性化的一种教育资源ꎮ提供精确的一种职业技能改善和营销服务ꎬ采取多渠道的教育援助方式把扶贫与智力支持和愿望ꎬ职业技能改善和文化素养相结合ꎬ并为主要贫困人口提供所必需的指导服务ꎮ(三)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为农民培训提供支持服务高等职业教育可以结合农民的特点ꎬ利用新的媒体技术开发各种 微资源 ꎬ以满足层次不同的农村学习者采取不同学习形式的需求ꎮ它不仅可以扩大农民的教育范围并改变他们的学习方法ꎬ而且还可以让成年学习者能够及时的完成移动学习ꎬ并合理地利用他们的 零散 时间来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有关的知识ꎮ(四)建立农民学习的共同体ꎬ强化对重点人群的生活与技能培训高等职业教育不但需要能够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所必需的教育支持ꎬ更重要的是ꎬ应为农村地区的关键弱势群体提供相关的教育支持服务ꎮ支持农村教育资源ꎬ按照网络技术以及当前新出现的媒体工具ꎬ建立农民学习社区ꎬ使农民可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ꎬ可以利用社区的学习和交流平台ꎮ例如ꎬ它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健身和阅读以及艺术活动的空间ꎬ还能够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课后的辅导服务ꎬ设置假期学校ꎬ让农村儿童的假期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ꎮ所以ꎬ高职教育支持 三农 的持续发展ꎬ需要建立一个新型的服务空间和服务环境设计ꎬ加大对农村重点群体教育上的支持ꎬ展现 以农民为中心 ꎮ教育服务理念并成为被动服务该服务是一项主动服务ꎬ把农村成人教育当前的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融为一体ꎬ为农村人口自身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所必需的学习空间ꎮ三㊁结论农村振兴战略对高职教育服务于 三农 给出了严格的要求ꎬ要求高职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机构进行积极的合作ꎬ充分使用农村成人教育具备的优势ꎬ为农民提供职业教育ꎮ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素养教育ꎬ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源ꎬ切实满足 先扶贫 的基本要求ꎬ为农村振兴战略和 三农 服务当前的发展贡献出自身的力量ꎮ参考文献:[1]饶贵生ꎬ龙小军.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中频繁跳槽现象原因分析及对策 以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ꎬ2014(8):17-22.[2]沈金峰.略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ꎬ2011(33):107-109.作者简介:包晓英ꎬ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与建筑工程系ꎮ94①项目名称:我院高职教育为当地三农服务研究ꎻ项目计划编号:XKT1927ꎮ。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例文(四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例文一、引言三农问题作为中国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紧密关联着亿万农民的福祉与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我谨就个人对三农问题的学习心得与体会进行如下总结。
二、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认识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
农业产业链的畅通与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农民是社会的根基。
农民的幸福感和福祉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农村发展现状的了解1. 农村人口流失现象显著。
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落后状态,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给农民带来了收入不稳定的风险。
四、三农问题原因的分析1. 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
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农村地区缺乏与城市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机遇。
2. 农村经济体系不完善。
农产品价格机制不够市场化,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3. 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
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服务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三农问题改革成果的总结1. 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多年增长。
2. 农民收入稳步提升。
通过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多元化渠道,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3.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村交通、供水、供电等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六、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与建议1. 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综合实力。
2. 推进农产品市场化改革。
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三农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分析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业结构单一、农业收入低。
我国农业结构主要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农业收入占比较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多种经营方式。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引进新的农业科技,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业生产方式传统、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
对策: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普及高科技设备、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四、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农村产业发展缓慢,农村人才倾向于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对策: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引导农村人才回流,支持农村自主创业。
五、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
由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土地过度利用、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策: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科学化耕作方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
六、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农村居民主要依靠种植和养殖业获取收入,受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农民收入不稳定,风险较大。
对策: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七、农村金融服务薄弱、融资难题。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题成为农民创业发展的一大制约。
对策: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农村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
三农工作问题与建议一、农业现代化问题:传统农业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效率低下,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大。
建议:推进农业现代化,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农业对资源环境的依赖。
二、农村发展问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供给。
三、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贫困问题依然存在。
建议: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四、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土地流转不畅,土地权益保障不力。
建议: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进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土地权益保护,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等机制。
五、农村环境治理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建议: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推广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六、农村教育医疗问题:农村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服务水平低。
建议:加大农村教育医疗投入,提升农村学校和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推进城乡教育医疗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居民享受优质服务的可及性。
七、农业保险问题: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
建议: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不同风险保障需求。
三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土地权益难以保障,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现象,导致农民失去土地经营权。
