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立体主义·纯粹主义--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张伯伦住宅,布鲁尔和格罗皮斯格罗皮斯在美国的头四年,主要和他以前的学生布鲁尔(MarcelBreuer)一起工作。
他们一起建造了一系列的住宅和公共建筑,代表作品是韦兰的张伯伦住宅(图1)(1940),福特住宅,惠顿学院艺术中心(1939)。
这些作品面貌各异,乍看不象同一建筑师的作品。
作为一名独立的建筑师,布鲁尔的作品也明显缺乏一贯性的痕迹,也许是由于布鲁尔严格遵从每个设计的特别要求,力图以新的形式解决新的问题之故。
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布鲁尔试图以包豪斯的设计哲学为基础,结合美国家庭的传统和地方建筑习惯,创造一种全新的形式。
美国的传统因素显然是来自移民的本土,特别是英国,但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7世纪的殖民开拓者在北美没有发现合适的传统建筑,不得不使用本土的方法——用砖、石砌墙,用木头制作结构构件。
缺乏劳动力和工具迫使他们以工业化方式生产建筑材料,而且尽量采用最经济的建造方法,而事实证明了用木材建房是最佳方法。
但他们很快发现欧洲建筑体系并不适应那里冬冷夏热的气候条件:欧洲住宅用的是一种里外都看得见的支撑式木框架,填以轻质的砖石墙板,既不保暖也不防热,所以人们不得不把外面支撑结构上覆盖一层重复搭叠的木板,又在里面也覆盖一层较轻的木板,双层木板形成一种气室(air—chamber)淘汰了中间墙。
冬季取暖用的壁炉、夏季通风用的门廊和凉廊,加上轻质木框架、双层木板墙,可以说是概括了美国东北部(又叫新英格兰)的传统墙板建筑。
迈耶独立开业以前先后在Davis,Brondy&Wisniewski事务所,Skidmore,Owings&Parmers事务所和MarcelBreuer事务所工作过。
最重要的是在Breuer事务所的三年,布鲁尔经过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重现新英格兰的墙板建筑,例如利用其巧妙的混合光,交叉环抱的墙,厚重的砖石基础和壁炉——虽然莱特也有过这种尝试,但他这套方法确实有独特之处。
布鲁尔对于迈耶的影响显然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迈耶继承了布鲁尔的手法。
迈耶在布鲁尔的事务所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独立设计,纽约火岛的海滩住宅,这是受布鲁尔的影响最多的设计。
在新泽西的EssexFeus的父母住宅中,迈耶就不那么循规蹈矩了,而是用了一些超越既定传统且与布鲁尔的习惯大相径庭的手法。
迈耶并不象布鲁尔所想象的那样尊重传统,而是越发激进地对传统进行改造和变形,并且视之为一种挑战——在迈耶看来,传统仅仅只是设计原型而已,这也注定了他日后和布鲁尔的分道扬镳。
我们想象一下迈耶建筑作品的普遍形象,白色、轻盈、轻质金属板(多为瓷面钢板)的外墙,再对照新英格兰的轻质墙板建筑,就不难体会出二者之间的微妙关系了。
二、立体主义——手法的内核
人们给迈耶标以“新柯布西耶”倒是比较形象地诠释了他那套独特而富于表现力的设计手法。
迈耶未能实现的一个设计——PoundRidge住宅方案,能够较为清楚地展示他对于立体主义的理解。
基地平坦而规整,功能程序较为简单,这使得迈耶得以在形式上大显身手。
可以认为该设计标志着迈耶的形式手法已经自成一格了,其手法再也看不到任何布鲁尔的痕迹,也没有直接取自任何大师——甚至是柯布西耶。
确协地说,迈耶的建筑手法是一种复合的积淀物,他是用绘画的表现手法——立体主义来处理建筑形式问题。
迈耶的这种立体主义,完全不同于柯布西耶式的立体主义,准确地说应该是一种综合立体主义。
直接影响其手法的是ColinPowe和RobertSlutzky合著的,1963年发表在耶鲁大学刊物《展望》(Perspeeta)上的一篇文章,该文章用当时的新奇术语解释了“透明机制”。
Rowa和Slutzky为这个意义松散的词归纳了两种主要用法。
其一是“字面”的透明:和搭接的显示有关,画面上能看透的物体,通过大面积的玻璃和格架显现的建筑物的部分。
其二是“现象”的透明:表示作为形式惯例,引喻的搭接和相互穿透,不用透明材料,没有能看穿的部分,基本几何形以此作转换和旋转变化,以表现空间的复杂性。
文章虽然并未直接提到立体主义,但起到了传播立体主义的中介作用,影响了一整代建筑师。
立体主义空间模型衍生于立体主义绘画,但又与之有很大的区别。
因为立体主义画家主要关注在平面上的表现,把物体当作雕塑一样做附加法处理,而他们对于建筑却没有办法——因为建筑没有在他们所说的文化领域内。
很多立体主义画家也似乎从20世纪的白色派建筑那里得到了启示,开始运用分
离、肢解的技法,全然不顾柯布西耶保护神圣物体,反对以立体主义程序肢解物体的呼吁。
进而言之:建筑中的立体主义手法依赖观赏者的运动,新建筑的体量只有通过柯布西耶所说的“走进建筑”(源于记录同一画面多点观察的结果)才能感受得到——这实际上创造了一种创造并理解三维物体的新方式,即四维或多维理论,完全颠倒了雕塑和绘画中的立体主义操作程序。
柯布西耶和迈耶在比例问题上有很大的分歧,这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根据解释他们建筑手法的差异。
