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方法实验法案例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育实验法

(一)教育实验法的概念

1.概念。教育实验法(education experimental method)就是为了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或假设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经过一定时间,就实践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有关实验因素科学结论的方法。

(二)教育实验法案例分析

案例一

字词条件下聋生唇读汉字语音识别的实验研究

1实验目的:聋生唇读语音识别中词长效应和音素可见性的影响

2 方法

(1)被试:实验选取武汉某聋校聋生28名, 其中二年级学生10名, 五年级学生18名( 一班10名, 二班8名) ;男生11人, 女生1 7人; 28 名被试都为3岁前致聋。其中他们的听力损失程度为99 分贝( 听力损失最高的为11 0 分贝,最低的为78分贝) , 平均年龄为

11 .25 岁( 最小年龄为8岁, 最大年龄为15 岁) 。

(2)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分为单字测试组与词语首字测试组,每组包括声母测试单元、单韵母测试单元、复韵母测试单元, 每个测试单元包括 6 个目标识别音素, 每个目标识别音素提供5 个识别口形( 单字测试组提供单字口形, 词语首字测试组提供词语口形) 。在目标音素中, 目标声母中分别含有/b / 、/z/、/ t / 、/c h/ 、/q/、/k / ,目标复韵母中分别含有/a i/、/uo/、/ie/、/a n/、/on g/、/a o/。测试时间每组控制在 3 0 分钟, 共60 分钟。(3)实验设计:采用2×3 被试内实验设计,两个因素是: ( 1) 字词条件: 单字与词语首字; ( 2) 音素水平: 声母、单韵母、复韵母。

3.实验步骤

测试人员由3名普通话水平都达到国家普通话甲级标准的教师组成, 每班由1名教师施测。正式测试之前, 首先对3名教师进行了半小时施测培训, 要求默读并提供规范的单字口形。测试时,由教师以测试单元为单位随机默读测试单字并提供规范的口形,要求聋生进行唇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的识别,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然后以测试单元为单位随机默读测试词语并提供规范的口形,要求聋生进行唇读首字的声母、单韵母、复韵母识别,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为保证被试能理解测试意图,正式实验前通过指导语等提供操作示范,如进

行声母识别测试的指导语为,“请你注意看老师所读汉字的口形, 然后回答这个口形是否包含某个声母的发音, 如果含有这个声母的发音,就在答题纸的相应栏目上画√, 如果没有

这个声母的发音,就在答题纸的相应栏目上画×。例如,老师现在给出的第一个汉字“普”的口形,如果你看到其中含有声母“p”的发音,就在第一栏下面的第一个空格中画√; 老师给出的第二个汉字“不”的口形,如果你看到其中不含有声母“p ”口形,就在第一栏下面的第二个空格中画×。依此类推。测试结束后,回收答题纸,将各测试组识别结果以测试单元为单位分别计算唇读声母、单韵母、复韵母识别的正确率(计算公式:正确识别数/ 识别总数

( 30 )=正确识别率) , 输入计算机,运用SP SS 10 . 0 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案列二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

1、实验目的:通过社会故事教学,尝试改善自闭症幼儿存在的进餐问题,以此探索社会故事教学对于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现实效用。

2、方法:

(1)研究对象小乐,5岁1个月,就读于浙江省某自闭症康复中心强化班,持有自闭症诊断书,未接受过药物治疗,已接受专业教学超过一年,具有基本的与人交流及生活自理能力,表现出前阅读水平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由研究者与多年从事特殊教育评估与教学的个训教师共同评估,得出其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测验( WPPSI-III)评分59,智商分数71。《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 PPVT-R) 智商分数97,百分位分数48,测试当中个案反应灵敏,注意力及努力程度一般。《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的分数为34。结合日常观察结果来看,小乐能够较好配合教师的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偶有社会性功能的自发语言,认识的字词不多,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阅读,但能自发组织语言进行简单表达。很少有情绪问题,产生时能够在教师安抚下得以缓解。

与教师及家长进行访谈,再结合观察结果发现,小乐在进餐活动中,经常把手伸进同伴碗里从而影响他人进餐,自己还经常把饭放到勺子上再舀。教师和家长反映其习惯把自己不爱吃的菜用手抓放到桌子上,导致桌子非常不整洁。因此,亟需教会小乐怎样吃饭,提升其生活技能。

(2)研究架构

(3)实验设计

采用单一被试跨行为多基线设计,原则是发掘三个类似但彼此独立的进餐行为; 在实施干预之前,至少安排连续6 次的基线观察; 当第一个目标行为达到连续4个单位才进行第二个目标行为的干预。具体程序包括:(1)基线期(A),研究者通过录像拍摄小乐进餐过程,并按操作定义对目标行为做次数记录,通过对家长、教师的访谈和调查,获取相关资料,制定社会故事教学策略;(2)处理期(B),本阶段研究者每天进餐前对个案进行20至30分钟的一对一的教学,连续教学16天,教学内容见表1,处理阶段1期间,从第7、11、14天开始教授与三个行为目标相应的社会故事,并复习之前的内容,之后分别把阶段2的教学内容按从易到难进行分层,分别在第15、17、19天进行教学。

(4)研究工具

《自闭症评估量表》《儿童韦氏学龄前和学龄初期智力量表》《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甲式)》《社会适应行为检核表》自编《儿童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效度问卷》

(5)目标行为的定义和数据的收集

采用事件取样法,首先确定所观察的进餐行为,并对其进行分类,确定目标行为,其具体操作定义见表2。

(6)教学材料及情境

教学材料包括社会故事书、视觉支架图、角色游戏的道具、自制社会故事教学视频。

3 实验结果:

研究对象小乐目标行为的变化如图2。以“观察次数”为横坐标,以“观察期内目标行为发生次数”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以观察到的次数作为资料点,绘制折线图,并依据实验设计分为“基线期”、“处理阶段1”、“处理阶段2”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