2.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发展,农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3.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4.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农民教育水平低: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不足,农村教育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农民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制约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6.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污染、水资源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7.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较低,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8. 农村人口流失严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农村人口减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9. 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尽管近年来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农村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10. 农村治理能力不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农村治理能力不足,部分地区出现农村社会治安、食品安全等问题。
浅谈我国三农问题
浅谈我国三农问题一、我国“三农”问题的成因及现状(一)“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1.宏观经济体制和外部环境改善较慢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缓慢, 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也远远低于预期, 基本维系在投入多、贡献少的低速低效运营状态中。
国家一方面要投入资源维系国有企业的运营, 另一方面还要安置上千万下岗职工。
当然, 从宏观经济层面上看, 近年来国家税收和外汇储备在增加, 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发展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从微观经济层面看,我国多数与“三农”紧密相关的县级财政多年处于极度窘迫状态。
入不敷出, 寅吃卯粮, 甚至长期存在拖欠公务人员工资、水电费的情况,致使国家出台的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大都受制于微观层面的财政极度困难而无法兑现。
2.有限的收入是造成农副产品市场低迷的关键我国农副产品市场已持续四年低迷, 许多农副产品的市场价格大大低于生产成本, 造成“谷贱伤农”。
如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后, 市场价大幅度下降, 每担仅30~38元, 大大低于生产成本价45元的水平。
此外, 油价上涨使机耕、机播等每亩的成本增加15~20元。
安徽宿州市,全年因油价上涨而增加农业生产成本115亿元,亩均20元。
许多地区出现谁种粮、谁赔钱的状况。
在以粮豆生产为主的黑龙江垦区, 谁承包种植玉米、小麦、大豆, 谁赔钱, 亏损挂账的情况较为普遍, 许多家庭农场拒绝承包。
在部分地区农民弃地而走, 出现较大面积的土地搁荒。
除粮食外, 水果、蔬菜、肉类、禽蛋的价格也长期低迷, 砍树、烂菜、烂果的情况也常见报端。
市场长期低迷的原因何在?关键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且对未来预期不佳, 出现无钱消费或不敢消费的状况。
1999年, 我国城镇职工年均工资8346元, 不足1000美元; 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仅为2749元。
仅有如此低微收入的城镇居民还要面对房改、医改、教育费增加、养老保险、服务费用上涨以及不知何时下岗等种种增支减收的预期, 不紧紧捂住自己的“钱袋子”,行吗? 最近, 有专家测算, 我国目前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口为1 亿人。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文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中,我对三农问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不同,我国的农村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区域差异。
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农产品价格低廉,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而另一些地区农业发达,农产品价格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
这种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使一部分农民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机会和收入增长,限制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可能性。
其次,三农问题的存在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问题密切相关。
我国农业生产长期以来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导,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差是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此外,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也限制了农业的发展潜力。
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产业链利益分配,可有效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通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也能够增强农民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再次,农村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
土地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和农民的生存资源,土地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存在着流转不畅、土地承包权不明确、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农村经济效益低下,农民对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劳动力流失严重。
因此,有必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优化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提高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和支持。
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机制改革,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难题。
同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福利待遇,增强他们对农业发展的信心和动力。
三农问题的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就“三农问题”发表一番看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三农问题”的看法。
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们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成果。
2.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3.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
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二、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具体措施如下:1.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2. 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3.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拓宽农民融资渠道。
4. 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提高农村治理水平。
三、农民增收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我们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具体措施如下:1. 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2. 推进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
4. 鼓励农民创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
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
具体措施如下:1. 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4.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总之,解决“三农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改革、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三农问题”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三农”问题之所以需要迫切解决,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农民已经穷到或者苦到没办法再过下去的程度,相对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我国农民的生存状态都有了从量到质的根本性变化,真正的问题在于,相对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显得太过滞后,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他们处于贫穷状态,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了农村的需求能力,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讲,则是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最终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必须重点攻尖的重要问题。
一、“三农”问题的表现1、生产要素问题。