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自由平面、自由立面、底层架空、带形窗、屋顶花园)被许多迈耶的同代建筑师所接受,它反映了新技术给予建筑师的自由,而这
种自由——按柯布西耶的话来说——只有在由建筑
模度(反映了柯布西耶所理解的几何比例)生成的理性构成的限制内才能真正实现。
迈耶对于这个问题相当含糊,他赞成“比例有助于改正或检查设计”,但不愿意探讨“比例是否为形式的一个发生器”。
他坚持认为质量是主要问题,偏爱探讨方案和基地间的关系,参考历史上的类型,以光塑造体量。
有作品几乎都是将公共空间、过渡空间、私密空间循序附于交通空间而构成。
图2
亚特兰大高级美术馆
三、纯粹主义——一贯的设计哲学
迈耶对于白色有一种近乎顽念的理解和追求。
他对白色有独特的理解:白色是色彩的记忆和期待,白色实际是能够强化对自然界所有其他色彩的感觉的颜色,对着白色表面能够最好地欣赏光影虚实的表演,白色是永恒运动的短暂标志。
正是如此,白色在传统上被看作纯粹、洁净和完美的象征。
看着迈耶八十年代早期做的一系列公共建筑——亚特兰大高图3
法国电视公司总部
级美术馆、法兰克福装饰艺术博物馆、哈特福德神学纯粹的白色、严整而丰富的空间、建筑表现出院、新协和村会所等,最打动人的是它们令人振奋的的种种秩序,无不展示着迈耶对于建筑纯粹性的执特征,以及它们对我们伪劣而散漫的建造环境的批着追求。
他认定纯粹的空间与形式是建筑艺术的重判态势。
而白色瓷面钢板完整无缺的表面,使得迈耶要探索目标,一切选择、色彩、结构等皆以视觉秩序的建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闪光的物体,即使在夜为准绳,竭力排除与空间造型无关的因素。
他不相晚和灰色的天空下也是如此。
信装饰是医治国际式贫血症的唯一药方,因此对后迈耶自己也这么解释白色:“白色是我作品的特现代、波普艺术(popan)不屑一顾,自始至终都以色之一,我用白色来澄清建筑概念,提高视觉形式的
“高级艺术”来进行高难度的个人技巧表演。
迈耶的力量。
白色在我的主要爱好——空间和光的塑造上
白色建筑与大自然的关系既对立又融洽,但是跟形帮助了我。
”这里的空间是抽象空间,不是无尺度空形色色的其他建筑相处就未必合群了。
难怪日本建间,而是限定和秩序,是融合了自然、文脉、人的尺筑师富永让说“迈耶在他爱好的形式之壳中孤芳自度、建筑文化的空间。
他坚信建筑生命力的源泉在于赏,他个人的建筑世界就好比是空中楼阁”。
七、八表现空间,“我的工作是要重新定义提炼这种持续不十年代迈耶因为亚特兰大高级美术馆、法兰克福装断的人类秩序,解释已有与可能之间的关系,从我们饰艺术博物馆等重要公共建筑的成功设计而一举的文化中抽象出永恒和主题性的东西。
”秩序包含对成名,这些作品一度给厌倦了国际式面孑L的人们以分区、流线、结构、基地和围蔽的综合考虑,并非纯粹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后,更是在高手云集的设计竞从构图出发。
是秩序使得建筑超脱了纯粹的构筑物,赛中屡屡得手,迈耶赢得了许多美国以外的重要公而成为一件艺术品。
白色是迈耶建筑的一贯外表,而
共建筑设计委托,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荷兰、法国白色外壳下包含的是明确而严谨的空间关系——所
等国的主要城市都留下了迈耶的作品。
无论建筑界
学市活动信息
▲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2001年年会于2001年9月26日至28日在南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包括在建筑创作、理论研究、科研教学等领域工作的代表105人,其中来自港、台地区和美、加欧洲等国的华人建筑师20余名。
王孝雄致开幕词,回顾了小组自1984年成立以来历次的活动,展望了今后的发展前景;许安之致闭幕词,并代表中国建筑学会马国馨、窦以德等副理事长对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
鲍家声等42名代表在会议交流中进行了学术讲演并进行了讨论,达到了学术交流,提高技艺,繁荣创作的目的。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建立世界华人建筑师的组织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联名发表了《关于成立世界华人建筑师联谊会或协会》的倡议书。
同时,经过推选,决定成立以小组成员、原亚洲建筑师学会会长。
香港建筑师学会原会长潘祖尧先生为组长,小组成员、台湾地区陈迈先生和吴国力先生为组员的筹备工作小组,开始启动此项筹备工作。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配合《中华建筑百年经典>电视摄制组共同签署并发起了《关于普及全民建筑文化的倡议书>。
李大夏提议,经过研究,现代中国建筑创作研究小组决定自本次会议后更名为当代中国建筑论坛,其英文名为:TheContemporaryChineseArchitecturalForum简称CCAF。
小组决定协助《建筑时报》办好建筑专业栏目。
小组经过研究,吸收了包括港、台等地9位华人建筑师在内的35位新成员。
小组决定“当代中国建筑论坛”2002年学术年会初定于2002年11月在海南省举行。
▲第七次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将扩大为“2002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