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力和生产技术等方面。
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言,我国的农业目前仍停留在原始的耕作模式上,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低下。
就劳动力素质而言,我国农民的素质虽然较解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而言仍存在很大差距。
就劳动对象而言(主要指土地),我国农业用地面积较解放初期有大幅缩减。
就农业基础设施的条件而言,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相对于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而言也相去甚远。
特别是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国家,人多地少的矛盾正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2、农业投入不足。
由于农业的低效率状况,农业发展面貌要发生重大改观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加上政绩考核上的GDP观念和城市面貌的影响力多方面因素,导致很多地区把地区发展战略重点放在工业、贸易、金融、科技和城市建设领域,农业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农业的投入相对于各地城市建设和扶持工业发展方面明显偏低。
3、农业投入效益低下。
我们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问题上可以说也花了不少力气,但是效果如何呢?比如说对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问题,很多大中型水库都成立了管理局,每年各级财政安排了很多资金用于水利设施的维修管护,但是现在的结果是,我们现在的水库灌溉能力平均只有水库建成初期的60%左右。
再比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问题,政府的初衷是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扶持也确实有了一定的壮大,但是相关的产业并没有带动起来,受益的农民仍然局限在小部分区域内,甚至相当部分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申报项目得到政府支持后,对自身应履行的纳税或还款义务却采取种种拖延或避让的措施。
二、“三农”问题的症结分析。
1、生产要素问题。
要根本解决生产要素问题,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言,必须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而言,一是必须加大土壤改良和耕地保护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是要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并通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实现农业资源的相对集中,达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但是按以上思路解决生产要素问题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
例如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和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现有的农田具备集中连片,农田平整等机械化操作的条件。
但目前,从农民整体的劳动技能和生产条件而言都无法达到。
又如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农村劳动力转移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促进土地的相对集中,但是,我们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要有充足的就业机会提供给这些农村劳动力。
而这些就业机会并不是凭主观的愿望就能立即产生的。
再如户籍待遇问题,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问题,农民工医疗问题等等,现在很多城市对农民工进城务工依然实行多项政策性歧视,这些问题实际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许多农民离土不离乡,农民身份无法向产业工人转变,土地流转受到了约束。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现在各地都在举办农民务工转移就业培训,但这种方法并不能促进农村劳动力更大规模的转移。
理由很简单,农村劳动力要转移,关键不在于这些农民有多少技术,而在于现在的就业机会中有多少可以分配给农民。
农民参加就业培训,这项工程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的,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就个体而言,可以增加其转移到城市务工或其他产业的就业机会,但对于农民整体而言,并不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就象看电影,一个人站起来肯定可以看得更清楚,但是大家都站起来,并不是大家都能看得更清楚,而是仍有很多人会被挡住视线。
因而从生产要素方面分析,要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积累过程,既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松懈怠慢。
2、观念。
其一、把“三农”问题片面理解为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
因此,很多地区把农民增收幅度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最重要指标。
农民增收确实是“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三农”问题的根本。
“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如何优化、合理使用农村的各项资源,如何通过农村各项制度的改革,实现农业生产模式的更新,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相应的社会资源。
其二、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理解为政治责任问题。
其实“三农”问题并不是政府发善心去救济农民的问题,而是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和谐发展的根本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农民受益,农村需求能力的增加和农业环境的优化,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都将带来巨大的潜力。
因此,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停留在做姿态上,把侧重点放在召开了多少会议,下达了多少文件,组织了多少检查方面,而应该根据政府财力,切切实实加大投入力度,并且强化资金的使用管理,建立起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发展中来的相应机制。
3、投入方式的选择现在农业投入的模式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头投入,多头管理。
多头投入能够有效增加农业投入总量,但缺点是投入方向上没有统一规划,往往存在一个项目多头重复投入,多头管理,造成项目管理交叉混乱,无法实施严格的项目监控。
这种投入方式的形成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基于资金分配权限上的部门分割,部门之间在安排资金时,缺少勾通,各自为战。
二是资金投入没有一个基本规划,即各级政府对近阶段和长远的农业发展目标没有一个具体化的方案。
往往是哪里叫困难,哪里跑得勤,就有更多机会获得资金的扶持,或者是领导认为什么事情重要,资金就重点投放到什么领域,资金的使用方向缺少一个科学规划。
三、如何破解“三农”问题的思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
“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虽然解决“三农”问题的许多措施都与资金的投入密切相关,但是近几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对县域经济,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相对不足。
农业产业本身的体制问题也影响金融资本向其流动,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经济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经营,加上基础设施差,难于容纳较多的金融资金。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
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
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
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发挥比较优势,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促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构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二是多元化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
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农业产业带相配套,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业,把仓储、运销、包装、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信息量,增强时效性,扩大覆盖面。
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增加收入。
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
在建立县、乡和农村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的基础上,以生产基地为载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强化标准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做足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更要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要立足农民就业渠道、就业空间有限的实际,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重大战略来实施,作为重要富民产业来发展,作为最大经济项目来推进。
要着重在积极开辟大量转移的新途径和形成有序转移的新机制上狠下功夫。
一是要提高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村劳务服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劳务输出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劳务输出,以减少盲目性。
二是要搞好培训。
逐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教育,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