“讨论会”将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与文化学术委员会、南昌大学、江西省建设厅、庐山管理局共同主办;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华南工理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建筑院系暨有关的文化研究所、建设部建设杂志社等多家杂志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合办;时间2002年10月20—22;地点:庐山。
“讨论会”主题:跨文化的建筑学术交流
分题:(1)建筑文化的历时比较
(2)当代建筑创作理念与方法的研讨
(3)高科技发展与新建筑文化的建构
(4)“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国家十五重点出版物)首发式与交流
论文请寄:300029江西省南昌大学建筑学院“2002建筑与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筹备处收
▲“新世纪广东省首届建筑结构技术交流大会”于2001年8月30日一9月1日在广州召开。
共有330人参加,交流大会开得很成功。
大会组织并出版了三本论文集,大会通过宣读论文、专题报告、现场参观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和总结了我省建筑结构设计经验,介绍了先进技术的应用,并明确了今后我省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主攻方向。
三本论文集及有关技术资料仍有存货,需要者请到省土木建筑学会(流花路85号)或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室(流花路97号)购买。
一贯作风。
坚持自己一贯追求的设计理念,孜孜不倦地追求建筑的最高境界,不正是建筑大师们的共同之处么?
(本文第一作者为:湖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收稿时间:2001.4)
参考文献
1、(RICHARDMEIERARCHITECT))volumnl、21991,RizzoliIntemationalPublications,Inc.
2、(意)L·Benevolo著.邹德侬巴竹师高军
图4盖帚中心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西方现代建筑史。
1996,的时尚怎么变化,也无论人们给他贴上什么样的标3、(TWENTIETHCENTURYSTYLE&DESIGN)签,迈耶总是坚持自己一贯的设计哲。
今天的建筑StephenBayleyPhilippeGarnerDeyanSudjic著
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趋势,人们可能会因为有了多4、(美)RogerH.ClarkMichaelPause著.汤纪种选择的自由而疏远迈耶的白色建筑——这似乎并敏译.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未对迈耶有什么影响,他九十年代初建成的作品社,1997
——法国电视公司(图3),还有1997年完工的美国5、宋玉成著.外国美术史.辽宁美术出版社加州盖蒂中心(GettyCenter)(图4)仍然延续着他的1997
墙板·立体主义·纯粹主义--美国建筑师理查德·迈耶解读
作者:宋炯, 张卫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
刊名:
南方建筑
英文刊名:SOUTH ARCHITECTURE
年,卷(期):2001(4)
被引用次数:2次
1.宋玉成外国美术史 1997
2.Roger H;Clark Michael Pause;汤纪敏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 1997
3.Garner Deyan Sudjic TWENTIETH CENTURY STYLE & DESIGN
4.L·Benevolo;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西方现代建筑史 1996
5.RICHARD MEIER ARCHITECT
1.曾文辉.俞琦解读亚特兰大美术馆[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1(1)
2.李淼.卢显伟理查德·迈耶的建筑世界[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8(11)
3.郭海鞍安腾忠雄&理查德·迈耶设计手法的共性分析[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5(4)
4.曾文辉.俞琦解读亚特兰大美术馆[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1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fjz20010404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